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及防护
护士职业危害与防护
李凤茹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1、针刺伤---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
病。(乙肝,丙肝,艾滋病)
2、长期接触化疗药物及细胞毒性 药物,抗生素等的药物危害。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
3、物理因素:转运病人、给病 人翻身可能导致护士腰背损伤。 4、化学消毒剂对人体的伤害。 如戊二醛。
接触到血液后被感染的危险有哪些?
有多少医务人员被经血液传播的病菌感染?
1982乙肝疫苗问世,1985~1996感 染率下降90%。 丙肝(HCV):研究表明1%在医院工 作的医务人员曾有过丙肝感染。 艾滋病毒〔HIV):1985~2000年, 57名医务人员通过医源性途径被感染上 HIV,其中25例发展成艾滋病。
护士职业防护现状
1、含氯灭菌剂:如漂白粉
2、2%双氧水
3、70%酒精
洗 手
医务人员的手常常带有病原微生物、 这也是造成病原体在病人中传播的主要原 因之一。
医务人员的手上沾着的体液,可以很 容易地用肥皂和水清除干净。
护士在高危环境下的自我防护
1、护士对病区空气污染的自身防护:
戴好口罩,须注意的是正确使用和保存口 罩。 2、护士对接触性细菌传染的防护: 了解洗手指征,掌握洗手的规范方法。
对所有器具严格消毒
所有符合消毒规范的消毒程序都足以 杀灭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
炎病毒。
常用的灭菌方法足以使艾滋病病毒灭
活——煮沸和化学灭菌。
煮沸是有效的灭菌方法。世界卫生组
织建议HIV污染的器具应煮沸20分钟。
化学灭菌法主要用于不能采用加热法
灭菌的器具。以下三种常用的化学灭菌剂
足以灭活艾滋病毒。
1、乙肝(HBV):没有经过乙肝疫苗注射 者,若被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一次,根据其乙肝 病人e抗原(HbeAg)的情况,其感染率是6~ 30%。表面抗原(HBsAg)、 e抗原(HbeAg) 和核心抗原(HBcAg)均为阳性的病人表示血液 中含乙肝病毒活性高,因此传染的机会大。(俗 称大三阳)
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扶风县人民医院信息科张培兰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和对医院感染认识的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关注。
由于护士工作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因素广泛存在于日常临床工作中,如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房中存在大量危害人体健康的健康因素,如挥发性的化学消毒剂、紫外线、放射线、利器、电器设备等。
护士应提高对自身职业的防护意识,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不仅可以避免自身遭受疾病的侵袭,同时避免了医院感染给病人带来的痛苦。
1 生物因素的危害及防护1.1 危害生物危害主要指由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引起的感染。
感染途径常见针刺伤;通过粘膜或非完整性皮肤接触引起感染;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率。
尤其针刺伤,它是医院最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医院感染80%与针刺伤有关[1]。
另据统计,全世界针刺感染人数高达1000万人,因此而致命的有180万人(WHO 1998年)。
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的锐器伤而感染的HCV的比例为1.8%;被艾滋病病毒(HIV)污染的锐器伤而感染的HIV的比例为0.3%[2]。
我国目前处于HIV感染的增长期,故应引起足够重视。
1.2 防护措施1.2.1护士应接受系列乙肝疫苗免疫注射。
1.2.2护士在注射完毕后应将针头或锐器直接放入耐刺的锐器盒内,收集箱要有牢固的盖子和箱体锁定装置,有明显的生物危险品警告标志。
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
不要将用过的针头,再回套针头帽,以防针头误伤。
拾、取污染针头或其它锐器时要使用专用钳子或镊子,绝对不可徒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皿。
提倡使用带有保护设计的针头、刀片以及安全的真空采血试管和新型无针注射装置。
1.2.3严格执行清洁、无菌技术和隔离制度。
避免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及分泌物,接触分泌物及污物时,戴手套进行,对使用过的物品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后集中灭活处理,被污染的桌面、手术床、地面等,用1%戊二醛擦拭,再用清洁干布擦干,每次操作完或每次脱下手套时彻底洗手,是防止乙肝病毒和一切微生物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护理人员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
护理人员防护制度及防护措施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制度和保健措施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首先,在进行护理操作或者清洁、消毒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规程和工作制度操作,以避免职业暴露。
其次,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包括穿工作服和工作鞋,戴口罩、帽子,以及勤洗手等。
在以下情况下,护理人员必须戴手套,并且在脱下手套后认真洗手: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2、接触患者的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3、清理传染性患者用过的物品及进行清洁消毒时。
如果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会喷溅出来,或者需要隔离患者治疗时,护理人员应该穿隔离衣,戴眼罩、面罩、穿鞋套等以防感染。
及时清理被污染的被服及各种污染物,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及微生物传播。
同时,也要及时处理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及设备,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消毒。
正确处理医用垃圾,避免造成交叉感染。
如果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并及时上报,按照医院规定进行相应的身体检查和预防治疗。
