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岩石学若干辩证问题探讨1998
现代岩石学分析
变质岩与变质作用条件工作区位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境内。
本次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包括4个1∶5万图幅,完成了全区1431km2的1∶5万矿产地质填图、1∶5万土壤测量、1∶5万高精度磁法测量、1∶5万遥感地质解译工作,矿产检查完成1∶1万地质草测92.8km2、地质剖面测量104.1km,1∶1万电法剖面测量65.66km,1∶1万高精度磁法剖面测量46.86km,1∶1万土壤剖面和综合地质剖面测量123.16km,探槽1967m3。
本次调查的主要成果是:建立了测区的地层系统,用岩性-岩相双重填图法对晚侏罗世火山岩进行了填图,对侵入岩按时代加岩性的原则进行了解体,建立了测区构造格架,新发现古人类活动遗迹一处;分析了各类地质条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进行了测区成矿预测;通过1∶5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圈定出8处磁异常;通过1∶5万土壤测量,圈定综合异常24个;通过遥感地质解译提取出蚀变信息异常13处;新发现矿点、矿化点15处,提供可进一步工作的矿点4处。
经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勘查项目招标委员会办公室最终验收评审获良好级。
测区变质岩主要包含于泥盆系-奥陶系地层中,在中生带地层和侵入岩中亦有少量分布。
变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包括区域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和气液变质作用,各类变质作用的基本特征见表2-36。
表1 变质作用类型及特征简表一、区域变质岩与区域变质作用(一)区域变质岩岩石特征区域变质岩主要分布于奥陶系-泥盆系地层中,包括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两类,其中变质火山岩主要赋存于中奥陶统铜山组和多宝山组地层中,在第三节火山岩石部分已经作了叙述,变质沉积岩主要赋存于泥盆系和志留系地层中,在奥陶系地层中大量发育,可进一步划分为板岩类、变质砂碎屑岩类、结晶灰岩类和变质硅质岩类3种,各类变质岩及其代表性岩石特征如下:1.板岩类(1)粉砂质绢云板岩岩石呈灰-深灰色、浅黄色等,残余含粉砂质显微鳞片变晶结构,似板状构造。
岩石学课后思考题讲解
答案不全,望请大家用红色补充答案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叫矿物?什么叫造岩矿物?矿物:就是岩石的基本组成单元,它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无机固体物质,造岩矿物:2、地壳中的造岩元素通常是指哪8种元素?含量最高的是元素是什么元素?O、Si、Al、Fe、Ca、Mg、Na、K。
含量最高的:O3、常见主要造岩矿物有那些?肉眼如何鉴别?石英:柱状晶型;高硬度;无解理;断口具有油脂光泽等钾长石:常见肉红色;卡式双晶;两组完全解理夹角90度;硬度高等斜长石:常见白色或灰白色;常具有聚片双晶;两组完全解理不正交;硬度高等普通角闪石:常见浅、深绿色或黑色;长柱状;两组解理夹角近56度;断口近菱形等普通辉石:常见黑绿色或黑色;短柱状或粒状;两组解理夹角近90度,硬度高等橄榄石:常见橄榄绿色;粒状;常见贝壳状断口;硬度高等黑云母:常见黑色、褐黑色、绿黑色;片状;极完全解理;薄片具弹性等白云母:常见无色;片状;极完全解理;薄片具弹性等方解石:常见白色;菱形体解理;硬度3;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等白云石:常见白色或灰白色;菱形解理;晶面常完全呈马鞍形;块体遇冷稀盐酸不起泡,但其粉末遇冷稀盐酸起泡等4、什么叫岩石?什么叫岩石学?岩石是由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组成的固体集合体岩石学是地质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他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及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5、野外如何区分三大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6、如何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互相转化关系?(比较多,挑自己喜欢的背哈)第二章:1.什么叫沉积岩?什么叫沉积作用?沉积岩:是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压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某些火山作用产生的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地质体沉积作用:2.沉积岩的沉积物来源主要有那些?母岩风化的产物、生物物质、火山物质及宇宙物质3.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有那些?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4.沉积岩中的矿物按其成因一般可分为那些?陆源碎屑物、自生矿物、次生矿物。
岩石的种类及应用研究论文
岩石的种类及应用研究论文岩石是由矿物质、有机物和玻璃质所组成的固体物质,是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
岩石在地质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了解地球演化和地质过程有着重要的作用。
岩石的种类及其应用研究涵盖了很多领域,如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研究、环境保护以及建筑材料等。
首先,岩石的种类众多,根据成因分类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或岩浆熔体在地壳内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火成岩包括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等。
沉积岩是在地壳上层地表的堆积物质经过压实、溶解、结晶等化学和物理变化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泥岩等。
变质岩是原始岩石在高温、高压或化学作用下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变质岩包括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等。
不同的岩石种类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1. 建筑材料方面:岩石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中。
例如,花岗岩、大理岩等耐候性好、坚硬耐磨的特点使其成为石材方面的重要选择;砂岩、页岩等则常用于墙体、地面铺装等建筑工程中。
2. 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各类矿石和矿矿石的工业原料都是由岩石中提取的。
例如,铀矿、铁矿、铜矿等都是通过岩石开采获得的;金属矿石和非金属矿石的开采利用也与岩石密切相关。
3. 地质灾害研究方面:岩石对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和控制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地震和滑坡等灾害。
通过对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预测。
4. 环境保护方面:岩石对于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环境保护方面,对于岩石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和污染物的迁移规律。
以上只是岩石种类及应用研究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岩石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对于更多岩石种类的研究和应用进行深入探索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地壳资源,保护地球环境。
