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中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中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一、课程背景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是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素质的基础。
体育课程的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基础上,结合校园体育活动、社会实践和科技手段,实现课内外教学资源整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群体的特点,决定了中职体育课程需要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职体育课程的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多元化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通过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途径和方法1.整合校园资源。
学校可以利用校园内的体育场馆、器材设施、健身房等资源,开展体育竞赛、体能训练、健身指导等课外活动,与体育课程相结合,丰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或体育赛事,如社区义工体育活动、校际体育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
3.运用科技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移动设备等现代科技手段,为体育课程注入新的教学元素,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4.开展课程融合教学。
体育课程可以与其他学科课程相融合,如与健康教育课程相结合,开展健康体检、营养健康知识普及等活动,丰富体育课程的内涵,提高体育课程的综合效益。
四、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1.培养教师教育意识。
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课内外一体化
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
2、组织实施:应建立健全的组织和管理机制,确保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 序进行。同时,应配备充足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
3、内容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应注重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 度和积极性。课外活动则可以丰富多彩,包括体育竞赛、健身锻炼、运动社团等 形式。
五、结论
五、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研究,得出了上述结论。 实践证明,课内外一体化改革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运动习惯、增强体育意 识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和解决。未来 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优化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何推广成功 的改革经验等问题,为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个案分析,本次演示得出以下结论: 1、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改善学生身 体机能;
四、结果与讨论
2、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3、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能够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推动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
四、结果与讨论
内容摘要
在探索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方面,普通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组织管理:设立专门的体育俱乐部管理机构,负责俱乐部的日常管理和活 动组织。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会员制度和活动计划,确保俱乐部的顺利运行。
内容摘要
2、活动内容:除了体育课程教学,俱乐部还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如比赛、讲座、体验等,以增强学生的体育文化氛围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一、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性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体育锻 炼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能和身体素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其次,体育运动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此外, 体育课程还能够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调节情绪,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中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中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变化,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中职体育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一种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教育教学的深入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文将探讨中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中职体育课程现状中职体育课程是中职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体能、技能和体育知识等多个方面。
目前中职体育课程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课内教学与课外运动缺乏联系,学生课堂知识理论脱离实际运动操作,学生身体素质较低,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中职体育教学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1.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第一步是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锻炼。
2.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在课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点,将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运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课外运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运动中去,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3. 课内外资源整合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还需要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运动空间。
学校可以与社区体育馆、体育俱乐部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场地和设备。
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的运动员、教练员等人员来为学生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
4. 学生参与管理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更应该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管理者。
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参与课程的设计、组织和实施,通过这样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5. 健康教育与职业发展结合中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还应该将健康教育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
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体育健康知识,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职业发展信息,激发学生对体育专业的兴趣和热情。
1062-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
湖北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1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育人”、“育体”等多维功能,特别是作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链接环节,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承担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任务,是学生毕业后自主进行身体锻炼、提升身体健康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高校体育教育不仅能弥补初等体育教育及中等体育教育的不足,更能塑造完善的学生个体身心,为学生顺利进入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有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部及国家体育总局自1996年起的近十几年间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有效的推进了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然而基于我国应试教育的指挥棒、高考唯一人才选拔体制、不同地区经济的失衡、政策目标制定的偏态与明晰度差、贯彻执行穿透力不强导致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整体改革处于局部、表浅、自主创新不足,效果并不明显,青少年体质降低的尴尬境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转。
