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十大城市兴衰
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https://img.taocdn.com/s3/m/a51b6f224b35eefdc8d333d7.png)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多学者认为十五年之内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一个大国崛起的路径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
然而同时又能发觉中国是个矛盾重重的国家,人们觉得自己身处在一个盛世,但这个盛世却跟自己没多大关系。
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制度变革在三十多年里、在一个市场化的取向里不断往前走,但这些年我们又看到了像国进民退这样的景象,看到了权贵资本主义苗头的出现。
然而这些弊病在所有的发展中国家全部都有,我们如何来看待中国经济的成就和困顿,中国自己的逻辑在哪,这是本次研究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的重要观察点。
两个分析工具(从经济角度分析两千多年来中国治理的内在逻辑)——“四个利益集团”与“四个基本制度”一、利益集团的象限分析法中国两千多年来经济的兴衰波动全部是四个利益集团的互相竞争、互相博弈、互相妥协的结果。
这四个利益集团也可以用来分析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问题,但中国有两点特殊性。
第一,中国是全球三十大经济体中唯一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其他国家是联邦制、邦联制、共和政体等,而且这个中央集权制是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开始的,保持了两千多年。
这是中国在政体上的一个重大不同。
第二,要管理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必须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经济制度上形成了国有企业体系,即国家以盈利的方式控制能源型、资源型行业。
这使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除了国家与公民的单纯的赋税关系外,国家又要自己来经营一块“自留地”。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保持中央集权制?这与中国和西方的文明演变有很大关系。
如果将中西方的历史放到两三千年来看,会发现两者的历史演变非常相近:在早期这两个地方都是部落制国家,通过不断的战争、兼并而变大。
在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中国是春秋战国时期,西方是希腊时期,都是各国纷乱的城邦制;然后中国开始搞一个集权制改革的实验,即公元前360年的商鞅变法,在西方,公元前354年,亚历山大开始购并整个希腊城邦,中西方同时出现了帝国思路,进行集权制改革;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二世纪之间,比如汉武帝第一次建立了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西方几乎在同时西方罗马出现了凯撒大帝,罗马由共和政体走向帝国政体,两边都慢慢变成一个统一的国家。
我国的城市发展历程
![我国的城市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f8a1a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9.png)
我国的城市发展历程我国的城市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是农业国家,农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因此,农村是主要的居住地,城市相对较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进程逐渐发展起来。
在古代,我国最早的城市可以追溯到夏、商、周等时期。
这些城市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统治者的居住地。
随着贸易的发展,许多城市成为商业中心,如商周时期的云梦、郑州等城市。
在古代,农业始终是国家经济的主要部分,因此城市规模相对较小。
然而,在唐宋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城市逐渐兴起。
唐朝时期的长安和宋朝时期的汴京(今天的开封)成为了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中心。
到了明清时期,许多城市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和扩展,如北京、南京、广州等。
特别是在明朝的嘉靖、万历年间,许多城市的面积和人口数量都有了大幅增长。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然而,在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受到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障碍。
清朝末年,中国面临着民族危机和外侮。
城市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随着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中国力图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加强工业化发展。
这促使了一些城市的快速增长,如上海、天津、广州等。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政府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设立了许多特殊经济区和开发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数量大幅增加。
中国的超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成为了全球最繁忙和发达的城市之一。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城市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成为了城市发展的瓶颈。
政府必须加大力度改善城市环境,并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总的来说,我国的城市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经过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中国的城市规模和数量大幅增加。
