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基于“探究性学习”的生物课——以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一课为例
基于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减数分裂”一课的教学设计
等 行 为 ,提高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台 ,运用演绎推理,让学生自 主 得 出 结 论 ,并且让学生
( 3 ) 通过学习运用模型解释某些人类遗传病的形明确科学是创造性的工作,光有大胆猜测是不够的,还
成 原 因 ,关注人体健康,落实社会责任。
必须依赖于观察和实证。
( 4 ) 通 过 “讨 论 与 交 流 ”教 学 活 动 ,提 高 “乐于探3.2 运用生成性问题和资料分析,厘清染色体行为的
色体数目及行为变化;然后引导学生建构多种模型,以 推论在精子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同样的过程,这是最
阐 明 减 数 分 裂 形 成 配 子 的 过 程 ,并 运 用 模 型 和 数 学 计 算阐明配子的多样性;最后通过对21 - 三体综合征的
早预言减数分裂的存在[1]。 问题引导:要 弄 清 减 数 分 裂 的 完 整 过 程 ,主要问
问题③:减 数 分 裂 中 ,同源染色体向哪一极移动 是随机的吗?
裂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因此,染色体形态、数 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为4 条 ,而卵子与精子中的染
目和位置的变化规律成为理解减数分裂过程的重难点。 色体数则都为2 条 [1]。② 1887年 ,魏斯曼系统地总结
笔者在“减数分裂”教 学 实 践 中 ,首先充分运用生 了前人及自己实验室对极体的研究结果:虽然极体与
. 31 .
染色 体 图 ,说明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 等概念及其关系,并让学生用毛根玩具进行 模拟。然 后请学生阐述自己对前述问题的解释。
问题②* 你能推测同源染色体为何能准确分 离吗?
提 供 资 料 并 分 析 :① Montgomery(1901)做 了 大 量
观 察 ,他发现有一个物种,24 = 14,染色体间的大小差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详解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案详解一、教学目标1.了解减数分裂的定义、过程、特点和生理意义;2.掌握减数分裂的分类和减数分裂珠链的形成;3.了解减数分裂在生物界的分布及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2.减数分裂珠链的形成。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
2.图片解释法。
3.录像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一、前置知识概述有学生在学习高中生物时,都知道,生物细胞分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所有体细胞及生殖细胞前期所进行的分裂方式,减数分裂只在生殖细胞中进行,目的是产生融合后的合子,从而完成生殖过程。
二、教学内容1.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分类减数分裂是指生殖细胞在生殖器官中分裂时所进行的一种分裂方式。
它所产生的细胞是单倍体,具有卵或精细胞的性状。
减数分裂按其二次反应所涉及的分裂期分为两种类型: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和精原细胞减数分裂。
2.减数分裂的过程卵母细胞减数分裂: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Ⅰ)在有丝分裂结束后,卵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Ⅰ。
在减数分裂Ⅰ的早期,同源染色体在原核细胞中呈四条染色体按对萎缩后互相贴连呈X型合称为四分体(个别生物的原核细胞没有呈X 型合)。
随着染色体萎缩和互相贴连,形成了一组新的四分体。
在四分体的染色质上发生着交换,交换染色体的片段。
在互换结束后,四分体开始在细胞核的周围排成一条染色体纺锤(可被称为减数分裂珠链)。
此后发生单体染色体的分离,(也就是2个2个染色体对的分离),最后分别进入细胞将引起粘连分裂的各个细胞嘴中。
如此,原核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得到了两个基因组合性不同的细胞。
②随后再进行第二次分裂(减数分裂Ⅱ)减数分裂Ⅱ并不会经过R层(所以形成的没一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经历起别的生物一样的一倍太过程变为2倍),也就说,细胞直接地进行着两个相似原核分区(用于产生一个胚胎层的情况在一些生物体系下不存在)。
由于只存在一套染色体,而不是一共两套,所以不会出现再次萎缩和贴连,不会出现四分体。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
教学内容: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教学目标:
1.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
3. 理解减数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
难点:减数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麦芽酵母等。
教学步骤:
一、引入
通过问答方式,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简要介绍其作用和意义。
二、讲解
1. 讲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特点;
2. 介绍减数分裂的两个阶段: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
3. 分别介绍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的过程和特点。
三、实验
进行减数分裂实验,观察显微镜下麦芽酵母的减数分裂过程。
四、总结
总结减数分裂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减数分裂这一生物现象。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减数分裂的文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减数分裂》是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中的第一节第一课时,它是有丝分裂的继续,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学好这节课既有助于加深理解有丝分裂过程,又是学好遗传和变异的必要条件。
所以,在知识上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决定了本节内容的重要性。
二、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借助电脑图片,展示减数分裂的连续变化过程,将抽象的减数分裂过程直观化,将大量冗长的文字图像化。
