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40年青藏高原东侧地区云_日照_温度及日较差的分析_李跃清
青藏高原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湖泊环境响应
青藏高原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湖泊环境响应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青藏高原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湖泊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对当地的湖泊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首先分析青藏高原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
随后,我们将探讨这些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湖泊的水位、水质、生态结构等方面。
我们将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现场观测数据、遥感影像以及气候模型输出结果,揭示气候变化对湖泊环境的具体影响机制和过程。
本文还将对青藏高原湖泊环境的响应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将评估湖泊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脆弱性,探讨湖泊环境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湖泊的响应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湖泊环境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过程。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气候变化和湖泊环境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特征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其独特的高原气候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近40年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特征愈发显著,主要体现在温度、降水、风速等多个方面。
在温度方面,青藏高原整体呈现显著的增温趋势。
根据气象观测数据,过去40年中,高原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2摄氏度。
这种增温趋势在冬季尤为明显,导致高原冬季的气温逐渐接近甚至超过夏季。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高原的生态系统,也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降水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青藏高原的降水总量在过去40年中呈现出波动增加的趋势,但降水分布却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和时间异质性。
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则出现减少。
这种降水模式的变化对高原的水资源、湖泊环境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藏高原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
青藏高原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康兴成【期刊名称】《冰川冻土》【年(卷),期】1996(0)S1【摘要】根据青藏高原地区气象台站上温度和降水量资料,统计分析得出:50年代比60年代暖,60年代比70年代冷,70年代比80年代冷。
在这40a期间,最暖的是80年代,它主要体现在冬季温度偏高较多;其次是50年代,这时主要是夏季温度偏高明显。
最冷的是60年代,这期间秋、冬季温度偏低明显。
70年代基本上是趋于正常,略有一点偏暖。
降水量是50年代比60年代少,60年代比70年代少,70年代比80年代少。
也就是说,从50年代以来,降水量是趋于逐渐增加的趋势。
综合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的特点,青藏高原地区40a中的气候变化状况是,50年代为暖干期,60年代为冷干期,70年代则为一种弱的暖湿期,80年代整个高原上为暖湿期。
从趋势分析来看,青藏高原上的增温是从70年代就已开始。
温度的上升幅度达0.5℃左右。
另外青藏高原地区的增温不仅仅发生在地面上,而且在高空也有其表现。
特别是100hPa高度较为明显。
【总页数】8页(P281-288)【关键词】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变化;趋势【作者】康兴成【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相关文献】1.近50年来全球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白珍2.青藏高原江河源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J], 姜永见;李世杰;沈德福;陈炜3.近40年来青藏高原湖泊变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J], 闫立娟;郑绵平;魏乐军4.近40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NCEP和ECMWF地面气温及降水再分析和实测资料对比分析 [J], 李川;张廷军;陈静5.青藏高原地区近千年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 [J], 张彦成;侯书贵;庞洪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保定市日照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保定市日照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S5)李玉娥高万泉(河北省保定市气象局,保定 071000)摘要利用保定站1955—2009年的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保定市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
结果表明:近55年来保定市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趋势变化率为-103.9h/10a。
1955-1971年、1984-1989年为日照偏多期, 1995-2009年为快速减少阶段。
1995年左右保定市日照时数发生了突变,并从1995年开始,呈现出快速减少的趋势。
保定市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振幅较大,最高值出现在1965年,为3040h,最低值出现在2008年,仅为2025h。
保定市四季日照时数也均呈现下降特征,夏季日照时数减少最为明显,减少率为31.7h/10a,春季日照时数减少率最小,只有13.5h/10a。
保定市的日照时数5月份最多,12月最少。
日照百分率5月份最高, 7月份最小。
为了分析影响保定市日照减少的可能因素,本文还选取了保定1955—2009年总云量、低云量、能见度、雾、轻雾、烟、浮尘、扬沙日数等参数,通过计算所选因子与日照时数的线性相关系数,发现14时年平均总云量与年总照时数的线性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达到了-0.613。
能见度、雾、轻雾、烟、浮尘、扬沙日数等因子与日照时数的相关系数也超过0.36,均可以通过置信度为0.01的检验,表明它们也存在着明显的线性相关,14时年平均低云量与年日照时数线性相关性很小。
近55年来,保定市14时总云量呈现增多的趋势,平均增长率为0.09成/10a。
云量增加影响光照,使日照时数减少。
进入本世纪以来,总云量快速增多,与日照时数的快速下降阶段相对应,也说明总云量是影响日照时数的最重要因子之一。
雾、轻雾日数、能见度是表征大气透明度的重要因子,它们与日照时数存在着明显的线性相关,55年来保定雾、轻雾日数呈增多趋势,致使平均能见度呈下降趋势,下降率达到0.63km/10a。
茫崖地区近55a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第27卷㊀第1期2018年3月青㊀海㊀草㊀业QINGHAIPRATACULTURE㊀㊀㊀㊀㊀㊀Vol.27.No.1㊀㊀㊀㊀㊀㊀Mar.2018文章编号:1008-1445(2018)01-0030-07茫崖地区近55a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相守贵(青海省茫崖气象局,青海㊀茫崖行委㊀816499;青海省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青海㊀西宁㊀810001)摘要:利用青海省茫崖气象站1961 2016年逐月温度㊁降水㊁风速㊁日照数据,采用线性趋势㊁显著性分析㊁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茫崖55a以来的温度㊁降水㊁风速㊁日照的年㊁季㊁月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㊂结果表明:近55a来茫崖地区平均温度年㊁季㊁月都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年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增加0.8ħ;降水呈不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增加1.6mm;平均风速年㊁季㊁月都呈显著的减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减小0.6m/s,并在90年代中期发生突变;平均日照年㊁季㊁月呈现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减少51.10h㊂关键词:茫崖;气候;变化;趋势中图分类号:S812.