面临着青少年体质不断滑坡的现实,近些年来国内体育理论学者均高度关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改革,理论视角也各异,所获成果也颇丰,梳理起来其研究领域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高校体育教育理念改革的研究高校体育教育理念改革者认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必须理念改革在先,理念改革是体育教育改革的先导,符合规律的创新理念必然推出一批新的改革成果。
这些研究多源于教育领域及社会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创新观念的移植并内化。
如:体育教育的终身化思潮、体育教育的现代化思潮、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观思潮、体育教育的创新化思潮、体育教育的素质观思潮、体育教育的健康第一思潮。
研究者把这些原初理念结合体育教育的特点,从“物本体育”转向“人本体育”,以推动体育教育从业者从单纯的运动技术能的传授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来。
2)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过程各环节改革的研究研究者们纷纷从体育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体育教育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认为中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改革必须重新审视体育教育目标,并细化宏观目标,深化微观目标,依据现实不断更新陈旧的教材内容、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元化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启用西方的快乐教学、俱乐部教学,从而全面推动我国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改革。
中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中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中职体育课程是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
为了提高中职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通过社团活动、实践教学、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提高。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加强师生双向沟通。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计划。
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地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与教师共同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
体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所以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和实践操作。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长,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建立健康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如考试、实践操作和综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反思和提高。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实现途径
体育课程在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体育课程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更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全面素质。
本文将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及实现途径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1. 提高教学效果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打破传统体育课程教学的条条框框,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获得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2.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体育知识,增强体质,改善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体育课程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1. 教学资源的整合学校可以通过整合资源,开发校园内的各种体育场地、器材,为体育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保障。
可以引入外部教学资源,如体育培训机构、专业教练等,丰富体育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课程设置的创新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可以加大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引入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综合素养。
3. 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是实现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保障。
学校需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与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 学校与社会的合作学校可以与社会体育资源进行合作,通过与体育协会、俱乐部等结合,让学生在课内外都能接触到更多的体育活动和项目,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和经验,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5. 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在体育课程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学校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体验,通过开设体育兴趣小组、俱乐部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外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促进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趣味性。
高校体育选项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
体育艺术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高校体育选项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钱宗梅目前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基本采用选项课教学,但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显露出来。
本研究着重分析了选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优越性与可行性,最后联系实际提出了几点建议。
高校体育 选项课 课内外一体化 高校体育课程的定位是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第一”的终生体育思想,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和身心健康水平,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科学、良好的生活方式。
但是举目眺望,现代学校中又有多少学生课余时间活跃在操场与体育馆内呢?真正热爱体育运动、坚持身体锻炼的人又有几个?也许学生更钟情的是网吧等其它一些项目或场所。
当前“阳光体育工程”已陆续吹遍全国各级校园,作为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一站———大学体育教育势必应该顺势而为,更新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为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发挥出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选项课教学的现状与不足“体育选项课”教学是学校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开设一定数量的体育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人需要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体育项目,通过教师组织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该项目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养成独立锻炼的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方法,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和谐发展,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其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师把选择相同项目的学生集中起来以“项目班”的形式来组织教学。
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都是采用体育选项课形式进行教学。
实行选项课教学的目的无非是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1-2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提高运动能力,形成运动习惯。
但是仅靠每周一次体育课(80分钟或90分钟)能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每学期16次课中减去两次理论课,剩余14次课内学生要接受两项素质测试和一至两项专项测试。
短短的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体育精英能免除考试压力,大多数学生是在为测试而学(因为学生的成绩关乎到他们的综合测评,进而会影响到他们奖学金的评定)。
中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中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中职体育课程是中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中职体育课程往往只限于课堂内的传授知识,缺乏与课外实践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构建中职体育课程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资源整合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中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起点,要明确中职体育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要明确体育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要确定课程内容,包括传统体育项目和现代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田径、健美操等。
