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青藏高原主要的天气系统

合集下载

分析青藏高原的气候与水文特点——地理教案

分析青藏高原的气候与水文特点——地理教案

青高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和水源区之一,其气候和水文特点一直备受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分析青藏高原的气候和水文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

一、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青藏高原因其高海拔和地理位置的原因,表现出独特的气候特点。

其主要的气候特点如下:1.高海拔气候:青藏高原最显著的气候特征是高海拔气候。

因为大气随着海拔升高而稀薄,高海拔地区气温下降快,气候寒冷。

高海拔气候还表现在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气压低,空气干燥等方面。

2.干旱气候: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是干旱气候。

由于过高的地形和地理位置的原因,青藏高原主要接受西北和北部干旱地区的蒸发水分补给,而由于降水量比较低,导致青藏高原成为干旱地区。

3.季风气候:南部的青藏高原受到季风影响,夏季受到南亚季风的蒸发水分补给,而使得青藏高原南部有时期的暴雨和高温。

4.雪线气候:青藏高原海拔较高,但雨水很少,因此一年四季的补给水源都来自于高海拔的冰川和融雪。

因此,青藏高原雪线气候对水的供应至关重要。

二、青藏高原的水文特点青藏高原是人类生命所依赖的重要水源地之一,它具有以下几个水文特点:1.冰川与积雪:青藏高原的积雪和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源之一,尤其是对于亚洲内陆地区和中国西北的河流起源地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这些冰川和积雪储存了数百年来的补给水源,同时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主要河流源头的主要水源。

2.高原湖泊和草甸:青藏高原上有众多的高原湖泊和湿地草甸,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对气候和水循环也有明显的作用。

这些湖泊和湿地草甸是一些重要物种生态的良好家园,在这里,珍稀的动物和植物得到了良好的生长和繁衍。

3.河流和水面蒸发:青藏高原也是主要的河流源头之一。

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多条重要河流的发源地都在青藏高原。

这些河流主要受到积雪和冰川融水的补给。

三、结论青藏高原是一个高海拔、干旱、季风和雪线气候的地区。

同时,它也是亚洲和中国内陆水源地和河流的主要源头之一。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域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使得青藏高原的气候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本文将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对青藏高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1. 气温时空分布特征青藏高原的气温呈现明显的分带特征,从东部向西部逐渐降低。

一般来说,高原地区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是由于高原地区的海拔高度较大,导致大气压力和密度较低,空气稀薄,所以相同的能量辐射,温度相对较低。

除了受海拔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温还受到地形、风向等因素的影响。

在时空分布上,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地区气温较高,而西部和北部地区气温较低。

这是因为东部和南部地区靠近低纬度地区,阳光辐射比较强烈,加上湿润的气候环境,使得气温相对较高。

而西部和北部地区靠近高纬度地区,阳光辐射弱,加上干燥的气候,导致气温相对较低。

此外,青藏高原的气温还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

这是由于夏季高原地区受到了副高的控制,大气层中的湿气较多,降水较多,而冬季受到了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2. 降水时空分布特征青藏高原的降水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带特征。

一般来说,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北部地区降水较少,东部和南部地区降水较多。

这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处于地球的反气旋带上,平均流向为由西向东,在降水时常常受到西风带或东风带的影响,西部和北部地区常常处于干旱带和亚洲大陆性气候的影响下,降水较少。

而靠近海洋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则更容易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较多。

此外,青藏高原的降水还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一般来说,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这是由于夏季副热带高压北抬,导致季风气流的北抬和增强,所以夏季降水较多;而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南下,阻挡了季风气流的北抬,所以冬季降水较少。

总结起来,青藏高原的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气温受海拔、地形、风向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从东部向西部逐渐降低的趋势;降水受季风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从东部向西部降水逐渐减少的趋势。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与变化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与变化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与变化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拥有独特的气候特征和变化。

本文将从降水、温度和风力三个方面探讨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与变化。

一、降水青藏高原地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和冈底斯山的腹地,是亚洲大陆内陆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相互作用的区域。

由于高原的高海拔和复杂的地形,青藏高原的降水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东南部和中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多,呈现出春夏季集中、秋冬季稀少的特点,降水主要以夏季的暴雨和冬季的雪为主。

而西部和北部地区降水相对较少,主要以冬季的降雪为主。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的降水分布出现了一些变化,部分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增加,导致山区的冻土融化、冰川萎缩等现象加剧。

二、温度青藏高原的气温差异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点。

高原的平均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呈现出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逐渐降低的趋势。

由于高原地处亚洲大陆内陆,受到季风气候和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影响,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气温较低,冬季极端低温可达到零下40摄氏度以上。

而东南部地区的气温较高,夏季最高气温可达30摄氏度以上。

另外,由于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和绝对高度,高原上的日照时间较长,辐射量较大,气温的日较差也较大。

