绿色建筑研究进展
绿色建筑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钛研究进展
绿色建筑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钛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已成为一种趋势。
绿色建筑是一种可持续性建筑,其设计和建造考虑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能源效率,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等因素。
绿色建筑需要使用环保、健康的建筑材料,而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材料,能够用于室内和室外环境的净化。
二氧化钛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在受到紫外线或可见光照射时能够吸收水中的氧和有机物质、微生物,将其分解为CO2和H2O,从而达到清洁水和空气的目的。
二氧化钛的光催化能力是由于其表面具有活性位点,通过吸附反应活化两种物质,从而产生自由基,进而分解有机污染物,因此用于绿色建筑中的光催化材料是探索和应用的热点。
二氧化钛的催化性能可以通过修饰或改性来提高。
硫化二氧化钛、掺杂二氧化钛、纳米二氧化钛和复合二氧化钛等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硫化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比纯的二氧化钛更优秀,因为硫是一种与光催化反应有关的活性物质。
掺杂二氧化钛一般通过在其晶格中引入其他金属离子,从而形成掺杂二氧化钛。
掺杂的离子会影响二氧化钛的电子结构及其表面性质,可以提高催化性能,让其可使用于室内环境净化中。
纳米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性能也比纯的二氧化钛更优秀,因为小尺寸的纳米颗粒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短的电子传输路径。
在光照区域内,纳米二氧化钛能较好地吸收光线,提高了催化效率。
复合二氧化钛材料是指将二氧化钛复合到另一种材料中,如氧化锌、氧化铜等,可以增强催化性能,同时还可以对催化剂的电子能级结构有所调整,改进催化剂在光催化中的性能。
此外,改进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也为提高其光催化性能提供了新途径。
目前常使用的方法有溶胶-凝胶法、沉淀法和水热法等。
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干燥和烧结过程多的制备方法,可控性较好,且可以制备出更细致的二氧化钛微粒,通常能够得到更高的催化性能。
水热法是指以水为溶媒将反应物反应时制备二氧化钛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多次烧结和洗涤,工艺简单,适用于制备较小颗粒的二氧化钛,并且可制备出不同形貌的二氧化钛粒子,如球形、链形、管状等。
论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发展状态
论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与发展状态一、国内绿色建筑发展现状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包括鼓励节能环保技术的使用、推动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立和实施,以及加强对绿色建筑项目的奖励和资金支持等。
绿色建筑理念也得到了建筑业界和广大市民的认可和支持。
在建筑设计和建设领域,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如太阳能板、雨水收集系统、外墙隔热和保温材料等,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环境影响。
一些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和企业也开始践行绿色建筑理念,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技术,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绿色建筑认证体系也逐渐完善,包括LEED(领导能源与环境设计)、BREEAM(建筑环境评估方法)等认证体系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通过认证体系的引入,可以对绿色建筑项目进行评估和认证,为建筑项目提供了科学的标准和指导,促进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国内绿色建筑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还存在对绿色建筑理念的认识不足和重视不够,导致了在一些地区绿色建筑的推广和实施难度较大。
绿色建筑所需的技术和材料成本较高,有一定的经济门槛,加之市场需求和消费观念的变化,绿色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成本和市场的制约。
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和认证体系还不够完善,尚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在国外,绿色建筑的发展速度和水平相对较高,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绿色建筑市场和产业链。
欧洲以及美国等地区政府和企业普遍重视和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通过出台政策法规、加大科研投入、鼓励技术创新等手段,不断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方面,国外绿色建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材料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可再生能源利用、-passive house 被动房技术、碳中和建筑等。
一些国际性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体系,如LEED、BREEAM、DGNB(德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等,也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成为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支撑。
建筑学视角下绿色建筑研究进展及趋势文献分析杨金鹏
建筑学视角下绿色建筑研究进展及趋势文献分析杨金鹏摘要:对一定时期绿色建筑文献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建筑学的角度反映绿色建筑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基于学术论文的检索期刊主要建筑的绿色建筑,绿色建筑的研究框架四个元素的基础上“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建立了根据研究主题的文献,以澄清国内学术研究的现状和特点在绿色建筑。
研究发现:在我国建筑研究领域,四种类型的文献不断增加,研究范围和深度双向延伸。
基于区域和类型的研究体系的发展趋势是明显的。
研究内容偏重于技术和实践,基础理论和方法论薄弱。
关键词:建筑学;绿色建筑;研究进展1 绿色建筑研究内容分析1.1 研究内容总体分类吴良镛先生在《人居环境科学导论》里,引用钱学森先生的话认为“从繁到简”是处理复杂性科学的要义,并提到“范式”的重要意义就是确定认识框架的作用,库恩(T.S.Kuhn)用范式来描述科学活动,包括科学理论、定律、方法和技术的总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方法包含两类:研究理论的方法和理论的方法体系,前者用来证明科学设想是否成立,正如加拿大学者贝格里(B.S.Baigrie)认为,科学方法在于证实信念,保证科学合理性的过程,科学探索与科学信念合理性应予以区分,科学的方法不是获得信念,而是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与路线;而后者是某种理论建立之后,所形成的利用该理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隶属于理论范畴,因此很多学者也会将方法论归入理论,但二者实质是有区别的,为了更好的对文献分类,借鉴上述认识世界的方法论,且有感于科学发现的直觉逻辑①,结合建筑学的实践特点,将绿色建筑的研究内容细分为绿色建筑理论、绿色建筑方法、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实践四大类,将分散的文献成果整合在框架中,以便做进一步分析探讨。
当然,这种分类方法,也符合我们的认识逻辑,即针对某研究对象或研究内容的理论,应有其对应的方法体系和技术支承,才能更科学地应用于实践。
1.2 研究内容具体分析(1)绿色建筑理论研究绿色建筑理论文献包含观点评述、框架体系、基本原理,三层次依次提高且可以进阶,参考顾孟潮建筑理论体系的信息科学金字塔,认为观点评述主要为原始及知识性信息,解决“有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属于“准科学范畴”;框架体系是系统化的知识信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属于“科学知识范畴”;基本原理经过系统化、理论化,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规律性,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属于“科学理论范畴”。
