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环境法
环境法讲义
环境法关闭所有目录打开所有目录
导论
第1节:环境法和环境法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第2节:环境法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环境法一般原理
第1节:环境问题及其本质
一、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概念
二、环境问题的概念
三、环境问题的本质第2节:环境法的概念
一、环境法的定义
二、环境法的特征
三、环境法的目的
第3节:环境法的历史沿革
一、外国环境法简史
二、中国环境法的演变与发展第4节:环境法的一般渊源与环境法法律体系
一、环境法的渊源
二、中国环境法的演变与形成第5节: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一、概述
二、协调发展原则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
四、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五、协同合作原则
六、公民参与原则
第二章:环境行政与环境行政机构
第1节:环境行政基本理念
一、西方国家环境行政的主要理论
二、环境保护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2节:环境保护的行政管理机构
一、国家环境行政管理机构的发展
二、现代行政决策的一般特点
三、中国环境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权划分
第三章:环境保护的行政法律措施
第1节:环境污染的行政法律控制
一、环境污染防治法的概念
二、环境标准制度
三、防治环境污染的行政行政法律制度
1.概述
2.环境保护计划制度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三同时”制度
5.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制度
6.环境监测制度
7.排污收费制度
8.现场检查制度
9.限期治理制
10.污染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1.环境保护的经济刺激措施
四、中国控制环境污染的主要立法
1.大气污染防治法
2.水污染防治法
3.海洋环境保护法
4.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6.清洁生产促进法第2节:自然资源保护的行政法律制度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解读判断题
第六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解读判断题
1、(判断题)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推动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o A.对
o B.错
正确答案:对
2、(判断题)《环境保护法》中“按日计罚”制度,即对持续性的环境违法行为
进行按日、连续的罚款。
o A.对
o B.错
正确答案:对
3、(判断题)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环境保护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
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o A.对
o B.错
正确答案:对
4、(判断题)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红线是一条经济社会的生态保护安全线,
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能够有效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o A.对
o B.错
正确答案:对
5、(判断题)《环境保护法》鼓励群众对违反环境保护的事项进行监督,通过
宣传和监督的手段来解决现阶段环境污染难治理、难惩处的情况。
o A.对
o B.错
正确答案:对
6、(判断题)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定点屠宰企业等的选址、建设应当以防
止污染环境为前提。
o A.对
o B.错
正确答案:错
7、(判断题)环境信息,包括政府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
o A.对
o B.错
正确答案:对
8、(判断题)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指为了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
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o A.对
o B.错
正确答案:对
9、(判断题)环境监测制度是实施环境保护法律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环境保护
执法体系的重要手段。
o A.对
o B.错
正确答案:错
10、(判断题)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修订)
第一章总则
本法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污染,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不同的环境要素和区域特点,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确保环境的优良状态,并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三章污染物排放控制
设立污染物排放限值,对排放源进行监管和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公众的健康。
第四章自然资源保护
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生
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恶化。
第五章环境监测与评估
建立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环境状况,评估环境影响,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六章环境应急管理
建立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做好环境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和恢
复工作,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第七章许可和审批
对涉及环境保护的项目、活动进行许可和审批,确保其符合环
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要求。
第八章法律责任
规定环境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保护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
第九章监督与管理
加强环境保护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机构,推进环境保护法治化。
第十章附则
本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废止以前的环境保护法规定的与本法相抵触的规定。
以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新修订)》的简要内容概述。
注:本文档为根据个人理解提供的简要概述,具体内容以正式法律文件为准。
环境法 第6章1 环境法律责任—民事责任
第一节 环境民事法律责任概述
一、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的概念
环境民事责任,是指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环境,给他 人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时应承担的民事 方面的法律后果和责任
环境保护法中的民事责任,包括
➢ 破坏环境者的民事责任(与一般民事责任大致 相同)
➢ 污染环境者的民事责任。
本章着重阐述环境污染民事责任。