三、风力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风速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

由于高原地处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冈底斯山脉的交汇点,青藏高原形成了独特的地形气候条件,导致强风频繁出现。

每年春季到秋季,高原上经常出现强烈的西南风和西北风,尤其是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的山谷地带,风速可达每秒30米以上。

这种强风不仅对高原地区的气候产生影响,也为风能利用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总结而言,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与变化主要表现在降水、温度和风力三个方面。

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而近年来的气候变暖导致部分地区降水量有所增加。

高原的气温差异较大,山地地区气温较低,平原地区气温较高,而日照时间较长的高原气温的日较差也较大。

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特征及大地形气候效应

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特征及大地形气候效应

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特征及大地形气候效应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特征及其大地形气候效应。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最高的高原,其独特的地形和地理位置赋予了其特殊的气候特性,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概述青藏高原的基本气候特征,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主要气候要素的现代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这些气候特征如何受到大地形气候效应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传递和放大。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青藏高原在现代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和作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二、青藏高原现代气候特征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最高、最大、最年轻的高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对现代气候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青藏高原的现代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青藏高原的气候类型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具有明显的高原特色。

由于海拔高,大气压低,气温低,降水形式以雪为主,雪线低,冰川广布。

这种气候类型使得青藏高原的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但同时也为高原生物提供了独特的生存环境。

青藏高原的气温变化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和日较差大的特点。

夏季,太阳辐射强,地面加热迅速,气温高;冬季,由于高海拔和地形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温较低。

同时,由于高原地区的大气稀薄,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夜晚地面散热快,降温迅速,因此日较差大。

再次,青藏高原的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夏季,随着季风的推进,青藏高原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降水较多,而冬季则降水稀少。

这种降水分布不均的特点对高原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加剧,青藏高原的气温也在逐渐升高,降水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这些气候变化对高原的生态环境、冰川融化、水资源分布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青藏高原的现代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高原山地气候、气温变化的季节性和日较差大、降水分布不均以及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初二地理青藏地区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地理青藏地区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地理青藏地区知识点归纳总结青藏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区域,被誉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是亚洲的主要分水岭之一,也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对初二地理青藏地区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涵盖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的部分地区。

整个地区海拔高,地形复杂,以高原和山脉为主要特征。

高原的海拔平均在4000米以上,有大面积的无人区和冰川,是全球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

二、气候与环境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呈高原季风气候和柯本气候特点。

湿润的季风和干燥的柯本气候交替出现。

全年温差大,降水少,北部平均温度较低,南部气候较温和。

青藏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有许多大江大河发源于此,如长江、黄河等。

三、资源与景观青藏地区地质资源丰富,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银等。

此外,青藏高原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观,如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等。

这些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也是当地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四、生态环境保护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调节全球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保护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来减缓地区的生态压力,如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限制开发和采矿等。

五、交通与经济发展由于地理地形的特殊性,青藏地区的交通一直是一个挑战。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修建了青藏铁路和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方便了人员和物资的交通。

这也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尤其是旅游业和资源开发。

六、人文与文化青藏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民族聚居区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其中,藏族文化是最为著名和独特的,包括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

青藏地区的居民多以农牧业为主要生计,他们过着宁静的生活,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七、地震与灾害青藏地区是地震多发区,经常发生地震和其它自然灾害。

这对当地的居民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高三青藏高原知识点总结

高三青藏高原知识点总结

高三青藏高原知识点总结高三的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作为学生,我们需要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点,为未来的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在这篇文章中,将为大家总结一下关于青藏高原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

它横跨了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等省区,东西宽约2500公里,南北长约1300公里。

高原上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

二、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1. 干旱寒冷的气候:青藏高原的气温较低,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均降水量较少。

这与高原上的地形和大气压力有关。

2. 高原反射辐射强:高原上的空气稀薄,太阳辐射直接作用于地面,使得辐射强度更大。

3. 昼夜温差大:由于高原上的空气稀薄,热量更容易散失,使得昼夜温差较大。

三、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1. 物种多样性: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其中包括大熊猫、藏羚羊、藏野驴等珍稀物种。

2. 退化现象: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等原因,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系统的退化现象日益严重。

3. 生态保护:为了保护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采取措施限制开发,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四、青藏高原的地震活动青藏高原地处欧亚大陆板块与印度次大陆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频发地区。

高原上的地震活动主要是由于板块之间的构造变动引起的,如青藏高原的隆起和印度板块向北的挤压等。

五、青藏高原的资源开发与利用1. 水资源: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大量的江河源头位于这里。

人们对高原地区的水资源进行利用和管理,保护和优化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矿产资源:青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黄金、铜、锌等。