绿色节能建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绿色节能建筑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普及,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
绿色节能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源节约性、生态性和经济性等特点,成为了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材料类别、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材料类别1.生态木材生态木材是由天然木材制成的一种新型环保材料。
生态木材具有使得仪表面光滑、结构紧密、不开裂、防水、防腐、耐腐蚀等优点。
生态木材采用天然木材,无毒无害,减少了有害物质的释放,可回收再利用。
2.超高强墙板超高强墙板是由轻骨料、纤维增强材料和纯水泥制成的一种新型墙板材料。
超高强墙板具有具有质量轻、强度高、防水、防火、结构稳定、隔声、隔热等特点。
超高强墙板建筑时无需砌筑,减少了施工难度和时间,符合现代建筑的快速节奏。
3.绿色涂料绿色涂料是由无机颜料、无机和有机胶粘剂及环保溶剂等组成的一种新型环保材料。
绿色涂料具有无毒、无味、抗菌、防霉、抗静电、防水等特点。
绿色涂料采用优质原材料制成,通常无需使用甲醛等有害成分,对环境和人体安全无害。
4.新型隔热材料新型隔热材料是由具有原材料、太阳能吸收材料及保温材料和其他辅助原材料等组成的材料。
新型隔热材料具有抗冷、抗热、保温、隔音、节能等特点。
新型隔热材料采用新型原材料,常用于各类建筑的隔热效果。
二、研究进展目前,绿色节能建筑材料研究的焦点在于降低环境负荷、提高建筑质量和功能。
具体而言,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以下领域:1.新型材料的研发在新型材料的研发上,新型隔热材料、绿色涂料和新型混凝土等得到了广泛关注。
例如,新型隔热材料的研发主要集中于提高隔热效果和应用范围,如将太阳能吸收材料与保温材料相结合,提高隔热效果,应用于外墙保温。
绿色涂料的研发主要集中于防火、防虫、抗菌等性能,应用于各种建筑内部和外墙涂装。
2.环保回收利用研究团队还开展了环保回收利用研究。
例如,废弃材料的回收利用和材料再生利用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之一。
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汇报
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汇报尊敬的领导: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汇报时光荏苒,转眼已进入了2022年。
我司自去年起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的号召,将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创新、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特此向领导汇报我司在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方面的进展。
1. 背景与现状分析绿色建筑和节能工作作为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
我司作为一家致力于建筑行业的企业,深知我们肩负着推动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的重要责任。
我们在对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深入调研分析后,认识到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不仅是一种市场需求,更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 绿色建筑的实施与成果为了有效推进绿色建筑的实施,我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我们与相关专家合作,致力于绿色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研究开发环保材料,如低碳混凝土和可再生能源设备,我们成功地将这些材料应用于多个项目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我们加强了建筑能源管理的监测与控制。
通过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的应用,我们实现了对建筑能耗的实时监测和调控。
通过调整建筑的照明、通风、供暖和制冷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的能耗,并提高了建筑的能源利用率。
最后,我们注重绿色建筑设计的整体策划。
在每个项目的初期阶段,我们与设计师、工程师及客户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执行。
通过合理的规划、科学的设计和高效的施工,我们成功地提供了一系列绿色建筑解决方案,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3. 节能工作的推进与成效除了绿色建筑的实施,节能工作也是我司关注的重点领域。
在节能方面,我们细化了能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以确保能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与相关部门及合作伙伴的密切合作,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节能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们加强了员工的节能意识培养。
定期组织员工参加节能培训,并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采取节能措施。
通过员工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地形成了一种节能文化,在全司范围内形成了“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工程绿色施工国外研究现状及参考文献
工程绿色施工国外研究现状及参考文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工程绿色施工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热点话题,旨在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质量。
各国在这一领域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以期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欧洲也非常重视工程绿色施工。
欧洲联盟于2010年颁布了《欧洲全面性节能指令》,旨在促进节能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在建筑施工领域也提出了一系列的环保要求和标准。
各成员国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在海外研究中,一些关键问题被广泛关注。
建筑设计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如何进行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等。
还有一些研究关注建筑物的使用阶段,如何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生态环境负荷,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健康性。
国外在工程绿色施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借鉴,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2000字】第二篇示例:工程绿色施工是全球建筑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关于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施工效率以及减少资源浪费的讨论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外学者们对工程绿色施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其实践经验和理论探索对于我国工程建设实践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在国外,欧美国家一直处于工程绿色施工的研究前沿,这些国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节能降耗技术的应用、施工工艺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美国一直是工程绿色施工的领跑者之一,其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美国建筑研究理事会(Building Research Council)对建筑施工的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减少碳排放的建议和措施,为工程绿色施工的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欧洲国家也在工程绿色施工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绿色建筑开展情况汇报
