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的人品和家风

合集下载

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司马光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一生为官清廉,是一代名臣。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希望对你有帮助。

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司马光在幼时便十分的聪慧,启蒙的时间很早。

等到司马光七岁时,他就能背诵《左氏春秋》一书,还能理解其中深刻的涵义,被当时的人称为神童。

当然,司马光这么聪明跟他自身出众的天赋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公元1038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了仕途,最后官至图龙阁大学士。

司马光在朝为官期间一直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尽心辅佐皇帝。

宋仁宗期间,司马光被任命为同知谏院。

在担任这一要职的五年时间里,司马光曾上书多达一百七十多份,向皇帝提了许多有利国家发展的建议。

皇帝也认为司马光是真心为了国家的,便将其调任至中书省。

在王安石为宰相,实施新政时,司马光并不赞同王安石的变法,于是离开朝廷长达十五年之久。

在这十五年里,司马光一心整理资料,编撰《资治通鉴》,不再过问朝廷中的政务。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编年体的史书,里面包含了十六朝代,近一千多年的历史。

而司马光之所以能够写出《资治通鉴》一书这与他的博学多闻是分不开的,且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环境极其的艰苦,专门开辟了一间地下室来写书,甚至为了编撰该书司马光耗尽了自己所有的钱财。

司马光诚对买马人的故事有一日,司马光想要将家中的一匹马给卖掉,便将这匹马交给了管家,让管家牵着去集市卖。

这匹马,性情十分的温顺,毛色也很纯正,身姿矫健,算的上是一匹好马。

但这匹马却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在夏季时会有肺病。

于是,司马光特别嘱咐管家让他一定要告诉买主这匹马在夏季时会有肺病这件事情。

管家听后感到十分的不解,哪里有人会将自己要卖的物品的缺点告诉买主呢?管家对司马光说道:“我们卖的这匹马外形看起来十分的漂亮,只要我们不说买主是不会知道这匹马夏季会有肺病的。

”司马光听后十分不认同管家的说法,司马光认为做人就应该讲诚信,这跟钱多钱少没有任何关系。

司马光的人品和家风

司马光的人品和家风

司马光的人品和家风作者:王兆贵来源:《党员文摘》2014年第04期司马光素以俭朴自守。

在洛阳编修《资治通鉴》时,他住在城郊西北一个小巷中,居所极为简陋,仅能挡风遮雨。

夏天为避暑热,他请工匠挖地丈余,用砖砌成地下室,读书写作其间。

大臣王拱辰当时亦居洛阳,所建宅第凌天高耸,最上一层称朝天阁,洛阳人戏称:“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司马光不收任何人送给他的礼,就连皇上的赏赐也不受。

仁宗皇帝临终前立下遗诏,赐予司马光等大臣一批价值不菲的金珠。

司马光考虑到国家财力不逮,便领衔上书请免。

力辞再三未果,只好将自己那份珠宝交谏院充作公费。

司马光为官40年,仅有薄田三顷,所得薪俸大多周济了穷人。

其妻去世时,竟拿不出钱来办丧事,只得典当薄田置棺埋葬。

司马光临终时床箦萧然,唯枕间有《役书》一卷,故吕公著为其挽词云:“漏残余一榻,曾不为黄金。

”司马光府上有个仆人,30年来一直称呼司马光“秀才”。

前来拜会的苏轼听后觉得不恭,就教他以后改称“大参相公”。

作为称呼,“相公”是指“位居宰相之职并享有公爵爵位的人”。

司马光听仆人突然改口,吃惊地问他谁教的,仆人如实禀告。

司马光说:“好好一个仆人,被苏东坡教坏了。

”在司马光看来,“贤者居世,会当蹈仁履义,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他不仅自己不吝身份,也不希望家人为世俗所染,变得势利起来。

俗话说,“宰相家人七品官”。

在封建社会里,因势焰熏灼使然,官宦府邸中人,即便车夫、门子,身价也非同一般。

如果家规不严、门风不正,他们就会倚权仗势,寻衅滋事,有恃无恐,横行不法,甚至贪污受贿,作奸犯科。

而这在司马光家人身上是不会发生的。

一天,司马光经过独乐园,见新盖了一间厕屋,就问守园者,建房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守园者答,是我把游人给的赏钱积攒起来的。