合理开发和利用这些矿产资源,可以促进当地地方经济的发展。

3. 旅游资源: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

人们可以通过开展旅游业,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青藏高原知识点

青藏高原知识点

青藏高原知识点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全球最大、最年轻的高原。

它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使得它成为了世界自然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青藏高原的重要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东临四川盆地,南接喜马拉雅山脉,西邻帕米尔高原,北界昆仑山脉。

它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地貌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河谷等地形。

其中,珠穆朗玛峰、唐古拉山、昆仑山等是青藏高原上的著名山峰。

二、气候特点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呈现出明显的高原气候特征。

由于高原地势高,大气稀薄,日照强烈,气温昼夜差异大。

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受到季风的影响,夏季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此外,青藏高原还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

三、生物多样性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由于地势高,气候寒冷,植被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带状分布特征。

青藏高原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包括高山草甸、高寒草原、高山湿地等。

此外,青藏高原还是世界上许多珍稀动物的栖息地,如藏羚羊、雪豹、藏狐等。

四、水资源和环境保护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也是亚洲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包括长江、黄河、澜沧江等。

青藏高原的冰川和雪峰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储备,对中国和周边地区的水资源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和水资源减少成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因此,环境保护对于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五、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人文历史和文化遗产之一。

在青藏高原上,有着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如藏族、羌族、土族等。

这些民族拥有独特的语言、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形成了青藏高原独特的文化景观。

此外,青藏高原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文化景点,如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关注。

总结:青藏高原作为中国西南部的重要地理特征,具有丰富的地理、气候、生物和人文资源。

八年级地理青藏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青藏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青藏知识点青藏高原是我国独有的高原,它位于中国的西北部,面积约为2.5亿公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覆盖面积最广的高原。

青藏高原对于中国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八年级地理课程中,我们要学习的知识点也主要是关于青藏高原的。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八年级地理青藏知识点的概述。

一、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的西北部,地处亚洲大陆的中心地带。

高原北部以阿尔山为界,东部与巴颜喀拉山脉相接,南接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则与昆仑山脉相连。

可见青藏高原四面环山,地理位置十分特殊。

二、青藏高原的物理地理特征青藏高原的物理地理特征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海拔高度。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约4000米,其中羌塘平原的海拔高度达5000米以上。

这也是青藏高原被称为“天然氧吧”的原因之一。

2.地质构造。

青藏高原处于欧亚大陆构造的交界处,其构造活动频繁。

这也导致了青藏高原的地貌多姿多彩。

3.水资源。

青藏高原是中国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除了草地和雪山之外,还有很多湖泊和河流。

三、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高山气候的特点在青藏高原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下是其气候特征:1.降水量。

青藏高原上的降水量呈明显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

东南部雨季长、降水量大,到西北部干燥、雨量极少。

2.气温差异大。

青藏高原日温差大,昼夜温差也较大。

这也使得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剧烈。

四、青藏高原的资源及其利用青藏高原的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其高海拔、冰川和荒漠化等原因,使得其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以下是其资源及其利用的情况:1.矿产资源。

青藏高原上有煤炭、铁矿、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

但是由于地域辽阔、难以开采,开发利用程度并不高。

2.水资源。

青藏高原上有许多湖泊和河流。

主要的河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和雅鲁藏布江等。

这些河流不仅是中国的重要水源,还可以用于发电和灌溉。

总之,青藏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环境,其物理地理特征、气候特征、资源及其利用等知识点,都需要我们在八年级地理课程中学习。

青藏高原的气候异常——地理教案

青藏高原的气候异常——地理教案

青藏高原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为了世界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

然而,最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异常却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担忧和关注。

本文将从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气候异常现象、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展开一次地理教案的讲解。

一、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青藏高原位于欧亚大陆的西南部,覆盖了中国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地区,总面积约为240万平方千米。

它海拔约在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和人类住区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原气候明显由于其海拔高度和地处内陆,青藏高原的气候明显受到高原效应的影响。

年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低地相应纬度的气温低10-15℃,冬季气温低于-40℃,夏季却只有20℃左右。

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青藏高原的平均气温却只有-1℃左右。

2、大气稀薄青藏高原之所以被称作“天下第三极”,就是因为其大气稀薄。

由于高原地区的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所以大气压力相对较低,气压随海拔高度降低而逐渐降低,造成气压梯度比低海拔山地更大。

同时,高原地区的大气中OX、NO和氧族元素含量较低,大气层中紫外线辐射强度较高,对物种的生物学影响也更加显著。

3、干旱寒冷青藏高原属于内陆性大陆性干旱气候、亚寒带气候,雨量较低,地表水资源稀缺,岩石暴露,土壤贫瘠,生物群落单一。

高山冰川和高山湿地是地表水资源的主要来源,但受气候因素影响较大,常年积累的雪固定效应有限。

同时,高原气温低、雪期长,相对湿度低、蒸发量大,气象干旱特征明显。

二、青藏高原的气候异常现象1、全球变暖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青藏高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数据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全面升温达到2.3℃,超过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