为了避免医疗锐器伤,我们有以下防护措施:首先,要加强对临床护理人员的教育,让他们掌握预防医疗锐器伤的措施。
其次,正确处理医疗锐器,避免发生锐器伤。
具体措施包括:将锐器及用后的针头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中;禁止手持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将针等锐器随手传递;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时,要保证充足的光线,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丢弃的损伤性废物无论是否使用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最后,如果发生锐器伤,必须上报院感办,填写锐器伤登记表。
如果护理人员不慎被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传染病污染的尖锐物体划伤或刺破皮肤,应该立即采取以下步骤进行处理:1、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2、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3、污染眼部黏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黏膜;4、用0.5%碘伏或75%酒精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必要时到外科进行伤口处理。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
护士的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性质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各种现存的或潜在的危害因素中,造成护士身心两方面不同程度的伤害。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职业安全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和关注,现将常见的职业损伤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综述如下。
1职业损伤危害因素1.1物理因素:1.1.1 锐器伤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 发生率年人均0.98次,不仅引起皮肤黏膜损伤,还存在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危险,据报道,其中有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
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染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疾病。
1.1.2负重运动性危害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护士需协助病人翻身、过床等搬运工作,常致腰背疼痛,据调查,目前国内护士腰背痛的终身患病率高达77.9%~80.8%。
手术室护士站立时间过长,身体长期固定某一姿势,颈椎病、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1.1.3辐射放射性检查,如x线、CT、透视等产生的电离辐射会给医护人员造成机体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
常用于空气消毒的紫外线灯,可致皮肤红斑效应,造成起泡、脱皮及致癌,还可引起急性角膜结膜炎。
1.2化学因素:1.2.1消毒剂护士在工作中接触大量的消毒剂,这些消毒剂对人体的皮肤、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轻者刺激皮肤引起接触性皮炎、鼻炎、哮喘,重者中毒或致癌。
据有关报道:孕妇接触环氧乙烷流产率高达16.7%,在早孕期接触危险性更大。
1.2.2细胞毒性药物临床护士在准备药液或给药时接触肿瘤药物和化疗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时不注意防护,药物通过汽化经皮肤、呼吸道吸收,虽每次量很少,但频繁接触,会因蓄积作用产生远期影响,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自然流产率增高,最严重的毒性反应可有骨髓抑制、致癌、致畸的危险。
1.2.3废气、污染气体手术室护士长期接触工作环境里存在残余的麻醉废气,有可能产生不良的生理、生育、心理行为影响。
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
3.3血源性传染疾病 3.3.1 乙型肝炎
我国为乙肝的高发区之一,乙肝外表
抗原携带率为9.75%,实验证实,HBsAg阳 性的血浆稀释1000万倍,给易感者注射后仍 可引起HBV感染。医务人员,尤其是外科、 口腔科、妇科、产科、内镜检查的医生、 护士,感染HBV者甚多。
近年来,随着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 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护 士因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疾病感染的潜 在危险也日趋加重。因此,今天让我们来 共同探讨护士职业暴露风险与防范措施。
何谓职业暴露 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 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中被物理、化 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 对人体造成损害的情况。
4.7.2 戴手套 戴手套可以防止感染污物接触皮肤, 也是防止血液意外接触的防护措施之一,还能减 少暴露时进入伤口的血液量。有研究说明:如果 一个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 烯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时可能 减少50%以上,因此,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 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或破损的皮肤黏膜等操作时 一定要戴手套,假设操作者皮肤有破损时必须戴 两层橡胶手套,以防止病原体进入伤口。
及时清洗或消毒。患者诊疗场所可采取通 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也可采 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无 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必 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 行消毒。
