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免费) `九年级物理《内能》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13.2《内能》教学设计】13.2 《内能》教学设计12345【篇二: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内能教案】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知道物体内能改变的途径:做功、热传递;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教学重点:内能以及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难点:物体内能改变的因素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装着开水的温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2、将半杯热水倒进半杯冷水后变成了一杯温水,是因为热水失去了一种能量,冷水得到了一种能量,从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观点来看,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形式的能量呢?二、内能观察对比: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咯?结论:运动着的分子也动能吸引的分子也有势能吗?结论:互相吸引的分子也具有势能被压缩的弹簧的各部分互相排斥而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之间有没有势能呢?结论: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对内能的理解:1、每个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势能不是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三、物体内能的改变a.内能跟温度的关系b.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思考:内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结论: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思考:改变物体的温度有哪些方法呢?1.热传递(吸热或放热)2.做功.(摩擦生热、压缩气体做功等)1.热传递改变内能.a.物体吸热b.物体放热温度升高温度降低内能增加内能减少讨论: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转移到高温物体内能发生转移高温部分低温物体低温部分 (不同物体之间) (同一物体之间)思考:内能改变多少可以用什么来量度呢?内能改变多少可用传递的热量的多少来量度.想一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是利用热传递(三种方式)来改变内能的.晒太阳烧水水变热放在热烫中的金属勺子变热了2.做功改变内能搓手时手变热了滑下时摩擦发烫了钻木取火a.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b.物体的内能减小思考: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什么?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相互转化能的转化关系对物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四、总结1.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改变内能的方法a.热传递.b.做功3.内能改变多少的量度a.传递的热量来量度b.做功做功的多少来量度4.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五、课堂练习:1..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热传递和做功2.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物体温度升高所有分子的动能总和必定增加,因而这个物体的内能增加.3.冬天,用嘴对手呵气,手会暖和,这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而它的实质是内能在物体之间转移 .两手摩擦也能使手暖和,这是用做功的方法增加手的内能,在这过程中,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用打气筒打气时,过一会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v【篇三: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1】第二节内能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目标1、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能用分子相互作用力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vip免费)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3.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4.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有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5.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的效率.依据教材的编写安排可以把本章内容分成两部分:内能的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其中主要内容包括:内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利用——热机的工作原理,并介绍了燃料的热值、能量利用的效率等相关知识;从能量的角度把各种现象联系起来阐述能量守恒定律的内涵及其普遍性、重要性.本章是体现物理学科内部综合、物理与其他学科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综合的典范.能量的变化与物理知识中的其他点、其他学科、甚至社会问题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学生在上一章已经学习了内能的本质、内能的改变等相关知识,为本章学习内能的利用奠定了基础.热机是人们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机器,尤其是摩托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让学生更有了探究的欲望.学生希望教师创设主动观察的物理学习环境,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通过生活中相关工具的实践、操作、观察,来主动获取知识、体验探究的乐趣.1.本章内容将日常现象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热机及其相关知识并不陌生,生活和科技实践中随处可见,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运用观察比较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科学技术中的物理知识,对于汽油机、柴油机的区别,可通过列表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 2.用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时,一般可以分三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能的各种形式——各种能的转化、转移实例——各种能转化、转移与守恒实例.第1节热机这一节主要内容包括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教学中适当调整一下教学顺序,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结合活动挂图,先弄清每个冲程的工作行程,再将其连续起来形成整体印象.教材通过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演示,直观地展示了热机中的能量转化过程.通过分析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过程,展示其如何持续做功.学生对身边的机动车辆有一定的了解,学习热机的难度不太大,学习过程中运用一些内燃机的课件展示内燃机工作原理,会有助于学生的理解.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机的概念.2.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2.利用活动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演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重点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难点内燃机的工作原理.演示法、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法.一、新课导入演示:通过水沸腾实验,讨论这个过程中的能量之间的转化的情况.分析引导:通过能量的传递,引出蒸汽机的工作原理.一、新课教学1.内燃机.(1)实验演示:在试管中装些水,用橡皮塞塞住,加热使水沸腾.观察发生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一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或转移的?学生思考后,得出:酒精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传递给水和水蒸气,水和水蒸气的内能又转化为橡皮塞的机械能.由此引出热机.(2)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其种类很多,有蒸汽机、内燃机、汽轮机、喷气发动机、火箭等.2.汽动机.(3)展示汽油机模型,找出各部分构造的位置.(4)利用汽油机活动模型,操作并观察工作中每一个冲程的工作情况.(5)总结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柄转动两周,燃气对外做功一次.内燃机中的能量转化过程: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学生阅读“科学世界——现代汽车”.3.认识柴油机(1)出示模型、了解构造.(2)演示工作过程,总结工作原理.