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模式探索
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创新模式与案例
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创新模式与案例在当今时代,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文化创意园区作为这一产业的重要载体,也在不断探索创新的发展模式。
这些园区不仅为创意人才提供了创作和交流的空间,还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力量。
一、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背景随着人们对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创意和创新的重视,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了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文化创意园区作为集聚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的空间,应运而生。
它们通常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文化资源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二、文化创意园区的发展创新模式1、产业融合模式文化创意园区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化产业,而是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例如,一些园区引入了先进的数字技术,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创作和展示提供了新的手段;还有的园区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打造了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2、众创空间模式众创空间模式为创业者提供了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创业服务平台。
在文化创意园区中,众创空间汇聚了大量的创意人才和初创企业,通过共享资源、交流合作,激发了创新活力。
3、主题特色模式一些文化创意园区根据自身的文化特色和地域优势,确定了独特的主题。
比如,以动漫为主题的园区,聚集了动漫创作、制作、发行等相关企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园区,则注重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
4、生态社区模式将文化创意园区打造成为一个生态社区,不仅有工作空间,还有生活配套设施、休闲娱乐场所等。
这种模式营造了一个舒适、便捷、富有创意氛围的环境,有助于吸引人才和企业入驻,促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文化创意园区的成功案例1、北京 798 艺术区798 艺术区原本是废弃的工厂区,经过改造成为了著名的文化创意园区。
这里汇聚了众多的艺术家工作室、画廊、艺术机构等,形成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其成功得益于独特的工业建筑风格、丰富的艺术活动和展览,以及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向新求质、美美与共_上海文旅的“立体多彩”尽在于此
关键词“人民”编辑张敏蕾美编戚佳敏b|05最上海2024年5月14日(下转b06版)受访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是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文化馆系统的指挥部,也是2022、2023年两项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打造50个市民艺术夜校服务点”和“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的主要实施单位。
市群艺馆以实事项目为抓手,全力打造“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的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努力引领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全市联动上,我们推出的“社会大美育”课堂,旨在将更多专业艺术资源转化为社会美育资源,联合博物馆、美术馆、剧场、院团、图书馆、非遗场馆机构加入,每个“大课堂”立足特色资源、进行整体策划、形成主打品牌;二是从馆阵地活动开展来看,我们馆平时白天有服务老年群体的老年大学,晚上有服务中青年的市民艺术夜校,在青少年美育上,面对“双减”后学生和家长对美育的需求剧增,力邀学生走进文化场馆、参与美育课程的一系列项目已经启动,包括覆盖放学后时段的“330美育课堂”,周末进行的“周末美育课堂”,以及寒暑假的“走进艺术之门”品牌活动。
市民艺术夜校、老年大学与青少年美育共同形成了全时段、全年龄、连贯性的社会美育服务。
