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师汇报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社会教师汇报材料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有着直接的作用。教师只有结合新课改,变革教学方式,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就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改革谈谈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一、重视课堂教学活动化
“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有秩序、有目标,有层次,有创意的、没有教育痕迹的活动最能吸引学生。它可以极其自然地去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感悟,并使其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讲授《我们给自己定规则》一课时,我针对班级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四人小组、班级的讨论交流后,再经过全班同学们用表决的方式逐条决定纳入《班级公约》与否,看哪些小组制定的规则被采纳的多,鼓励学生今后做《班级公约》的优秀执行者。下课时候,同学们制定的《班级公约》已经成文。我想,他们收获的并不仅仅只是一份成文的规则,更重要的是通过制定规则,不经意地完成了一个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
二、强调课堂教学生活化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
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在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让学生观察自己入学以来的体检表,引发思考:“你觉得你长大了吗?”“你还可以从其他方面,特别是学习上说明你长大了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从自己的已有的经验出发,具体地谈论。老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导,在发现自己这么多进步的同时,感受成长的喜悦。这样,教学内容既来源于生活,又贴近生活,还高于生活,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有一个有效提升。
三、注重课程资源开发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课程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在教材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是体现课程开放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拿《告别贫困奔小康》中的“走出紧缺的年代”部分来说吧。教材中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几十年前妈妈、爸爸或者爷爷、奶奶童年的家庭生活状况,我在指导调查的过程中,让学生针对教材的调查提纲,进行取舍,设计有个性化的调查提纲。有的补充了一些问题,如“我很想知道长辈小时候的生日是怎么过的?过年的时候呢?在那时,他最大的生活愿望是什么?”等等,调查内容更加充实丰富;问题更加具体明晰,这样个性化的调查提纲,使学生更愉快地参与调查,有了更
多的发现,有了更多的感悟,也生成了更多的问题。开放的课程资源使我体会到,选择学生喜欢的内容,让学生快乐,才受学生的欢迎;贴近学生的实际,灵活补充,处理教材,超越教材,让学生在教学中享受快乐,教学才有意义。
四、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
设计学生喜欢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就是为了能让学生能发挥自主意识和创造才能参与其中。在课堂上,活动不是终极目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认知上实现升华,在能力上得到提高。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向交流者和倾听者都分别提出明确的要求:交流者以大人的角色介绍学习的情况,倾听者要解说,必须要注意倾听交流者的介绍,然后才能做下一个交流者。交流者、倾听者的角色是不断地变换的,这就促使孩子们学会倾听,学会交流。交流者、倾听者互相尊重对方,学生的参与性得到更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