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 古诗三首)优秀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
反思
一、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能正确朗读古诗《江南春》、《春晓》、《将进酒》。
•能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能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教学准备
•PowerPoint课件
•电子设备
•古诗文本资料
•老师提前准备的课堂活动安排
3.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 利用图片或音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古诗 - 分段讲解古诗《江南春》、《春晓》、《将进酒》。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步:朗读练习 - 分角色朗读古诗,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第四步:表演展示 - 学生分组进行古诗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第五步:讨论交流 -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侧重于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表达古诗的情感和意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时,需要更多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避免过于深奥的讲解方式。
其次,在诗歌表演环节,教师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表演方式,提升他们的表现能力。
最后,在讨论环节,教师可以更灵活地引导学生发表看法,鼓励他们多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及时纠正错误认识,确保学习效果的质量。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
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反复诵阅读古诗,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课可先引导学生解诗题,知作者,并通过设计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自读古诗,把握节奏,再通过自由交流理解诗意,其间适时引导朗读,体会词语的用法、诗的意境,在理解品读中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体会诗句中含有的哲理。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古筝曲《渔舟唱晚》。
学生:搜集三首诗的作者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古诗并背诵古诗。
3.通过在读中想象意境,描绘意境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4.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难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画面引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渔舟唱晚》古筝曲,欣赏“残阳照水图”和“新月东升图”)同学们看了这么美的画面,有什么想说的吗?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的内容。
(根据不同的话进行点评)同学们讲得很详细,语言也很美,但是有一个人比你们更厉害,他仅用了28个字就把这两幅画面的意境描绘得淋漓尽致。
你们相信吗?想知道他是谁吗?他是怎样讲的呢?2.观看多媒体(走进作者及课文内容),了解诗人及作诗背景。
二、指导学诗,体会意境1.理解题意。
(1)题目“暮江吟”你是怎样理解的?(2)从题目看出这首诗是写景还是叙事?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2.学生读诗自学,初步弄清古诗的含义,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大胆想象,用彩笔绘画一幅《暮江吟》的图画。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1.从学生的绘画中挑选出几份具有代表性错误的图画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对比诗文进行评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暮江吟》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XX市XX中心小学——XXX【教材分析】:《暮江吟》是小学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写景佳作,是诗人白居易在上任杭州刺史途中写的一首风景诗。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几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悟诗,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学会本课生字“暮、吟”。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诗文。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情感。
②通过多种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情感,积累背诵。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古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你能背一首与同学分享吗?生:背诵古诗!师:同学们能背诵的古诗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写景诗《暮江吟》。
请同学们齐读诗题《暮江吟》!2.学习方法。
(真好!同学们,背诵完古诗,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有哪些?谁来说一说?)(生:1.知诗人解诗题 2.读诗文明诗意 3.入诗境悟诗情)(板书)二、团队合作探究课文(一)知诗人解诗题1.导语:(同学们,按照古诗的学习方法,你知道我们要先做什么吗?对了,知诗人、解诗题!)2.出示微课《暮江吟》知诗人解诗题。
3.教师小结(二)读诗文明诗意1.读诗文1.1出示读文要求(PPT):自由读三遍这首古诗!第一遍:读准字音(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
第二遍:读流利,读得字正腔圆。
第三遍:画出节奏,读得有板有眼。
1.2自由读诗。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选自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包括《宿建德江》、《秋浦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
这些古诗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们以优美的语言、鲜明的形象、深刻的哲理,展示了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背景、作者的情感表达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古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适合古诗意境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
2.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3.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古诗文本、图片、音乐等元素的课件。
2.参考资料:关于古诗的背景、作者的介绍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这三首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然后,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古诗的意境。
教师逐句讲解,解释古诗中的难懂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解释原因。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古诗的意境。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雪梅》-说课稿-古诗赏析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雪梅》-说课稿-古诗赏析一. 教材分析《雪梅》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
这首诗通过描绘雪梅的美丽和坚韧,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的赞美。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韵律感。
本诗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理解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象和情感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朗读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背诵《雪梅》,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词语,掌握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和赏析,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雪梅的美丽和坚韧,理解诗人对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的赞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高尚情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雪梅》,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词语,掌握生僻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和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讨论和赏析中感受诗的美,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雪梅的图片,播放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感受诗的美。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雪梅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雪梅的美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雪梅》,注意语气、节奏和停顿,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的韵律美。
3.理解:分析诗中的意象,解释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4.讨论:学生讨论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深层含义。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收录了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中,分别为《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
