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本心,独幽其芳
浅析韩愈之《幽兰操》
浅析孔子和韩愈所作的《幽兰操》摘要:草木本有其心,独幽其芳。
孔子一向对兰花情有独钟,欣赏其高雅幽香,常以自比:“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却得不到诸侯重用,叹“时人谙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到唐朝韩愈寄情兰芳,抒发自己心怀坦荡的胸臆,虽有些许对自己不公平待遇的抱怨,却又比孔子豁达旷逸。
他借咏兰表明自己报国的心志与君子高洁的操守,不因不利的环境而改变。
关键词:孔子幽兰韩愈君子一、《幽兰操》古琴曲《幽兰操》又称《猗兰操》。
“猗”字在古汉语中有四种解释:一是叹词,表示赞美,如《诗经·周颂·潜》“猗与漆沮”(漆、沮是河流名);二是句末语气词,如《诗经·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三是通“倚”字,依靠,如《诗经·卫风·淇奥》“猗重较兮”(重较是古代卿士乘坐的的车子);四是柔顺的样子,如《史记·司马相如传》“猗柅从风”(猗柅又写作“旖旎”)。
“操”,指琴曲名及演奏方法,如《箕子操》、《龟山操》。
蔡邕(蔡文姬之父)在《琴操》中说:“《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
”(一)、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鲁定公13年,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季孙氏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孔子非常失望,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 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
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
感遇原文赏析
感遇原文赏析感遇十二首原文赏析感遇十二首原文赏析1【诗句】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出处】唐·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四》。
【意思】翠鸟傲立珍贵的三珠树巅,莫非就没有金丸让你恐惧?身著华服应担心他人指责,窃据高位会遭鬼神的厌恶。
我这孤鸿今在高空中翱翔,射猎者想猎取只望天叹慕!【全诗】《感遇十二首·其四》[唐] 张九龄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全诗赏析】“得无金丸惧”的反问句,入木三分地揭示了双翠鸟害怕“金丸”击中的恐惧心理。
这正是李林甫之流虚弱本质的形象描写。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两句,是诗人借孤鸿之嘴警告李林甫之流:翠鸟高筑巢儿在树头,要当心毙于“金丸”;你们气焰如此之盛,当心成为众矢之的! 诗人心里虽燃了一团冤火,却不让喷吐出来,读之,竟无怒火中烧之感,警告中有劝告,这是儒家所谓温柔憨厚的诗教传统。
诗的结句,意境高远,耐人寻味。
诗人这只“孤鸿”面对大海、翠鸟、珠树、珍木,终于采取了超脱的态度:既不重返大海,也不恋于池潢,更不愿意去涉足于珠树和珍木的枝头,而是翱翔于广阔万里的苍穹之中,那些弋者——猎取者将无法猎取!彼时彼地,诗人采取“走为上策”之计,也是一种处世之术!感遇十二首原文赏析2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带兰字的诗_经典诗句
精心整理带兰字的诗_经典诗句春秋战国周易孔丘《猗兰操》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得,今乃与众草为伍。
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词于兰。
屈原《九歌》《离骚》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时暖暖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张衡《怨篇》猗猗秋兰,植彼中阿。
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馀晖。
葩叶永凋瘁,凝露不暇?。
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鸣已哀。
君其历九秋,与妾同衣裳。
徐丰之俯挥素波,仰掇芳兰。
袁峤之苟齐一致,遐想揭竿。
谢灵运《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其二《石室山诗》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垌郊。
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
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
虚泛径千载,峥嵘非一朝。
猗猗兰蔼,植彼中原。
绿叶幽茂,丽蕊浓繁。
馥馥惠芳,顺风而宣。
将御椒房,吐薰龙轩。
瞻彼秋草,怅矣惟骞。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袁淑《种兰诗》种兰忌当门,怀璧莫向楚。
揽带昔何道,坐令芳节终。
结佩徒分明,抱梁辄乖忤。
华落不知终,空愁坐相误。
眇眇蛸挂网,漠漠蚕弄丝。
空惭不自信,怯与君画期。
轻风摇杂?,细雨乱丛枝。
风光承露照,雾色点兰晖。
青荑结翠藻,黄鸟弄春飞。
《子夜四时歌春歌四首》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杖。
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
先将动旧情,恐君疑妾妒。
萧绎《赋得兰泽多芳草诗》春兰本无绝,春泽最葳蕤。
燕姬得梦罢,尚书奏事归。
临池影入浪,从风香拂衣。
萧?《咏兰诗》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隋朝散条凝露彩,含芳映日华。
已知香若麝,无怨直如麻。
不学芙蓉草,空作眼中花。
唐朝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赋得花庭雾》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
有怨生幽地,无由逐远风。
李峤《兰》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直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陈子昂《感遇》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古诗词《猗兰操》赏读
