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4.2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笔算乘法教案

笔算乘法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笔算乘法教案新课标人教版三下《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原创笔算乘法(不进位)302班韩戈? 教学内容:教材46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经历算理到算法的转化过程,理解先分后合的思想在竖式中的应用。

3、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 教学难点:理解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 教法:引导探究法与演示法相结合? 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点子图、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

10×4= 2×4=12×4=300×2= 20×2=320×2=体会先分后合的思想。

2、笔算并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14×2 231×3二、探究新知1、PPT出示教材第46页例1主题图。

学生观察汇报。

(1)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2)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根据学生汇报板书:14×12=2、探究算法(1)先让学生观察比较这个算式和我们之前学习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再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化成我们容易计算的算式。

(2)学生有思路之后,PPT出示小明的分法(把12套分成3个4套,先计算4套的本数,再乘3),再请学生拿出自己的点子图,试试有没有更简便的分法。

(3)请学生小组内分享比较各自的方案,找出最优方案,指名汇报。

板书:14×10=140(本) 14×2=28(本)140+28=168(本)(4)引导学生根据这种分法尝试用竖式表示出来。

教师边巡视观察,边问学生笔算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

PPT边演示,教师变板书讲解:1 42套书的本数 2 8 14×2的积10套书的本数1 4 × 1 0的积(个位的0可以不写) 1 6 8重点让学生说清楚每一步计算的口诀,和口诀代表的实际意义。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设计理念:本课教学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设计时,力求体现一、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本节课是计算课,而计算是由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

因此,本课伊始,创设了一个计算“班级人数”情境,利用这一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背景,为学生搭建了本课学习的平台,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必要性,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另者,也意在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使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

课终,创设和提供了乘小火车、购书等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用所学的计算技能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的丰富的数学信息,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层层递进,突破难点。

计算课的难点非计算的方法,学生天生的模仿能力使他们对怎样算毫不费力,而让他们知其所以然却让教师挖空心思。

在本节课中对难点的突破是这样设计的:创设一个直观的情境,为化抽象为具体提供了一个载体;在口算教学中分散难点,作好辅垫,对于12×4的口算,学生在运用数的分解组成法进行运算时,其实也是不知其算理的,因此,教师通过“4×2表示什么呀,在图中能找到吗?4×10呢?”的问题,引导学生把视角计算的实际情境中,直观、初步地了解算理;最后,在竖式的质疑中,通过学生或者教师提出“为什么在乘法竖式里,因数4既要和个位上的2相乘,又要和十位上的1相乘?”这一关键问题,变化主题图,让学生自己去讨论,通过教师的引导、提点,使学生透彻、明了地理解算理。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计算的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算理算法。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笔算乘法的算理算法教学难点:笔算算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简评课前谈话1.用手势表示数师:我们来玩一个手指游戏。

用手指来表示1至9每个数。

2.估计照片中的人数第一张(本班):多么灿烂的笑脸呀!谁能告诉我这里一共有几张笑脸呀?为什么呀?第二张(班)是可爱的一()班小朋友,猜猜他们班有多少人呢?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 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1. 教具:计算器、算盘、教学课件。

2. 学具:学生每人一台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自然过渡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可以拆分为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再将结果相加。

3. 讲解:教师通过课件,详细讲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步骤。

强调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如对位、进位等。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5.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的理解。

2. 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尝试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解决。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有一个细节需要特别关注,那就是探究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这个环节对于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至关重要,因此需要详细补充和说明。

优质教学资源: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优质教学资源: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优质教学资源: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案教学资源是指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具体物质或非物质工具,其具有实用、可重复和传承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是一份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资源,多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具有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一、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观察能力;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过程;2.学生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观察能力,使得学生能够灵活应用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2.加强学生对于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应用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四、教学准备1.准备白板、草稿纸和笔;2.准备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案例和练习题;3.准备课堂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方法1.听课方式,做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过程;2.带领学生进行教师讲解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进行实战练习;3.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笔算乘法(不进位)应用的实践。