(2)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分析讨论、构建模型、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3)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的变化,体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从而理解精子的形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减数分裂是一个由各个阶段组成的连续的动态过程,教学可使学生领悟到“生命都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四、教学难点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2.同源染色体的概念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太空粘土、白色卡纸六、课时安排1 课时七、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一个宝宝问:爸爸妈妈,我是从哪来的?用实例解释生殖细胞和体细胞染色体数量关系。
教师: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能不能产生正常的受精卵。
教师:答得很好。
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这样通过受精作用产生的受精卵染色体数为正常数目的二倍。
如果精子或卵细胞内染色体只有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那么问题便迎刃而解。
也就是说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是要减少一半的。
2.引入课题:介绍魏斯曼的猜测,初步介绍减数分裂的概念,强调染色体数目减半教师:也就是亲代和子代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优秀4篇】
教案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并且显示出教师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的水平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和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
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4篇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篇一基因的本质一、--的基本理念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设计问题串,组织探究活动,整个教学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脑的过程中学会把握要点,逐步得出结论,最终获得知识,真正用科学思维方式来学习生物学知识。
二、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以美国历第一位华裔首席刑侦鉴定专家李昌钰的杰出成就为切入点,先后展示我校探究实验室的pcr仪图片、dna指纹检测图等,并交流以下问题:dna指纹图上的片段代表什么?是否就是基因?(很多学生都会回答是基因。
)借此引出核心问题的探讨:基因是否等于dna?(二)资料分析,解决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新教材“遗传与进化”本节内容的资料1和3(从数量关系上分析基因与dna的关系),并思考以下问题:1、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吗?2、填写下页表:通过对资料中数据的分析,学生写出关系式:全部基因的碱基对数<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并得出以下结论:基因是dna的片段。
< p="">问:人的dna分子中,有98%不能称为基因,而只有2%能称为基因,同样是dna 的一段序列,之所以能称为基因,有何特殊的作用?阅读资料2和4(从基因的作用进行分析),并思考以下问题:1、资料2中转基因小鼠为何能发光?为何要设置第3号小鼠?2、吃得多就一定能长胖吗?资料4中的hmgic基因起什么作用?学生能从资料2中的信息比较容易地得出转基因小鼠发光是因为获得了海蜇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在这里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挖掘提升:小鼠能发光,证明海蜇的这种基因不仅传给小鼠,而且能表现出来,起到控制小鼠的特定性状的作用,即具有了特定的“效应”。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图片,导入新课〖问〗人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发育形成个体,那么形成受精卵的精子与卵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已知人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46,那么精子和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答〗23。
二、新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即减数分裂。
【学生】1、指导学生预习:请大家阅读课本P16内容,师生共同总结减数分裂的要点。
PPT展示减数分裂的要点。
2、PPT展示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辅以简单的讲解。
(先整体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3、PPT展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图像教师解说: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的复制,变为初级精母细胞。
这时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实际上看不出来。
师生共同总结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PPT展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图像教师总结:精子和卵细胞中2条染色体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后,来自精子(父方)的每条染色体一般都能在来自卵细胞(母方)的染色体中找到一个与之大小形状相同的染色体,我们把这样的两条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所以说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由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也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原始生殖细胞(如精原细胞)就是由体细胞分裂、分化而形成的,所以,原始生殖细胞中也存在着同源染色体。
(设计意图: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
)师生共同总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
【合作探究】通过图片详细比较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名明确相关概念,为后面做交叉互换的模型奠定基础。
)5、PPT展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图像引导学生总结特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精选5篇)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案例(精选5篇)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篇1一、案例背景及学情分析《减数分裂》是苏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的第1节内容。