3.2.医护人员和陪护应按照要求做好个人 卫生防护,诊疗、护理工作结束后应洗手 并消毒。
3.3 在行进过程中的交通工具上发现病例和疑似病 例时,应迅速采取隔离措施,将病人转移到机舱 或车箱后部,其他乘客应距其3排座椅的距离。患 者、乘务人员和乘客应立即带上医用防护口罩。 患者最好使用单独的卫生间,无集中收集排泄物 的,应排入密闭容器内,到达目的地后由专门的 消毒清洁人员进行消毒处理。专门运送病人和疑 似病人的交通工具还应及时对分泌物或排泄物及 其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收集处理。
常见护士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常见护⼠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我们可以接触到措施的地⽅越来越多,措施是⼀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措施吗?以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常见护⼠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常见护⼠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1 ⼀、护⼠常见的职业危害: 1、⽣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经⾎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 2、物理性因素:包括辐射损伤、锐器伤; 3、化学性因素: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化学消毒剂; 4、⼼理社会性因素:⼯作紧张、倒班、⼼理压⼒超负荷等。
⼆、感染⾎液传播疾病的途径: ①⽪肤刺伤(80%),②⽪肤接触(27%~43%),③黏膜接触(<10%)。
三、容易出现锐器伤的情况: A、被拔出的静脉穿刺针所刺伤; B、将静脉注射器与针头分离; C、抢救病⼈、配合⼿术时传送; D、器械,清洗器械,打包的时候; 四、常见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1、针刺受伤后的处理 ①当被⼀般病⼈针刺受伤后,应⽴即从近⼼端向远⼼端挤出⾎液; ②⽤肥皂⽔清洗伤⼝并在流⽔下冲洗受伤部位5分钟; ③⽤2%碘酊、75%⼄醇消毒伤⼝ ④被⼄型病毒性肝炎表⾯抗原阳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表⾯抗原阳性病⼈的⾎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要在24⼩时内抽⾎查⼄肝、丙肝抗体。
若被刺伤者以上两种抗体阴性,则应在24⼩时内注射⼄肝免疫⾼价球蛋⽩,并同时注射⼄肝疫苗按1个⽉、3个⽉、6个⽉接种。
⑤被HIV阳性病⼈⾎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必须⽴即报告医务科和院感科进⾏登记填表。
同时在刺伤后24⼩时内抽⾎ 查HIV 抗体,定期做⾎清学监测,于刺伤后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 6个⽉监测HIV抗体。
2、接触感染⾎液后该做什么? ①⽤清⽔冲洗被⾎溅的⼝、⿐腔、⽪肤; ②⽤⽣理盐⽔或者其他消毒冲洗液冲洗被⾎ ③溅到的⽪肤或粘膜; ④⼯作服或各种私有物品染上病⼈⾎液或体液时,应及时⽤3%过氧化氢溶液消毒并除去⾎渍。
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
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内容摘要:探讨感染科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提出防护措施。
感染科职业危害针刺伤职业压力防护感染科是集中收治各种传染病、感染性疾病的专科,近年来传染病防治现状并不容乐观,结核卷土重来,“AIDS就在我们身边”,发病率逐年升高,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等新型传染病次第出现。
由于病区内存在不良环境,存在大量的感染因素以及不可避免的接触,这些都使感染科的护士在工作中面临较其他科室更多、更大的职业危害,获得职业感染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
随着对医院感染和职业性危害熟悉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重新评估医院环境及医务人员职业的非凡性对其现存及潜在的危害[1]。
因此,重视和预防感染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具有现实的意义。
现就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提出防护措施。
1职业危害因素分析1.1生物性危害因素感染科属于Ⅳ类环境,物表菌落≤15cfu/cm2,医护人员手表菌落≤15cfu/cm2,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
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正常状态下向环境散发约500~1500个菌粒/分钟,在同样病房,人员增多,活动量增加,菌量也会随之增加。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更是一个病原微生物气溶胶发生器。
在感染科病房,如呼吸道传染病病人咳嗽、咳痰、打喷嚏时会将病原微生物散布在空气中,护士与病人近距离接触,对护士会形成呼吸道感染的威胁。
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也是一大传染源,经血液传播的HIV、HBV、HCV也是护士生物危害的主要种类之一。
在这个不良环境中,护士发生感染的概率会较其他科室更高。
1.2物理性危害因素1.2.1放射线、紫外线等危害因素在感染科,呼吸道传染病人可能因为病情需要进行床旁摄片,病房空气消毒可能采用紫外线消毒或三氧消毒机等,这些都会增加护士暴露于不安全环境中的机会。
长期小剂量的辐射,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的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导致不孕、流产、畸胎、死胎等后果。
护士职业防护
护士职业防护护士主要的工作场所是医院,而医院是病人集中、病原体聚集的地方,护士在履行救死扶伤的职责时,潜在的职业危害日渐突出,对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因此,护士应能辨别职业损伤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科学的防范措施,自觉做好职业防护,保障自身职业安全。
一、概念1.护士职业防护是指在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护士职业暴露是指护士在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过程中,经常处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的环境中,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称为护士职业暴露。