司马光说,为什么不留着自己用?守园者说,难道只有相公您不要钱?守园者的回答很有意思,一句反问,就把主仆双方的为人都说清楚了。

赏钱属于个人正当得利,留为己用合情合理,守园者却用于公共设施,这显然超越了一般职业操守。

圆木警枕: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

圆木警枕: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

圆木警枕: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
司马光是北宋的名臣,他倡导忠诚、勤政、清廉的家风,以身作则,将家人教育成品学兼优、廉洁公正的子女,被后人称为“司马家的圆木警枕”。

圆木警枕是一种古代传统的教育方式,用一根直径约5厘米左右、长约30厘米左右的圆木制成,放在床头做枕头。

在睡眠中头部容易滑动,但圆木警枕则不容易滑动,能够提醒睡眠者保持正直的睡姿。

司马光的家人就用这种警枕来教育家人廉洁、勤政、传承家风。

在家庭教育中,司马光十分注重品德教育。

他告诉家人:“宁可有过不可无过,过则改之,无则加勉。

”他也告诫子女:“勿为恶友所误,事乃天下大事。


司马光的家风教育也注重学问教育。

他在儿子寿昌的学习上特别关注,他认为儿子所学的必须是实用的知识,不能空洞无涵。

他教育儿子说:“为君十年,必学五经,纵不能精通,也要通其大要。


司马光还注重节约和珍惜资源。

在家中,他不允许浪费纸张和书籍,所有教材都要精心翻阅并收藏。

他也不允许家人穿戴过于奢华的衣服、佩戴过于昂贵的首饰。

正是由于司马光的品行和家风,他的子女都非常优秀。

其中,儿子司马光生就是唐朝诗人司马逸客之后,文学才华极高。

寿昌则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官员,任过知州和御史大夫,荐举了许多才德兼备的人才。

其女司马家娘子也是才学过人,曾参加宫廷考试,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司马光的家风故事,以身作则,尊重传统、注重品德、实用学问、讲究节约,至今仍是一些家庭和教育者借鉴的对象。

司马光清廉家风故事

司马光清廉家风故事

司马光清廉家风故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司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清廉正直的人。

他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关于他清廉家风的故事,这些故事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说,司马光年轻时曾在一个小县担任县宰。

有一天,他接到了一个贵族子弟的案子,对方行为无礼,还向他索贿,想让他判他对方轻罪。

司马光立刻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并将其处以严刑。

这件事让很多人对司马光刮目相看,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正直的官员。

司马光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那就是他拒绝接受贵族贿赂的故事。

有一次,一个富豪想通过行贿的方式让司马光帮助他解决一些问题,但司马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笔贿赂。

他告诉对方,官员应该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处理事务,而不应该为了金钱放弃原则。

在司马光的日常生活中,他也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

据说,他每天只吃素食,从不奢侈浪费,甚至有时候连衣服都穿得很朴素。

他的清廉家风影响了身边很多人,使他们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尊敬和敬仰。

司马光不仅在个人生活中保持清廉家风,他也在政治生涯中展现了自己的正直品质。

他在任官的时候,一直秉公执法,不偏袒任何人,不畏强权,严格把关。

他得到了很多人民的拥戴和爱戴,成为了当时的政治明星。

司马光的清廉家风一直受到后人的称道和学习。

他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道德课,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做到清廉正直并不容易,但只有做一个清廉正直的人,才能赢得人民的尊重和尊敬,才能使社会更加美好。

司马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清官,他的清廉家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学习司马光的品德和作风,传承他的优秀传统,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为建设美好家园,建设文明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二篇示例:古代的司马光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廉政清名而著称于世。

司马光的清廉家风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更是流传至今,并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司马光的清廉家风故事。

圆木警枕: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

圆木警枕: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

圆木警枕: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北宋名臣司马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一生都致力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在他的一生中,司马光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家风而著称,他不仅自身清廉正直,更把这种家风传承给了子孙后代。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司马光和他家族的圆木警枕家风故事。