这对于地球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幔岩包体的研究现状及今后研究对策探讨1998
第17卷 第1期 世 界 地 质 1998年3月 中国地幔岩包体的研究现状及今后研究对策探讨倪志耀刘援朝(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100871)(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学系,成都610059)摘要 在系统回顾地幔岩包体的研究简史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地幔岩包体今后的研究对策进行了探讨。
认为我国地幔岩包体今后的研究工作应重视地幔岩包体形成演化过程中压力(p)、温度(T)、环境(E)和时代(t)的综合制约作用,定量模拟地幔岩包体的形成过程,最终建立地幔岩包体形成演化的p T E t模式。
关键词 地幔岩包体 p T E t模式 深部地质作用0 前 言地幔岩包体是由岩浆作用携带到地表的上地幔物质,是人们能够直接观察到的一种上地幔样品。
通过对地幔岩包体的系统岩石学研究,并结合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矿物物理、岩石物理化学及高温高压实验等研究成果,能够限定上地幔(软流圈)的物质组成(矿物、岩石及地球化学特征)、结构构造(岩石学结构)、物理化学状态(温度、压力及氧逸度)、物质运动信息(流变学和动力学特征)、上地幔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及随时间演化发生在上地幔中的深部地质作用(地幔对流、相转变、交代作用、壳幔混合作用、岩浆的产生和地幔岩变质变形等),并进而为探索和解决全球构造及地质学中的某些基本问题、矿产资源及能源的寻找、减轻地质灾害和改善地质环境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1 研究简史及现状分析自W agner提出金伯利岩中的超镁铁岩包体是上地幔岩石的样品[1]及Ro ss等推论碱性玄武岩中的超镁铁岩包体是上地幔的衍生产物[2]以来,特别是60年代末板块构造学说的问世,使得人们对地幔的组成、结构、相转变、地幔动力学及壳幔相互作用等各种发生于地幔之中的深部地质作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从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及高温高压实验等多种领域对地幔岩包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在此期间,B ailey根据某些地幔岩包体中存在的与地幔主要矿物处于平衡状态的含水矿物,如金云母和角闪石等,首次提出了地幔交代作用的概念[3]。
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
第3卷 第3期高 校 地 质 学 报Vol.3 No.3 1997年9月Geolog ical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Sept.,1997编者按 花岗岩的成因特别是其形成空间的问题争论已久。
陈国能教授在 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 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 花岗岩成因原地重熔说 ,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为了集思广益,本刊欢迎有兴趣的同志,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以促进对花岗岩成因更加深刻的认识。
大陆地质学研究的若干问题思考*陈国能(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摘 要 板块说阐明了洋壳的物质循环,而地槽说则阐明了地壳表层的物质循环,两者之间显然尚欠缺一个关于大陆内部的物质演化模型。
因此,要建立大陆地质学的系统理论,首先应该查明大陆内部的物质过程;而建立大陆内部物质演化模型的关键,是阐明组成大陆地壳重要部分的花岗岩的成因。
传统的岩浆侵入说无法容纳与花岗岩有关的各种资料。
在地温场状态上的将今论古是花岗岩成因研究中的思维误区。
关键词 大陆动力学 物质循环 花岗岩成因 思维误区分类号 P588 121板块学说令人信服地解释了大洋的演化,但事实证明它不适用于大陆过程[1]。
为此,在Hess-Dietz的假说提出近三十年之际,美国的地球科学家们又率先提出 大陆动力学 研究计划[2]。
然而,大陆地质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是什么?目前实施的大陆动力学计划以及各种造山带动力学研究项目,有可能取得思维上的突破,从而建立适合大陆过程的系统理论吗?相信不少学者也正在思考着上述问题[3,4],故作者下述认识虽尚嫌粗浅,但仍匆匆刊出,以期抛砖引玉。
1 关于大陆动力学研究问题的思考也许与地球物理学家们对板块说的贡献有关,人们通常把板块学说看成是描述球面岩石圈块体运动的动力学框架。
事实上,板块理论的核心不是其动力学模型,而是其物质演化模型:地幔物质从洋中脊涌出,向两侧扩散,最后在俯冲带回到地幔。
这一过程导致洋壳的增生与消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幔层次的物质旋回。
地质学上三大论战的焦点和代表人物
地质学上三大论战的焦点和代表人物水成论和火成论在近代地质学史上,曾有一场长期的争论——水成论和火成论的争论.水成派认为地质变化的原因是水的作用,所有的岩石都是水成岩.火成派认为地质变化的原因是火山的作用,所有的岩石都是火成岩.讲水就排斥火,讲火就排斥水,水火之争,愈演愈烈.火成论把"地下热火"看成地质现象的主要动力,地球核心是熔融的液态.赫顿是火成论的代表人物,这位苏格兰天才的主要调查区是加里东造山带的典型露头区苏格兰高地,那里有花岗岩和矿脉.他认为地层的固化和海洋上升为陆地是地热的作用,火山活动是释放地下能量的出口,有点象瓦特的蒸汽机(当时瓦特正在进行这方面的试验).他的地质理论长期被说成火成论,其实他本人并不认为所有的岩石都是火成的.他对不整合面的发现和解释为18世纪的地质学增添了光彩的一笔.魏尔纳是水成说的集大成者.水成论者认为水对地表的改变起决定因素.纪元前,古罗马人已发现尼罗河两岸周期性地被洪水淹没,尼罗河在三角洲不断增大,另外,陆地上存在海相介壳动物化石等事实.火成说把"地下热火"看成地质现象的主要动力,地球核心是熔融的液态.由于意大利西海岸火山岩带的强烈活动,古罗马人相信有一位主管火和锻冶的神,称"沃尔坎"(Vulcan).火山(Volcano),火山学(Volcanology)等词即来自意大利语的Vulcan.与魏尔纳观点大相径庭的一个代表人物是赫顿.水成论和火成论的正式交锋始于18世纪中叶的法国.1746年,盖塔尔送给巴黎科学院关于矿带和岩石分布的记录.他发现了地层的连续性和空间分布的规律性,并据之作出法国的地质图.显然,岩石只有形成在水中才具有连续性和分带性,对奥费涅火山的玄武岩,他也认为是水溶液的结晶作用形成的.1765年,迪马雷送给巴黎科学院奥费涅的地质图,提出玄武岩是附近的火山里流出来的,柱状节理是玄武岩曾处于熔融状态的证莱伊尔对水成论和火成论的论战很感兴趣,他详细阅读有关文章,积累了有关理论,学说以及各自论点的资料,后来他在撰写《地质学原理》时充分阐述了这次学术论战的情况.德斯马雷特被奉为火成论的鼻祖.魏尔纳一直固执己见地拒不承认火成论,但是他的学生却并不都像他那样固执.抱着水成论的观点,魏尔纳的学生弗朗西斯在1803年应邀赴法国的奥弗涅进行实地考察,在事实面前他动摇了过去的信念,在一年后勇敢而又谦恭地在法兰西学院宣读了放弃过去的观点的声明.18世纪初,化学发展很快,证明在溶液中能够结晶沉淀出矿物,这对地质学有很大影响.德国学者魏尔纳(公元1750-1817)在沉积岩发育地区工作后,热心于化学成果,竟认为所有岩石都是由原始海水结晶沉淀而成或是洪水沉积物变成的岩石.水成论盛极一时,但不到半个世纪便被火成论击败.苏格兰学者郝屯(J.Hutton,公元1726-1797)及其门徒的足迹遍及欧洲,根据丰富资料结合推理,认为岩石有水成者,但也存在花岗岩等大量火成岩石.郝屯于1795年,出版<>一书,被称为"现代地质学的创立者".他认识到每次不整合代表一次构造运动,主张宇宙无始无终,现在是了解过去的关键.灾变论与渐变论地质学史上还有灾变论与渐变论之争。
浅谈岩土工程发展中的哲学问题
浅谈岩土工程发展中的哲学问题摘要:岩土是人类最早接触的物质,也是古代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和武器,随着社会知识化、科技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系统发展的核心动力。