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以及光、热、电磁辐射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的影响。
3.标准防护是指假定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体内物质都有潜在的传染性,接触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因职业感染传播疾病的策略。
二、职业损伤危险因素(一)生物性因素护士职业损伤的生物性因素主要是指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对机体的伤害。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每天与感染这些微生物的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各种器具、衣物等密切接触,因而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常见的是细菌和病毒。
具体为:①细菌: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等,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
②病毒:常见的为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等,主要通过呼吸道和血液感染护士。
其中最危险的、最常见的是艾滋病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
(二)化学性因素1.化学消毒剂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化学消毒剂(如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可通过皮肤、眼及呼吸道等途径对护士造成损伤。
轻者可引起皮肤过敏、流泪、恶心、呕吐、气喘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眼结膜灼伤、上呼吸道炎症、喉头水肿、肺炎等,甚至造成肝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2.化疗药物化疗药物不仅会使病人出现毒性反应,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如果防护不当也会造成潜在危害。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
护士职业防护制度护士职业防护制度「篇一」一、职业防护原则1、基本防护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
如注射这个占护士工作量2/3的常规操作,护理人员如被刺伤则可能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因转运病人、给病人翻身可能导致护士腰背损伤;因身体长期固定于某一姿势可能导致手术室护士患颈椎病;因长期接触抗肿瘤药物使肿瘤科护士容易受到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的危害等。
一、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及劳动保护1.化疗药物毒性反应抗肿瘤药物对人体最严重的毒性反应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随着剂量的增加,血小板和红细胞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还可引起远期毒性,即生殖系统毒性,表现为对生殖细胞有致突变作用以及对胎儿有致畸作用;对高敏体质者,接触后可出现过敏反应。
2.护士吸收抗肿瘤药物途径护理人员在配制抗癌药物过程中,当打开粉剂安瓿及抽取瓶装药液后拔针时,均可出现肉眼看不见的药物逸出,通过裸露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
3.防护措施(1)医疗机构和相应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化疗药品防护方案,提供安全的防护用品和设备,如手套、口罩、防护衣、抽排风设备等。
(2)严格细胞毒素药物的管理操作细胞毒素药物的人数应尽量减到最少;细菌毒素药物配置应集中化;运送距离应保持最短;在运输时应使用防碎和易清洗的容器;容器需清楚地标识以辨认它们的潜在危险;严格细胞毒素药物的操作区域规范;只允许经批准或受过培训的人员进入;该区只储存细胞毒素药物和工作设备;细胞毒素药物应分别储存在通风、安全的橱柜内;操作完细胞毒素药物和脱掉防护衣服后,员工应仔细彻底地洗手和洗脸。
(3)严格遵守接触抗癌药物操作规程配药前洗手,穿隔离衣、裤,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乙烯手套后再戴一副乳胶手套,在操作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操作台面应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割安瓿前应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物降至瓶底,打开安瓿时应垫以纱布,以防划破手套;打开粉剂安瓿时应用无菌纱布围绕安瓿颈部;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粉末逸出;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的污染,并且要求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气后再拔针,不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其对策
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其对策护士是医护人员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职业。
护士职业有着很高的危害系数,其中最常见的是感染风险、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本文将就这些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感染风险护士工作中通常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危险物质,包括病原体、医疗废弃物、化学物质等等。
这些危险物质会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可能导致传染病、肺结核、艾滋病等危险疾病的感染。
影响因素主要是:1.1 工作环境医院作为高危环境,护士处于这个有病毒、细菌等危险作业环境中时,易被病原微生物感染。
因此,医疗机构应设定严格的传染病防控制度,并保证区域划分,减少污染源。
