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角对等边同步练习二

合集下载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及其推理证明过程.(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教学难点1.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我们在前两节课研究证明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我们知道,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演示课件)1.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用到等边三角形,能得到什么结论?2.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就是等边三角形?3.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把你的证明思路与同伴交流.(教师应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时间)[生甲]由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可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又由三角形三内角和定理可知,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都等于60°.[生乙]等腰三角形已有两边分别相等,所以我认为只要腰和底边相等,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了.[生丙]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分别都等于60°,我认为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等于60°,也就是说这个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了.(此时,部分同学同意此生看法,部分同学不同意此生看法,引起激烈的争论,•教师可让同学代表发表自己的看法)[生丁]我不同意这个同学的看法,•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满足这个条件都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角对等边,三个内角都是60°,所以它们所对的边一定相等,但这一问题中“已知是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是等边三角形”,•我觉得他给的条件太多,浪费![师]给三个角都是60°,这个条件确实有点浪费,那么给什么条件不浪费呢?•下面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Ⅱ.导入新课探索等腰三角形成等边三角形的条件.[生]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6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师]你能给大家陈述一下理由吗?[生]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顶角是60•°,•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的和就是180°-60°=12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是相等的,•所以每个底角分别是120°÷2=60°,则三个内角分别相等,根据等角对等边,•则此时等腰三角形的三条边是相等的,即顶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生]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60°,那么这个三角形也是等边三角形,同样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师]从同学们自主探索和讨论的结果可以发现:•在等腰三角形中,•不论底角是60°,还是顶角是6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你能用更简洁的语言描述这个结论吗?[生]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这个结论的证明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点,难点是意识到分别讨论60°的角是底角和顶角两种情况.这是一种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师要关注学生得出证明思路的过程,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并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师]你在与同伴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了什么或受到了何种启示?[生]我发现我的证明过程没有意识到“有一个角是60°”,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两种情况:(1)这个角是底角;(2)这个角是顶角.也就是说我们思考问题要全面、周到.[师]我们来看有多少同学意识到分别讨论60°的角是底角和顶角的情况,•我们鼓掌表示对他们的鼓励.今天,我们探索、发现并证明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我们在证明这个定理的过程中,还得出了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是什么呢?[生]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来证明这个结论. (投影仪演示学生证明过程)已知:如图,在△ABC 中,∠A=∠B=∠C . 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证明:∵∠A=∠B , ∴BC=AC (等角对等边). 又∵∠A=∠C ,∴BC=AC (等角对等边).∴AB=BC=AC ,即△ABC 是等边三角形.[师]这样,我们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就可以得到. (演示课件)AB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师]有了上述结论,我们来学习下面的例题,体会上述定理. (演示课件)[例4]如图,课外兴趣小组在一次测量活动中,测得∠APB=60°,AP=BP=200m ,•他们便得出一个结论:A 、B 之间距离不少于200m ,他们的结论对吗?分析:我们从该问题中抽象出△APB ,由已知条件∠APB=60°且AP=BP ,•由本节课探究结论知△APB 为等边三角形.解:在△APB 中,AP=BP ,∠APB=60°, 所以∠PAB=∠PBA=(180°-∠APB )=(180°-60°)=60°. 于是∠PAB=∠PBA=∠APB .从而△APB 为等边三角形,AB 的长是200m ,•由此可以得出兴趣小组的结论是正确的.Ⅲ.随堂练习(一)课本P54练习 1、2.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它们分别是什么线段? 答案: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它们分别是三个角的平分线(或是三条边上的中线或三条边上的高线).2.如图,等边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上的高,∠BDE=∠CDF=60°,•图中有哪些与BD 相等的线段?答案:BD=DC=BE=EA=CF=FA=DE=DF . (二)补充练习1212E DCA BF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 和∠C 的平分线相交于D ,BD 、CD•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 于E 、F ,求证:BE=CF .证明:连结DE 、DF ,则BE=D E ,DF=CF .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平分∠ABC ,得∠1=30°,故∠2=30°,从而∠DEF=60°.同理∠DFE=60°, 故△DEF 是等边三角形. DE=DF , 因而BE=CF .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自主探索、思考了等腰三角形成为等边三角形的条件,•并对这个结论的证明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这节课我们学的定理非常重要,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56─5、6、7、10题. (二)预习P55~P56. Ⅵ.活动与探究探究: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AB 、AC 上分别截取AD=AE .△ADE 是等边三角形吗?试说明理由.过程:通过分析、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结果:已知:三角形ABC 为等边三角形.D 、E 为边AB 、AC 上两点,且AD=AE .判断△A DE•是否是等边三角形,并说明理由.解:△ADE 是等边三角形,21E DCABFE DCAB∵△ABC是等边三角形,∴∠A=60°.又∵AD=AE,∴△ADE是等腰三角形.∴△ADE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板书设计§12.3.2 等边三角形(一)一、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问题:一个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成为等边三角形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三、应用例题讲解四、随堂练习五、课时小结六、课后作业备课资料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参考例题1.已知,如图,房屋的顶角∠BAC=100°,过屋顶A的立柱AD⊥BC.屋椽AB=AC,求顶架上∠B、∠C、∠BAD、∠CAD的度数.解:在△ABC中,∵AB=AC(已知),DA B∴∠B=∠C (等边对等角). ∴∠B=∠C=(180°-∠BAC )=4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又∵AD ⊥BC (已知),∴∠BAD=∠CAD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与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BAD=∠CAD=50°.2.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D 是中线,延长BC 到E ,使CE=CD . 求证:DB=DE .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BD 是中线, ∴BD ⊥AC ,∠ACB=60°,∠DBC=30°. 又∵CD=CE , ∴∠CDE=∠E=∠ACB=30°. ∴∠DBC=∠E . ∴DB=DE .3.已知: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DE ∥BC ,交AB 、AC 于D 、E .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已知), ∴∠A=∠B=∠C (等边三角形各角相等). ∵DE ∥BC ,∴∠ADE=∠B ,∠AED=∠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ADE=∠AED .∴△ADE 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2.3.2 等边三角形(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为30°的性质. 2.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简单应用.1212ED ABDCAE B(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2.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习惯和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教学重点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教学难点1.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2.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教学方法探索发现法.教具准备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三角尺;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师]我们学习过直角三角形,今天我们先来看一个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看它具有什么性质.大家可能已猜到,我让大家准备好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它有什么不同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呢?问题:用两个全等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你能拼出一个怎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吗?说说你的理由.由此你能想到,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Ⅱ.导入新课(让学生经历拼摆三角尺的活动,发现结论,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出来的结论,还需要给予证明)[生]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尺摆出了如下两个三角形.其中,图(1)是等边三角形,因为△ABD ≌△ACD ,所以AB=AC ,又因为Rt △ABD 中,∠BAD=60°,所以∠ABD=60°,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生]图(1)中,∠B=∠C=60°,∠BAC=∠BAD+∠CAD=30°+30°=60°,所以∠B=∠C=∠BAC=60°,即△ABC 是等边三角形.[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自己拼成的图(1)是等边三角形.由此你能得出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吗?[生]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 [师]我们仅凭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还需证明,你能证明它吗?[生]可以,在图(1)中,我们已经知道它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BC=AC .•而∠ADB=90°,即AD ⊥BC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BD=DC=BC .所以BD=AB ,•即在Rt △ABD 中,∠BAD=30°,它所对的边BD 是斜边AB 的一半.[师生共析]这位同学能结合前后知识,把问题思路解释得如此清晰,很了不起.•下面我们一同来完成这个定理的证明过程.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已知:如图,在Rt △ABC 中,∠C=90°,∠BAC=30°. 求证:BC=AB . (1)D C AB(2)D CAB121212分析:从三角尺的摆拼过程中得到启发,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 . 证明:在△ABC 中,∠ACB=90°,∠BAC=30°,则∠B=60°. 延长BC 至D ,使CD=BC ,连接AD (如下图) ∵∠ACB=60°, ∴∠ACD=90°. ∵AC=AC ,∴△ABC ≌△ADC (SAS ).∴AB=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BD 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C=BD=AB . [师]这个定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因为它由角的特殊性,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例题.(演示课件)[例5]右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 是斜梁AB 的中点,立柱BC 、DE 垂直于横梁AC ,AB=7.4m ,∠A=30°,立柱BD 、DE 要多长?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ED 与Rt △ACB 中,由于∠A=30°,所以DE=AD ,BC=AB ,又由D 是AB 的中点,所以DE=AB .解:因为DE ⊥AC ,BC ⊥AC ,∠A=30°,由定理知BC=AB ,DE=AD , 所以BD=×7.4=3.7(m ).又AD=AB ,所以DE=AD=×3.7=1.85(m ).答:立柱BC 的长是3.7m ,DE 的长是1.85m .ABDC A1212121214121212121212D C AEB[师]再看下面的例题.[例]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15°,腰长为2a ,求腰上的高. 已知:如图,在△ABC 中,AB=AC=2a ,∠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求:CD 的长.分析:观察图形可以发现,在Rt △ADC 中,AC=2a ,而∠DAC 是△ABC 的一个外角,•则∠DAC=15°×2=30°,根据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可求出CD .解:∵∠ABC=∠ACB=15°, ∴∠DAC=∠ABC+∠BAC=30°. ∴CD=AC=a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师]下面我们来做练习. Ⅲ.随堂练习 (一)课本P56练习Rt △ABC 中,∠C=90°,∠B=2∠A ,∠B 和∠A 各是多少度?边AB 与BC•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B=60°,∠A=30°,AB=2BC . (二)补充练习1.已知:如图,△ABC 中,∠ACB=90°,CD 是高,∠A=30°. 求证:BD=AB . 证明:在Rt △ABC 中,∠A=30°, ∴BC=AB . 在Rt △BCD 中,∠B=60°, ∴∠B CD=30°.∴BD=BC . ∴BD=AB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等于另一个锐角的2倍,这个角的平分线把1214121214DC AD CAB对边分成两条线段.求证: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2倍.已知:在Rt △ABC 中,∠A=90°,∠ABC=2∠C ,BD 是∠ABC 的平分线. 求证:CD=2AD .证明:在Rt △ABC 中,∠A=90°,∠ABC=2∠C , ∴∠ABC=60°,∠C=30°. 又∵BD 是∠ABC 的平分线, ∴∠ABD=∠DBC=30°. ∴AD=BD ,BD=CD . ∴CD=2AD . Ⅳ.课时小结这节课,我们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推理证明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关系.这个定理是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在今后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58─11、12、13、14题. (二)预习P60~P61,并准备活动课.1.找出若干个成轴对称的汉字、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 2.思考镜子对实物的改变. Ⅵ.活动与探究在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等于30°.过程:可以从证明“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从辅助线的作法中得到启示.结果:已知:如图(1),在Rt △ABC 中,∠C=90°,BC=AB . 求证:∠B AC=30°.证明:延长BC 到D ,使CD=BC ,连结AD . ∵∠ACB=90°, ∴∠ACD=90°.1212DCAB(1)C AB又∵AC=AC ,∴△ACB ≌△ACD (SAS ). ∴AB=AD . ∵CD=BC ,∴BC=BD . 又∵BC=AB ,∴AB=BD . ∴AB=AD=BD ,即△ABD 为等边三角形. ∴∠B=60°.在Rt △ABC 中,∠BAC=30°. 板书设计§12.3.2 等边三角形(二) 一、定理的探究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是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二、范例分析 三、随堂练习 四、课时小结 五、课后作业 备课资料 参考例题1.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ACM 、△CBN 是等边三角形. 求证:AN=BM .证明:△ACM 与△CBN 是等边三角形. ∴∠ACM=∠BCN .∴∠ACM+∠MCN=∠BCN+∠NCM , 即∠ACN=∠MCB . 在△ACN 和△MCB 中,1212(2)DC ABCBMN∴△ACN≌△MCB(SAS).∴AN=BM.2.一个直角三角形房梁如图所示,其中BC⊥AC,∠BAC=30°,AB=10cm,•CB1⊥AB,B1C⊥AC1,垂足分别是B1、C1,那么BC的长是多少?解:在Rt△ABC中,∠CAB=30°,AB=10cm.∴BC=AB=5cm.∵CB1⊥AB,∴∠B+∠BCB1=90°.又∵∠A+∠B=90°,∴∠BCB1=∠A=30°.在Rt△ACB1中,BB1=BC=2.5cm.∴AB1=AB-BB1=10-2.5=7.5(cm).∴在Rt△AB1C1中,∠A=30°.∴B1C1=AB1=×7.5=3.75(cm).13.3.2 等边三角形《第1课时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03-第十三章13.3.1等腰三角形