古诗词《猗兰操》赏读《幽兰操》又名《猗兰操》,最早相传是孔子所作,琴曲似诉似泣,如怨如愤,把孔子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抒发得淋漓尽致,在兰的身上寄托了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是一首优美的兰诗,也是一首幽怨悱恻的抒情曲。
历史考究东汉文学家,史学家——蔡邕著有《琴操》一书此书仅二卷,是现存最早的记述古代琴曲内容的解题性专著,对约五十多首作品的相关故事背景一一作了介绍。
其中就有关于孔子所作《猗兰操》的相关记载,虽然文字不多,但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蔡邕在《琴操·猗兰操》条目下说:“《猗兰操》者,孔子所作也。
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
自卫反鲁,过隐谷之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乃止车援琴鼓之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
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世人暗蔽,不知贤者。
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自伤不逢时,托辞于芗兰云。
”此中“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云云,就是孔子作的《猗兰操》了。
而此前蔡邕加的“引文”也颇值注意,尤其是孔子的喟叹“夫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也”。
据蔡邕的这个记载,足见孔子诚不是隐士,也不愿成为一个隐士,只是因不逢时,略有感伤、喟叹而已,却并未改变其如兰草一般的高洁志趣。
另【宋】郑樵《通志》卷四十九《乐略》第一有述:《猗兰操》亦曰《幽兰操》。
世言孔子作。
孔子伤不逢时,以兰荠麦自喻,且云:我虽不用,于我何伤?言霜雪之时,荠麦乃茂,兰者取其芬香也。
今此操只言猗兰,盖省辞也。
郑樵《通志》又说:右十二操(将归操、猗兰操、龟山操、越裳操、拘幽操、岐山操、履霜操、雉朝飞操、别鹤操、残形操、水仙操、懐陵操),韩愈取十操以为文王、周公、孔子、曾子、伯竒、犊牧子所作,则圣贤之事也。
故取之。
《水仙》,《懐陵》二操皆伯牙所作,则工技之为也。
故削之。
【宋】郭茂倩辑《乐府诗集》巻五十八:《猗兰操》孔子作,一曰《幽兰操》。
浅析韩少功小说三大主题及浅析韩愈之《幽兰操》
浅析韩少功小说三大主题【内容摘要】韩少功作为一名小说家,在个人创作中具有强烈的超越意识。
他放弃了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有聚焦了理性的反思,在反思中体现乡土情结,在乡土情结之上然而又为了寻根。
因此,我把韩少功的小说分为反思、乡土、寻根三大主题。
关键词:韩少功创新反思乡土寻根引言韩少功的小说不仅以鲜明的爱憎评判生活中的美与丑,揭示出社会生活某些本质方面的亮色,在主题开掘和人物塑造上反映出了现实主义的一定的思想深度,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大胆的追求和创新。
他的作品逐渐赢得了文艺界的瞩目和广大读者的赞扬。
本文仅就韩少功小说主题做粗浅的分析。
韩少功作为一名小说家,在个人创作中具有强烈的超越意识。
他放弃了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有聚焦了理性的反思,在反思中体现乡土情结,在乡土情结之上然而又为了寻根。
因此,我把韩少功的小说分为反思、乡土、寻根三大主题。
一、以其反思,启示读者(一)反思小人物对政策的无奈韩少功1984年以前的重要作品多属此类,大多透过知青的视角,追忆上山下乡的故事,以及农村所见的小人物等。
在韩少功的小说中,较早发表的《西望茅草地》,取材于真实生活,透过知青身份的叙述者,以第一人称陈述自身遭遇。
《西望茅草地》将时代背景推向文革前,描述自愿“支农支边”的老知青小马,带着雄心壮志来到茅草地农场,他与场长张种田的养女小雨情投意合,但大跃进开始后,无法温饱的物质环境、空虚贫乏的精神生活、禁止恋爱的规定、政治思想的检查等,逐渐磨蚀他的理想,之后小雨死于森林灭火,农场因长期亏损被迫解散,张种田灰心沮丧,小马也感到忧伤。
在这篇小说的人物塑造上,韩少功不但描绘出农民质朴善良的形象,也透过张种田因农场解散而失意等情节,表现小人物无力反抗政策的无奈和悲哀。
(二)反思民族文化韩少功并没有在《归去来》中花大量篇幅做文化反思的工作,但其精神却能清楚地呈现出来。
作品中的黄治先是在自愿多余被迫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身份,扮演一个别人要他扮演的角色。
辽宁省抚顺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3
辽宁省抚顺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凸.现(tū)选聘.(pìn)亘.古(gèn)心有灵犀.(xī)B.草率.(shuài)炽.热(zhì)拯.救(zhěng)忧心匆匆..(chōng)C.哺.育(pǔ)瞬.息(shùn)猥索.(suǒ)血.气方刚(xuè)D.呜咽.(yè)谦逊.(xùn)深霄.(xiāo)忍俊不禁.(jìn)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花开是常有的事,花开时有香气更是____。
____在这个只有我一个人的世界里,我就觉得很不____。
有花香慰我寂寥,我甚至有点儿因花香而____了。
A.司空见惯但是寻常沉醉B.唾手可得因为寻常沉迷C.司空见惯因为平凡沉迷D.唾手可得但是平凡沉醉3.下列各项语法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进入景区..了我的遐想,将巍巍群山....、如诗似幻。
自....,映得流光溢彩..的晚霞,呼应....时,已是傍晚..,绚丽一道花树荫夹的青石山径,顺延而行,不远处,即可见山壁间有一个洞口....,千年的风化之力,将壁体演化成无数凹凸的坑点,导游说这是一只老虎的脸,细细观之,确有其形。
A.文中加点的“呼应”“傍晚”“绚丽”词性依次是动词、名词、形容词。
B.文中加点的短语“巍巍群山”“一个洞口”都是偏正短语。
C.文中加点的短语“进入景区”“流光溢彩”都是动宾短语。
D.“绚丽的晚霞,呼应了我的遐想,将巍巍群山,映得流光溢彩、如诗似幻。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作品。
B.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C.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及赏析
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及赏析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及赏析《感遇十二首》是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的组诗,抒发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现了作者的理想操守。