六、课堂过程1.引入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笔算加法的运算过程,然后介绍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过程,让学生感受笔算乘法(不进位)和笔算加法的异同之处。

2.讲解设计针对性的案例,对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运算过程进行深入剖析,详细讲解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重点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计算步骤和技巧。

3.实战演练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实战演练,根据学生们的不同需求,逐步调整难度,引导学生进行逐步演练,直至独立完成。

4.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针对性的练习笔算乘法(不进位),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计算准确度和速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2笔算乘法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2笔算乘法人教版

第4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内容】教材第46页例1、“做一做”及第47页练习十的第3,5题。

【教学目标】1.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

【教学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点子图。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1.PPT课件出示列式计算题目,学生口述算式并计算。

(1)28的2倍是多少?3个28的和是多少?(2)32和10的乘积是多少?32的100倍是多少?2.课件出示两道习题: 14×2=14×10=请说一说这两道题的口算过程。

3.我们前面学习的是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口算。

今天我们要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掌握笔算乘法的技巧。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1.处理信息,训练思维。

(PPT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3)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2.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PPT课件出示例1动画习题并展示解题过程。

(1)学生先独立列式,交流计算过程。

(14×12=)(2)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学生用点子图拼出或画出2个14和10个14)(3)汇报计算方法。

师:你是怎么计算出结果的?把你的想法试着用点子图表示出来。

方法一:把12套分成3个4套, 14×4=56,56×3=168。

方法二:把12套分成2个6套, 14×6=84,84×2=168。

方法三:把12套分成10套和2套,14×10=140,14×2=28,140+28=168。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22-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22-人教版

说课稿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22-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对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2.学会用笔算乘法,掌握不进位的方法;3.建立良好的乘法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会用笔算乘法;2.掌握不进位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不进位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老师先和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如加法和乘法的概念、加减法口诀等,并介绍乘法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加法表示法。

然后,以两个数字相乘为示例,让学生自己列式子看看,引出“笔算乘法”。

2. 习题讲解第一步,先将两个数字横着写,并将个位和十位以上的数字分别相乘,先不考虑进位。

然后,再将乘积相加,得到最终结果。

比如计算23×15,不考虑进位,先算出:3×5=15,2×5+3×1=13将两个乘积相加,得到最终结果:23×15=345第二步,教师通过多组练习,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方法。

例如,计算48×9:8×9=72,4×9=36将两个乘积相加,得到最终结果:48×9=4323. 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计算34×8、21×6等。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乘法的另一种表示方法——笔算乘法,并学会了不进位的方法。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自主查找更多的笔算乘法例子,进行练习。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笔算乘法”,让学生掌握了不进位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注意把知识点分解出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每一个操作的含义和作用。

同时,在练习时,我加大了难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对不进位的方法掌握不够熟练,下一节课会着重进行练习和强化。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笔算乘法(不进位) 名师教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笔算乘法(不进位)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笔记2.笔算乘法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教科书P46例1及“做一做”,教科书P47“练习十”第1、2题。

▶教学目标1.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不同笔算方法的对比,让学生明白“部分积与某一乘数的数位对齐”的道理,从而灵活掌握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3.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笔算方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口算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及多位数的笔算乘法,敢挑战下面的题目吗?课件出示习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说说计算法则。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乘到哪一位,积的末位就要与那一位对齐。

这些知识为学习新课做铺垫,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够顺利迁移,让学生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探究新知1.情境引入,探究算法。

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会遇到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教科书P46例1。

师:从图中你读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学情预设】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一共买了多少本?让我们列式计算,并把自己想的方法用点子图表示。

师:这道题如何列式?你会计算吗?【学情预设】列式为14×12。

师:我们前面学习的是一位数乘两位数及多位数的笔算,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2.借助点子图,解决问题。

师:你们可以试着画一画,再算一算,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进行展示汇报。

【学情预设】预设1:用点子图表示,先画10行点子,每行14个,算式为14×10=140,再画2行点子,每行14个,算式为14×2=28,最后算140+28=168。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通用3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通用3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笔算乘法》教案1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P46笔算乘法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方法的多样化。