1.2 个人防护护士应该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个人防护措施,选择适戴个人防护设施,并保持清洁和卫生,定期的医学检查是不应该忽略的。
同时,护士在进行技术操作时应注意安全,职业安全培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二、工作压力护士工作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面对患者时往往面临的是巨大的压力。
护士的工作压力包括:心理压力、时间压力、生活压力等等。
影响因素主要是:2.1 经济压力由于薪资相对较低,许多护士很难维持他们和家人的正常生活质量,这会增加工作压力。
对于个体来说,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接受管治,以此来提高收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2.2 团队氛围一个紧张、压抑的工作环境将会增加护士的工作压力。
同时,管理人员也要了解群体心理学,促进良好的团队氛围,为护士创造的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压力。
三、心理压力护士工作极度复杂,经常会面对悲伤,刻苦钻研,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许多心理问题。
影响因素主要是:3.1 患者家属的压力在工作中,面对患者家属不够理性的行为,遇到扬言等情况,对护士的心理将会产生极大的压力。
因此要保持科学理性的沟通,放心护理。
3.2 工作压力护理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看到病人病情无法控制的时刻,护士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与工作困境感到困惑和无助。
建议护士应该对自己进行定期的心理保健,适当锻炼身体,减轻工作压力。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PPT25页
4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减少回套针头的操作,利器使用后立即丢入锐器盒,是防范针刺伤 的有效措施。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之一,目前有1.3亿HBV病毒携 带者。艾滋病更是快速增长,据初步估计85.56%的护士曾被污染针头 刺伤,仅有11.04%刺伤后进行过血液检测。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护理 人力不足、工作太忙,操作过程执行不严格或不熟练操作规程等有关。
容易发生损伤和感染。 (8)产科护士出于经常接触产妇的恶露、羊 水和血液,而被感染机率也增大。
6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2、化学性危险因素
(1) 各种消毒剂、清洁剂、固定剂:护士 频繁接触这些制剂,可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对人 体造成伤害。
7
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
(2)化学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 肿瘤药物有50多种,但大多数抗肿瘤药 物是细胞毒制剂。在配置过程中可出现 肉眼看不见的溢出,形成含有毒性颗粒 的气雾,通过皮肤或呼吸道进入人体, 导致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月经紊乱、 脱发、致突变、致癌、致畸形等毒性反 应。
20
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1、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
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自我防护对策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与自我防护对策由于受环境污染、缺乏锻炼、过度肥胖、老龄化、免疫功能低下,介入性的诊断和治疗及导管相关的感染,还有所谓医院内感染,即在医院住院诊疗期间发生感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另外传染病本质上也属于感染性疾病,是感染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目前大多数医院感染科的配置是一套班子之下的两套系统,分治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的感染相关性疾病。
住院患者被分别安排在传染病房和感染病房诊治;感染性疾病科护士直接为这些患者提供各种护理,因而职业暴露的危害相对其他科室高。
标签:感染性疾病科护士;职业危害;防护对策感染病科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其专长或特色:①原因未明的长期发热的诊断;②免疫功能低下,包括肿瘤患者的放、化疗之后相关感染的诊治;③各种难治性感染,包括中毒性休克综合症、院内感染、导管感染及耐药菌株感染的治疗;④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治;⑤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诊治。
1 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1.1社会心理危害、身心健康问题、职业压力如果说其他科室是前线,感染科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因而好多护士都不愿到感染科工作,紧张,恐惧感显著。
1.2生物性危害因素在感染科病房如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咳嗽、咳痰、打喷嚏时会将病原微生物散播在空气中,护士与患者近距离接触会形成呼吸道感染的威胁,另外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血液也是一大传染源。
在这个不良的环境中,护士的感染率较其他科室高1.3物理性危害因素在感染科传染病患者局限在科室,某些X线都要在床旁进行,还有空气病房的紫外线消毒都可能对护士产生伤害1.4化学性危害因素为了有效的控制感染性疾病的交叉感染和蔓延,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病房地表、物表、空气的消毒更为严格和重要,消毒剂常使用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84消毒剂等,大多数化学消毒剂对皮肤有刺激作用,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甲醛、戊二醛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这些消毒剂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收后可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