城市化进程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持续努力解决。
景德镇兴衰
![景德镇兴衰](https://img.taocdn.com/s3/m/4bfe2b1b6bd97f192279e9fd.png)
建镇正好千年的景德镇拥有近千年的光荣,但如果不能在市场经济的新环境下重新证明自己,那么过去的历史越辉煌,“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失落感就会越强烈瓷都之争2004年是江西景德镇建镇1000年。
从1004年(宋景德元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至今,中国凭一个产业兴旺千年的城市,绝无仅有。
但是,当本报记者7月份来到景德镇时,却在与当地官员和市民的接触中,嗅到了一股浓烈的焦灼气息。
今年4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中国瓷都”的称号授予了广东潮州。
6月19日,潮州将“中国瓷都”的牌匾扛到北京,推出规模宏大的珍品展销会和新闻发布会。
对于一座以陶瓷为图腾的城市,安身立命的根本———“瓷都”封号竟然旁落,此事对景德镇的震撼可想而知。
整个7月,当地官员一提“封都”二字无不动容。
围绕“封都”事件的当地舆论随之沸腾,纷纷抨击该评选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乃至有6名律师自愿组团,要为景德镇“讨回公道”。
在景德镇看来,“瓷都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不是评出来的”。
随意使用瓷都称号“是一种滥用协会权力,挑战市场规则,损毁民族精粹,自毁世界品牌,败坏世界无形资产的恶劣行为”。
但在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看来,景德镇代表的是过去的荣耀,在历史基础上评价中国各大陶瓷产区的实力消长,才是客观公正的市场原则。
贡品文化不管景德镇是否会同上述两家协会打官司,能否打得赢官司,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近20年来景德镇陶瓷产业已经走向衰落。
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介绍,改革开放之后,景德镇陶瓷仅以艺术瓷为主,日用瓷上的新进展几乎是空白,全市陶瓷年产值长期徘徊在10亿元之下,仅相当于佛山一家上市公司鹰牌陶瓷的年产值。
该协会说,现在全国八大陶瓷产区的竞争正风起云涌,领先的地区,其产业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国内,更体现在出口贸易中。
而无论出口还是产值,景德镇均不及潮州的十分之一。
撇开古时的辉煌不提,直到1970年代末,陶瓷产业的规模,无论潮州还是曾与景德镇并称三大古瓷都的福建德化,均难望景德镇的项背。
旅游必去的十大城市
![旅游必去的十大城市](https://img.taocdn.com/s3/m/1009a22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93.png)
旅游必去的十大城市
中国十大必去旅游城市有:重庆、陕西西安、四川成都、上海、广州、北京、重庆、天津、大理、杭州。
1、重庆
山城重庆已晋升为超级“魔幻网红”基地!看一列轻轨穿墙而过,观洪崖洞等山城夜色,这些都是重庆必游的项目,来重庆玩,重在品尝美食,毕竟重庆是著名的美食胜地,吃货的天堂,尤其是天下闻名的火锅,麻辣鲜香,“引无数食客竞折腰”。
2、陕西西安
陕西西安的火爆主要在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沉淀。
这座历经13个朝代的兴衰的城市,犹如一座巨大的博物馆,无论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历经沧海桑田的古城墙、还是曾经藏有天竺经书的大雁塔……古人留下的一砖一瓦,无不揭示着历史的底蕴。
除了这些,西安也是一座美食之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西北风味。
3、四川成都
成都拥有着多个称号,它是“最中国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以及“中国的美食之都”,在这里可以到大熊猫基地,与熊猫亲密接触,亲眼感受萌萌可爱的国宝,也可以体验地道成都休闲生活。
总之,在成都,生活节奏可以很慢。
4、上海
上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历史古迹。
上海既古老又现代,既传统又时尚,都市风光、都市文化、
都市商业无不在上海表现得淋漓尽致。
到上海,你永远不会觉得无事可做。
5、广州
广州是粤食之乡、购物天堂,文化交汇之地,也是一座历史与现代感并存的“南国之城”。
这个城市没有冬天,没有寒冷,永远都是那么暖意洋洋,永远都是那么热火朝天,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游人至此。
第一节早期城市早期城市又称为古代城市,通常指奴隶制时
![第一节早期城市早期城市又称为古代城市,通常指奴隶制时](https://img.taocdn.com/s3/m/7048412c561252d380eb6eed.png)
经济上通过内部平民战争,经济形势得到了好转,公 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罗马城市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的 到了一定的巩固,同时,奴役制的废除,促使罗马内部 力量凝聚起来,军事力量更加强大。罗马平民战争不仅 是为了国家而战,同时也是为了自己而战,具有更好的 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别的国家所不能相比的。在战争 中,当然也缺乏不了军事决策的正确性。总之,罗马称 霸地中海一带,是罗马政府与公民齐心协力的结果。
第二节 中世纪的城市
中世纪城市又称中古城市,一般指古代与近代之间的封 建时代的欧洲城市。中世纪就世界范围而言,它是指从公 元5世纪罗马帝国崩溃到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这 黑暗漫长的中世纪,自己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是这一时代 的经济特征。
中古时期的欧洲城市,其外貌、功能、规模与古代城市 有很大的不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经济和社 会的发展。生产技术、社会和政治组织在交通要道的城市 中发展和建立,它本身又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正是在罗马帝国成功战胜地中海和意大利一带,巩固 了罗马城的中心地位,一直到罗马帝国的灭亡,都没有 动摇罗马城的统治地位。
下面通过一些关于罗马城市以及人物的图片,让我们 来回顾中世纪城市的古老历史。