绿色建筑开展情况汇报自从我国提出了建设绿色生态环境的理念以来,绿色建筑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支持。
作为绿色建筑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和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实践,促进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广泛应用。
以下是我们最近一段时间内开展的情况汇报:首先,我们在绿色建筑材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们深入研究了各类环保建材,积极推广使用可再生材料和低碳材料,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我们也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加强了对材料的环保管理,确保了建筑过程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化。
其次,我们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了passivhaus 等节能标准,优化了建筑结构和采光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能耗。
同时,我们还大力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降低了建筑的能源消耗,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我们在建筑运行和维护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实践。
我们引入了智能化建筑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实现了对建筑能耗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了建筑的运行效率和能源利用率。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建筑的维护和保养工作,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了对资源的浪费。
最后,我们还积极参与了绿色建筑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绿色建筑知识普及活动,向公众传播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
同时,我们还与相关部门和机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建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绿色建筑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总的来说,我们在绿色建筑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进展,但也清醒地意识到,绿色建筑的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广泛应用,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感谢各位的关注和支持,让我们携手共建绿色家园!。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
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随着全球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绿色建筑逐渐成为了国内外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推动了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大力发展。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景。
一、市场潜力巨大绿色建筑市场的推广和发展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
普及绿色建筑技术,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建筑品质,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满足人们对健康环保的需求,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
二、国际趋势明显随着全球环境变化以及绿色生活理念的兴起,绿色建筑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德国被誉为世界绿色建筑的发源地,其研发的绿色建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
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也在积极推广绿色建筑。
我国近年来也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技术,与国际接轨。
三、政策支持力度大为了推广绿色建筑,我国政府已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
例如,《城市绿色建筑技术规范》、《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筑节能条例》等规范性文件,以及鼓励推广绿色建筑的“优惠政策”,等等。
政策的推行和引导将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持。
四、技术日新月异绿色建筑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发展。
新型建材的研发及应用,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建筑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系统的应用等带给了绿色建筑更多的研究发展前景。
未来,绿色建筑将会不断涌现出更智能化、更节能环保的技术呈现在我们面前。
五、人们的生活方式,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秉持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让人们在住宅生活中享受到更舒适、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节奏提供了更多的保障。
并且,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与和支持绿色建筑,人们对环保的重视和推崇也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总之,绿色建筑工程技术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也会给建筑行业带来有力推动的力量。
从环保节能到智能化、科技化的绿色建筑技术将为我们创造更加健康、舒适和安全的居住环境,推动未来建筑行业的全方位发展。
我国生态建筑研究进展综述
我 国生态 建筑研 究进展 综述
同济大学材料科 学与工程 学院 陆沈磊 张 雄
1 我 国生态 建筑 应用 情况
锋 尚国际公寓采用欧洲标准的 4 层外墙防护技 术, 加厚外墙, 外保温方式 , 外砖幕墙总厚度达 4 2 m 2m ( 局部 4 2 m) 7m ,其中包括超 出传统建筑保 温层厚 度两倍 ( O m 的聚苯 保温板 、 1O m) 可流动空气 隔离 层 ( 2rn) 结 构 外 墙 砖 ( 2 r 、 挂 外 墙 砖 。 10m 、 20 mn) 干
建筑设计理念和绿色消费观念有待进一步引导 。 国外的学术研究一般将生态建筑分为五方面的 内容 : 选址 、 节能 、 节水 、 材料综合利用 、 内空气 品 室 质, 其中节能 占的比重是最大的。
从 围护 结构 的低 能 耗 、新 型能 源策 略 和绿 色建 筑 材料 三个 方 面探 讨建 筑 领域 的一 些 节能 技术 在我 国的研 究应 用 现状 。
屋面大 ,加上绿色植物 的遮 阳作用和为满足生理所 需的同化作用 ,使绿色屋顶 的净辐射热量远小于未 绿化的屋顶 。 同时, 绿色屋顶因植物的蒸腾和潮湿土
壤 的蒸 发作 用 消 耗 的潜 热 明显 比未绿 化 的屋 面 大 ,
自洁净玻璃是利用先进 的在线镀膜技术 ,在浮 法玻璃生产过程中 , 使用 C D技术直接在玻璃表面 V
维普资讯
龙条穿人后滚压复合 ,用聚氨酯发泡材料灌注后铣 开, 以及用聚氨基 甲乙酰粘接复合等 , 其中以穿人尼 龙条方法优点较多。 经过断热处理后, 窗框的保温性
能 可提 高 3%- 0 0 5 %。
223 自清 洁玻璃 . .