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茫崖位于青海省西北边陲,东连冷湖,西邻新疆若羌,南接格尔木,北濒新疆罗布泊,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通甘进藏入疆的咽喉要道㊂境内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表现为气候干燥㊁温度日较差大㊁降水少㊁风大㊁日照时间长㊂马晓波等[1]研究得出,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普遍升高㊂马晓波[2]同时他还利用西北地区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研究了西北地区月平均最高㊁最低气温的非对称性变化;青海省东部农业区㊁环青海湖区㊁三江源区和柴达木盆地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3]㊂李远平,杨太保[4]分析得出,柴达木降水增加不明显㊂李燕等[5]指出,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上升趋势较显著㊂王建兵等[6]研究指出,近40a来青藏高原西北降水趋势不显著增加,东部明显减少的现象;张占峰等[7]分析得出近40a柴达木盆地平均风速年㊁季㊁年代际变化均呈下降趋势㊂赵东等[8]研究指出,19612007中国地区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㊂华维等[9]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㊂李跃清[10]指出,近40a青藏高原东侧日照时数呈显著下降趋势㊂祁栋林等[11]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生长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㊂肖莲桂等[12]指出,近53a来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在全年及四季均呈现出显著减少的年变化特征㊂虽然针对柴达木盆地的气候变化,研究取得了上述成果㊂但对于茫崖地区,该方面的研究较为鲜见㊂由于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对气流的影响和茫崖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对该地区气象要素进行气候变化趋势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对当地支柱产业石油㊁钾肥的安全生产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㊂1㊀资料与方法采用资料为青海省气象局信息中心通过质量控制的1961 2016年茫崖逐月温度㊁降水㊁风速㊁日照数据,利用线性变化趋势㊁Mann-Kendall法进行统计分析㊂季节划分:以3 5月为春季;6 8月为夏季;9 11月为秋季;12 2月为冬季㊂032㊀年代变化特征2.1㊀温度变化趋势分析由图1可知,55a来年平均温度为3.6ħ,年平均最高温度出现在2016年为5.3ħ,年最低平均温度出现在1967年为2.1ħ,年平均温度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增加0.38ħ;88年之前平均温度的增长都在平均值以下,88年之后的平均温度增长都在均值以上㊂春季㊁夏季㊁秋季㊁冬季的平均温度均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26ħ/10a㊁0.25ħ/10a㊁0.48ħ/10a㊁0.54ħ/10a;都通过了相关系数0.01和0.05的检验,增加显著㊂茫崖7㊁8月份处于最热月㊂图1㊀茫崖地区平均温度的年际和月际变化2.2㊀降水变化趋势分析由图2可知,年降水量55a来平均为49.1mm,年最大降水量出现在1986年(105.9mm),年最小降水量出现在2001年为12.1mm,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增加1.656mm;60年代 80年代㊁21世纪初至21世纪呈增加趋势;80年代至21世纪初㊁21世纪后期呈减少趋势㊂春季㊁秋季㊁冬季的降水量趋势有所增加,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67mm/10a㊁1.18mm/10a㊁0.15mm/10a;夏季的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5mm/10a;年㊁春㊁冬降水虽然气候倾向率都是增加的,但其相关系数都没通过0.01和0.05的检验,相关系数检验不显著;秋季通过了0.05的相关系数检验,增加显著㊂降水集中出现在汛期(5 9)月份,其它月份处于干旱少雨期,汛期和干旱期降水量分别为44.4mm和4.7mm,分别占年降水量的90%和10%㊂四季降水量分别为8.9mm㊁34.5mm㊁4.3mm㊁1.4mm,分别占年降水量的18%㊁70%㊁9%㊁3%㊂13㊀㊀茫崖地区近55a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相守贵图2㊀茫崖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和月际变化2.3㊀风速变化趋势分析由图3可知,55a来年平均风速为3.5m/s,年平均最大风速出现在1975年为5.5m/s,年平均最小风速出现在2014年为2.1m/s,年平均风速呈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减少0.58m/s;90年代之前平均风速的减小都在平均值以上,90年代以后的平均风速减小都在均值以下㊂春季㊁夏季㊁秋季㊁冬季的平均风速均呈递减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61m/s/10a㊁0.58m/s/10a㊁0.57m/s/10a㊁0.57m/s/10a;都通过了相关系数0.01和0.05的检验,减少显著㊂2.4㊀日照变化趋势分析从图4可知,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230.6h,日照时数最大值出现在1985年为3564h,最小值出现在1992年为2894.9h,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为659.1h,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a减少51.10h,从年滑动曲线来看,近55a变化的阶段性较强,60年代 60年代中期㊁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㊁21世纪起呈减少趋势;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㊁90年代末至2010年呈增加趋势;春㊁夏㊁秋㊁冬的年代滑动趋势线是比较一致的㊂夏季日照比冬季长,从趋势变化上看,年㊁春㊁夏㊁秋㊁冬都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51.10h/10a㊁-7.30h/10a㊁-28.67h/10a㊁-11.53h/10a㊁-3.60h/10a;年㊁春㊁夏㊁秋㊁冬日照时数气候倾向率都是减少的,其中年㊁夏㊁秋通过了相关系数0.001的检验,减少是显著的;春和冬没有通过相关系数的检验,减少不显著;日照时数最长在5月均值为302.6h,最短在2月份均值为226.2h;分别占年平均日照时数的9%㊁7%;四季平均日照时数分别为857.2h㊁867.7h㊁818.3h㊁687.4h,分别占年平均日照时数的27%㊁28%㊁25%㊁22%㊂23青海草业㊀㊀2018年㊀㊀第27卷㊀㊀第1期图3㊀茫崖地区平均风速的年际和月际变化图4㊀茫崖地区日照的年际和月际变化33㊀㊀茫崖地区近55a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相守贵3㊀气候突变分析Mann-Kendall法属于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也叫作无分布检验,其优点是不需要总从一定的分布,也不受少数异常值的干扰,更适合于类型变量和顺序变量,计算也比较简单,适合水文变化和气候变化的趋势检验㊂Mann-Kendall法中分析绘出UF和UB曲线图㊂若UF和UB的值大于0,则表明序列呈上升趋势,小于0则表明呈下降趋势㊂当它们超过临界直线时,表明上升或下降趋势显著㊂超过临界线的范围确定为出现突变的时间区域㊂如果UF和UB两条曲线出现交点,且交点在临界线之间,那么交点对应的时刻便是突变开始时间㊂3.1㊀距平分析㊀表1茫崖温度㊁降水㊁风速㊁日照年代距平项目要素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2001 2010平均值1.11.62.13.84.4温度(ħ)30年气候历史平均值3.43.43.43.43.4距平-2.3-1.8-1.30.41.0平均值39.450.359.445.348.7降水(mm)30年气候历史平均值51.151.151.151.151.1距平-11.7-0.88.3-5.9-2.5平均值4.25.24.22.52.4风速(m/s)30年气候历史平均值3.03.03.03.03.0距平1.22.21.2-0.5-0.6平均值3302.13318.833913079.93135.1日照(h)30年气候历史平均值32023202320232023202距平100.00116.80189.00-122.10-66.90㊀㊀根据表1可以看出,60㊁70年代平均温度㊁降水是呈下降的态势,而日照和平均风速呈增加的趋势;80年代平均温度呈下降态势,而降水㊁日照㊁风速均呈增加的态势;90年代㊁2001 2010年只有平均温度呈增加的取数,而且有温度距平逐步增大㊁增暖趋势加剧的态势,而同期降水㊁日照㊁平均风速均呈减小的趋势㊂总体各气象要素的气候变化趋势和相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㊂3.2㊀Mann-Kendall检验根据图5可以得出,温度在近55a没有明显的突变;降水近55a也没有明显的突变,只是存在明显的震荡;风速近55a在90年代中期开始有突变;日照近55a也没明显的突变,存在震荡㊂图5㊀近55a茫崖地区M-K突变检验曲线43青海草业㊀㊀2018年㊀㊀第27卷㊀㊀第1期3.3㊀年㊁季显著性分析由表2可知,平均温度的年㊁春㊁夏㊁秋㊁冬都通过了相关系数0.001检验,增长趋势显著;降水的年㊁春㊁夏㊁冬都没有通过了相关系数的检验,增长趋势不显著,只有秋季通过了相关系数0.05的检验,增长趋势相对明显;平均风速的年㊁春㊁夏㊁秋㊁冬都通过了相关系数0.001检验,减小趋势显著;日照的年㊁夏㊁秋都通过了相关系数0.05的检验,减小趋势显著,而春和冬没有通过相关系数检验,减小不明显㊂㊀表21961 2016年茫崖各季节温度㊁降水㊁风速㊁日照气候倾向率项目要素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平均值/ħ3.6515.63.2-9.4温度倾向率/(ħ/10a)0.380.260.250.480.54相关系数0.83∗∗∗0.47∗∗∗0.52∗∗∗0.83∗∗∗0.65∗∗∗平均值/mm49.18.934.54.31.4降水倾向率/(mm/10a)1.660.670.351.180.15相关系数0.130.130.040.32∗0.17平均值/m/s3.54.34.03.22.7风速倾向率/(m/s/10a)0.580.610.580.570.57相关系数0.73∗∗∗0.69∗∗∗0.72∗∗∗0.73∗∗∗0.73∗∗∗平均值/h3230.6857.2867.7818.3687.4日照倾向率/(h/10a)-51.10-7.30-28.67-11.53-3.60相关系数0.52∗0.230.60∗0.47∗0.17㊀㊀注:∗和∗∗㊁∗∗∗分别表示通过了0.05和0.01㊁0.001水平显著性检验3.4㊀月显著性分析由表3可知,月平均温度气候倾向率都是增加的,1㊁2㊁3㊁6㊁7㊁8㊁9㊁10㊁11㊁12月份都通过了相关系数0.01的检验,增加趋势显著,4㊁5月份没有通过0.05的检验,增长趋势不显著,总体呈现冬半年增暖较夏半年明显的趋势;月降水气候倾向率都是增加的,但只有9月份通过了相关系数0.05的显著检验,增加趋势明显,其他月份虽然都是增加的趋势,但增加不显著,总体而言,春秋季降水增加趋势较为明显;月平均风速气候倾向率都是减少的,所有月份都通过了相关系数0.001检验,减少趋势显著;月日照时数气候倾向率都是减少的,其中5月㊁6月㊁7月㊁8月㊁9月㊁10月都通过了相关系数0.001和0.01检验,减少趋势明显,其他月份减少趋势不显著㊂㊀表31961 