2、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3、通过比较方法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不进位)并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难点:理解算理。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点子图、水彩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为了奖励我们三年级爱读书的学生,王老师准备为大家购买《童话故事》书,这一套书有14本(出示课件2),老师想买2套,请问,一共买了多少本?算式是什么? 14×2=28(本)(板书:14×2=28)为什么用乘法?求2个14是多少?认真观察算式中的两个乘数这是我们学过的几数乘几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买10套呢?(出示课件3)14×10=140(本)(板书:14×10=140)这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2、那么如果王老师要买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呢?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出示课本的主题图4)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1、从题中我们知道:每套书有14本,(课件出示5)这是14本《童话故事》书,这也就是1套书,2套书,3套书……12套书。

如果我们把每一本书看做一个圆点的话,就出现了眼前这样一幅点子图。

(课件出示6)这是1个14,、2个14、3个14……12个14.12套书一共多少本?12个14列成算式就是14×12,我们能不能想办法将14×12这个两位数乘两位数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或整十数呢?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点子图。

我们一起来看温馨提示:(课件出示7:温馨提示)(1)先独立思考,你能不能想办法将14×12转化成14乘一位数或14乘整十数来计算?(2)用彩笔在点子图上先分一分,并圈画出来,再把算法在点子图右边写出来。

《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

《笔算乘法(不进位)》说课稿一、说教材《笔算乘法》是选自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60页例1及“做一做”内容。

本节教学隶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口算两位数乘整十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计算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三年级的学生具有思维快速发展,注意力和表达能力强等认知和学习特点,同时,该阶段的学生同样具有个体差异大、情感变化强等特点。

可以说,在教育这个阶段的学生时,教师如何通过合理科学的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是重中之重。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在接受新知识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

但在计算中仍然存在马虎大意的问题,在运用运算规则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上存在一定的迁移难度。

这些特点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考。

三、说目标与重难点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四、说教法与学法新课标理念要求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建构知识。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结合学情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指导方法:1.讲授法。

通过乘法顺序和数位对位等新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明了两位数乘非整十不进位两位数的运算规则。

2.自主、合作探究法。

引导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知识;3.练习巩固法。

2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2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2 笔算乘法(不进位) (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继续学习笔算乘法,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

我们将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重点讲解乘法计算的法则,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的计算练习来掌握这些法则。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乘法计算,我设计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乘法表和计算器。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计算的过程。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乘法计算的法则写下来,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演示。

这样,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乘法计算的过程。

对于作业,我设计了一些练习题,包括一些不进位的乘法计算题。

我会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练习,以巩固所学的内容。

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今天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乘法计算的法则。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总的来说,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不进位的乘法计算方法,这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我们关注和深入理解。

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乘法计算的法则。

乘法计算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它有着特定的计算规则。

在笔算乘法中,我们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这个规则是乘法计算的基础,也是我们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我们需要深入理解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

不进位乘法是指在乘法计算中,乘积的每一位都不会超过10,也就是说,不会产生进位现象。

小学生易错点: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小学生易错点: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小学生易错点: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方法,提高其数学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避免因计算错误而影响整体学习。

二、课程内容1、技能训练(1)基本概念笔算乘法(不进位)即为不考虑进位的乘法运算方法。

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只需将两数各位数字相乘,再求和即可得到答案,不再考虑进位的情况。

(2)基本步骤在进行笔算乘法(不进位)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步骤:①将被乘数的个位数依次与乘数的各位数相乘,并将结果写在个位上;②将被乘数的十位数依次与乘数的各位数相乘,并将结果写在十位上;③如此类推,直到被乘数的最高位与乘数的个位数相乘并将结果写在最高位上;④将所有位数的结果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答案。

(3)注意事项在进行笔算乘法(不进位)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在计算过程中,应认真核对每一步的结果,避免出现错误;②在计算时应尽量减少漏乘、重复计算等错误的出现;③如需加强记忆,可以进行多次的练习和实践。