kQIjcp8xgn1$UcvwfaTQXpB!f%S0Oe -4*vy vv-4*tW ll*P&WO9bv!!#M#Fr amDe725y 0!28&eHC5$Dj&lu+BQ-WDvM hVE(Sy sst-N0 UUe6Hy f7ptT 2+iQ4q cW5HI Y5L21 1QXe QtKAL( 4u8W Ay y x*CSaL)L%aYQy luj5*bj7v9inYv zC4Gg -Pn!Z9E8EbriedDdO CdeIJBhUI+X xN8uG v5TfNL GU kM odG0w 8NPjuzRxNFZ $CAhP&q-UO0602e +c#28H VxIWa FxrvO UFAcG QMZI! 9Oi(ad Lb((f4 +C)M0 +6n%b Gaby mW3wvwvPnUy tKVV5coTK&%+0 z6&V+9* w0LRLV0aX Ofb-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曲线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dc5406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2.png)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曲线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曲线可以概括为:上升期、鼎盛期、衰落期。
1. 上升期:王朝建立后,统治者通过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等措施,使国家逐渐强盛。
这个阶段通常持续数十年到数百年不等。
2. 鼎盛期:在上升期之后,王朝达到一个巅峰状态,称为鼎盛期。
这个阶段通常持续数十年到数百年不等。
在这个阶段,国家繁荣昌盛,人口增长,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3. 衰落期:鼎盛期过后,王朝开始进入衰落期。
这个阶段通常持续数十年到数百年不等。
在这个阶段,国家逐渐出现各种问题,如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外族入侵等,导致国家逐渐衰落。
在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曲线中,上升期和鼎盛期是相对较长的阶段,而衰落期则相对较短。
但是,有些王朝在鼎盛期之后可能会再次经历一个中兴的阶段,这取决于统治者的能力和国家的实际情况。
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曲线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十大古都简介
![中国十大古都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202fa54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7.png)
中国十大古都简介摘要:一、北京二、西安三、南京四、洛阳五、开封六、杭州七、苏州八、扬州九、成都十、广州正文: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许多古都。
以下是中国的十大古都简介:1.北京:北京是中国最著名的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它是中国古代帝王和政治中心,也是中国文化的中心。
2.西安:西安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它是中国古代秦、汉、唐三朝的首都,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都。
3.南京:南京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它是中国古代明朝和中华民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之一。
4.洛阳:洛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它是中国古代东汉和北魏的首都,也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之一。
5.开封:开封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它是中国古代北宋的首都,也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之一。
6.杭州:杭州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它是中国古代南宋的首都,也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之一。
7.苏州:苏州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它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的吴国首都,也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之一。
8.扬州:扬州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它是中国古代汉、唐、宋三朝的首都,也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之一。
9.成都: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它是中国古代蜀国的首都,也是中国文化的中心之一。
10.广州:广州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古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2020-2021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2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c17b03fab069dc512201ad.png)
第二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分析交通方式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1.理解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2.通过案例分析,明确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对区域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1.主要交通线变化的影响(1)表现①聚落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成为聚落的主要开展轴。
②交通运输网的形成,促使多个城市相互连接,形成沿交通网分布的大城市带。
