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年发病率

合集下载

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预防策略

艾滋病流行现状与预防策略

参考内容三
基本内容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性感染,主要传播途 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具有极大的 危害,因此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显得尤为重要。本次演示将探讨我国艾滋病流行现 状及预防策略。
一、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
据统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已超过100万,成为全球艾滋病疫情较 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广泛,感染者以青壮年为主,性传播成 为最主要传播途径。此外,我国艾滋病病毒传播还呈现出农村地区发病率上升、 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感染者老龄化等趋势。
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
1、感染人数持续增加:尽管全球在减少艾滋病感染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感染人数仍在持续增加。新感染HIV的人数每年约为230万,且大多数感染发生 在非洲、东南亚等欠发达地区。
2、青年人感染比例高:在许多国家,青年人(15-49岁)的艾滋病感染率已 超过10%。这一现象主要与性传播途径的广泛使用、不良的性行为习惯以及缺乏 预防意识有关。
5、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艾滋病防治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 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艾滋病防治水平。同时,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 和经验分享,共同推动全球艾滋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三、结论
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严峻,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控制传播途径、提高生活 质量、加强监测与防控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 艾滋病的传播和扩散。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艾滋病防治工 作中来,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3、社会参与:鼓励全社会参与 艾滋病防治工作
1、发病趋势:虽然在许多国家艾滋病的发病率仍在上升,但一些干预措施 的有效实施已经使得部分地区的发病率开始稳定或下降。

《艾滋病流行趋势》课件

《艾滋病流行趋势》课件
艾滋病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人类 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HIV主要攻击 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CD4+T淋巴细胞,导致 人体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疾病。艾滋病具 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 传播。
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
• 总结词: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预防措施包括避免高风险行为、使用安全套、不共用注射器 等。
艾滋病流行地区分布广 泛,全国31个省(自治 区、直辖市)均有疫情 分布。
02
艾滋病流行主要集中在 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 。
03
男性同性恋、注射毒品 者和性工作者是艾滋病 感染的高风险人群。
04
青少年学生和老年人也 是艾滋病感染的高风险 人群。
04 艾滋病防治政策与措施
国际艾滋病防治政策与措施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
03 中国艾滋病流行趋势
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统计
截至2022年底,全国报告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简称 艾滋病感染者)共36783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08164例,死亡31988 例。
2022年新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04754例,其中经性传播占97%,男性同 性传播上升至58.6%。
截至2022年底,共检测2.8亿人次,新报告发现艾滋病感染者104754例 ,当年新发病例102893例。
“三个加强”措施
“一个扩大”行动
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提高治疗可 及性和可负担性。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测检测和加强 高危人群干预。
防治艾滋病的社会参与和民间组织
01
02
03
民间组织参与
民间组织在艾滋病防治中 发挥重要作用,如开展宣 传教育、提供心理支持、 推动社区参与等。

中国艾滋病现状

中国艾滋病现状

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
2007年11月,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最新报告:
2007年全球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人数为3320万。 2007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携带者为250万,
2007年艾滋病死亡人数为210万。
2007年每天约有近6850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 5750人死于艾滋病
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
《艾滋病防治条例》颁布实施
2006年1月28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了《艾滋 病防治条例》。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该条例并于3月1日起实施。
国务院颁布了《艾滋病防治条例》; 制定了《中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中 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 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2006-2010年)》 2004年初,国务院在“艾滋病防治 协调会议制度”的基础上”成立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 29个部委/人民团体和7个重点省。 设立了“办公室”。今年 ,进行了 扩大和调整,李克强副总理任主任。
网络直报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性传播途径构成
艾滋病疫情地区分布差异大 1998年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疫情 报告。截止2007年10月,全国有74%的县(市、区)报 告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 网络直报数据显示,不同省份的疫情报告数差异较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数报告排在前5位省份的报告数 占全国报告总数的70%~80%。 2007年疫情估计结果显示,疫情估计数超过5万的省有5 个,1~5万的省有9个;只有4个省不到2千;排名前5位 的省份估计数占全国估计总数的53.4%;排名在最后5位 的省份估计数占全国估计总数的0.9%。
艾滋病流行因素广泛存在
艾滋病综合监测资料显示:
有40%的注射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 有60%的暗娼不能坚持每次使用安全套; 有70%的男男性行为者最近六个月与多个性伴发生性行为,只有 30%坚持使用安全套,在与男性进行商业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 套者的比例约为50%。

中国艾滋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途径及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中国艾滋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途径及预防控制措施分析

中国艾滋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死亡率、传播途径及预防控制措施分析一、定义及临床表现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

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

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

HIV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在艾滋病病毒潜伏期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

二、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及死亡率2014-2019年中国艾滋病死亡数逐年增加,2018年中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为18780人,较2017年增加了3529人;2019年中国艾滋病死亡人数为20999人,较2018年增加了2219人。

2015-2019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逐年上升,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为4.6195/10万,较2017年增加了0.4745/10万;2019年中国艾滋病发病率为5.0986/10万,较2018年增加了0.4791/10万。

2015-2019年中国艾滋病死亡率逐年上升,2018年中国艾滋病死亡率为1.352/10万,较2017年增加了0.2467/10万;2019年中国艾滋病死亡率为1.5036/10万,较2018年增加了0.1516/10万。

三、传播途径及预防控制措施1、传播途径艾滋病也有自己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被感染后艾滋病病情发病较缓慢,但传播速度较快,患者病死率高;一旦被感染后,患者将终身携带并对周围人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人免疫缺陷病毒侵入机体后,主要侵犯CD4+T淋巴细胞,从而引起人体内免疫细胞功能受损或缺陷,致各种严重并发症、机会性感染、肿瘤等。