03-第十三章13.3.1等腰三角形

例3 如图13-3-1-2,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B=30°,连接 AD.若∠BAD=45°,求证:△ACD为等腰三角形.
图13-3-1-2 证明 ∵AB=AC,∠B=30°, ∴∠B=∠C=30°,∴∠BAC=180°-30°-30°=120°, ∵∠BAD=45°,∴∠CAD=∠BAC-∠BAD=120°-45°=75°,∠ADC=∠B+ ∠BAD=75°,∴∠ADC=∠CAD,∴AC=CD, 即△ACD为等腰三角形.
∵EF∥BC, ∴∠EOB=∠OBC,∠FOC=∠OCD, ∴∠EBO=∠EOB,∠FOC=∠FCO, ∴BE=OE,CF=OF, ∴EF=OE-OF=BE-CF. 点拨 本题运用平行线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证明角之间的关系,进 而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得出线段之间的关系,这是 证几何题中常用的方法.
9.(2018广西桂林中考)如图13-3-1-8,在△ABC中,∠A=36°,AB=AC,BD平
分∠ABC,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
答案 3
图13-3-1-8
解析 因为AB=AC,所以△ABC为等腰三角形;因为∠A=36°,所以∠ABC =∠C=72°,因为BD平分∠ABC,所以∠ABD=∠DBC=36°,因为∠DBA=∠A =36°,所以△ABD为等腰三角形;又因为∠BDC=∠A+∠ABD=72°,所以 ∠BDC=∠C,所以△BDC为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3.
题型三 等腰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综合应用 例3 如图13-3-1-5所示,已知△ABC中,AB=AC,BD和CE分别是∠ABC和 ∠ACB的平分线,且相交于O点.
图13-3-1-5 (1)试说明△OBC是等腰三角形; (2)连接OA,试判断直线OA与线段BC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同步训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同步训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同步训练习题(学生版)一.选择题1.(2014秋•北流市期末)下列条件中,不能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是()A.有两个内角是60°的三角形 B.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C.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 D.有两个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2.(2014秋•瑞金市期末)一个三角形任意一边上的高都是这边上的中线,则对这个三角形最准确的判断是()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3.(2014春•禅城区校级月考)在△ABC中,AB=AC,若∠A=60°,则△ABC为()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 D.等腰不等边三角形4.(2013春•射洪县期末)已知△ABC中,三边a,b,c满足|b﹣c|+(a﹣b)2=0,则∠A等于()A.60°B.45°C.90°D.不能确定5.(2014•祁阳县校级模拟)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cm,它的高为()A.B.C.D.6.(2013秋•渭城区校级期末)在△ABC中,∠A=∠B=∠C,过点B作BD⊥AC于D,已知△ABC的周长为m,则AD=()A.B.C.D.7.(2013秋•中江县期末)如图,△MNP中,∠P=60°,MN=NP,MQ⊥PN,垂足为Q,延长MN至G,取NG=NQ,若△MNP的周长为12,MQ=a,则△MGQ周长是()A.8+2a B.8+a C.6+a D.6+2a8.(2013秋•奉贤区校级期末)如图,在Rt△ABC,∠ACB=90°,CD、CE是斜边上的高和中线,AC=CE=10cm,则BD长为()A.5cm B.10cm C.15cm D.25cm二.填空题9.(2014春•宜宾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OA=a,P是射线ON上一动点,∠AON=60°,当OP= 时,△AOP为等边三角形.10.(2015春•普陀区期末)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60°,底边长为5,则它的腰长= .11.(2013秋•南京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B=1.8,BC=3.9,∠B=60°,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时,则CD的长为.12.(2012秋•盐城校级期中)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记为第1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1个正六边形.取这个正六边形不相邻的三边中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记为第2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2个正六边形(如图)…,按此方式依次操作.则第6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三.解答题13.(2014秋•厦门期末)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若OA=OB,∠A=60°,且AB∥CD,求证:△OCD 是等边三角形.14.如图,△ABC中,AB=AC,AD⊥BD于点D,E是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C=BE,请判断△BCE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15.(2014秋•滨州期末)如图.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16.(2010秋•苏州期中)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将△BOC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得△ADC,连接OD.(1)求证:△DOC是等边三角形;(2)当AO=5,BO=4,α=150°时,求CO的长;(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同步训练习题(教师版)一.选择题1.(2014秋•北流市期末)下列条件中,不能得到等边三角形的是()A.有两个内角是60°的三角形B.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C.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D.有两个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选D点评:节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由定义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2014秋•瑞金市期末)一个三角形任意一边上的高都是这边上的中线,则对这个三角形最准确的判断是()A.等腰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易得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然后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得这个三角形必为等边三角形.解答:解:∵一个三角形任意一边上的高都是这边上的中线,即三角形任意一边上的高与中线重合,∴这个三角形的三边都相等,∴这个三角形必为等边三角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2014春•禅城区校级月考)在△ABC中,AB=AC,若∠A=60°,则△ABC为()A.钝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 D.等腰不等边三角形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分析:先根据△ABC中,AB=AC得出∠B=∠C,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B的度数,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ABC中,AB=AC,∴∠B=∠C,∵∠A=60°,∴∠B=∠C==60°,∴△ABC是等边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熟知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2013春•射洪县期末)已知△ABC中,三边a,b,c满足|b﹣c|+(a﹣b)2=0,则∠A等于()A.60°B.45°C.90°D.不能确定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解得到a=b=c,然后选择答案即可.解答:解:△ABC中,三边a,b,c满足|b﹣c|+(a﹣b)2=0,∴b﹣c=0,a﹣b=0,∴a=b=c,∴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60°.故答案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形状判定,非负数的性质,根据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0,则每一个算式都等于0列式是解题的关键.5.(2014•祁阳县校级模拟)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cm,它的高为()A.B.C.D.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即可求得BD的长,又由勾股定理即可求的高.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AD⊥BC于D,∵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4cm,∴DC=DB=2cm,∵AB=4cm,∴AD==2cm.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勾股定理.此题比较简单,注意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6.(2013秋•渭城区校级期末)在△ABC中,∠A=∠B=∠C,过点B作BD⊥AC于D,已知△ABC的周长为m,则AD=()A.B.C.D.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AC=B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得AD=AC,进而得到AD=.解答:解:∵三角形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C,∵BD⊥AC于D,∴AD=AC,∵△ABC周长为m,∴A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关键是掌握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7.(2013秋•中江县期末)如图,△MNP中,∠P=60°,MN=NP,MQ⊥PN,垂足为Q,延长MN至G,取NG=NQ,若△MNP的周长为12,MQ=a,则△MGQ周长是()A.8+2a B.8+a C.6+a D.6+2a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计算题.分析:△MNP中,∠P=60°,MN=NP,MQ⊥PN,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解.解答:解:∵△MNP中,∠P=60°,MN=NP∴△MNP是等边三角形.又∵MQ⊥PN,垂足为Q,∴PM=PN=MN=4,NQ=NG=2,MQ=a,∠QMN=30°,∠PNM=60°,∵NG=NQ,∴∠G=∠QMN,∴QG=MQ=a,∵△MNP的周长为12,∴MN=4,NG=2,∴△MGQ周长是6+2a.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度一般,认识到△MNP是等边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2013秋•奉贤区校级期末)如图,在Rt△ABC,∠ACB=90°,CD、CE是斜边上的高和中线,AC=CE=10cm,则BD长为()A.5cm B.10cm C.15cm D.25cm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分析:根据条件可求得AC=AE=CE=BE,可证得△ACE为等边三角形,可求得DE=AE,可求得DE,则可求得BD.解答:解:∵∠ACB=90°,CE为斜边上的中线,∴AE=BE=CE=AC=10cm,∴△ACE为等边三角形,∵CD⊥AE,∴DE=AE=5cm,∴BD=DE+BE=5cm+10cm=15cm,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得B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得DE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9.(2014春•宜宾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OA=a,P是射线ON上一动点,∠AON=60°,当OP= a 时,△AOP为等边三角形.(1)由定义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10.(2015春•普陀区期末)如果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60°,底边长为5,则它的腰长= 5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在等腰三角形中,2个底角是相等的,这里用180°减去60°就是两个底角的和,再除以2就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的度数,进而判断出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得腰长解答:解∵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60°,∴底角==60°,∴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腰长=底边长=5,所以它的腰长为5,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和等腰三角形2个底角是相等的,运用内角和求角.11.(2013秋•南京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B=1.8,BC=3.9,∠B=60°,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时,则CD的长为 2.1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的性质.分析:由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旋转一定角度得到△ADE,当点B的对应点D恰好落在BC边上,可得AD=AB,又由∠B=60°,可证得△ABD是等边三角形,继而可得BD=AB=2,则可求得答案.解答:解:由旋转的性质可得:AD=AB,∵∠B=60°,∴△ABD是等边三角形,∴BD=AB,∵AB=1.8,BC=3.9,∴CD=BC﹣BD=3.9﹣1.8=2.1.故答案为:2.1.点评:此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旋转前后图形的对应关系,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2.(2012秋•盐城校级期中)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记为第1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1个正六边形.取这个正六边形不相邻的三边中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记为第2个等边三角形.取其各边的三等分点,顺次连接又得到一个正六边形,记为第2个正六边形(如图)…,按此方式依次操作.则第6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 a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规律型.分析:延长第2个等边三角形的一边与第1个等边三角形的一边相交于D,然后判定BD是三角形的中位线,然后求出BD的长,再求出BC的长,从而求出第2个等边三角形与第一个等边三角形边长的关系,也就是第2个正六边形与第1个正六边形的边长的关系,再根据此规律依次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延长AB与第1个等边三角形的边相交于点D,∵B为中点,∴BD=×a=,∴BC=a﹣﹣=,∴第2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第1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的,∵正六边形的边长是相应等边三角形边长的,∴下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前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的,根据题意,第一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是a,所以,第6个正六边形的边长:a×()5=a.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作辅助线并求出后一个等边三角形是前一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的是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13.(2014秋•厦门期末)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若OA=OB,∠A=60°,且AB∥CD,求证:△OCD 是等边三角形.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OA=OB,得∠A=∠B=60°;根据AB∥DC,得出对应角相等,从而求得∠C=∠D=60°,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就可证得结论.解答:证明:∵OA=OB,∴∠A=∠B=60°,又∵AB∥DC,∴∠A=∠C=60°,∠B=∠D=60°,∴△OCD是等边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如图,△ABC中,AB=AC,AD⊥BD于点D,E是AD延长线上的一点,且BC=BE,请判断△BCE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分析:由AB=AC,AD⊥BC得到AD是BC的中垂线,由中垂线的性质:中垂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知,BE=CE,即可得出△BCE的形状.解答:解:△BCE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AB=AC,AD⊥BC,∴BD=DC,∴AD为BC的中垂线,∴BE=EC,∵BC=BE,∴BC=CE=BE,∴△BCE是等边三角形.点评:此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利用了中垂线的判定和性质证明BE=CE.15.(2014秋•滨州期末)如图.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ODE是等边三角形;(2)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DBO=∠DOB,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到DB=DO,同理可证明EC=EO,因为DE=OD=OE,所以BD=DE=EC.解答:解:(1)△ODE是等边三角形,其理由是:∵△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2分)∵OD∥AB,OE∥AC,∴∠ODE=∠ABC=60°,∠OED=∠ACB=60°(3分)∴△ODE是等边三角形;(4分)(2)答:BD=DE=EC,其理由是:∵OB平分∠ABC,且∠ABC=60°,∴∠ABO=∠OBD=30°,(6分)∵OD∥AB,∴∠BOD=∠ABO=30°,∴∠DBO=∠DOB,∴DB=DO,(7分)同理,EC=EO,∵DE=OD=OE,∴BD=DE=EC.(8分)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理解及运用.17.(2010秋•苏州期中)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将△BOC绕点C 逆时针旋转60°得△ADC,连接OD.(1)求证:△DOC是等边三角形;(2)当AO=5,BO=4,α=150°时,求CO的长;(3)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几何综合题;分类讨论.分析:(1)由△BOC≌△ADC,得出CO=CD,再由∠OCD=60°,得出结论;(2)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AOD为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CO的长;(3)因为△AOD是等腰三角形,可得①∠AOD=∠ADO、②∠ODA=∠OAD、③∠AOD=∠DAO;若∠AOB=110°,∠COD=60°,∠BOC=190°﹣∠AOD,∠BOC=∠ADC=∠ADO+∠CDO由①∠AOD=∠ADO可得α=125°,由②∠ODA=∠OAD可得α=110°,由③∠AOD=∠DAO可得α=140°.解答:(1)证明:∵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ADC,∴△BOC≌△ADC,∠OCD=60°,∴CO=CD.∴△COD是等边三角形;(2)∵△ADC≌△BOC,∴DA=OB=4,∵△COD是等边三角形,∴∠CDO=60°,又∠ADC=∠α=150°,∴∠ADO=∠ADC﹣∠CDO=90°,∴△AOD为直角三角形.又AO=5,AD=4,∴OD=3,∴CO=OD=3;点评:此题主要运用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专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答案)

专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答案)

专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题型讲练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等边对等角”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1)性质定理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相等(该定理可以简写成“”).注意: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 .【例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00°,则其底角的度数是50°或80°.(2)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A=36°,BD⊥AC于点D,则∠CBD=___18°_____.(3)如图,在△ABC中,D在BC上,若AD=BD,AB=AC=CD,则∠BAC的度数是108°.(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AF.求证:∠BAF=∠ACF.变式训练1: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30°,则其顶角为60°或120°.2.如图,等腰△ABC中,AB=AC,∠DBC=15°,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则∠A的度数度数是50°.3.如图,在△ABC中,AB=AC,D是AB上一点,延长CA到点E,使AE=AD,求证:ED⊥BC.考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2:“三线合一”(2)性质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的角平分线、底边上的、底边上的互相重合,简写成“”.【例2】(1)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中点,∠BAD =35°,则∠C的度数为___55°_____.(2)如图,△ABC的周长为32,且AB=AC,AD⊥BC于点D,△ACD的周长为24,则AD的长为____8___.(3)如图,△ABC中,AB=AC=10cm,S△ABC=48cm2,AD平分∠BAC,DE⊥AC于点E,则DE等于___4.8____.变式训练2:1.如图,在△ABC中,AB=AC,AD,CE分别是△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若∠CAD=20°,则∠ACE的度数是___35°___.2.如图,△ABC中,AB=AC,点D是BC边的中点,作∠EAB =∠BAD,AE边交CB的延长线于点E,延长AD到点F,使AF=AE,连接CF.试证明:BE=CF.考点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例2】(1)如图,∠B=∠C=36°,∠ADE=∠AED=72°,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D )A.3个B.4个C.5个D.6个(2)如图,在△ABC中,∠ACB=90°,CD是AB边上的高,AE是∠BAC的角平分线,AE与CD交于点F,求证:△CEF是等腰三角形.(3)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BE⊥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E,EF∥AC交AB于点F.求证:AF=FB.变式训练3:1.如图,在△ABC中,BP平分∠CBA,AP平分∠CAB,且DE∥AB,若CB=12,AC=18,则△CDE的周长是____30____.2.如图,△ABC中,∠B=2∠C,AD是∠BAC的平分线.求证:AC=AB+BD.考点四等腰三角形的综合问题【例4】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AB 、BC 、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50°时,求∠DEF的度数.※课后练习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 D )A.过顶点的直线B.腰上的高所在的直线C.顶角的角平分线D.底边的垂直平分线2.如图,在△ABC中,AB=AC,∠A=30°,以B为圆心,BC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AC于点D,连接BD,则∠ABD=(B) A.30°B.45°C.60°D.90°3.如图所示,已知AB=AC=BD,那么∠1和∠2之间的关系是(D)A.∠1=2∠2 B.2∠1-∠2=180°C.∠1+3∠2=180°D.3∠1-∠2=180°4.已知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70°,则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70°或40°.5.如图,已知OC平分∠AOB,CD∥OB,若OD=4 cm,则CD等于____4 cm ___.6.如图,在△ABC中,∠B=∠C,点E在CA延长线上,EP⊥BC于点P,交AB于点F.若AF=3,BF=5,则CE的长度为1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已知点A(2,4),在坐标轴上确定一点P,使△AOP为等腰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点P有8 个.8.如图,在△ABC中,AB=AC,D,E分别在AC,AB边上,且BC=BD,AD=DE=EB.则∠A的度数为45°.9.如图所示,在△ABC中,∠BAC=90°,AD⊥BC于D,BE 交AD于F,交AC于E.(1)若BE平分∠ABC,试判断△A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E=AF,请证明BE平分∠ABC.10.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AB=AC+DC.求证:∠C=2∠B.证明: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AB=AC+DC,AE=AC,∴BE=DC.∵AD是∠BAC的平分线,∴∠EAD=∠CAD,∴△AED≌△ACD( SAS ).∴DE=DC=BE,∠AED=∠C,∴∠B=∠EDB.∵∠AED=∠B+∠EDB,∴∠AED=2∠B,∴∠C=2∠B.11.如图,在△ABC中,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过点D 分别向AB,AC引垂线,垂足分别为E,F.(1)当点D在BC的什么位置时,DE=DF?请给出证明.(2)过点C作AB边上的高CG,请问DE,DF,CG的长度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解:(1)当D为BC的中点时,DE=DF.∵D为BC的中点,∴BD=CD.∵AB=AC,∴∠B=∠C.∵DE⊥AB,DF⊥AC,∴∠DEB=∠DFC=90°,∴△BED≌△CFD( AAS ),∴DE=DF.(2)CG=DE+DF.连接AD,∵S△ABC=S△ADB+S△ADC,AB×CG=AB×DE+AC×DF,又∵AB=AC,∴CG=DE+DF.12.在△ABC中,∠C=90°,AC=BC=2,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的中点P处,将此三角板绕点P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CB于点D,E,图1,图2,图3是旋转得到的三种图形.(1)以图2为例证明:PD=PE;(2)△PBE能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PEB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题三角形的分类二解析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题三角形的分类二解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填空1、我们可以按三角形的()和()来给三角形分类.【考点】三角形的分类。

【解析】三角形的分类方法有两种,即按角分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腰三角形,据此解答即可.【答案I解:我们可以按三角形的边和角来给三角形分类。