(2)典例⎩⎪⎨⎪⎧ 株洲:沿铁路开展武汉:沿江分布波士顿—纽约—华盛顿大城市带:由主要高速公路和铁路等运输干线相连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2.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1)原因: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购物者,即交通原那么。
(2)表现①很多商业网点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②大城市中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布局,与交通运输的开展和变化密切相关。
③交通线路的改变会引起集镇的繁荣或衰落。
1.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特点,为什么城市形态大多沿河延伸?[提示]水运是我国古代南方主要的运输方式,南方地区水网稠密,水运便利,至今仍为重要的运输方式,所以我国南方城市多沿河设城,城市形态也沿河伸展。
2.社会开展至今,为什么在广阔山区还存在着“货郎担〞“大篷车〞这种流动式的商业网点?[提示]山区交通不便,人口分散,商品流通量小,难以维持固定的商业网点存在,因此流动形式的商业网点在今天的广阔山区里仍然发挥着商品流通的作用。
知识点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材料石家庄市原是正定县的一个小村庄,当初京广铁路修到正定县城,把车站向南迁了十几千米,建在了石家庄。
后来又有两条铁路在此与京广线相交,石家庄成了重要的铁路枢纽,现在,石家庄人口已超过百万,而正定县城仍是座小城。
[问题]上述事实说明了什么?[提示]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开展变化,会带动整个地区城市的开展壮大。
中国十大城市标志性建筑一览
![中国十大城市标志性建筑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958cb27a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6a.png)
中国十大城市标志性建筑一览建筑名称:天安门广场及天安门。
说明:从天安门这座古老建筑500多年的历史轨迹中可知,天安门是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象征,是目睹封建王朝兴衰更迭的历史见证人。
建筑名称:钟楼。
说明:位于中国陕西西安市中心。
钟楼与鼓楼东西对峙。
钟楼初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
原址在今西大街广济街口,明万历十年(1582)重修,迁建于现址。
楼上原悬大钟一口,作为击钟报时用。
建筑名称: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落成年份:1994年广州。
建筑名称:中信大厦。
落成年份:1997年。
说明:项目总投资37亿元港币,建成时为当时中国的最高建筑,现在仍是华南地区第一高楼,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大厦。
重庆。
建筑名称:世界贸易中心。
落成年份:2004年。
建筑名称:重庆解放碑。
位于民权路、民族路和邹容路交汇处,它是抗战胜利和重庆解放的历史见证。
它还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纪念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碑。
建筑名称:天津广播电视塔。
落成年份:1991年。
说明:天津广播电视塔,取首尾二字,简称“天塔”,建于1991年,415.2米,耸入云天,跻世界高塔之林。
天塔位于聂公桥畔,东邻紫金山路,西接浮翠龙潭。
南京。
建筑名称:南京玄武门。
落成年份:明太祖朱元璋时建造。
建筑名称:奥体中心。
落成年份:2005年7月5日。
说明:南京专门为十运会建造的体育馆成都。
建筑名称:安顺廊桥杭州。
建筑名称:雷峰塔。
说明:雷峰塔原建造在雷峰上,位于杭州西湖南岸南屏山日慧峰下净慈寺前。
雷峰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起,林木葱郁。
雷峰塔相传是吴越王为庆祝黄妃得子而建的,故初名“黄妃塔”。
但民间因塔在雷峰之上,均呼之为雷峰塔。
原塔共七层,重檐飞栋,窗户洞达,十分壮观。
武汉。
建筑名称:黄鹤楼说明:人文景观、历史遗产。
中国城市别称大全原因
![中国城市别称大全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407e3c6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9.png)
中国城市别称大全原因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各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和别称。
这些别称往往来源于城市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反映了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国城市别称的原因。
北京,又称“帝都”,这个别称源自于北京作为中国古代帝王的都城。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许多古代帝王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因此被誉为“帝都”。
上海,被誉为“东方巴黎”,这个别称则源自于上海的繁华和国际化。
上海是中国最具现代化的城市之一,拥有着独特的东方魅力和西方风情,因此被称为“东方巴黎”。
广州,被称为“羊城”,这个别称来源于广州古代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广州曾经有一群神羊在这里降临,为了纪念这一传说,广州也被称为“羊城”。
成都,被称为“蓉城”,这个别称源自于成都的地理特点。
成都地处盆地,四周环山,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因此被誉为“蓉城”。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这个别称源自于南京曾经是中国历史上六个朝代的都城。
南京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底蕴,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
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这个别称源自于杭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杭州有着美丽的西湖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被誉为“人间天堂”。
西安,被称为“长安”,这个别称源自于西安曾经是中国古代的都城。