同时,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速度也加快,冰碛湖出现增多,海拔5000米以下的积雪减少、消失,这些都是全球变暖的直接表现。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征及对我国的影响张庆奎200621059 气象学2班一、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干洁,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较短,所以太阳辐射被削弱的少,太阳总辐射量高居全国之冠,年总量在5000-8000MJ/m2。

较同纬度东部地区大2000-3000MJ/m2。

年总辐射量的分布趋势自东南向西北增多,藏东南地区小于5000MJ/m2,为低值区,藏北高原、阿里地区、柴达木盆地的年总辐射量可达7000-8000MJ/m2,为高值区。

太阳总辐射力入射到水平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之和。

青藏高原直接辐射年总量在3000一6000MJ/m2之间,与同纬度平原地区相比较高出2000-3000MJ/m2其在高原分布趋势与年总辐射量一致,藏东南为低值区;青海的柴达木盆地、藏北高原和阿里地区为高值区。

尤为突出的是,在青藏高原多次观测1249.IW/m2、1259.5W/ m2等非常大的直接辐射强度值,这种现象在东部平原地区是绝对不会出现的,由于海拔高度的影响,高原大气干洁,水滴、气溶胶、火山尘埃等少,因此晴天条件下,散射辐射值较东部平原地区小,其年总散射辐射量1700-2900MJ/m2。

散射辐射量的分布形式不同于年总辐射量和直接辐射量,这主要是因为散射辐射量大小除取决于纬度、高度外,与大气干洁状况、云量的多少等有关,所以散射辐射量的高值区出现在戈壁荒漠多风沙的柴达木盆地和阴云天较多的那曲、玉树,而低值区出现在海拔高、干燥少雨的阿里地区和藏北高原。

众所周知,太阳辐射对气候以及作物生长和产量都有重要影响。

太阳辐射主要包括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三个波段。

概括起来说,达到植物表面的红外辐射的能量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一半,其中仅有约0.5-1.0%用于光合作用。

紫外辐射在总辐射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对植物的形状、颜色与品质的优劣起着重要作用。

尽管目前高原农耕措施和管理水平都很低,但冬小麦和青棵的单产能创全国最高纪录,可能与高原的橙红光、紫蓝光的辐射通量的百分比和辐射强度都高于其它地区有关。

高考地理青藏高原知识点

高考地理青藏高原知识点

高考地理青藏高原知识点青藏高原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它包括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

作为高考地理常考的一个知识点,对青藏高原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和经济开发等方面介绍青藏高原的相关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部,东临四川盆地,南邻喜马拉雅山脉,北濒塔里木盆地,西接天山山脉。

它是中亚高原向东高程递增延伸的一部分,是中国大陆向南高程递增的一部分。

(二)地貌特征青藏高原的地貌以高原和山脉为主要特征。

高原面积广阔,平均海拔约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其地形起伏较大,山峰纵横交错,其中有许多是世界著名的山峰,如珠穆朗玛峰、卓奥友峰等。

此外,青藏高原还拥有丰富的高山湖泊和冰川资源,如纳木错、雅鲁藏布江冰川等。

(三)气候特点青藏高原的气候主要受到高原地势和山脉的影响。

由于地处高海拔地区,青藏高原的气温较低,气候干燥。

其中,西藏地区气候寒冷,属于高寒气候,年均气温很低。

而青海地区气候相对较温和,有明显的季风气候影响。

此外,青藏高原上常年盛行西风,降水主要以雨水和雪水形式存在。

(四)生态环境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它是中国的水塔,蓄水量和供水能力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水源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青藏高原的草原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中国最大的牧区之一。

此外,青藏高原还拥有众多的动植物物种,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之一。

(五)经济开发青藏高原的经济开发主要以农牧业和旅游业为主。

农牧业是青藏高原的传统支柱产业,养殖业和农业发展相对较快。

旅游业在近年来也得到积极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观光、登山、徒步旅行等。

此外,青藏高原还具备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铝、金、锌等。

总结起来,青藏高原是一个地理知识点中值得了解的重要内容。

了解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和经济开发等方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地理环境,同时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一地区的资源。

青藏高原的地理知识

青藏高原的地理知识

青藏高原是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一个高原地区,横跨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省区。

下面是一些关于青藏高原的地理知识:
1. 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亚洲大陆的中心,东部与中国内地相连,西部与印度次大陆相邻,北部与中国的其他高原地区接壤。

2. 面积和海拔: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之一,总面积约为27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被誉为"世界屋脊"。

3. 地形地貌:青藏高原地势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河谷、盆地、湖泊等地貌类型。