故答案为:边、角.【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分类方法.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都相等,如果将这个三角形按边分是()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解析】依据三角形的特点,即等角对等边,则可以得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答案】解: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都相等,如果将这个三角形按边分类是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分类.3、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 _______三角形两类.【考点】三角形.【解析】三角形按边分,可分为两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进而解答即可.【答案】解: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腰.【总结】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分类.按边的相等关系分类: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底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4、你能把①~⑧号三角形分类放在下面的盘中吗?【考点】三角形的分类.【解析】三角形按角分类的方法是:按边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是钝角三角形;由此解答即可.【答案】解:【总结】此题考查了按三角形的边和角进行分类.【考点】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解析】能组成等腰三角形,必须满足:(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并且有两条边相等;根据能组成等腰三角形的必须满足的条件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答案】解:第一组:有两条边相等,但2+2=4,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不能组成等腰三角形;第二组:6+1>6,有2条边相等,所以能组成等腰三角形;第三组:5+5>8,有2条边相等,所以能组成等腰三角形;第四组:7+8>9,但不满足有两条边相等,所以不能组成等腰三角形;综上所述,不能组成等腰三角形的有2组;故选:B.【总结】解答此题应根据能满足组成等腰三角形的条件,进行解答即可.三、判断1、所有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判断对错)【考点】: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解析】: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根据定义即可作出判断.【答案】:解:因为等边三角形是三条边都相等,等腰三角形是只要有两条边相等即可,所以所有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故答案为:正确.【总结】: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含义,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判断对错)【考点】:三角形的分类;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解析】: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时,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直角时,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时,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据此判断即可.【答案】:解: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所以底角一定是锐角;但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可能是钝角,也可能是直角,还有可能是锐角,所以该三角形可能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错误.【总结】: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3、等腰三角形一定有两个角相等.()【考点】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解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填空即可.【答案】解:因为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所以等腰三角形一定有两个角相等,故答案为:正确.【总结】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六年级数学期中测试A卷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一、认真填写,我最棒!( 每空1分,共18分 )1、 月球表面夜间的平均温度是零下150℃,记作(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3.2等边三角形》练习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2cm,则斜边的长为( )A. 2cmB. 4cmC. 6cmD. 8cm2.如图,BC=10cm,∠B=∠BAC=15°,AD⊥BC于点D,则AD的长为( )A. 3cmB. 4cmC. 5cmD. 6cm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于点D,点E在AC上,且AE=AD,则∠DEC的度数为( )A. 105°B. 95°C. 85°D. 75°4.如图,直线l1//l2,△ABC是等边三角形∠1=50°,则∠2的大小为( )A. 60°B. 80°C. 70°D. 100°5.如图,Rt△ABC中,∠ACB=90°,∠B=30°,CD是斜边AB上的高,AD=3则BD的长是( )A. 12B. 9C. 6D. 36.如图,直线l//m,等边△ABC的顶点B在直线m上,边BC与直线m所夹锐角为18°,则∠α的度数为( )A. 60°B. 42°C. 36°D. 30°7.如图,△ABC中,AB=AC,∠BAC=120∘,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交AC于E,DE=2,则BC=( )A. 8B. 10C. 12D. 158.如图,四边形ABCD中∠C=30∘,∠B=90∘,∠ADC=120∘若AB=2,CD=8,则AD=( )A. 4B. 5C. 6D. 79.如图,已知∠AOB=60°,点P在边OA上OP=12,点M,N在边OB上PM=PN,若MN=2,则OM的长是( )A. 3B. 4C. 5D. 610.如图,C为线段AB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在AB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CD和正三角形BCE,AE与BD 交于点F,AE与CD交于点G,BD与CE交于点H,连接GH.以下五个结论:①AE=BD②GH//AB③AD=DH ④GE=HB⑤∠AFD=60°一定成立的是( )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⑤C. ①②③⑤D. ①③④⑤二、填空题11.若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30cm,一边上的高是5√ 3cm,则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12.如图∠MAN=60°,点B在射线AM上,且AB=2,点C在射线AN上.若△ABC是锐角三角形,则A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13.在△ABC中,若AB=AC=7,∠B=30°,则BC边上的高AD=.14.如图,一棵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4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________米.1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若AB=8cm,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m2.16.如图,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长为6,E,F是边BC上的三等分点.分别过点E,F沿着平行于BA,CA方向各剪一刀,则剪下的△DEF的周长是______.17.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垂足为点D,若ED=5,则EC的长为.18.在△ABC中∠B=10°,∠C=20°,AC=2cm,CD⊥AB且CD交BA的延长线于点D,则CD的长为.19.如图,将边长为5cm的等边△ABC向右平移1cm,得到△A′B′C′,此时阴影部分的周长为cm.20.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DE//AC,点O为线段EC上一点,DO的延长线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F,DO= FO.若AC=7,FC=3,则OC的长为.三、解答题21.如图,在Rt△ABC中∠A=90°,∠B=30°,请用尺规作图法在AB上求作一点D,使得AB=3AD.(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2.如图,△ABD、△AEC都是等边三角形,直线CD与直线BE交于点F.(1)求证:CD=BE;(2)求∠CFE的度数.23.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为D、E,CE交AB于点F.(1)求证:BE=CD;(2)若∠ECA=75°,求证:DE=1AB.224.如图,在△ABC中AB=AC=8,∠CBA=45°.(1)求证:AC⊥AB;(2)分别以点A,C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D(点D在AC的左侧),连接CD,AD,BD.求△ABD 的面积.25.如图①,在等边△ABC中,M是BC边上一点(不含端点B,C),N是△ABC的外角∠ACH的平分线上一点,且AM=MN.(1)尺规作图:在直线BC的下方,过点B作∠CBE=∠CBA,作NC的延长线,与BE相交于点E.(2)求证:△BEC是等边三角形;(3)求证:∠AMN=60°.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是基础题,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解析】解:∵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2cm∴斜边的长为2×2=4cm.故选:B.2.【答案】C【解析】解:∵∠B=∠BAC=15°∴AC=BC∵∠ACD=∠B+∠BAC=15°+15°=30°又∵AD⊥BCAC=5cm.∴AD=12故选:C.根据等角对等边的性质可得AC=BC=10cm,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求出∠ACD=30°,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解答即可.本题考查了等角对等边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根据△ABC是等边三角形,AD⊥BC可得∠CAD=30°,再由AD=AE可知∠ADE=∠AED,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AED的度数,故可得出∠DEC的度数.【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D⊥BC ∴AD平分∠BAC∴∠DAC=30°.∵AD=AE∴∠ADE=∠AED=180°−30°2=75°∴∠DEC=∠DAC+∠ADE=105°.故选:A4.【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熟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外角性质可求∠3,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60°∵∠1=50°∴∠3=∠1+∠A=50°+60°=110°∵直线l1//l2∴∠2+∠3=180°∴∠2=180°−∠3=70°故选:C.5.【答案】B【解析】解:∵CD⊥AB,∠ACB=90°∴∠ADC=90°=∠ACB∵∠B=30°∴∠A=90°−∠B=60°∴∠ACD=90°−∠A=30°∵AD=3∴AC=2AD=6∴AB=2AC=12∴BD=AB−AD=12−3=9故选:B.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A,根据余角的定义求出∠ACD,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C=2AD,AB=2AC求出AB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C=2AD,AB=2AC.6.【答案】B【解析】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ABC=60°.∵l//m∴∠1=∠ABC+18°=78°.∴∠α=180°−∠A−∠1=180°−60°−78°=42°.故选:B.先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ABC的度数,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1的度数,最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点,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是60°”、“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及平行线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另解决本题亦可过点C作直线l的平行线,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7.【答案】C【解析】解:连接AD,如图所示:∵AB=AC,∠BAC=120∘∴∠B=∠C=30∘∵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DA=DC,∠DEC=90∘∴CD=2DE=4∴AD=4∵∠BAD=120∘−30∘=90∘∴BD=2AD=8∴BC=BD+CD=8+4=12∴故选C.8.【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作辅助线得出直角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作DE⊥BC于E,作AF⊥DE于F,先求出EF=AB=2,再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E= 12CD=4,进而得到DF=DE−EF=2,进而可得出答案.【解答】解:作DE⊥BC于E,作AF⊥DE于F,如图所示:则∠DEC=∠AFD=90∘,EF=AB=2∵∠C=30∘∴∠CDE=60°∴∠ADE=120°−60°=60∘,DE=12CD=4∴DF=DE−EF=2∵∠AFD=90°∴∠DAF=30∘∴AD=2DF=4.故选A.9.【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过P作PD⊥OB,交OB于点D,在直角三角形POD中,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D的长,再由PM=PN,利用三线合一得到D为MN中点,根据MN求出MD的长,由OD−MD即可求出OM的长.【解答】解:过P作PD⊥OB,交OB于点D在Rt△OPD中∠AOB=60°,OP=12∴∠OPD=30°∴OD=12OP=6∵PM=PN,PD⊥MN,MN=2∴MD=ND=12MN=1∴OM=OD−MD=6−1=5.故选C.10.【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之间的关系的运用,平行线的判定的运用,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ACE≌△DCB,就可以得出∠CAE=∠CDB,∠AEC=∠DBC,通过证明△CEG≌△CBH就可以得出CG=CH,GE=HB,可以得出△GCH是等边三角形,就可以得出∠GHC=60°就可以得出GH//AB,由∠DCH≠∠DHC就可以得出CD≠DH,就可以得出AD≠DH,进而得出结论.【解答】解:∵△ACD和△BCE是等边三角形∴AD=AC=CD,CE=CB=BE,∠ACD=∠BCE=60°.∴∠DCE =60°.∴∠DCE =∠BCE .∴∠ACD +∠DCE =∠BCE +∠DCE∴∠ACE =∠DCB .在△ACE 和△DCB 中{AC =DC ∠ACE =∠DCB CE =CB∴△ACE ≌△DCB(SAS)∴AE =BD ,∠CAE =∠CDB ,∠AEC =∠DBC.故①正确;在△CEG 和△CBH 中{∠GEC =∠HBC CE =CB ∠GCE =∠HCB,∴△CEG ≌△CBH(ASA)∴CG =CH ,GE =HB ,故④正确;∴△CGH 为等边三角形∴∠GHC =60°∴∠GHC =∠BCH∴GH//AB ,故②正确;∵∠AFD =∠EAB +∠CBD∴∠AFD =∠CDB +∠CBD =∠ACD =60°,故⑤正确;∵∠DHC =∠HCB +∠HBC =60°+∠HBC∴∠DCH ≠∠DHC∴CD ≠DH∴AD ≠DH ,故③不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有:①②④⑤.故选B .11.【答案】25√ 3cm 2【解析】【分析】根据周长可求边长;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此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属基础题.【解答】解:∵等边三角形的周长是30厘米∴边长为10厘米.∵高是√ 102−52=√ 75=5√ 3厘米∴面积=10×5√ 3÷2=25√ 3(cm2).故答案是:25√ 3cm2.12.【答案】1<AC<4【解析】解:如图,过点B作BC1⊥AN,垂足为C1,BC2⊥AM,交AN于点C2在Rt△ABC1中AB=2,∠A=60°∴∠ABC1=30°∴AC1=12AB=1在Rt△ABC2中AB=2,∠A=60°∴∠AC2B=30°∴AC2=4当点C在C1和C2之间时,△ABC是锐角三角形∴AC的取值范围是1<AC<4故答案为:1<AC<4.当点C在射线AN上运动,△ABC的形状可能是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画出相应的图形,根据运动三角形的变化,构造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AC的取值范围.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能熟记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此题的关键.13.【答案】3.5【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根据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解答】解:∵在△ABC中AB=AC=7,∠B=30°,AD⊥BC∴AD=12AB=3.5故答案为:3.5.14.【答案】12【解析】【分析】此题主要利用了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边是斜边的一半解决问题,然后解题时要正确理解题意,把握题目的数量关系.如图,由于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所以∠BAC=30°,由此得到AB=2CB,而离地面4米处折断倒下,即BC=4米,所以得到AB=8米,然后即可求出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解答】解:如图∵∠BAC=30°,∠BCA=90°∴AB=2CB而BC=4米∴AB=8米∴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AB+BC=12米.故答案为12.15.【答案】8【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的长,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CF的长即可.【解答】解:∵∠B=30°,∠ACB=90°,AB=8cm∴AC=4cm.由题意可知BC//ED∴∠AFC=∠ADE=45°∴AC=CF=4cm.×4×4=8(cm2).故S△ACF=12故答案为8.16.【答案】6【解析】解:∵等边三角形纸片ABC的边长为6,E,F是边BC上的三等分点∴EF=2∵DE//AB,DF//AC∴△DEF是等边三角形∴剪下的△DEF的周长是2×3=6.故答案为:6.根据三等分点的定义可求EF的长,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即可求解.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关键是证明△DEF是等边三角形.17.【答案】10【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知线段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先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E=CE,故可得出∠B=∠DCE,再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ED=5所以BE=CE所以∠B=∠DCE=30°在Rt△CDE中因为∠DCE=30°,ED=5所以CE=2DE=10.故答案为:10.18.【答案】1cm【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求得∠DAC=3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30°,则这个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从而求得CD的长.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解答】解:∵∠B=10°,∠C=20°∴∠DAC=30°.∵CD⊥AB∴CD=1/2AC=1cm.故CD的长度是1cm.19.【答案】12【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也考查了平移的性质.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B=BC=5cm,∠B=∠ACB=60°,再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到∠A′B′C′=∠B= 60°,BB′=1cm,B′C=4cm,于是可判断阴影部分为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阴影部分的周长.【解答】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5cm,∠B=∠ACB=60°∵等边△ABC向右平移1cm得到△A′B′C′∴∠A′B′C′=∠B=60°,BB′=1cm∴∠A′B′C′=∠ACB=60°,B′C=BC−BB′=5−1=4cm∴阴影部分为等边三角形∴阴影部分的周长为3×4=12(cm).故答案为:12.20.【答案】221.【答案】解:如下图:点D即为所求.【解析】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掌握作一个角的平分线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作∠ACB 的平分线即可.22.【答案】解:(1)∵△ABD 、△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D =AB ,AC =AE ,∠DAB =∠DBA =∠ADB =60°,∠CAE =60°∵∠DAB =∠DAC +∠CAB ,∠CAE =∠BAE +∠CAB∴∠DAC =∠BAE在△DAC 和△BAE 中{AD =AB ∠DAC =∠BAE AC =AE∴△DAC≌△BAE∴CD =BE .(2)∵△DAC≌△BAE∴∠ADC =∠ABE∴∠CFE =∠BDF +∠DBF=∠BDF +∠DBA +∠ABF=∠BDF +∠DBA +∠ADC=∠BDA +∠DBA=60°+60°=120°.【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证明△DAC≌△BAE .(1)利用△ABD 、△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证明△DAC≌△BAE ,即可得到CD =BE ;(2)由△DAC≌△BAE ,得到∠ADC =∠ABE ,再由∠CFE =∠BDF +∠DBF =∠BDF +∠DBA +∠ABF ,即可解答.23.【答案】证明:(1)∵∠ACB =90°,AD ⊥CE ,BE ⊥CE∴∠ACD +∠BCE =90°,∠ACD +∠CAD =90°,∠ADC =∠CEB =90°∴∠BCE =∠CAD在△ADC 和△CEB 中{∠ADC =∠CEB ∠CAD =∠BCE AC =BC∴△ADC≌△CEB(AAS)∴BE =CD ;(2)∵∠ECA=75°∴∠CAD=15°=∠BCE ∵∠ACB=90°,AC=BC∴∠CBA=∠CAB=45°∴∠BFE=60°,∠DAF=30°∴∠FBE=30°,DF=12AF∴EF=12BF∴DE=DF+EF=12(AF+BF)=12AB.【解析】(1)由“AAS”可证△ADC≌△CEB,可得BE=CD;(2)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F=12AF,EF=12BF,可得结论.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4.【答案】(1)证明:∵AB=AC∴∠CBA=∠ACB=45°∴∠CAB=180°−∠ACB−∠CBA=90°∴AC⊥AB.(2)解:过点D作DE⊥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E由题意得:AC=AD=CD=8∴△ACD是等边三角形∴∠DAC=60°∴∠DAE=180°−∠DAC−∠CAB=30°∴DE=12AD=4∴△ABD的面积=12AB⋅DE=12×8×4=16∴△ABD的面积为16.【解析】(1)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BA=∠ACB=45°,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B=90°,即可解答;(2)过点D作DE⊥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E,根据题意可得:AC=AD=CD=8,从而可得△ACD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AC=60°,从而利用平角定义可得∠DAE=30°,最后在Rt△DEA中,利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4,从而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计算即可解答.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并结合图形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5.【答案】(1)解:如图所示:(2)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ACH=120°∵CN平分∠ACH∴∠HCN=∠BCE=60°∵∠CBE=∠CBA=60°∴∠EBC=∠BCE=∠BEC=60°∴△BEC是等边三角形;(3)证明:连接ME∵△ABC和△BCE是等边三角形∴AB=BC=BE在△ABM和△EBM中∵{AB=EB∠ABM=∠EBM BM=BM,∴△ABM≌△EBM(SAS)∴AM=EM,∠BAM=∠BEM∵AM=MN∴MN=EM∴∠N=∠CEM∵∠HCN=∠N+∠CMN=60°∠BEC=∠BEM+∠CEM=60°∴∠CMN=∠BEM=∠BAM∵∠AMC=∠ABC+∠BAM=∠AMN+∠CMN∴∠AMN=60°.【解析】【分析】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基本作图,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作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全等是解本题的关键.(1)以B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AB、BC两边为D和F,以F为圆心,以DF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G,作射线BG,交NC的延长线于E,则∠CBE=∠CBA;(2)证明△BCE三个角都是60°,可得结论;(3)作辅助线,构建三角形全等,证明△ABM≌△EBM(SAS),得AM=EM,∠BAM=∠BEM,证明∠CMN=∠BEM=∠BAM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结论.。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共10篇)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共10篇)