这三首诗都是经典的古代诗歌,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诗中的意象和意境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诗句感受诗中的画面,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难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诗文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主动探索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感受诗歌氛围的环境。
4.读书指导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品味、思考,深入理解诗歌。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歌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诗人简介、图片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诗歌的朗读或音乐。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诗人及其背景。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适时停顿,解释诗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古诗,或者进行接龙朗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三首古诗《望洞庭》、《峨眉山月歌》和《夜宿山寺》。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中,《望洞庭》描绘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峨眉山月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夜宿山寺》则描绘了山寺夜景的宁静与美丽。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唐代诗人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方面,仍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生僻字、古文言文词汇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生僻字词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品味、对比等方法,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情感,提高古诗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高雅的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生僻字词的正确书写。
2.教学难点: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古诗阅读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对比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唐代诗人及三首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展示:逐首讲解三首古诗,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4.诗句解析:针对生僻字词和难懂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古诗内容。
5.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语感。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篇【一】《暮江吟》这首诗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句语言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
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诗人热爱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热爱大好秋色的喜悦之情。
《题西林壁》是北宋诗人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诗人紧扣游览庐山的独特感受,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读来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雪梅》运用对比的手法,道出雪和梅的长处和不足,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相互取长补短,互相学习。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和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中国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
仅仅抓几个比较生疏的字词,如这两首古诗中的“涧、瑟”的字形和字义的理解;仅仅抓住古今意思不同的特殊词“可怜”一词的理解;仅仅抓住那些富于传神的关键性词语,如:“夜静春山空”中的“空”、“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巧妙之处,从而保留了古诗的整体美,放手给学生自读感悟的个性空间。
2.课前,我布置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有关于题壁诗的,有关于苏轼生平的,还有苏轼的其他著作等,相信课前预习的资料查阅,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诗歌的背景、相关的内容,更有助于诗歌学习。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先让学生回想我们学古诗的方法:(1)解诗题,知作者。
(2)初读诗,正字音。
(3)再读诗,清节奏。
(4)抓字眼,明诗意。
(5)多诵读,悟诗情。
然后安排学生先自主学习,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接着在全班交流,走进庐山,感受那里的高山峻峰,想象诗人当年在庐山写下这首诗时的情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备课本单元以“观察”为主题,包含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习作:写观察日记”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本单元所选的三篇文章,就是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调动不同感官来进行连续观察,记录变化。
本单元的习作是写观察日记,写一写你在认真观察后发现的事物的特点及变化。
叙述时要做到语言精练。
“语文园地”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通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的不同;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积累有关气候的谚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会认“暮、瑟”等6个生字,掌握“降”这个多音字,会写“暮、吟”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
默写《题西林壁》。
3、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5、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
默写《题西林壁》。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1、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2、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策略: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7个,会写的字有13个。
这些生字分散在三首诗中,教学生字时,结合诗歌的内容,认清字形,弄懂字义。
注意围绕生字的字形特点、结构特点、造字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
如:“费”是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竖折折钩要写得稍宽,“贝”顿点要有力。
“阁”是半包围结构,是一个形声字,可组词“阁楼”。
在教学生字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
2、在读中理解本课三首诗歌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教学时,把朗读放在首位,在指导朗读的基础上,通过解析重点词语,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3、发挥想象诗歌短小精悍,往往用很少的字就能传达丰富的意思。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
【新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教课反省3
9 古诗三首教课反省 3
教课反省
1.在教课诗句时 , 我第一找出诗句中重点和难理解的字词 , 扫平阻碍 , 既而再理解诗句就特别简单了。
2.古诗朗诵相同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
除了老师示范 , 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诵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 , 示范成效挺好。
再让学生进行朗诵 , 朗诵的成效确实很多了 , 真还有些先人吟诗的滋味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 , 另配上动听的轻音乐朗诵给学生听 , 让学生边听边领会诗中的境界 , 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地之中 , 又为学生后边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优秀的铺垫 , 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3.从前教课古诗大多采纳串讲形式 , 这里且不谈它的成效怎样 , 起码我认为采纳启迪式教课, 让学生在讲堂上多思想活动, 自主合作 , 带着问题 , 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 更有益于培育学生思想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本课的教课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不可以直接释题 , 还得逐词理解后才能释题。
这是四年级
的第一首古诗教课 , 也算是学习古诗的起步 , 学生理解诗句的方法还要增强。
应以解词串句法作为理解古诗文意思的主要方法。