我们要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通过它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同步,就必须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而自然辩证法恰恰给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与各学科虽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联系的。
岩土工程作为一种应用性学科,其研究和发展需要运用自然辩证法相关的理论进行指导。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岩土工程哲学联系发展1引言当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系统发展的核心动力,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
科技对我们如此重要,所以认真学习并深入了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习科学。
自然辩证法精辟的阐述了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艰难曲折进程,并预言了未来科学发展的方向,这就使得我们很有必要学习《自然辩证法》这本书。
2关于《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的分支学科,是以整体的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和整体的科学技术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自然辨证法是研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总体上划分为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三大部分。
自然辨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正是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辨证法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方法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包括有适用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适用于各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即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遍研究方法。
岩石学课后习题讲课讲稿
火成岩岩石学思考题第一章岩浆及岩浆活动1、如何理解岩浆的含义。
2、岩浆的粘度受哪些因素的控制。
3、岩浆中的挥发分对火山作用具有怎样的影响。
4、简述岩浆作用的主要类型及其产物。
第二章火成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1、说明火成岩中的SiO2、Al2O3和(K2ONa2O)的含量对矿物成分及共生组合的影响。
2、火成岩形成环境对矿物组合具有怎样的影响。
3、火成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4、火成岩的结构是如何划分的?5、根据结构和构造如何区分侵入岩和喷出岩。
6、判断矿物结晶顺序的标志有哪些?7、如何区分不同相的火山岩?8、简述常见火成岩岩石类型的矿物组合和结构构造特征。
第三章岩石化学1、CIPW标准矿物是岩石中实际出现的矿物吗?2、化学分析结果在火成岩研究中有哪些用途?第四章火成岩结构成因分析1、以过冷却条件下岩浆中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过程,说明不同深度火成岩的结构变化。
2、请用Di-An二元系相图阐明辉长结构、辉绿结构、间粒结构和嵌晶含长结构的形成。
3、请用相关二元系相图说明斜长石正环带、反环带和韵律环带的形成。
4、在花岗斑岩中常见到石英斑晶的熔蚀现象,试用相图加以解释。
第五章岩浆的起源与演化1、如何理解部分熔融作用?2、原生岩浆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演化为进化岩浆?3、岩浆房中的结晶分异作用有哪几种方式,其特点如何?4、鲍文(Bowen)反应系列可以解释哪些岩石学现象?5、岩浆混合作用受控于哪些因素?6、如何识别同化混染作用?7、岩浆侵位机制主要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第六章火成岩共生组合与成因1、总结一下安山岩的成因。
2、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主要有哪些,其鉴别标志是什么?3、总结不同构造背景下花岗质岩石的组合特征。
4、不同构造背景的玄武岩成分和成因有哪些不同?5、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的研究意义何在?6、何为蛇绿岩,其有何研究意义?7、如何区分不同成因的超镁铁质岩?实验一酸性岩类:花岗岩-流纹岩类1、根据斜长石和钾长石的含量比例,花岗岩可进一步划分为哪几种类型,其特征如何?2、碱长花岗岩和碱性花岗岩有何区别?3、如何区分花岗岩、花岗斑岩、流纹岩和英安岩?4、对比片麻状构造和流纹构造。
岩石力学认识中的若干谬误
岩石力学认识中的若干谬误
岩石力学是地球科学领域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岩石结构、性质和变形规律,是用各种方法探讨岩石内部和外部复杂关系的科学。
在岩石力学领域中,学者们由于对岩石力学知识体系的不完善,对岩石力学理论存在一些维系谬认和误解。
首先,有关岩石力学构造形态的认识存在错误。
根据岩石力学理论,岩石构造形态具有垂直和水平变形的特点,然而一些学者将岩石力学的垂直构造形态误解为岩层的斜坡,把岩石力学的水平构造形态错误地理解为拐点和坡度改变的岩层。
这样的错误认识在深入的研究岩石力学的过程中可以造成很大的影响。
其次,有关岩石变形规律的理解存在误解。
岩石力学理论认为,相同一定条件下,岩石构造形态会发生一定变形,但是很多学者错误地认为,相同一定条件下,岩石构造形态是永久不变的,而不是会发生变形的,这样的谬认是深入的岩石力学研究的一个重大障碍。
再次,有关岩石变形过程的认识存在错误。
岩石力学理论认为,岩石变形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静力和力学作用,然而,很多学者将岩石变形误解为一个单独的过程,把它当做是由静力或力学作用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没有发现岩石变形的复杂性,这样的误解会影响有关岩石力学的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岩石力学理论在许多方面发展迅速,但是在研究岩石力学时,由于知识本身的不完善,也出现了许多谬认和误解,严重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因此,在研究岩石力学时,我们应当尤其注
意剔除掉各种谬误和误解,以正确的基础理论研究岩石力学,使有关的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岩石学的研究方法
岩石学的研究方法岩石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岩石的形成、组成、结构、性质以及演化过程。
岩石学研究的方法多样,可以通过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现代科技手段来进行。
野外观察和取样是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观察不同地质情况下的岩石产出地点,收集岩石样品并进行后续实验分析。
野外观察可以通过露天开采矿石、天然露头、河床暴露面等途径获取岩石样本。
此外,地质勘探钻探也是野外取样的重要手段。
野外采集的岩石样品可根据矿物成分、岩石类型等进行初步分类,为后续的室内实验提供基础数据。
室内实验是岩石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室内实验主要通过化学分析、显微镜观察和物理试验等方法来研究岩石的物理、化学和结构特征。
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分析岩石中的元素含量,进一步确定岩石的成分和成因。
显微镜观察是透过显微镜来观察岩石中的微观结构和矿物组成的方法。