2016年茫崖月平均温度㊁降水㊁风速㊁日照气候倾向率项目要素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平均值/ħ-11.3-6.8-0.75.310.314.216.716.110.83.3-4.5-10.1平均温度倾向率/(ħ/10a)0.480.660.440.200.150.240.260.240.380.460.600.48相关系数0.43∗∗0.57∗∗0.50∗∗0.260.230.38∗∗0.39∗∗0.41∗∗0.60∗∗0.69∗∗0.65∗∗0.44∗∗平均值/mm0.60.50.91.86.214.3146.33.60.50.10.3平均降水倾向率/(mm/10a)0.070.030.06-0.250.86-0.30-0.540.491.150.06-0.030.05相关系数0.110.060.080.150.180.040.110.140.33∗0.110.130.16平均值/m/s2.53.44.34.44.14.14.03.83.63.22.72.3平均风速倾向率/(m/s/10a)-0.52-0.71-0.73-0.60-0.50-0.54-0.60-0.61-0.59-0.60-0.53-0.47相关系数0.70∗∗0.72∗∗0.71∗∗0.65∗∗0.66∗∗0.68∗∗0.72∗∗0.72∗∗0.72∗∗0.70∗∗0.72∗∗0.68∗∗平均值/h232.8226.2270.8283.9302.6286.1287.7293.9283.8288.2246.3228.4平均日照倾向率/(h/10a)-1.43-0.52-0.95-0.76-5.59-9.28-9.61-9.79-5.69-4.28-1.56-1.64相关系数0.140.050.070.060.38∗∗0.50∗∗0.42∗∗0.49∗∗0.43∗∗0.41∗∗0.170.16㊀㊀注:∗和∗∗分别表示通过了0.05和0.01水平显著性检验53㊀㊀茫崖地区近55a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相守贵4㊀结论(1)从年际变化上看,平均气温年㊁季变化都随年代递增;降水年㊁春㊁秋㊁冬呈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夏季是有所减少的;平均风速的年㊁季都呈下降趋势;日照年㊁季变化也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㊂(2)从年代变化上看,温度上世纪90年代前为相对偏冷期,之后为全球变暖,处于相对偏暖期;降水在80年代相对比较偏多一点,其它时期都处于干旱少雨期;90年代之前风速相对较大,之后风速趋于减小;日照90年代之前相对偏多,之后处于相对偏少期㊂(3)从月季变化上看,平均温度所有月份都是显著的增加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降水4㊁6㊁7㊁11月份是减少的,其他月份处于不显著的增加;风速所有月份都是显著的减小趋势;日照所有月份都是不显著的减小趋势㊂(4)近55a茫崖地区的平均温度㊁平均降水㊁平均日照都没有突变,只是有明显的震荡;平均风速在90年代中期超过了ʃ3.29的临界值,发生了突变㊂(5)茫崖地区降水与日照之间是相互映衬的;降水增多,日照减少是符合气象规律的;但夏季并没有因降水的减少日照相应增加,反而日照呈明显减少趋势,这是由于日照不止受降水的影响,还与很多气象因素有关,值得我们更近一步去研究㊂参考文献:[1]马晓波,李栋梁.青藏高原近代气温变化趋势的再分析[J].高原气象,2003,22(5):507 512.[2]马晓波.中国西北地区最高㊁最低气温的非对称性变化[J].气象学报,1999,57(5):614 621.[3]李红梅,李作伟,王振宇,等.青海高原不同功能区气候突变时间的比较分析[J].冰川冻土,2012,34(6):1388 1393.[4]李远平,杨太保.柴达木盆地气温㊁降水突变与周期特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3,105 108.[5]李燕,金永明,孙有寿.柴达木盆地近55a降水量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J].人民黄河,2013,9:48 50.[6]王建兵,王振国,汪冶桂.青海高原东部边坡地带降水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05:18 22.[7]张占峰,张焕平,马小萍.柴达木盆地平均风速与大风日数的变化特征[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10:90 94.[8]赵东,罗勇,高歌,等.1961年至2007年中国日照的演变及其关键的气候特征[J].资源科学,2010,25(7):701 711.[9]华维,范广洲,周定文,等.青藏高原四季日照时数年际㊁年代际变化趋势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0:1810 1817.[10]李跃清.青藏高原东侧地区云㊁日照㊁温度及日较差的分析[J].高原气象,2002,21(3):327 331.[11]祁栋林,苏文将,李潘,等.近50年青海高原生长季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0):186 194.[12]肖莲桂,祁栋林,石明章,等.1961-2013年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106 114..(下转第41页)63青海草业㊀㊀2018年㊀㊀第27卷㊀㊀第1期㊀㊀青海省海西州天然草地退化趋势李旭谦等naturaldegeneratedgrasslandfrom1986to2007,Trendofdegeneratedgrasslandwasanalyzedinbrief.Keywords:HaixiPrefecture;Naturalgrassland;Degenerated(上接第36页)ANALYSISONCLIMATECHANGETRENDAREAINRECENT55YEARSOVERMANGYAREGIONXIANGShou-guietal(TheMeteorologicalBureauofMangya,MangyaQinghai816499,Chian)Abstract:BasedonthemonthlydataofMangyaobservationstationduring1961 2016inQinghaiProvince,the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temperature,precipitation,windspeedandsunshinehourswereanalyzedduringpast55yearsoverthisregionbylineartrend,significanceanalysisandMann-Kendalltest.Theresultsshowthattheaveragetemperaturehasincreasedsignificantlyinthepast55years,andtheannualclimatetendencyisincreasedby0.8ħper10aoverMangyaregion.Theprecipitationisnotincreasingsignificantlywhilethecli⁃matetendencyis1.6mmper10a.Themeanwindspeeddecreasedby0.6m/sper10aandmutatedinthemid-1990s.Theaveragesunshineisdecreasinginpastdecadesyearsnotonlyininter-annualbutalsointer-sea⁃sonandinter-month,Theclimatetendencyis-51.1hper10a.Keywords:Mangya;Climate;Change;Trend(上接第46页)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EXTREMEAIRTEMPERATUREEVENTSINCHENGDUOTIEJi-xinetal(ChengduoMeteorologicalService,ChengduoCountyQinghai815100,China)Abstract:Basedon56years(from1961to2016)dailytemperature(maximum,minimumandaverage)datafromQingshuihemeteorologicalstationsinChengduocounty,themainlycharacteristicsaboutextremeairtem⁃peraturesareanalyzed.Itisfoundthatextremecoldindicesincludingfrostandfreezedays,cooldaysandnightshavedownwardtrend,butextremewarmindicesincludingwarmnightsandwarmdayshaveanascendanttrend,Extrememaximumtemperaturehaveobviousrisingtrend,Extrememinimumtemperatureisdeclining,butnotsignificant.Wavelettransformshowsthattheextremeairtemperatureallexhibitedseveralobviouschan⁃gingperiodsin56years.Thecorrelationanalysisshowsthat,extremetemperatureindicesandtheaveragetem⁃peraturehasahighcorrelation,andtheextremetemperatureindicesarecontinuingthetrendinthefuture.Keywords:Chengduocounty;Extremetemperaturesindices;Trend;Correlation14。
2009年冬季清远市日照时数异常偏少成因分析
素 ,它与大气 的水汽 含量 ( 湿度 )相关 ;大气透 明度为 次要因素 ,与大气气溶胶浓度相关 。 2 清 远 冬 季 日熙 时 数 的 年 际 变化 特 征 分 析 本 文 的 日照 时 数 资 料 来 自于 清 远 市 地 面 观 测 站 1 5 — 0 9 共 5 年 的 日照 观 测 资 料 。选 取 当年 1月 到 97 20 年 3 2 次 年2 的 1照 时数总和作 为 当年 的冬季 日照时数 。 日 月 3 照时数的气候倾 向率用下式进行估计: Y =a x+ b () 1
分 析 ,为 以 后 的相 关 研 究 提 供 参 考 。 1 实 况 概 述
0
\
、
\ 、 、
、 、
图 1 0 年 l月~ 0 月 各 旬 日照 时 数与历 年 平均 值折 线图 9 2 1年2
2 0 年 入 冬 以来 ,清 远 的 日照 量 较往 年 异 常 偏 09 少 , O 年 1月 一 0 2 的 1照 时 数 只 有 2 56J ̄ ,较 9 2 l年 月 3 0 ./ q 历 年 (1 5 - 0 9 )平 均 值 ( 4 .小 时 )偏低 了 720 年 9 3 57 4. 0 %,偏低 幅度仅 次于1 6 年的 104 5 98 8. 小时 ,19 年 的 97 1 1 小时 。从 图1 9 1月~ O 月各旬 日照时数与 6. 9 的0 年 2 l年2 历年 平均 的比较可见 :除 了 1 月上旬 、1 中旬 、2 2 月 月
冬季清远 市 日 时数异 常偏 少产 生的影响。结果表 明: ( ) 照 1 与清远 市 日 照相 关性 较好的是 南方涛动指数 ( O1 S )和南海副高强度
关键词 :气候学 ;日照 时数 ;云量 ;南方 涛动指数 中图分类号 :P 1 . 4 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 86(OO 0 - 0 9 0 6 4 49 2 l) 1 0 6 — 3
近40年青藏高原东侧地区云、日照、温度及日较差的分析