本节课内容与上学期学过的有丝分裂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又是后面学习遗传变异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内容在整个高中生物学习中有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本节课内容由于图像多,曲线多,变化抽象等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教材比较经典的一个内容,也是我们广大教育者值得思考的一节课。
为了学生便于理解,这节课采用多媒体动画、绘图和列表等方法来模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变化以及整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
在整个减数分裂的学习中采取多种活动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让学生用建好的彩纸到讲台上演示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变化。
另外,由于我们普通班的学生基础比较差,所以在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中要做到形象化、整体化和直观化,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化。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力量,养成团体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生命现象。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2)精子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数的变化教学方法利用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型模拟教学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来学习减数分裂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用ppt打出“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入学习目标做好心理准备。
然后和学生一起讨论我们人类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
教师提问:假设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两性生殖细胞,这个假设成立吗?通过学生的假设,从而进入新课《减数分裂》。
高中生物_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根据本节在各类考试中的常见考点,我设计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各时期特点、染色体、变化,以及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像区分。
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填学案,学生上台用磁板展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相关概念,分组探讨和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制作精子形成过程中的贴图,用画图的形式熟悉卵细胞的形成。
因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特别是这节课教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都给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环节设计中,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整个过程是通过教师的步步设疑,从计算机动画以及分组学习动手制作入手,以“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思路,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
知识重点通过表格、曲线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脉络清晰,一目了然。
整个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性提高,始终处于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的状态,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圆满完成认知过程【教学模式】自学——指导——启发——探究。
【教学手段】实物材料,动画,PPT,学案【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预习作业基础知识梳理:(一)、基础概念1.减数分裂:①范围:的生物,在产生时进行②过程:染色体复制次,细胞连续分裂次③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原始生殖细胞中的2.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②来源:一条来自,一条来自③行为: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3.联会:同源染色体的现象,结果产生4.四分体:2对染色体中有个四分体,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个DNA分子。
(二)、自主总结1、1个四分体内有对同源染色体,条染色单体,条染色单体,个DNA分子2、过程:精原细胞(1个)()()()()预习达标1.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是( )A.减数分裂B.有丝分裂C.无丝分裂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2.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体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③次级卵母细胞④精子⑤精原细胞⑥受精卵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⑤⑥【问题导入:】首先播放有丝分裂的动画师:有丝分裂的结果是什么?生: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细胞师:高等生物进行有丝分裂,个体生命发育的起点是什么?生:受精卵师:那么受精卵是如何形成的?生: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师:精子和卵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假设是由有丝分裂形成的(引入下一张PPT)假设错误,因为人的细胞中只有46条染色体导入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减数分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加工,得出相应的思维成果。
基于探究性学习下的生物课研究——以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一课为例
87马灵学(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第一中学 256200)基于探究性学习下的生物课研究——以高中生物“减数分裂”一课为例高中阶段的教学恰好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的重要阶段,传统的高中生物按照大纲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动手参与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学习效率较低。