(3)分析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4.介绍生活中汽油机和柴油的优、缺点.三、课堂小结1.热机的概念.2.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及能量转化.四、作业设计见练闯考第12页课内精练第1节热机热机⎩⎪⎨⎪⎧内燃机(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吸气冲程压缩冲程(机械能→内能)做功冲程(内能→机械能)排气冲程本节教学将内容的次序作了一定的调整,由实验中水蒸气顶开塞子转入热机的教学,这样的安排比较自然一些.利用模型和活动挂图帮助学生了解热机的内部结构从而加深对热机能量转化过程的理解.第2节热机的效率教材通过对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讨论引出热值的概念,并分析了热机效率不高的原因.最后通过“STS”介绍了热机的发展及其对人类发展的作用.这一节主要是对热值的理解,掌握热值的相关计算.热机的效率的教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讨论,通过实际让学生加深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其开发新技术,提高燃料的利用率的意识.燃料的热值通过身边熟悉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的情况帮助学生理解,家用灶具的使用情况可帮助学生理解热机效率不高的原因.知识与技能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2.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3.通过分析能量转化或转移的去向,理解热机效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热值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热机效率的学习,激发学生开发新技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意识.3.通过阅读“STS”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重点1.燃料的热值.2.热机效率.难点1.热值的相关计算.2.热机效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法.一、新课导入思考问题:现在有两种燃料:干草和煤炭,要烧开一壶水,用哪种作燃料用量少一些?分析引导:水烧开需要吸收的热量是相等的,而干草和煤炭用的量不同,这说明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由此引出燃料的热值.二、新课教学 1.燃料的热值.(1)类比速度、密度定义的建立,得出热值的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燃料的热值.(2)由定义得出热值的公式q =Q m,单位:焦/千克(J/kg)(3)让学生读课本第23页“一些燃料的热值”表格,回答:酒精的热值是多少?并让学生解释其物理意义,了解“完全燃烧”四个字.(4)燃料很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往往比按热值计算的要小,如用煤烧水,有效利用的只是被水吸收的热量,其余的热量都散失了.学生思考:通常的锅炉,燃料的利用率比较低,为了节约能源,锅炉工会怎么做?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做法来讨论,然后得出有效使用燃料的途径:(1)要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2)要减少热量的损失.2.热机的效率.(1)学生思考:内燃机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能否全部用来做功?(2)学生讨论分析内燃机中的燃料释放出的能量的去向(如废气带去一部分热量,一部分热量消耗在散热上,还有一部分消耗在克服摩擦做功上),只有一部分能量能够用于做功.(3)引入热机的效率的概念:用于做功的那部分能量,与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η=W 有Q 放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η<1?如何提高炉子的效率.3.燃料的有效利用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三、课堂小结1.热值及其单位.2.有效利用原料的途径.3.热值的相关计算.四、作业设计见练闯考第14页课内精练第2节 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燃料的热值热机的效率本节课通过对热机的效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能源的低效率使用情况,在学习生活中认识到节约能源的必要性,增强学生们在生活中的节约能源意识.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本节教材首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使其发现各种不同现象的联系,向学生初步揭示出能量概念的物理实质.接着通过学生讨论,分析了能量不能凭空消失,只能相互转化,并给出能量守恒定律.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它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和能量守恒两部分内容.本课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或分析身边实例,找出光、电、热、机械运动等现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理解能的转化这个重点内容.先后通过单摆摆动高度越来越低的现象,让学生思考能量的去向,从而引入能量守恒定律;最后结合永动机的介绍让学生分析得出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从而进一步理解能量守恒的观点.本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对这些实例中的能量转化进行具体的分析,结合永动机是不能制成的事实让学生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知识与技能1.知道各种形式的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2.知道在转化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3.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4.能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发现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体会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2.通过学生讨论体会能量不会凭空消失,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做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物理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2.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难点用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对具体的自然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观察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一、新课导入演示一个单摆的摆动过程,让学生分析其能量是怎样转化的,让学生猜想它是否能永远地摆动下去,由此引入课题.二、新课教学1.能的转化.(1)指导学生完成“想想议议”中的四个小实验,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讨论其能量转化情况. (2)学生分析得出:①机械能→内能②光能→内能③光能→电能→机械能④机械能→电能及内能(3)教师概括: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化.(4)指导学生填充图14.3-1.2.能量守恒定律.(1)教师演示单摆实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摆球的高度会逐渐降低,是否丢失了能量?(2)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分析原因:小球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由于存在阻力和摩擦力,同时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因此机械能减少了,但减少的机械能等于转化的内能,总的能量不变.(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4)简单介绍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三、课堂小结1.在一定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2.能量守恒定律.四、作业设计见练闯考第16页课内精练第3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的转化能量守恒定律⎩⎪⎨⎪⎧内容应用这节课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从日常生活中的单摆、小球等熟悉的实验出发,亲自去感受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通过课本中永动机的介绍,让学生参与讨论,认识到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课下补充作业让学生查阅永动机的有关资料,以加深对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理解.。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3.2《内能》教案一. 教材分析《内能》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物理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通过对内能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为后续学习热力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物体运动、力、声、光、电等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微观世界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式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等内容还需通过实例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3.让学生理解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明确内能是物体的一种能量形式,而机械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和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动手实验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内能的概念及内能的改变方式。