2、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主要有控制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有效切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提升医疗机构艾滋病发现率、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等。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1998.11.12•【文号】国发[1998]38号•【施行日期】1998.11.1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艾滋病防控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的通知(国发〔1998〕3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卫生部、国家计委、科技部、财政部《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艾滋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也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规划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计划和实施方案,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要高度重视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保证规划目标和任务的如期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十二日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卫生部国家计委科技部财政部(一九九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艾滋病是一种目前尚无有效治愈办法、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它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我国将艾滋病感染率一直控制在世界较低水平。

然而,随着近年来全球艾滋病的迅速传播,我国艾滋病感染率已呈逐年大幅度上升趋势。

世界各国艾滋病流行态势及防治经验表明,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是一项刻不容缓、复杂而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全社会参与并实施综合治理。

为促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不失时机地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增强全社会抵御艾滋病的能力、减轻艾滋病给人民健康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在总结国内外防治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

一、背景我国自1985年6月发现第1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至1998年6月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676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01例,死亡174例。

我国艾滋病流行情况及防治对策(精)

我国艾滋病流行情况及防治对策(精)

大众对艾滋病的认知
2000年的一项全国调查:
-20%没有听说过艾滋病 -26%的人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45.8%的人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 预防艾滋病” -62.5%的人不好意思到商店或药店买安 全套 -10.2%的大学生回答有婚前性行为
大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江西省
2003年我省对南昌、九江和宜春城 市和湖口、武宁、宜丰和高安农村的812 名普通人群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 –艾滋病病毒传播途径知识全对的知晓 率仅为2.3% –艾滋病病毒不传播方式知识全对的知 晓率仅为12.1%
我国艾滋病流行情况 及防治对策
aaa
一、我国艾滋病流行 情况
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
• 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 • 1989年发现经性途径感染HIV的国内感染 者
• 1989年从注射毒品者中发现HIV感染者
• 1995年发现经母婴途径传播的HIV感染者
艾滋病在中国的传播
1985 1995
1989
1990-2002年全国登记吸毒人数
年 1990 1992 1993 1994 1995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登记吸毒人数 70,000 148,000 250,000 380,000 520,000 596,000 681,000 860,000 901,000 1,000,000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病人数 感染者数 1 5 0 1 2 9 0 7 0 2 3 5 23 29 52 38 126 136 230 233 714 1028 6120

2023年度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方案五篇

2023年度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方案五篇
2、开展广场宣传活动:12月1日上午8:30-11:00,XX市卫生计生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 联以及市直各医疗单位、市疾控中心、市妇计中心、琅珊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在人民广场南大门设立宣传台 ,开展咨询宣传活动。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大学校园以及火车站、汽车站等窗口单位悬挂宣传横幅。各县(市、区 )自行在行人较多的场所组织宣传咨询活动。
(二)召开主题班会
(1)知识讲座:认真组织学习《大学生安全教程》第
七章健康教育之艾滋病的危害及预防。
(2)观看视频:组织收看预防艾滋病的有关视频。
(3)通过对本班学生开展调查、走访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及我省 预防艾滋病的严峻形势,倡导文明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广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保护自己 ,远离艾滋。
3、邀请党政领导:宣传活动邀请市、县(区)政府领导和专家深入宣传活动现场,参与艾滋病防治宣传活动, 发放宣传材料及宣传品。
二、组织各类媒体采访、报道宣传活动
1、邀请《皖东晨刊》、《xx广播电视报》、"exx”等
媒体记者采访并刊登艾滋病防治宣传日活动新闻。
2、xx市公交车车载电视广告于11月21日-12月21日滚动播放艾滋病宣传公益短片,覆盖市区所有320辆公交车 。
(2)通过宣传活动以及和市民的交流互动,寻找防艾方面的薄弱环节,活动结束后,组织志愿者进行交流,以备 下一次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实际意义的防艾活动。
(3)通过活动,体现我们服务于他人的意识,呼吁人们不要歧视艾滋病患者,要关注他们并且给他们更多的理解 和关爱。
三、活动构想:
(1)宣传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常识,正确解答市民的疑问。

艾滋病高发人群年龄段

艾滋病高发人群年龄段

艾滋病高发人群年龄段文章目录*一、艾滋病高发人群年龄段*二、预防艾滋病最好的方法*三、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艾滋病高发人群年龄段1、艾滋病高发人群年龄段艾滋病从理论上说任何人群都可易感,从年龄上艾滋病虽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但事实说明90%以上发生于50岁以下的人群,而其中又主要发生在两个年龄组,即20~40岁的成人组和婴幼儿组。

据从美国对21726例艾滋病的分析中可看出,发病率以中青年为主,20~49岁占89%,其中30~39岁占47%。

在扎伊尔病人中,平均患病年龄为33.6岁,其中3/4的病人在20~39岁之间。

这说明青少年在艾滋病发病者中居于重要位置。

2、艾滋病的常见症状2.1、一般性症状持续发烧、虚弱、盗汗、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在三个月之内可达10%以上,最多可降低40%,病人消瘦特别明显。

2.2、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

2.3、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

通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感染的药物对这种腹泻无效。

2.4、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反应迟钝、智力减退、精神异常、抽风、偏瘫、痴呆等。

3、艾滋病的危害有哪些3.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3.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

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

预防艾滋病最好的方法1、只能与一个未感染的异性保持绝对忠诚的性关系当你准备与一个人建立婚姻关系时,必须格外小心你的恋人是否患有性传播疾病,你有责任和权利问个明白,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你们双方的健康问题,还与下一代有关。