而探究性学习方式能够通过课堂上的探究式问题索引,实现问题分析,在情境创设中将生物教学的难点问题解决。
减数分裂内容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难点,通过探究性教学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
一、高中生物探究性学习理论(一)指导思想美国高中生物教材主编施瓦布在其研究中提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实践探究的方式,实际上所获得效果超过了教条方法课堂效果。
同时他在探究性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附加教学方法,教师提供关于科学探究的材料,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
在探究式学习模式中,从科技、科普以及科技历史等角度出发,选择能够反映科学研究过程、方法以及科学本质的材料。
教师围绕着这一话题,为学生准备一系列的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了解到科研的目的、采取的方法以及结论是什么。
探究性学习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判断思维能力。
(二)在高中教学中的作用高中生物课程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也是理科综合中的易得分科目。
但是高中生物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不能根据课程进行情境创设,导致知识的学习难度比较大,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减数分裂知识在高考中考察比较多,同时该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比较容易产生茫然心理。
而应用探究性学习方式,通过课后的探究性学习引导,以及课堂上的探究内容分析,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个实验研究课题,通过问题的分析、细化、学生探究任务的分配,来实现知识理解。
学生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第二次分裂的状态。
该探究式学习方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直观。
创设情境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尝试——以“减数分裂”为例
精子? 1
分裂
}一 受精卵(46条) _+人
卵细 胞 ? J
分 化
从 已知 的每个人 正常细胞应该是 46条 染色体 。推测精
子和 卵细胞 应该有 几条 染色体 。从 而 引入课题——形成精
子 、卵细胞 的分裂 必须是数 目减半 的一种分裂方 式,即减 数
分裂。通过教师创设 一定 的问题情境 。使得课题引入既切合
活环境 ,或从 学生的生活经验、经 历 中提 出探 究性的 问题 等
等。
减数分 裂是比较抽象 的知识 。所 以在课题 引入这 一环
节 ,主要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提 出探 究性 的问题 。设
置探究情境 ,引发学生的共鸣。
1.人 的生命起点是什么?
2.预测形成精子和 卵细胞 的分 裂方 式应如何?
把这段话 瓦解 为 4个小 问题:
1.范围 :进行有 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 :原始 生殖细胞—— 成熟生殖细胞。 3.特 点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而染色体 只复制一次。 4.结果 :成熟 生殖细胞 中的染色体 比原 始生殖 细胞 中 的染色体 数 目减少一半。 通过教师的问题情境设置 。学生在 目标指 向明确 的情况 下 ,就能 比较轻松 的初步理 解这样 的一段话 ,再通 过后面 的 学习活动来深入 掌握这一段话。 这节课还有一个很重要 的概念“同源染色体”.它贯 穿整 个减数分裂的过程 。对这 个概念 的理 解直接 关系到对这 节课 的理解。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概念,而且真的抽象不好理解, 可 以设置如下的“问题 串”来引导辨析 、理解这个概念。 1.什 么是 同源染色体 。两条染色体 大小 、形态 一定是相 同吗 ,有特例吗? 2.两条大小、形 态相 同的染色体一定是 同源染色体 吗? 3.含有单体 时能叫同源染色体 吗? 4.有丝分裂有 同源染色体吗? 5.有丝分裂 同源染色体也有联会现象吗? 教 师通过 设置这一 系列 的问题 串。一环扣着 一环 ,激发 学生以问题驱动作为学习任务 ,引导 学生一步步地探究 、深 入 思考 问题 。把 学 >---j-误 区和盲 区一个个排 解掉 ,同时可 以激 发 学生的思维碰撞 。形成 批判性思维 。在 思维碰 撞 中学会理 性思考 ,分析解决 问题 ,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概念。 三 、重 、难 点 突破 核 心素养 强调 的是 学生在 解决实 际问题 中体 现 出来 的 综合 品质和能力 ,因此 ,培养 学生核心 素养 的最佳途径 就是 让 学生在真实或者模拟 的具体情境 中探究学>--j。 减 数分裂过程 中染色体 的行为 变化是本 节课 的教 学重 点。也是教学难点。由于减数分裂是微观、动态 、连 续变化的
关于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的教学探究
关于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的教学探究作者:黄益宙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0期文\黄益宙【摘要】高中生物教学是高中课程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认识生态系统,有效了解生命存在重要性的意义。
近年来,高中生物教学在传统方式的带领下,难以调动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因此,本文则是针对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创新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并以高中生物减数分裂课为例,探究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策略减数分裂知识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同时也是高考的热点,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过了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因此这节课的内容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并不是十分陌生,学生对于减数分裂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但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概念存在一丝的相似之处,部分学生在学习的环节中,会容易产生混淆,这就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环节中,注重耐心教导与引导,高效完成减数分裂知识的教学任务。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性问题教师在进行具体的减数分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讲解分裂环节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具体的数目变化的环节时,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分裂知识的时候容易陷入到迷茫的境地,同时还会产生厌恶感,高中生物教师针对学生这样的现象,应注重发挥自身的引导性作用,帮助学生有效认识细胞结构与功能相关知识。