今后,市群艺馆将重点从三方面进一步开拓社会美育格局:一是把平台做大,进一步联动全市专业场馆、剧院、院团、协会、高校等资源,集聚专业资源,形成合力,为民服务;二是把内容做优,加强资源准入和管理,以评优为抓手,打造美育资源精品库;三是把服务做深,优化机制,拓展外延,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强化流程建设,让市民通过培训、活动、赛事等平台体验美育服务,提升美育素养。
上海向新求质、美美与共,邀市民游客一道讲好中国故事、演绎上海精彩图_摄图网提供向新求质、美美与共上海文旅的“立体多彩”尽在于此记者_肖丹张敏蕾张斌杨延超日前,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金雷做客“2024民生访谈”,就人们关注的文旅话题作出回应,解码这座城市如何向新求质、美美与共,邀市民游客一道讲好中国故事、演绎上海精彩。
工业区转型中的文化创意产业路径——以上海宝山区“中成智谷”园区开发为例
夏雅俐 上海市宝山区行政学院摘要:本文聚焦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工业区将废弃的“中成仓库”转型为园区、景区、街区、社区四区融合的“中成智谷”的区域创新案例,探讨以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式地改造传统工业园区、促进工业区转型的路径,归纳出其特点是:植入文创产业,促进老工业园区有机更新;立足文创产业,引导园区平台建设;运用创新创意产业,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注重文脉延续与拓展,提升区域城市形象;改革创新机制,发挥市场潜能。
同时也指出,此路径若在其他区域、由其他主体应用,也许无法复制,因此工业区转型还需探讨更多因地制宜的路径。
关键词:工业区;转型;文化创意产业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33-0484-02上海市宝山区是中国重要钢铁工业基地之一,钢铁及冶金等工业曾为区域发展带来极大动力。
然而,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城市突飞猛进的发展,重工业所导致的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问题日益明显,且随着产业更迭,许多制造型企业也已难以为继。
近年来,宝山区依托大格局、大转型的区域特点,制定重工业转型发展的策略,并致力发展六大产业,涵盖文化创意产业、信息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商贸业、邮轮及旅游业、专业服务业,目标是将宝山从传统工业区转型为现代化滨江新城区,并从十二五规划以来,将滨江发展带、吴淞工业区、南大地区、老镇旧区、大型社区作为转型发展五大区域。
其中,吴淞工业区传统制造企业云集,许多老企业、老厂房、老仓库已失去高效生产的功能,亟待转型发展。
以长江西路上“中成仓库”为例,前身是创立于1959年新中国最早的成套设备进出口(上海储运)分公司旧仓库,曾见证共和国对外经济援助的历史。
从2013年以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吸引企业市场主体,由上海中成智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正式接手运营场地,在以老厂房为重要载体基础上,打造极具工业特色的创意空间,集聚大批“科技创新、文化创意、大众创业”的三创企业,成功转型为实现园区、景区、街区、社区四区融合的“中成智谷”,被作为宝山区工业转型升级的典范,被称为“产业转型的创新示范区”。
上海北外滩望创意园区项目分析
• 规模宏大的“中国上海北外滩希望创意园”, 致力 发展为世界一流的创意、研发、交流、展示中心。 将打造成中国的数码园区,是“未来城市”的发展 蓝图。
项目创新理念定位
二
•
“中国北外滩创意园区”的规划和灵感来自国际著名的社区,即有硅谷执著于科技创新和企业精
神,又有左岸散发着浓烈的艺术学术气息。同时顺应全球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把著名高等学府和
各类科研试验区,丰富的人文资源,强大的创意和学术知识背景,使其成为具有极高商业价值和广
阔商业空间的全新创意园区。
• 不同功能区,各具风情,涵盖工作与生活的每个方面,可以满足知识工作者,创业、学习、生活、交 流、分享、洽谈合作、休闲娱乐等不同层次人士的需求,成为激发灵感火花,补充知识能量的创想空 间站。
项目功能区域定位
四
“希望创意工作区”是整个“中国上海北外滩希望创意园”的神经中枢。 “希望创意 工作区”的智能化办公楼将汇集国内外高科技企业的研发部门、设计创意中心和服 务中心。大学、科研机构、创业小公司、风险投资基金、现代服务业企业以它为中 心,形成网络,层层互动。其影响力更可以辐射到整个上海甚至到更广阔的范围。
目录
• 一、项目主题思想 • 二、项目创新理念定位 • 三、项目总体规划 • 四、项目功能区域定位 • 五、园区的服务系统 • 六、园区的资源系统 • 七、项目规模与运作 • 八、项目远景
项目主题思想
一
• 21世纪是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一个全新思维的无限创 意的新领域。“中国上海北外滩希望创意园”将汇 集中国上海乃至世界的勇于创新、勇于创造、勇于 创业的新人物、新企业,并成为未来创造中国与世 界经济奇迹的领导人物。
从上海M50创意园看城市转型中的创意产业崛起资料