2.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问题引导、实例分析、实验观察、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验器材:温度计、热水、冷水、玻璃棒等。
3.学习资料。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例引入:冬天用热水取暖,热水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冷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提问:这是怎样的一种能量转移?这种能量与物体的温度有什么关系?2. 呈现(10分钟)呈现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接着介绍内能的单位、测量工具等。
3. 操练(10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观察温度变化。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内能的变化。
4.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改变方式,如:烧水时,水温升高,内能增加;用手摩擦物体,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新人教版
适用精选文件资料分享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新人教版)第十三章内能第 1 节分子热运动【讲课目标】 1. 知识与技术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全部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
2). 能鉴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见解解说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 过程与方法1 ).经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案例认识到全部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 经过实验考据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激烈。
3). 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认识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 .感情、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认识,可以经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没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讲课要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 1 ). 从宏观出发,经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没法感知的事实。
2 ). 用分子热运动见解解说有关现象。
【讲课准备】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讲课过程】主要讲课过程讲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办情境兴趣引入 [ 故事导入 ]: 怒掷酒瓶振国威香惊四座夺金奖 1915 年,巴拿马国际展览会上,中国馆正式开幕后,贫弱的中国政府送出的包装简陋茅台酒未能惹起评委重视。
我国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酒瓶嘭的破在地上,陶罐一破,立刻浓郁的酒香征服了评委,茅台酒获取金奖,今后享誉全世界。
这酒香是如何进入嘉宾鼻子里的呢?【板书课题】§ 13-1 分子热运动(设计企图:以故事导入,调动学生的踊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念。
)学生听故事二、研究新知: ( 一) 、物质的构成[ 建立情境 ]: 本来这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常有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 分子、原子构成的。
请看图片。
人教版初中物理内能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内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内能的概念,知道影响内能的因素。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内能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
2. 难点:内能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验引入:将一个气球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一段时间后,气球会变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内能。
2. 讲解内能的概念讲解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内能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3. 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讲解影响内能的因素:温度、质量、状态等。
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温度、质量、状态对内能的影响。
4. 讲解内能与生活、生产的联系讲解内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如保暖、烹饪等。
让学生了解内能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以及内能与生活、生产的联系。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内能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内能的概念和影响内能的因素。
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内能与生活、生产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相关推荐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也要随之改变3.知道内能与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教学重点内能以及内能改变与温度改变的关系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变化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教具红墨水、玻璃杯、热水、冷水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观点由已学过的机械能知识类比得出内能的概念二、内能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速度越大,分子动能大,内能越多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因此此种运动又叫热运动四、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的能,与物体微观结构有关;机械能是宏观物体机械运动有关的能量例题:甲、乙两块冰的质量相同,温度均为-10℃。
甲冰块静止于地面,乙冰块静止在距地面10m高处,则这两个冰块相比较()A.机械能一样大B.乙的机械能大C.内能一样大D.乙的内能大答案:选项B、C五、小结内能与温度有关六、作业P17—1、2教师引导实验比较在不同下扩散现象的快慢(对比红墨水在冷水与在热水中的扩散)引导讲评回忆分子运动论的三个基本观点观察实验现象想一想造成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并自己得出结论:物体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多比较比较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做题探究活动想办法设计实验证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九年级物理《内能》教案篇2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内能改变。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节 内能》教案1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节内能》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节内能》是学生在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压强、浮力等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物体内部能量变化的一节课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法、热传递等。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改变方法,了解热传递的实质,为后续学习热力学定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物体内部的能量变化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方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将其与内能的改变联系起来,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改变方法。