下面是张九龄《感遇》其一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其一原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其一翻译】兰叶逢春,枝叶茂盛,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其一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谪居荆州时所作,含蓄蕴藉,寄托遥深,对扭转六朝以来的浮艳诗风起过积极的作用。
历来受到评论家的重视。
高在《唐诗品汇》里指出:“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淡,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二句,互文见意:兰在春天,桂在秋季,它们的叶子多么繁茂,它们的花儿多么皎洁。
这种互文,实际上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括全株而言。
春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之意。
而“葳蕤”二字又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觉有皎洁明净的感觉。
而“皎洁”二字,又十分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正因为写兰、桂都兼及花叶,所以第三句便以“欣欣此生意”加以总括,第四句又以“自尔为佳节”加以赞颂。
这就巧妙地回应了起笔两句中的春秋,说明兰桂都各自在适当的季节而显示它们或葳蕤或皎洁的生命特点。
一般选注本将三四两句解释为:“春兰秋桂欣欣向荣,因而使春秋成为美好的季节。
”认为写兰只写叶,写桂只写花。
这样的解释未必符合诗意。
这大概是将“自尔为佳节”一句中的“自”理解为介词“从”,又转变为“因”,把“尔”理解为代词“你”或“你们”,用以指兰、桂。
这样的解释值得商榷。
首先,前二句尽管有“春”“秋”二字,但其主语分明是“兰叶”和“桂花”,怎能将“春”“秋”看成主语,说“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呢?其次,如果这样解释,便与下面的“谁知林栖者”二句无法贯通。
《陋室铭》阅读答案(15篇)
《陋室铭》阅读答案《陋室铭》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需要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陋室铭》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陋室铭》阅读答案1[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谈笑有鸿儒鸿: (2)无案牍之劳形劳:(3)可爱者甚蕃蕃: (4) 亭亭净植植: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7.乙文运用了衬托的手法来写莲,请以画线句子为例(结合三种花的象征义)作简要分析。
(4分)18.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3分)参考答案:15.(4分)(1)鸿: 大(2)劳:使……劳累(3)蕃:多(4)植:立16.(4分)(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
(2)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它玩弄啊!17.(4分)菊是隐士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象征,莲是君子的象征。
作者以菊花正衬,突出了莲的脱俗高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牡丹反衬强调了莲的洁身自好,不贪图富贵享受。
(指出象征义占2分,分析出正衬与反衬各占1分)18.(3分,志向情操各占1分,写法占1分)《陋室铭》:淡泊名利的高雅情趣,豁达乐观的高洁品格。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优化讲练测评(部编版)专题03 文言文讲解(原卷版)
专题03 文言文讲解一、文言文汇总及翻译1.《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
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
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
”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2.《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翻译: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比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比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个有趣而深刻的比喻: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个比喻源自古代文学传统,用来形容美人的行为对于草木的影响。
在草木有本心的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植物也有自己的内在追求和欲望。
而美人折比喻则揭示了人类对于草木的伤害和掠夺。
通过本文,我们将深入探讨草木有本心的内涵和美人折比喻的象征意义。
首先,我们将介绍草木有本心的概念,并解释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起源和含义。
其次,我们将探讨美人折比喻的来龙去脉,分析其背后的哲学思考。
最后,我们将总结草木有本心的含义及美人折比喻所带来的启示和反思。
通过这篇长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有趣的比喻,并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探讨草木有本心和美人折比喻的象征意义,启发读者对于人类行为和道德伦理的反思和思考。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关于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探索之旅吧!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文章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使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和跟随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本文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引言:在引言部分,我们会简要介绍和概述本文的主题和背景,并说明撰写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将阐述草木有本心和美人折比喻这两个主题,并说明它们在文化和文学中的重要性。