长安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文化底蕴,因此被称为“长安”。
青岛,被称为“海滨之城”,这个别称源自于青岛得天独厚的海滨资源。
青岛拥有着美丽的海滨风光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因此被称为“海滨之城”。
深圳,被称为“中国的硅谷”,这个别称源自于深圳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科技城市之一。
深圳拥有着众多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以上就是中国城市别称大全及其原因,每个城市的别称都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反映了城市的独特魅力和特点。
希望通过了解这些别称的原因,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各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到中国城市的独特魅力。
我国城市的发展历程
![我国城市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8728ed7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8c.png)
我国城市的发展历程我国城市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古代城市的出现主要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和集中人口管理。
在这个时期,城市的规模相对较小,生活条件也较为简陋。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逐渐成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发展出了独特的特点。
在历史上,我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战国时期,城市建设开始进入繁荣时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古城,如秦始皇在长安(今天的西安)建造的都城,楚国的都城郢(今天的荆州),齐国的临淄(今天的淄博)等。
这些城市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秦朝的统一,我国的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秦始皇连同他的王公贵族和大批官吏进驻长安,使得长安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
而南方的城市,如吴国的建业(今天的南京),楚国的郢都(今天的武汉)等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唐朝时期,我国的城市经济和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
唐朝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超过一百万。
城市里有着繁荣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商品和文化产品在城市中流动,城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随着宋朝的兴起,中国的城市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南宋的建康新都(今天的杭州)成为了当时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城市的繁荣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动,如浙江的丝绸产业,广东的瓷器产业等。
明朝时期,我国的城市进一步发展。
北京成为了当时的政治中心,而南方的城市如苏州、扬州、杭州等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这个时期,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的市政建设和管理也得到了重视。
清朝时期,我国的城市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北京成为了皇家的政治中心,上海和广州成为了对外贸易的大门。
城市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人口大量增加,城市面貌也发生了重大改变。
近代以后,我国的城市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城市的规模快速扩大,城市建设和社会管理不断完善。
同时,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城市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经历了繁荣和衰落的循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1c2ddb5f121dd36a32d82f5.png)
一大(1921.7.23━31 上海→南湖)二大(1922.7.16━23 上海)三大(1923.6.12━20 广州)四大(1925.1.11━22 上海)五大(1927.4.27━5.9 武汉)六大(1928.6.18━7.11 莫斯科)七大(1945.4.23━6.11 延安)八大(1956.9.15━27 北京)九大(1969.4.1━24 北京)十大(1973.8.24━28 北京)十一大(1977.8.12━18 北京)十二大(1982.9.1━11 北京)十三大(1987.10.25━11.1 北京)十四大(1992.10.12━18 北京)十五大(1997.9.12━18 北京)十六大(2002.11.8━14 北京)十七大(2007.10.15━21 北京)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精髓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P26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本质体现。
a)解放思想是创新精神的体现,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本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2.名词解释1)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冲破习惯势力、陈旧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要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又是新时代最突出的标志。