物理试验可以通过测量岩石的密度、硬度、磁性等物理性质,对岩石的性质进行定量描述。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大大推动了岩石学研究的发展。
例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岩石颗粒图像,帮助研究者更加精确地观察岩石中的微观结构。
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技术可以分析岩石中的矿物组成和结构。
核磁共振(NMR)和质谱等仪器则可用于分析岩石中的有机质含量和组成。
此外,地壳应力测量、地震波传播速度测量等技术也可以用于研究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构造特征。
除了上述方法,岩石学研究还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
例如,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应用可以通过分析岩石中的元素和同位素组成,了解岩石的来源和演化过程。
热力学和动力学模拟可以模拟岩浆的生成、演化和固化过程,从而揭示岩浆岩的形成机制。
另外,数学模型、计算机模拟和地质统计学等方法也逐渐在岩石学研究中得到应用。
总之,岩石学研究的方法多样,涉及到野外观察、室内实验和现代科技手段的综合应用。
岩石的岩石学地质变迁
岩石的岩石学地质变迁岩石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旨在研究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形成和变化的过程。
岩石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探索地质历史并解释地质变迁。
岩石是地壳中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地球表面的基本物质。
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三类,即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火山喷发或侵入地壳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和沉积过程形成的,如砂岩、泥岩、煤等;变质岩是由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或化学作用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岩石学通过对岩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历史的演变过程。
岩石中保存着地球各个历史时期的信息,可以通过岩石中的矿物组合、结构和化学成分等特征来判定岩石形成的时代和环境。
例如,古生代的地层中经常有化石化的海洋生物,指示着当时地球上有海洋环境。
而在新生代的地层中,大量的火山岩和沉积物表明当时地球上存在着火山活动和陆地沉积。
岩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是地质变迁的重要组成部分。
岩石形成的主要方式有凝固、沉积、变质等过程。
在地球演化的过程中,岩石可能经历多次地壳的抬升和下沉,受到不同的变质和变形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岩石。
例如,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火成岩可以在地壳抬升后经历一系列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变成沉积岩,然后再经过高温和高压等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
岩石的变迁过程还与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地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地壳中的板块不断运动,产生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
这些构造运动不仅对岩石的形成和变化产生影响,还是地球演化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岩石学家常常通过研究构造情况和岩石形态来揭示地球的动力学过程。
岩石学的发展对地质学的其他学科也有重要影响。
地质学的其他学科如矿床学、岩土工程学等都离不开岩石学的理论和方法。
岩石学的研究还推动了地质资源的勘查和利用。
例如,通过岩石学的研究可以找到矿床、石油和天然气等地下资源的分布和形成规律,为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岩石学是地球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岩石的形成、性质和变迁过程。
岩石的地质学研究方向
岩石的地质学研究方向岩石地质学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地球上的岩石,包括岩石的成因、分类、演化以及与地壳运动等方面的关系。
岩石作为地球的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地质灾害的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岩石地质学的研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1. 岩石成因与分类岩石的成因是指岩石形成的物理、化学过程和条件。
不同的地质环境和物质组成会导致不同类型的岩石形成。
岩石地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探索岩石的成因。
通过研究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可以了解其形成过程,从而推断地质历史和地质环境。
常见的岩石分类方法有岩石的矿物组成分类、岩石的岩性分类等。
2. 岩石的演化与变质作用岩石的演化是指岩石在地质历史长时间内的变化和演变过程。
岩石地质学研究岩石在不同地质时期和环境下的演化规律,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壳运动的过程。
变质作用是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作用下发生的变化,可以改变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和物理性质。
研究岩石的变质作用可以了解岩石的演化过程和变化机制。
3. 岩石的物理性质与实验模拟岩石地质学研究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弹性模量、热导率、磁性等。
通过测量和研究岩石的物理性质,可以获得岩石的重要参数,从而推断地壳的厚度、地震波传播特性等。
实验模拟是通过实验手段模拟地质过程和条件,来研究岩石的形成、演化和变质等过程。
实验模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
4. 岩石的构造与构造地球化学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的排列和分布特征,构造地球化学则研究岩石构造与地球化学元素的关系。
岩石构造特征可以反映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地质环境,通过研究岩石的构造特征可以了解地壳运动、地震活动等地质过程。
构造地球化学研究岩石的构造特征与地球化学元素的关系,可以了解地球化学元素在地壳演化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
5. 岩石的应用与矿产资源勘查岩石地质学的研究对于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岩石力学若干问题-孙钧
8
(二)岩石的动变形
1. 低应变率下, 岩石的破坏应变随加荷速度增快而减 低应变率下 曲线可见, 此时岩石由韧变脆. 小; 从σ~ε 曲线可见 此时岩石由韧变脆. 2. 在中,高应变率范围,则情况与" 1"款正相反. 在中,高应变率范围,则情况与" 款正相反 款正相反. 3. 从" 2"款,随围压和应变率增大,均导致岩石达 款 随围压和应变率增大, 到破坏强度时其极限应变值也增大. 到破坏强度时其极限应变值也增大. 4. 与岩石的极限压缩应变相似,其极限拉伸应变亦随 与岩石的极限压缩应变相似, 应变率提高而增大. 应变率提高而增大. 5. 冲击型动力试验,岩石变脆,不再产生蠕变变形. 冲击型动力试验,岩石变脆,不再产生蠕变变形.