2、实例演练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方法。

例1:15×13解:1×3=35×3=151×1=15×1=5将结果依次写在个位、十位、最高位上,然后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答案:195。

例2:32×23解:2×3=63×3=92×2=43×2=6将结果依次写在个位、十位、最高位上,然后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答案:736。

例3:48×56解:8×6=484×6=248×5=404×5=20将结果依次写在个位、十位、最高位上,然后相加,即可得到最终答案:2688。

三、教学方法本次课程采用“示范-讲解-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首先由教师给出乘法的基本概念,并进行示范和讲解,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和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给出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笔算乘法(不进位)的基本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38-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38-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38人教版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笔算乘法(不进位)38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章节是第四单元的4.2节,主要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

我们要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笔算乘法的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够独立完成计算,并且理解乘法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难点是理解乘法的基本原理,能够灵活运用笔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和练习本,孩子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学具,比如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我会用一个实践情景引入,比如说我们要计算38个23相加的结果。

我会带领孩子们一起用加法来计算,然后引入乘法的概念。

然后,我会给孩子们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自己动手笔算一些乘法题目,我会在旁边指导他们的计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笔算乘法的过程,让孩子们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计算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1. 23乘以38;2. 45乘以67;3. 78乘以23;答案:1. 23乘以38等于874;2. 45乘以67等于3015;3. 78乘以23等于1794;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笔算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比如说,有些孩子在计算的时候会忘记进位,这是我们需要重点指导和练习的地方。

拓展延伸:我想让孩子们能够理解乘法的基本原理,不仅仅是为了计算,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希望他们能够通过乘法的笔算,理解乘法的本质,能够将乘法的思维应用到更广泛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需要重点关注和讲解的细节。

我希望通过这些补充和说明,让孩子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笔算乘法的要点。

一、进位问题在笔算乘法中,进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版

第1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46页例1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课件、磁性按钮、随堂练习测试、点子图五、教学过程1.王老师听说我们三(3)班的小朋友特别爱读书,她就到书店去买书。

如果我们能帮助王老师解决她提出的问题,这些书就是给你们的奖励。

问题1.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3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学生列式计算,复习口算乘法)王老师看到小朋友这么棒,决定再买一些书奖励给你们。

问题2.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0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学生列式计算,复习一个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问题3.每套书有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书?学生列式,并尝试计算。

(教师发给学生点子图,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的方法进行计算,鼓励计算的多样化。

)2.学生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3.教师带领学生比较不同的算法,找到计算书写简便的方法:竖式计算。

4.讲解竖式计算的方法。

教师讲评时用磁性按钮把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1”盖住。

提问: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表示2套书的本书。

)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乘数十位“1”的纸。

提问: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套书有多少本?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表示10套书的本书。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21-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21-人教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同学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同学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胜利的喜悦。

三、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局部积的书写方法。

五、教学对象与准备对象:三年级3班。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平台、图片。

六、教学过程环节一:情境引入1、旧知引入:8×6(一位数乘一位数)、20×8(两位数乘一位数)、20×10(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像20×18、38×18......这类型的算式,我们叫它两位数乘两位数。

引入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情景激趣:书店一角(课件展示情景图):(1)每本书24元,买2本要付多少钱?24×2=48(元);(2)每本书24元,买10本要付多少钱?24×10=240(元)(3)每本书24元,买12本要付多少钱?48+240=288(元)想:假如用乘法怎样列式呢?环节二:算法探究1、估算:请你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说说你的估算情况。

2、自主探索:同学独立在练习纸上计算24×12,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3、小组交流:小组内进行核对算法和答案。

(同学组内交流)4、同学汇报:展示不同算法并说说算法。

5、师生评议:请同学说说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6、研究笔算:(1)同学研讨笔算算理;(2)师生一起小结笔算算理:24 ×12 ------ 48......24×2的积,问:48是怎么来的?24......24×10的积,问:这里的24是表示多少?------ 288环节三:巩固练习1、解题活动:小博士寻宝、探路。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4-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4-人教版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3、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口算。