2. 正文:正文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我们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介绍草木有本心和美人折比喻的含义和相关内容。
a. 草木有本心: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草木有本心的意义和来源,以及它在文学和哲学中的引申意义。
我们将列举一些古今中外的相关文献和作品,深入探讨草木有本心的思想内涵和表达方式。
b. 美人折比喻: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美人折比喻的起源和发展,并从文化、艺术和文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我们将举例说明美人折比喻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以及它所传递的心理、情感和思想。
3. 结论: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草木有本心和美人折比喻进行总结,并归纳出它们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和启示。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1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1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词。
(4分)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不蔓不枝③亭亭净植④相与步于中庭【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3】语段【乙】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体会它的妙处。
(3分)【小题4】请比较以上两篇选文。
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周敦颐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苏轼被贬谪后的态度。
(2分)答案【小题1】考虑;长枝节;立;一起(各1分)【小题2】我唯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水里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
(2分)【小题3】作者把月光比作清水,生动地表现了月光澄净、空明的特点(1分),以竹柏之影与月光相互映衬,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1分),写出了苏轼被贬官后达观的心境(1分)。
【小题4】托物言志(1分);旷达乐观(1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翻开中国文学史,只要涉足..,你就会发现无数文人为花草树木所倾倒:屈原佩兰示节,陶潜采菊东篱,太白醉卧花丛,子美对花溅泪,梦得①.盛赞牡丹……群芳中,梅,剪雪裁冰,一身晶莹..;兰,空谷幽香,清芬静雅;竹,经冬不凋,潇洒一生;菊,凌霜自得,不gū fù韶华——梅、兰、竹、菊都有刚直不阿的高洁品格和谦虚内敛的君子风度,因此被誉为“四君子”。
所有这些人格化的精神象征,都使自然界的花木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diǎn zhuì了中华文化,润泽着每一个国人的心。
(1)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涉足( )①晶莹( )(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gū fù( )①diǎn zhuì( )(3)【注释】①“梦得”是① 代文学家刘禹锡的字,这学期我们学了他的文章① 。
他曾在《赏牡丹》一诗中写下“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
文段中的“敛”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应先查①部,再查① 画。
二、综合性学习2.七年级某班开展“孝亲敬老”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中华传统文化里有许多关于“孝”的论述。
请你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孝”的含义。
孝,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
子承老也。
(《说文解字·老部》)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孝子之有深受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礼记·祭义》)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人世间》)“孝”的含义:(2)下图是班长最终确定的“敬老爱老我先行”宣传海报,请说说这张海报的寓意。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题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题2021 语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语文理解能力不好,不会分析问题是学不精其他科目。
小编准备了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专项训练题,希望你喜欢。
1.(2021?青岛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
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来。
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
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2.(2021?聊城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瀑布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