场南北两侧的大部分农田和果树的生长 受到烟气的严重污染损害,经过对矸石 道两侧部分枯黄、枯死的农作物及京白 梨果树地实地丈量测算,农作物受害减 产面积为86.147亩,减产程度分为绝收、 重度减产和轻度减产三种。岗岗村居民 推选代表根据以上事实向该县法院起诉, 要求该市矿务局赔偿经济损失41374.74 元人民币。
农民将上述企业告上法院。然而,上述各企业均 否认孙有礼等18人养殖厂水污染事故系由其排污 所致。其中,河北省迁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特别 强调,其系政府认可的达标排放企业。为了证明 这一点,该公司还出示了由当地环保部门颁发的 企业达标排放证书及相关文件,以证明其排污行 为是合法的,即使污染损害的事实成立,其也无 需承担赔偿责任。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辩称: (1)排矸场的矸石是“自燃”,人力无法
控制; (2)由分选技术限制,矸石中肯定会有可
燃物质; (3)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因矸石自燃造成损
害而进行赔偿的先例。因而,矸石“自燃” 属于不可抗力。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第六章 环境权
第三节 环境权的立法发展
一、外国的环境权立法
(一)在宪法中对环境权做出规定 美国《伊利诺斯州宪法》第11条规定:“每个人 都享有对于有利健康的环境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按 照立法以法律规定了合理限制和管理的适当的法律程 序对任何一方,不论其是政府还是个人,执行这项权 利。”
1995 年修订的《挪威宪法》第 110b ( 1 )条规 定:“每一个人有权获得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和有益于 自然条件的生产力和多样性得到保护的环境。自然资 源的利用应建立在全面的长期的考虑的基础上,由此 未来世代人的这一权利也应该受到保护。”
第六章 环境权
第一节 环境权概述 第二节 环境权的类型 第三节 环境权的立法发展
第一节 环境权概述
环境权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一个 核心问题,是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中一项 最基本的权利,是环境 与资源保护法立法和执法、环境行政管理和诉讼的 基 础,也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制 建设中的基本理论。
三、环境权的特征
(一)环境权是环境社会关系的反映和法定化,是自 然权利和环境道德的法定化
(二)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具有不可分割性 主要表现在: ( 1 )环境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产生,同时 消亡。环境权的主体在享用适宜环境权利时必须同时 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 2 )环境基本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具有相互依 赖的关系。 (3)环境权对人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性。 ( 4 )“保护环境”既可理解为权利,也可理解 为
《环境法学》自然资源保护法
⑵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
• •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 ⑤县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基 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地力与施肥效益长期定位 监测网点,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保护区内 耕地地力变化状况报告以及相应的地力保护措 施,并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施肥指导服务。 • ⑥县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环 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耕 地环境污染进行监测与评价,并定期向本级人 民政府提出环境质量与发展趋势的报告。 • 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监督检查制度
我国水环境功能区划
F 2002年完成的对全国十大流域、51个二级 流域、600多个水系、57374条总计298386公 里的河流、980个总计52442平方公里的湖库进 行的水环境功能区划,是在系统集成全国31个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 市14年来水环境功能区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初 步汇总分析,共划分了12876个功能区(不含港、 澳、台地区),基本覆盖了环境保护管理涉及 的水域。各功能区都设置了相应的控制断面, 共涉及监测断面9000余个。形成了数字化的全 国水环境功能区划系统的基本框架。
⑴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
• 下列耕地原则上应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 • – 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 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 耕地; • – 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 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 • – 蔬菜生产基地; • – 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 • 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县级人民政府设 立保护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或者擅 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标志。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依法保护环境
第二条环境污染防治是国家基本政策第三条加强环境保护的责任制
第二章:环境保护目标和任务
第四条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第五条防治大气污染
第六条保护水体环境和海洋环境
第七条防治土壤污染
第八条保护生态环境
第九条加强环境应急管理
第三章: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第十条加强污染物排放限值管理
第十一条完善环境标准体系
第十二条推行清洁生产
第十三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第十四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章:环境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加强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第十六条推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第十七条督促环境违法行为的整改
第十八条建立环境信用体系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违法行为的处罚
第二十条国家环境损害赔偿
第二十一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环境权益保护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法解释权
第二十三条本法施行日期
第二十四条过渡期
附件:
1.环境污染防治法
2.生态环境保护法
3.大气污染防治法
4.水污染防治法
5.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法律名词及注释:
1.环境污染:指人为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中某一物质或环境组分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或容量,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行为。