14×1025×2015×102、计算14×2231×3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在书店看到一套《百科全书》非常喜欢。

每套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吗?(一共买了多少本?)1、请你先帮她估一估,大约多少本?2、请借助手中的点子图来进行下计算,并说出你的思路。

3、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本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1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师:谁能来解决这个问题?三、启发思维,自主探索1、请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用计算。

(生写)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汇报:14×12= ?(或12×14)师:想一想:你们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求12个14本连加的和)今天的算式和我们过去学过的有什么不同?生:今天的两个乘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

2、独立思考,寻找方法。

师:大家赶快动脑想一想,算一算吧。

提示: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方法解决呢?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做做看。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3-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3-人教版
课堂生成
及处理
教学
反思
成功做法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8 8 3 6 9 6
2 223 2
1 1 0 5 6 4 1 6
( ) ( ) ( )
板书
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笔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三、课堂练习
1、笔算下列各题。
2 1 1 2 2 4 2 2
×1 3×1 4×1 2×3 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练习十第1题。引导完成。
四、思维训练
1、练习十第3题。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2 2 1 2 3 2
×1 4×1 3×1 3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教师“点拨提升”;学生”展示交流”。
二、探究新知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8-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8-人教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教学设计第3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教材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重点要解决的是乘的顺序问题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

为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笔算、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笔算打基础。

因此,本课是是本单元的重点,对今后进一步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还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们不仅要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是一种需要。

因为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

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具体的问题解决,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学会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规范的书写习惯,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认真计算的热情及善于探索、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策略选择:复习旧知,设问导入,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教师侧面引导为辅;例题范演,习题演练,纠正错误,让学生在错误中寻找真知,探求数学计算之奥妙,解释算理,掌握新知。

教学环境与资源:教师制作课件,搜集图片,设计复习题和巩固练习题;学生准备数学练习本和笔,提前预习本节内容。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2《笔算乘法(不进位)》人教新课标“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P63例1“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口算和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方法的多样化,培养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用十位去乘”时得数的写法及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点子图、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一)情境:我的家在大武口,我们一行12人,准备坐汽车去银川游玩,票价24元,请小朋友们帮我们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元钱?根据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并简单说一说列式的根据——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元钱,也就是求12个24是多少。

(板书:24×12和12×24)(二)演示:如果用一行24枚1元硬币来表示每张车票的票价24元。

那你说我应该画这样的几行?(12行)(三)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一)估算方法请同学们先来估算一下24×12大约是多少。

(生边说,师边板书)①12≈10 24×10=240②24≈20 20×12=240③24≈20 12≈10 20×10=200估算的结果和实际的得数相比,是大还是小呢?(二)口算方法1.根据第一种估算方法,找出口算方法:24×10=240 24×2=48 240+48=2882.操作:请同学们拿出图一,图上每一行画了24枚1元硬币,有这样的12行,请你在图中用笔圈一圈24×10算的哪一部分,24×2算的哪一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设计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46页例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

(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
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14×12=168(本)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
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
(3)十位上的1和1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4道题,选4个学生板演。

完成后由在黑板上做题的学生说出计算过程,全班学生倾听,互相弥补不足,教师要把关键的第二层积用彩色笔描出,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的4道竖式计算题,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笔算下列各题。

2 1 1 2 2 4 2 2
×1 3 ×1 4 ×1 2 ×3 3
2、列竖式计算。

33×33= 12×12= 11×26= 41×21=
3、饭店买来21袋茶叶,每袋23元,买这些茶叶共用去多少元?
4、每个教室需要11米白纱布做窗帘,17个教室共需白纱布多少米?
四、思维训练
1、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2 2 1 2
3 2
×1 4 ×1 3 ×1 3
8 8 3 6 9 6
2 2 2
3 2
1 1 0 5 6 4 1 6
()()()
2、长途电话的收费标准为每分钟1元2角,爸爸打长途电话共用了14分钟,应付多少钱?
3、明明在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时,把第二个因数22个位上的2看成了5,写错的因数比第一个因数多出11这两个两位数的乘积应是多少?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