a)承认变化和发展是事物的存在的根本规律,人们应该顺应时势,顺变才能持久;b)承认变化、发展有“常则”,守则的变化才能持久,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准备把握马克思普遍真理与时代内容,实现理论创新,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
所以,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思想体系。
洛阳为什么从宋朝以后开始衰落?
![洛阳为什么从宋朝以后开始衰落?](https://img.taocdn.com/s3/m/8a50af6e3b3567ec102d8a49.png)
洛阳为什么从宋朝以后开始衰落?>洛阳作为我国建都时间最早、时间最长的都城,然其自宋朝建立以后逐渐开始衰落,直至今日沦为二流城市,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洛阳为何自宋朝开始一路下坡走上了衰败的道路。
宋朝以前,我国主要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则被称为蛮夷之地,而自汉魏两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入侵,严重的破坏了北方经济的发展以及植被的破坏,直至朝代频更的魏晋南北朝时,特别是西晋末年五胡乱华,致使西晋灭亡,之后司马氏南逃将都城迁往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统治阶级的南逃,致使名门望族士大夫也都携妻带子奔往江南,而中原人民也为躲避战乱,逐渐南迁,同时在南迁的过程之中,我国进行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和民族大迁徙,将中原现今的农耕技术以及生产技术带往南方,统治阶级和百姓的南迁大大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又由于此地土壤肥沃,气候湿润,对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然南迁的统治阶级以及百姓无不思念故土,都往有朝一日再回中原,只是将南方作为暂居之地。
随着隋唐两朝再次统一华夏,仍将都城定于长安与洛阳,加强中原以及北方统治,隋炀帝之时,看到了南方的发现,并想将南方的财富运往中原和北方供这里享用,遂开挖隋唐大运河,其河北起涿郡,中连洛阳,南抵余杭,将南方正是纳入我国经济,大运河的开凿致使南方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南方因为其独特的地理因素,使其较北方而言发展更快,到了唐朝中叶,安史之乱爆发,北方再次陷入战乱,大批贵族以及拼命南逃,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民族融合和南迁,此次南迁,致使南方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从此之后江南取代中原成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经济重心。
而中原地区,特别是洛阳地区战火中毁于一旦,同时隋炀帝时期开挖的隋唐大运河也因淤塞甚为严重而逐步被后人所遗弃。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我国再次陷入国家大分裂阶段,特别是在中原地区围绕着洛阳征战不断,使得本已在安史之乱中破败不堪的洛阳城,再遭战火的摧残,直至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南征北战,基本上统一了全国,致使中原战火方休,然此时的中原亦非昔日之繁华,一片荒凉之景,特别是洛阳城早已是面目全非,宋太祖初即帝位之时,有心将洛阳再次打造为帝都,然由于洛阳破坏较为严重,以及隋唐大运河淤塞甚重难以疏通,不能将南方富庶钱米运来,在其谋臣赵普的建议之下,定都汴梁,而还将洛阳定位西京,但随着汴梁漕运的发展,洛阳最终失去了都城地位,从此一落千丈。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https://img.taocdn.com/s3/m/7f32cf69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7b.png)
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简称豫,省会郑州。
中国的产粮大省,与东北和山东齐名,全国四分之一的小麦就来自这里,素有“中原粮仓”的美称,全国闻名的双汇集团总部就坐落于此。
此外,河南的大豆种植,粮油棉花等大宗商品的生产,也处于全国前列,郑州的粮食交易所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价格晴雨表。
此外,除了强大的农业生产,河南还拥有良好的交通。
郑州地处中原,是许多铁路公路的枢纽,河南北往河北天津,南到湖北江苏,是东西南北的交汇之处。
发达的交通让河南的物流空前繁忙,大型批发市场在河南郑州、开封随处可见。
河南现状不过,河南最引以为傲的,还是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河南省共计有62处文物单位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河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420处。
19年10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
截至19年年底,河南省共有45项考古发掘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数量为全国之最。
无数灿烂的青铜器和古代玉石、陶瓷制品出土于河南。
河南洛阳埋藏的古物和宝贝更是数不胜数。
河南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内涵是华夏文明的宝地。
难怪有专家曾言:“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河南现状河南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之地谈到河南的地貌,用一句诗来形容恰到好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河南省平原众多,广袤的华北平原和大大小小的河流冲积平原的面积占河南总面积的五成以上,其成因主要是时期的地质构造,黄河水流夹带的泥沙冲积。
疏松的平整土地极其适合大规模农业耕种。
除了平原之外,河南还拥有丰富的水利资源。
河南名字的由来便是因为这个省处于黄河之南,著名的黄河小浪底坐落于河南。
放眼全球,四大古代文明:古埃及的起源地是尼罗河流域的冲击平原,古印度发源于恒河流域,古巴比伦发源于狄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平原之间。
众多史学家和著名教授一致认为,平原和河流是文明的起点之一,因为这样的条件可以养育大量的人口。
河南人杜甫《钢铁、枪炮、细菌》一书中指出,大量的人口和闲暇的时间是文字被发明,学校诞生的重要条件。
古代辉煌 近代衰微的例子