2.了解热传递的实质,能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内能的概念及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2.热传递的实质及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内能的概念、内能的改变方法、热传递等。
2.实验器材:热水、冷水、温度计等。
3.练习题:有关内能、热传递的题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内能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内能?内能与机械能有什么区别?2.呈现(10分钟)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热传递的实质。
同时,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内能的改变方法。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4.巩固(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测学生对内能和热传递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内能的改变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进行讨论。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内能知识目标知道内能的两个作用.能力目标能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内能的实例.情感目标感受到内能的利用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提出问题入手,引入了内能是怎样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内能来加热,列举实例说明了很多利用内能的例子,又重点分析了利用内能取暖的发展过程,并联系环境保护等分析了这个发展过程.教材直接谈到利用内能还可以做功,用实验证明了内能能够做功,并分析了这个实验,能表现出热机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过程,又阐明了利用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热机,并说明了热机的发明及其改进对现代工业的影响.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联系大量的科技资料,“利用内能来加热”比较直观,可以让学生从提供的资料中分析,并从某个方面上叙述内能利用的发展情况,例如分析课本上提到的“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本内容的教学要注意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学习生产生活中有益的利用内能的方法,对于不合理的利用要能提出建议.“利用内能来做功”要注意实验教学,从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实验的作用和意义,教师可以提供大量的资料,学生从中分析和学习如何利用内能做功的,并从材料中体验到科技的发展.--方案【课题】内能的利用【重难点】内能的两个应用: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利用内能来做功.从实验中分析能量的转化和联系实际的应用.【教学过程设计】一.课程引入方法1、联系上一节的内容,知道了人类利用燃料燃烧获得大量的内能,那么人们是如何利用这些内能的呢?可以提供资料,学生阅读,知道内能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是用来加热.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分析社区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内能,这说明内能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用来加热.二.利用内能来加热方法1、教师提供关于取暖的资料,学生分析取暖的发展过程,说明从火炉取暖到锅炉集体供暖再到热电站供暖的优点: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环境卫生.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做调查和利用信息学习,教师提出课题,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再此基础上设计实施方案,做评估和实验,得出一些结论.教师可提供的方案可以是:调查社区供暖;查阅世界上先进的供暖方法.三.利用内能来做功方法1、实验教学,做好水蒸气推开活塞的实验,学生从实验中学习如下问题:观察实验的现象;分析活塞退出的原因;思考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实验说明了什么;从实验中能受到什么启示.在此基础上介绍利用内能做功制造了热机,说明工业化社会的出现有赖于热机的发明和改进.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用上面的方法1进行实验,然后可以提供资料或学生查找资料,从利用内能来做功开始,到应用,到科技的发展,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板书设计】第二节内能的利用一.利用内能来加热本质:能量(内能)的转移.二.利用内能来做功1.实验:水蒸气推开活塞.2.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3.能量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热机的应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3.2《内能》教案
1.钻木取火;
2.小女孩点燃火柴取暖;
提出:热是一种能量吗?
观看、思考、感受。
图片除了点出课题之外,还传递了人性的温暖,为“温暖”而学习。
探究新知20分钟
第二环节:初探新知
一、认识内能
1.用机械能来帮助学生理解内能。
[观察一下]“分子”和“孩子”是否有相似之处?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分组实验并讨论。
[想一想做一做]你怎样让一段50cm的铁丝温度升高呢?
①请各组说出使物体温度升高的方法,教师一一板书。
②让学生对各组的方法进行评价,发出质疑。
③引导学生将方法归类。
(2)改变物体内能方法:热传递
①让学生讨论热传递发生的条件。
②提出“热量”的标准物理概念。
(3)改变物体内能方法:做功
1.在“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打气”的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向瓶内打气,使得瓶内的水蒸气: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能
(填“增加”或“减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现,这是因为水蒸气对瓶塞,内能(填“增加”或“较少”)。温度(填“升高”或“降低”)。水蒸气而成小液滴。白雾未消失时,如果马上盖上塞子,再次向瓶内打气,则会看到。
学生尝试总结。
小组讨论并实践提高铁丝
交流、讨论,尝试归类。初步明确物体温度升高的方法。
思考、讨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什么时候分子运动得快?什么时候分子间的作用力会发生变化?这是对上节课所学知识很好的考察机会,是学有所用的体现。
练习巩固10分钟
第四环节:巩固提高
态度情感价值观
2019_2020学年度九年级物理全册13.2《内能》教学设计2(新版)新人教版
《内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
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CAI课件、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图钉、砂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vip免费)中学九年级物理《内能 分子热运动》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第二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过程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教学用具:分子内聚力演示器、烧杯、水、墨水等【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现象,例如墙里开花墙外香;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到医院时闻到一股药味等,同学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一些例子吗?这些现象为什么?合作探究前面我们学过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理学中所说的分子包括多原子分子和单原子分子,分子很小,是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这么多的分子在物体中处于学生体会各个例子,举例并力图解释这些现象.思考、讨论、猜想、回答,从学生熟悉的例子入手,学习新知.学会猜想必须是有根据的.联系实际现象.什么状态呢?提出你自己的猜想并说明自己的根据.(例如这些分子是运动的或者这些分子是静止的.)一、扩散现象让学生观看教师用书的视屏资源(2)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的扩散现象;水和硫酸铜溶液的扩散;金和铅的扩散.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扩散现象,向学生说明(1)气体的扩散现象: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要注意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放在空瓶子下面,由于二氧化氮气体密度大,这样可以排除重力的干扰.(2)液体的扩散:观察两种液体之间的部分.(3)固体的扩散.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各种扩散现象的过程,总结扩散的定义,分析推理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情况.