七谏原文及翻译
七谏原文及翻译七谏两汉:东方朔初放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
塊兮鞠,当道宿,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後已。
沉江惟往古之得失兮,览私微之所伤。
尧舜圣而慈仁兮,後世称而弗忘。
齐桓失于专任兮,夷吾忠而名彰。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纣暴虐以失位兮,周得佐乎吕望。
修往古以行恩兮,封比干之丘垄。
贤俊慕而自附兮,日浸淫而合同。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苦众人之妒予兮,箕子寤而佯狂。
不顾地以贪名兮,心怫郁而内伤。
联蕙芷以为佩兮,过鲍肆而失香。
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浮云陈而蔽晦兮,使日月乎无光。
忠臣贞而欲谏兮,谗谀毁而在旁。
秋草荣其将实兮,微霜下而夜降。
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
众并谐以妒贤兮,孤圣特而易伤。
怀计谋而不见用兮,岩穴处而隐藏。
成功隳而不卒兮,子胥死而不葬。
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
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
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
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之沉江。
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
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业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
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高考复习咏物诗——一草一木总关情ppt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 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6分) ①同意: ②诗的后两句写范成大由入相到出世,一方面 突出了他漠视功名,淡泊利禄的高洁品行,(2) ③另一方面也衬托出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的辱人 贱行,(2) ④同时还写出了诗人对范的崇仰、敬佩与赞美。 (2 )
【注】 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 箨(tuò),笋壳。帙,包书的布套。
(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3分) 答:①嫩竹新出, ②竹影阴凉, ③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3分) 答:①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 了下来。 ②“侵”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 程。 ③“晚”字则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 错觉。
一、 下列说法,与原文对“孔子的伦理思想”内涵的解释不同的 一项是 (3分) A.仁是孝亲,表现为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流露,也是亲子 之爱;另一方面,仁又是“泛爱”,可归结为人的同情心(忠和 恕)。 B.当时的道德的功能已从克配天命转变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孔子 称自己是受天命统治的,认为有德才能克配与永保天命。 C.“孝”最重要的是“养”和“敬”,是一种具有彼岸价值的行 为。人们应了解孝道,培养自己的孝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矣。” D.道德是人的内在心理追求,成为有德之人完全取决于人自己的 意志:只要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完善的道德境界就会实现。
即物喻理
《感遇· 其一》 作者: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1、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2、坐:因而。 3、本心:天性。 【韵译】: 泽兰逢春茂盛芳馨, 桂花遇秋皎洁清新。 兰桂欣 欣生机勃发, 春秋自成佳节良辰。 谁能领悟山中隐士, 闻 香深生仰慕之情? 花卉流香原为天性, 何求美人采撷扬名。
《九章》全文(屈原)
《九章》全文(屈原)九章屈原〔先秦〕惜诵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
所作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
竭忠诚而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
忘儇媚以背众兮,待明君其知之。
言与行其可迹兮,情与貌其不变。
故相臣莫若君兮,所以证之不远。
吾谊先君而后身兮,羌众人之所仇也。
专惟君而无他兮,又众兆之所雠也。
壹心而不豫兮,羌无可保也。
疾亲君而无他兮,有招祸之道也。
思君其莫我忠兮,忽忘身之贱贫。
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患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之所志也。
行不群以巅越兮,又众兆之所咍也。
纷逢尤以离谤兮,謇不可释也。
情沉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也。
心郁邑余侘傺兮,又莫察余之中情。
固烦言不可结而诒兮,愿陈志而无路。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申侘傺之烦惑兮,中闷瞀之忳忳。
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
吾使厉神占之兮,曰有志极而无旁。
终危独以离异兮,曰君可思而不可恃。
故众口其铄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惩于羹者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欲释阶而登天兮,犹有曩之态也。
众骇遽以离心兮,又何以为此伴也?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晋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