分珍贵。由于绿色屋面对 阳光的反射率 比深色水泥
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绿色建筑的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建筑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通过对绿色建筑的发展进行研究,探讨了绿色建筑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建筑在资源利用效率、环境负荷减少、舒适性提升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然而,绿色建筑的推广普及仍面临着技术、经济、政策等多方面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制定相应政策、提高人们的意识等。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资源利用一、绿色建筑的发展概况(一)绿色建筑的定义和特点绿色建筑是一种以节约能源、资源和水的方式设计、建造和运营的建筑。
它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提供健康、舒适和可持续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绿色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中,考虑到了建筑的整体生命周期,包括选址、材料选择、能源使用、水资源管理、室内空气质量以及与周边环境的互动等方面。
(二)绿色建筑的国际与国内现状:在国际上,绿色建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瑞典等,已经广泛采用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体系,并在大型商业和公共建筑中推广应用。
这些国家通过政府支持、产业合作和市场导向,促进了绿色建筑技术的创新和市场竞争,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绿色建筑评价和认证体系。
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等也开始重视绿色建筑发展,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和标准。
在中国,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鼓励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和运营。
二、绿色建筑面临的问题(一)技术挑战和创新绿色建筑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技术挑战,如何实现更高效、更环保和更可持续的建筑设计和建造。
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推广新的材料和技术,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水资源管理和室内环境质量。
(二)经济成本和投资回报另一个绿色建筑面临的问题是经济成本和投资回报。
建造绿色建筑一般需要更高的成本,包括建筑材料、技术和设计费用等。
绿色建筑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绿色建筑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现状分析绿色建筑是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的建筑设计理念,其包含了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健康舒适的要求。
在住宅设计领域,绿色建筑的应用也日益普及,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环保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绿色建筑的相关支持力度加大。
目前,绿色建筑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建筑节能设计,包括采用高效的节能材料、设计合理的建筑形态、科学的通风和采光系统等,以降低建筑能耗。
其次是水资源利用,例如采集雨水用于灌溉或冲厕,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
再者是建筑材料的选择,推广使用可再生资源或可回收利用的环保材料,减少环境负荷。
还有废弃物处理、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然而,尽管绿色建筑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有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绿色建筑概念不够深入人心,一些开发商仅仅是为了达到的相关标准而采用绿色建筑要素,而非真正将绿色理念融入到设计中。
其次是造价偏高,一些绿色建筑技术、材料和设备相对传统建筑而言成本较高,导致绿色建筑的市场占有率依然较低。
另外,一些设计师在实际操作中对于绿色建筑的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很多所谓的绿色建筑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1. 绿色建筑概念不够深入人心虽然绿色建筑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许多消费者和开发商并未对绿色建筑的概念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他们可能只是把绿色建筑视为一种新潮的设计风格,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和节能建筑。
这导致了绿色建筑设计在实践中的局限性,很多绿色建筑并没有实现预期的环保效果。
2. 造价偏高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的成本相对较高,这是制约绿色建筑在住宅设计中普及的一个重要原因。
开发商普遍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传统建筑材料和设备,而忽视了绿色建筑的长期节约和环保优势。
3. 设计师理念不清晰一些设计师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对于绿色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缺乏针对性的环保设计策略。
这导致了设计中往往存在一些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问题,如采光不足、通风不畅等,影响了绿色住宅的整体品质。
谈我国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1 绿 色低碳 建筑 的基 本概 念
术来使得建筑物满足 当代人对绿 色理念的追 求 , 而 且在给予 使用 者舒适 、 绿色 、 低碳 的生 活空 间之 际可 以确 保使用 者 的生命 财产
目前 , 对 于绿色低碳建 筑 的定义较 多 , 可是 这些 定 义在 一定 安 全。2 ) 改善 当代 的气候 问题 。所 谓 的绿色 低碳 建筑 技术 即是 程 度上都是 阐述 了人类 、 建 筑 以及 自然 环境 间的联 系 , 换 句话 说 利 用新 型的低碳 环保技术 或者 是零 碳技术 , 甚至是 负碳技术 来建 就 是建 筑物在施工 与施工 的进程 当中都务 必要减 少资 源 以及 能 设 当代 建筑 , 在 建设 的过 程 中不仅 能够 满足 绿色 低碳 的生 活需 源的使 用量 , 尽 可能地 降低建 筑对 自然 环境所 产生 的负 面影 响。 求, 而且还能够实现少污染 、 高效能 的设计 建设 目的。现 阶段 , 人 这 就要 求人类在使用 自然 因素 以及 现今 的建 筑技 术来构 建舒适 、 们都加 大对 当代 气候 的关注 力度 , 就 目前的 建筑行 业而 言 , 实 现 安全、 环保 的生 活环境 之际 , 应 当尽量 降低建 筑对外 界环 境 的负 节 约能 源、 减低废物排 放量 显得尤 其关 键 , 与此 同时构 建绿 色环 面影响以及使用率 , 进而让 自然环境 的生 态平衡从一定 程度 上保 保建筑 、 舒适安全 的生活环 境 、 绿 色环 保 的城镇逐 渐作 为 当代人 持稳定 性 , 从而实现 人类 的进 步与发展和 自然 环境 的可持续 发展 解决气候 问题 的重要环节 。在一定 程度上 , 建设绿 色建筑 以及低 相一致 。在建筑物的规划与施工层 面上 , 符合 绿色低碳 理念 的建 碳建筑是具有相 同涵 义的 , 可是 在实 际的建设 项 目中 , 两者 所关 筑物应 当具有 较科 学恰 当的设 计 特点 , 加 大 限度 地发 挥 自然 阳 注的节 点并 不相 同 , 绿色建 筑主 要关注 环境 的污染 , 而 低碳 建筑 光、 风 向等 自 然 因素 , 进而 实现节 约能 源 、 保 护环 境 的设计 理念 , 主要关 注二 氧化碳 的排放量 , 因此将两者 结合会更 加迎合 现阶段
绿色建筑材料研究与应用案例分析
绿色建筑材料研究与应用案例分析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建筑业开始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而绿色建筑的基础就是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本文将从研究和应用的角度,深入探讨绿色建筑材料的相关案例,并分析其优势与不足之处。