青藏高原东侧地区是中国西部和南亚地区的重要自然资源基地,其气候受青藏高原影响,地形复杂,日照、温度及日较差较大。
近40年来,青藏高原东侧地区的日照量及温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汇总统计表明:1978-2017年,年平均日照时数总体呈增加趋势,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日照时数更多,冬季相对较少。
常年平均气温也逐步上升,且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从全年来看,夏季
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
另外,近40年来,青藏高原东侧地区的日较差表现为有高温
日较差,年平均最高温度普遍在8-10度以上,有些地区最高温达到16度以上。
从统计来看,青藏高原东侧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在近40年来有所增加,按季节计算,多数地区的夏季温度增加较快,而冬季的温度增加较慢。
此外,日较差也有明显变化,有
较高温度日较差。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东部地区近40年来,日照、温度及日较差显著变化,夏季温度
增加明显,而冬季温度增加较慢,日较差有较高温度日较差。
这些气候变化对当地植被的
生长有明显的影响,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植被及气象的有效监测及预测有着重
要意义。
四川气候变化与未来趋势的研究
四川气候变化与未来趋势的研究发布时间:2022-10-25T03:22:39.059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10期作者:周思杏[导读] 四川省位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处青藏高原东侧,生存环境特殊且气候多变,气象灾害频繁。
五通桥区气象局摘要:四川省位于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处青藏高原东侧,生存环境特殊且气候多变,气象灾害频繁。
气候变化和异常灾害不仅四川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对人们生活更加密切相关[[1] 李跃清.四川省气候状况与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和对策研究.2000,529究[M]. 《西部大开发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2000,529]。
从天气看,四川省降水、日照、温度等都分布不均匀,特殊地理环境下呈现出多变的气候现象。
四川省气象局观测表明,极端气象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在近年发生了明显变化,有些地区汛期极端降水发生频率明显增多;有些地区旱灾发生频率增高,而高温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未来气候趋势并不容乐观。
因此分析四川盆地降水、气温等气候状况、气象灾害和变化特征以及未来趋势,研究气候变化可能影响,对气象科技和业务服务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四川气候;发展;未来趋势1引言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经纬范围介于97°21’~108°31’E和26°03’~34°19’N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三省,东邻重庆市,南接云南省、贵州省,西与西藏藏族自治区相接。
四川省纬度位置在亚热带,地带性气候是亚热带气候类型。
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影响,全省应普遍具有较高温度水平,但实际情况是东部温暖,西部寒冷。
西部虽因地势高耸而气候转冷,但在该区偏南的海拔较低的河谷区仍有局部亚热带气候类型出现,显示出纬度地带性的根本性影响。
这是由于四川省特殊地理环境所造成,即独特的高原和盆地气候。
从农作物和生态分布看,东部盆地区和川西南山地河谷地带,冬种喜凉作物,夏种喜温作物,不同生态型作物可一年二熟或三熟[[2] 杜华明.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进展[N].四川气象.2005.04 ][2];生态分布为:常绿阔叶林广布,亚热带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特征十分明显。
近40年西藏高原云量与降水分布及耦合变化特征
《西藏科技》2018年9期(总第306期)近40年西藏高原云量与降水分布及耦合变化特征*余忠水1拉巴2周洪莉1唐叔乙3(1.西藏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中心;2.西藏自治区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3.西藏自治区气象台,西藏拉萨850000)摘要:选取1971-2010年西藏地区22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总云量、低云量和日降水量,计算分析了该地区近40a 云量和降水量分布及其耦合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①西藏地区云水资源分布区域差异性明显,大致呈“东多西少”分布型,30°N 以南地区呈明显的“纬向型”分布,北部以“经向型”分布为主。
②西藏地区总云量以0.1-0.2成/10a 的速度呈显著减少趋势,低云量除雅江一线减少趋势显著外,其他区域增减不明显;年降水量藏西有不明显的减少趋势,其他区域呈增多趋势,其中藏北增多趋势显著,速度达21mm /10a 。
③西藏地区云量和降水量的高峰值出现在7月和8月,且在高值区内形成“双峰型”分布。
从平均状态来看,8月上旬为西藏地区明显的“雨季间歇期”,表现为云量和降水量的骤减。
④西藏地区天空在不同总云量或低云量的水平下,降水概率最大的区域为藏南,最小为藏西,降水效率雅江一线最高,藏西最低;降水量与总云量、低云量呈显著的正相关,且降水与低云量相关性最密切。
⑤西藏地区多云天气频次最高达39.6%,晴天和少云频次相近,两者和为42.9%,阴天频次只有17.5%;40a 来,西藏晴天和少云天气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增速分别为4.3d /10a 和3.1d /10a ,多云和阴天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分别以2d /10a 和5.3d /10a 的速度递减。
关键词:西藏高原云量和降水耦合变化*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气象局局设项目(xzqxj201712)云和大气降水在地球气候系统的辐射能量收支和水循环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方面,云直接影响地气系统的能量交换、热量平衡和温湿分布,对全球和区域的能量和水分收支起调控作用[1];另一方面,云是空中水资源的重要载体,是产生大气可降水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近40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__省略_温及降水再分析和实测资料对比分析_李川
文章编号:1000-0534(2004)增-0097-07 收稿日期:2004-07-27;改回日期:2004-10-20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开放实验室基金课题;四川省气象局重点课题“全球气候变暖对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气候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5045);四川省“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专题“气候变化对九寨—黄龙核心景区水循环的作用”;四川省气象局重大项目“数值集合预报技术研究”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李川(1965—),男,贵州贵阳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及数值预报研究.E -mail :l ic _sc @ ①李集明,王国复,邓莉图等.国外大气科学领域数据中心发展概况.http ://cdc.cm /text /1.doc近40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变化———N CEP 和ECM WF 地面气温及降水再分析和实测资料对比分析李 川1, 张廷军1,2, 陈 静1(1.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成都 610072, 2.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摘 要:为了分析青藏高原地区的地面气候变化,利用我国高原地区的地面测站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N CEP (美国环境预报中心)、ECM WF (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的再分析值地面气温及降水量资料,对比分析了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
分析发现,40年来所选地面代表测站气温变暖现象较明显(南部的帕里除外),特别是青藏高原北部的茫崖气温增暖非常显著,而40年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没有显示明显的气温变暖,没有大的地域差别,而再分析气温资料在华北平原地区却能显示出较明显的气温变暖,再分析气温资料尤其是NCEP 地面气温资料在青藏高原上明显偏低。
ECM WF 再分析地面降水资料的年际变化显示,近40年来,青藏高原降水没有明显的变干或变湿趋势,但近十几年属于有资料以来较湿的时段。
地面测站年降水观测值不像气温观测值那样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2024年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研究进展》范文
《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高原,其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对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自1960年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研究成为了气候学和地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梳理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研究进展,为理解高原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研究背景自1960年代以来,科学家们开始对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进行研究。