2.清洁生产:指通过改良生产流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等手段实现环保的生产方式。
3.节能环保产业:指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为方向的产业,包括节能设备制造、环保工程、可再生能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
本文档涉及附件,请参考附件内容。
环保法全文
环保法全文
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的法律,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本文将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文进行详细的解读,以期增强人们对环境保护法律的了解和实践。
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颁布实施,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的环境保护法律。在30年的实践中,环境保护法不断改进和完善,从而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法的目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原则等内容。其中,第一条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第二条规定了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环境保护活动。
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章主要规定了环境质量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两个方面的内容。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对环境中各种物质和能量的浓度、总量和辐射水平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工程和其他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管理的过程。
第三章大气污染防治
第三章主要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其中包括了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大气污染防治的组织和监督等内容。同时,该章还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中的特殊规定,例如,严禁使用高污染燃料等。
第四章水污染防治
第四章主要规定了水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本章内容包括水污染的防治行动、河流、湖泊、地下水、浅海和海洋功能区划、水污染的控制和减少、水功能区域划定等方面的内容。
第五章土壤污染防治
第五章主要规定了土壤污染防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本章内容包括土壤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土壤污染的防治、农用地质量保护、建设项目用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自考00228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练习题06
第六章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法律责任
一、单项选择题
1、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污染损害时起计算。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环境侵权行为具有的特征不包括()。
A、不可逆性
B、间接性
C、隐蔽性
D、潜伏性
3、下列不属于不可抗力的情形的是()。
A、地震
B、市场风险
C、战争
D、泥石流
4、生态破坏侵权的免责事由不包括()。
A、职务授权行为
B、受害人过错
C、法律明文规定
D、受害人同意
5、生态破坏侵权的构成要件不包括()。
A、行为人主观过错
B、行为违法性
C、损害事实存在
D、结果具有社会危害性
6、生态破坏侵权的归责原则是()。
A、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B、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C、适用公平责任原则
D、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7、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刑事责任的程序不包括()。
A、移送
B、侦查
C、审查起诉
D、审判与执行
8、与破坏环境与资源保护罪相关的犯罪不包括()。
A、环境监管失职罪
B、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罪
C、走私珍稀植物、珍稀植物制品罪
D、滥伐林木罪
9、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属于()。
A、行为犯
B、结果犯
C、危险犯
10、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属于()。
A、行为犯
B、结果犯
C、危险犯
D、举动犯
11、下列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属于结果犯的是()。
A、污染环境罪
B、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
C、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D、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12、自由刑和财产刑的适用关系的类型不包括()。
A、单一制
B、复合制
C、必并制
D、选处制
13、记过的处分期间为()。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六章 危险废物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第六章危险废物
第七十四条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
第七十五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国家
危险废物名录,规定统一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鉴别方法、识别标志和鉴别单位管理要求。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应当动态调整。
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根据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和产生数量,科学评估其环境风险,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信息化监管体系,并通过信息化手段管理、共享危险废物转移数据和信息。
第七十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建设规划,科学评估危险废物处置需求,合理布局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确保本行政区域的危险废物得到妥善处置。
编制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的建设规划,应当征求有关行业协会、企业事业单位、专家和公众等方面的意见。
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可以开展区域合作,统筹建设区域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场所。