还应该注重体育科学知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原理和规律,在体育实践中能够做到科学训练,预防运动损伤。
二、教学方法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首先要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在课内外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讲解、示范、操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
在课外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体育比赛和集体运动项目,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资源整合在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资源整合非常重要。
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体育设施和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训练条件。
学校还可以与当地的体育俱乐部、体校等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体育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培养。
四、评价体系构建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素质和综合能力。
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体质素质、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评价体系要包括定期测试、体质测评、课外实践成绩等多项评价指标,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发展反馈。
构建中职体育课程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中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中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中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体育课程是中职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中职体育课程存在着课内外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使得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构建中职体育课程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要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与融合。
课内体育教学应该紧密联系课外实践活动,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实际运动能力的提高。
可以通过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学校组织的体育比赛和活动中,提供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学校也应该加强与社会体育组织的合作,通过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课内外的体育活动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传统的中职体育课程往往重视实践,而忽略了理论的学习。
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同样重要。
中职体育课程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理论指导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引入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要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能力不同,因此体育课程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可以通过分层教学、个别辅导和小组合作等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程中得到个性化的培养和发展。
要注重评价与反馈。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体育课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评价,既包括学生的技术水平,也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作能力等方面。
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提高。
构建中职体育课程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必要的。
通过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与融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个性化教学和注重评价与反馈等措施,可以提高中职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与实践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教育资源。
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与实践,旨在将体育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将大学体育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一、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性从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有其必要性。
高等教育中注重理论研究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很大。
而运动锻炼可以缓解这种压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另外,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其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现状针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现状,可以分析从以下两个方面:1.课内改革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课表上仅安排了体育选修课程,缺乏相应的必修课程或综合素质拓展课程。
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很大,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因此,需要高等教育机构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和时间,将体育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中,使学生能够接受更系统、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体育教育。
2.课外改革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不仅涉及到课内教育,更需要注意课外体育教育的开展。
高校应该积极开展体育文化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训练和维护校园体育设施等方面的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健康发展环境。
三、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的应对措施实现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1.课内应对加强体育选修课程的规范性,实现课程的反复循环。
体育课程设置应与学生的专业相关联,以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
此外,体育教师应定期召开教学讲座、座谈会,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2.课外应对进一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体育竞技活动的开展,例如学生组织的各种体育协会及其举办的赛事和活动等。
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
学习 与生 活 一定 的 了 解
,
善 于 与人交 流 与合作
,
,
合 理 面对 竞 争 ; 四
,
综
合能力培养 目 标
,
这 要 求学 生 能 够 对 自身 的 身 体健康 状 况有
,
校 的 推崇 “ 2 体育课程 课 内 外 一 体 化 教 学模式 的理论 依 据 《 全 国普 通 高等学 校体 育课 程教学指 导 纲要 》 中要 求 高校 体 育教学 应该 要 能 够将 课 内外 的体 育 活动联合 在一 起
, , ,
。
因此
,
高校应该
研 究 所考虑 到 的 因 素也较
本 文就 高校体 育 课程 课 内外
。
将 体 育教学 的课 内与
,
因此 研 究结 果 并 不 够 深人
l
。
一 体 化 的 教学 模 式 展 开 了一 定 的 分析研 究
”
“ ”
“ 体育课程 课 内 外 一 体 化 教 学模式 的 内涵 体 育课程 课 内外一 体 化 的教学 模 式 的教学 目标是 让
,
”
教学 模 式 围
,
够提 高高校 体 育 资 源 的 利用 率 让 学 生 能 够 对 体 育抱 有一 个 积极的态 度 有 利 于 帮助高校培养 出一批 德 智 体 美
, ,
“
、
、
、
、
绕 着 体 育必修 课 与选修 课展 开 并 以 课 外 体 育 活 动与 竞赛 等 作为辅佐 通 过二 者 的共 同 开展 达到锻炼学 生 体 质 培 养
突 出培 养学 生的 个性
”
, ,
课 内外一 体 化 的 体 育教学模 式应该 要 以 提 高学 生的 身 体 与 心 理 素质为教学 目标 在本 文 中 笔者 细 分 了 四 个 课 内外一 体 化 的体 育教学 目标 一 知 识 目标 这要 求学 生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些力量型 的运动器材 , 比如单 双杠 , 吊环 , 足球场 , 篮球场 , 这
技 经 济市 场
体 育课程“ 课 内外 一体 化" 教 学模式研 究
齐 飞宇
( 长春 光华 学院体 育教研 室 , 吉林 长春 1 3 0 0 3 1 )
摘 要: 体 育教育是 一个终身教育 , 学校体育更是应该坚持 “ 健康第一” 的思想指 导, 发挥 自身的特点 , 培养 学生 强身健体 、 增 强社会 适 应等方面的能力 。然而 , 目前我国一些院校 的体 育课程却存在着很 多弊端 , 难 以满足学生提高身体健康 的需要。所 以把课外体育纳入 体育课 程体系之中, 两者之 间进行有机 的结合 , 是 目前体育教学模 式改革 的必经之路。本文从 当前 院校体 育课程 教学的现状 出发 , 提 出了 体 育“ 课 内外一体 化” 教 学模 式的构建方法 , 具有极大 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 体 育课程 ; 课 内外一体化 ; 教学模 式; 构建方法