让学生感受各种情况的扩散现象,更形象具体.固体、液体、气体扩散快慢的比较.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结论:1、气体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最慢.2、两种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二、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扩散现象,那么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同学们自己能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吗?演示: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快慢.由实验引入热运动的概念.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三、分子间的作用力提出问题: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既然物体里的分子能够运动,则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为什么物体既不容易压缩又不容易拉伸固体和液体呢?演示实验:1、分子之间有引力,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2、观看教师用书视频资源2,由弹簧连接的小球间的作用力说明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结论: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之间学生阐述自己的结论对可能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进行猜想,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想的理由,对自己的猜想提出验证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猜想产生这种实验现象背后隐藏着那些物理规律以及与分子运动有关的因素学生猜想并叙述猜想的理由,设计验证猜想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理解分子之间有引力观看视频资源理解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让学生学会自己总结说明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通过实验学会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的方法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时,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平时我们很少看到两个物体能粘到一起,就是因为分子间的引力作用距离很小,在分子间离得很近时才能明显地显示出来.课堂小结解释开头所提出的问题学生谈谈自己学到了什么回顾新知纳入知识系统课堂练习一、动手动脑学物理.二、补充练习1、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vip免费)年九年级物理《内能》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13.2 内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导学过程:(一)、复习复习机械能的知识.通过事例说明物体怎样才能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要特别强调由于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相互吸引,才使地面上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二)、情景导入装着开水的热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出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引入新课——内能.自主预习案阅读教材,完成下列任务.1、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于 .2、分子动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在不停地做 ,像所有运动的物体具有能一样,物体内运动着的分子也具有 ,称为分子动能.3、分子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这种作用力好似分子间连着一个看不见的弹簧一样,在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时,弹簧具有 .当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时,分子间的“无形弹簧”被压缩或被拉伸,具有的势能叫 .4、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和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5、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内能的单位是 .内能也不同于机械能.物体的动能跟物体的有关,物体的重力势能跟物体被举起的有关.一个钢球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这只能影响钢球的机械能,并不是能改变钢球内的动能和势能.那么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呢?合作探究案1、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演示实验: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红墨水,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水扩散的快慢.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因此:物体的内能跟有关.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 .温度降低时,物体的内能 .2、阅读教材一切物体都有 ,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激烈,它具有 .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 .由此可知影响内能的因素是,物体的,物体分子间的,分子的以及物体的状态.比如质量相同的0℃的冰、水和水蒸气,他们的内能是不同的, 的内能最大.3、完成下列任务.1、热传递:使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 物体温度升高, 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物体间存在是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为止.发生热传递时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2、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的转移)即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3、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传向 ,所以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4、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演示实验:甲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迅速地压下活塞观察发生的现象 .原因是:.说明: .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如冬天搓手会让手暖和,是通过__________改变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本身内能减小演示实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在大口玻璃瓶内装少量水,水的上方有水蒸气,瓶塞塞紧,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起来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的原因是瓶内空气推动活塞做功时.说明了:结论:由此物体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机械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问题:要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了,我们可以采用哪些办法?(温馨提示:热传递和做功在改变物体内能上的具有等效性.)课堂练学(1).有关内能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A. 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内能增大B. 0℃的冰内能为零.C.相同质量的0℃冰的内能比0℃水的内能小D. 高温物体一定比低温物体内能大(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分子总是在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具有动能B. 当物体被举高时,其分子势能随之增加C. 当物体运动速度增大时,其分子动能随之增加D. 0℃以下时,物体分子既不具有动能也不具有势能(3).下面有关内能和机械能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具有内能时,就一定具有机械能B. 物体具有机械能时,同时也具有内能C. 物体不具有机械能时,但它具有内能D. 以上说法都正确4. 将一根粗铁丝放到火炉上烤,铁丝吸收__ ______,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___.将一杯热水放入凉水中,热水温度 ,内能;凉水温度 ,内能 .5、在下面的四幅图画中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阳光照射企鹅变暖 B.用炉子烧水水温升高 C.钻木取火 D.铁锅热得烫手。