中、美、日三国艾滋病疾病负担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美、日三国艾滋病疾病负担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3552)第一作者简介:田秋霞,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公共卫生通信作者:宇传华,博士生导师,教授,Email:yuchua@ ㊃专家论坛㊃中㊁美㊁日三国艾滋病疾病负担现状及趋势分析田秋霞1,2,马玉迪阳1,崔怡然1,宇传华11.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武汉㊀430070;2.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摘要:目的㊀通过分析中国1990 2019年艾滋病(AIDS)的发病率㊁患病率㊁死亡率㊁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 Years,DALY)现状及趋势变化情况,为我国AIDS防控提供科学依据㊂方法㊀由GBD2019数据获得1990 2019年AIDS的发病率㊁患病率㊁死亡率㊁DALY率等指标,通过四项指标的标化率对比分析中国㊁美国㊁日本及全球水平随年份发展的变化趋势㊂结果㊀中国AIDS的四项指标均呈增长趋势,男性高于女性,发病率从1990年的0.82/10万上升到2019年的2.24/10万,患病率从5.63/10万上升至38.77/10万,死亡率从0.23/10万上升至2.23/10万,DALY率从13.18/10万上升至98.15/10万㊂相较于全球和美国,2019年中国AIDS四项指标的标化率呈现低水平趋势,但却高于日本㊂结论㊀近年来,中国AIDS防控取得了一定进展,但AIDS疾病负担仍呈增长趋势,防控形势仍严峻,仍须不懈努力㊂关键词:AIDS;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中图分类号:R181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6-2483(2021)03-0001-05㊀DOI:10.3969/j.issn.1006-2483.2021.03.001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analysis of AIDS burden in China,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TIAN Qiuxia1,2,MA Yudiyang1,CUI Yiran1,YU Chuanhua11.School of Health Sciences,Wuhan University,Wuhan㊀430070,China;2.Wuhan administration for Market Regulation,Wuhan㊀430015,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YU Chuanhua,Email:yuchua@Abstract:㊀Objective㊀By analyzing the incidence,prevalence,mortality,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 Years(DALY) situations and trends of AIDS in China from1990to2019,this paper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s and controls of AIDS in China.㊀Methods㊀The incidence,prevalence,mortality and DALY rate of AIDS from1990to2019are obtained from GBD2019data.The standardardized rate of four indicators are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AIDS changes i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Japan and the globa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years.㊀Results㊀The four indicators of AIDS in China present increasing trends,with male higher than female.The incidence rate increased from0.82/100000in1990to2.24/ 100000in2019,the prevalence increased from5.63/100000to38.77/100000,and the mortality increased from0.23/ 100000to2.23/100000.The DALY rate increased from13.18/100000to98.15/pared with the global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standardized rate of four indicators of AIDS in China in2019showed a trend of low level,but i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Japan.㊀Conclusion㊀In recent years,som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AIDS preventions and controls in China,but the disease burden of AIDS is still on the rise.The situation of AIDS preventions and controls is still serious and unremitting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reduce the burden of AIDS.Keywords:AIDS;Incidence;Prevalence;Mortality;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 Years(DALY)㊀㊀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全球范围造成的疾病负担十分严重,由于其病死率极高,对公共卫生也造成了重大威胁[1-5]㊂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防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的感染者和病人数在世界范围属于低流行国家[6],总体形势稳定㊂但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仍是亚洲地区AIDS负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现存活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数量仍较大,AIDS的防控仍然严峻[7-8]㊂为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国AIDS的发展趋势与现状,本研究以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发病率㊁患病率㊁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 Years,DALY)作为评价指标,对1990 2019年中国㊁美国㊁日本以及全球的AIDS的流行现状㊁发展趋势以及疾病负担进行研究,分析中国AIDS 发展趋势的人群特点和负担现状,对制定科学的卫生政策㊁指导卫生资源分配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资料与方法1.1㊀资料来源㊀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19对AIDS疾病负担的估计结果,具体数据可从华盛顿大学健康测量与评价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的全球健康数据交换数据库(Global Health Data Exchange,GHDx)网站下载(/gbd-results-tool)㊂1.2㊀研究方法㊀以中国㊁美国㊁日本和全球为研究对象,从GBD2019收集1990 2019年AIDS的发病率㊁患病率㊁死亡率和DALY率等指标数据,分析其不同性别㊁不同年龄的这些指标及其标化指标,对AIDS疾病负担进行综合性评价,客观分析中国AIDS的流行趋势㊁疾病负担现状以及政策实施作用㊂对于1990 2019年AIDS发病率㊁患病率㊁死亡率及DALY率变化趋势部分,由于年龄标准化率和非标准化率变化趋势相似,文中仅用年龄标准化率反映AIDS的变化趋势㊂发病率是指一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AIDS新发生病例出现频率㊂患病率是指一年内,一定范围人群总人口中AIDS新旧病例所占比例㊂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范围人群总人口中AIDS死亡病例所占比例㊂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寿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YLL)和伤残损失寿命年(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YLD)两部分,是生命数量和生命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度量㊂DALY是一个衡量疾病负担的综合性评价指标,考虑了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广泛地应用于健康状况的评价,指导卫生政策的制定[9]㊂年龄标化率简称标化率,是指实际人口各个年龄段某指标的率乘以标准人口各个年龄段人口占比之和,在不同地区进行率的比较时,可以消除年龄构成差异影响,便于进行不同地区率的比较㊂2㊀结㊀果2.1㊀AIDS现状2.1.1㊀性别㊀1990 2019年,中国AIDS发病率㊁患病率㊁死亡率㊁DALY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㊂在2019年,男性㊁女性发病率分别为3.43/10万㊁1.01/10万;患病率分别为55.83/10万㊁21.04/10万;死亡率分别为3.28/10万㊁1.14/10万;DALY率分别为142.57/10万㊁51.99/10万㊂根据性别分布,发病率㊁患病率㊁死亡率㊁DALY率四项评价指标男性和女性分布差异较大,感染者以男性居多, AIDS疾病负担性别差异明显,男性明显高于女性㊂其他国家AIDS也是男多于女㊂中㊁美㊁日三国的AIDS所致疾病负担占所有疾病负担的占比均低于全球水平,其中日本占比最低,而中国与美国占比相近(表1)㊂2.1.2㊀年龄㊀中国2019年AIDS的发病率㊁患病率㊁死亡率㊁DALY率与年龄的关系见图1所示(由于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及患病率和DALY率两组数量大小相近,所以分别以图1A和图1B显示)㊂AIDS 的发病率第一个高峰在年龄0~4岁婴幼儿群体中,为1.00/10万,主要是母婴传播所致,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为5.43/10万㊂青少年时期开始为AIDS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时期,发病率在15~19年龄组(3.32/10万)开始增长,在20~24年龄组(7.35/10万)㊁25~29年龄组(4.49/10万)和30~34年龄组(2.91/10万)均呈现较高水平㊂第三个高峰见于老年群体,在60~64和65~69年龄组发病率分别达到2.52/10万㊁2.94/10万㊂患病率总体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在老年群体65~69㊁70~74㊁75~79年龄组维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60.14/10万㊁61.10/10万㊁60.05/10万㊂死亡率随年龄增长总体增幅趋势平稳,在青壮年人群35~54岁㊁老年人群65~74岁年龄间维持在较高水平㊂DALY率以25~54岁年龄段青壮年人群最严重,其次为65~69年龄段老年群体㊂2.1.3㊀年份㊀1990 2019年,中国AIDS的DALY 数量㊁DALY率以及标化DALY率(表2)㊂2.2㊀1990—2019年的流行趋势2.2.1㊀发病率及其变化趋势㊀1990 2019年间,中国AIDS的标化发病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从1990年0.82/10万增至2005年的4.78/10万,再逐年下降至2019的2.24/10万,总增幅为173.17%,与之相比较,美国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98.63%;日本AIDS标化发病率趋势与中国相似,但低于中国;全球呈下降趋势,增幅为-33.15%㊂就总体趋势而言,中㊁美㊁日三国AIDS标化发病率低于全球,中国发病率总体低于美国,高于日本(图2)㊂表1㊀中㊁美㊁日及全球不同性别AIDS 疾病负担占比Table 1㊀The proportion of the disease burden caused by AIDS in China,the United States,Japan and the global国家死亡率占比(%)DALY 率占比(%)男性女性男性女性中国0.39(0.28,0.49)0.18(0.13,0.24)0.49(0.37,0.62)0.22(0.16,0.28)美国0.34(0.33,0.34)0.14(0.13,0.14)0.52(0.44,0.61)0.22(0.18,0.26)日本0.02(0.02,0.02)0.01(0.01,0.01)0.04(0.03,0.04)0.01(0.01,0.02)全球1.42(1.29,1.64)1.66(1.47,1.95)1.73(1.55,2.04)2.05(1.75,2.46)图1㊀2019年中国AIDS 不同年龄段发病率和死亡率(A)㊁患病率和DALY 率(B)Figure 1㊀Th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prevalence and DALY rate (B)of AIDS for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China in 2019表2㊀中国不同性别AIDS 