![古代辉煌 近代衰微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8afaa02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a.png)
古代辉煌近代衰微的例子
古代辉煌而近代衰微的例子有很多,其中一些如下:
1. 洛阳: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古都,洛阳曾经是文化、政治和经济的中心。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交通和贸易路线的改变,洛阳逐渐失去了其中心地位,成为了一个相对较为普通的城市。
2. 开封:作为北宋的首都,开封曾经是一个繁华的城市。
然而,随着金朝的入侵和黄河的水患,开封逐渐衰落。
3. 泉州:在古代,泉州是中国的重要港口城市,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新航线的开辟和贸易重心的转移,泉州逐渐失去了其作为港口城市的地位。
以上例子表明,历史的演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可以对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襄阳古城导游词模版(2篇)
![襄阳古城导游词模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ddc56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a.png)
襄阳古城导游词模版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这湖北第二大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襄樊游览观光!我是大家此次襄樊之行的导游小杨,正如俗话所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相逢即是缘分,预祝各位旅途愉快!襄阳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地处湖北省北部,位于汉水中游南岸,襄樊市襄城中心。
楚为北津戌至今已有____多年的历史,与北岸的樊城隔江相望,是襄樊市委市政府机关所在地。
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是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古城。
因“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也”。
《汉书·地理志》谓:“襄阳位于襄水之阳,故名。
”战国时楚置北津戌,始为军政重邑。
汉时置县,三国时置郡,此后历代为州、郡、府治所。
汉唐两代,襄阳城处于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荆州记》载:东汉时襄阳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城南一带号称“冠盖里”。
汉献帝初平元年(____年)刘表为荆州刺史,将州治从汉寿迁至襄阳,使襄阳城由县级治所一跃升为京城以下州的首府,地辖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的一部分,成为当时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唐代襄阳城为山南东道治所,辖区扩及今陕西、四川的部分地区。
明末李自成攻占襄阳城,并在此建立国家政权,自称“新顺王”,改襄阳为襄京。
襄阳不仅是历代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更是一座古今闻名的军事重镇。
因城墙坚固,城高池深,易守难攻,素有“铁打的襄阳”之称。
自东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上下____年,襄阳一直是群雄角逐的重要战场,战争的硝烟不断弥漫在它的上空。
如今,这里尚存许多军事遗迹。
襄阳城始筑于汉,唐宋年间改为砖城,增设垛堞,新建城楼。
现为明洪武(公元____年)年间重筑,并在城的东北角新添一段城墙,取名新城。
在历史上襄阳城共有六座城门,万历四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提雅称,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城,小北门曰临汉,长门曰振华,大北门曰拱辰,在明清时,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六门城楼高耸,四方角楼稳峙,王粲楼,狮子楼,奎星楼点缀十里城郭,与鼓楼(昭明台)、谯楼相映生辉,金瓦琉璃,高墙飞檐,十分壮观,整个城池都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古朴典雅的感受。
人类简史 反脆弱 黑天鹅 灰犀牛 国家兴衰 我的经验与教训
![人类简史 反脆弱 黑天鹅 灰犀牛 国家兴衰 我的经验与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39912f9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d.png)
人类简史反脆弱黑天鹅灰犀牛国家兴衰我的经验与教训“黑天鹅”事件指极其罕见,但一旦发生影响极其巨大、完全颠覆长期历史经验而事前却根本无法预测的重大事件。
“灰犀牛“事件指我们本来应该看到但却没看到的危险,或者是我们有意忽视了的危险。
去年读这两本书,只是从经济、金融风险的角度想“黑天鹅”和“灰犀牛”会是什么,没想到比经济金融危机更可怕的是传染疫病。
《灰犀牛》成书在后,书里多次提到了《黑天鹅》,将“灰犀牛”和“黑天鹅”风险进行了对比。
这两本书挺相映成趣的。
共同点是其实核心观点很简单,用了一堆理论和例子来阐述观点,还好作者分析的思路和选的例子都有启发性。
我的最大感受是,其实哪有什么真正的“黑天鹅”,都是“灰犀牛”。
风险在预测到的人看来是“灰犀牛”,在没预测到的人看来是“黑天鹅”。
《灰犀牛》比《黑天鹅》写得更实用、有指导意义,也更为全面和辩证。
《黑天鹅》在提倡怀疑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方面有价值。
一、写作目的和研究意义当然是为了提示如何预防“黑天鹅”和“灰犀牛”风险,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黑天鹅》矛盾的地方在于作者认为黑天鹅难以难测,但如果真无法预测那岂不是没法提前防范了吗。
这书风格挺神奇,展现了作者是一个特立独行、思考独到的人。
比如虚构的叶夫根尼娅的故事,贯穿好几章,将虚构故事和他想说明的道理揉和在一起,似乎很少有人以这种半文学的写法来写这种经济类的书。
感觉作者颇为自恋,充斥着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味道。
他一开篇就定义黑天鹅的特征“稀有性、极大的冲击性和事后(而不是事前)可预测性”,书的副标题也是“不可预知的未来”。
他举了一个火鸡被喂食然后被屠宰的例子,写道“从火鸡的角度,第1001天没有喂食是黑天鹅事件,从屠宰者的角度却不是,因为这不是意料之外的。