2.讲堂部分在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点做得还不够 , 不自觉地以教师为主 , 应让“教师为导 , 学生为主体”成为习惯。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点大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诗歌朗诵、古语经典、作文大全、诗歌鉴赏、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a complete collection of knowledge point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reflection, poetry recitation, classical Chinese, essay collection, poetry appreciation, lesson plan collection,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设计说明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暮江吟》重在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美景;《题西林壁》重在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化思考问题;《雪梅》借助雪梅之争,暗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意。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2)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本课编排了三首七言古诗,展现的是不同时代诗人的情怀,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片赤子之心。
我本次执教的是第三首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这首诗看似内容浅显,实质内蕴丰厚,学生不易深刻感悟。
这课的教学,我主要按照学生所熟悉的古诗学习方法一一解诗题、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四个板块展开。
名诗意环节,我先让学生圈出这首诗里所含地名,结合出示的地图找找各地的大致位置,初步理解诗歌含义。
接着让学生观察地图发现“河南”、“河北”特殊的位置由此引出古今异义这类词语,但由于讲述不够明确,部分学生并没有理解古今异义的含义,而是误以为在找古今地名的变化,本环节还应讲述更清楚一些,让学生知晓什么是古今异义,从而借助注释找出本课另外两个古今异义的词语。
想画面和悟诗情环节,我先询问学生是否遇到过开心的事,此时都会有什么表现?让学生自由讲述自己开心时的情形。
学生说到了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其实这也是我本节课需要教学的重点,通过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去体会人物的内心,在这个环节应及时点评,并将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板书,这样在后面想象诗人“喜欲狂”的画面时,学生就有了框架,会去思考了,但我没有这样做,教学不够灵活机变。
给学生回答格式:我从“—”这个词感受到诗人的“喜欲狂”,从中我仿佛看到了O这里没有适时引导,以致后面在说画面的环节学生还是先理解意思并没有先去想象画面。
教学的整体应该先是从句子到词语,而学生在回答时好像并没有把词语放到整句中去体会,这也是我教学环节设置的问题,应该引导学生说:我从“”这一句中的“”词感受到了诗人的喜欲狂,从中我仿佛看到了O在体会情感这一部分,比如〃初闻涕泪满衣裳〃学生说刚刚听到就激动得泪水沾湿了衣服。
可是单单听这句话,是别扭的,是什么让诗人情绪如此反常?脱离了对杜甫曾经“悲〃的感悟,摆脱了当时的情境,这样的理解是可笑的。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西下时,江面上美丽的景色。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材要求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这首诗,并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古诗意境和表达。
但他们在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次的意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生动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学会通过古诗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提高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暮江吟》,理解诗句的意思。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次的意义,学会欣赏古诗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展示、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的意境。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美,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与《暮江吟》相关的图片,如夕阳、江面等,用于展示诗句的意境。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播放相关的音乐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夕阳、江面等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同时,教师可以简单地介绍一下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暮江吟》,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暮江吟》(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暮江吟》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
这首诗描绘了夕阳下的江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较高的艺术造诣。
本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易于学生理解和背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阅读能力,对诗歌的语言、格式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诗人情感、描绘画面等方面,仍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朗读、背诵《暮江吟》,了解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和理解。
2.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体会诗人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交流中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诗歌描绘的景象,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歌内容;运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暮江吟》,理解诗歌基本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
4.教师引导: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对诗歌进行深入解读,点拨诗歌的精妙之处。
5.朗读背诵:学生齐读、个人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6.拓展延伸:欣赏其他描写江景的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题西林壁》是新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苏轼所作,描绘了诗人游历西林壁时的所见所感。
诗中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和寺院的宁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感。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画意,适合四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挖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朗读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诗的深层意境的把握。
2.针对重难点,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朗读感悟法等,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的意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诗歌图片、字典等。
2.提前让学生预习,了解诗的内容和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诗歌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色。
然后,提问学生对诗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诗的内容和意境的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然后,解释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诗歌,注意模仿诗人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诗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诗的意境。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优质完整)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教学反思一、教学效果《出塞》这首诗属于汉朝乐府诗题,是一首感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经典之作。
诗人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家安宁的忧国忧民之情,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凉州词》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后两句写的是戍卒的离愁。
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
“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王之涣这首诗表现了戍边士兵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不得还乡的同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夏日绝句》整首诗的文字高亢、激昂,字里行间,包含两段历史,三个典故,作者借古讽今,从而表达自己家国爱恨,爱国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在上课前,我对“折柳赠别”这一环节中是否要用诗句有过犹豫,但最终还是保留了。
我引入“折柳赠别”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战士要吹奏《折杨柳》的曲子,因为《折杨柳》所表现的是离愁别绪,更表现了战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诵读折杨柳赠别的诗,也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那种离愁别绪有助于学生理解战士戍边生活的痛苦和寂寞。
每首诗都有自己的基本内涵,即使是像这样一首比较复杂的古诗,它所要表达的基本意思也是明确的。