(一)理解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数目发生变化的时候所出现的问题高中学生对于有丝分裂已经有一定的认知,在学习减数分裂的环节中,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再加上两者存在相似之处,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有效区分两者,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教师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两者进行有效区分,时间一长,学生依然会遗忘。
因此教师不妨利用表格的方式,将两者都放在同一张表格中,将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区分,之后利用口诀的方式强化学生的记忆。
(二)认识结构与功能细胞在进行不同种分裂时,相对应的细胞结构与功能往往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再加上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于细胞分类有一定的认知,因此,直接让高中生学习细胞结构与功能并不是有很大的困难,大多数学生对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等多方面的基础性的学习仅局限于初中阶段所学习的基础性内容,因此,教师对于这部分的内容不必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了解。
基于探究性学习下的“减数分裂”教学策略探讨
基于探究性学习下的“减数分裂”教学策略探讨【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改善教学方法,不能生搬硬套,让学生溉灌式地接受。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尤其是在学习生物这一学科中的减数分裂时。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减数分裂;教学策略【正文】随着国家对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探究性学习在现代课堂中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是在探究性学习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基于探究性学习下的减数分裂教学"。
许多教师都认为这一章节在讲解时缺少了探究的因素,本文就如何将探究性学习运用到减数分裂教学中提出好的策略和方法。
一、重视情景创设,深化探究学习首先我们都要了解一下减数分裂。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生物在生殖细胞成熟过程中发生的特殊分裂方式。
在这一过程中,DNA会发生复制,在复制一次的基础上,细胞连续进行分裂,在分裂两次,形成4个子细胞,这四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故称为减数分裂,又称成熟分裂。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形成单倍体(n)配子。
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间期Ⅰ、减数分裂Ⅰ、间期Ⅱ和减数分裂Ⅱ。
情境创设是为了唤起学习主体的情感共鸣,是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是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在情景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色来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同时老师们可以将这些课程设计尽可能的接近实际生活,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学到知识。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对于这一重难点课,为了更好的让同学们掌握老师们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
比如在学习减数分裂时,减数分裂一共有四个时期,所以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画出减数分裂的过程图,每个图中都要正确的表示出该时期应该含有的染色体数和DNA数。
这个小作业可以检验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同时也会让同学们对减数分裂的过程更加熟悉,记忆的更加深刻。
二、重视课堂设问,引导学生探究2.1课堂预设问题探究我们在探讨减数分裂教学策略时,是在探究性学习的背景下探讨的。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以“减数分裂”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以“减数分裂”一节的教学设计为例摘要: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学科素养的培养受到各科教师的高度关注。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减数分裂模块内容一直被认为是重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问题百出。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尝试摸索“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生物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教学设计,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对减数分裂等重要概念的理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实质性影响。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概念教学;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引言:高中生物概念教学在整体学科教学中起到为学生夯实根基的作用,而概念认知模糊和概念混淆现象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立足于生物概念中的重难点内容组织学生集中突破,借助“先行组织者”为学生建立起已知材料和未知材料的桥梁,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学习生物概念的效率。
基于此,本文将以“减数分裂”这一模块的内容教学为例,阐述如何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
一、教材分析《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中《减数分裂》一节,重点探讨的问题是从比较果蝇配子和体细胞的染色体差异开始的,主要阐述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
但是,教材中并没有针对减数分裂给出直接的定义,而是通过对孟德尔同时代生物学家魏斯曼预言的介绍而导入教学主题,并详细的介绍了精子的形成过程。
这一教学内容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具有承上启下作用,教师应该理性认识到该章节在整体生物学科中的重要意义,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对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情况进行客观分析,认识到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具体区别,为学习减数分裂模块知识体系夯实基础。