由此你可以看到,黑天鹅现象是笨人的问题。
换句话说,它与你的预期有关。
你认识到,你可以通过科学或者通过开放思想消除黑天鹅现象(如果可以的话)。
当然,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人一样,你可以运用科学制造黑天鹅现象,也就是让人们相信黑天鹅现象不可能发生,于是科学就把普通公民变成了笨人。
山西太原历史简介
![山西太原历史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4f317a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16.png)
山西太原历史简介太原古称晋阳。
在祖国悠久的历史长廊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许多地下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太原这块土地上生育繁衍,并且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大约在公元前497年前古晋阳城问世,历经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等十数个朝代,太原一直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军事重镇。
从公元979年赵宋毁太原,新兴的太原又先后在宋、金、元、明、清等数朝中崛起,不仅是军事重镇,而且发展成为著名的文化古城和商业都会。
在太原历史上有许多值得记载的传说和大事:从“台骀降龙”变龙山,夏禹治水改龙头山为系舟山的神话传说;从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其子燮父改唐为晋,到公元前497年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予创建晋阳城;从公元前453年赵、韩、魏瓜分了晋国领地,“三分其晋”,定晋阳成为赵国都城,到公元前180年刘恒在晋阳“龙潜”16年后即位汉文帝;从公元304年东晋并州刺史刘琨为抵御匈奴入侵9年喋血保卫晋阳,到550年北魏高欢、高洋父子定晋阳为“霸府”、“别都”;从公元617年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兴晋阳夺取天下,称晋阳为“龙兴”之地,把晋阳定为“北都”、“北京”,到公元923年——960年李存勖、石敬搪、刘知远和刘崇兄弟凭借晋阳争夺天下,走马称帝建立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称晋阳为“龙城”;从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到赵氏兄弟经“三下河东”,于公元979年攻下晋阳,为“钉”、破“龙脉”,火烧水灌,彻底摧毁晋阳;从公元982年赵宋派潘美在唐明镇重建太原城,到金元狼烟,从明清扩建太原,商业兴起,到又遭天灾人祸,日渐萧条。
太原,可谓几度兴衰,历经沧桑。
本文将就太原历史上几次大的兴衰,作简要的阐述。
但究竟应从哪些方面作为衡量兴衰的标准呢?笔者未作专门研究,加上太原历史史料记载存留不全,区划建制变异较大,不好详细的比较,只能分段作一些一般说明。
一、第一个兴衰期大体为公元497年至公元396年;创晋阳赵国建都,经秦汉发达兴旺;遭五胡战祸摧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十大城市
一、建国以前,也就是中华民国时代:
中国十大城市分别是: 1.上海.2.天津.3.汉口.4.南京.5.北平.6.重庆.7.沈阳.8.广州.9.青岛.10.西安。
实际上,这十大城市,就是当时中国的十二个特别市中的前十位,也叫院辖市,等同于今天的直辖市。
当时有“上、青、天”为大之说,就是指上海、天津和青岛这三个工业大市。
二、建国后至文革前:
中国的城市发展有了一定的变化,比如北平成为首都并定名北京后大搞城建,汉口合并汉阳和武昌成为武汉,南京从首都位置跌落变为省会,重庆和青岛被撤销特别市(直辖市)降为省辖市,十大城市的排列顺序已然发生了变化:
1.上海.
2.北京.
3.天津.
4.武汉.
5.沈阳.
6.广州.
7.南京.
8.重庆.
9.西安.10.哈尔滨。
这个时期北京举全国之力大搞城市建设,发展迅猛,短时间内升为中国第二大城市,天津退后成为老三,青岛被排除十大,哈尔滨进了十大。
三、文革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搞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十大城市的排列顺序又发生了变化:
1.上海.
2.北京.
3.天津.
4.广州.
5.武汉.
6.沈阳.
7.重庆.
8.南京.
9.西安.10.成都。
广州大踏步超前发展,哈尔滨被排除十大,成都进了十大。
四、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发展更加神速,大城市变为特大城市,特大城市变为超大城市。
这时的十大城市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十个超级大都市:
1.上海.
2.北京.
3.广州.
4.天津.
5.重庆.
6.沈阳.
7.武汉.
8.南京.
9.成都.10.西安。
此期间,广州城建扩张,超越天津,成为中国三大国际性大都市之一;重庆因为恢复了直辖市地位,城市开始恢复元气,城区面积倍增。
本来一直就是西南最大城市,再加上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迅速迈入十大的前几位。
国务院又明确宣布五大国家中心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实际上就是四大中央直辖市加上省会城市的老大,成为中国城市的五个领头羊。
五、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的发展又更加迅猛了,大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北京、上海的人口规模都突破了2千万,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
杭州由于合并了萧山市,扩展了滨江区,建成区面积就已经超越了成都、南京,变成了东部第二繁荣的大城市,民营经济的优势凸显。
尽管广州的发展也很快,但深圳的城市扩张那就更猛,前海新区加速了城市面积的扩大,城市人口也急剧膨胀,两城共同造就了粤南双雄。
再就是苏州,经济在十年里一直保持在前五,与他管辖的周边几个县级市(昆山、常熟等)几乎连接在一起,加上吴江划入市区,市区规模极大,另外工业生产总值在2012年已经成功超越上海,成为第一名的工业城市,外资效应凸显,东南的崛起令全国瞩目。
老牌的中心城市沈阳、西安慢慢的被淡化。
实际上人们都心照不宣,中国新的十大城市排序已经诞生。
1.上海.
2. 北京.
3. 广州.
4. 深圳. 5天津. 6.杭州. 7. 南京. 8. 成都. 9. 武汉.10. 苏州.
备注:现在的重庆已经不是普通的城市了,面积已经超过部分省了。
这里是十大城市,依据中心城区的规模情况比较,不是十强城市,也不是十富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