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全册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一思政必修3(2019版)政治与法治_《法治国家》名师教学设计一

高一思政必修3(2019版)政治与法治_《法治国家》名师教学设计一

案例一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与素养1.通过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出的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识法治国家的内涵,认同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通过将现代法治与古代法家之“法治”做对比,理解现代法治国家的特点,培养科学精神。

3.通过探究关于法治国家的相关论述,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

情境与问题1.通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

2.通过将现代法治与古代法治、人治做对比,认识现代法治国家的特点。

3.通过查阅关于法治国家建设的权威文件或时事新闻资料,认识建设法治国家的举措。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读法、交流法,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特点。

2.通过交流法、研讨法、社会调查法,探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法治国家的内涵和特点。

2.建设法治国家的措施难点。

难点1.法治应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建设法治国家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PPT出示课件1)从神治到人治再到法治,是人类文明进化的方向,也是治国理政方式的变革。

法治不是简单的概念推理或口号呼吁,而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了重大部署,体现了我国将法治作为通往现代化基本路径的坚定选择,代表着我国在治国方略、治理体系和执政方式等方面实现了理念上的重大突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从法治文明的角度认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认识法治国家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

】二、主题探究探究活动(一)法治国家的内涵1.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PPT出示课件2)党的十九大基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对开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新征程、实现中国法治现代化作出了战略安排,确定了建成法治中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两步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即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这一过程中,“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这一过程中,包括法治文明在内的政治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坚持党的领导》教学设计

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坚持党的领导》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1框坚持党的领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重点,结合历史与现实,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形成、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本单元围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分三课进行阐述。

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入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并且把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纪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1框“坚持党的领导”,介绍了党的领导方式,新世纪怎样加强党的领导。

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明确党的领导是社会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认同党的领导,树立“一心一意跟党走”的意识。

教学目标与重点素养教学目标:1.坚持理解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识记党的领导方式的含义、体现和要求。

2.理解新世纪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极其重要意义。

3.区分党的领导方式的异同;理解党领导并不是包揽一切。

重点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政治认同:认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结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明确党的领导方式是一套有密切联系的科学系统;通过身边事例,理解新世纪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公共参与】通过合作探究,体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立足自身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党的领导方式的含义、体现和要求;新世纪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及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党领导并不是包揽一切。

课前准备上网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中发挥的领导重点作用。

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阻击新型冠状病菌的战争打破了祥和的春节气氛。

2020年2月3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强调,“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

部编思想政治高一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教案设计

部编思想政治高一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的关系;了解国家职能的内容。

2.能力目标:具备分析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支持国家履行职能。

教学重难点1.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的国家职能。

2.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国的国家职能。

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组织学生完成探究与分享“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观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阅兵式上,解放军方队的威武雄壮之姿,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各自的作用。

二、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1.组织学生完成探究与分享“民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依据教材,讲解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

2.讲授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的结合。

3.组织学生完成探究与分享“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意义”。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障1.依据教材,讲解我国的对内职能。

2.组织学生完成探究与分享“也门撤侨”,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谈谈对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解。

3.讲解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了解国家安全的具体内容。

4.结合上述探究与分享,依据教材,讲解我国的对外职能。

四、结束新课我国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对人民实行民主,对*人实行专*。

国家职能的履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可靠保证。

国家履行对内对外职能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太平、荣誉和利益。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必要性和重要性,知道了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能够更加对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充满信心,能够更加自觉地爱护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太平。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设计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并支持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和人大代表行使职责。

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三教学计划

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三教学计划

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三教学计划最新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三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础知识,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XXX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国家进行政治建设的目的和状况。

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觉悟,能够初步说明最常见的政治现象,提高参与政治活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研究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政治学知识判断社会现象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在党的政策的指导下,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有坚定的政治目的和方向,养成良好的行为惯。

二、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中国的领导》,本单元以“XXX的领导”为核心,结合历史与现实,探究XXX领导和执*地位的形成、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本单元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探究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中国优势的民主形式,使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制度安排上,显现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实践中;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

此教材的编写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相统一,坚持了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观点,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导和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突出政治与生活的联系,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为支撑的模块课程,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在日常教学中也能辅之以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极大地推动了学校政教工作的开展。