10
2. 率相关内时本构模型 (1971) )
(1)与传统,经典的塑性理论不同,该模型不需 )与传统,经典的塑性理论不同, 塑性屈服面"为前提, 以 " 塑性屈服面"为前提,也无需用到 "加载函 用以区分加载和卸载) 因而避免了" 数"(用以区分加载和卸载),因而避免了" 塑性 屈服"的模糊概念, 正交流动法则" 屈服"的模糊概念,也不必考虑 " 正交流动法则". (2)应用内时理论建立岩土本构方程的重要定律: )应用内时理论建立岩土本构方程的重要定律: 对耗散型材料, 其本构方程的形式不变, 对耗散型材料 , 其本构方程的形式不变 , 以便借助 粘弹性理论和方法, 粘弹性理论和方法 ,来建立塑性 / 粘塑性介质材料 的本构方程. 的本构方程.
11
三,波在层状岩体和非匀质岩体介质中的传播
(一)刚度法研究(1994) 刚度法研究( ) 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正交各向异性层状弹性半无限平面,在时 正交各向异性层状弹性半无限平面, 正交各向异性层状弹性半无限平面 间谐波扰动下的响应. 间谐波扰动下的响应. 2. 取基本未知量为叠层界面处位移的富里叶变换量,以显 取基本未知量为叠层界面处位移的富里叶变换量, 式给出单层介质的精确刚度阵, 式给出单层介质的精确刚度阵,以描述各层上下表面处位移与 附着力的富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 附着力的富里叶变换之间的关系. 3. 使用单层刚度阵以及界面间附着力的连续条件,可得到 使用单层刚度阵以及界面间附着力的连续条件, 层状半无限平面的球形对称带状刚度阵;于是, 层状半无限平面的球形对称带状刚度阵;于是,层状半无限平 面介质的位移和应力可再通过富里叶数值积分求得. 面介质的位移和应力可再通过富里叶数值积分求得. 4. 上法的提出,对层状介质中在相当宽的频域与层厚范围 上法的提出, 内求解出位移和应力,给出了一种精确而有效的方法. 内求解出位移和应力,给出了一种精确而有效的方法.
花岗岩研究中若干哲学问题的点滴体会
花岗岩研究中若干哲学问题的点滴体会(30)——简短的小结(张旗2010-11-9) 花岗岩研究中若干哲学问题的点滴体会(30)——简短的小结张旗(2010-11-9)笔者已就花岗岩以及科学研究中的若干哲学问题谈了一点体会,零零星星,拉拉杂杂,边学边议,并不系统。
《红楼梦》中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
笔者的议论也该收一个尾了,就狗尾续貂地作一个简要的小结吧。
1,科学需要理论思维哲学是一种理论思维,哲学的共性是深刻(周桂细,2010)。
恩格斯(1820-1895)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冯友兰(1895-1990)则将哲学概括为“人类精神的反思”,人类精神是丰富多彩的,大体上可以概括为真善美三大类。
因此,哲学可以分为求真的哲学、求善的哲学和求美的哲学。
哲学是不断发展的,也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流派,也争论不休。
有的强调哲学的某一个方面,有的强调另一个方面;有的偏唯心,有的偏唯物;有的偏人性,有的偏理性;有的强调纯哲学,有的加入政治理念;有的很通俗,有的很晦涩。
令人眼花缭乱,笔者一度无所适从。
科学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科学的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是哲学研究的范畴。
思考之后觉得,我们是研究科学的,期盼能够从哲学角度给科学以某种启示,还是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哲学可能比较客观一些,也现实一些,遂从“求真”这个角度发了一些议论(张旗,2010(1-29))。
哲学理论博大精深,笔者是初学者,文中涉及的若干哲学概念,可能只稍稍触及了哲学的一些皮毛,只是蜻蜓点水,难免肤浅,还唯恐亵渎了哲学。
林彪倡导的急用先学、带着问题学、学以致用的方法,虽然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之嫌而为某些人所不齿,但是,也不失为一个有用的学习方法。
临时抱佛脚总比不抱好。
西方哲学对社会、思想和科学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推动,而中国哲学对社会、思想、科学的推动作用就小得多,中国哲学的思想性和进步性也无法与西方哲学相比。
论地质研究中的辩证思维
论地质研究中的辩证思维摘要:地质研究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由于地质工作自身的复杂性,辩证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只有全面、联系、发展地看待问题才能更为准确地掌握自然规律,才能取得更为准确、深入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地质研究,辩证思维,发展1.引言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绝对的真理是不存在,也就是说,人类不同阶段所有对自然的认识都是一种相对的真理,但是也正是这种相对的科学才推动了人类认识水平的不断发展。
所以,在科学研究包括地质学的研究中,我们需要借助前人的科研成果,并且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但是在已有理论不能解释自然现象时,甚至和自然现象有重大的冲突时,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而需要发展现有的理论,甚至推翻现有理论而有所创新。
2.地质研究中的辩证思维近年来固体地球化学最基本的进展之一是在大洋玄武岩的研究中认识到了地幔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的不均一性。
全球尺度上Sr-Nd-Hf同位素之间的相对简单变化可认为是由亏损MORB源区和富集组分混合造成的。
但要解释Pb同位素,还须考虑诸多地幔端元(如,DMM,EMI,EMII和HIMU)。
我们目前对这些地幔同位素端元成因的认识由于多种原因还远远不够,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全力用板块构造来解释其成因(牛耀龄,2010)。
我们用板块构造来解释其成因是目前人类认知水平所限,因为除了板块构造理论能解释大部分地质问题之外,还未能提出更好、更贴近“绝对真理”的理论。
所提出的“原始地幔成分均一、地幔同位素的不均一性与地核无关”等假定是板块构造的理论基础,这无可厚非,因为每种理论都有其适用的前提。
更进一步地说,提出板块构造并运用其解决自然问题的学者们能大胆提出这些假定(也就是适用范围)本身就体现了对“绝对真理”的尊重,是正确的认识观。
所以在未能提出更好理论之前,甚至还未进行任何的实地研究,仅仅凭借臆想或者假说就大放厥词,推翻板块构造理论,这是不可取的,或许他们更应该去做的是去完善,去发展。
现代火成岩岩石学的某些前沿课题及其哲学思考
现代火成岩岩石学的某些前沿课题及其哲学思考
郭正府