从上海M50创意园看城市转型中的创意产业崛起1.研究背景与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结构逐渐从过去的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前者,城市空间与土地使用运行的过程中,政府为主导者,随着社会与都市结构的转变,政府职能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政企合一”转变成市场经济转型的“政企分开”,即以经济效益而非从行政级别来衡量市场发展的贡献。
在市场运作转变之下,政府的职能适度下放,以责任明确分工的原则给予地方政府更多行使权责,而中央政府则在宏观经济管理层面适时调节市场失灵的情况;具体来说,从土地开发的角度,由中央制定指导思想,地方政府依循中央指导原则,为城市制定总体规划、区域规划与地区发展规划等,以政策法规开放吸引外资的进入,而区、县政府在拥有部分的行政执行权力下,对于区内的发展与建设能够进一步妥善管理。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不论是体制或是环境都发生很大的变化,推进的政策方针牵涉到新旧产业的汰换与空间的转变。
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观察,1990年代后期,依循中央指导的产业策略,并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为目标,通过市场经济的运行,实现土地开发与产业布局转换;区政府鉴于老城区遗留的大量工业生产空间,透过政策优惠,吸引文化创意产业进驻以转变产业空间格局。
上海苏州河畔的民族工业在1930年代逐渐形成轮廓,由于1990年代的“退二进三”的城市产业政策推进,苏州河沿岸遗留大批都市化发展过程的产物;大部分的工业厂房随着都市演变的需求被拆迁改建,M50创意园是其中一个幸运被保留下来的老工业厂房,并成功利用文化创意产业转化空间机能,也为老厂房创造更大的收益。
据此,本研究主旨在探讨经济全球化后,上海的城市转型诱发出不同的空间规划机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脱胎于过去的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而转向于以创新产业空间为主的现象。
希望通过M50创意园区这一案例,探讨其空间置换与再发展的利基。
2.研究进行方法本文采用质化研究方法来分析个案经验,通过2008年1月以及7月两次为期30天的实地田野踏勘与对专家学者的深入访谈,企图掌握上海城市体制调整与产业空间转变过程的关联性,并藉由土地使用置换的现象进行探究。
沪郊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策略和实践思考
3 突破 和开 辟郊 区传 统土特 产创 意设计 、
上海 郊 区旅游 项 目包含 深 厚 的文化渊 源 ,又 有
现代 非物 质文 化遗 产项 目的支 撑 ,加 上整 个上 海 的
发展 背景 和众 多 的文 化活动 ,理应 为市郊 旅 游 纪念
品的开 发提 供 良好 的条件 。关 键要在 土特 产 和 纪念
节 ; 区 开工 建 设 的“ 网融 合 ” 目。这 些 都 是 郊 郊 三 项
效 应和 资源 优 势 , 构筑 自己 的发 展 战略 , 4个方 面 从
进行 突 破 , 伸开 发空 间 : 延 1 寻找 和提 供郊 区各 工业 园区 的创 意 设计 、
区文 化 创 意产 业 非常 好 的基 础 发展 条 件 。 建 议 实施 郊 区 创 意产 业 行 动 计 划 , 以发 展 特 色 文 化 产 业 群 为 引领 , 设 创 意 产 业 示 范 基 地 、 育 建 培
区广 袤大 地 良好 的成长环 境 。
商项 目。 要实 现 沪郊柑 桔 产业 良性 发展 ,政 府应 出台政
( ) 后 处理 加 工滞 后 。柑 桔产 业 链条 延 伸 不 三 产 够 , 品化 处理 尚停 留在 小 打 小 闹 的 阶段 。加 工 则 商 更 加落 后 。而在 湖 南 湘 西 , 已经形 成 了柑 桔饮 料 为 核 心 的加 工 企业 , 决 了滞 销 问题 。沪 郊 的无 核 桔 解
向。
一
、Leabharlann 的支 柱 产 业 。上海 文化 创 意 产业 是在 国际创 意 产 业 蓬 勃 发展 的 大 背景 下 , 随着 中心城 区产 业 机 构 和 布 局 调整 , 步发 展起 来 的 。市 郊经 济 要 跟 上 全 市 发 逐 展 的 步伐 , 也要 努 力 发 展各 区县 自己 的文 化 创 意 产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判
贡献却 大多 留在规模 化 的“ 制造 生产线 ” 。 上 要 让政 府部 门加 大 力 度推 进 这一 “ 源头 ” 产业 而
美 。然而 , 在这如 火 如荼 的创 意产 业 实践 背 后 , 仍然
链 的“ 游” 从 某种 程 度 上说 , 无 法 获得 政 府部 门 上 , 也
的青 睐 。由于受 到传 统观 念 中实 体 经 济 的规 模效 应
影 响 , 往 出“ 往 流水 线” 的厂房 , 能 创造 出巨 大 的价 才
值 。而有关 部 门对 这 一 价 值 的衡 量 , 比较 容 易 落 人
金 投 入 比较 小 。
识, 合力很 难形成 。主要 表现在 上海 的“ 两级 政府 、 两 级 管理 ” 度 , 制 使得 两级 政府 对 待 创意 产 业 的发 展 在 观 念上 、 行力上 可 能 存 在不 一 致 。同 时 , 个 城 区 执 各
内园 区的发展步 伐也不 一致 。一个 区 内的各 个部 门 ,
依赖性 强 , 乏 自身 的 内在 活力 , 营 利组 织 的功效 缺 非
存 在诸多 问题 , 尤其在走 过 了产业规模 快速 扩张 的阶
段 之后 , 种矛盾 逐渐 凸显 。 各
1 上 海 创 意 产 业 园 区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问题 诊 断
1 1 政 策机 制层面 .