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共10篇)等边三角形练习题(一): 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练习题急求关于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练习题,稍微难一点,八年级上学期的, 稍微再提高点难度就好了!1.等腰三角形ABC,D为内部一点,AB=BC,角ABC=80,角DAC=30,角DCA=40,求角ADB延长CD交AB于E,延长AD交BC于F,过A作AG垂直BF于G因为 AB=BC,角ABC=80度所以角BCA=角BAC=50度因为角DCA=40度,角DAC=30度所以角CEA=90度,角EDA=角DCA+角DAC=70度因为角BCA=角BAC=50度,角DCA=40度,角DAC=30度所以角BCE=角BCA-角DCA=10度,角BAF=20度因为角ABC=80度所以角BFA=180-80-20=80度所以角ABC=角BFA所以 AB=AF因为 AG垂直BF所以 BG=GF=1/2BF,角BAG=角FAG=1/2角BAF=10度因为角CEA=90度,BC=BA,角BCE=角BAG=10度所以三角形BCE全等于三角形BAG所以 BE=BG=1/2BF以下是假设和验证的过程:假设 BD=BF要使假设成立,则三角形BDE是直角三角形,即Sin角BDE=BE/BD因为 BD=BF,角BFA=80度所以角CBD=20度因为角BCE=10度所以角BDE=角CBD+角BCE=30度因为 BE=1/2BF,BD=BF所以 Sin角BDE=1/2,BE/BD=1/2所以假设成立所以角BDE=30度成立因为角EDA=70度所以角ADB=角EDA+角BDE=70+30=100度2.已知AB=AC,D是AB上一点,DE⊥BC于E,ED的延长线于F,那么△ADF是等腰三角形么为什么△ADF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证明:∵AB=AC∴∠B=∠C(等边对等角)又∵DE⊥BC∴∠B+∠BDE=90° ∠F+∠C=9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DE=∠C(等角的余角相等)又∵∠BDE=∠ADF(对顶角相等)∴∠BDE=∠ADF∴AD=AF(等角对等边)∴△ADF是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练习题(二): 等边三角形试题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M、N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D为MN上任意一点,BD、CD的延长线分别交AC、AB于点F、E.若1/CE+1/BF=6,则三角形ABC的边长为特殊值法:设边长为a令点D与点E重合,则CE=AC=a,BF=BE=二分之根号3倍的a所以由条件1/CE+1/BF=6得a=(2倍根号3 +3)/18算错的话请见谅...等边三角形练习题(三): 等边三角形试题已知:如图,△ABC中,AB=AC,D是三角形外一点,且∠ABD=60°,∠ACD=60°.试说明BD+DC=AB选自《朗曼全息题解》106页第3题D点在线段BC下方【等边三角形练习题】要做辅助线延长DC于N(任意一点)使CN=AB我帮你的就这么多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四):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11.1第6. 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6cm,周长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习题11.1第6.6.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为6cm,周长为20cm,求其他两边的长.7.(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5,一边长等于6,求它的周长;(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求它的周长.【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当底边为6厘米时,腰长为(20-6)÷2=7厘米.即其他两边长都为7厘米.当腰长为6厘米时,另外一边为腰长6厘米,底边围20-6-6=8厘米.祝您在新的一年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等边三角形练习题(五): 等边三角形练习1.已知△ABC中,AB=AC,点E是AB上一点,点F是AC延长线上一点,且BE=CF,EF交BC于O,求证:EO=OF.2.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CD为腰上的高,若2BD÷BA为整数,试判定△ABC的形状.会哪道就写哪道.急用,1.过点E做辅助线EG‖AC交BC与点G因为EG‖AC所以∠EGB=∠ACB因为AB=AC所以∠B=∠ACB所以∠B=∠EGB所以EG=EB所以EG=CF在三角形EGO和三角形FCO中EG=CF,角EOG=角FOC(对顶角),角EGO=角FCO(EG和AC平行)所以三角形EGO≌三角形FCO所以OE=OF2.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角A为直角.腰上的高CD其实就是CA(点D与点A重合)2BD/AB=2AB/AB=2 为整数所以这个等腰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45度,45度,90度)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六): 等腰三角形习题等腰三角形ABC中,点D在AB上,点E在AC上,且BD=AE,CD和BE相交于点0,DF⊥BE,垂足为F,求∠ CDF 的度数(图可以根据题目画出来)用等边三角形假设我也会,30度.你假设它是等边三角行,假设D.E都是中点.就算出来了.这样的题就得这样,算的快还准等边三角形练习题(七): 等腰三角形练习题等腰三角形中AB=AC,O为BC上非中点的一点,过O的直线l平分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问l与三角形的交点位于哪里用相似三角形做过O做直线与AB平行,交AC于M设B0:OC=1:X则OC:BC=X/(1+x)则S三角形AMO:S三角形ABC=X^2/(1+X)^2四边形OMAB=(1+X)^2-X^2=X^2解出x即可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八): 全等三角形的练习题帮出几道练习题 8道填空题 5道证明题全都是有关全等的!难度中等可以的话有追加看题如何回答者: 5154225 - 魔法学徒一级 7-29 15:37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x1d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wc呁/S∕\x1e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等边三角形练习题(九): 圆的周长练习题一、填一填.(1)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5分泌,它的周长是()分米.(2)一个等腰梯形上底长4.5厘米,下底长6厘米,腰长3厘米,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厘米.(3)圆的()除以()的商是一个固定的数,通常叫做(),它大约等于().二、对号入座.(1)想要求圆的周长,就必须知道().A.圆周率B.直径和半径C.直径或半径(2)π是一个()小数A.有限B.无限循环C.无限不循环三、应用题.1.校园里有一个圆形花圃,它的直径是4.5m,这个花圃的周长是多少米2.小强每天绕直径为20m的花坛跑15圈,则小强每天要跑多少米一、填一填.(1)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3.5分泌,它的周长是( 10.5 )分米.(2)一个等腰梯形上底长4.5厘米,下底长6厘米,腰长3厘米,这个等腰梯形的周长是( 16.5 )厘米.(3)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十):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八年级数学三角形全等测试题一、填空(3分×10=30分)1、如果△ABC≌△DEF,△DEF周长是32cm,DE=9cm,EF=13cm.∠E=∠B,则AC=________.2、如图,某人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你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则应带哪块玻璃去__________(填上玻璃序号).3、已知△ABC中,∠BAC=60°,将△ABC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40°,如图所示,则△BAC′的度数为______.4、如图,点D、E、F、B在同一直线上,AB‖CD、AE‖CF,且AE=CF,若BD=10,BF=2,则EF=____________.5、△ABC中,AC=4,中线AD=6,则AB边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6、已知如图,CD⊥AB,BE⊥AC,垂足分别为D、E、BE、CD相交于O点,∠1=∠2,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对.7、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BC=10cm,BD=6cm,则点D到AB的距离为_________.8、如图,∠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D=DN.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__(填序号).9、如图,已知铁路上A、B两站(视为线上两点)相距45km,C、D为铁路同旁的两个村庄(视为两点),DA⊥AB于A,CB⊥AB于B,DA=25km,CB=20km,现在要在铁路AB上建一个收购站E,使C、D两村庄到E站的距离相等,则E站应建在距A 站_______km处.10、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D于D,DE⊥AB于E,且AB=10,则△DEB周长为_______.二、选择题(3分×10=30分)11、如图△ABC≌△BAD,点A和点B,点C和点D是对应点,若AB=6cm,BD=5cm,AD=4cm,则BC长为()A、4cmB、5cmC、6cmD、无法确定12、如图△ABE≌△ACD,AB=AC,BE=CD,∠B=50°,∠AEC=120°,则∠DAC的度数等于()A、120°B、70°C、60°D、50°13、在△ABC和△A′B′C′中,已知∠A=∠A′,AB=A′B′,在下面判断中错误的是()A、若添加条件AC=A′C′,则△ABC≌△A′B′C′B、若添加条件BC=B′C′,则△ABC≌△A′B′C′C、若添加条件∠B=∠B′,则△ABC≌△A′B′C′D、若添加条件∠C=∠C′,则△ABC≌△A′B′C′14、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是:如图在∠AOB的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得到∠AOB的平分线OP,做法中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A、SSSB、SASC、ASAD、HL15、下列命题错误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C、一个锐角和相邻的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6、不能确定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三条边对应相等B、两条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C、两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边和一条边所对应的角对应相等17、在△ABC和△A′B′C′中,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⑤∠B=∠B′;⑥∠C=∠C′,则下列哪组条件不能保证△ABC≌△A′B′C′()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⑤⑥D、①②④18、如图△ABC中,∠C=90°,AB=2BC,D为AB中点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E,下列结论:①CE=DE;②AE=BC;③∠B=2∠A;④∠A=30°中正确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19、如图,在△ABC中,AB=AC,BF=CD,BD=CE,∠FDE=α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 α+∠A=180°B、α +∠A=90°C、2α +∠A=90°D、α+∠A=180°20、如图,已知△ABC中,AQ=PQ,PR=PS,PR⊥AB于R,RS⊥AC于S,则三个结论:①AS=AR;②QP‖AR;③△BRP≌△QSP()A、全部正确B、仅①和②正确C、仅①正确D、仅①和③正确三、解答题21、已知:△DEF≌△MNP,且EF=NP,∠F=∠P,∠D=58°,∠E=62°,MN=10cm,求∠P的度数及DE的长.(5分)22、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AE=CE,FC‖AB,求证:DE=EF.(5分)23、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M、N,分别在BC、AC上,且BM=CN,AM与BN 交于Q点,求∠AQN的度数.(6分24、如图,点E在△ABC的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点F,若∠1=∠2 =∠3,AC=AE,求证:AB=AD.(6分)2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AD中点,F是BA延长线上一点,AF= AB,则线段BE与DF大小,位置有什么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7分)26、如图,AB‖CD,BE平分∠ABC,点E为AD中点,且BC=AB+CD,求证:CE平分∠BCD.(7分)27、如图,已知△ABC中,AB=AC,∠BAC=90°,分别过B、C向过A的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1)如图,①过A的直线与斜边BC不相交时,求证:EF=BE+CF(4分)(2)如图,②过A的直线与斜边BC相交时,其他条件不变,若BE=10,CF=3,试求:FE长.(4分)28、在直角坐标系xOy中,O为坐标原点直线AB平行直线:y = x,且与x轴交于点A(-3,0),与y轴交于B点,点M、N在x轴上,(点M在点N的左边),点N在原点的右边作MP⊥BN,垂足为P(点P在线段BN上,且点P与点B 不重合)直线MP与y轴交于点G,MG=BN.(1)求直线AB的解析式及B点坐标;(4分)(2)求点M的坐标;(4分)(3)设ON=t,△MOG的面积为S,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4分)(4)若以A为锐角顶点,直角顶点D在x轴上的直角三角形ADF与以A、O、B为顶点的直角三角形全等,设F(a、b),求a、b值(只需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解答过程).(4分)。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华师大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卷一.解答题(共50小题)1.在△ABC中,点D,E,F分别在AB,BC,AC上,且∠ADF+∠DEC=180°,∠AFE=∠BDE.(1)如图1,当DE=DF时,图1中是否存在与AB相等的线段?若存在,请找出,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2,当DE=kDF(其中0<k<1)时,若∠A=90°,AF=m,求BD的长(用含k,m的式子表示).2.如图,点P是菱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一点,连接DP并延长交AB于点E,连接BP并延长交AD于点F,交CD延长线于点G.(1)求证:PB=PD.(2)若DF:FA=1:2①请写出线段PF与线段P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当△DGP是等腰三角形时,求tan∠DAB的值.3.如图,△ABC中,AB=AC,以AB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交CA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D、DE.(1)求证:D是BC的中点;(2)若DE=3,BD﹣AD=2,求⊙O的半径;(3)在(2)的条件下,求弦AE的长.4.如图,在△ABC中(BC>AC),∠ACB=90°,点D在AB边上,DE⊥AC于点E.(1)若=,AE=2,求EC的长;(2)设点F在线段EC上,点G在射线CB上,以F,C,G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DC有一个锐角相等,FG交CD于点P.问:线段CP可能是△CFG的高线还是中线?或两者都有可能?请说明理由.5.在△AOB中,C,D分别是OA,OB边上的点,将△OCD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OC′D′.(1)如图1,若∠AOB=90°,OA=OB,C,D分别为OA,OB的中点,证明:①AC′=BD′;②AC′⊥BD′;(2)如图2,若△AOB为任意三角形且∠AOB=θ,CD∥AB,AC′与BD′交于点E,猜想∠AEB=θ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6.如图,在△ABC中,∠ACB=90°,AB=5,AC=4,过点C作直线MC使得∠BCM=∠BAC,求点B到直线MC的距离.7.如图所示,AB=AC,AB为⊙O的直径,AC、BC分别交⊙O于E、D,连接ED、BE.(1)求证:△CDE∽△CAB;(2)求证:DE=BD;(2)如果BC=6,AB=5,求BE的长.8.如图1,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EF过点O分别交AB、CD于点E、F.(1)求证:△AOE≌△COF;(2)若AB=3,AD=4,点M在线段BC上运动,连接MO.①当MO⊥AC时,求BM的值;②当BM为多少时,△BMO是等腰三角形?(只写出结论,不要求写过程)9.已知两个以O为顶点且不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OB和△COD,其中∠ABO=∠DCO=30°.(1)如图1,设∠BOD=α(0°<α<60°),点E、F、M分别是AC、CD、DB的中点.连接FM、EM.请问:随着α的变化,试判断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2)如图2,若BO=3,点N在线段OD上,且NO=1,点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将△COD固定,△AOB绕点O旋转的过程中,线段PN长度的最大值是;最小值是.10.两个全等的Rt△ABC和Rt△ADE中,∠ABC=∠ADE=90°,M、N分别是BD、CE的中点,连接MN,(1)若AB=ED,且B、A、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如图1),猜想MN与BD的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AB=AD,sin∠BAC=,且B、A、D 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图2),求的值.11.如图,已知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DCE都是等边三角形,其中线段BD交AC于点G,线段AE交CD于点F,求证:(1)△ACE≌△BCD;(2)=.12.如图,在△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交BC于点E.