随着科技进步和数据收集的完善,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特别是在卫星遥感和气象观测技术方面的突破,使得研究者们能够更加精确地记录和分析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情况。
三、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主要研究成果(一)历史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们发现青藏高原的气温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尤其是近几十年,气温的升高速度比全球平均水平要快得多。
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
(二)季节性气温变化研究除了长期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者们还对青藏高原的季节性气温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冬季气温上升速度比夏季更快,这导致了季节性温差逐渐减小。
(三)区域性气温变化差异研究在青藏高原不同区域的气温变化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部分地区由于地形、地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气温变化的幅度和速度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复杂性。
四、影响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因素(一)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如地形、植被、海洋环流等对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高原的复杂地形使得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青藏高原的植被覆盖情况也对气温变化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如工业排放、城市化进程等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进而影响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
这些人为因素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使得全球气温持续上升。
五、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一)加强数据收集与分析未来应继续加强青藏高原的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提高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西藏地区近40年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的时空格局分析
西藏地区近40年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的时空格局分析杨文才;多吉顿珠;范春捆;周启龙【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6(025)009【摘要】全球气候变化将对农田、林地、草原等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气候变化应对策略,需要准确把握区域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与规律。
为了全面了解西藏地区温度和降水指标的时空格局,深入分析了1971—2010年间的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年值及季节值的变化趋势和时空格局。
结果表明,(1)年平均温度普遍升高,有39.72%的地区累计升高1.6~2.4℃,10.72%的地区累计升高2.4~3.2℃,局部地区累计升高4℃以上,在空间分布上,仅错那县、墨脱县和察隅县三县的南部地区年平均温度下降,其余地区年平均温度升高。
从降水量变化来看,有42.09%的区域变化在±1 mm∙a-1之间,与40年前相比,有12.41%的地区年降水减少40 mm以上,45.49%的地区呈增加趋势。
从空间分布来看,降水量减少区域主要分布在阿里东北到那曲西北一带、日喀则西部到阿里狮泉河一带、日喀则南部以及林芝东南部。
(2)从季节平均温度、降水量的变化来看,4个季节温度均以升高为主,增幅高低顺序为秋季>春季>冬季>夏季;四季降水量差异较大,春季和夏季以增多为主,秋季和冬季以减少为主,其中,冬季减少最多,面积占比达96.78%。
(3)近40年来,温度变化存在显著的突变点,突变时间存在空间分异性。
(4)温度的明显升高和降水量的时空差异将导致局部地区气候干湿变化。
藏西地区易发生全年干旱,藏南和藏东南地区易发生季节干旱,这将给农业生产、天然草地牧草生长和草原畜牧业带来不利影响。
研究认为相关部门和农牧民都应该重视并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和方案,以应对不确定性的气候变化。
【总页数】7页(P1476-1482)【作者】杨文才;多吉顿珠;范春捆;周启龙【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09;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09;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拉萨 850032;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草业科学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6【相关文献】1.近40年江浙沪及其周边地区可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J], 陈梅花;黄晶晶;周佳敏2.甘肃省近42年降水量变化时空分布格局分析 [J], 王红霞;柳小妮;李纯斌;任正超;潘冬荣;魏靖琼3.赣南地区近40年秋冬季降水量变化及对甜柚的影响 [J], 卓红秀; 郭鑫宇; 廖德华; 朱凌金4.近40年来中国降水量、雨日变化趋势及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 [J], 王大钧;陈列;丁裕国5.近140年芜湖地区降水量年代际变化特征 [J], 刘蕾;高辉;张丽;王亚玲;付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总结气温日较差亦称气温日振幅,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
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1.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3.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4.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大尺度的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
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1.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2.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与我国同纬度平原、盆地比较,气温年较差小。
这是因为:青藏高原属于中低纬的大高原,夏季因其海拔高,气温不太高;冬季因纬度低,且受高大地形的影响,南下的寒冷气流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1)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
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一般热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 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 3.0~4.0℃。
(2)季节一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3)地形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青藏高原及其下游地区降水厚度季、日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及其下游地区降水厚度季、日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胡亮;杨松;李耀东【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年(卷),期】2010(034)002【摘要】利用lO年的TRMM卫星降水雷达观测资料,首次对青藏高原及其下游平原及海洋地区降水厚度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对流和层云降水厚度的水平分布及其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和层云降水厚度都要比下游平原地区更为浅薄,东部海洋地区对流降水厚度比平原地区小,而层云降水厚度与平原地区相当.青藏高原及其下游平原地区对流降水厚度的日变化特征非常明显,海洋地区对流降水厚度日夜差异则不大.层云降水厚度在各地区的日变化特征都不明显.青藏高原、下游平原及海洋地区对流和层云降水厚度的季节变化都非常明显,从冬至夏,对流和层云降水逐渐变得深厚,而从夏入冬,对流和层云降水则逐渐变得浅薄.(2)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对流和层云平均降水厚度的分布形式和降水量分布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降水量大的地区其降水厚度一般较为深厚,降水少的地区则降水厚度比较浅薄.对流和层云降水厚度存在明显差异,对流降水一般要比层云降水深厚.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降水厚度水平分布的日夜差距不大,但季节变化非常明显,且与气候系统的季节变化紧密相关.【总页数】12页(P387-398)【作者】胡亮;杨松;李耀东【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Satellite 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 Division,Center forSatellite Applications and Research,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Camp Springs,MD,USA;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北京航空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东北部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分析 [J], 谌芸;李强;李泽椿2.青藏高原东北部强降水天气过程的气候特征分析 [J], 谌芸;李强;李泽椿3.青藏高原东北侧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J], 王遂缠;李栋梁;王谦谦4.青藏高原四季大气热源气候态特征分析 [J], 旦增伦珠;普布扎西;多吉次仁;坚参扎西5.青藏高原四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J], 黄一民;章新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周长艳;李跃清;李薇;陈隆勋