司马光出生在一个世家,他的父亲是北宋的一位高级官员,司马光自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他从小就受到家庭传统和家风的影响,父辈的榜样也让他受益良多。

司马光在家庭教育的影响下,成长为一个有德行有品德的人。

司马光长大后,成为了北宋的一位重要官员。

他在政治生涯中,一直秉持着忠诚、廉洁和正直的原则,从不为私利敛财,为官一直以国家利益为重。

据史料记载,司马光在任官期间,不仅不取一分贿赂,还常常为民众伸张正义,被誉为"清官"。

圆木警枕是司马光家族传承下来的家具,它代表着司马光一家代代相传的家风。

据传说,司马光在家中常把圆木警枕摆在书房的桌椅间,以提醒自己和子孙后代要保持清廉正直的品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圆木警枕不仅是司马光家族的象征,更是他们家风的具体体现。

在司马光家族的家风中,廉洁正直是最重要的一环。

圆木警枕是司马光家族代代相传的家具,象征着他们家风的廉洁正直。

每当家族中的子孙后代看到圆木警枕,都会想起祖辈的家风,感受到家族的荣耀和责任,这种传承更是司马光的家风故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除了廉洁正直,司马光家族的家风还包括孝顺、诚信、勤俭等传统美德。

司马光本人就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对待父母以及长辈都非常尊敬,这种孝顺之风也传承给了他的子孙后代。

司马光在任官期间不谋私利,诚信待人,以身作则,树立了一个正直廉洁的家族形象,这也成为了司马光家风中的一部分。

勤俭节约也是司马光家族的家风中的重要内容。

据史料记载,司马光一生非常勤奋,工作起来不知疲倦,不断学习,不断钻研。

同时他也很节俭,为官清廉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家族的财产管理,不让家族陷入奢靡之风。

司马光清廉家风故事

司马光清廉家风故事

司马光清廉家风故事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清廉正直、刚正不阿著称。

他的家风故事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廉家风故事之一。

司马光在政治上一直坚持清廉正直的原则,他认为官员应该以民为本,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自己谋取私利。

他始终秉持着“公生明,廉生威”的信念,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

司马光的妻子张氏是当时著名的贤妻良母,她非常注重家庭教育和家风建设。

她经常教育孩子们要勤俭节约、正直善良、忠诚守信。

在她的影响下,司马光也一直把清廉正直的家风传承下去。

司马光有一个儿子叫司马康,他也是一位廉洁自律的官员。

他曾经担任过一些小官职,虽然官职不大,但他一直坚持秉公执法、勤政为民的原则。

他的清廉正直的家风也一直传承下去。

司马光的清廉家风故事对后人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首先,一个好的家风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国家都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可以培养出品德高尚、有担当的人才,而一个家风败坏的家庭则容易培养出品德低下、自私自利的人。

其次,司马光的清廉家风故事告诉我们,要注重家庭教育,教育孩子们要正直善良、忠诚守信、勤俭节约,而不是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和享乐。

最后,作为官员要秉持着清廉正直的原则为人民服务,不要以权谋私、贪污腐败。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为人民谋利益,为社会做出贡献。

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

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

根据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的特点摘要:1.司马光简介2.司马光的聪明才智3.司马光的忠诚正直4.司马光的贡献和影响5.总结:司马光的独特品质正文: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的故事传颂千古。

其中,北宋名臣司马光,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才华,赢得了世人的敬仰。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

他自幼聪颖过人,少年时代便以才学闻名。

成年后,他参加科举考试,名列前茅,进入仕途。

在政治上,司马光秉持忠诚正直的原则,敢于直言不讳,为国家的安定繁荣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司马光的聪明才智在处理国家大事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宋神宗时期,国家面临着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司马光坚定地主张实行稳健的政策,反对激进的改革。

他担任宰相期间,实行一系列措施,使国家经济逐渐复苏,政治稳定。

在他的努力下,北宋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

司马光的忠诚正直是世人所共知的。

在官场上,他从不趋炎附势,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品格。

在面对权力和诱惑时,他坚定地站在正义的一方,为人民谋福祉。

此外,他还关心民生,关注民间疾苦,以实际行动践行儒家道义。

司马光的一生充满了贡献和影响。

他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还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