(1)求证:BE=CE;(2)若BD=2,BE=3,求AC的长.13.如图,四边形ABCD中,AD=CD,∠DAB=∠ACB=90°,过点D作DE⊥AC,垂足为F,DE与AB相交于点E.(1)求证:AB•AF=CB•CD;(2)已知AB=15cm,BC=9cm,P是射线DE上的动点.设DP=x cm(x>0),四边形BCDP的面积为y cm2.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14.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O经过A、B、D三点.过点B作BE ∥AD,交⊙O于点E,连接ED(1)求证:ED∥AC;(2)若BD=2CD,设△EBD的面积为S1,△ADC的面积为S2,且S12﹣16S2+4=0,求△ABC的面积.15.如图,⊙O的半径为5,点P在⊙O外,PB交⊙O于A、B两点,PC交⊙O 于D、C两点.(1)求证:PA•PB=PD•PC;(2)若PA=,AB=,PD=DC+2,求点O到PC的距离.16.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点E在边BC的延长线上,且OE=OB,连接DE.(1)求证:DE⊥BE;(2)如果OE⊥CD,求证:BD•CE=CD•DE.17.腰长为6的等腰直角△ABC中,D是BC上的一动点(不与BC重合),过点D作AB,AC的垂线,垂足为E,F.(1)证明:△BDE∽△CDF;(2)设BD=x,四边形AEDF的面积为y,请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当x为何值时y最大?y的最大值是多少?18.已知:Rt△ABC和Rt△DBE,AB=BC,DB=EB,D在AB上,连接AE,AC,如图1,延长CD交AE于K(1)求证:AE=CD,AE⊥CD.(2)类比:如图2所示,将(1)中的Rt△DBE绕点B逆时针旋转一个锐角,问(1)中线段AE,CD之间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还成立吗?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在图2中,将“AB=BC,DB=EB”改为“BC=kAB,DB=kEB,k>1”其它条件均不变,如图3所示,问(1)中线段AE,CD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怎样?请直接写出线段AE,CD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19.已知:如图,△ABC内接于⊙O,AB为直径,∠CBA的平分线交AC于点F,交⊙O于点D,DE⊥AB于点E,且交AC于点P,连结AD.(1)求证:AP=PD;(2)若⊙O的半径为5,AF=7,求的值.20.如图,点D为线段AB延长线上一点,△ABC和△BDE分别是以AB,BD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连接CE并延长,交AD的延长线于F,△ABC的外接圆圆O交CF与点M.若AB=6,BD=2.(1)求CE长度;(2)证明:AC2=CM•CF;(3)求CM长度.21.如图,在△ABC中,AD为△ABC的角平分线,点E在BC的延长线上,EF⊥AD于点F,点G在AF上,FG=FD,连接EG交AC于点H.(1)求证:△ABD∽△AHG.(2)若4AB=5AC,且点H是AC的中点,求的值.22.如图,AB是⊙O的直径,C、P是弧AB上两点,AB=13,AC=5,(1)如图(1),若点P是弧AB的中点,求PB的长;(2)如图(2),过点P作PD⊥BC于点E,交AB于点D,若=,求PC的长.23.如图,△ABC为一锐角三角形,BC=12,BC边上的高AD=8.点Q,M在边BC上,P,N分别在边AB,AC上,且PNMQ为矩形.(1)设MN=x,用x表示PN的长度;(2)当MN长度为多少时,矩形PNMQ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3)当MN长度为多少时,△APN的面积等于△BPQ与△CMN之和?24.如图,△ABC中,∠C=90°,AC=3cm,BC=4cm,动点P从点B出发以2cm/s 的速度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从C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它们的运动时间为t.(1)t为何值时,△CPQ的面积等于△ABC面积的?(2)运动几秒时,△CPQ与△CBA相似?(3)在运动过程中,PQ的长度能否为1cm?试说明理由.25.如图,分别延长平行四边形ABCD的边CD、AB到E、F,使DE=BF=CD,连接EF,分别交AD,BC于G,H,连接CG,AH(1)求证:四边形AGCH为平行四边形;(2)求△DEG和△CGH的面积比.26.如图,△ABC中,D,E分别为BC,AB中点,连接EC,AD,且AD与EC交于点F,延长AD至点G使GD=AD,连结CG.(1)请在图中找出一对全等三角形,并证明.(2)若AB=x,EB:DF=3:2,试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G的长.27.如图,在△ABC中,AB=AC,AD⊥BC于D点,点E、F是线段AD上的三等分点,连接BE、CE、BF、CF,若,且BC=4a.(1)求四边形ABEC的面积;(2)写出与△CEF相似但不全等的三角形,并证明其中的一对.28.阅读下面材料:小军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B=6,AC=4,点D为BC的中点,求AD的取值范围.小军发现老师讲过的“倍长中线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做法是:如图2,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构造△BED≌△CAD,经过推理和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请回答:AD的取值范围是.参考小军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3,△ABC中,E为AB中点,P是CA延长线上一点,连接PE并延长交BC 于点D.求证:PA•CD=PC•BD.29.如图,△ABC中,BC=2AB,点D、E分别是BC、AC的中点,过点A作AF∥BC交线段DE的延长线于点F,取AF的中点G,联结DG,GD与AE交于点H.(1)求证:四边形ABDF是菱形;(2)求证:DH2=HE•HC.30.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6,BC=8,点D在边AB上运动,DE平分∠CDB交边BC于点E,EM⊥BD垂足为M,EN⊥CD垂足为N.(1)当AD=CD时,求证:DE∥AC;(2)探究:AD为何值时,以B,M,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C,E,N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31.如本题图①,在△ABC中,已知∠ABC=∠ACB=α.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与∠ABC的平分线交于点D,连接CD.(1)求∠ACD的大小;(2)在线段CD的延长线上取一点F,以FD为角的一边作∠DFE=α,另一边交BD延长线于点E,若FD﹣kAD(如本题图②所示),试求的值(用含k 的代数式表示).32.如图,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点E为DC延长线上一点,联结AE,交BC边于点F,联结BE.(1)求证:AB•AD=BF•ED;(2)若CD=CA,且∠DAE=90°,求证:四边形ABEC是菱形.33.如图,BD为⊙O的直径,AB=AC,AD交BC于点E,AE=2,ED=4.(1)判断△ABE与△ADB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2)求∠C的度数.34.如图,AD是△ABC的高,点Q、M在BC边上,点N在AC边上,点P在AB 边上,AD=60cm,BC=40cm,四边形PQMN是矩形.(1)求证:△APN∽△ABC;(2)若PQ:PN=3:2,求矩形PQMN的长和宽.3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矩形DEFG的四个顶点都在△ABC 的边上,已知:AC=8,BC=6.(1)当四边形DEFG为正方形时,求EF的长;(2)△BEF与△FCG能全等吗?若能,请你求出EF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BEF与△ADG能全等吗?若能,请你求出EF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6.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E是OC上任意一点,AG⊥BE于点G,交BD于点F.(1)如图1,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判断AF与BE的数量关系;明明发现,AF与BE分别在△AOF和△BOE中,可以通过证明△AOF和△BOE全等,得到AF与BE的数量关系;请回答:AF与BE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若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120°,请参考明明思考问题的方法,求的值.37.如图所示,D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O上的一点,C是弧AD的中点,点M 在AB上,AD与CM交于点N,CN=AN.(1)求证:CM⊥AB;(2)若AC=;,BD=2,求半圆的直径.38.在△ABC中,BC=2,BC边上的高AD=1,P是BC上任一点,PE∥AB交AC 于E,PF∥AC交AB于F.用x表示;(1)设BP=x,将S△PEF(2)当P在BC边上什么位置时,S值最大.39.如图,已知在梯形ABCD中,AD∥BC,∠A=90°,AB=AD,点E在边AB上,且DE⊥CD,DF平分∠EDC,交BC于点F,联结CE、EF.(1)求证:DE=DC;(2)如果BE2=BF•BC,求证:∠BEF=∠CEF.40.如图,在Rt△ABC中,∠B=90°,AB=9cm,BC=2cm,点M,N分别从A,B 同时出发,M在AB边上沿AB方向以每秒2cm的速度匀速运动,N在BC边上沿BC方向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当点N运动到点C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x秒,△MBN的面积为ycm2.(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求△MBN的面积的最大值.41.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D⊥BC于点D,AD=3,DC=4,点M在线段AC上运动,ME⊥AD于点E,连结BE并延长交AC于点F,连结BM.设=m (0<m<1),△BEM的面积为S.(1)当m=时,求的值.(2)求S关于m(0<m<1)的函数解析式并求出S的最大值.(3)设=k,猜想k与m的数量关系并证明.42.以AB为直径作半圆O,AB=10,点C是该半圆上一动点,连接AC、BC,延长BC至点D,使DC=BC,过点D作DE⊥AB于点E,交AC于点F,在点C运动过程中:(1)如图1,当点E与点O重合时,连接OC,试判断△COB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2,当DE=8时,求线段EF的长.43.如图,在Rt△ABC中,∠C=90°,AC=6cm,BC=8cm,D、E分别是AC、AB 的中点,连接DE.点P从点D出发,沿DE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1cm/s;同时,点Q从点B出发,沿BA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2cm/s,当点P停止运动时,点Q也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s)(0<t<4).根据上面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1)当t为何值时,PQ⊥AB?(2)当点Q在BE之间运动时,设五边形PQBCD的面积为y(cm2),求y与t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44.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E在线段AB上,CD⊥AB于G,连接DE 交⊙O于F,连接CF交AB延长线于P.求证:OF2=OE•OP.45.阅读下面材料: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点D在线段BC上,∠BAD=75°,∠CAD=30°,AD=2,BD=2DC,求AC的长.小明发现,过点C作CE∥AB,交AD的延长线于点E,通过构造△ACE,经过推理和计算能够使问题得到解决(如图2).(1)请回答:∠ACE的度数为,AC的长为.(2)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BAC=90°,∠CAD=30°,∠ADC=75°,AC与BD交于点E,AE=2,BE=2ED,求AC的长.46.如图,Rt△ABC中,∠C=90°,∠A=30°,BC=2,CD是斜边AB上的高,点E 为边AC上一点(点E不与点A、C重合),连接DE,作CF⊥DE,CF与边AB、线段DE分别交于点F,G;(1)求线段CD、AD的长;(2)设CE=x,DF=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47.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BE、AD相交于点G,EF ∥AD交BC于点F,且BF2=BD•BC,联结FG.(1)求证:FG∥CE;(2)设∠BAD=∠C,求证:四边形AGFE是菱形.48.在▱ABCD中,点E在BC边上,点F在BC边的延长线上,且BE=CF.(1)求证:MA=MF;(2)连接AF,分别交DE、CD于M、N,若∠B=∠AME,求证:ND•ME=AD•MN.49.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D=BC,E是CD的中点,BE交AC于F,过点F作FG∥AB,交AE于点G.(1)求证:AG=BF;(2)当AD2=CA•CF时,求证:AB•AD=AG•AC.50.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点E是对角线AC上一点,∠DEC=∠ABC,且CD2=CE•CA.(1)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分别过点E、B作AB和AC的平行线交于点F,联结CF,若∠FCE=∠DCE,求证:四边形EFCD是菱形.华师大新版九年级上学期《23.3.3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同步练习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50小题)1.在△ABC中,点D,E,F分别在AB,BC,AC上,且∠ADF+∠DEC=180°,∠AFE=∠BDE.(1)如图1,当DE=DF时,图1中是否存在与AB相等的线段?若存在,请找出,并加以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如图2,当DE=kDF(其中0<k<1)时,若∠A=90°,AF=m,求BD的长(用含k,m的式子表示).(1)如图1,连结AE.先由DE=DF,得出∠DEF=∠DFE,由∠ADF+∠DEC=180°,【分析】得出∠ADF=∠DEB.由∠AFE=∠BDE,得出∠AFE+∠ADE=180°,那么A、D、E、F四点共圆,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DAE=∠DFE=∠DEF,∠ADF=∠AEF.再由∠ADF=∠DEB=∠AEF,得出∠AEF+∠AED=∠DEB+∠AED,则∠AEB=∠DEF=∠BAE,根据等角对等边得出AB=BE;(2)如图2,连结AE.由A、D、E、F四点共圆,得出∠ADF=∠AEF,由∠DAF=90°,得出∠DEF=90°,再证明∠DEB=∠AEF.又∠AFE=∠BDE,根据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得出△BDE∽△AFE,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得到=.在直角△DE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DF,然后将AF=m,DE=kDF代入,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1)如图1,连结AE.∵DE=DF,∴∠DEF=∠DFE,∵∠ADF+∠DEC=180°,∴∠ADF=∠DEB.∵∠AFE=∠BDE,∴∠AFE+∠ADE=180°,∴A、D、E、F四点共圆,∴∠DAE=∠DFE=∠DEF,∠ADF=∠AEF.∵∠ADF=∠DEB=∠AEF,∴∠AEF+∠AED=∠DEB+∠AED,∴∠AEB=∠DEF=∠DFE=∠BAE,∴AB=BE;(2)如图2,连结AE.∵∠AFE=∠BDE,∴∠AFE+∠ADE=180°,∴A、D、E、F四点共圆,∴∠ADF=∠AEF,∵∠DAF=90°,∴∠DEF=90°,∵∠ADF+∠DEC=180°,∴∠ADF=∠DEB.∵∠ADF=∠AEF,∴∠DEB=∠AEF.在△BDE与△AFE中,,∴△BDE∽△AFE,∴=.在直角△DEF中,∵∠DEF=90°,DE=kDF,∴EF==DF,∴==,∴BD=.【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点共圆,圆周角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有一定难度.连结AE,证明A、D、E、F四点共圆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点P是菱形ABCD对角线AC上的一点,连接DP并延长交AB于点E,连接BP并延长交AD于点F,交CD延长线于点G.(1)求证:PB=PD.(2)若DF:FA=1:2①请写出线段PF与线段PD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当△DGP是等腰三角形时,求tan∠DAB的值.【分析】(1)根据菱形的性质得出∠DAP=∠PAB,AD=AB,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PB≌△APD;(2)①首先证明△DFP≌△BEP,进而得出,,进而得出即,即可得出答案;②由(1)证得△APB≌△APD,得到∠ABP=∠ADP,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G=∠ABP,(Ⅰ)若DG=PG根据△DGP∽△EBP,得DG=a,由勾股定理得到FH=,于是得到结论;(Ⅱ)若DG=DP,设DG=DP=3m,则PB=3m,PE=BE=PF=2m,AB=AD=2DG=6m,AF=4m,BF=5m,设AH=x,求得FH=,得到tan∠DAB=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AB=AD,AC平分∠DAB,∴∠DAP=∠BAP,在△APB和△APD中,,∴△APB≌△APD,∴PB=PD;(2)解:①∵四边形ABCD是菱形,∴AD∥BC,AD=BC,∴△AFP∽△CBP,∴,∵,∴,∴,由(1)知PB=PD,∴,∴PF=PD.②由(1)证得△APB≌△APD,∴∠ABP=∠ADP,∵GC∥AB,∴∠G=∠ABP,∴∠ADP=∠G,∴∠GDP>∠G,∴PD≠PG.(Ⅰ),若DG=PG,∵DG∥AB,∴△DGP∽△EBP,∴PB=EB,由(2)知,设PF=2a,则PB=BE=PD=3a,PE=PF=2a,BF=5a,由△DGP∽△EBP,得DG=a,∴AB=AD=2DG=9a,∴AF=6a,如图1,作FH⊥AB于H,设AH=x,则(6a)2﹣x2=(5a)2﹣(9a﹣x)2,解得x=a,∴FH=,∴tan∠DAB=;(Ⅱ)若DG=DP,如图2,设DG=DP=3m,则PB=3m,PE=BE=PF=2m,AB=AD=2DG=6m,AF=4m,BF=5m,∴(4m)2﹣x2=(5m)2﹣(6m﹣x)2,解得x=m,∴FH=,∴tan∠DA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平行线的性质,菱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ABC中,AB=AC,以AB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交CA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AD、DE.