【期刊名称】《河北地质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4(017)006
【摘要】本文以现代火成岩岩石学的概念为出发点,从哲学的角度讨论了现代火成岩岩石学的某些前沿课题。
对岩浆作用的全面认识,不仅要研究其化学过程,还必须从物理过程去探索;地幔—岩浆—C—H一O系统的研究是深部地质研究的一个侧面,深部地质过程是地表及浅部地质现象的动力来源;超地幔热柱是板块运动和大规模岩浆活动的起因,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板块运动是超地幔热柱在地表或地壳浅部的直接表现;开放的岩浆体系的提出,丰富了现代火成岩岩石学的内容。
【总页数】5页(P573-577)
【作者】郭正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
【相关文献】
1.哲学研究的若干前沿问题思考——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点教学与科研研讨会侧记 [J], 陈慧平
2.院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近现代文化论争”: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与思路 [J], 无
3.思想教育前沿性课题研究的新成果——《思想教育哲学》评介 [J], 李吾道
4.现代岩浆岩石学的一个前沿领域——岩浆包裹体研究与岩浆学 [J], 夏林圻
5.现代性哲学与后现代哲学:一对欢喜冤家——对现代性哲学与后现代哲学辩证关系的思考 [J], 贺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地下工程岩石和瓦斯突出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
π r2
2E′
(1 − 2µ ′B )(σ 12 + σ 22 + σ 32 )
(7)
再把(5)和(7)式代入(3)式,在临 界条件下,有:
A=
π r2
2E′
(1 − 2 µ ′B)(σ 12 + σ 22 + σ 32 ) + π r 2 γ sin θ l
(8)
(8)式左边的A是阻力功,它可以写成断裂 失稳区1单位长度破坏了岩石柱体周界面积与 剪应力的乘积再乘 l ,如果岩石的强度准则 I <I J + ( I − I ) − (α I + k ) = 0 采用 则可得: ч= α I0+k1
矿井常用炮眼直径在35~48mm范围内,若 以此来估算,爆炸应力波的最大作用范围应 在6.4~7.4m以外。
(2)岩巷掘进头附近形成的断裂失稳区的预测 ) 根据稳定性系数表达式以及其计算方法, 以白皎煤矿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在埋深1000m 和1400m的砂岩中掘进平巷时巷道掘进头周围 岩体的断裂失稳区,如图8~17所示。
高尔洛夫斯克《煤仓》 图3 高尔洛夫斯克《煤仓》矿发生的一次运输平巷砂岩突出
突出实例四(岩石和瓦斯突出),见图4
捷克《斯塔瑞奇》 图4 捷克《斯塔瑞奇》矿发生的一次岩石和瓦斯突出
突出实例五(瓦斯和岩石突出),见图5
图5 发生在前西德的一次瓦斯与岩石突出
(2)岩石突出、瓦斯突出的孔洞
图6《彼得洛夫斯克 深》矿井巷道中岩石突出孔洞轴的分布图 《彼得洛夫斯克—深
对地下工程岩石和瓦斯突出中 一些问题的讨论
鲜学福 辜敏 姜永东
2006年11月 年 月
主 要 内 容
1 在岩石突出、瓦斯突出认识上的分歧(差异) 2 岩石突出、瓦斯突出的实例及规律 3 炸药爆破在诱导岩石突出、瓦斯突出中的作用 的讨论 4 岩巷掘进岩石突出、瓦斯突出发生条件的讨论 5 小结
解析现代地质学存在的错误之十三
解析现代地质学存在的错误之十三地质学近300年的发展,对于成矿和油气成藏机制的探索,主要还是学习和模仿西方学者的理念,在成矿物质来源、运移机制、成藏过程等方面,基本上都限于前人的论述,而缺少真正创新的东西。
其实成矿和油气成藏的核心是成矿物质运移机制背后的动力源。
如果解决了成矿物质运移机制背后的动力源,其他的过程和机制方面的差异,就只是枝节上的小分歧了。
但是遗憾的是,现代地质学并没有在成矿物质运移机制背后的动力源的原因方面作答。
明明知道现实中存在节理力学性质转换和多期次活动现象,却无法给出现象背后的基本动力源的来源。
地球翻转运动增添的海浪劫掠大陆的成果就是灾难性沉积作用,它们在地球表面的许多地方都遗留下了真实的沉积物记录。
可是,只可以运用晕染论观点研究自然界的传统学者们,把那些现象中涵括的信息阐释弄错了。
地球翻转运动增添地球表层地应力剧变的时候,包含油、气、水和成矿溶液全部可以出现快速运移,显然不可能将就是地球稳态运动期间的缓慢运移sounds。
在诸多的含化石焦油坑中,美国加利福尼亚中部地区洛杉矶附近的扎布雷亚(labrea)焦油坑就是最知名的。
本来我们从这个现象能抽取出来,油、气、水和成矿溶液在出现地球翻转运动时,可以出现快速运移的证据。
现实却是其成因被学者们看成,先构成焦油坑,然后就是动物陆续失陷其中。
生物陷于焦油坑假说,表述没法遗骸的杂乱沉积现象。
实际状况必须就是,地球翻转运动把能收集至的生物遗骸杂乱沉积在高地处,因为受地应力剧变而快速外溢的原油,由于靠近火山爆发的火山没出现爆胎,而是侵漫全部高地。
当轻烃溶解以后,遗留下的就是焦油对生物遗骸的胶结作用了。
这种现象就是难得一见的在地表整体表现的原油快速运移过程。
那么可以断定,当出现地球翻转运动时,油、气、水以及成矿溶液可以和大量喷溢的岩浆一样,必然可以在地应力剧变状态下出现快速运移。
笔者曾经在解析地震前后油气井产量变化过程中,得出了“快速运移,短期成藏”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 第63期大 自 然 探 索Vol.17,Sum No.63 1998年 第1期EXPLORA TION OF NA TU RE No.1,1998现代岩石学若干辩证问题探讨倪志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 100871)摘 要 本文在回顾现代岩石学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现代岩石学研究中的若干辩证问题,内容涉及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两大主题。
对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观从事现代岩石学中某些重大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现代岩石学 辩证问题 科学认识论 科学方法论 现代自然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两种不同的人类文化形态。