行婞直而不豫兮,鲧功用而不就。
吾闻作忠以造怨兮,忽谓之过言。
九折臂而成医兮,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矰弋机而在上兮,罻罗张而在下。
设张辟以娱君兮,愿侧身而无所。
欲儃徊以干傺兮,恐重患而离尤。
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汝何之?欲横奔而失路兮,盖志坚而不忍。
背膺牉以交痛兮,心郁结而纡轸。
擣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
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
恐情质之不信兮,故重著以自明。
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而远身。
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炽热的情感瑰丽的想象——论《离骚》的浪漫主义
炽热的情感瑰丽的想象——论《离骚》的浪漫主义——论《离骚》的浪漫主义川雪《离骚》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光辉的诗篇。
鲁迅先生说:“在韵言则有屈原起于楚,被谗放逐,乃作《离骚》,逸响伟辞,卓绝一世。
”(《汉文学史纲要》)《离骚》在我国诗坛上永远放射着璀璨的光彩。
司马迁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报任安书》)可见,《离骚》这首长诗,是屈原生平事迹的形象写照。
在诗中,诗人高洁的品质、崇高的理想和炽热的感情,迸发了异常灿烂的光彩。
由于整部作品富有炽热强烈的感情、新奇奔放的幻想,并吸收神话传说作为素材,塑造了一个高尚、优秀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因而在艺术手法上就带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重在表现理想,正如高尔基所说,是“宁肯放弃现实而取幻想与梦想。
”(《苏联文学史》)《高骚》的浪漫主义,首先就表现为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主人公对理想的热烈向往和追求。
在《离骚》中,虽有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内容,如诗中所揭露的楚国贵族集团的腐化堕落等等,但主要的、更多的则是把社会化了的个人理想放在第一位,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所进行的执着探索和热烈追求。
屈原生活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战国末期。
他有着伟大的政治抱负,一心想辅助楚王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改革政治,达到富国强兵,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而昏庸的统治者却听信谗言,对他进行了残酷的政治迫害,两次放逐,使他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
但是,屈原并没有屈服,《离骚》这首长诗就生动地反映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在斗争中对美好理想苦苦追求的全过程。
他的理想在人世间得不到实现,他就幻想到仙界就重华而陈词,向舜帝控诉人间的罪恶,表明自己的心迹,然而得不到舜帝的回答;他又幻想进入天帝的九重宫阙,向天帝申说,可是帝阍却不给他开门;他要到人间寻找高丘神女求得理解,而神女恰巧不在那里;他去宓妃那里求爱,宓妃却对他无礼,使他不屑;他又找到简狄和二姚的居处,可是没有媒人的说合。
屈原《九章·悲回风》原文译文赏析
屈原《九章·悲回风》原文|译文|赏析《九章·悲回风》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
此诗以首句命名,抒写作者遭受邪恶势力的打击、政治理想无从实现的悲哀。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九章·悲回风》原文先秦:屈原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
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
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
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茝幽而独芳。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眇远志之所及兮,怜浮云之相羊。
介眇志之所惑兮,窃赋诗之所明。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曾歔欷之嗟嗟兮,独隐伏而思虑。
涕泣交而凄凄兮,思不眠以至曙。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伤太息之愍怜兮,气于邑而不可止。
糺思心以为纕兮,编愁苦以为膺。
折若木以弊光兮,随飘风之所仍。
存彷佛而不见兮,心踊跃其若汤。
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
怜思心之不可惩兮,证此言之不可聊。
宁溘死而流亡兮,不忍此心之常愁。
孤子吟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孰能思而不隐兮,照彭咸之所闻。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愁郁郁之无快兮,居戚戚而不可解。
心鞿羁而不开兮,气缭转而自缔。
穆眇眇之无垠兮,莽芒芒之无仪。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邈漫漫之不可量兮,缥绵绵之不可纡。
愁悄悄之常悲兮,翩冥冥之不可娱。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蜺之标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惮涌湍之礚礚兮,听波声之汹汹。
纷容容之无经兮,罔芒芒之无纪。
轧洋洋之无从兮,驰委移之焉止?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氾潏潏其前后兮,伴张驰之信期。
观炎气之相仍兮,窥烟液之所积。
屈原的诗词全集、诗集(27首全)
屈原的诗词全集、诗集(27首全)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唯通:惟)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茞!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