非制造 企业 , 需要前 瞻 的意识 和魄力 。北京作 为全 国
创 意产业 龙 头 城 市 , 在 了前 列口 。2 0 走 ] 0 6年起 北 京
第1 O卷 第 5期
上海特色创意园区介绍
1
红坊概要
红坊
地 址 上海市淮海西路570号 2005年5月 形成时间 建筑面积
上海红坊
4.3万平方米,其中大型公共艺术展 厅8000平方米,商业办公配套设施 23000平方米 建造于1958年的上钢十厂的闲置厂 房, 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生产冷弯型钢的车 间
文化
+
产业
=
增值
“统一策划、投资、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专业化项目运作模式
47
寻求政府、企业、社会之间的平衡
推进以雕塑为核心的公共文化艺术的发展 树立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示范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落实上海市政府规划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要求
原业主——稳定直接的经济 收入,企业转型
民族纺织工业建筑遗存。园区目前已有来自英国、法国、美国、瑞士、意大利、 澳大利亚、德国、日本、以色列、加拿大、新西兰、委内瑞拉等 14 个国家 和地区及国内十多个省市的 80 余户专家、学者入驻,是目前上海最具
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基地,是市府确定的 11 个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园区以视觉艺术时尚创意为主题,以优良的服务和优美的环境吸引创意产 业的领军人物入驻。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工业建筑与绿色时尚艺术节、宝马
上海著名特色创意产业园区
上海的这些园区最大的特色就是都由工业企业的老旧厂房、仓库改建 而成,并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建筑物的轮廓和布局,厚重的砖墙、林立的 管道、班驳的地面,充满了工业文明时代的沧桑韵味。 对建筑立面和内部装修进行改造,青砖、金属丝网、玻璃窗、帷幔和
木制条型饰板等装饰元素的使用,使改造后的建筑既有历史感又有时尚感。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与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与创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文化创意产业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为了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各地纷纷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集聚文化创意企业和创意人才的重要平台,其规划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的重要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提高园区的空间利用效率,促进产业集聚和创新,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首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可以促进产业集聚。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产业,其核心是创意和创新。
通过规划科学合理的园区布局,可以将相关的文化创意企业和机构集中在一起,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可以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园区发展的重要动力。
通过规划创新型的园区布局和配套设施,可以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条件,激发创意和创新的活力,培育和吸引高层次的创意人才,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
最后,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可以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园区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以提高园区的形象和品牌价值,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进驻园区。
同时,规划的创新性和差异化,可以使园区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提高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遇。
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的创新思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需要具备创新性和前瞻性,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以下是一些创新思路,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提供参考。
首先,注重产业与城市的融合。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区域,更应该与城市紧密结合,形成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
可以通过园区与城市的交通连接、功能互补和资源共享,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良性互动,促进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其次,注重创意和创新的引领。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应该成为创意和创新的重要引领区域。
着力推进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网砸着力推进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文/浦东新区市人大代表第三专题调研小组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
文化创意产业是综合文化、创意、科技、资本、制造等要素的一种新型业态,它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以文化为元素,以创意为驱动,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价值增值的交易产生巨大经济效益。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上海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内在要求,更是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物质文化需求的基础保障。