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4
2017-6-19
职业暴露的类型
锐器伤: 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 血糖
针、玻片、手术刀……
粘膜暴露:眼睛、伤口、粘膜、 呼吸道……
“ 艾滋惊魂” 再敲职防警钟
事件:
一病人先砍伤仇家十多天后被报复,对方将他的手、 脚、跟腱砍断。2003年7月23日,“120”急救车送到广州中 医药大学第一附属院抢救。当时病人血肉模糊,鲜血喷到了 当班急诊科医生的身上、脸上和眼睛里。另一名医生为病人 清理缝合伤口时,手指被扎破;手术中医生的大衣、口罩都 被病人喷出的鲜血染湿了。6小时抢救,脱离险境。
医务人员 常见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
无锡市第八人民医院 苏芳
主要内容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况 2 医院感染职业暴露相关因素 3 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4 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理-报告SOP
职业危害与职业暴露
• 职业危害
• – 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或 职业相关疾病的各种原因,包括化学、物理、 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 害因素
标准预防
要求所有的人体体液和分泌物均被视为有血源 性病原体(如HIV, HBV, HCV) 感染的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防护措 施,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工具
穿
戴
穿
戴
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 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空气飞沫)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标准操作规程
感染科护士护理职业安全与防护
如何预防针刺伤和割伤
1.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洗手、戴手套 2.锐器使用中的防护: 3.严格管理医疗废物: 4.纠正损伤的危险行为: 5.加强护士健康管理: 6.和谐沟通相互配合 7.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职业暴露感染的预防措施
洗手、戴手套
整个过程中应从容不迫
如患者抵抗或慌张,可 寻求帮助
将输液导管与无 针系统连接
三、护理安全的控制
一、加强护理职业安全的教育: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安 全工作技术、继续教育
二、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学法、懂法、知法、 依法行医
三、护理安全的控制
三、加强规范化培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定期系统的 专业培训和理论技能考核,学术专题会议
四、提高护理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运用现代质量管理 方法
针尖丢弃前应用截针器将针尖及注 射器乳头毁坏
注意:应将截断的针尖倒入耐针扎的容器中,避免在操作过程中暴
露感染!
(二)负重伤的职业防护: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2.加强搬运技术训练: 3.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4.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4)职业疲溃感的职业防护
1.积极参加教育与培训,提高护理工作价值感。 2.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创造健康的职业环境。 3.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感染科护士的职业防护
感染科陈纹纹
护理安全控制
护理安全:一般指患者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 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 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一.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2.有利于创造和谐执业环境,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3.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
护士职业防护现状
临床护士在工作中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发生 比率较高,一项调查表明过去的一年80%以上的 护士有过1次以上锐器刺伤。减少职业感染最重要 的途径就是减少医护人员仪器刺伤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6 对消毒因子的防护 .
护士应正确掌握各种消毒剂 的作用范
感 染 科 护 士 职 业 危 害 及 防 护
马伶 俐 苏芳
枣庄 矿 业 集 团公 司滕 南 医 院( 东 微 山2 7 0 ) 山 7 6 6
【 中图分类号 】435 R 7. 【 关键词 】 隔离 高危人群 感染
感染科护士由于工作 的特 殊性 , 触各类感 染病 人 , 行各 接 执
一
山 东 文章编号 】61 72 (083 — 1 0 17 — 8120 )2 00 2 6—
般人 , 机体免疫力下降 , 易受到病原体 的侵袭 。
医疗 机构 内安全气 氛、 领导支持 、 持续
种护理操作 , 处理各类污染物品及污物 , 受细菌 、 病毒感 染的机会
子, 若接触严密隔离的传染病 人 , 立刻更换 。如果工作 条件允 应 许, 提倡使用一次性 口罩 ,h更换 1 4 次。 2 5 对接触性感染 的防护 . 规 范洗手是 阻断接触 传播 、 预防 医 院感 染的有效方法 。除用肥皂洗手 、 动水 冲洗外 , 流 还要 保持正
确的洗手持续 时间, 保证洗手 频度 , 洗手后使 用防止再 污染的擦 手工具。若手部接触感染病 人及高 度危 险器 械应按照 卫生手消 毒法 消毒。医院对病人 的物 品及探视者应提供消毒服务 , 对一些 易受到污染的部位 如水龙头 、 门把手应 每天消毒处理 。
程中 , 感染率明显 高于其他科室 。 1 12 呼吸道感 染的危 险 .. 呼吸道感染病人 每天 向体外排 出大 量的致病菌 , 而感染 科护 理人 员在治 疗 、 护理 时 , 与病 人 密切 接
触, 是呼吸系统疾病传播 的高危人群 。且冬季一些病人尤其 是大
多老年病人不愿开窗通 风 , 怕受 风寒 , 使得空气 中 的微 生物长 时
很多 。另外 , 护士在工作 中经常主动或 被动 的接触各 种化学 的 、
2 防 护措 施
2 1 提高 自我防护意识 .