篮球 、 排球 、 足球 三大球为 主 , 项 目具 有局 限性 , 远不 能满 足学 生的学 习兴趣和爱好 。 在教学方法上 , 教学方法陈 旧, 仍然是老
了体育教学 的形 式和手段 ,拓展 了体育实 践课 程 的时间和学校要 结合 各个 专业 的特点 , 在课 内体育课时有限的情况 下, 合理安排分配学 时。 例如 , 第一学期可以开设必修基础体育
方法 , 具有极大 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
教师辅 助指导 , 充 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 , 进一步 提高师生 间的
交流互动 , 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课外教 学是 为延伸 的课 内外一 体化教学模式 。例如可 以开展不 同院校之间 的竞赛 , 按计 划有
中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
中职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体育教育作为中职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发展中职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综合素质,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将学校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利用校内外的社会资源和物质资源,突破传统的课内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感受和体验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中职体育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目前,中职体育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课堂内外教学资源利用不够充分,很多学校在校园内并没有建立健全的体育设施,导致学生缺乏锻炼的机会。
体育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学生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时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导致理论学习不能转化为实际技能。
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不高,体育课成为了学生们不愿意上的一门课程,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针对中职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体育教育的兴趣,让体育课成为学生们乐于参与的活动。
教学模式的变革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接触实际操作,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构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学校和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发展空间。
1. 组织体育外出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体育场馆、运动场地等地进行集中式体育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学习到实际操作的技能。
2. 建立校园体育俱乐部学校可以建立不同种类的体育俱乐部,如篮球俱乐部、足球俱乐部、排球俱乐部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和参与活动的空间。
3. 联合社会资源进行体育教学学校可以联合当地的社会资源,如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等,共同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加丰富的体育资源。
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年 月总第 期20185185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玉聚成,唐 雨,黄永良,莫路珍(南宁学院,广西 南宁 530200)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校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按照较高的要求来看,特别是按照“健康第一”和“立德树人”教育目标来看,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因而有必要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本文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促进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校教育;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8)05-079-02投稿日期:2018-02-09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7JGB462)。
作者简介:玉聚成(1978—),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高校是培养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的阵地和载体,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是高校及广大体育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新形势下,继续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
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必须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这也使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从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运行情况来看,尽管在体育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也使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加强纵横向联系,但在具体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方面,特别是个别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够到位,制约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继续进行深入研究。
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近年来,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大学体育教学也在不断推进创新和改革。
与此同时,学生对体育教学要求不断提高,要求不仅在教室内学习知识,还需要在运动场上体验运动的乐趣,不断提高运动技能。
这就要求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倡导“一体化教学模式”,体育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发展自己。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问题。
一、现状分析关于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目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首先,体育教育中注重技术能力的训练,却忽略了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意愿的引导。
其次,教学内容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同时,体育教师缺乏态度和方法的更新,导致教学质量欠佳。
在教学实践中,课内外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两张皮”的现象,使教学效果无法发挥到最大。
二、改善途径针对上述问题,体育教师和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1.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注意课内外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充分考虑学生的技术水平、体育兴趣和潜力,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应综合多种教学手段,如演示、实践、研讨、互动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習兴趣,达到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2.鼓励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应该积极组织、鼓励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培养学生的运动意愿和体育兴趣。
通过参与体育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水平和身体素质。
3.注重个性化教学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积极利用新技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让教学模式更具变革性和鲜活性。
教师应积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互联网、智能终端、虚拟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三、结语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学校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体育教育的需求不断增加,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是指将学校体育课程与社会体育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获得全面的体育教育和锻炼。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体育视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概念、优势以及实施方法,以期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体育教学思路和方法。
希望本文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新型教学模式的关注,并为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部分介绍本文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及对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概念和目的进行简要介绍。