’上海文化刨意产业的发展具有先发优势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起步比较早,发展也比较快,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上海将文化创意产业划分为文化创意服务业和文化创意相关产业两大部分,下分10个大类,并正在构建“一轴、两河、沿海、多圈”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新布局。
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在整体规模、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国际化程度等方面都处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文创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九届市委十六次全会关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的要求,形成了有利于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产业集聚度和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宣传力度不断加强,产业环境逐步优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已达194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5%,占全市G D P约达10%。
上海的文创产业与前几年相比,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影响上海文化倒意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近年来,上海市文创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世界上的国际大都市以及国内的北京、深圳等城市相比,其核心竞争力仍显不强,产业贡献率还偏低(占G D P比重仅为10%),还有一些影响上海文创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具体反映为:(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指导和顶层设计尚显不足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还缺少具有城市特质的大尺度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没有形成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企业和个人,政府的认识和全市范围的顶层设计尚不到位,政府及相关部门与文创企业及专业人士的沟通平台尚不完善,政策支持和配套扶持资金尚显不足,起关键作用的原创人才明显缺乏。
关于上海文化创业产业园发展的问题——以“田子坊”为例讲解
三、田子坊实地调查问题总结及分析
1. 配套服务比重较大 2. 商铺经营状况良莠不
齐 3. 销售终端居多,附加
值相对较低 4. 店铺流动性大 5. 租金上涨过快
1、配套服务比重较大
• 田子坊文化产业聚集 区,核心区“三巷一街”, 占地2公顷,建筑面积约 3万平方米,但参观游客 较多的区域集中在以 210、248、274等巷为 主的石库门里弄区。这 一区域除较知名的主要 门店外,如气味图书馆、 金粉世家、守白艺术等, 餐饮类商铺也占据了相 当大的比重。
• 首先,居民与商家间矛盾愈发激烈。商铺较 晚的营业时间及嘈杂的声音影响了小区内居民的 日常生活。曾有居民向外国游客头上泼水的事件 发生,且居民向政府反应对噪音不满的情况越来 越频繁。
•
其次,由于缺乏修缮,田子坊内基础设施建
设缺乏,水电异常时常发生,尤其是夏季冬季用
电高峰时经常出现跳闸、断电情况,漏水或地下
2、商铺经营状况良莠不齐
(二)田子坊的发展优势
1. 丰富的历史文化
上海曾经的殖民历史造就了“华洋结合”建筑 风貌,这为田子坊文化气氛的形成提供了依托。
中式石库门建筑、新式里弄建筑和工业厂房 建筑。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租界内在19世纪末期以 后一种较为普遍的居住建筑类型,多为二层砖木 结构,大门多为两扇实心黑漆木门,配有门环, 红砖外墙,青砖门框,弄口有中国传统的楼牌, 有些门房受到西方影响镶有西方风格的雕花装饰、 古典壁柱等。而早期遗留的旧工厂也独具时代特 点,红灰色外体,内部高大宽敞,改造后添以时 尚因素,且租金低廉,十分适合艺术家进驻。
没有超越单纯的产业层面,它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带动更广泛经济领域的创新,以及促进社
会协调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显 现。”[1]
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以上海为例
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以上海为例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以上海为例引言: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文化及创意产业正日益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上海以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创意氛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案例,探讨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上海的文化及创意产业发展现状1. 上海的文化底蕴上海自19世纪末就开始吸引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外国使馆以及各行各业的人才。
这种多元文化的融合与碰撞孕育了上海独特的文化氛围,使其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化的城市之一。
2. 创意产业的崛起21世纪以来,上海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如建立创意产业园区、提供税收减免等,吸引了大量创意企业的落户。
创意产业迅速成长,不仅融入了传统文化,也采纳了国际创新理念,不断推动着上海的城市发展。
3. 文化及创意产业在上海的贡献文化及创意产业不仅为上海带来了经济效益,还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氛围,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人才流动和城市发展。
二、文化及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1. 文化及创意产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文化及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产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培育本地创新人才,文化及创意产业为城市创造了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