一、研究进展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研发环保、可持续、低碳的建筑材料。
在这些研究中,竹材、麻材、海藻材等新型材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
1. 竹材竹是一种快速生长的天然植物,同时也是一种抗压性较强的建筑材料。
不仅如此,它的性能还十分稳定,因为竹材本身就是植物的一种天然纤维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和环保性。
在绿色建筑领域,竹材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在巴黎气候大会上,中国携手法国共同建造的“竹园”就采用了大量的竹材。
竹园不仅让参观者感受到了竹材的独特魅力,还在精神上传达了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 麻材麻材是一种以植物纤维为主要原料的建筑材料,具有很好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由于其柔软性较强,因此适合用来制作各种形状的建筑成品,如窗户、门、墙壁等。
同时,麻材高强度、复合性、减震性、隔音性等性能也逐渐得到了市场认可。
3. 海藻材海藻材是将稀土和海藻混合后经高温烧结烤而成的新型建筑材料。
这种材料不仅具有很强的抗压、耐腐蚀、防水等性能,而且由于海藻丰富的矿物质和营养素,还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二、应用案例分析绿色建筑要求建筑材料具有环保、可持续、节能等特点,因此在其应用方面也需要考虑到这些特点。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案例。
1. 竹建筑——上海体育馆上海体育馆是一座具有代表性的竹建筑。
用竹纤维制成的大屋盖舞台上,配合灰色仿古砖和黄土瓦的外墙,让整座建筑充满了历史与文化的气息。
同时,竹材本身的环保性和抗震性特点,也为建筑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
2. 麻材家具——瑞士米兰达瑞士米兰达是一家设计公司,他们在自己的家具设计中广泛运用了麻材这种绿色建筑材料。
麻材本身柔软耐用,加上其独特的纹理和色彩,为家具设计增加了不少的艺术价值。
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研究
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研究一、引言建筑行业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长期以来,人们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研究非常重视。
随着环保意识的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倡,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研究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热点。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研究。
二、绿色建筑材料的定义与特点绿色建筑材料是指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具有对环境负担较低的材料,其研发与应用目标是降低建筑环境负荷、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
绿色建筑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 环境友好:绿色建筑材料在生产、使用和废弃等各个环节都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 资源节约:绿色建筑材料的制造过程中能有效利用和回收再利用材料,减少材料浪费;3. 健康与舒适:绿色建筑材料具有优异的室内环境性能,如耐久性、隔音、保温等,能提供更为健康舒适的使用环境;4. 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材料满足现代人对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符合未来建筑发展的潮流。
三、绿色建筑材料研发领域与进展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新型材料、可再生材料、循环利用材料等。
其中,新型材料的研发是绿色建筑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近年来,纳米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新型隔热材料等在绿色建筑材料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以纳米材料为例,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能有效提高建筑材料的性能指标,并具备多功能化的应用潜力。
此外,可再生材料如竹材、麻纤维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实践绿色建筑材料的应用实践主要体现在建筑的不同部分,如墙体、屋顶、地板等。
在墙体材料方面,环保墙材逐渐替代传统的水泥砖,如草木纤维板、生态砖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隔音和保温性能。
而在屋顶材料方面,绿色屋顶的应用较为广泛,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减少雨水排放压力,改善城市环境。
此外,绿色地板材料如竹地板、木地板等也被广泛采用,它们具有天然、环保的特点,能为人们创造更为舒适的生活空间。
世界绿色生态建筑发展与川西临盘更新报告1600字
世界绿色生态建筑发展与川西临盘更新报告1600字世界绿色生态建筑发展与川西临盘更新报告摘要:绿色生态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趋势,可以提供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住宅和办公场所。
本文通过对世界绿色生态建筑发展的调研分析,以及对川西临盘更新的实地考察,探讨了川西地区绿色生态建筑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研究表明,川西地区在绿色生态建筑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加大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宣传推广力度,同时加强行业合作和人才培养,以推动川西临盘的绿色生态建筑更新。
1. 引言绿色生态建筑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建筑形式,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为目标,结合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保技术的应用,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住宅和办公场所。
世界范围内,绿色生态建筑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然而,在中国川西地区,绿色生态建筑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亟需加大力度进行更新改造。
2. 世界绿色生态建筑发展的现状近年来,世界各国在绿色生态建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以德国为例,该国率先提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并推出了一系列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体系。
德国的绿色建筑不仅在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和室内环境舒适度等方面表现出色,还积极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
其他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也在绿色建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 川西临盘更新的现状和问题川西地区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地区,地处高山峡谷之间,气候和地形条件复杂。
在临盘更新方面,川西地区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川西地区的建筑大多具有传统的木结构或土木结构,耐久性和保温性较差;其次,川西地区的建筑主要由当地居民自建,缺乏设计和施工规范,存在安全隐患;再次,川西地区的居民对绿色生态建筑的认知和接受度较低,普及率不高。
因此,川西地区亟需加大力度进行绿色生态建筑的更新改造。
4. 川西绿色生态建筑更新的解决方案为促进川西地区绿色生态建筑的更新改造,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绿色建筑技术的突破与实践