【期刊名称】《高原气象》
【年(卷),期】2005(24)6
【摘要】利用1980—1997年垂直积分的整层水汽输送通量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结果表明,该区的水汽输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季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中纬度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夏季(7月)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秋季(10月)主要来源于西太平洋地区。
季风携带的南来水汽在高原东侧地区的进退比较缓慢,8月初北扩到40°N附近,10月中旬南退出30°N,其强弱和进退异常能影响极端旱涝事件的发生。
来自南海、西太平洋地区的水汽输送对高原东部及其邻近地区的影响值得关注。
【总页数】9页(P880-888)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部地区;邻近地区;垂直积分水汽输送;水汽收支;季节变化特征
【作者】周长艳;李跃清;李薇;陈隆勋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6
【相关文献】
1.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的水汽输送 [J], 段廷扬;刘鹏
2.青藏高原热力强迫对中国东部降水和水汽输送的调制作用 [J], 徐祥德;赵天良;施晓晖;LU Chungu
3.青藏高原东部的纬向涡旋的形成及其对邻近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 [J], 刘玳;尹树新;徐继业
4.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水汽分布特征 [J], 季国良;江灏;柳艳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研究进展》范文
《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最大的高原,其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对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自1960年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梳理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研究进展,分析其研究成果及存在的不足,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青藏高原地处亚洲内陆,因其高海拔和独特的地貌,被誉为“世界屋脊”。
其气候特征和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对于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观测手段的多样化,国内外学者对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一)研究方法目前,研究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观测、遥感技术、气候模型模拟等。
其中,实地观测是获取第一手数据的重要手段;遥感技术则能提供大范围、长时间序列的气温数据;气候模型模拟则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
(二)数据来源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气象局、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气温观测数据。
此外,还利用了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的青藏高原气温数据。
四、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研究进展(一)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自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气温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尤其在近几十年里,这种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特别是在夏季,青藏高原的气温上升幅度更为显著。
(二)气温变化的区域差异在青藏高原的不同区域,气温变化的幅度和趋势也存在差异。
例如,高原的南部地区气温上升较快,而北部地区则相对较为平稳。
这种区域差异可能与地形、植被覆盖等因素有关。
(三)气温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由于气温上升,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导致河流径流量增加;同时,也影响了动植物分布和种群数量等生态问题。
五、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一)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对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青海省近40年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特征
青海省近40年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特征
汪青春;李林;刘蓓;秦宁生;朱尽文
【期刊名称】《气象》
【年(卷),期】2005(31)3
【摘要】利用青海省1961~2002年26个代表站逐日雨量资料和青海省东部地区10个站1981~2001年降水自记资料,分析近40年来青海省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结果表明:青海近年来虽然夏半年降水量和雨日在减少,但降水强度在增大.夏半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降水日数的减少造成的;而冬半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是由于雨日增多和每个降水日平均雨量的增大造成的.近20年来10分钟、1小时最大降水的强度在明显增加.同时,20世纪90年代夜间出现强降水的几率多于80年代.【总页数】5页(P69-73)
【作者】汪青春;李林;刘蓓;秦宁生;朱尽文
【作者单位】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西宁,810001;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西
宁,810001;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西宁,810001;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西宁,810001;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西宁,8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青海省东北部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诊断分析 [J], 陈宗颜;秦宁生;汪青春
2.青海省近40年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特征 [J], 汪青春;李林;刘蓓;秦宁生;朱尽文
3.安徽省近60年雨日、降水量及雨强的气候变化特征 [J], 王涛;刘承晓
4.清镇市近40年雨量、雨日及雨强变化特征分析 [J], 杨涛;张皓;蔡志颖;滕万里;金昭贵
5.寿光市近56年降水量及雨日雨强变化特征分析 [J], 高学芹;高建英;张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上空环流变化与其东侧旱涝异常分析
青藏高原上空环流变化与其东侧旱涝异常分析
李跃清
【期刊名称】《大气科学》
【年(卷),期】2000(024)004
【摘要】应用奇异值分解(SVD)技术研究了青藏高原上空100hPa高度场与高原东侧地区夏季降水场的时空结构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第一模态代表了两场间的主要耦合特征,具有高度的时空相关;前期10~12月、1~4月青藏高原上空100hPa 高度场与高原东侧地区6~8月降水场具有显著的联系,前期高度场变化引起后期南亚高压状况异常,导致高原东侧地区旱涝灾害;高原东侧地区严重干旱(洪涝)年,其上空100hPa高度场为负(正)距平控制;高度场与降水场的这种非同步联系,时空相关显著,时间间隔长,物理意义明确,是高原东侧地区夏季旱涝异常的一种预测信号.【总页数】7页(P470-476)
【作者】李跃清
【作者单位】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100hPa环流变化与川渝地区旱涝异常分析 [J], 李跃清
2.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及上空环流场与东侧旱涝预测的关系 [J], 李跃清
3.青藏高原东侧“雅安天漏”旱涝年降水特征 [J], 周秋雪;李跃清
4.100hPa环流变化与川渝地区旱涝异常分析 [J], 李跃清
5.青藏高原东侧初夏旱涝的季风环流分析 [J], 马振锋;高文良;刘富明;刘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SVD技术的短期气候信号提取和预测方法
基于SVD技术的短期气候信号提取和预测方法
李跃清
【期刊名称】《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年(卷),期】2002(022)004
【摘要】在预报因子场与预报对象场物理联系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SVD 诊断分析的气象信号提取技术和预测方法.并应用于高原东侧地区降水场预测,通过前期高原地面加热场、高原上空100hPa高度场的SVD分析,成功提取了高原东侧地区降水场的前期预测信号.