现代自然科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这是因为自然科学发展,新的科学概念、科学理论和科学思想的提出,并不是简单地对科学事实进行归纳的结果,也不是从本学科原有的概念、理论及思想经逻辑推导的结果,而是从其他文化中,特别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选择地引进的,是这些被引进的概念、思想完成了对新学科事实的说明,并构成新的科学理论大厦。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现代自然科学的世界观,又必须以自然科学作为它概括总结的重要来源,并且它的基本原理也要随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1〕。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自然科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
现代岩石学作为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辩证法问题,深入探讨这些辩证问题,对于现代岩石学中某些重大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现代岩石学的形成与发展岩石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
自D1Page (1865)在地质学中正式提出“岩石学”这一学科术语及F1Z irkel(1873)的《矿物和岩石的显微镜鉴定》一书问世以来,岩石学作为地质学的三大基础学科已走过了130年的历程。
岩石学最初研究的是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成岩作用等,至本世纪初,由于物理化学,特别是热力学在岩石学中的应用,使得岩石成因研究突飞猛进,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进展,从而有了岩类学(描述岩石学)和岩理学(成因岩石学)两大分支。
最近十余年来,随着国际岩石圈计划的具体实施,岩石学在地球科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且大大突破了原来岩石学涵义的束缚,其研究内容更为广泛,研究方法更为多样,研究手段更为高新,逐渐由单一的纯描述性学科演变成相互关联,结构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反映出岩石学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现代岩石学是在经典岩石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比传统的经典岩石学要深入得多,已从经验描述进到理论探索,从单一的野外观察进到采用现代技术方法的分析测试和模拟实验,从定性研究进到定量研究,从宏观研究进到微观研究,从静态进一步走向动态〔2〕。
其今后的发展目标围绕岩石学研究的构造化、系统化、定量化和实验化而开展研究工作。
在此过程中,岩石学研究必须遵循“看现象—找规律—查原因—追本质”这种循序渐进的研究方法,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
2 现代岩石学的若干辩证问题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研究人们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过程中的方法论与认识论问题〔3〕。
从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相统一的角度,探讨现代岩石学中的规律性问题并为现代岩石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是十分有意义的。
因此,现代岩石学中的若干辩证问题探讨应包括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两大主题。
211 科学认识论上的辩证问题21111 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问题现代岩石学的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是辩证统一的,高度综合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高度综合的结果则促使进一步的高度分化。
岩石学早期的高度分化表现为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的出现,如硅酸盐熔体结构热力学及反应动力学等,而早期的高度综合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岩石学本身分化出的新的研究方向的综合;另一方面是岩石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形成一系列新的交叉学科,如变质岩石学与构造地质学的结合形成了变质地质学等,与此同时,产生了许多新概念、新方法和新理论,如变质作用的PTt轨迹等。
从高度综合的第一个内容来看,高度综合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进行的。
另外,现代岩石学的高度综合还表现在岩石和岩体作为岩石圈乃至整个地球这个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特征和演化过程必然受岩石圈乃至地球演化规律及历史的制约,岩石学研究要归属到整个岩石圈演化这一大体系高度上来,因而决定了现代岩石学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是为了更深入、更高层次、宏观上更完整、微观上更精确地认识岩石圈的组成及其演化。
同时,由于研究对象的整体化,必须需要各种学科的相互配合,导致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的出现,反映出现代岩石学的高度综合促进了进一步的高度分化。
现代地球科学三大前沿课题中的岩石圈研究及地球深部圈层研究〔2〕不是单一岩石学,也不是单一的古生物地层学或构造地质学一个学科所能解决得了的,因此,作为现代地质学三大支柱学科之一的现代岩石学的发展趋势一定也是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高度分化的目标是为了吸取近代自然科学中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开辟一系列新的学科生长点。
同时,在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和交叉中实现高度综合。
21112 线性相互作用与非线性相互作用问题在自然科学和哲学上长期争论不休的一对重要哲学范畴———简单性与复杂性,在岩石形成演化过程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自组织科学理论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这对哲学范畴的认识,即复杂性的根源在于非线性相互作用,而简单性的根源在于线性相互作用,所以简单性与复杂性这对矛盾实际上是线性与非线性对立统一的辩证运动的外在表现与反映〔4〕。
非线性科学的精髓在于它揭示了事物的复杂性是如何由简单的因素演化而成的,揭示了现象上的混沌无序是如何蕴含微观有序的,而无序混沌又是如何形成更高层次有序的。