(1)求证:D是BC的中点;(2)若DE=3,BD﹣AD=2,求⊙O的半径;(3)在(2)的条件下,求弦AE的长.【分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得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即可证得结论;(2)先求得∠E=∠C,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BD=DC=DE=3,进而求得AD=1,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即可求得圆的半径;(3)根据题意得到AC=,BC=6,DC=3,然后根据割线定理即可求得EC,进而求得AE.【解答】(1)证明:∵AB是圆O的直径,∴AD⊥BC,∵AB=AC,∴BD=DC;(2)解:∵AB=AC,∵∠B=∠E,∴∠E=∠C,∴BD=DC=DE=3,∵BD﹣AD=2,∴AD=1,在RT△ABD中,AB==,∴⊙O的半径为;(3)解:∵AB=AC=,BD=DC=3,∴BC=6,∵∠B=∠E,∠C=∠C,∴△EDC∽△BAC,∵AC•EC=DC•BC,∴•EC=3×6,∴EC=,∴AE=EC﹣AC=﹣=.【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以及割线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在△ABC中(BC>AC),∠ACB=90°,点D在AB边上,DE⊥AC于点E.(1)若=,AE=2,求EC的长;(2)设点F在线段EC上,点G在射线CB上,以F,C,G为顶点的三角形与△EDC有一个锐角相等,FG交CD于点P.问:线段CP可能是△CFG的高线还是中线?或两者都有可能?请说明理由.【分析】(1)易证DE∥BC,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比例式即可求解;(2)分三种情况讨论:①若∠CFG=∠ECD,此时线段CP是△CFG的FG边上的中线;②若∠CFG=∠EDC,此时线段CP为△CFG的FG边上的高线;③当CD 为∠ACB的平分线时,CP既是△CFG的FG边上的高线又是中线.【解答】解:(1)∵∠ACB=90°,DE⊥AC,∴DE∥BC,∴,∵,AE=2,∴EC=6;(2)①如图1,若∠CFG=∠ECD,此时线段CP是△CFG的FG边上的中线.证明:∵∠CFG+∠CGF=90°,∠ECD+∠PCG=90°,又∵∠CFG=∠ECD,∴∠CGF=∠PCG,∴CP=PG,∵∠CFG=∠ECD,∴CP=FP,∴PF=PG=CP,∴线段CP是△CFG的FG边上的中线;②如图2,若∠CFG=∠EDC,此时线段CP为△CFG的FG边上的高线.证明:∵DE⊥AC,∴∠EDC+∠ECD=90°,∵∠CFG=∠EDC,∴∠CFG+∠ECD=90°,∴∠CPF=90°,∴线段CP为△CFG的FG边上的高线.③如图3,当CD为∠ACB的平分线时,CP既是△CFG的FG边上的高线又是中线.【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分类讨论,能全面的思考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在△AOB中,C,D分别是OA,OB边上的点,将△OCD绕点O顺时针旋转到△OC′D′.(1)如图1,若∠AOB=90°,OA=OB,C,D分别为OA,OB的中点,证明:①AC′=BD′;②AC′⊥BD′;(2)如图2,若△AOB为任意三角形且∠AOB=θ,CD∥AB,AC′与BD′交于点E,猜想∠AEB=θ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1)①由旋转的性质得出OC=OC′,OD=OD′,∠AOC′=∠BOD′,证出OC′=OD′,【分析】由SAS证明△AOC′≌△BOD′,得出对应边相等即可;②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AC′=∠OBD′,又由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EA=90°,即可得出结论;(2)由旋转的性质得出OC=OC′,OD=OD′,∠AOC′=∠BOD′,由平行线得出比例式,得出,证明△AOC′∽△BOD′,得出∠OAC′=∠OBD′再由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AEB=θ.【解答】(1)证明:①∵△OCD旋转到△OC′D′,∴OC=OC′,OD=OD′,∠AOC′=∠BOD′,∵OA=OB,C、D为OA、OB的中点,∴OC=OD,∴OC′=OD′,在△AOC′和△BOD′中,,∴△AOC′≌△BOD′(SAS),∴AC′=BD′;②延长AC′交BD′于E,交BO于F,如图1所示:∵△AOC′≌△BOD′,∴∠OAC′=∠OBD′,又∠AFO=∠BFE,∠OAC′+∠AFO=90°,∴∠OBD′+∠BFE=90°,∴∠BEA=90°,∴AC′⊥BD′;(2)解:∠AEB=θ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所示:∵△OCD旋转到△OC′D′,∴OC=OC′,OD=OD′,∠AOC′=∠BOD′,∵CD∥AB,∴,∴,∴,又∠AOC′=∠BOD′,∴△AOC′∽△BOD′,∴∠OAC′=∠OBD′,又∠AFO=∠BFE,∴∠AEB=∠AOB=θ.【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论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如图,在△ABC中,∠ACB=90°,AB=5,AC=4,过点C作直线MC使得∠BCM=∠BAC,求点B到直线MC的距离.【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过B向MC作垂线,利用三角形相似求BE.【解答】解:如图:在Rt△ABC中,BC==3,作BE⊥MC,垂足是E,∵∠ACB=∠BEC=90°,∴△ACB∽△BCE,∴,∴,∴BE=,∴点B到直线MC的距离.【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作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AB=AC,AB为⊙O的直径,AC、BC分别交⊙O于E、D,连接ED、BE.(1)求证:△CDE∽△CAB;(2)求证:DE=BD;(2)如果BC=6,AB=5,求BE的长.【分析】(1)由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出∠CED=∠CBA,再由公共角相等,即可证出△CDE∽△CAB;(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CBA,证出∠C=∠CED,得出DE=CD,再由圆周角定理和三线合一性质得出CD=BD,即可得出DE=BD;(3)由割线定理求出CE,由圆周角定理得出∠AEB=∠BEC=90°,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E的长.【解答】(1)证明:连接AD,如图所示:∵四边形ABDE是⊙O的内接四边形,∴∠CED=∠CBA,又∵∠C=∠C,∴△CDE∽△CAB;(2)证明:∵AB=AC,∴∠C=∠CBA,∴∠C=∠CED,∴DE=CD,∵AB为⊙O的直径,∴∠ADB=90°,∴CD=BD,∴DE=BD;(3)解:由割线定理得:CE•AC=CD•BC,∵CD=BD=BC=3,AC=AB=5,∴CE===,∵AB为⊙O的直径,∴∠AEB=90°,∴∠BEC=90°,∴BE===.【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割线定理、勾股定理;本题有一定难度,特别是(2)(3)中,需要运用圆周角定理、割线定理和勾股定理才能得出结果.8.如图1,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EF过点O分别交AB、CD于点E、F.(1)求证:△AOE≌△COF;(2)若AB=3,AD=4,点M在线段BC上运动,连接MO.①当MO⊥AC时,求BM的值;②当BM为多少时,△BMO是等腰三角形?(只写出结论,不要求写过程)【分析】(1)根据矩形的性质易证,OA=OC,AB∥CD,根据AB∥CD,得到∠EAO=∠FCO,满足ASA可证;(2)①先证△MOC∽△ACB,得MC:AC=OC:BC,计算MC,即可求出BM;②若△BMO是等腰三角形,则可能BM=OM,OB=BM,OB=OM,分类讨论即可.【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OA=OC,AB∥CD,∴∠EAO=∠FCO,在△AOE和△COF中,∴△AOE≌△COF(AAS);(2)①解:如图1,∵MO⊥AC,∴∠MOC=90°,∵∠ABC=90°,∴∠MOC=∠ABC,又∵∠MCO=∠MCO,∴△MOC∽△ACB,∴MC:AC=OC:BC,∵AB=3,BC=4,∴AC=5,∴OC=2.5,∴MC:5=2.5:4,∴MC=,∴BM=;②如图2,△BMO是等腰三角形时,有三种情况:(Ⅰ)OB=OM,此时M与C重合,BM=4;(Ⅱ)OB=BM,BM=OB=BD=2.5;(Ⅲ)BM=OM,作MN⊥BD,∴BN=B0=;∵△BMN∽△BDC∴,∴BM===,∴BM=2.5或4或.【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第3小题考查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恰当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9.已知两个以O为顶点且不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OB和△COD,其中∠ABO=∠DCO=30°.(1)如图1,设∠BOD=α(0°<α<60°),点E、F、M分别是AC、CD、DB的中点.连接FM、EM.请问:随着α的变化,试判断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求出的值;若变化,请说明理由;(2)如图2,若BO=3,点N在线段OD上,且NO=1,点P是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将△COD固定,△AOB绕点O旋转的过程中,线段PN长度的最大值是4;最小值是.【分析】(1)连接AD、BC,由∠AOB=∠COD=90°∠ABO=∠DCO=30°,得到,∠AOD=∠BOC,推出△AOD∽△BOC,求得∠OAD=∠CBO,,证得AD⊥BC由于点E、F、M分别是AC、CD、DB的中点,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得到EF∥AD,EF=AD,于是得到MF∥AD,MF=AD,在Rt△EFM中,=;(2)过O作OE⊥AB于E,由已知条件求出当P在点E处时,点P到O点的距离最近为,当旋转到OE与OD重合是,NP取最小值为:OP﹣ON=;当点P在点B处时,且当旋转到OB在DO的延长线时,NP取最大值OB+ON=4.【解答】解:(1)不变;=,如图1,连接AD、BC交于一点Q,AD交BO于P,∵∠AOB=∠COD=90°,∠ABO=∠DCO=30°,∵,∠AOD=∠BOC,∴△AOD∽△BOC,∴∠OAD=∠CBO,,∵∠APO=∠BPQ,∴∠BQP=∠AOB=90°,∴AD⊥BC,∵点E、F、M分别是AC、CD、DB的中点,∴EF∥AD,EF=AD,∴MF∥BC,MF=BC,在Rt△EFM中,=;(2)如图2,过O作OE⊥AB于E,∵BO=3,∠ABO=30°,∴AO=,AB=,∴AB•OE=OA•OB,∴OE=,∴当P在点E处时,点P到O点的距离最近为,这时当旋转到OE与OD重合是,NP取最小值为:OP﹣ON=;如图4,当点P在点B处时,且当旋转到OB在DO的延长线时,NP取最大值OB+ON=3+1=4,∴线段PN长度的最小值为,最大值为4.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注意旋转前后的对应关系.10.两个全等的Rt△ABC和Rt△ADE中,∠ABC=∠ADE=90°,M、N分别是BD、CE的中点,连接MN,(1)若AB=ED,且B、A、D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如图1),猜想MN与BD的关系,并加以证明;(2)若AB=AD,sin∠BAC=,且B、A、D 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如图2),求的值.【分析】(1)如图1,连接BN并延长,与DE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由∠ABC+∠ADE=180°,得到BC∥DE,得到∠CBN=∠EFN,∠BCN=∠FEN,证出△CBN ≌△EFN,得到BN=FN,EF=CB=AD,于是得到DF=DE+EF=AB+BC=AB+AD=BD,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过点E做BC的平行线,与BN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连接DF,由(1)可知,△CBN≌△EFN,MN=DF,证得△DEF∽△DAB,得到.由sin∠BAC=,得到tan∠BAC=,即DF=BD,得到MN=DF=BD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1)MN⊥BD,MN=BD;如图1,连接BN并延长,与DE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ABC+∠ADE=180°,∴BC∥DE,∴∠CBN=∠EFN,∠BCN=∠FEN,∵CN=EN,在△CBN与△EFN中,,∴△CBN≌△EFN,∴BN=FN,EF=CB=AD,∴DF=DE+EF=AB+BC=AB+AD=BD,又∵BM=MD,∴MN=DF=BD,MN∥DF,∴∠BMN=∠BDE=90°,∴MN⊥BD;(2)过点E做BC的平行线,与BN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连接DF,由(1)可知,△CBN≌△EFN,MN=DF,∴EF=CB=DE,∠BCE=∠CEF,∵∠ABC+∠ADE=180°,∴∠BAD+∠BCE+∠CED=540°﹣180°=360°,∵∠DEF+∠CEF+∠CED=360°,∴∠BAD=∠DEF,∵,∴△DEF∽△DAB,∴.∵sin∠BAC=,∴tan∠BAC=,即DF=BD,∴MN=DF=BD.即.【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梯形的中位线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已知B、C、E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C与△DCE都是等边三角形,其中线段BD交AC于点G,线段AE交CD于点F,求证:(1)△ACE≌△BCD;(2)=.【分析】(1)由三角形ABC与三角形CDE都为等边三角形,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两对边相等,一对角相等,利用等式的性质得到夹角相等,利用SAS 即可得证;(2)由(1)得出的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由一对角相等,且夹边相等,利用ASA得到三角形GCD与三角形FCE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CG=CF,进而确定出三角形CFG为等边三角形,确定出一对内错角相等,进而得到GF与CE平行,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成比例即可得证.【解答】证明:(1)∵△ABC与△CDE都为等边三角形,∴AC=BC,CE=CD,∠ACB=∠DCE=60°,∴∠ACB+∠ACD=∠DCE+∠ACD,即∠ACE=∠BCD,在△ACE和△BCD中,,∴△ACE≌△BCD(SAS),(2)∵△ACE≌△BCD,∴∠BDC=∠AEC,在△GCD和△FCE中,,∴△GCD≌△FCE(ASA),∴CG=CF,∴△CFG为等边三角形,∴∠CGF=∠ACB=60°,∴GF∥CE,∴=.【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2.如图,在△ABC中,AB=AC,以AC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交BC于点E.(1)求证:BE=CE;(2)若BD=2,BE=3,求AC的长.(1)连结AE,如图,根据圆周角定理,由AC为⊙O的直径得到∠AEC=90°,【分析】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BE=CE;(2)连结DE,如图,证明△BED∽△BAC,然后利用相似比可计算出AB的长,从而得到AC的长.【解答】(1)证明:连结AE,如图,∵AC为⊙O的直径,∴∠AEC=90°,∴AE⊥BC,而AB=AC,∴BE=CE;(2)连结DE,如图,∵BE=CE=3,∴BC=6,∵∠BED=∠BAC,而∠DBE=∠CBA,∴△BED∽△BAC,∴=,即=,∴BA=9,∴AC=BA=9.【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应注意利用图形中已有的公共角、公共边等隐含条件,以充分发挥基本图形的作用,寻找相似三角形的一般方法是通过作平行线构造相似三角形.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13.如图,四边形ABCD中,AD=CD,∠DAB=∠ACB=90°,过点D作DE⊥AC,垂足为F,DE与AB相交于点E.(1)求证:AB•AF=CB•CD;(2)已知AB=15cm ,BC=9cm ,P 是射线DE 上的动点.设DP=x cm (x >0),四边形BCDP 的面积为y cm 2.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分析】(1)先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B=∠DAC ,则可判断Rt △DFA ∽Rt △ACB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AB•AF=BC•AD ,然后利用AD=CD 代换即可得到结论;(2)连结PC ,如图,先在Rt △ACB 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12,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AF=FC=AC=6,接着证明DE ∥BC ,则P 点到BC 的距离等于CF ,然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和y=S △CPD +S △BCP 即可得到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解答】(1)证明:∵∠DAB=∠ACB=90°,∴∠DAC +∠BAC=90°,∠BAC +∠B=90°,∴∠B=∠DAC ,∵DF ⊥AC ,∴∠DFC=90°,∴Rt △DFA ∽Rt △ACB ,∴=,即AB•AF=BC•AD ,而AD=CD ,∴AB•AF=CB•CD ;(2)解:连结PC ,如图,在Rt △ACB 中,∵AB=15,BC=9,∴AC==12,∵DF ⊥AC ,DA=DC ,∴AF=FC=AC=6,∵∠DFC=∠ACB=90°,∴DE ∥BC ,∴P 点到BC 的距离等于CF ,∴y=S △CPD +S △BCP=•x•6+•9•6=3x +27(x >0).【点评】本题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在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时,合理利用直角的作用.也考查了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列函数关系式.把四边形的面积化为两三角形面积的和是求函数关系式的关键.14.如图,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O 经过A 、B 、D 三点.过点B 作BE ∥AD ,交⊙O 于点E ,连接ED(1)求证:ED ∥AC ;(2)若BD=2CD ,设△EBD 的面积为S 1,△ADC 的面积为S 2,且S 12﹣16S 2+4=0,求△ABC 的面积.【分析】(1)由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得到∠BAD=∠DAC ,由于∠E=∠BAD ,等量代换得到∠E=∠DAC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即可得到结果;(2)由BE ∥AD ,得到∠EBD=∠ADC ,由于∠E=∠DAC ,得到△EBD ∽△ADC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即可得到结果.【解答】(1)证明:∵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BAD=∠DAC ,∵∠E=∠BAD ,。