的DALY 指标Table 2㊀The DALY index of AIDS for different genders in China年份DALY DALY 率(1/10万)标化DALY 率(1/10万)男性女性合计男性女性合计男性女性合计199099527.6456539.08156066.7116.319.8613.1816.419.8513.211991121445.5672314.16193759.7219.6312.4716.1719.6312.4016.101992147827.6180861.89228689.5023.6013.7918.8623.4913.7218.721993173358.4091991.38265349.7827.3615.5421.6527.0715.5021.431994191504.08105742.13297246.2129.9017.6924.0129.4417.7423.721995222891.31118548.25341439.5634.4719.6527.3133.7219.7926.921996233629.26129541.35363170.6135.8221.2728.8034.7421.4528.241997255194.13136817.51392011.6438.8222.2730.8237.3022.3630.001998282763.65148944.03431707.6842.7124.0333.6840.5123.9332.411999305411.05161223.31466634.3545.8325.7936.1342.9725.4334.392000332892.77173524.78506417.5549.6627.5438.9445.9626.8136.592001365051.20193582.16558633.3554.1730.4942.6849.4529.2939.572002391725.85203385.17595111.0257.8531.8145.2152.3730.3041.552003410809.55208652.26619461.8160.4032.4346.8054.2330.8242.752004452951.01226031.49678982.5066.3234.9351.0559.0032.9546.212005506456.78247568.19754024.9673.8738.0656.4465.3035.6850.742006510407.48235288.15745695.6374.1735.9955.5765.7834.2550.272007528051.84232630.20760682.0476.4435.4156.4467.7933.9451.142008568365.45250290.04818655.5081.9637.9160.4872.3636.2854.592009576277.15242342.23818619.3882.8036.5460.2373.0635.2754.442010596122.85238547.18834670.0385.3635.8161.1774.8534.6155.002011607923.25235842.87843766.1286.7735.2561.6075.3933.8854.902012592722.62220681.13813403.7584.2832.8259.1373.1931.8552.762013637437.84230579.97868017.8190.2834.1262.8177.9032.8855.652014760282.15271605.961031888.11107.2740.0074.3591.0837.4064.532015885375.03311669.621197044.65124.3845.6585.84104.1441.7473.252016978201.60344454.311322655.91136.6750.1394.28113.4545.2579.6720171019113.80360602.961379716.77141.6452.1697.80117.0246.6982.1820181034450.95365030.141399481.08143.1852.5598.75118.0746.7982.7620191033354.48362674.351396028.83142.5751.9998.15117.5946.2782.28图2㊀1990 2019年中㊁美㊁日及全球AIDS的标化发病率Figure2㊀Standardized incidence of AIDS in China,the United States,Japan and global from1990to20192.2.2㊀患病率及其变化趋势㊀1990 2019年间,中国AIDS患病率总水平的变化趋势与发病率类似㊂中国标化患病率从1990年的5.65/10万增至2013年34.41/10万,2014年是重要的升降转折点,随后逐年下降,但总增幅为461.42%,高于美国(33.11%)和全球(208.94%),低于日本(755.75%)㊂2.2.3㊀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㊀中国AIDS的死亡率随年份呈上升趋势,中国AIDS的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0.24/10万增至2019年1.74/10万,增幅高于全球㊁美国㊁日本㊂其中,美国的AIDS死亡率降幅极为明显,日本的AIDS死亡率从1995年开始趋于平稳,仅维持在0.1/10万上下波动㊂2.2.4㊀DALY率及其变化趋势㊀1990 2019年间,中国AIDS标化DALY率总水平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从1990年的13.21/10万上升至2019年的82.28/10万㊂2019年,中国AIDS的标化DALY率低于美国(108.87/10万)㊁全球(601.49/10万),远高于日本(5.98/10万)㊂中国AIDS标化DALY率从1990至2019年增幅最大(522.73%),远高于日本(127.86%)㊁全球(58.46%)和美国(-79.35%),表明中国AIDS的疾病负担正日益加重㊂图3㊀1990 2019年中㊁美㊁日及全球AIDS的标化DALY率Figure3㊀Standardized DALY rates of AIDS in China,the United States,Japan and global from1990to20193㊀讨㊀论中国AIDS的感染㊁死亡男女性别差异明显,可能与中国男女性别比例有关,根据人口普查结果,男性人口比例高于女性,这一因素可能导致男性AIDS发病率更高,从而造成死亡率也随之较高[10]㊂在AIDS感染常见因素中,男性风险暴露高于女性,如不安全性行为㊁男男同性恋行为㊁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等危险因素,以男性群体表现更为活跃,也增加了其感染机会[11]㊂青壮年和老年人群是AIDS防治重点㊂青壮年时期为生育的高峰年龄阶段,新生儿发病率较高,母婴传播是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出生人口健康水平㊂近年来老年人群发病率升高,尤以老年男性最为明显,老年男性的不安全性行为㊁精神生活缺失㊁文化程度较低㊁健康教育和社会关爱缺乏等因素[12-14],诱导着老年人群AIDS感染增加㊂同时近年来中老年外来务工群体因背井离乡导致的一系列不安全性行为也是发病率高升的重要原因之一㊂我国AIDS发病率从2006年起逐年降低,近5年维持在较低水平,主要由于三个连续控制AIDS 五年行动计划以及 五扩大六加强 政策实施,通过加大教育宣传力度㊁资金投入㊁关怀政策帮扶等, AIDS防控取得了较好成效[15-16]㊂以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控机制和积极的政策关怀,有利保障了我国AIDS防治成效㊂针对性防控措施的必要性㊂全球一体化㊁社会结构转型㊁人口老龄化加剧和行为生活方式转变等因素,抗艾进展仍不平衡,全球新增病例远高于目标值三倍[17-19]㊂根据 健康中国2030 规划,按当前趋势,2030年我国终结AIDS的目标将难以实现[20-21]㊂因此,针对不同性别人群和高危人群实施分类教育指导㊁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卫生保健深度融合十分必要㊂同时,日本AIDS低流行特征及防治经验也值得同处亚洲的中国关注和研究[22]㊂AIDS防控工作具有系统性㊁复杂性㊁历时长等特点,既需在生物医学措施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上科学规划,更需全面的科学防控和社会共同参与㊂利益冲突㊀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参考文献[1]㊀KARON J M,FLEMING P L,STEKETEE R W,et al.HIV in theUnited States at the urn of the century:an epidemic in transition[J].Am J Public Health,2001,91(7):1060-1068. [2]㊀XIAO Z,MEHROTRA P,ZIMMERMAN R.Sexual revolution inChina: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women and society[J].AIDSCare,2011(1):105-112.[3]㊀JIA Z,WANG L,CHEN R Y,et al.Tracking the evolution ofHIV/AIDS in China from1989-2009to inform future preventionand control efforts[J].PLoS One,2011,6(10):25671. [4]㊀史宏博,董红军,洪航.AIDS精准防控的研究进展[J].中国AIDS性病,2020,26(6):664-666.[5]㊀刘萌萌,黄晓军,常文辉,等.中国AIDS分布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20,37(1):116-120. [6]㊀SUN X,LU F,WU Z,et al.Evolution of information-driven HIV/AIDS policies in China[J].Int J Epidemiol,2010,39(2):4-13.[7]㊀WU Z,CHEN J,SCOTT S R,et al.History of the HIV Epidemicin China[J].Curr HIV/AIDS Rep,2019,16(6):458-466. [8]㊀唐卫明,吕繁.开展HIV自我检测的应用性研究,推动我国AIDS防治目标的全面实现[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21,42(2):215-218.[9]㊀曾亮,马烨.不同死亡评价指标在AIDS防治中的应用[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5):745-748.[10]㊀GAO D,ZOU Z,DONG B,et al.Secular trends in HIV/AIDSmortality in China from1990to2016:Gender disparities[J].PLoS One,2019,14(7):e0219689.[11]㊀HUANG M,YE L,LIANG B,et al.Characterizing the HIV/AIDSEpidemic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J].Int J Environ ResPublic Health,2016,13(1):30.DOI:10.3390/ijerph13010030.[12]㊀QIAO Y,XU Y,JIANG D,et al.Epidemiological analyses ofregional and age differences of HIV/AIDS prevalence in China,2004-2016[J].Int J Infect Dis,2019(81):215-220.DOI:10.1016/j.ijid.2019.02.016[13]㊀高岩,卢洪洲.老年AIDS相关高危性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AIDS性病,2020,26(4):452-454. [14]㊀笪琴,蒋洪林,李旺华,等.53例老年HIV感染者特征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6,27(26):87-88. [15]㊀MAO Y,WU Z,POUNDSTONE K,et al.Development of a unifiedweb-based national HIV/AIDS information system in China[J].Int J Epidemiol,2010,39(2):79-89.[16]㊀马英鹏,徐鹏,于冬艺,等.2016 2018年我国AIDS防治经费投入状况分析[J].中国AIDS性病,2019,25(10):1030-1032.[17]㊀GAROFALO R,HOTTON A L,KUHNS L M,et al.Incidence ofHIV Infection and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and RelatedRisk Factors Among Very Young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J].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2016,72(1):79-86. [18]㊀LALL P,LIM S H,KHAIRUDDIN N,et al.Review:An urgentneed for research on factors impacting adherence to and retentionin care among HIV-positive youth and adolescents from keypopulations[J].J Int AIDS Soc,2015,18(Suppl1):19393.[19]㊀联合国AIDS规划署中国.‘2020全球AIDS防治进展报告“发布:2020年抗艾目标将无法实现,2020-7-20[EB/OL]./page122?article_id=1200. [20]㊀宇传华,王璐.联合国健康相关SDG指标及中国现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28(1):1-7.[21]㊀XING J,LI Y,TANG W,et al.HIV/AIDS Epidemic Among OlderAdults in China During2005-2012:Results From Trend andSpatial Analysis[J].Clin Infect Dis,2014,59(2):53-60. [22]㊀徐鹏,刘康迈,吴尊友,等.日本AIDS疫情处于低流行状态的原因分析和思考[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1):66-70.(收稿日期:2021-04-02)(本文编辑:万美)。