他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具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历史著作。

这部书稿耗费了司马光毕生的精力,成为后世史学家的重要参考资料。

总结起来,司马光是一位具有独特品质的人物。

他的聪明才智、忠诚正直以及博学多才,使他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他的故事不仅启发了后人,也成为了我们学习的典范。

司马光家风以勤俭为美的故事

司马光家风以勤俭为美的故事

司马光家风以勤俭为美的故事
司马光是一位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他也是一位严格的父亲,给自己的子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据传,司马光的家风以勤俭为美。

他要求自己的家人保持节俭的好习惯,不要在饮食方面浪费食物,也不要穿戴过于奢华的衣服。

此外,司马光还要求自己的家庭成员要勤劳工作,不要贪图享乐。

有一次,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在家里过生日,司马光问他:“你过生日,想要什么礼物?”司马康回答说:“我想要一件新衣服。

”司马光听了之后,马上训斥道:“你过生日,应该感到高兴和快乐,为什么要买新衣服呢?新衣服不一定代表快乐和幸福,勤俭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因此,可以说司马光的家风是以勤俭为美,这种好习惯也传承到了他的子女当中。

圆木警枕: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

圆木警枕: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

圆木警枕: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北宋名臣司马光,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经学家,为人谨慎而重视家风。

他的家中有一个传世之宝——圆木警枕,这个枕头背后有着一个深刻的故事。

在司马光的家里,有一株上百年的古老松树。

每天清晨,司马光都会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敬奉祖先、朝拜这棵松树。

他对这棵松树非常敬礼,认为它是一种家族和谐、家风稳定的象征。

这株松树曾经是他的祖父送给司马光的礼物,同时也是他们家几代相传的家宝。

祖父在一次战争中不幸被杀,留下了年幼的司马光。

祖父走的时候,司马光才刚刚记事,但他意识到,这株松树代表着他祖父的精神力量,也承载着他一家人的梦想和期盼。

每当有重大事情发生时,司马光都会来到这株松树下思考。

他相信这株松树上的木纹可以给予他启示和指引。

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保护家族的利益,让祖先们在天之灵得到安宁和满足。

为了提醒自己和家人保持铁的纪律,司马光找来了一块长方形的圆木,让家人每天睡觉时都枕着这个圆木。

司马光告诉家人,这个圆木就像是松树枝下的敲门砖,提醒我们保持家风的坚定。

这个圆木警枕不仅寓意深远,而且其实际效果也非常好。

家人们枕着这个警枕睡觉时,会感觉到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他们更加有原则、严谨和自律。

家庭成员之间也养成了互相监督和互相督促的习惯,谁要是有了什么不良行为或者不准时练习,就立刻会被其他人发现。

这个圆木警枕在司马光的家族中被世代相传,成为家族的神圣之物和家风的象征。

家族的人们都经历过种种风波,但每当他们面临困难和挑战时,他们都坚信这个圆木警枕的力量能够助他们渡过难关。

正如的司马光一样,他们努力追求家风的恭顺、孝顺和谦虚,努力维护家族的利益和荣誉。

每当他们面临重大决策或纷争时,他们都会聚在圆木警枕旁,用思考和智慧解决问题。

这个圆木警枕成为了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源泉。

圆木警枕的故事不仅告诉我们家风的重要性,更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持原则、遵循规律,尊重传统和家族的价值观。

古代家风家训故事

古代家风家训故事

古代家风家训故事《古代家风家训故事》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讲司马光家的家风家训故事。

司马光啊,那可是北宋的大人物,但他家的家风那叫一个严格又有趣呢。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是个很正直的人,他非常注重对孩子品德的教育。

司马光从小就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长大。

司马光小时候特别调皮,像所有的小男孩一样,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有一次,他看到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水缸里装满了水。