绿色建筑技术的突破与实践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建筑技术逐渐被人们所重视。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及拆除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能源节约、环境友好、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在实际建筑实践中,如何实现绿色建筑技术的突破?本文将从建筑材料、绿色能源、被动式设计以及建筑运营管理等方面探讨。
一、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直接关系着绿色建筑的实现和运用。
传统的建筑材料如混凝土、石材等都存在一些环境问题,例如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占用大量的资源等。
而绿色建筑中所采用的新型环保材料更具有天然、环保、低碳等优势。
比如新型混凝土、竹木等可以替代传统的建筑材料,在满足建筑需要的同时,也可有效降低对环境的破坏。
绿色建筑设计中还包括节能型窗户、能有效隔离热与寒冷,并具备良好的通风功能,其采用的是能够反射太阳光线、降低温度和可自梳理的建筑外墙材料。
这些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减少了室内的制冷和加热的能源消耗。
二、绿色能源绿色建筑还需整合可再生能源,如阳能、风能等等,促使建筑的能源消耗最小化。
建筑设计者需要考虑最优化的系统和壮大的可再生能源设施。
太阳能发电、地源热泵和地泵吸热、回收利用废热、雨水回收系统等设备的使用是目前市场上绿色建筑常用的节能措施。
最新的节能照明设施也很受欢迎的,如质子发光二极管照明、袖珍气体放电灯泡等。
三、被动式设计被动式设计是绿色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指通过人工研究来利用和调节自然界的能量,以达到室内舒适度的标准。
被动式设计通过室内外形状和方向的调节,使得房屋可以吸收太阳光和自然的气流,这些都是节能的手段。
例如建筑外墙中的窗户,在被动式设计中被用于控制室内的温度。
在夏季,室外温度非常高,窗户采用反射太阳光素材,根据日光照射的角度调整窗户的大小和位置,以达到室内的遮阳效果。
在冬季,窗户会利用太阳能和热地,减少室内采暖所需能量。
四、建筑运营管理绿色建筑技术的实践要包括整个建筑的生命周期。
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技术研究
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技术研究绿色建筑已成为当前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推动节能减排、环保可持续发展。
而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兴的建筑技术,在绿色施工领域具备巨大潜力。
本文将探讨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一、装配式建筑概述装配式建筑又称预制房屋,是利用工厂化生产手段将构件或组件进行预制后再进行现场安装拼接而成的建筑形式。
相比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具备时间效益、材料利用率高、质量可控等优势,因此得到了广泛关注。
二、绿色施工技术理念与原则绿色施工旨在减少对环境资源的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
在装配式建筑中,以下技术被广泛应用以达到绿色施工目标:1. 能源管理与节约:通过采用高效隔热材料、太阳能光伏系统等手段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
2. 水资源管理:采用水循环利用系统、低流量水龙头等技术措施,控制用水量,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3. 建筑材料可持续性:选用符合环保标准的建筑材料,减少有害物质释放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4. 废弃物管理及回收利用:在装配式建筑生命周期中有效管理和处理废弃物,并推动废弃物的再利用或回收。
三、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技术研究进展1. 设计优化与BIM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中,通过设计优化和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材料需求最小化、结构稳定性增强以及施工过程优化等效果。
BIM技术不仅可以提供全面准确的建筑信息支持,还可以与其他软件进行集成分析,为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提供决策支持。
2. 绿色材料应用装配式建筑中广泛应用绿色材料,如低碳混凝土、太阳能瓦等。
这些材料具有环保可持续的特点,可以有效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可再生能源利用装配式建筑可结合可再生能源利用系统,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等,实现零碳排放目标。
通过合理设计和布局,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 智能控制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引入智能控制技术,如智能灯光控制、智能温湿度感知器等,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建筑内部环境。
我国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应用研究进展_王俊[1]
第29卷第10期2013年10月建筑科学BUILDING SCIENCEVol.29,No.10Oct.2013[文章编号]1002-8528(2013)10-0002-08我国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应用研究进展王俊,王有为,林海燕,徐伟,高彩凤,叶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其后主要从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绿色建筑标准体系研究、绿色建筑技术成本效益研究、绿色生态城市研究以及低碳建筑技术应用研究等方面对我国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梳理分析及总结。
最后,展望了绿色建筑低碳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绿色建筑;绿色低碳建筑技术;生态城市[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AA Review of Green and Low Carbon Building Technologies in ChinaWANG Jun ,WANG You-wei ,LIN Hai-yan ,XU Wei ,GAO Cai-feng ,YE Ling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Beijing100013,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ed a brief re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buildings in China.The status of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green and low-carbon building was reviewed.The research area covers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green building standards ,economic cost and benefit of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green ecological urban area ,and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building technology.Finally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green and low carbon building technology was presented.[Keywords ]green buildings ,green and low carbon building technology ,green ecological city[收稿日期]2013-08-20[作者简介]王俊(1961-),男,博士,研究员[联系方式]wangjun@cabr.com.cn0引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是国际上“可持续建筑”、“绿色低碳建筑”以及“生态建筑”等理念提出的现实背景。
建筑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建筑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建筑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新的建筑材料、建筑设计理念和施工技术的引入,使得建筑行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介绍建筑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