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最初由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所谓“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说课稿范例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说课稿范例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
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2个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六、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导言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考(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回答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
基于探究性学习下的“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基于探究性学习下的“减数分裂”教学设计作者:高欣悦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20年第06期摘要:高中生物是普通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为例,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下按照教材的编排方式授课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探究性学习方式为主导设计了减数分裂的教学过程,以人类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问题为导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精卵形成过程的区别,能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掌握知识。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减数分裂教材分析:减数分裂是整个高中阶段遗传学内容的起点,对研究DNA和染色体由亲代传递到子代的传递规律奠定了基础。
以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为例,总体而言教材按照以下这样的顺序:引出减数分裂这个主题→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的主要特征→减数分裂的概念→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等概念→生殖细胞的形成。
这样安排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课堂所需时间较长,对重难点概念介绍较晚,不利于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意义和生殖细胞多样化。
学生活动的设计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清楚为什么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要进行减数分裂,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构建减数分裂的过程模型让学生掌握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和联会等抽象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在模拟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时渗透染色体交叉互换的行为,引导学生对减数分裂的意义、生殖细胞多样性的意义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不同之处。
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和联会的概念,配子多样性的原因。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分好小组,每6人一组,选出小组长。
基于平板电脑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探究 ——以《减数分裂》为例
基于平板电脑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探究——以《减数分裂》为例黄小玲本文以《减数分裂》为例,基于平板电脑的三种学习方式(物理模型构建、图像排序方式、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对该教学案例进行探究,重在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理解和内化,培养学生的生物高阶思维能力。
平板电脑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具有承载丰富的课程资源、储存各种教学资源以及有效地与其他教学方式结合的优点。
在移动学习模式下,教师利用平板电脑辅助教学,能够将终端、内容和教学活动相连接,可极大提高教学效率。
《减数分裂》属于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内容,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分裂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
本文从课堂教学着手,以《减数分裂》一课为例,为了达到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的目的,教师采用了使用平板电脑的物理模型构建、图像排序方式、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这些学习方式对该教学案例进行有效学习方式探究。
1 物理模型构建在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学生需要掌握模型相关的知识,也需要掌握模型方法。
生物学作为一门研究生命活动的学科,该学科有大量微观、复杂的结构或生命现象不便直接研究和描述,需要使用模型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分裂过程各个时期的特点,学生通过以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进行物理模型构建,以此研究减数分裂的过程。
模型构建活动可以把抽象的减数分裂过程转变为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过程,降低了本节课的教学难度。
因此。
本节课以平板电脑为依托,按以下步骤展开减数分裂过程的物理模型构建: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在课前,教师上传学习减数分裂内容的的相关资料,包括“模拟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的动画,强调学生观看动画时重点关注动画中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与主要行为变化。
图1 基于平板电脑的减数分裂过程的物理模型构建过程(2)学生根据平板电脑布置的任务清单,进行讨论、设计,使用准备的材料构建精子形成过程的减数分裂的物理模型。
1.1材料准备:(1)课前准备红、黑颜色黏土制作染色单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