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病人
全面性教育相关的医学词汇
01 定义
目录
02 的发展历史
03 的报告和管理
04 中国现状
05 相关研究
06 典型案例
目录
07 艾滋病感染者和可以 获取的服务
08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与 政策文件
09
பைடு நூலகம்
我国各部委相关教育 类文件
010 相关国际文件
011
全面性教育中与相关 的内容
012 相关影视作品
典型案例
第二名被成功治愈的艾滋病病人——“伦敦病人”的奇迹
英国伦敦一名男子于2003年感染艾滋病病毒,在2012年开始接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同年晚些时候确诊 了霍奇金淋巴瘤。2016年,治疗小组决定为其寻找骨髓移植配型,以治疗这种血液恶性肿瘤。
治疗小组找到了合适的骨髓捐献者,这位捐赠者的CCR5基因有罕见的自然突变,能够抵抗艾滋病病毒的入侵。 治疗小组认为,如果造血干细胞顺利移植,不仅能够治疗病人的癌症,还能够获得额外收获,即驱赶艾滋病病毒。
的发展历史
在人类认识艾滋病病毒之前,被确诊的最早病毒株可以追溯到1959年,是从金沙萨(现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 内)一个成年男性血浆样品分离出来的。这一毒株就是现在熟知的ZR59,属于HIV-1型M组。
第二例有记录的艾滋病病人可追溯到1960年,是一个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成年女性。
目前很难确认谁是世界上第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确切知道谁是原发感染者。但可以确认,艾滋病病 毒的传播是众多不同事件综合后的结果。静脉注射、全球旅行、局部战争、殖民统治、基因工程等因素都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 。
抑郁、焦虑心理
当被确诊艾滋病时,患者可能不敢面对疾病,临床表现为抑郁、焦虑、烦躁、过分敏感、悲观失望等不良情 绪。