一、绿色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技术是当前建筑行业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它以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应用可再生能源、节能材料和高效系统来实现。
例如,太阳能光伏板的广泛应用,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建筑提供可持续的能源来源。
同时,利用节能材料和高效系统,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不仅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为环境保护作出贡献。
二、智能建筑技术智能建筑技术是建筑行业的另一项重要研究领域。
它通过应用先进的传感器、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智能建筑可以根据人们的需求自动调节室内温度、照明和通风等,提高建筑的舒适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智能建筑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对建筑设备的预测性维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将为人们创造更加智能化、舒适化的生活环境。
三、3D打印建筑技术3D打印建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施工方法,它通过将建筑材料直接打印成所需形状,实现建筑的快速构建。
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3D打印建筑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材料利用率高等优势。
目前,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如中国建筑业首个3D打印建筑“云上小镇”和荷兰建筑师团队打印的3D桥梁等。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它将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四、可持续建筑设计可持续建筑设计是建筑行业的长期发展方向。
它通过合理规划建筑布局、优化建筑结构和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建筑设计不仅考虑建筑的功能和美观,还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例如,合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研究进展作者:周欢来源:《科学家》2017年第12期摘要绿色建筑是提高建筑物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的措施之一。
然而,对未来工作至关重要的大量研究缺乏系统的评估。
本文对绿色建筑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定义和范围;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效益量化;实现绿色建筑的方法;绿色建筑的环境方面与可持续发展的其他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绿色建筑;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综述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2-0073-02建筑行业对社会具有重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影响。
然而,施工阶段的噪音、灰尘、交通拥挤、水污染和废物处置不仅会造成社会困扰,更会造成自然与人力资源的消耗。
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统计,建筑材料占能源消费总量的40%[1]。
此外,建筑物还产生温室气体排放(GHG),加剧全球变暖。
绿色建筑能减弱这些消极影响,而绿色建筑有很多定义[2-3]。
这些定义的常见要素是生命周期的观点,环境的可持续性,健康问题以及对居民的影响。
虽然对不同背景下的绿色建筑各个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缺乏对现有知识体系系统的评价。
这种系统评价在确定研究流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突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本文对绿色建筑发展感兴趣的从业者和学者提供参考。
1 绿色建筑概述1.1 绿色建筑评估工具已有的绿色建筑评估工具包括能源和环境设计先导(LEED,美国),BRE环境评估方法(BREEAM,英国),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委员会(GBCA,澳大利亚),DGNB(德国),建筑环境效率综合评估系统(CASBEE,日本),绿色建筑标签评级工具(中国)等,这些绿色建筑评估工具由每个国家/地区的绿色建筑委员会开发。
由绿色建筑委员会委托的认可专业人员进行评估。
开发适应当地环境的绿色建筑评级工具是目前广泛的研究重点。
Ali等人设计了SABA绿色建筑评估系统[4]。
事实上,不同国家开发的绿色建筑评估工具已将城市气候研究成果纳入考虑范围,以应对各种气候变化问题。
1.2 技术与环境角度绿色建筑研究的重点在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方面。
利用预制技术能减少施工和拆除过程中的浪费量,节约成本。
Rajagopalan研究发现,由混凝土废料制成的预制面板的声学性能在体育馆建筑物测试效果中是令人满意的[5]。
此外,预制技术是防止危害可持续元素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和预制钢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建立386所学校采用的可持续技术[6]。
1.3 社会角度近年来,建筑物的社会可持续性日益受到关注。
由于施工活动是一个社会过程。
在工程建设中,社会可持续发展主要涵盖生活质量,职业健康与安全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机会方面。
Zuo等人认为,施工环境中的社会可持续性应超出个人向地方社区发展[7]。
Valdes-Vasquez介绍,在项目的规划建设阶段中应该考虑社会可持续性[8]。
1.4 经济角度贝拉迪指出:教育,包容,凝聚力,负担能力,经济价值,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室内健康,文化及灵感等对绿色建筑有社会和经济要求[9]。
Popescu等人指出,能源改造的好处不仅体现在能源效率提高带来的建设成本减低,而且反映了物业增值潜力,还能缩短投资回收期限[10]。
2 绿色建筑的优势2.1 环境从环境角度看,绿色建筑有助于改善城市生物多样性,并通过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来保护生态系统。
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提供更高的节能,节水,减排性能。
Jo等人认为如果在首尔的所有新建筑工程采用LEED评级工具,源自能源效率造成的大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减少[11]。
Turner发现,与国家平均水平相比,LEED认证的建筑物能节能28%以上[12]。
2.2 经济绿色建筑比常规建筑物节省30%的能源消耗。
Longdon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绿色办公楼比传统办公楼需要额外的前期成本[13]。
但后期运营费用有助于抵消绿色建筑的前期成本。
2.3 人体舒适性用户的满意度与热舒适度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模拟测量了绿色建筑的热舒适度并与传统建筑进行比较,提出了最符合用户所需的室温范围。
Lee的研究发现办公室家具对LEED认证办公楼的乘客的满意度和性能都有显著的影响[14]。
但Zhang对绿色建筑和常规建筑的研究发现绿色建筑用户对热舒适性和视觉舒适度更满意,但这2个建筑物的声学满意度没有差别[15]。
3 绿色建筑实现的手段3.1 技术条件由于常规能源资源日益枯竭及相关的环境问题,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利用对于实现绿色建筑是至关重要的。
建筑中常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包括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光伏、小型风力发电机、地热热泵等。
Dagdougui等人开发了动态模型来优化混合可再生能源系统[16]。
他们的研究发现,尽管没有储能系统,环境效益是显著的。
3.2 生命周期评估(LCA)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是分析绿色建筑技术最流行的方法之一。
LCA将建筑视为一个系统,同时量化建筑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物料流量和能源消耗流量。