第七十七条对危险废物的容器和包装物以及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应当按照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第七十八条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如实记录有关信息,并通过国家危险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向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危险废物的种类、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前款所称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当包括减少危险废物产生量和降低危险废物
危害性的措施以及危险废物贮存、利用、处置措施。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应当报产生危险废物的单位所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环境资源法第六章环境刑事责任
环境资源法第六章环境刑事责任
环境资源法第六章环境刑事责任[复制链接]
第六章
环境刑事责任一、刑事责任的概念
1、刑事责任的定义
环境保护法中的刑事责任,是指个人或者单位因违反环境保护法,严重污染或者破坏环境资源,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触犯刑法构成犯罪所应负的刑事方面的法律责任。
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依照《刑法》规定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是指严重污染或者破坏环境资源,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严重后果的行为。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可独立适用)有罚金;没收财产和剥夺政治权利。对于犯罪的外国人还可处以驱逐出境。
2、犯罪构成的定义及其要件?犯罪构成指《刑法》所规定的,为
确定某一具体行为是犯罪所必需的客观、主观要件组成的具有特定社会危害性的有机整体。
从定义可知,只有违反《刑法》行为才是犯罪行为,也才能负刑事责任并处以刑罚;刑法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而所谓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就是指具备了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诸要件的行为。?因此,确定某一行为是否违反刑法构成犯罪,就是确定该行为是否具备犯罪构成诸要件。
犯罪构成要件是指刑法所规定的组成犯罪构成有机整体的必要条件。这些要件是任何一种犯罪都必须具备的。它们是:?⑴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达到法定年龄并具有责任能力。
⑵犯罪主观方面。是指实施危害社会行为者主观上有罪过,即故
意或者过失犯罪。故意是任何一种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危害结果。但不是由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类的各具体犯罪,其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都是故意。但环境破坏的犯罪多为直接故意,而环境污染方面的犯罪则表现为间接故意的罪过形式,过失行为(一般)不构成犯罪。
第六章 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六章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
第一节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本工程施工中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干扰,是本工程文明施工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因此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采取如下强有力的现场文明施工、环保、消防措施,保证对周围环境干扰降到最低程度。
二、工作流程
256
第二节环境保护措施
污染源清单
序号名称污染源解决措施
1 土地污染不可再生利用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定期清运、绿化
2 大气污染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电焊
机焊接时产生的烟尘;水泥等易扬尘
细颗粒建筑材料;
设备的定期维护、绿化、洒
水降尘、隔尘布遮盖
3 水污染工程污水、生活污水、暴雨径流设置隔油池、沉淀池、化粪池、雨水收集池
4 噪声污染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捣、混凝土
输送泵、电锯、木工机具、挖掘机、
推土机、装载机、打桩机、吊车、升
降机等噪声打的机械
机具维护、隔音防护;遮挡、
封闭、绿化带等吸声隔声措
施;噪声监测
5 光污染大型照明灯电焊机焊接时产生的弧
光
采用挡光板
1、绿化
施工现场视具体情况进行绿化,绿化率不小于5%。
2、环保型材料的使用
选用环保型的涂料、油漆、石材、管材等材料进行甲醛、苯含量复检,并对施工后的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含量进行检测,检测报告符合国家环保规定要求。
3、施工现场防止水污染措施
沉淀池:
257
搅拌站旁设置沉淀池,污水经二次沉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线。
结构施工期间,沉淀池应每周清掏一次,施工期间每天观察沉淀池污水的流速和沉淀量,发生溢流应停止排放,立即对沉淀池进行清掏。
化粪池:
厕所化粪池定期由市政部门清理。同时设专人定期对施工现场、生活区、办公区进行消毒杀菌,防止蚊虫滋生。
环保法实施细则范文
环保法实施细则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保护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环境保护法的执行和监督工作。
第三条环境保护法的执行和监督工作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第四条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五条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增强环境保护工作的法治意识,完善环境保护法规制度,加强环境保护机构建设,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六条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依法防治污染,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第七条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推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发展。
第八条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公众参与和企业主体责任相结合,落实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促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第二章环境保护法律制度
第九条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加强环境法规的研制和修订工作,建立健全环境法规库,提高法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十条中央和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环境保护法律的解释和执行指南的研究工作,提出合理的法律解释和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确保法律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二条加强环境法律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3年9月20日,电厂与砖厂协商签署了会谈纪要, 双方达成如下协议:9月底前,由双方财务部门补 办沉渣池等固定资产转移手续,沉渣池的管理与使 用,包括沉渣池灰水排放的综合利用和治理,属于 砖厂的管理范围。但后因砖厂的主管部门不同意而 未果。1995年3月和4月,电厂在未经郴州市环保局 同意的情况下,在环境保护考核报告中不申报砖厂 排污口的情况。郴州市环境监测站于同年3月27日 和4月13日先后对电厂厂区、灰坝、砖厂的废水排 放口进行了采样监测分析,认定砖厂排污口废水3 月份pH值、4月份石油类超标。郴州市环保局遂根 据监测结果,分别于1995年4月5日和5月4日开具排 污收费的收据,向电厂征收两个月的超标排污费共 计268940元,随后又下达了催款通知。