主要地形特征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柴达木盆地、纳木错等。

4. 气候特点: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呈现出高原性气候特点。

由于海拔较高,气温低,冬季严寒,夏季凉爽,昼夜温差大。

降水主要以雨水为主,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5. 水资源:青藏高原是亚洲重要的水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诸多大河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发源于青藏高原,并形成了众多湖泊和湿地。

6. 生态环境: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

这里有大面积的高山草甸、高寒荒漠、冰川、湿地等生态系统,也是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

青藏高原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还对气候、水资源、生态保护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该地区也是旅游者和科学考察团的热门目的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前往探索其壮丽的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与气候区划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与气候区划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与气候区划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全球生态系统最敏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它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气候条件,使其生态系统与气候区划有着密切的联系。

青藏高原地处亚洲大陆的西南部,东临黄土高原,南濒喜马拉雅山脉,西邻帕米尔高原,北界昆仑山和祁连山。

高原的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脊线上有许多超过6000米的雪峰。

因此,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

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高原地形对该区域的气候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青藏高原地区的海拔高度决定了其气候特点。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因此,高原上气温极低,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

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使得高原上的生物多样性受到限制,只有适应寒冷环境的特定物种才能在高原上生存繁衍。

其次,青藏高原地区的地形也对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高原地势复杂,山脉交错,形成了多个气候分区。

喜马拉雅山脉对南部地区形成了屏障,使得南部地区拥有更为湿润的气候,年降水量较大;而青藏高原的北部则受到干旱气候的影响,年降水量较少。

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多样且独特。

高原上有广袤的草原、深邃的森林、湖泊和河流等各种生态环境。

这些生态系统在气候区划中也有所体现。

根据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其生态系统可以划分为高山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

高山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生态系统之一。

由于海拔高度的限制,这里生活着许多罕见的高山植物和动物。

高山植物具有抗寒抗旱的特点,如高山杜鹃、藏红花等。

这些植物不仅为高山地区的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地,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该地区的气候环境。

草原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生态系统之一,尤其是高原东北部和西部。

这些草原景观辽阔,植被茂盛,是许多牲畜的重要食物来源。

草原生态系统不仅维持着高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也对气候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草原的植被具有很强的吸水保持能力,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从而提高地区的湿度。

青藏高原的湖泊和河流是其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高二地理青藏高原知识点

高二地理青藏高原知识点

高二地理青藏高原知识点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以下是关于青藏高原的一些重要地理知识点。

一、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北起新疆喜马拉雅山脉,南至喜马拉雅山脉,东起四川盆地,西至帕米尔高原,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1. 高原地形: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2. 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高原最大的山脉,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众多。

3. 河流:青藏高原发源了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黄河等。

4. 高原湖泊:最大的高原湖泊是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

三、气候特点1. 高原气候:气温低,气压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日照强烈。

2. 季风影响:青藏高原受到了南亚夏季季风和西风带的影响,季风时期降水较多,非季风时期较干燥。

四、生物资源1. 牧区特点:大面积的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区,有丰富的草场资源,适宜发展畜牧业。

2. 物种多样性: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有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3. 保护问题: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一些物种正面临威胁,需要加强保护。

五、经济开发1. 矿产资源:青藏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铜、铁、锌等金属矿藏。

2. 水资源:青藏高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发源的河流给中国西部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3. 能源开发:青藏高原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对中国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六、科考研究1. 地质研究:青藏高原被誉为地质学的天然实验室,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高原的地质构造来了解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

2. 气候研究: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高原的气候特点可以揭示气候变化的机制和趋势。

3. 生物研究:青藏高原的特殊生态环境对于生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高原的植物、动物适应高原环境的机制可以为生物学领域提供宝贵的资料。

总结:青藏高原是中国西南部的重要地理区域,具有丰富的地质、气候和生物资源。

季风气候 青藏高原

季风气候  青藏高原

第二节季风气候与水热结构一、季风环流中国气候基本特征:大陆性季风显著⏹冬夏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特别是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雨热同季,利于农牧业生产,但降水不稳定,加剧旱涝等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影响范围环流格局中国1月气压平均流场1.从行星风系来看,中国大致35︒N以北为西风带;25︒N~35︒N之间为副热带高压带;25︒N 以南为东北信风带2.在东西风带交界处(25︒N~35︒N),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则受东风带支配中国7月气压平均流场中国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的东部连线为界,其东南部为季风区,冬季近地面层受高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北气流,气候干冷;夏季受低压系统控制,盛行偏南气流,气候湿热。

冬夏盛行风向中国1月海平面气压和盛行风向频率图冬季中国大陆主要为极地大陆气团或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控制,盛行偏北风。

极地大陆冷高压及其伴随的极锋或冷锋是冬季天气的控制系统。

中国7月海平面气压和盛行风向频率图夏季中国大陆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和热带大陆气团所控制,盛行偏南季风。