【总页数】3页(P5-7)
【作者】李跃清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成都,61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56.7
【相关文献】
1.基于SVD-EMD的有效微弱信号提取算法 [J], 朱世欣;谯自健;杨智刚
2.基于EOF/SVD的短期气候预测误差订正方法及其应用 [J], 秦正坤;林朝晖;陈红;孙照渤
3."杉林多世代滚动式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 和"广西森林火险短期气候预测方法"顺利通过成果鉴定 [J], 魏绣枝
4.内蒙古通辽市夏季降水量短期气候预测方法研究 [J], 刘佳;乌文奇;张连霞
5.基于CCA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 [J], 吴洪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韦志刚;黄荣辉;董文杰【期刊名称】《大气科学》【年(卷),期】2003(027)002【摘要】通过对青藏高原72个地面气象站1962~1999年的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分析,以唐古拉山脉为界将高原分为青海区和西藏区,分别考察了两区冬春(上年10月~当年5月)和汛期(当年6月~9月)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趋势、突变及其周期振荡,得出的主要结论为:近38年(1962~1999)来,青藏高原呈升温趋势,冬春大多数台站的升温率为0.02~0.03 ℃ a-1,汛期大多数台站的升温率为0.01~0.02 ℃ a-1;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原冬春气温的升温更为强烈,汛期青海区的升温变得强烈,但西藏区反呈微弱降温趋势,降温主要发生在西藏的江河谷地;全球性的1980年左右的暖突变在青藏高原是明显存在的;近38年来,青海区冬春降水和西藏区汛期降水存在相同的相位变化,即20世纪60年代基本偏多,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初偏少,20世纪80年代中到20世纪90年代偏多;青海区汛期降水与西藏区汛期降水的变化存在反向的关系,但它的转折点要滞后4~5年,青海区汛期降水20世纪60年代偏少,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偏多,20世纪90年代偏少;西藏区冬春降水呈现自己独特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初偏少,20世纪70年代中末期到20世纪90年代偏多;高原气温主要存在准3年、5~8年和准11年的周期振荡,高原降水主要存在3~5年、8~11年和准19年的周期振荡,这些周期振荡在高原气候演变的不同阶段显著性不一.【总页数】14页(P157-170)【作者】韦志刚;黄荣辉;董文杰【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相关文献】1.近45年来潍坊市气温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分析 [J], 高晓梅;秦增良;李树军;马守强2.近44年青藏高原东部积雪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降雪和气温的关系 [J], 胡豪然;伍清3.1960-2009年中国年降水量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 [J], 孙秀博;李清泉;魏敏4.青藏高原近50年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J], 蔡英;李栋梁;汤懋苍;白重瑗5.冬季北大西洋海温年际、年代际变化与中国气温的关系 [J], 曲金华;江志红;谭桂容;孙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28
高 原 气 象
21 卷
表 1 7 个测站平均序列与各站序列 的相关系数 Table 1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7 stations
mean sequence and each station sequence 季节 要素 成都 宜宾 广元 达川 遂宁 重庆 酉阳
收稿日期 :2001-03-06 ;改回日期 :2001-06-06 基金项目 :中国气象局“ 九五”青年气象科学基金 ;“ 十五” 四川省重点攻关项目(D ING 018 -01);国家(96-908-05-05)课题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 :李跃清(1960 —), 男 , 山西襄垣人, 理学硕士 , 研究员 , 主要从事气候动力学 、 灾害性气候预测 、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 E-mail :liyueqing @fm365 .com
总云量 0 .89 0 .93 0 .72 0 .89 0 .93 0 .96 0 .84 夏 日照 0 .84 0 .81 0 .66 0 .90 0 .91 0 .91 0 .71 季 温度 0 .88 0 .91 0 .76 0 .90 0 .95 0 .92 0 .77
日较差 0 .81 0 .83 0 .65 0 .91 0 .70 0 .89 0 .69
青藏高原东侧地区最高 、 最低温度及日较差与 总云量的这种关系表明 :总云量增加 , 最高温度与 日较差下降 , 在夏 、 春季 , 最低温度下降 。 这与全 国及多 、 少云区平均总云量与最低温度无明显相关 不同[ 2] 。 春 、 夏季总云量与最低温度的这种负相关 关系说明主要由于白天云多通过影响太阳辐射 , 使 地面得到的热量少 , 夜间又因长波辐射效应 , 造成 最低温度降低 , 而夜间云的温室效应带来的正相关 影响相对较小 。 3 .4 日照与温度
3 结果分析
3 .1 云量与日照 青藏高原东侧地区总云量与日照具有显著的负
相关 , 冬季最强 , 相关都超过了 0 .1 %的信度 。 总 的来说 , 比全国 、 少云区平均情况[ 2] 更密切 , 并且季 节差异小 。而低云量与日照的关系, 除夏季达到 0 . 1 %的信度外 , 其它时间都未达到 5 %的信度(表 2)。
3期
李跃清 :近 40 年青藏高原东侧地区云 、 日照 、 温度及日较差的 分析
3 29
3 .2 云量与温度
青藏高原东侧地区总云量与温度的相关具有显
著的季节特征 , 春 、 夏季存在强负相关 , 都超过了 0 .1 %的信度 , 但 秋 、 冬季相 关都未达 到 5 %的 信 度 , 这与全国平 均总云量 与温度无 明显相关[ 2] 不 同 。而低云量与温度在夏季具有明显负相关 , 超过 了 0 .1 %的信度 , 其它时间相关不明显(见表 2)。 3 .3 云量与最高 、 最低温度及日较差
李跃清
(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 四川 成都 610071)