如《水土保持法》第27条规定:企业事业单 位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 施,对造成的水土流失负责治理。本单位无 力治理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治理,治理费 用由造成水土流失的企业事业单位负责。 《草原法》中关于恢复植被的规定、《矿产 资源法》中关于土地复垦的规定等,都是这 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鲁抗公司在狠抓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 建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每一位员工在进入生 产岗位前,都要接受环保法规和防治污染知识的教 育;公司按照清洁生产的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全 面监控,严格按GMP标准和IS014001标准组织生产, 尽可能地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建立了“五 不准”原则,即:不准清浓污水混流,不准菌渣冲 入下水道,不准废炭、废油、废溶煤冲入下水道, 不准包装物、杂物冲入水池,不准擅自停用环保设 备和装置。凡违反“五不准”的员工,查出一个, 下岗一个。1998年,公司成立了环保检查小组,协 助监督生产单位推行清洁生产。整个集团公司建立 起了科学高效的环保管理网络,对提炼、发酵、溶 煤等重点排污岗位设置警示牌,生产实现微机自控, 发动全员开展节能降耗,减轻环保压力;同时,公 司还开展了环保学习月活动,对各单位的环保情况 进行现场检查和评比;在工程建设中,公司提出了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认真实施环保“三同时” 制度。
从实际效果看,黄田的交通更为便利,到某 市和香港所需时间反而更短。与会专家还提 出如果机场选址不当,将对某市的建设带来 一系列不合理的连锁反应,后果不堪设想。 英国皇家规划学会鲍尔先生说”国际许多大 都市机场都远离城市,有的离城市近了也都 往外移。而某市的机场 (原选址黄田或沙 井) ,却从郊外往市中心转移,违反了城市 规划建设的基本原则,真是不可理解。"
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和1981年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加 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都要求各级政府 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时,必须把 保护环境作为综合平衡的重要内容。 1983年12月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制定 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统筹兼顾、同步发展 的方针——三建设、三同时、三统一。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重庆的具体情况,并借鉴其他 地区水污染防治的经验,易稿二十多次,经过市人 大的一审、二审,正式通过了《重庆市长江三峡库 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于 2002年1月1日起实 施) ,从而为重庆市三峡库区流域的环境保护 工作 提供了更有力、更全面的法律武器。该条例作出了 许多有针对性的规定,如针对三峡工程蓄水后重庆 市环境容量相对萎缩,而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城 市化水平提高势必使排污量逐年增长的趋势,作出 了对库区流域排放重点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的规定; 为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控,规定排污单位必须对排 污口进行规范化整治,必须安装与环保行政部门监 控中心联网的自动监控装置并保证正常运行;针对 库区人口相对密集的问题,要求市和区县人民政府 切实采取措施保护饮 用水源,并对此作出了严格的 禁止性规定等。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的原则
简称预防为主原则 是指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采取各种预防措 施,以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或者把环境污 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 体健康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 内,并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积极治理 的原则。
为什么要实行预防为主原则?
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公众参与原则
一、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 调的原则
简称协调发展原则 是指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统筹规 划、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环境效益的统一。
该原则在我国环境法中的体现
实例评述2
在某市举行的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 15位与会的中外专家实地考察了某市白石州的地理 位置后,一致对某市决定在此建机场投了反对票。 白石州离某市市区仅16公里,离香港近,这是建白 石州机场的主要理由之一。原场址选择黄田或沙井, 黄田离市中心26公里,比白石州远10公里,行车时 间差10分钟。但是,黄田进出汽车可上高速公路, 而白石州只能利用城市道路。
在此期间,重庆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产 业结构的调整,禁止可能对库区水环境造成严重污 染的项目,坚决关闭"十五小"企业和大中型造纸企 业的化学制浆车间,强化企业限期治理实现达标排 放......使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而且还投 资开工建设了9个污水处理厂、5个垃圾处理场,这 些努力为重庆市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此外,为了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做 到有法可依,重庆市还特别关注三峡重庆库区的环 保立法工作。其实,早在1997年长江截流之前,重 庆市全国人大代表就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积极呼 吁制定法律法规保护三峡库区水环境。1998年10月, 重庆市人大、市政府还着手成立了重庆市长江三峡 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起草工作小组,由有关专 家开展了大量的起草论证工作。
在以后的环境法律法规中,如《环境保护法》 第25条,《水土保持法》第4条,《大气污 染防治法》第15条,《水污染防治法》第22 条,都是对这一原则的具体化的规定。
实例评述1
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抗 公司”)是我国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多年来, 该公司坚持发展和环保两手抓的经营方针, 取得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预防为主原则是国内外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 的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20世纪50年代以前, 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 理”的道路,但是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是不 可取的。