中国艾滋病疾病负担分析

中国艾滋病疾病负担分析

参考内容
引言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斑块和银白色鳞屑。 全球范围内,银屑病的发病率较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中国, 银屑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因此,本 次演示将基于全球疾病负担大数据,对中国银屑病流行病学负担进行分析。
研究方法
2、药物治疗和管理
药物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基础,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并长期坚持使用。同时,患者应该加强自我管理,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 绪稳定等,以降低病情复发的风险。
3、手术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冠心病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常用的 手术方法包括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等。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 者的心脏功能和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经济负担
冠心病的治疗费用较高,且需要长期治疗。据统计,冠心病患者的平均住院 费用为5万元左右,加上后期治疗和康复费用,整个治疗过程可能需要花费数十 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这对于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二、中国冠心病的出路
1、健康教育和预防
加强健康教育和预防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 宣传,提高公众对冠心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减少吸烟、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 活方式的影响。同时,应该加强心血管疾病的筛查和早期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 质量。
为了预防艾滋病的传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政府加强了对 血液制品和注射器的监管,以减少血液传播的风险。其次,政府推广了安全性行 为教育,鼓励人们使用安全套等防护措施,以减少性传播的风险。此外,政府还 加强了对母婴传播的预防和管理,通过宣传教育、推广母乳喂养和抗病毒药物治 疗等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中国艾滋病流行与防治对策

中国艾滋病流行与防治对策

中国艾滋病流行与防治对策卫生部副部长 殷大奎 目前,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已引起了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重视,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艾滋病在我国也呈加速流行的趋势,形势十分严峻。

现将我国艾滋病流行及防治情况介绍如下。

一、艾滋病的流行趋势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到1998年6月底,累计对1千余万人进行艾滋病病毒检测,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0676例,艾滋病病人301例。

1994年以后,报告例数逐年大幅度增加。

累计报告数最多的是云南省,其次是新疆、河南、广西。

这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其中吸毒者占2/3,在性病患者及有偿供血者中亦有发现。

吸毒人群中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1994年前,静脉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仅限于云南省,目前已扩散到16个省,而且传播势头迅猛。

新疆、广西、四川等地在静脉吸毒人群中开展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监测,发现在近1~2年内局部地区该人群感染率已达到70%左右。