他就想啊,这水缸里有什么呢?是不是有大鱼呢?于是,他就找了一块小石头,朝着水缸扔了过去。

“砰”的一声,水缸并没有破,但是这声音可把家里的仆人给引来了。

一个老仆人急忙跑过来,看到司马光站在水缸边,手里还拿着石头,就着急地说:“小公子啊,你可不能这么调皮,这水缸要是破了,可就没水用了。

”司马光却不以为然地说:“我就想看看里面有什么。

”老仆人哭笑不得,只能把他拉走,还说要告诉老爷。

司马池知道这件事后,把司马光叫到了书房。

司马池一脸严肃地坐在椅子上,看着司马光说:“光儿,你知道你今天做的事情错在哪里了吗?”司马光低着头,小声地说:“我不该拿石头砸水缸的。

”司马池摇摇头说:“这只是其一。

你砸水缸是因为你的好奇心,但你没有考虑到水缸破了会给家里带来不便,这是你没有为家人着想。

而且,你这种莽撞的行为,也不符合我们家的家风。

”司马光抬起头,疑惑地问:“父亲,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呀?”司马池摸着他的头说:“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要诚实、节俭、有责任感,还要尊敬长辈、爱护幼小。

你今天的行为,既不负责,也没有尊重仆人的劝告。

”司马光听了,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父亲,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不会这样了。

”从那以后,司马光就牢记父亲的话。

他开始变得懂事起来,努力按照家风的要求去做。

司马光家里有个规矩,就是每天晚上一家人都要聚在一起,交流一下当天的见闻和心得。

这一天晚上,大家又围坐在院子里。

司马池看着孩子们说:“今天大家都有什么事情想和家人分享吗?”司马光的哥哥先说:“今天我在学堂里,看到一个同学的笔掉了,我帮他捡起来了。

给孩子读的家风古训亲子故事

给孩子读的家风古训亲子故事

给孩子读的家风古训亲子故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哦。

司马光呀,就是那个砸缸救人的聪明孩子,他长大后可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呢。

司马光的家里一直有着非常好的家风,其中一条就是“俭素为美”。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呀,他们家觉得简单朴素是最美的。

司马光自己就特别节俭。

他穿衣服从来不讲究什么华丽的款式,只要能保暖、干净就好。

他有一件长袍,一穿就是好多年,上面都打了好多补丁呢。

有一次,司马光要去参加一个很重要的宴会。

他的夫人就说:“你呀,好歹换一件新衣服去呀,这样破破旧旧的多不好。

”司马光却摇摇头说:“我这件衣服还能穿呢,为什么要换新的?去参加宴会,是看我的人,又不是看我的衣服。

”司马光吃饭也很简单,不要求山珍海味。

他们家的饭菜常常就是一些普通的菜蔬和粗粮。

他还常常教育他的孩子说:“咱们呀,不能因为有了一点钱就铺张浪费。

这些粮食和衣服都是来之不易的,要懂得珍惜。

”他的儿子们在他的教导下,也都养成了节俭朴素的好习惯。

大儿子有一次看到别人穿着很漂亮的丝绸衣服,心里有点羡慕。

司马光就对他说:“孩子呀,丝绸衣服虽然好看,但是它很贵,而且也不结实。

咱们家的粗布衣服虽然没有那么华丽,但是穿起来很舒服,还能穿很久呢。

”小朋友们,司马光家的这个“俭素为美”的家风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呀?我们也要像司马光和他的家人一样,不追求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珍惜我们拥有的一切,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哦。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曾参的故事。

曾参是个非常有名的大贤人呢。

曾参的家里特别注重诚信,他们家的家风就是说话算话。

有一天呀,曾参的妻子要去集市上买东西。

他们的小儿子就哭着闹着要跟着去。

集市上那么多人,带着小孩子多不方便呀。

于是曾参的妻子就哄小儿子说:“乖儿子,你在家里好好待着,等妈妈回来呀,就杀猪给你吃肉。

”小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乖乖地在家里等着了。

曾参的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就看到曾参正拿着刀准备杀猪呢。

她就很惊讶地说:“我刚刚只是哄孩子的呀,你怎么真的要杀猪呢?”曾参却很严肃地说:“咱们可不能骗孩子呀。

司马光:温良谦恭、刚正不阿的一代儒学典范

司马光:温良谦恭、刚正不阿的一代儒学典范

司马光:温良谦恭、刚正不阿的一代儒学典范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

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

北宋史学家、文学家。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圆木警枕: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