首先,采取“先污染后治理”方式发展经济 得不偿失。以一些发达国家为例,在20世纪 60年代至70年代,这些国家的环境投资一般 要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一2%, 日本1970 年环境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到1975年 上升到2%,实际支出达200亿美元;美国在 20世纪70年代初环境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1.6%,实际支出约500亿~600亿美元;欧 共体(即现在的欧盟)曾做过一个估算,若通 过治理解决环境问题,总投资占国民生产总 值的3%,若以正常国民经济增长率为5%计 算的话,大部分要花到环境投资上去。
实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评述
湖南省鲤鱼江电厂是一家以煤炭为燃料的火力发电 厂(以下简称电厂)。为了解决电厂的“三废”问 题, 1971年经有关部门批准,兴建了鲤鱼江炉渣砖 厂(以下简称砖厂)。砖厂以电厂排放的工业庭渣为 原料制造炉渣砖。1981年经砖厂同意,电厂投资在 该砖厂料棚的一端新建了一个沉渣池,采用水冲式 将废渣送入池内,其沉渣池内的废渣捞 出用于制砖, 而废水则泄入鲤鱼江河道。此股废水的排污费一直 由电厂缴纳。
再看看我国的情况,据统计,1985年与1993 年主要生态破坏(森林、草地、耕地、水域) 造成的经济损失,1985年的年度总损失为726 亿元,未来总恢复费用为347亿元;1993年的 年度总损失为672亿元,未来总恢复费用为 431亿元,1985年与1993年中国生态破坏的经 济损失分别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8.7%和 3.9%。
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提出的协 调发展原则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具体化。
实例评述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和社会进步的生命 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搞 好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水资源的污染防治工作的力 度,改善水环境的质量,将会与经济和社会的协调 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是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和要求的。据此,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对重庆,对整个长江流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重庆 市人大、市政府一直都非常注重将经济、社会协调 发展与环保工作相结合,实现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 早在几年前重庆市就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 法律、法规,狠抓环境保护工作,反对以环境污染 为代价发展经济。
三、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
又称环境责任原则 是指人们基于对环境的利用,或对环境造成 污染、破坏,即应承担治理污染、恢复环境 的责任。
该原则在我国环境法中的体现
《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 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第19条规定:”开 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 境。“ 在《森林法》、《草原法》、《土地管理 法》、《矿产资源法》、《水土保持法》等 单行法律中,对开发者的养护责任和污染者 的治理责任都分别进一步地作了具体规定。
第六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我国环境法所确认 的、体现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并 为国家环境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准则。
适用于所有的环境法律法规,贯穿于整个环 境法中,彼此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是认识 环境法的性质、准确理解和执行环境法的关 键。 必须由环境法来确认,在环境法中有所体现。 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在法律上的体 现,具有普遍的指导性意义。
鲁抗公司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投资逾亿元 资金,建设了一系列废气、废液、废渣处理工程, 如1983年起公司投资2 400万元,相继建成了生物流 化床、深井曝气、氧化沟和厌氧好氧等一系列废水 处理装置。其中,厌氧生化处理青霉素丝体残渣装 置,通过了国家医药管理局组织的成果鉴定,填补 了国内空白,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90年代后期,针对国家对淮河流域企业提出的环保 高要求,公司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投资5 000 万元,在南区引进建成了一套CASS污水综合处理系 统,使南区的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8万吨,COD去除 率超过95%,1999年,通过了山东省环保局废水排 放全面达标验收。在解决废水污染的同时,鲁抗公 司先后对6台锅炉的除尘系统进行了改造,选用全硫 含量低于0.5%的低硫煤及新型除尘器,保证了烟 气、粉尘、二氧化硫排放指标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限值。
其次,环境问题一旦产生就很难消除。
该原则在我国环境法中的体现
1972年制定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 规定》中就提到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1983年2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结合技术 改造防治工业污染的几项规定》,强调通过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能源的 利用率,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这 一规定便体现了“预防为主”原则。
因为在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方面的突出贡献, 鲁抗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工 业污染普查工作先进企业”、“山东省医药 环保先进单位”,并于2001年顺利通过了 IS014001环保体系认证。鲁抗公司坚持预防 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决将污染消除在 生产过程中,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双赢”,鲁抗公司的成功经验值得向全国 企业推广。
1989年《环境保护法》第4条规定:国家制 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 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协调发展:着重从横向的关系上,即制约发 展的基本因素(环境、经济)的相互关系上, 对发展提出的要求; 可持续发展:则是着重从纵向历史发展的过 程中,即当前需要与未来需要的关系上,对 发展提出要求;
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研究院院长周伟列举了我国很多 城市由于机场离市区近而造成的恶果,他指出“历 史的教训太多了,现在武汉、郑州、西安、上海、 沈阳、青岛、广州等 城市都准备把机场搬离市区。 "原建设规划局局长王凡说”机场噪音影响面积近 40平方公里,相当于城市的一半,受影响的人口将 有40万,某市的大学以后只能做仓库,14亿元将毁 于一旦。至于某市的南头、华侨城、科技工业园受 到的影响就不言而喻了。环境受到破坏,要恢复就 很困难,有的永远也不能恢复。在白石州建机场, 某市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国家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