大陆热低压与海洋上的高压系统相配合,伴随的极锋或赤道辐合带是夏季天气的控制系统。

二、青藏高原隆起与气候区域分异青藏高原的空间特征(3 000m临界高度)青藏高原的巨大隆起——空间特征面积大:东西3 000 km,南北1 500 km,占中国陆地面积1/4,南北占西风带宽度1/3高度大:平均4 500 m,占对流层高度1/3中低纬度:25︒N~40︒N,处在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的过渡区(一)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对季风的分支作用冬季:青藏高原北部对冬季风分支的分点在95︒E附近,冷空气堆积并分化为两支:一支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另一支则沿着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向河西走廊,顺地势南下,形成冬季风通道,加剧了冬季风向东南的势力。

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三节 1课时常见天气系统

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第三节 1课时常见天气系统

生活远没有咖啡那么苦涩,关键是喝它的人怎么品味!每个人都喜欢和向往随心所欲的生活,殊不知随心所欲根本不是生活。 我能为你煮东西,但我不能为你吃东西。各人吃饭是各人饱,各人生死是个人了。 浪费生命是做人的最大悲剧。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付出就有回报永不遭遇过失败,因我所碰到的都是暂时的挫折。 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女人,不需要倾国倾城,只需要一个男人为她倾尽一生。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如果你发现错了。重新再来,别人不原谅你,你可以自己原谅自己。千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 做事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要记住,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论语·为政》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暖气团
锋面
冷气团
与地 面的
交线
就是
锋线
锋线和锋面统称为锋
(1) 冷锋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三角符号冷冰冰
冷气团
锋后
雨区:锋后
暖气团
锋前
(2)暖锋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半圆符号暖洋洋
暖气团
锋后
冷气团
锋前
雨区:锋前
方法技巧 冷、暖锋的判断技巧 (1)看符号。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 (3) 看 锋 面 坡 度 : 冷 锋 较 陡 , 暖 锋 较 缓 。 (4)看雨区位置。 (5)看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
D.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3.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特点是( D) A.过境后天气转晴,温度升高 B.过境时气压升高 C.降水多发生在锋前 D.冷空气在锋面之下 .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C.我国秋冬季节爆发的寒 D.近年来我国北方春季出现的沙尘暴天气

初二地理:青藏地区气候特点教案设计

初二地理:青藏地区气候特点教案设计

初二地理:青藏地区气候特点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气候特点的形成与影响。

2.分析青藏地区气候与地形的关系。

3.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保护。

4.掌握相关专业词汇和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青藏地区气候特点的形成和与地形的关系。

难点: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与保护。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

2.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在教学开始时,适当利用世界地图等展示工具,介绍青藏高原的位置、海拔、面积和地形等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

2.讲授(1)青藏高原气候特点1.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青藏高原年温差小,但由于大气层压强的递减,南北距离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的地区日温差的大小是很不同的。

2.干燥和多风青藏高原距离海洋远、缺少水源等原因,使得青藏高原干燥和多风。

3.坡向气候差异青藏高原地势复杂,由于坡向不同、植被不同,对气候有很大影响。

(2)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与保护1.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过度放牧、不当旅游活动、矿产资源开采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果。

政府出台政策,严格控制开发,加大宣传力度等。

3.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环保开始保护青藏高原。

3.巩固通过多媒体展示、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形式,加深学生对青藏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五、作业布置与评价标准作业:查阅资料,了解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保护政策等方面的情况。

评价标准:能够清晰介绍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保护政策等方面的情况。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要点:常见天气系统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要点:常见天气系统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要点:常见天气系统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要点:常见天气系统假期,最终还是到了掰着手指头就能数完的日子。

现在的你,是处于认识新伙伴的欣喜中?对高中生活的期待中?还是依旧沉浸在假期的惬意中无法自拔?一起来看那看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要点!1、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气旋和反气旋、锋面气旋2、锋面系统:(冷、暖气团是指的相对温度)冷锋和暖锋共同点:冷气团在锋面下方,暖气团在锋面上方下雨的都在冷气团一侧(冷锋叫锋后,暖锋叫锋前)(1)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 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3、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是冷锋。

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都是冷锋天气4、低压(也叫气旋)和高压(也叫反气旋)19℃,20日17:00降至2℃,并出现初雪。

材料二2019年10月19日全国天气预报简图(1)根据材料一,此次强冷空气活动给x疆地区带来较大危害,其危害方式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材料二,图中雨区主要出现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

(3)未来几天内,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将经历____________天气变化过程,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