它跟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衣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都有保家卫国,不打败敌人誓不回家的壮志豪情;课堂上我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气概,李清照的赞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的基本内容和作者。
2.掌握《古诗三首》中的几首古诗的背诵与理解。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2.增强学生对古诗诗意的理解与情感共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古诗三首》的背诵。
2.古诗的解读和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与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PPT等。
3.素材:选自《古诗三首》的古诗原文。
4.音频设备:播放古诗应用于听力训练。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问题导入,引出古诗的话题,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古诗(15分钟)1.教师朗读古诗,指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和情感。
2.学生跟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第三步:分组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古诗的理解。
2.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步:传统文化展示(10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相关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绘画等。
2.让学生了解古诗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第五步:课堂互动(10分钟)1.学生自愿朗读古诗,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点赞鼓励,共同感受古诗的美好。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诗的重要性和美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古诗三首》,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表现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的互动能力培养,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后续还需要在课外进行延伸阅读,深化对古诗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9.古诗三首》公开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括《望洞庭》、《题西林壁》和《雪梅》。
这三首古诗分别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庐山的雄伟气势以及雪梅的傲骨。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诗人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这三首古诗的背景和深层含义,他们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同时也要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创作,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古诗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三首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2.难点: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学会欣赏和评价古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欣赏教学法:通过朗读、背诵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古诗的文本、图片、音乐等素材。
2.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设计,包括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3.学习材料: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如古诗的解释和赏析文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洞庭湖、庐山和雪梅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古诗的文本,引导学生朗读并注意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学内容1. 教材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2. 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征和体裁2.理解诗句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3.掌握合理分组、朗读古诗的技巧4.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熟悉古诗鉴赏方法。
2.掌握《登鹳雀楼》、《将进酒》、《赋得古原草送别》三首古诗的基本内容。
3.掌握合理分组、朗读古诗的技巧。
教学难点1.掌握合理分组的技巧。
2.理解《将进酒》中含蓄的表达方式。
3.理解《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二. 教学过程1. 准备工作1.精选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
2.制作PPT课件,模仿各种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互动活动等)。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通过展示图片,介绍中国敦煌的自然风景、历史文化等背景。
2.通过对敦煌画展开简单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听课兴趣。
步骤二:自主探究1.请学生自行阅读三首古诗,收集生词,解释观点。
2.整合具体意见,小组内,学生轮流主持讲解,提高学生表达、论证能力。
步骤三:合作探究1.小组内自主分工,通过研读《将进酒》、《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课文,充分讨论古人的诗意和文化特征。
2.学生在自主小组中,记录寻找课文中的经典句子,这些句子是课文的精华,也是学生们进行诗意诠释和分析的重要来源。
步骤四:学生合作练习1.学生重新阅读三首诗,合理分组,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2.学生自由创作,模仿课文的写风,用诗歌表达所见所闻的美好事物。
步骤五:总结反思1.教师对于整节课的讲解总结。
2.教师提问,解答学生一些感性的问题,帮助他们将诗文的语言转化为对生活的理解。
三.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我想提出以下几点体会:1.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动比较富有创意,学生创造性地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支持。
2.在教学核心环节和认识积累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一系列的多元方法,通过讨论、演讲、小组合作等形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得很活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三首》教学反思
《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首古诗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侧重点,站在不同的角度描写不同的事物。
而古诗教学更重要的是在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并懂得一定的人生哲理。
1.教学效果(思效)。
古诗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不好把握的,很多古诗学生早已是背得朗朗上口,但是对于其中的寓意学生又是极难掌握的,把握不好便会将课上得枯燥乏味,所以我试着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引导学生。
如何指导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这也是古诗教学的重难点。
古诗中有些语句不好理解,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内在含义。
我告诉学生一个道理:“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所迷惑。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句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讨论,懂得今后应如何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还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也需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教学收获(思得)。
(1)古诗词学习以“读”为本。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能够做到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
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然后让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写字环节中若是能够到学生身边单独指导的话会更好。
(2)抓住关键词语加深古诗的理解。
比如启发学生抓住“铺”“瑟瑟”等关键词,以及“珍珠”“弓”形象的比喻,“涧、瑟”的字形和字义的理解;比如“可怜”一词的理
解;比如“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的巧妙之处,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保留了古诗的整体美,放手给学生自读感悟的个性空间。
(3)尊重学生的诵读意愿。
课上我给足学生时间,放开手脚尽是让学生独立练读,而不是课堂上那种整齐划一的齐读,达到熟读成诵,培养他们对古诗句的语感,把古诗的语言纳入自己的语言中来。
3.不足之处(思失)。
古诗教学说起来简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例如,很多的问题可能并没有符合年级学生的领悟水平。
最大的不足就是课堂局限于三首古诗的学习,没有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古诗的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首诗,而应该联系相关资料,拓展大量相关古诗词,横向纵向联系起来体会“处处皆学问”的道理。
4.改进措施(思改)。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以后再学习古诗,要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还原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使学生进入诗境,解决因古诗时空跨越度大而给小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