摘 要 :统计分析了半个世纪以来 , 气候变冷区域青藏高原东侧地区云 、 日照 、 温度和日较差的变化及
相互关系 。 结果表明 , 青藏高原东侧地区气候变化具 有显著的区 域特征 , 总云量与 日照比全 国平均 情
况有更密 切的反相关系 , 并且都与日较差有很好的线性相关 。 在春 、 夏季 , 它们 都与温度有 密切相关 ,
青藏高原东侧地区总云量与最高温度具有显著
的负相关 , 夏季最强 , 相关都超过了 0 .1 %的信度 , 明显高于全国及多 、 少云区平均情况[ 2] 。 而低云量 与最高温度具有一定负相关 , 夏季最强 , 相关超过 了 0 .1 %的信度 , 冬季超过了 1 %的信度 , 秋季超过 了 5 %的信度 , 春季和年平均相关不明显(见表 2)。
季节 春 季
夏 季
秋 季
冬 季
春 夏
年 温 度
要素 温 度 总云量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日较差 低云量
温 度 总云量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日较差 低云量
温 度 总云量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日较差 低云量
温 度 总云量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日较差 低云量
温 度 总云量 最高温度 最低温度 日较差 低云量
但秋 、 冬季相关不明显 。 最后指出了云和日照可能是青藏高原 东侧地区春 、 夏季温度变化的重要原因 ,
而秋 、 冬季则与亚洲范围大气环流及青藏高原影响等 有关 。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侧 ;云量 ;日照 ;温度
中图分类号 :P468 .0 +27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2 资料和站点
研究表明 :本世纪以 来 , 全球及 中国气候 变 暖 , 同时 , 一些地区也表现出相反的变冷特 征[ 1] 。 由于气候变化机制的复杂性 , 利用气候记录分析气 候系统内部不同要素变化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 已 有的分析表明 :美国总云量和日照百分率年平均相 关系数达 -0 .92 , 两者之间关系非常密切[ 2] 。 曾昭 美等[ 2] 统计了近 40 年我国云 、 日照 、 温度和日较 差的时空特征 , 发 现我国云 与日照的 关系比较 复 杂 , 但它们均与日较差有极好的线性关系 , 尤其是 我国东南部多云区 , 并且云和日照可能是影响该地 区温度变化的重要因子 。 由于作为地球辐射平衡中 有效而又十分复杂的调节因子 , 云和辐射及其相互 作用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因此 , 针对典型 气候区域 , 从气候系统内部不同要素的变化出发 , 进一步分析气候变化是有意义的 。 半个世纪以来 , 青藏高原东侧地区(现指四川 盆地和 重庆 市 , 下 同)是 我国 主要 的气 候 变冷 地 区[ 1] , 并处于我国东南部多云区[ 2] 。对这一典型气 候区域 , 我们分析了其云 、 日照 、 温度及日较差的 变化及相互关系 , 得 到了一些 有意义的 事实和 结 果 , 加深了对气候变化原因的认识 。
第
21 卷 第 3 2002 年 6 月
期
P
高 原
LAT EAU M
气
ETEO
象
RO LOG
Y
VolJu.n2e1,
N o .3 20 02
文章编号 :1000-0534(2002)03-0327-06
近 40 年青藏高原东侧地区云 、日照 、 温度及日较差的分析
青藏高原东侧地区日照与温度相关具有显著季 节特征 , 夏 、 春季和年平均存在强正相关 , 都超过 了 0 .1 %的信度 , 但秋 、 冬季相关不明显(见表 2), 这与全国平均情况 , 两者冬季有显著相关 , 夏季不 明显正好相反[ 2] 。 3 .5 日照与最高 、 最低温度及日较差
青藏高原东侧地区日照与最高温度具有显著的
对我国气候变冷区域青藏高原东侧地区 , 选取 四川盆地和重庆市有气候代表性的 、 分布较均匀的 成都(位于西部)、 宜宾(位于南部)、 广元(位于北 部)、遂宁(位于中部)、 达川(位于东北部)、 重庆 (位于东部)、 酉阳(位于东南部)等 7 个测站[ 3] , 应 用 1951 —1996 年月平均总云量(单位 :1 ~ 10 成)、 月平均温度 、 月平均最 高温度和 最低温度 及日较 差 , 1954 —1996 年月平均低云量 、月日照时数等气 候资料 。 对上述 7 要素计算了 1954 —1996 年 43 年春 、 夏 、秋 、冬和春夏(3 ~ 8 月)及年平均逐站相关 , 各 站间温度 、 最高温度 、 最低温度 、 日较差 、 总云量 、 日照都显著超过了 0 .1 %的信度 , 最低温度 、 低云 量也都基本上超过了 0 .1 %的信度 , 7 个测站之间 的气候具有很好一致性 , 7 个测站平均的上述 7 要 素时间序列能够代表青藏高原东侧地区的相应要素 变化 。表 1 给出了夏 、 冬季总云量 、 日照时数 、 温 度和日较差的相关情况 。
正相关 , 夏季 最强 , 相关都 超过了 0 .1 %的 信度 , 这与全国及多云区平均情况类似 , 但更密切 。 而日 照与最低温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 , 夏季最强 , 春 、 夏季超过了 1 %的信度 , 秋 、 冬季为负相关 , 年平 均为正相关 , 但未达到 5 %的信度(见表 2)。 从全 国及多 、 少云区平均情况来看 , 冬 、 夏季和年平均 相关都不明显[ 2] 。
青藏高原东侧地区总云量与最低温度在春 、 夏 季存在一定负相关 , 夏季超过了 0 .1 %的信度 , 春 季超过了 5 %的信度 , 秋 、 冬季及年平均两者相关 不显著 , 不同于全国及多 、 少云区平均情况 , 尤其 是多云区冬季 最显著[ 2] 。 而低 云量与最低温 度在 夏季具有一定负相关 , 超过了 1 %的信度 , 其它时 段无明显相关(见表 2)。
0 .86 0 .44 0 .89 -0 .48
0 .27 -0 .77
0 .65 -0 .14
0 .84 -0 .20
0 .24 -0 .82
0 .64 -0 .25
0 .92 -0 .29
0 .73 -0 .69
0 .83 0 .40 0 .86 -0 .01
0 .56 -0 .53
0 .73 0 .27 0 .41 0 .27
0 .87 -0 .65
0 .85 0 .21 0 .50
-0 .67
0 .96 -0 .73
0 .86 -0 .42
0 .72
-0 .55
0 .93 -0 .70
0 .39 -0 .25
0 .37
日较差 0 .67
-0 .85 0 .83 0 .31
0 .77 -0 .79
0 .90 0 .36
0 .20 -0 .82
总云量 0 .94 0 .87 0 .87 0 .94 0 .93 0 .94 0 .87 冬 日照 0 .95 0 .84 0 .88 0 .89 0 .89 0 .91 0 .69 季 温度 0 .97 0 .92 0 .95 0 .93 0 .97 0 .97 0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