卫生部于1993年要求各地对供血员进行艾滋病病毒感染筛查,1994年以来,在局部地区个体供血员中发现了感染者,多是在非法采浆站供过血浆。

这些感染者以农村卖血人群为主,流动于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中原地区。

性病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危险因素,自70年代末以来,发病率逐年大幅度上升。

1997年全国共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西藏缺报)报告了性病病人461510例,比1996年增长了15.81%,在近3年的各类传染病发病率排列中仅次于痢疾、肝炎,居第3位。

全国艾滋病监测资料表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性乱人群中增长加快。

由于我国绝大多数艾滋病病毒检测是为输血安全而作的供血员筛查,对于那些与艾滋病传播直接相关的吸毒、嫖娼、卖淫人群的检测数量很少,所以疫情报告数很难反映我国艾滋病流行的实际情况。

国内有关专家根据目前存在的许多易使艾滋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分析认为: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实际感染人数可能已超过30万。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状况和流行特点
中国的艾滋病疫情在近年来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全国报告性病艾滋病疫情》显示,2017年末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13.3万例,发病率为9.54/10万人。

其中男性占比高达89.2%,主要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

流行特点方面,中国艾滋病疫情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地区差异性:疫情高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地,而在一些西部省份疫情相对较低。

2.性传播占主导:中国艾滋病疫情主要通过性传播,其中主要是男同性恋和异性恋传播两个群体。

除此之外,部分普通人群的艾滋病感染风险也逐渐增加。

3.青壮年感染人群占比高:20岁到34岁是艾滋病感染人群最主要的年龄段。

4.以毒品注射者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后国内注射毒品者艾滋病疫情开始得到有效控制,但性传播监测与控制仍然面临较大难度。

5.艾滋病感染与结核病、性传播疾病等存在交叉感染:艾滋病患者感染结核病、性传播疾病等同时存在的情况很普遍。

这些交叉感染可能进一步加剧疫情的传播和危害。

总体来讲,中国艾滋病疫情的流行特点较为多样化,除性传播外,毒品注射和血制品输血等其他传播途径也有所存在。

尤其是有些感染者隐藏艾滋病病情和行踪,可能会造成潜在的传染风险。

因此,加强宣传和监测,建立卫生教育与服务体系,积极开展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控制和防止艾滋病的传播。

学校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总结2024

学校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总结2024

学校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总结2024 2024年12月1日,我们迎来了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

今年的主题是“共抗艾滋,共享健康”,我们学校积极响应号召,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消除歧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宣传活动的筹备在活动开始前,我们成立了专门的筹备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二、宣传活动的实施知识讲座:我们邀请了专业的医生和健康教育专家,为学生举办了艾滋病知识讲座。

讲座内容涵盖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治疗现状等,帮助学生科学认识艾滋病。

主题班会:各班级组织了以“共抗艾滋,共享健康”为主题的班会,通过观看艾滋病相关的纪录片、讨论艾滋病患者的生活现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预防艾滋病,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

海报设计大赛:我们举办了海报设计大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既美观又有教育意义的海报。

这些海报在校园内展出,吸引了众多学生的目光。

健康咨询:学校医务室提供了艾滋病健康咨询服务,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

志愿者活动:我们的志愿者团队走进社区,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册,普及艾滋病知识,提高社区居民的防艾意识。

三、宣传活动的效果通过这次宣传活动,我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学生们对艾滋病的认识有了显著提高,他们开始意识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在生活中保护自己和他人。

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学生们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了积极的改变,他们开始以更加包容和理解的心态去看待这一群体。

四、案例分享榆林市学校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百千万校园行”活动:在榆林市职业技术学院和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开展了艾滋病“百千万校园行”讲座,市级艾防专家从艾滋病流行现状、对青少年人群的危害、预防管理等方面知识为同学们做专题讲解。

重庆大学医院的宣传活动:通过展示艾滋病患者的典型案例,教育学生正确防艾“姿势”,让学生了解到艾滋病可能就在身边,提高防护意识。

北京市青少年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分析

北京市青少年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分析

·论著·北京市青少年人群艾滋病感染状况分析徐文婕 白承续 陈东妮 吴双胜 郭欣 杨鹏基金项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领军人才 01 09);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层次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建设项目(学科骨干01 004)作者单位:100013,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卫生所通信作者:郭欣(gguoxin2000@163.com);吴双胜(wushuangsheng0606@126.com)【摘要】 目的 分析2015—2022年间北京市青少年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IDS)的疫情特征,为科学防控艾滋病提供依据。

方法从“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选择2015—2022年期间年龄在13~22岁,疾病诊断为HIV/AIDS的报告病例,对校内和校外青少年中的流行情况进行趋势分析。

结果共报告HIV/AIDS病例2417例,13~22岁青少年的HIV/AIDS报告发病率从2015年的21 4/10万下降到2022年的9 5/10万(P趋势=0 007)。

其中校内青少年的HIV/AIDS报告发病率从2015年的14 2/10万下降到2022年的2 8/10万(P趋势=0 008);校外青少年的HIV/AIDS报告发病率在24 0/10万~50 0/10万之间波动,无明显趋势性变化(P趋势=0 8);男性HIV/AIDS报告发病率远高于女性;中学、大学阶段,校外青少年的HIV/AIDS报告发病率分别是校内青少年的4 1倍、1 6倍;传播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占86 9%(2100/2417)。

结论近年来北京市青少年中艾滋病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校内青少年中报告发病率下降明显,校外青少年无明显趋势性变化,应重点针对校外青少年中男男性行为者开展干预工作。

【关键词】 艾滋病; 学生; 校外青少年; 趋势研究【中图分类号】 R17 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dy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dyvirus,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是导致中国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

云南艾滋病最多的城市排名

云南艾滋病最多的城市排名

云南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的地方,但是它也是一个艾滋病流行的地方。

近年来,云南艾滋病的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引起了全国的关注。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云南艾滋病最多的城市排名。