(vip免费) 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复习》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免费下载网址/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内能的利用感知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2.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3.了解热量的概念.4.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5.认识内能的利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6.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7.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使学生对热和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的理解系统化、条理化.2.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目标自学导航二、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②质量③材料④存在状态: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三、内能的改变: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区别:由于它们改变内能上产生的效果相同,所以说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但做功和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不同,前者能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后者能的形式不变.D、温度、热量、内能区别:四、热量:1、比热容:⑴定义:⑵物理意义:⑶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⑷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⑸水常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2、计算公式:Q吸=Cm(t-t0),Q放=Cm(t0-t)3、热平衡方程:不计热损失Q吸=Q放(一)、内能的获得——燃料的燃烧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二)、热值(三)、内能的利用1、内能的利用方式:⑴利用内能来加热;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的转移过程.⑵利用内能来做功;从能的角度看,这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热机:定义:能的转化: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内燃机:它主要有汽油机和柴油机.五、能量守恒定律就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班内讨论.采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学生思考回答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总结结论避免死记硬背知识梳理课堂小结、归纳重点、强调解题注意事项,学生应对中考能有的放矢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并解答请学生归纳规律,并请填图技能迁移甲、乙两物体的比热容之比为2∶3,吸收热量之比为3∶1,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A.9∶2 B.2∶9 C.1∶2 D.2∶1下列各图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两手相互B.水沸腾时蒸汽C.锯木头锯子发烫D.压缩空气引火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小组订正答案展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综合训练铝的比热是0. 88×103焦 / (千克·℃),水的比热是 4.2×103焦 / (千克·℃) .质量为0.3千克的铝锅中放有2千克的水,把它们从20℃加热到80℃时,(1)铝锅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3)一共需要吸收多少热量通过实验,让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作业1、地热是一种新能源,人们是怎样利用地热的?2、有人说:“利用水库的水发电,再利用这些电又把水抽回水库,那么发电机和抽水机就会永远不停的运转下去.”你认为这可能吗?为什么?板书设计一、分子热运动:二、内能:三、内能的改变:四、热量:五、能量守恒定律教后反思:我们在平时要注重基础,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参与而学得知识,从而学会分析,学会学习,加强能力的培养;互相听课,取长补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平时讲课应经常贯彻新教材理念和教学改革精神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引导学生产生兴趣并与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激发学习物理的热情.教学中要勇于放手,不能一言堂,把思维的时间还给学生,多设计探究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和提高,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必要的知识,照顾后进生不掉队.。
(vip免费)九年级物理《内能 分子热运动》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免费下载网址/《分子热运动》解压密码联系qq 1119139686 加微信公众号jiaoxuewuyou 九折优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引入:(课前在教室的地面上偷偷地洒一些香水)◆探究活动1:在教室内喷洒香水,请同学们讨论香味是如何传播的?盛夏时节,百花绽放.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其实不是气味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而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思考、交流分析归纳激发兴趣从学生熟知的现象入手来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二、探究新知一、物质的构成:通过视频了解物质的构成.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2.分子的大小:直径约为10-10m.3.分子间有空隙.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思考、交流、总结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象.◆探究活动2:扩散现象(1)气体扩散实验(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片):将空瓶子倒扣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彼此进入对方,颜色混合均匀,变为浅红棕色.实验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运动.(2)液体扩散实验(演示实验结合视频)(烧杯2个、硫酸铜溶液、漏斗)在烧杯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硫酸铜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实验结论:液体分子在不停运动.(3)固体扩散实验(视频)实验现象:几年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合金. 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观察、思考、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有机的结合,激发兴趣.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渗透实验结论:固体分子在不停运动.2.一般情况下,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3.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同时也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探究活动3: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烧杯2个、红墨水、冷水、热水、滴管):在一个烧杯中装半杯热水,另一个同样的烧杯中装等量的凉水.用滴管分别在两个杯底注入红墨水.实验现象:热水杯的颜色先变得均匀.实验结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4.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温度.5.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三、分子间的作用力:◆探究活动4: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有引力(内聚力演示器、钩码):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分开.(请学生亲身感受力的大小)讨论、总结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分析、归纳、结论观察、思考、讨论、总结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有机的结合,激发兴趣.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渗透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实验现象:磨光的两铅柱紧压对接在一起,下面挂很重的物体也不能将它们分开.实验结论:分子间有引力.(2)分子间有斥力实验现象:针管里的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被压缩.实验结论:分子间有斥力.1.分子间存在引力宏观表现:固体、液体能保持一定体积,不致散开. 2.