(4)10月19日天气预报,受____________影响,海南岛将继续出现中到大雨天气,原因是____________。

结合图示,此天气系统西部比东部风力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在特定流场背景下因高原地形绕流的影响,还易产生 高原东侧的偏南风低空急流(LLJ)和河西走廊的西 北风低空急流。
2.1 500hPa低涡
• 2.1.1 高原低涡的天气、气候特征 • 2.1.2 高原低涡的温度场和流场结构 • 2.1.3 高原低涡发生、发展的条件
• 高原低涡,高原涡(TPV,the Tibetan Plateau vortex)
• 它是青藏高原大地形和川西高原中尺度地形共同影响下的产物,一般 出现在700~850hPa等压面上,尤以700hPa等压面最为清楚。
• 其水平尺度约300~500km,生成初期多为浅薄系统和暖性结构,生命 史较短,一般不超过48小时。西南涡降水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其 持续时间约4~5小时。
• 西南涡主要集中发生在以川西高原(九龙、小金、康定、德钦、巴塘 )和川渝盆地为中心的两个区域内,又有“九龙涡”和“盆地涡”之 分。主要活动路径有三条:偏东路径(沿长江东移入海)、东南路径 (经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出海,有时会影响到广西、广东)、东 北路径(经陕西南部、华北、山东出海,有时可进入东北地区),其 中以偏东路径为主。
四川、重庆等 105°E以东
底层临界海拔高度(m) >3000
1000~3000
<1000
定涡标准 移出比
500 hPa等压面上,高原 700hPa等压面上,青藏高原东麓背风坡特 地区形成闭合等高线的低 定地区(100~110°E,25~35°N)出现的 压或有3个站点风向呈气 闭合气旋式低涡环流(中心高度小于等于 旋性的低涡环流(中心高 308dagpm?) 度小于等于584dagpm?)
25%左右移出高原(东移 20%左右移出源地
不同作者对西南低涡的统计结果比较分析 (详见word另文)
高原背风涡旋或高原东麓涡旋或高原类低涡
• 西南低涡,西南涡(SWV,the southwest vortex):青藏高原东缘(川西 高原)
• 四川涡(Sichuan vortex),四川低压(Sichuan low):四川盆地
• 南亚高压的(东西向)振荡:夏季,分东部型和西部型, 一般半个月左右转换一次,这种转换称为南亚高压的东 西振荡。
• 青藏高压(TPH)与南亚高压(SAH)的关系:青藏高 压是独立系统,还是南亚高压的一部分?“北上南下”
• 夏季高原中部500hPa层常有高原低涡和东西向的切变 线,则高原上空常呈现“上高下低”的气压场配置。
• 受高原主体和四周局地山系的地形强迫作用,低层的 西风气流在高原西侧出现分支,从南北两侧绕流,在 高原东侧汇合,结果在南(北)侧形成常定的正(负) 涡度带,从而有利于产生高原北侧的南疆和河西高压, 高原东侧的西南低涡。“北脊南槽”(经过高原时), “北槽南涡”(高原以东)。
• 高原近地面低涡(600hPa),高原边界层低涡(500-600hPa)
• 高原热低压与高原低压:?
• 涡旋(vortex,复数多用:vortices)、气旋(cyclone);低涡、低 压(low);低值系统(低涡切变)的区别?
不同作者对移出高原的高原低涡统计结果对照表
作者
年 均 移 出 移出比(年均移出 统 计 月 统计年限 型 低 涡 个 数/年均生成数) 份 数
此提法的出处:
(1)文章:王作述,汪迎辉,梁益国. 一次西南低涡暴雨的数值试验研究. 暴雨科学试验、业务试验和天气动力学理论的研究[85-906-08课题组编 写,课题负责人:丁一汇 ]. 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6: 257–267 (2)项目:国家科技攻关85-906项目:台风、暴雨灾害性天气监测、 预报技术研究台风科学、业务试验和天气动力学理论的研究第四分册 ,1996年(台风课题负责人:陈联寿,暴雨课题负责人:丁一汇) (3)获奖:“暴雨科学、业务试验和天气动力学研究”,1997年获中 国气象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丁一汇
中部以北700hPa上形成的地形性低涡环流。该环流形成时,四川 东部到云南东北部同时有东北风和西南风形成的风切变线。由于 有低涡,同时又有风向切变线,预报员将这种形势总结为“低涡 切变”形势。
2.4 南亚高压(青藏高压)
• 2.4.1 南亚高压的气候特征 • 2.4.2 南亚高压的平均结构 • 2.4.3 南亚高压的形成和维持 • 2.4.4 南亚高压的振荡
500hPa历史天气图
500hPa历史天气图
触发暴雨
有闭合等高线 的低压或3站 风向呈气旋式 闭合环流
人工判断
引发暴雨
历史天气图和 NECP ( 1 ° × 1 ° )
中央气象台、四川 省气象台历史天气 图 四川省气象台 500hPa历史天气图
NCEP
CFSR
(0.5°×0.5°)
NECP
( 2.5 ° × 2.5 ° 和