2.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介绍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概念、优势以及实施方法,通过论述这三个方面来全面探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意义和实践方法。
3.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展望未来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和可能的挑战,并对整个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实施提出建议和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概念、优势以及实施方法,旨在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更全面的体育教学思路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未来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论": {} }}}请编写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的概念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学是指学校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教育相结合,通过学校课程和课外活动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学校体育教学和社会体育活动之间的壁垒,使学生在学校学习体育知识、培养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实践运动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身体健康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体育教学备受瞩目,大学体育教学同样受到了很多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体育教育课程的课内外环境进行有机组合,从而达到全面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
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除了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育运动训练外,还需要在自习课时间、周末、节假日等时间段,自主完成个人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
1、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素质。
在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个人的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活动,从而可以更好的锻炼自己的体能和技能。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学生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在体育课上进行运动训练,还需要在生活中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3、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1、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
大学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来搭建教学平台,将网络、手机、电视等多媒体手段与现场互动相结合。
这样可以方便学生的学习和自主训练。
2、建立学生自主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的激励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以奖励为主导的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的机制,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觉察能力。
3、增加校内体育设施和资源的建设和配置。
大学可以增加校内体育设施和资源的建设和配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体育训练和竞赛的环境和资源。
四、总结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大学体育教学的新趋势,具有很多的优点。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起有效的体育竞赛激励机制,并增加校内体育设施和资源的建设和配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大学体育教学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摘要:本文从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出发,探索了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路径和策略。
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总结了目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效果,并提出了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策略和措施。
一、引言随着大学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而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多身体健康问题,如肥胖、近视等,这使得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变得迫在眉睫。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容和方法1. 内容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将课堂教学和体育训练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和兴趣爱好,设计相关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内容。
在体育训练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教育游戏和竞技活动,提供学生锻炼身体的机会。
2. 方法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育知识和技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1. 学习效果通过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堂教学和体育训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 健康效果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体育训练的加强和身体活动的增加,有助于预防和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
1. 教师培训教师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应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特别是要注重教师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便更好地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2.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要注重课内外教学的结合,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相互补充,形成良性循环。
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目前,高校体育课的内外出现分离情况,使得课内学生所习得的知识没有办法在课外运用,而课外学生无序的运动状态又起不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让学生产生一种体育知识学而无用的感觉,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较差。
“课内外一体化”的出现能够很好的将课内所学知识与課外活动串联在一起,让高校学生不论在课内或是课外都能够享受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养成一个每日运动的好习惯,在日经月累的体育锻炼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强健自身体魄,达到体育教育所开展的最终目的。
但是我国目前对于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研究并不多,研究所考虑到的因素也较少,因此研究结果并不够深入。
本文就高校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展开了一定的分析研究。
1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围绕着体育必修课与选修课展开,并以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等作为辅佐,通过二者的共同开展,达到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的目的。
这一教学模式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了解不同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突出培养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开展体育课程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切都应该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想法与看法,将学生放在体育教学的主体地位之上。
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要根据学生需求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具有弹性的教学方式来打破过去死板的体育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体育学习,扫清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与学习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增加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机会。
因为“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拥有许多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有的优点,因此受到了许多高校的推崇。
2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应该要能够将课内外的体育活动联合在一起,不应该让二者分离,并且体育课程教学还应该有有目的、有规划地将一些课外开展的体育活动或者是社团活动等与体育教学串联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有机且合理的高校“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背景介绍在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忽略了学生在课外的素质训练。