物理 的消毒措施 , 也会对 护士 的身 体造成一 定危 害。因此 , 明确
各种危险 因素 , 掌握必要 的 自我 防护措施 , 减少 和避 免各种 不 良
的培训对 医务人员坚持标 准预防非 常重要 。需加 强防护知识及
少空气 中微生物 的简单 而有效 的措 施 。病房 内应 采用湿 式清扫 方法 , 定时通风换气 , 在危重病房增设空气净化设施 , 减少空气 中
的细菌密度 。接触 呼吸道传 染病 的病人时 , 护士必 须戴 口罩 、 帽
间浮在空气 中, 以护士稍不注 意就可能感染 呼吸道传染病 。 所
1 13 接触性感染 的危 险 .. 许多 感染 性疾 病 可 以通 过 接触 传
职业安全教育 , 使护士树立全面防护的理念。 22 严格执行隔离制度 . 感 染科护 士应具备科 学 的精 神 、 严谨
的工作态度 , 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对于病因暂不明确的患者更应 提高警惕 , 请示 医生 , 根据病情给予最 为适 当的隔离措施 。 23 规范操作行为 . 规 范操 作是 降低 锐器 伤的重要 环节 , 护理 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锐利 器械 的操 作技术 , 认真细 心 , 尽量 避免 刺伤皮肤 。眼睛 、 面部应 避免溅到感 染性血 液和体 液 , 必要 时除 戴 口罩 、 帽子外 , 还要戴防护面罩。医务人 员一旦被锐器致 伤时 , 应保持镇静 , 速地脱 去手套 , 迅 健侧手立 即从近心 端 向远 心端挤
碘伏涂擦局部 , 注射高效免疫球蛋 白。 并 24 对 呼吸道感染 的防护 . 一般 呼吸道传 染病是 通过空气 、 飞 沫经 呼吸道感染 的, 以空气 的监测和 毒至关重要 。定期空气 所 肖 培养 , 监测护士工作 环境 中的细菌密度 。清洁 、 除尘和通 风是减
伤 口都可能存在破伤风杆 菌。感 染科 护理人员在 频繁 接触 的过
播, 医院感染 病原体传播 的最 主要媒介是污染 的手 。曾有检 测医 务人员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后未洗手的带菌率为 10 。 0%
12 消毒因子对机体 的危害 . 12 1 紫外线的危害 .. 紫外线 灯照射是 一种 有效 的空气 消毒方 法, 广泛应用于感染科 、 手术室 、 治疗室等 。但其在消毒过程 中产 生的臭氧有强氧化作用 , 对眼 睛有很强 的刺激性 , 还可 引起 呼吸 道过敏和呼吸抑制 。另外 , 机体直 接接触 紫外线 , 组织 细胞将 受 到损伤。 122 化学消毒剂的危害 .. 由于感 染科 的特点 , 于手 的消毒 、 关
0 护 理 园 地 糟曩 矗曩 新垂究 2参 菩 | 第5 第3期 M D I NVT N E AC 誊医学 创 研曩 。 8年 1一 ≯ : u 童 0 毒1月 曩 卷 2 EIN I OAI S RH C EN ORE
_ 零 磐劳爱 : _ 曩∞ 0 l l l ≯ . 1 ! ≯ 黪
径。现 已证实有 2 O多种病原体 可经针刺伤接 种传播 , 另外 , 病原 体经针刺伤 口进入体 内, 可引起局 部或全 身性感染 , 任何针 刺 而
压伤侧手 的受伤部位 , 出部分血液 , 压 可相对减少受 污染 的程度。 在反 复挤压 的同时 , 用流动的净水 冲洗 , 再用 碘酊 、 乙醇或 0 5 . %
因素 的刺激 , 对保证感染科护士的身心健 康有积极的作用 。笔者
就感染科护士的各种职业危 害和防护措施作一简要综述 。
1 危 害 因素 11 感 染 因素 .
1 11 血源性感染的危 险 ._
许 多疾病 都可 以通过血 液传播 , 护
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 血液传播疾 病 的高 危职业 群体 。针 刺 伤传播职业性 血源性 感染 病 的危险性 远远 大 于皮肤 、 黏膜 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