分子间存在斥力宏观表现: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类比长短不同的两根弹簧连着的两个小球,分析分子间作用力.3.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r)有关:r<平衡距离时,表现为斥力;r >平衡距离时,表现为引力;r >10倍平衡距离时,作用力很微弱,可以忽略.引导学生归纳分子动理论内容.四、分子动理论及应用1.内容: 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有机的结合,激发兴趣.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渗透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1)物质由分子组成;(2)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2.应用:例:用分子动理论解释蒸发现象及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利用视频了解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引导学生归纳.五、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1.固态物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作用力强,分子虽然做无规则运动,但位置相对稳定.2.液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3.气态物质:分子间距很大,高速向周围运动,分子间作用力很小. 讨论、思考、回答讨论、思考、回答应用分子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归纳能力.三、巩固练习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扩散现象只能在气体之间发生B.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C.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D.液体容易流动,说明液体分子间只存在斥力2.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的是()A.冰熔化为水B.埋在地下的铁管,过一段时间生锈了C.打开香水瓶,香味四处飘逸D.沙尘漫天思考、回答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请将表格填充完整:物态微观特征宏观特征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有无固定形状有无固定体积固态很大液态较大较大气态较大四、课堂小结一、基本知识:分子动理论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二、基本技能:通过宏观现象分析微观问题.三、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思考、回答、交流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使知识更具系统性.五、知识延展小论文:奇妙的微观世界讨论、归纳创设问题情景,置疑引新.六、布置作业教材:P6动手动脑学物理1~5板书设计§13~1 分子热运动一、物质的构成二、分子热运动三、分子间的作用力四、分子动理论及应用五、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vip免费)秋九年级物理《内能》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内能》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2.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二)过程与方法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用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是由“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运动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的概念就比较抽象,学生是通过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机理建立的,而内能的概念也非常抽象,内能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会发生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不是物体内部所含有的量,而是一个变化量,要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对热量概念的建立也是本节重点之一;另外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重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难点: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三、教学策略内能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直接接受和理解.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机械能的知识,可用对比的方法,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分子也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也具有动能;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间也存在分子势能.内能的大小与温度有关,可以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来反映内能的变化.内能改变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可以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内能改变,对内能改变方法进行分类,从而总结出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热传递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是一个过程量,反映内能的变化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来表述,热传递改变内能是能量的转移.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涉及两个方面,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通过实验来证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其中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如压缩空气使其内能增大,转化为棉花的燃烧等.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是能量的转化.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空气压缩引火仪、烧瓶、打气筒、自行车车胎、橡皮管、玻璃管、水、暖水瓶.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九年级物理全册 13.2《内能》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内能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二节,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是对分子动理论知识的延伸,又是以后学习热学的基础,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观察,能简单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
能判断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了解热量的概念。
3.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2.通过分析具体实例,促使学生尝试应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去解释具体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感受人类认知内能过程中从宏观跨越到微观的伟大,和人类认知过程中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
2.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助于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内能的概念,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举出相关事例。
难点:1.用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本质。
2.了解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空气压缩器、乙醚、棉花、广口瓶、带导管的橡皮塞、打气筒、粗铁丝、酒精灯、烧杯、热水。
五、板书设计第二节内能一、内能三、温度、内能及热量的区别与联系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及实质(1)做功(2)热传递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图片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候会把瓶盖弹起,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观看、思考、回答从生活实例引入新课,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精品教案第2节 内能
第2节《内能》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3、通过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3、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
【教学难点】内能与温度有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演示讲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图片,体会分子的运动,从而引入物体的结构。