第一,昆明市。

昆明市是云南省的首府,也是艾滋病流行病率最高的城市。

据最新数据,昆明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已超过2.5万人,艾滋病流行率为每十万人中有57.8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昆明市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并且鼓励市民多参与艾滋病防治活动。

第二,玉溪市。

玉溪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是艾滋病流行病率第二的城市。

据最新数据,玉溪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已超过2.2万人,艾滋病流行率为每十万人中有53.2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玉溪市政府正在努力把艾滋病病毒感染率降到最低,并且积极开展各种防治活动,让市民更加关注艾滋病防治。

第三,曲靖市。

曲靖市地处云南省东部,是艾滋病流行病率第三的城市。

据最新数据,曲靖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已超过1.8万人,艾滋病流行率为每十万人中有41.2人感染艾滋病病毒。

曲靖市政府正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并且开展多种宣传活动,让市民更加关注艾滋病防治。

总而言之,艾滋病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治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唯有联合,抗击病毒,才能战胜病魔”,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抗击艾滋病,让生活更美好。

2008-2022年徐州市艾滋病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2008-2022年徐州市艾滋病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2008-2022年徐州市艾滋病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张莹;张培栋;周志伟;柴菲菲;孙传武【期刊名称】《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24(43)1【摘要】目的:分析徐州市2008-2022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趋势,并探讨年龄、时期及队列对其的影响,为有效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指导。

方法:采用Joinpoint回归方法和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徐州市2008-2022年艾滋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趋势。

结果:2008-2022年徐州市艾滋病总人口和男性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13.93%[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13.93%,P<0.001]和18.78%(AAPC=18.78%,P<0.001);总人口和男性死亡率平均每年增长6.15%[年度变化百分比(APC)=AAPC=6.15%,P=0.001]和10.48%(AAPC=10.48%,P=0.001),女性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4.93%(APC=AAPC=-4.93%,P=0.016)。

2008-2022年徐州市艾滋病总人口发病率纵向年龄曲线呈“J”形上升趋势,死亡率纵向年龄曲线呈波动上升趋势。

男性和女性艾滋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期RR值均先上升后下降。

队列效应显示男性发病风险峰值在2003-2007年出生的队列;女性发病风险峰值在1968-1972年出生的队列。

总人口和男性死亡风险出生队列效应整体呈现平稳状态;女性出生队列死亡风险波动较小。

结论:2008-2022年徐州市总人口艾滋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男性发病和死亡风险均高于女性。

老年群体艾滋病发病和死亡风险较大,在2003-2007年出生的男性队列艾滋病发病风险最高。

【总页数】7页(P104-110)【作者】张莹;张培栋;周志伟;柴菲菲;孙传武【作者单位】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制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91【相关文献】1.1982~2003年徐州市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趋势分析2.徐州市1995~2003年艾滋病流行状况及趋势分析3.2004-2018年中国艾滋病发病与死亡趋势及其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4.2017年黑龙江省女性乳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及2013-2017年变化趋势分析5.河北省2010—2013年宫颈癌发病和死亡现状及40年死亡趋势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全国传染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分析

全国传染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分析

全国传染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发病率及死亡率情况分析据国家卫健委,2019年(2019年1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244507例,死亡25285人,报告发病率为73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1.81/10万。

2019年艾滋病死亡人数达到20999人,发病率为10万分之5.0986,死亡率为10万分之1.5036。

全国(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共报告法定传染病死亡25285人,粗略计算,艾滋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约为83%。

一、2019年全国法定传染病按类别统计1、2019年全国甲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21例,死亡1人,其中鼠疫报告发病5例,死亡1人;霍乱报告发病16例,无死亡。

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为0.0015/10万、0.0001/10万,报告发病数较2018年减少7例,报告死亡数增加1例。

2、2019年全国乙类传染病中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他共报告发病3072317例,死亡24980人,报告发病率为220.00/10万,较2018年下降0.2%;报告死亡率为1.79/10万,较2018年上升7.2%。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猩红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1%;报告死亡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占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6%。

3、2019年全国丙类传染病中除丝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共报告发病7172169例,死亡304人,报告发病率为513.5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022/10万。

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总数的99.5%;报告死亡数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包虫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1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8:不同年龄组产前就诊者中活动性梅毒数量
( 坦桑尼亚M beya 镇, 1991-1997)
图9:不同年龄组产前就诊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
( 乌干达For t Por t al, 1991-1997)
图10:以哨点为基础与以人口为基础的数据比较
(乌干达 Kab ar ole地区, 1995年)
图5:哨点监测的年费用
(乌干达 Kabarole & Bundibudgyo地区)
(总计: 11,090 美元)
图6:产前就诊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
(坦桑尼亚Mb eya 地区, 1989-1997)
%H IV+ve
year
图7:15-19岁产前就诊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
( 坦桑尼亚M beya 地区,1989-1997)
部分地区国家与地区艾滋病年发病率
图1:部分加勒比海地区国家艾滋病年发病率 (1/10万人口)
图2:不同传播类型男性艾滋病病例数 (1/10万人口)
图3: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96年报告的艾滋病 和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数
图4:加勒比海国家每10万人口的累计病例数 (1992-96)
Cumulative AIDS Cases repor ted versus estimated rates
图11:不同时间受教育状况与艾滋 病病毒阳性间关联的变化
图12:泰国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患病率 (1989-1997年)
Source: Epidemiology Unit of the MOH

Source: Jugsudee et al. 1996, Royal Thai Army 53
Source:Epidem iology Unit of the MOH
图15:过去一年访问妓女不同次数的入伍 新兵中,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比例(%〕60
HIV感染比例
过去一年中访问妓女的频率
图16:商业性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 泰国男性血清转化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