圆木警枕: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

圆木警枕: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摘要】北宋名臣司马光家风严谨,注重廉洁公正,言传身教。

他的父母注重教育,培养了他的优秀品德;司马光在政治生涯中秉持廉洁公正的原则,受人尊敬。

他在家中以身作则,教育子女孙辈,影响深远。

司马光的家风激励后人,树立榜样。

至今,司马光家风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传承北宋优秀传统。

司马光的家风故事告诉我们,家风的力量是深远的,家教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

【关键词】司马光、家风、北宋名臣、严谨、廉洁、公正、言传身教、影响、启示、榜样、传承、学习、借鉴、优秀传统1. 引言1.1 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在北宋时期,有一位名臣司马光以其廉洁公正的家风而闻名于世。

司马光的家风严谨,他的父母教导他要做到廉洁正直,不受世俗之累。

在家中,司马光就像一颗圆木,端正坚固,充满着节操和正直。

他追求廉洁公正,从不为私利行事,公正执法,坚守原则。

司马光的言传身教让家庭成员都受益匪浅,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家人和周围的人们。

司马光的家风影响深远,不仅在当时,在后人中也流传开来。

司马光的家风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廉洁公正、忠孝仁爱的家风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司马光的家风传承了北宋时期的优秀传统,他成为了后人心目中的楷模。

司马光的家风故事让我们深受启发,它告诉我们,家庭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家风决定着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

司马光的家风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家庭的美好与力量,也让我们懂得了廉洁正直的重要性。

愿我们能够传承司马光的家风,让正直公平的品质成为我们家族的传统,也成为我们在社会中立身处世的准则。

2. 正文2.1 司马光的父母家风严谨司马光的父母家风严谨,给了他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

司马光的父亲司马康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他注重家风的建设,严谨正直,深受人们尊敬。

在司马康的影响下,司马光从小就受到了严格的教育,学会了尊重长辈、遵守规矩、勤俭节约等优秀品质。

在司马光的家庭中,父母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修养,尤其是对道德规范的要求非常严格。

圆木警枕: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

圆木警枕: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

圆木警枕:北宋名臣司马光的家风故事北宋时期,司马光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名臣,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华,更以清廉正直、家风严谨而著称。

在司马光一家的生活中,有一则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那就是“圆木警枕”故事。

据传,司马光在家中设有一块圆木,在圆木旁边放有一块警枕。

这块圆木是为了警示司马光及其家人要做事圆满,不留遗憾;警枕则是提醒家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坚守正道,做一个廉洁的人。

司马光自幼聪颖,立志从政,但他始终把家风教育放在第一位。

他在家中教导子女要做人要正直,做事要圆满,教育子女重视诚信和正义,修身齐家,求道治国。

他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励志进取,为人正直,这些都成为了他身教的一部分。

而“圆木警枕”故事,不仅是对司马光家风的一种讴歌,更是向后人传递了家教的智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并不仅仅是学习,更是教育子女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司马光倡导诚信、守正和廉洁,这种家风也一直影响着他的子孙后代。

古语有云:“家道正,千金易得;家道邪,千金难买。

”司马光的家风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具备良好的家风,才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子女,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司马光的家风薪火相传,影响深远。

他的子孙后代都继承了他的家风教育,树立了良好的家教榜样。

他们忠诚爱国、勤劳谨慎、诚实守信,立德立业,成为社会上的先进分子,充分展现了司马光家风教育的价值和力量。

司马光的家风故事,不仅在当时受到了赞誉,更是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家风遗产。

这种家风教育成为了历代传承的典范,对后人的家教教育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在当今社会,家风的建设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家庭的教育理念和家风,会对子女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借鉴司马光的家风故事,通过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出优秀、品德高尚的下一代。

“家教重于富贵”,这是我们可以从司马光的家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家风的力量是巨大的,它不仅关系到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

司马光的人物评价

司马光的人物评价

司马光的人物评价司马光为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温良谦恭、刚正不阿,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法度,每一言行每一举动都符合礼节。