LCA的优点是将重点放在单一阶段,将调查扩展到其他阶段,例如材料的制造和运输;能源消耗;用水量及运行阶段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LCA可以应用于整个建筑物或单个组件或材料,以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从而改善建筑设计。
基于ASHRAE 90.1设计标准,Kneifel通过对美国16个城市的12个原型建筑进行建筑设计变更,对商业建筑进行生命周期评估[17]。
他们广泛的建模实践表明,即使是传统的能源效率措施也有助于减少20%的能源消耗和16%的碳排放。
3.3 管理条件据Häkkinen介绍,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障碍是管理问题,技术创新或评级工具的缺乏是次要的[18]。
绿色建筑有多个管理层面,即项目层面,公司层面和市场层面。
在项目层面,Li等将绿色建筑项目管理相关因素分为人力资源、技术创新、设计师和高层管理人员的支持以及与施工队伍的协调[19];在公司层面上,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有助于节省90%的能源消耗,减少63%的污染物排放,减少70%的用水量等[20];在市场层面,主要关注整个绿色建筑市场的健康。
4 结论1)适应当地地区的绿色建筑评估工具可以对绿色建筑进行细化的分析研究;预制技术是常见的可持续技术,利用预制技术可以节约成本,对环境更友好;将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建筑连接能够提升生活质量;绿色建筑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仅是建筑成本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也大大减少。
2)绿色建筑的优势体现在改善城市生物多样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与能源消耗,提供居民更好的人体舒适度和室内环境质量;但前期投入较高,在满足居民声学满意度方面有待加强。
3)可再生能源技术,生命周期评估管理,多层次管理层面的实施,普及绿色建筑的概念,打破原有壁垒等是实现绿色建筑不可或缺的手段,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指导。
参考文献[1]SISSON B.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Business Realities and Opportunities[J].2008.[2]张晓建.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分析及研究[J].江西建材,2017(5):20-21.[3]BERARDI U.Sustainable Construction: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Delivery[M].Wiley,2008:65-66.[4]ALI H H,NSAIRAT S F A.Developing a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tool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Case of Jordan[J].Building & Environment,2009,44(5):1053-1064.[5]RAJAGOPALAN N, BILEC M M,LANDIS A E.Life cycle assessment evaluation of green product labeling systems for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 Cycle Assessment,2012,17(6):753-763.[6]PONS O,AGUADO A. Integrated value model for sustainable assessment applied to technologies used to build schools in Catalonia,Spain[J].Building & Environment, 2012(53):49-58.[7]ZUO J,JIN X H,FLYNN L. Social Sustainability in Construction–An Explorativ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2012,12(2):51-63.[8]VALDES-VASQUEZ R,KLOTZ L E.Social sustainability considerations during planning and design:A framework of processes for construction project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 Management,2013,139(1):80-89.[9]BISONIYA T S,KUMAR A,BAREDAR P. Experimental and analytical studies of earth–air heat exchanger (EAHE) systems in India:A review[J].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13,19(19):238-246.[10]OPESCU D,BIENERT S, SCHÜTZENHOFER C,et al. Impact of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on the economic value of buildings[J].Applied Energy,2012,89(1):454-463.[11]JO J H,GOLDEN J S,SHIN S W.Incorporating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into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strategies for Seoul,South Korea:A sustainable urban systemsframework[J].Habitat International,2009,33(3):267-275.[12]TURNER C. Energy Performance of LEED ® for New Construction Buildings[J].New Buildings Institute Green Buildings Council,2008.[13]LANGDON D.Davis Langdon:The Cost & Benefit of Achieving Green Buildings (Australia)[J].2007.[14]LEE Y S,GUERIN D A. 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 Related to Occupant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in LEED-certified Buildings[J].Indoor & Built Environment,2009,18(18):293-300.[15]ZHANG Y,ALTAN H.A comparison of the occupant comfort in a conventional high-rise office block and a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ally-concerned building[J].Building & Environment,2011,46(2):535-545.[16]DAGDOUGUI H, MINCIARDI R, OUAMMI A, et al. Modeling and optimization of a hyb rid system for the energy supply of a “Green” building[J].Energy Conversion & Management,2012,64(64):351-363.[17]KNEIFEL J. Life-cycle carbon and cost analysis of energy efficiency measures in new commercial buildings[J].Energy & Buildings,2010,42(3):333-340.[18]HÄKKINEN T,BELLONI K. Barriers and drivers for sustainable building[J].Building Research & Information,2011,39(3):239-255.[19]YUANYUAN LI,PO-HAN CHEN, DAVID AH SENG CHEW,CHEE CHONG TEO,and RONG GUI DING. Critical Project Management Factors of AEC Firms for Delivering Green Building Projects in Singapore[J].2011,137(12),1153-1163.[20]LIU A M M, LAU W S W, FELLOWS R.The contribution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 towards project outcome:Case studies in Hong Kong[J].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 Design Management,2012,8(3):16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