• 类型I: 源地型,静止型,停滞型,不发展涡; • 类型II:移出型,发展涡
• 西南低压与西南热低压 • 低压与低涡:准地转理论成立?地转适应的方向?
• 灰霾天气对涡旋活动的影响:中国空气污染或使美国境内出现气候异常?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模型研究云团和空气微粒悬浮物——特别是因人为因素 形成的、如汽车和火力发电站排放的空气微粒悬浮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模拟结果:来自亚洲地区的污染(主要是由中国造成的)正在加强太平 洋风暴路径的强度(气旋的剧烈程度)、加大降雨量并导致太平洋中部地 区更多温暖空气移向北极。
• 太平洋风暴路径:指太平洋上空的一片狭窄气候带,一些过境美国的气旋 就是在这片气候带中开始聚集的。
2.3 500hPa切变线
• 2.3.1 高原切变线的天气、气候特征 • 2.3.2 高原切变线的结构特征 • 2.3.3 高原对切变线的作用
• “涡导”:有利于低涡的生成和移动 • 切变线与低涡结合起来研究(预报员术语:低涡切变) • 云南低涡切变:通常指青藏高原低槽东移后受地形的影响在云南
600~400(2~3km)
700~500
850~500
代表层(hPa) 源地
500,暖涡 青藏高原主体
700 川西高原(70%)
700 川渝盆地(30%)
行政区域 临界经度
西藏(那曲、申扎、改则、四川的九龙、巴塘、 双湖)、青海(玉树-曲 小金、雅安等 玛莱、海西-扎仁克吾)
100°E以西
100°E~105°E
6.1/20.6(29.6%)
5-9
9/103 (8.7%) 1.3/32 (4.1%)
4-10
2000-2009
6-8
1981-2010
黄楚惠等(2014) 8.9 7
8.9/31.6(28.2%)
6-8
7/19.5 (35.9%)
1981-2010 1998-2010
依据的资料
定涡标准
识别方式
500hPa历史天气图
陶诗言等(1984) 9
9/37(24.3%)
5-8
1975-1982
2 刘富明等(1986) 3
6-8
1965-1982
1.4 郁淑华等(2006, 7.6 2008,2012)
7.6/20.9(36.4%)
5-9
1998-2004
1.1
1.1/20.9(5.5%)
2.6 黄楚惠等(2008) 9.1
第二章 青藏高原主要的天气系统
关键词:暖涡,螺旋云带,涡眼(空心),感热, 潜热,感热气泵,热力适应
• 本章介绍青藏高原及附近几类主要的天 气系统,重点分析高原热力和动力作用 的影响,总结出的高原天气系统的天气 事实将作为高原大气动力学研究对象以 及动力学研究结果的验证依据。
• 夏半年高原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中(西太副高、南亚高 压),100hPa高空盛行强大而稳定的南亚高压,它是 比北美落基山上空的北美高压更为强大的全球大气活 动中心之一。
1°×1°)
四川省气象台
500hPa 历 史 天 气 图
及 MICAPS 显 示 天
气图)
涡心位势高度 小 于 等 于 584 dagpm?
移出标准 (低涡中心东 移过的经度) 102oE 110oE 100oE
100oE
110oE
100ºE
102 ºE(移下 海拔3000m区 域)
100ºE
100ºE或110ºE (生成于100103 ºE的涡)
王鑫等(2009) 6.8
9.1/37.5(24.3%)
5-9
7.6/68(11.2%) 5-9
1985-2007 1980-2004
成都高原气象研 8.6 究所(高原低涡 6.1 年鉴)(2012) Feng等(2013) 9
李国平等(2013) 1.3
8.6/40 (21.5%)
1-12
1998-2011
2.2 西南低涡(西南涡)
• 2.2.1 西南低涡的天气、气候特征 • 2.2.2 西南低涡的结构 • 2.2.3 西南低涡的形成 • 2.2.4 西南低涡的发展和移动
• 西南涡是青藏高原东侧背风坡地形、加热与大气环流相互作用下,在 我国西南地区100~108°E,26~33°N范围内形成的具有气旋式环流 的α中尺度闭合低压涡旋系统。
• 已有分析研究表明,西南涡发展东移,往往引发下游 地区大范围(如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华北、东北、 华南和陕南等地)的暴雨、雷暴、大风等高影响天气 。在我国许多重大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系统中,西南 涡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西南涡被认为是我国最强烈的暴雨系统之一,就它所造成的暴 雨天气的强度、频数和范围而言,可以说其重要性是仅次于台风及残 余低压(台风残涡)而排名第二的暴雨系统。
高原涡与西南涡的区别(TPV VS SWV)
高原类低涡
低涡名称
高原涡
(广义)西南涡
高原东坡(东缘)涡 (狭义)西南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