上海的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兴起,为城市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
2. 城市发展为文化及创意产业提供土壤城市发展为文化及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城市的多样性和活力吸引了大量创意人才和企业,激发了创新创意的源泉。
上海的国际化形象和充满活力的城市文化为文化及创意产业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空间。
3. 文化及创意产业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文化及创意产业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消费选择。
剧场、博物馆、艺术展览等文化设施和活动让居民有机会接触到全球优秀的文化艺术作品,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品位。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第一篇: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现状目前,上海共有15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
和其他省市相比,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起步较早,数量较多,规模也比较大。
根据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年检报告,上海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业收入、税收、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等均有大幅度提高,平均租金稳中有降。
2010年上海创意产业总产出3900亿元,其中园区产出672.8亿,约占总产出的20%;园区主营收入50%来自租金。
园区产业主题特色鲜明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题特色鲜明。
15家文化产业园区中,7家以网络、数字多媒体为主题;3家以“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3家以文化艺术原创和艺术品经营为主题;1家以演艺产业和影视产业为主题。
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也有不少特色主题创意产业园。
比如以动漫文化为特色的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以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的花园坊,以雕塑艺术为特色的红坊,以建筑设计业为主题的环同济集聚区等。
老厂房是重要载体上海77家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约2/3由老厂房改建而成。
老厂房是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原生态创意产业的集聚地。
目前,如八号桥、M50、田子坊等由老厂房改建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成为了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人文景观”,在全国范围内也颇有知名度和“样板”意义。
目前,一些沪上知名的创意产业园区正利用集聚效应所形成的辐射功能,逐渐向街区和社区发展转型。
典型的如田子坊,它将创意产业与商业、旅游业、文化、居民生活等有机结合,为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也为改善居住环境、探索城市旧区改造新模式创造了条件。
服务和管理逐步规范近些年来,创意园区的功能从物业管理服务向产业要素服务转变。
上海版权交易中心、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上海市动漫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的专业化创意服务平台先后出现。
据统计,沪上77家创意产业集聚区共建其次是就业人数不平衡。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1. M50半岛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及艺术品产业类)该园区位于宝山区淞兴西路258号,总面积13.4万平方米,2011上半年园内文化企业总营收达8000万元。
园区是以艺术设计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由国棉八厂改建而成,占地面积大、建筑风格独特。
园区建立了M50半岛1919创意设计工作站,引入杨明洁、潘微、日本文化村等设计师、艺术家和多家设计机构。
园区通过聚焦艺术设计、艺术培训等特色文化产业,致力于打造国内重要艺术设计创意园区。
2.新十钢红坊位于凯旋路、华山路之间,坐拥徐家汇和淮海路两大商圈,毗邻新华路历史风貌保护区,高调诠释“国际文化时尚社区”。
曾经上海钢铁十厂工业时代的厂房焕然一新,15000平米的中央绿地广场被红砖厂房围绕,其中B区超过2000平米的活动会场曾上演OMEGA110周年庆典。
如今的租户多为建筑设计、文化艺术、传媒、时尚设计、广告设计行业,世界著名的眼镜公司夏蒙眼镜、追求个性时尚的NOVO、意大利品牌fornarian争相入驻。
3. 8号桥(其他)该园区位于黄浦区建国路8-10号,园区总面积2万平方米,上年度园区内文化企业上缴税收约5000万元。
园区是以广告设计、动漫影视制作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目前园区已入驻唯晶动漫、吴思远电影后期制作室等特色文化企业。
下一阶段,园区将进一步完善各个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积极扶持文化创意企业的发展。
4. 田子坊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原是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由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塑配件厂等五家工厂组成。
90年代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这些工厂效益逐年下滑,有些厂房闲置多年。
2000年5月,在市经委和卢湾区政府的支持下,田子坊进行了改造。
开发旧厂房2万余平方米,吸引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70余家企业,并形成了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
如今,田子坊被外界称为“上海的苏荷”。
5.1933老场坊1933老场坊是老上海30年代的建筑,欧式经典建筑中蕴含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瓶颈及对策
规划。建议 由市委宣传部和市发改委牵头, 对上海 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架构 , 尤其是园区管理体制进行 全面梳理 ,并对 园区政府管理体制进 行顶层设计。 建议上海文化 创意产 业推进 领导小组对全市园区 进行分类 , 根据“ 一个 园区, 只设立一个 主管单位 ”
务平 台, 打造文化创意旅游高地 , 促进园区与城区