等角对等边知识点总结

等角对等边知识点总结

等角对等边知识点总结等角对等边是几何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角和边的性质。

在几何学中,等角对等边是指具有相等边和相等角的两条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等角对等边是三角形全等的充分条件之一,它在解决三角形的问题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就等角对等边的定义、性质和相关定理进行总结。

一、等角对等边的定义等角对等边是指两个三角形中,它们的三个角分别相等,而且它们的三条边分别相等的情况。

即若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中,有∠A=∠D,∠B=∠E,∠C=∠F,且AB=DE,BC=EF,AC=DF,则称三角形ABC和DEF是等角对等边的。

这个定义表明了等角对等边的两个要素,即相等的角和相等的边。

二、等角对等边的性质1. 等角对等边的两个三角形全部相等等角对等边是说明两个三角形的全部三个角相等,这也就是说两个三角形完全相等,即在空间中可以通过旋转、平移或者镜像等变换,使得它们完全重合在一起。

2. 等角对等边的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在等角对等边的情况下,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都是相等的,即对应边对应角定理成立。

这是因为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相等角和相等边的对应关系决定了两个三角形是等边对等边的。

3. 等角对等边的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在等角对等边的情况下,两个三角形的周长也相等,这是因为所有对应的边都是相等的,所以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4. 等角对等边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在等角对等边的情况下,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也相等。

这是因为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也相等,因为面积是由对应边和对应角所确定的。

三、等角对等边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的判定定理有很多。

其中比较常用的是以下几个定理:1. SSS全等定理SSS全等定理指的是,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

SSS全等定理是等角对等边的一个推论,因为等角对等边的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相等,所以它们满足SSS全等定理。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同步练习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同步练习题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1、用反证法证明“若a⊥c,b⊥c,则a∥b”时,应假设【】A、a不垂直于cB、a,b都不垂直于cC、a⊥bD、a与b相交2、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②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③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④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点到两腰的距离相等. 正确的命题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A BC中,∠B=∠BAD,∠ADC=∠C,BD=5,DC=m,则AC是【】A、4B、m-5C、5D、m+54、下列图形中,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的是【】A、含80°角的两个锐角三角形 B、边长为20cm的两个等边三角形 C、腰长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有一个钝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5、在证明“在△ABC中至多有一个直角或钝角”时,第一步应假设【】A、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直角或钝角B、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直角或钝角C、三角形中没有直角或钝角D、三角形中三个角都是直角或钝角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①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重合;④只有两条边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1条.A、1个B、2个 C、3个 D、4个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20°,一边长为acm,那么它的周长是【】A、3acmB、2acmC、acmD、无法确定8、如图,在∠AOB的两边上截取AO=BO,CO=DO,连接AD,BC交于点P,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1)△AOD≌△BOC;(2)△APC≌△BPD;(3)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A、只有(1) B、只有(2)C、只有(1)(2)D、(1)(2)(3)9、如图,∠AOB和一条定长线段a,在∠AOB内找一点P,使P到OA,OB的距离都等于a,作法如下:(1)作OB的垂线NH,使NH=a,H为垂足.(2)过N作NM∥OB.(3)作∠AOB的平分线OP,与NM交于P.(4)点P即为所求.其中(3)的依据是【】A、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B、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C、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D、到线段的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10、△ABC中,若,则此三角形为【】三角形. A、等腰B、直角C、等腰直角 D、等边11、如图,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O是BC上任意一点,OE、OF分别与两边垂直,等边三角形的高为1,则OE+OF的值为【】 A、B、1 C、2 D、不确定12、已知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则它的高是【】A、cmB、cmC、cmD、cm13、Rt△ABC中,AB=AC,点D为BC中点.∠MDN=90°,∠MDN绕点D旋转,DM、DN分别与边AB、AC交于E、F两点.下列结论:①BE+CF=BC;②;③=AD·EF;④AD≥EF;⑤AD与EF可能互相平分,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14、如图所示,AD平分∠BAC,AD=BD,AC=AB,则【】A、AC⊥CDB、AC=2CDC、AC=BDD、BD=2CD15、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N为AC的三等分点,三角形边上的动点M从点A出发,沿A→B→C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设点M运动的路程为x,,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A、B、C、D、二、填空题16、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已知∠A=∠D=90°,若要依据“HL”证明△ABC≌△DCB,应添加条件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若要依据“AAS”证明△ABC≌△DCB,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____.19、如图,在△ABC中,AB=AC,∠B=40°,则∠A=____________.20、如图,在△ABC中,AB=AC,D、E、F分别为边BC、AB、AC上的点,且BE=CD,CF=BD.若∠A=40°,则∠EDF=______°.21、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锐角为50°,则∠B 等于_______________度.22、△ABC中,AB=AC,若BC=CD=DE=EF=FA,则∠A=______°.23、如图,AC平分∠BAD,CE⊥AB,且2AE=AB+AD,∠ADC=146°,则∠BCE=___________°.三、解答题24、(1)小丽同学说“每一个定理不一定都有逆定理,因为逆命题不一定正确.”你认为她的说法正确吗?如果不正确,应如何改正?25、写出命题“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逆命题,并判定这对互逆命题的真假.26、如下图所示,在△ABC中,∠ACB=120°,CD平分∠ACB,AE∥D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试说明△ACE是等边三角形.27、如图,△ABC中,∠A=60°,高BD、CE交于M,MD=5,ME=7. 求BD、CE的长.28、如图,△ABC中,AB=AC,∠A=100°,BD平分∠ABC交AC于D.求证:AD+BD=BC.四、证明题29、求证: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等.30、如图所示,AB=AC,DB=DC,AD的延长线交BC于点E.求证:BE=EC.31、写出下列命题的已知、求证,并完成证明过程.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已知:如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32、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它的角平分线,且BD=CD,DE⊥AB于E,DF⊥AC于F.求证:∠B=∠C.33、如图,△ABC中,从点C向∠BAC的平分线引垂线,垂足为点E,设AE交BC于点D,且AB=AD.求证:.五、应用题34、如图是某市部分街道示意图,AB=BC=AC,CD=CE=DE,A、B、C、D、E、F、G、H为“公共汽车”停靠点,“公共汽车甲”从A站出发,按照A、H、G、D、E、C、F的顺序到达F站,“公共汽车乙”从B站出发,沿F、H、E、D、C、G的顺序到达G站.如果甲、乙分别从A、B 站同时出发,在各站耽误的时间忽略不计,两车的速度一样,试问哪一辆汽车先到达指定站?为什么?35、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的绿地,量得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m,8m.现在要将绿地扩充成等腰三角形,且扩充部分是以8m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扩充后等腰三角形绿地的周长.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D C B B D A D B C B C C A B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答案60AB=DC或AC=DB;∠ABC=∠DCB或∠ACB=∠DBC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100°7070或2020 5624)、解:她的说法正确,理由如下:命题有真假命题之分,而定理是经过证明后得出的正确的命题,命题正确时逆命题不一定正确,即定理的逆命题不一定是真命题,所以虽然每个命题都有逆命题,但每个定理不一定存在逆定理,只有当原定理的逆命题是真命题时,原定理的逆命题才能称为逆定理.25)、【解答】1、逆命题:“如果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该命题是假命题;而原命题是真命题.26)、【解答】1、因为CD平分∠ACB,∠ACB=120°,所以∠ACE=180°-∠ACB=60°,且.因为AE∥DC,所以∠ACD=∠CAE,∠BCD=∠E.所以∠CAE=∠E=∠ACE=60°.所以△ACE是等边三角形.27)、【解答】解:∵BD⊥AC,∴∠ADB=90°.又∵∠A=60°,∴∠ABD=90°-60°=30°,同理可得∠ACE=30°,在Rt△BEM中,∠EBM=30°,∠BEM=90°,∴BM=2ME.∵ME=7,∴BM=14.同理由MD=5,得CM=2MD=10,∴BD=BM+MD=19,CE=CM+EM=10+7=17. CE取点F,使DE=DF.∵AB=AC,∠A=100°,∴∠ABC=∠C==40°.∵BD平分∠ABC,∴∠ABD=∠DBE=20°.∵在△ABD和△EBD中,AB=EB,∠ABD=∠DBE,BD=BD,∴△ABD≌△EBD,∴∠BED=∠A=100°,∴∠DEF=180°-100°=80°.∵DE=DF,∴∠DFE=∠DEF=80°,∴∠BDF=180°-80°-20°=80°,∴BD=BF,∠DFC=180°-80°=100°,∴∠FDC=180°-100°-40°=40°,∴DF=FC,∴DF=FC=DE=AD,∴BC=BF+FC=BD+AD.29)、【解答】1、证明:假设在一个三角形中,这两个不等的角所对的边相等,根据等边对等角,它们所对的两个角也相等,这与已知条件相矛盾,说明假设不成立,所以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不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不等.30)、【解答】1、证明:因为AB=AC,BD=DC,AD=AD,所以∠BAE=∠CAE.又因为AB=AC,所以BE=EC.31)、【解答】解:在△ABC中,∠B=∠C,求证:AB=AC.证明:过点A作AD⊥BC于D,∴∠ADB=∠ADC=90°,在△ABD和△ACD中,∴△ABD≌△ACD(AAS),∴AB=AC.32)、【解答】1、∵AD是∠BAC的平分线,DE⊥AB,DF⊥AC,∴DE=DF.又∵BD=CD,∠DEB=∠DFC=90°,∴(Rt)△DEB≌(Rt)△DFC(HL).∴∠B=∠C.33)、【解答】1、分别延长AB,CE交于点F.∵AE平分∠FAC,∴∠FAE=∠CAE.∵∠FAE=∠CAE,∠AEF=∠AEC=90°,AE=AE,∴△AEF≌△AEC(AS A),∴AF=AC,EF=EC.又过点E作EG∥AF,交BC于点G,∴,∠ABD=∠DGE.∵AB=AD,∠ABD=∠ADB=∠GDE=∠DGE,∴DE=EG,∴AE=AD+DE=AB+EG====. 所以△ABC与△ECD均为等边三角形,且∠ACE=60°.在△ACD和△BCE中,AC=BC,∠ACD=∠BCE=120°,CD=CE,所以△ACD≌△BCE(SAS).所以AD=BE,∠1=∠2.在△BCF和△ACG中,∠1=∠2,BC=AC,∠BCF=∠ACG=60°,所以△BCF≌△ACG(ASA).所以CF=CG.又因为DE+EC=ED+CD,所以AD+DE+EC+CF=BE+ED+CD+CG.即甲、乙两车同时到达指定站.35)、【解答】1、解:在Rt△ABC中,∠ACB=90°,AC=8,BC=6,由勾股定理有AB=10.扩充部分为Rt△ACD,扩充成等腰△ABD,应分以下三种情况:①如图1,当AB=AD=10时,可求CD=CB =6.得△ABD的周长为32m.②如图2,当AB=BD=10时,可求CD=4.由勾股定理,得.得△ABD的周长为m.如图③,当AB为底时,设AD=BD=x,则CD=x-6,由勾股定理,得.得△ABD 的周长为m.====Word行业资料分享--可编辑版本--双击可删====。

怎样应用“等边对等角”及“等角对等边”

怎样应用“等边对等角”及“等角对等边”

怎样应用“等边对等角”及“等角对等边”【能力挑战】能力挑战1、如图所示,已知AD 是ABC Rt ∆的斜边BC 上的高,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F ,交AC于E ,求证:AE=AF .能力挑战2、如图所示,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AD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E ,交BC 的延长线于F ,求证:(1)FAC B ∠=∠;(2)DE ∥AC .能力挑战3、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AD 平分BAC ∠,E 、F 分别在BD 、AD 上,DE=CD ,EF=AC . 求证:EF ∥AB . A BEFCACD BEFABE F1、如图所示,已知AB=BC ,BCD BAD E BDA ∠=∠∠=∠,,C 、D 、E 在一条直线上,求证:ADE ∆是等腰三角形.2、已知:如图所示,ABC ∆中,AB=AC ,21∠=∠.求证:AD 平分BAC ∠.3、已知:如图所示,F 、C 是线段BE 上两点,BF=CE ,AB=DE ,E B ∠=∠,QR ∥BE .求证:PQR ∆是等腰三角形.4、如图所示,已知ABC ∆中,AD 平分BAC ∠,交BC 于D ,且D 为BC 中点,求证:AB=AC . ADCB1ABCDQP A DBF CC ECABCD5、已知:中图所示,AB=AC ,AD 平分CAE ∠.求证:AD ∥BC .6、如图所示,已知:在ABC ∆中,AB=AC ,AD 是高,AC DF AB DE ⊥⊥,,垂足分别是E 、F .求证:DFE DEF ∠=∠.7、如图所示,已知:AB=AC ,BD=DC .求证:ACD ABD ∠=∠.8、已知:如图所示,ADC ACD AE AB ED AE BC AB ∠=∠=⊥⊥,,,.求证:EAD BAC ∠=∠. EADBCAE DBCF A BCDACDEB。

第19章几何证明(基础、常考、易错、压轴)分类专项训练(原卷版)

第19章几何证明(基础、常考、易错、压轴)分类专项训练(原卷版)