根据自组织科学理论,岩石和岩体形成演化的本质是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线性相互作用是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特殊情况或简化。
如果将岩石学中客观存在的大量非线性相互作用问题,如矿物的溶解和结晶、岩浆或变质流体的运移等都按线性方法加以处理,其结果虽然对弱非线性问题有效,但对强非线性问题来说,偏差就十分巨大了。
因此,非线性科学理论使我们的认识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岩石的形成及演化,更接近于真理。
现代岩石学中线性相互作用与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这就是说,任何岩石的形成演化都不是线性或绝对非线性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由于岩石圈形成演化的复杂性,作为岩石圈组成部分的岩石和岩体的形成演化也大多是复杂的。
因此,在现代岩石学研究中必须考虑可能存在的线性相互作用和非线性相互作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研究结果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定量模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佳的研究结果。
21113 静态和动态问题在岩石形成演化过程中,静态和动态问题是确实存在的,如动态重结晶和静态重结晶、动态熔融和静态熔融、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等。
岩石形成演化的基本过程就是从静态→动态→静态的多次反复的转化过程。
岩石中的静态和动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辩证关系,即静态和动态两者既有密切联系的一面,又有互相区别的一面。
由于静态和动态之间的相互联系,我们可以从静态性质推导出岩石。
形成过程中某些动态性质,并从中找到它的量变特征。
但是考虑到两者的差异性,必须注意到许多岩石学过程动态性质不能单靠静态性质来决定,还需通过动态过程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来解决。
另外,在从静态→动态→静态的多次反复的转化过程中,静态(平衡)和动态(运动)之间存在着统一性。
这种统一性首先表现在岩石形成演化过程中静态和动态的不可分离大自然探索 1998年第1期(总第63期)性,它们之间有着静态中的动态和动态中的静态这样一种相对关系;其次这种统一性表现在岩石形成演化中,静态和动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即个别动态趋向静态,而整体动态又破坏个别的静态。
如果我们对静态和动态这种辩证关系认识越深刻,对静态尤其是对动态性质的研究越深入,就越有利于我们掌握岩石形成演化的本质和规律。
在目前的岩石学研究中,动态研究相对较少,而静态研究则较多,应尽快改变这种趋势。
21114 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问题在岩石形成演化过程中,不仅发生着物质的转化,而且总伴随能量的转换,这是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离的基本原理的一种具体体现。
研究岩石形成演化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关系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有重要意义。
岩石存在于岩石圈之中,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与围岩之间一般均存在有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问题,如地壳物质的重熔、矽卡岩化及混合岩化等,能量的产生有它的物质基础,总是同一定的物质运动相联系,如引起地壳物质发生重熔、形成花岗岩浆就是地壳变形的结果。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物质的转化是能量转换的基础,而能量转换的结果又促进了物质的转化,,缺一不可。
21115 突变和渐变问题目前,在岩石形成与演化的成因观中,是渐变论起主导作用,还是突变论为主,岩石学家还在争论〔2〕。
从自然辩证法观点上来认识,渐变是反映地质过程中一种缓慢的、逐渐的、不显著的运动变化状态,一般时间跨度较长;而突变则是地质运动在地球结构的某种层次突然的剧烈的运动状态,这种状态的时间跨度比较短暂。
在两者的关系上,渐变为突变积累条件,而突变为新的渐变开辟了道路。
正是地质运动这两种运动状态交替出现才使岩石圈不停地变化和运动着。
因此,作为岩石圈组成部分的各种岩石和岩体,其形成演化中的突变和渐变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例如,岩浆的发生首先是热状态逐渐积累上升,当外界压力突然降低时或水压力突然升高时,岩浆就会形成。
由于岩浆熔融体的密度一般小于围岩的固体岩石,岩浆本身就会产生浮力,当浮力积累到足以突破围岩压力的约束时,岩浆就会上升、侵位乃至喷发。
上述形成演化过程中包括了渐变—突变—渐变—再突变两个循环过程。
另外,风暴岩、浊积岩等的形成大致也是这样一种渐变—突变的转化过程。
212 科学方法论上的辩证问题21211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问题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是两种基本的观察研究方法。
通过定性研究,人们可以对观察对象的性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大致的、粗略的认识,这为进一步对这些研究对象作出精确的、细致而深入的认识提供条件;通过定量研究,能够把握事物现象量的规定性,能够对观察对象作出准确的反映和描述,从而提高观察事实的可靠性和观察陈述的可检验性〔5〕。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有质和量两个方面,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如果没有对事物的定性研究,就不能对事物的研究对象进行定量研究;反之,如果没有定量研究,也就无法解释定性研究的成果。
因此,现代岩石学研究中的定量和定性研究是辩证统一的,缺一不可的。
现代岩石学的定性研究包括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产状和相等;而定量研究除基本的岩石地球化学数据获取外,还包括岩石定量模型化研究和岩石形成演化的物化状态参数的获得,后者包括温度、压力、氧逸度、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及岩石地球物理参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