委牵头 , 联手构建 以园区及园区企业为主体 的创新 集成网络系统。同时研究建立各 园区间、 园区内外 企业 间的互通合作机制 , 打造完整产业链 。 加 快推进 文化创 意产 业 园区公 共服务 平 台建 设。建议 由市经信委牵头开展调研, 建立 园区发展 资料库平台。由市人保局牵头 , 研究建立 园区创新 平台。由市商委牵 头, 研究建立文化创意产业营销 平台。 由市委宣传部牵头, 研究建立公共服务平台。 建议 由市经信委牵头措建议 。
上海文化刨意产业园区发展的现状
整 体规 模 上 , 体量 大、 量 多、 数 分布 广 。上海 文 化
体系 已经通过 I 00 1 S9 0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
创意产业 园区经历 了一条从 自发集聚 到政府规划引 导和扶持的发展之路 。截止 2 1 年底 , 00 全市经 四批 授牌 的园 区共 有 7 家 , 别散落 在“ 7 分 一轴 ( 安高 延 架) 两河 ( 、 黄浦江、 苏州河) 的整体布局上 。 ” 园区类别上 , 多形 态、 多类型、 开放性。既有 民营
业链 。
从园区创立 的外在形态看 ,有四种类型 :校企运作 型; 依托 老建筑改造型 ; 依托 传统布局型 : 新创造 全
型 。从 园 区主 导 产 业 的 内涵看 , 也有 四种 类 型 : 计 设
策划类;艺术创作和展示类 ;技 术创新和服务外包 类; 四是时 尚和休 闲服务类 。 运作经 营上 , 发展 空 间大 、 附加 值 高、 市场 需求 大。 0 0 2 1 年度有 3 9家园区有意识地投入 了更多的资
上海红坊一个成功的文创产业聚集区
上海红坊:一个k功的文创产业聚集区文水石闻际4>/-1S ■工红坊,又名新十钢红坊文化创意园,是由原上海第十钢铁厂 改造而来。
从2005年到2016年,它历经了由不同价值目标驱动引导 的两轮城市开发。
红坊项目的第一轮改造,源自上海市政府打造市 级文化地标的诉求,在以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的前提下,突破常规 地实现了以轻资产租赁为基础,由专业机构参与的再生模式,实现 了由工业厂区向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转变。
经过12年的运营,红 坊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地标,也带来了整个地块及周边土 地价值的迅速增长。
对于红坊项目带来的精神力量,不只是一个雕塑艺术中心或 者是一个艺术家群落那么简单,而是整个变化过程能够让更多的 人接受与参与公共社区的建设。
从一组钢铁厂房与仓库到一个艺术文化街坊,对工业建筑空 间的重复利用是红坊改造中的重要原则。
建筑的改造设计结合了 对原有结构的加固以及新功能的使用,综合采用插层、加建、房中 房等手段实现了适应展示与办公的新空间组合。
红砖被作为改造 中的主要材料与部分保留的结构构件,成为具有场地记忆的形式 语言。
为结束上钢十厂关停之后近十年的半废弃与无序使用的状 态,项目合理确定、植人符合工业遗产特征、价值以及城市发展对 该地块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预期的新使用功能和活动,以文化 艺术展览与创意设计为主,配合教育、休闲、办公等辅助功能。
在对现有工业建筑进行修复与价值再现之外,红坊的改造充 分利用了原来位于厂区中央的堆场用地,将其变成一片有着地形 起伏变化的城市草坪。
草坡之上兼具雕塑展陈与活动聚会的功 能,草坡之下又增加了商业配套,从此变废为宝,在空间与功能上 都满足了当地城市公共活动的需求。
红坊文化团队承担了整个厂区的保护与修复,也包括了项目 可行性研究、保护性再利用研究、施工及后期运营、城市公共互 动等多层次的内容。
其中由红坊提出的围绕文化与公共艺术主题 的核心很好地结合了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存量用地再用的需 求,同时实现了工业遗产保护与再生的目标,并达到一定程度上 经济、社会、文化效益之间的平衡与互补。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路径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路径文/上海市市文广局专题调研组一、模式特征(一)从整体规模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体量大、数量多、分布广。
上海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起步较早、成长迅速、最具活力的地区。
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条从自发集聚到政府规划引导和扶持的发展之路。
截止2010年底,全市经四批授牌的园区共有77家,分别散落在“一轴(延安高架)、两河(黄浦江、苏州河)”的整体布局上。
其中徐汇区和长宁区分别为12家,虹口区11家,杨浦区9家,静安区和闸北区分别为7家,普陀区和原卢湾区分别为5家,黄浦区3家,浦东新区2家,闵行、嘉定、松江和宝山分别为1家。
表1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据对77家园区的数据统计,园区总占地面积240.78万平方米,每个园区平均占地31270.8平方米。
其中占地超过1万平方米的有38家,占77家园区总量的一半左右。
园区总建筑面积265.97万平方米,每个园区平均建筑面积34456.4平方米。
其中建筑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有59家,占77家总量的76.62%。
建筑面积低于1万平方米的19家,其中长宁区8家、虹口区5家、闸北区2家、黄浦区2家、普陀区1家、徐汇区1家。
低于7000平方米的有8家,包括长宁区的创邑•河(4705 m2)、创邑•源(4100 m2)、聚为园(4600 m2)、湖丝栈(4500 m2)、原弓艺术创库(6000 m2);虹口区的建桥69(6300 m2)、智慧桥(5200 m2);普陀区的E仓(5000 m2)。
(二)从园区类别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多形态、多类型、开放度高。
据对入驻园区的110家不同类型企业抽样调查,民营企业占81.74%,外商独资企业占17.59%,中外合资企业占8.79%,国有企业占4.4%。
从园区创立的外在形态看,有四种类型:一是校企运作型。
这种运作模式是建立在院校品牌之上的一种延伸服务,即通过高等院校的智力优势背景,通过整合资源对老厂房进行统一改造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模式探索
对于上海来说,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如何培育新兴业态的健康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尚在起步阶段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始承载上海转型的梦想。
按照《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将会被打造成上海的支柱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媒体业、艺术业、工业设计业、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业、网络信息业、软件业、咨询服务业、广告会展业、休闲娱乐业等十大产业领域将得到重点发展,形成“一轴、两河、多圈”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到2015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要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2%左右。