二、进行新课(一)物质结构的基本图像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通过分子与苹果、学生与地球的相对比较,让学生想象感知分子的大小。
引导学习常见的物质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老师通过课件动画展示“观察与思考”中的小实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扩散现象。
学生观察并思考,举出更多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掌握扩散现象的原理。
课件展示“观察与思考”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含有的内能大小比较。
师生共同总结:组成物质的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我们称这种运动为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P图10-16,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同时,当压缩物体时需要用力,老师引导学生观察10可推知:分子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师生共同总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都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这就是物质结构的基本图像。
(二)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分子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运动状态不同。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13.2 内能 教案
初中物理《内能》教学设计(人教版)一、课题:内能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建立内能的概念,知道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热传递和做功3、知道热量的概念、单位4、了解热传递现象,知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要有温度差5、理解内能、热量、温度三者的关系(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2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内能、热量概念,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五)、教学难点: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复习:什么叫动能,其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叫重力势能其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讲述:物体里的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分子间由于有相互的引力和斥力,因此分子具有势能,物体里分子具有的这些能量与机械能是不同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能.(二)新课一、内能1.(讲述)内能:物体里一切分子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讨论:有没有内能的物体?为什么?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指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学生讨论:1)、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了,内能有何变化,为什么?2)、质量是1kg、50℃的铁块与质量是10kg、50℃的铁块,它们的内能有何不同,说明理由3)、提出问题:物体的内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温度和质量4)、提出问题:内能和机械能有何区别?学生试答,教师进一步指出: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和相互作用力有关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热传递可改变物体的内能举例:烤火时,身体变暧和,身体的内能增加了冬天,用嘴对手哈气手变暧和了,手的内能增加了一杯开水放在桌子上会慢慢变凉,水的内能减少了。
这些现象说明用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出:用热传递的方法可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热内能增加,物体放热内能减少.教师介绍热传递现象: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一个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费下载网址 /
解压密码联系qq 1119139686 加微信公众号jiaoxuewuyou 九折优惠!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内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 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 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关键 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教法、学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实验法、列举实例法、学生
实验体验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压缩点燃演示器、气体膨胀做功演示器.酒精灯、铁丝、钳子.铅笔、砂纸、冰块等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自主学习1、知识回顾:向学生展示三幅有关有关
人类对“热”充满渴望的图片.展示人类对“热”的基本认知过程.
A钻木取火;
B小女孩点燃火柴取暖;
C警察在冰雪天向过路司机递上一杯热水;
提出:热是一种能量吗? 观看、思考、感受
适当讲解并由
此引入新课
2、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能简单描述同一物体其内能随温度变化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体验活动,知道通过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内能.能判断热物体内能是否发生改变,和用什么方法改变内能.了解热量的概念. 学生要明确学习目标.了解
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对不同的语境
中热的含义不
同
3、出示并解读自学提纲
(1)内能的概念以及单位
(2)什么样的物体具有内能?如
何判断一个物体的内能改
变了(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
因素)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几
种,都是什么
(4)热传递的概念及发生热传
递的条件
(5)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阅读提纲,明确自主学
习内容
要知道做功和
热传递在改变
物体内能上是
等效的
4、组织学生自学
A、老师引导学生看书,在教材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B、讲解实验操作上要注意的事项,及在掌握的要点,观察的现象
C、老师给学生几组实验
如何使一根铁丝烫手
如何点燃火柴头
如何使一块冰熔化学生自学得出结论
1、阅读教材,掌握书中的
知识要点以及物理概念
2、学生实验
3、实验A
实验B
要对实验现象
及由实验现象
得出的结论详
细说明
注意对实验细节的观察
二、自学反馈1、汇报或检测:以练习题的方式进行
检测学生小组内进行检验学习情况,思考、互相交流,谈收获、体会,由组长进行汇报
2、组内交流,培优补差在小组内以优带差,争取每
个学生都能完成目标的要
求
三、质疑精讲1、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学生对学习探究中出现的
问题,可以小组内进行解
决,也可求助于老师
2、教师横向拓展和纵向挖掘:做功和热
传递的实质,及内能改变的量度
3、注意区分宏观的机械运动和微观的
分子热运动
四、总结提高(一)出示精选习题
1.在“向装有少量水的瓶子内打气”的
实验过程中,教师不断向瓶内打气,使得
瓶内的水蒸气:气压增大,水蒸气的内能
(填“增加”或“减少”);
温度(填“升高”或“降低”).
当瓶塞跳起来时,可以看到瓶内出
现 ,这是因为水蒸气对
瓶塞 ,内能(填
“增加”或“较少”).温度(填
“升高”或“降低”).水蒸气而成
小液滴.白雾未消失时,如果马上盖上塞
子,再次向瓶内打气,则会看
到 .
2.在下列的选项中,通过做功实现物体
内能改变的是()
A.在炎热的夏天,在啤酒中放入一些冰学生做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参与练习,完成题目
块,啤酒变凉
B.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中的水被晒热
C.行驶的汽车,轮胎会变热
D.划火柴,火柴燃烧
(二)总结归纳
总结习题中出现的问题,强化知识点
(三)、作业:课堂:P10、1题、2题
家庭:课后习题及练习册
板书设计第二节:内能
一、认识内能
1.什么是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J.
2.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二、物体内能的改变
1.判断一个物体内能发生了改变——观察其温度变化.
2.热传递:
①发生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②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3.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②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4.做功和热传递的本质
①做功: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②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