第19章几何证明(基础、常考、易错、压轴)分类专项训练【基础】一、单选题1.(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V的三条中线的交点A.ABCV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ABCV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ABCV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D.ABC2.(2022·上海·八年级单元测试)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的()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3.(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B.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C.一对邻补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D.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将线段OA绕点O逆时针旋转45°,得到线段OB.若OA=8,则点A经过的路径长度为()A.4p B.3p C.2p D.p5.(2022·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A.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延长AB到D,使2BD AB=D.等角的补角相等6.(2022·上海浦东新·八年级期中)在下列各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在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C.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等角的补角相等7.(2022·上海·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已知钓鱼竿AC的长为6m,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C长为,某钓者想看看鱼钩上的情况,把鱼竿AC转动到AC¢的位置,此时露在水面上的鱼线B C¢¢,则BB¢的长为()A B.C D.8.(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是真命题的命题个数()(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 对顶角相等; (3) 等角对等边;(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9.(2022·上海·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ABC中,P、Q分别是BC、AC上的点,作PR⊥AB于点R,PS⊥AC于点S,若PR=PS,则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 )(1)PQ=PB;(2)AS=AR;(3)△BRP≌△PSC (4)∠C=∠SPC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10.(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命题:“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22·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命题“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12.(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请写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的结论:_____.13.(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平面内在角的内部(包括顶点)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 _____.14.(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命题“如果a b =,那么22a b =”的逆命题是_______,逆命题是______命题(填“真”或“假”)15.(2022·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八年级期中)底边为已知线段BC 的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点A 的轨迹是_____.16.(2022·上海浦东新·八年级期中)“若0ab >,则0a >,0b >”_____命题(选填“是”或“不是”).17.(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命题“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18.(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把“同角的余角相等”改成“如果…,那么…”:_____________.19.(2022·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八年级期中)把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为______.20.(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平面上经过A 、B 两点的圆的圆心的轨迹是_____.21.(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命题“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的逆命题为_____.22.(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到点A 的距离等于6cm 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23.(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2022·上海·八年级期末)已知两点A 、B ,到这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25.(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Rt △ABC 中,∠C =90°,AD 平分∠CAB ,BC =12cm ,AC =9cm ,那么BD 的长是_____.26.(2022·上海·八年级单元测试)已知直角坐标平面内的两点分别为A (﹣3,1)、B (1,﹣2),那么A 、B 两点间的距离等于_____.27.(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则=a b ”的逆命题为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28.(2022·上海·八年级单元测试)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D、CD边上,且AE DF=,联结BE、AF.求证:AF BE=.【常考】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0秋•闵行区期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两个锐角的和还是锐角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C.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等腰三角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2.(2019秋•虹口区校级月考)如图,BD,CE分别是△ABC的高线和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O,若∠BCA =70°,则∠BOE的度数是( )A.60°B.55°C.50°D.40°3.(2022秋•杨浦区期中)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对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B.一对内错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C.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平行D.一对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4.(2019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在Rt△ABC中,∠C=90°,有一点D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在直角边BC上;②在∠CAB的角平分线上;③在斜边AB的垂直平分线上,那么∠B为( )A.15°B.30°C.45°D.60°5.(2022秋•徐汇区校级期中)在△ABC中,AB=4,AC=6,AD是BC边上的中线,则AD的取值范围是( )A.0<AD<10B.1<AD<5C.2<AD<10D.0<AD<5二.填空题(共11小题)6.(2021秋•奉贤区校级期中)将命题“同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形式为 .7.(2022秋•闵行区校级期中)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其中含30°角的三角板的一条较短直角边与另一块三角板的斜边放置在一直线上),那么图中∠1= 度.8.(2021秋•静安区校级期末)命题“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的逆命题是 .9.(2022秋•徐汇区校级期中)命题“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 (填“真“或“假”)命题10.(2022秋•闵行区校级期中)将命题“对顶角相等”改为“如果…那么…”的形式为: .11.(2022秋•虹口区校级期中)已知三条不同的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下列四个命题:①如果a∥b,a⊥c,那么b⊥c;②如果b∥a,c∥a,那么b∥c;③如果b⊥a,c⊥a,那么b⊥c; ④如果b⊥a,c⊥a,那么b∥c.其中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12.(2021秋•徐汇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ACB=90°,∠A=20°,CD与CE分别是斜边AB 上的高和中线,那么∠DCE= 度.13.(2022秋•徐汇区校级期中)如图,在△ABC和△DEF中,∠ACB=∠EFD=90°,点B、F、C、D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B⊥DE,且AB=DE,AC=6,EF=8,DB=10,则CF的长度为 .14.(2020秋•徐汇区校级期中)“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的逆命题是 .15.(2022秋•徐汇区校级期中)在△ABC中,∠BAC=α,边AB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D,边AC的垂直平分线交边BC于点E,连接AD,AE,则∠DAE的度数为 .(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16.(2022秋•虹口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ABC中,∠C=90°,AC=40,BD平分∠ABC交AC于D,AD:DC=5:3,则D点到AB的距离是 .三.解答题(共2小题)17.(2022秋•静安区校级期中)如图①,点M为锐角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连接AM、BM、CM.以AB为一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E,将BM绕点B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连接EN.(1)求证:△AMB≌△ENB;(2)若AM+BM+CM的值最小,则称点M为△ABC的费马点.若点M为△ABC的费马点,试求此时∠AMB、∠BMC、∠CMA的度数;(3)小翔受以上启发,得到一个作锐角三角形费马点的简便方法:如图②,分别以△ABC的AB、AC 为一边向外作等边△ABE和等边△ACF,连接CE、BF,设交点为M,则点M即为△ABC的费马点.试说明这种作法的依据.18.(2021秋•崇明区校级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AB=∠DCB=90°,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M、N分别是边BD、AC的中点.(1)求证:MN⊥AC;(2)当AC=8cm,BD=10cm时,求MN的长.【易错】一.选择题(共4小题)1.(2022秋•黄浦区校级月考)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从直线外一点向直线引垂线,这条垂线段就是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B.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2021秋•浦东新区期末)下列三个数为边长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3,3,3B.4,8,4C.6,8,10D.5,5,53.(2021秋•浦东新区期中)在下列各原命题中,逆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C.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D.两个相等的角是对顶角4.(2019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BP和CP是△ABC两个外角的平分线,则∠BPC为( )A .B .90°+C .90°﹣D .∠A二.填空题(共2小题)5.(2020秋•浦东新区校级期末)以线段MN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顶点的轨迹是 .6.(2020秋•浦东新区校级月考)在△ABC 中,AB =13cm ,AC =15cm ,高AD =12cm ,则BC = .三.解答题(共1小题)7.(2019秋•浦东新区期末)如图(1),已知锐角△ABC 中,CD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M 、N 分别是线段BC 、DE 的中点.(1)求证:MN ⊥DE .(2)连接DM ,ME ,猜想∠A 与∠DME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猜想.(3)当∠A 变为钝角时,如图(2),上述(1)(2)中的结论是否都成立,若结论成立,直接回答,不需证明;若结论不成立,说明理由.【压轴】一、单选题1.(2020·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D 为BAC Ð的外角平分线上一点,过D 作DE AC ^于E ,DF AB ^交BA 的延长线于F ,且满足FDE BDC Ð=Ð,则下列结论:①CDE V ≌BDF V ;②CE AB AE =+;③BDC BAC Ð=Ð;④DAF CBD Ð=Ð.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2.(2022·上海市民办文绮中学八年级阶段练习)在ABC V 中,12AB AC ==,30A Ð=°,点E 是AB 中点,点D 在AC 上,DE =ADE V 沿着DE 翻折,点A 的对应点是点F ,直线EF 与AC 交于点G ,那么DGF △的面积=__________.三、解答题3.(2022·上海·测试·编辑教研五八年级期末)梯形ABCD 中,AD BC ∥,90B Ð=°,4AB =,5BC =,点G 是CD 中点,过点G 作CD 的垂线交射线BC 于点F ,DCF Ð的角平分线交射线BA 于点E ,交直线GF 于点P .(1)当点F 与点B 重合时,求CD 的长;(2)若点F 在线段BC 上,AD x =,CF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3)联结DP、DE,当DPEV是以DP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AD的长.4.(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已知△ABC和△AD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ABC=∠ADE=90°,连接BD、EC,点M为EC的中点,连接BM、DM.(1)如图1,当点D、E分别在AC、AB上时,求证:△BM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如图2,将图1中的△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45°,使点D落在AB上,此时(1)中的结论“△BM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还成立吗?请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3)如图3,将图2中的△ADE绕点A逆时针旋转90°时,△BM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结论是否仍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5.(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内,正比例函数y=的图像与一个反比例函数图像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点A,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点B,AB=3.(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在直线AB上是否存在点C,使点C到直线OA的距离等于它到点B的距离?若存在,求点C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已知点P在直线AB上,如果△AOP是等腰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6.(2022·上海松江·八年级期末)如图,在Rt△ABC中,∠ABC=90°,∠C=30°,AB=1,点D是边AC上一点(不与点A、C重合),EF垂直平分BD,分别交边AB、BC于点E、F,联结DE、DF.(1)如图1,当BD⊥AC时,求证:EF=AB;(2)如图2,设CD=x,CF=y,求y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3)当BE=BF时,求线段CD的长.7.(2022·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已知:如图,在△ABC纸片中,AC=3,BC=4,AB=5,按图所示的方法将△ACD 沿AD 折叠,使点C 恰好落在边AB 上的点C ′处,点P 是射线AB 上的一个动点.(1)求折痕AD 长.(2)点P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设AP =x ,D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此函数的定义域.(3)当△APD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P 的长.8.(2021·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在直角梯形ABCD 中,//AB CD ,BC AB ^,AB AD =,联结BD ,如图(a ).点P 沿梯形的边,按照点A B C D A ®®®®移动,设点P 移动的距离为x ,BP y =.(1)当点P 从点A 移动到点C 时,y 与x 的函数关系如图(b )中折线MNQ 所示.则AB =______,BC =_____,CD =_____.(2)在(1)的情况下,点P 按照点A B C D A ®®®®移动(点P 与点A 不重合),BDP △是否能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求出所有能使BDP △为等腰三角形的BP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9.(2021·上海·八年级专题练习)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C=∠ABC=90°,CB=CD ,点E 、F 分别在AB 、AD 上,AE=AF .连接CE 、CF .(1)求证:CE=CF ;(2)如果∠BAD=60°,CD=①当AF=x 时,设EFC S y D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不需要写定义域)②当AF=2时,求△CEF 的边CE 上的高.10.(2020·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附属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在ABC V 中,2ACB B Ð=Ð,BAC Ð平分线AO 交BC 于点D ,点H 为AO 上一动点,过H 作直线l AO ^于H ,分别交直线AB 、AC 、BC 于点N 、E 、M .=;(1)当直线l经过点C时(如图2),求证:BN CD(2)当M是线段BC的中点时,写出线段CE和线段C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请直接写出BN、CE和CD之间的数量关系.。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习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及习题

1、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判定2、考点:三角形的性质 中位线 30度的直角三角形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中线 三角形的判定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 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8、 三角形的面积=21×底×高 9、新知: 新知: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 ,底角为∠B 、∠C ,则∠A=180°—2∠B ,∠B=∠C=180A∠-︒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 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边底的一半<腰长<周长的一半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知识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例1:(2009年贵州黔东南州)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C 上,且BD =BC =AD ,则∠A 等于( )A .30oB .40oC .45oD .36o同步检测一:1.在△ABC 中,AB =AC ,①若∠A =70°,则∠B = °,∠C = °②若∠B =40°, 则∠A =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50° B.80° C.50°或80° D.40°或65° 知识点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 、 、 互相重合。

等角对等边

等角对等边

CBAE DO211.5 “等角对等边”、“等边三角形”教学目标:1.掌握“等角对等边”的性质2.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重点:对性质及判定的应用难点:正确熟练的运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1)如图,在一张长方形纸条上任意画一条截线AB,所得∠1与∠2相等吗?为什么?如图,将纸条沿截线AB折叠,在所得△ABC中,仍有∠1=∠2,度量AC和BC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2)在一张薄纸上画线段AB,并在AB同侧利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锐角∠BAM和∠ABM.设AM与BN相交于点C.量一量AC与BC的长度,AC和BC相等吗?你和同学所得的结论相同吗?得出结论: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文字语言图形符号语言等角对等边在△ABC中∵=∴=例题分析例1.如图,在△ABC中,AB = AC,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O。

(1) OB与OC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⑵ BD与CE相等吗?为什么?AC121C2B⑶如果将BD与CE变为高或中线,⑵中的结论还成立吗?为什么?例2. 如图,已知0B、OC为△ABC的角平分线,DE∥BC,△ADE的周长为10,BC长为8,求△ABC的周长.二、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性质:①具备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②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600③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3条对称轴。

思考:(1)3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2)有两个角等于0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3)有一个角等于0归纳:等边三角形的识别方法:1. 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 3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 有一个角等于0例3.如图,△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且点A,C,E在一条直线上.(1)AD与BE相等吗?为什么?(2)连接MN,试说明△MNC为等边三角形.课堂练习:1.在等边三角形、角、线段这三个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它共有条CBAE DO21对称轴.2.在△ABC中,∠A=30°,当∠B= 时,△ABC为等腰三角形.3.如图,正方形ABCD内一点P与点A、B组成等边三角形,则△PCD三个内角的度数分别是___、____、____4. 如图,BC=BD,∠C=∠D,你能判断AC与AD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吗?请说明理由.5.如图,D、E、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C各边上的点,且AD=BE=CF,判断△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八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八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2.下列各式: , 中,分式有( )A.1个B.2个C.3个 D3.若,则化简后为( )A B. C. D.4.今年我市有近4万名考生参加中考,为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1000 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1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B. 近4万名考生是总体C. 每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D. 1000名学生是样本容量5.如图,一个角为60°的Rt△纸片,沿一中位线剪开,不能拼成的四边形是( )A.邻边不等的矩形B.等腰梯形C.有一个角是锐角的菱形D.正方形6.已知点三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X k B 1 . c o mA. B. C. D.7. 图1所示矩形ABCD中, , 与满足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如图2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过点,为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 )A.当时,B.当时,C.当增大时,EC•CF的值增大D.当增大时,BE•DF的值不变8. 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AEF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C交EF于G,下列结论:①BE=DF,②∠DAF=15°,③AC垂直平分EF,④BE+DF=EF,⑤ 其中正确结论有( )个.A.2B. 3C.4D.5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9.当 = 时,分式若分式的值为0.10.已知,则的取值范围是。

11.如图,矩形的面积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则 = .12.若解关于的方程产生增根,则的值为 .13.把的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等于。

14.已知双曲线与直线相交于点,则 .15.一个口袋中装有4个白色球,1个红色球,7个黄色球,搅匀后随机从袋中摸出1个球是黄色球的概率是 .16. 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AC的中点,M是AD的中点.若AB=5,AD=12,则四边形ABOM的周长为 .17.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位于第一象限,AB=AC=2,直角顶点A在直线上,其中A点的横坐标为1,且两条直角边AB,AC分别平行于轴,轴,若双曲线 = ( )与△ABC有交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18.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中,分别沿两直角边上一点与斜边中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得到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 .三、解答题(本题共10小题,共96分.)19.(本题12分)化简:⑴ (2)20.(本题8分) 已知:,求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步练习
1.已知:如图所示,AD∥BC,BD平分∠ABC.求证:AB=AD.
2.求证:等腰三角形两腰上高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3.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连接CD.求证:△BCD是等腰三角形.
思考·探索·交流
1.已知:如图所示,AB=AE,∠B=∠E,BC=ED,点F是CD的中点.
(1)求证:AF⊥CD;
(2)连接BE,AC,AD,标出相应的交点,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新的结论?请写出3个,并相互交流.
参考答案
1.提示: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角对等边”定理.
2.提示: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及“等角对等边”定理.
3.提示:计算出∠B与∠CDB的度数.
思考·探索·交流
1.(1)提示:连接AC,AD,证明△ABC≌△AED;
(2)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