数据显示,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增加值为1673.7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上海GDP的9.75%。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载体和平台的园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贡献值其实并不高。
据统计,园区文化创意产值只占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产值的不足十分之一。
如何利用园区的平台功能培育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便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的问题
据统计,到目前为止上海正式授牌的园区共有77家,总占地面积240.78万平方米,每个园区平均占地31270.8平方米。
除此之外,未被授牌的园区还有200多家。
地产商低价拿地、以园区之名行圈地之实一直饱受诟病,在被曝光过的园区中,大都是借用艺术来炒热地产的,一旦房子卖完,此前营造的艺术氛围也随之消散。
园区运营商的“二房东”身份也颇为尴尬。
“在纯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之下,产业和园区管理之间没有必然和紧密的联系,只要招租满了,把物业管理好就可以了。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贺寿昌告诉记者,这种粗放的管理模式常常导致“名不副实”:名为创意产业园,但入住的企业大多与文化创意产业毫无关联。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创意园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上海创意产业园的一大突出问题就是没有主题,缺少特色。
”上海社科院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慧敏说。
一份《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瓶颈及对策的调研报告》指出,主题化的园区进展总量仅占所有园区的8%-10%.其余大多数园区特征不明显。
“缺少品牌则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软肋。
”王慧敏告诉记者,园区的品牌不仅是指聚集区的品牌,还包括品牌品牌、专业化的平台品牌、人才品牌以及权威的评估品牌等。
更为关键的是,创意产业园区的运营还没有找到成熟的商业模式,不少产业园区开始探索走出“房东”的影子,通过产业集聚和投资带动园区和主体的发展。
产业聚集效应
“一旦产业和产业要素在园区内形成集聚,企业质量和产值将会呈现几何级增长,这样的增长比纯收租金模式更可持续发展。
”贺寿昌表示。
以上海动漫衍生产业园为例,2008年上海澄兴动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澄兴总裁周勇希望通过打造“动漫大场”的品牌,让生产动漫作品、产品和商品的企业集聚到宝山,通过上下游企业相互之间的联动来实现产业链的互补。
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确立清晰的功能定位是其第一步。
“我跟园区打了十年的交道,2008年才开始做,之所以选择动漫衍生品其实是一种巧合。
我们希望能从新兴的服务业中选择一种,而动漫产业有一条‘原创、传播、衍生产品开发’的产业链,其衍生品范围广、集聚性强,那时候正好大家都还没开始做,我们占得了生机。
”周勇告诉记者。
有了清晰的功能定位后,周勇通过打造动漫衍生产品一条街,用免租金的方式吸引动漫衍生产品公司开店,体验式的服务让动漫一条街迅速打响知名度,随后千橡、天涯社区等游戏巨头和今日动画、磨铁图书、水晶石数码等纷纷入驻了宝山科技楼。
目前,动漫衍生产业园是国内唯一一家动漫衍生产品主题园区,入驻企业已超过200家,今年产值预计超过10亿元,税收总额超过8000万元。
周勇也获得
了宝山科技楼10年的运营权。
按照周勇的规划,通过分工合作,“动漫大场”场中集聚的企业分工完成衍生品全产业链的打造,实现“载体、功能、行业、渠道、政策、品牌、资本”七位一体的服务架构。
动漫衍生产业园的盈利模式由三部分构成,物业收益、税收分享以及投资性收益,“未来我们的物业收益会降到40%以内。
”周勇说。
除了动漫衍生产业园,上海的创意园区纷纷开始探索差异化之路。
在静安区,上海现代戏剧谷发展有限公司提托市区内丰富的戏剧资源,构建现代戏剧产业的核心集聚区。
2008年,上海张江文化控股集团成立后,依托重大科技专项、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资源,确立了网络游戏、动漫、数字内容、新媒体四大重点领域。
“最早我们网络游戏发展得最好,动漫和网络游戏是相关的,而数字出版和新媒体则是代表了今后的传播方式。
”上海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说。
企业之间如何协作,张勇具体解释道,在一个集聚区内,一个行业的产出,可以作为另一个行业的投入品,比如设计研发产业的产品,可以作为动漫游戏产业的投入品,而动漫游戏服务,又可以作为影视产业的素材。
当多个创意群体相对集聚在一个园区内的时候,就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
涉足投资
贺寿昌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在资本与企业之间,需要解决的是对文化创意企业的评估和服务的环节,这就要求园区的经营者具有识别文创类企业成长性的能力和提高为企业服务的能力,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培育企业成长,为资本与企业的对接创造条件。
园区的经营者肯定会从中获得更多的收益,这比纯粹的商业地产经营模式更进了一步。
“这样做其实是把园区作为投资经营实体,挑选、积聚和培育好优质企业,甚至可以通过压低租金吸引企业入驻,或者用园区租金换取企业股权,使自己在
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贺寿昌表示。
德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该投资经营模式的一个践行者。
德比在每个园区拿出一定面积,以免房租的方式换取企业的部分股权,用以扶持创意企业的发展。
宝山动漫衍生产业园也已经涉足投资,投资利润占到利润总额的10%左右。
而从服务商升级为投资者也是张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张勇告诉记者:“张江文化产业园区有其特殊性,其他园区大都是一整块的,而张江则是由存量房产改造而成,散在不同的产业聚集区,没有连成一片。
”
目前张江文化产业园集聚了近300家文化企业。
在考虑园区未来发展的时候,张江文化强调促进园区企业的发展,而非扩大数量。
“我们并不追求园区体量的大小,而是由龙头骨干企业发展起来。
园区运营主体的发展,不是靠房地产的租售,而是要靠产业投资,或者是进入产业。
”
按照张勇的思路,只有当园区的服务发展起来,引进的企业更具竞争力,运营主体的发展才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壮大,另外运营主体也可以依靠龙头企业,投资产业。
“目前我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在做,入股的企业不多,先培育产业,再投资企业。
”张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