而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仅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掌握,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体育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也是未来他们从事职业生涯和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旨在将课程教学与体育素质训练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
模式设计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依托于体育课程中课外俱乐部的建设,以打造“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为目标。
具体而言,教学模式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1、多元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课程体系,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各种不同种类的体育课程,例如羽毛球、篮球、足球、网球等等。
通过这些丰富的体育活动,学生可以掌握各种不同技巧,从而完善自己的运动技能。
2、拓展性课程内容教学模式还包括一些拓展性课程内容,例如体育赛事、运动技巧培训、体育理论讲座等等,这些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并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3、俱乐部活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俱乐部活动,教师可以协助学生建立各种不同种类的俱乐部,例如足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等等。
学生可以在这些俱乐部中进行各种不同种类的团队活动,增强他们的体育素质和团队协作意识。
4、课余锻炼教学模式还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单人或者小组锻炼,例如跑步、游泳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体育素质和进一步锻炼个人意志力。
教学效果考核在实施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考核学生的教学效果。
具体而言,考核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形式:1、理论考核学生在课堂上需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例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等。
这些知识内容可以作为考核的重点。
2、实践成果考核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同样也会影响到他们的考核成绩。
例如在俱乐部活动中,教师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估,评估标准可以包括个人技能、团队协作、竞赛成绩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齐飞宇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4年第12期
摘要:体育教育是一个终身教育,学校体育更是应该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发挥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强身健体、增强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能力。
然而,目前我国一些院校的体育课程却存在着很多弊端,难以满足学生提高身体健康的需要。
所以把课外体育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之中,两者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是目前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经之路。
本文从当前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了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方法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涌现出了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即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所谓课内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使课堂教学和课外的体育锻炼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校和社会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早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就已经明确额提出过。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很多院校体育教育学者的积极反响。
例如在湖北大学的公共体育教育课程中,就把“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教育理念中,并且已经实践了五年之久,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有的封闭式体育教学旧模式,构建了一个课内和课外相通的开放式的体育课程新局面。
本文将结合当前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具有极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1 院校体育课程的教学现状
在我国很多院校体育教学中,仍然采用体育教学的旧模式,课内和课外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现象,难以满足学生锻炼身体和发展身心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许多院校的体育教学仍然以技术教学、掌握运动技能和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仍然是以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为主,项目具有局限性,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
在教学方法上,教学方法陈旧,仍然是老师讲解示范,学生没有真正体
现出主体地位,没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不能够培养终身体育习惯,也就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二)体育学时相对较少
对我国普通高校来说,体育学时相对较少,有的甚至每周仅安排两个学时的体育课,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锻炼身体,难以满足学生提高健康水平和拥有强壮体魄的需要。
(三)体育设施缺乏
学校体育场馆的建设数量相对较少,不能够安排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场地进行运动锻炼。
场馆的设施配置单一,主要以球类项目为主,也不能满足学生锻炼和教学需求。
2 课内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一)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1)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长效性、多元化,可以多开展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有群体参与的项目,有目的、有计划性地开展体育课。
例如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校田径运动会,为使运动会开的精彩、热烈,使更多的学生参入到这项活动中,在比赛项目设置上即考虑到田径项目,又兼顾设有群体项目,在竞赛中强化学生参入意识、规则意识和育人意识。
(2)建立多种新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过去单纯的传授式教学,采用课内教师指导的小组训练为主与课外体育单项协会组织的训练形式练习为辅相结合的方式。
在课内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一步提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课外教学是为延伸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
例如可以开展不同院校之间的竞赛,按计划有规律的组织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等比赛,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增加校际之间的交流互动。
这样极大地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形式和手段,拓展了体育实践课程的时间和空间。
(二)合理分配体育学时
学校要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在课内体育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分配学时。
例如,第一学期可以开设必修基础体育课和体质达标测试内容,课外开展选修课。
这样可以调动学生适应大学体育学习的状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的训练活动。
第二学期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可以增加一些课程:形体课,体育舞蹈,健美操,花样跳绳,武术等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课程,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三)完善体育设施
笔者做了一个调查,在大学校园里,主动运动的都以男同学为主,而女同学很少主动的去参加体育锻炼。
个人认为,这个与学校设置的体育设施和课程体系有很大一部分的关系。
女同学本来就是一个不太好动的群体,而我们的操场上偏偏又都是一些力量型的运动器材,比如单双杠,吊环,足球场,篮球场,这些根本不适合女同学进行运动,所以运动场就成了男生的天下。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完善体育设施,让全校不管男生女生都能够动起来。
比如说,多开辟一些羽毛球场,排球场场地。
同时开辟健美操,形体舞等女生喜爱课程的场地,这样才能让校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动起来。
3 结论
本文分析了当前院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具体构建方法。
这种课内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的结合,大大拓展了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增多,不仅巩固和拓展了体育课程教学中的学习内容,还能够自由运用课外时间学习体育文化、练习体育运动,这也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贵霞,等.湖北大学公共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体育学刊,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