在洛阳时,他每次到夏县去扫墓,一定要经过他的哥哥司马旦的家。

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侍奉他仍像严父一样,保护他像抚育婴儿一样。

从小到大到老,他说话从来没有随便说过一句,他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超过别人的地方,只是我一生的所作所为,从来没有不可告人的。

”他的诚心是出自天性,天下的人都敬重他,相信他,陕西、洛阳一带的人们都以他为榜样,与他对照,学习他的好品德。

如果人们做了不好的事,就说:“司马君实莫非不知道吗?”司马光对财物和物质享受看得很淡薄,没有什么爱好,对学问却没有不精通的。

他惟独不喜欢佛教、道教,说:“佛道的微言大义不能够超过我的书,其中的荒诞我却不相信。

”他在洛阳有田地三顷,妻子死后,他卖掉土地作为丧葬的费用。

他一辈子粗茶淡饭、普通衣服,一直到死。

但是政治生涯并不突出,其人为中国古代士大夫保守思想典型代表,尽管他认为“王安石等所立新法,果能胜于旧者存之”,但实际却因不满王安石而不择优劣尽罢新法,又将神宗朝时军兵用生命夺取的土地,无偿送还给西夏。

日后新旧党争沦为意气及权位之争、不再着重于国政运转。

宋朝在多次战争中败北,国势已经到了刻不容缓之境地、司马光仍坚持宗法及伦理纲常治国等,但除尽罢新法外却提不出有效的政策方针,朱熹对司马光是颂扬的,但称“元祐诸贤是关闭着门说道理底”。

“温公之说,前后自不相照应,被他章惇一一捉住病痛,敲点出来”。

司马光好学,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

讲的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幼年时,在“患记不若人”的情况下,严以律己,争分夺秒,独自苦读,最终学有所成的故事。

司马光勤学的故事,生动地阐发了“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

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司马光的家训

司马光的家训

司马光的家训
司马光的家训主要包括以下几条:
一、修身
修身是最基本的道德观念。

司马光认为,要先做好自己,不断修炼自己的道德修养,养成谦虚、诚实、宽厚、正直、勤劳、勇敢等优良品德,这样才能做到身体力行,树立良好榜样。

二、爱家
爱家是一个人的天性,也是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

司马光认为,要珍视家庭,要有家国情怀,要有爱亲爱人之心。

他强调了夫妻间相互扶持、父母子女间互相扶助的重要性,还提出了“兄弟多和睦,昆季不相负”的话语,体现了家庭和睦、关爱亲友的精神。

三、治国
治国是司马光身为一位宰相的职责所在,他认为一个人应该有忠于国家、热爱人民的精神,要努力为国家发展、人民幸福而奋斗。

他主张官员要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做到“不愧于心,不辱于人”的崇高境界。

四、立身
立身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和国家,司马光认为一个人不仅要
有道德,还要有文化素质和精神品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和国家服务。

他提倡学习、勤奋、笃实、公正、有进取心的精神,同时也强调要有志向和远大抱负。

司马光家训

司马光家训

司马光家训强调积德和节俭。

司马光在其家训中提出,“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遗子孙,子孙未必读;积阴德于冥冥中,以子孙长久之计。

”这句话表明了司马光认为留给子孙最宝贵的不是金钱或物质财富,而是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家风。

此外,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其子司马康要追求节俭的生活态度,并以此为美。

他主张“衣取蔽寒,食取充腹”,提倡的是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非奢侈浪费。

司马光认为节俭是各种好品德共有的特点,而奢侈则是最大的恶行。

他强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倡导人们应避免受到社会奢靡风气的侵蚀,并以身作则,将这种家风传承给后代。

值得一提的是,司马光的家训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风气的一种矫正。

他生活的时代社会风俗日益奢靡,为了抵御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司马光特意撰写家训来教育子孙,弘扬节俭的美德。

最新家风家训小故事

最新家风家训小故事

1、司马光教子有方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

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

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2、吉鸿昌不忘父训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

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

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政府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

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

"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

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

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jieshi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

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3、总统教子自立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

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

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

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

”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