统编版(2019)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教学计划

统编版(2019)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教学计划
必修3《政治与法治》共三个单元、九课,每个单元后设计一个“综合探究”。
1.单元、课结构
第一单元讲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分三课: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各种政治力量的比较,通过党领导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过程,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主要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两个方面,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论述了在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教学计划
(2021年春季学期 高一下《政治与法治》)
一、教学简析
教材分析
必修3《政治与法治》讲述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全面依法治国以及三者的有机统一,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政治和法治素养。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战略任务,阐明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内在关系,解释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回答了当代中国发展什么样的民主政治、怎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等重大问题,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遵循。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
3.提升学习能力。学困生学习的能力比较弱,不能跟大多数学生一样能及时或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住务,教学中适当降低学习要求,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巩固为主。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教时
1
开学第一课
第一课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1)
2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教案部编版

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教案部编版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依法治国的地位、意义。

(2)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要求。

(4)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相信我国能够实现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

【科学精神】通过对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和怎么样坚持依法治国的学习,明白依法治国的方略的系统性、渐进性和持久性。

【法治意识】明白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公共参与】通过资料查询和合作探究,理解坚持依法治国的具体措施。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具体要求。

2.教学难点: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本节课我们学习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二、讲授新课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板书)探究与分享一: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法制”和“法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两者区别:1.内涵不同:法制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治则相对于人治。

法制内涵是指法律及相关制度,法治内涵则相对于人治的治国理论、原则和方法。

2.法制所讲的法主要指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而法治所讲的法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3.法制所讲的法律制度既可以是好的、民主的法律制度,也可以是不好的、专制的法律制度,而法治所讲的法律制度单指良好的、民主的、能使法得以正确适用和普通遵守的法律制度;4.法制社会中的法与民主的关系既可以是与民众的意志相统一、体现了民众意志的法,也可以是与民众相对立、是统治者统治民众的工具的法,而在法治社会中法完全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政治民主;5.法制社会中法对权力的规范和约束既可以是所有的人和一切国家机关,也可能是在法的约束和规范之外仍然存在着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独裁者或权力机关,也就是说法制并不必然地排拆人治。

高一思政必修3(2019版)政治与法治_《法治政府》名师教学设计一

高一思政必修3(2019版)政治与法治_《法治政府》名师教学设计一

案例一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与素养1.通过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依法治国提出的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识法治政府的内涵。

2.通过阅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理解法治政府的内涵和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3.将法治政府的内涵与建设法治政府的措施对应起来理解,深化对建设法治政府意义的理解。

情境与问题1.通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理解法治、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要求。

2.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新组建的国家机构,认识法治政府是廉洁高效的政府。

3.通过党的十九大“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认识法治政府的各项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在法治的框架下运行。

4.通过阅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认识法治政府的内涵和要求。

5.通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的要求,认识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授法、交流法,了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必要性。

2.通过研读法、交流法,了解法治政府的基本内涵。

3.通过讲授法,研讨法,认识法治政府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4.通过交流法、研讨法、社会调查法,探讨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举措。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法治政府的内涵。

2.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难点1.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2.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PPT出示课件1)国务院深化机构改革方案指出: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要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机构职能优化和调整,构建起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8.2法治政府教学设计高一思想政治设计(统编版必修3)

8.2法治政府教学设计高一思想政治设计(统编版必修3)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选择一个近期我国政府的政策或行为,运用法治思维进行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分析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
2.小组合作,针对以下话题进行讨论并撰写一篇小组报告:
话题一: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话题二:公民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5.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你的看法:
案例一:某地方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广泛征求民意,最终制定出符合民意的政策。
案例二:某地方政府在项目审批中,违反规定,未经过环评程序便批准了项目。
要求:分析每个案例中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不少于500字。
6.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7.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时事政治案例导入新课,如近期我国政府在某项政策上的决策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政府权力的来源和行使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2.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了解政府权力的运行过程,学会运用法治原则分析和评价政府行为。
3.通过实践活动,如模拟听证会、辩论赛等,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知识,但对于法治政府的认识尚处于表面阶段,对于政府权力的来源、范围和行使方式等方面的理解有待深化。此外,学生在分析政府行为时,法治思维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偏见的影响。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人教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坚持党的领导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坚持党的领导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坚持党的领导教案设计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1框坚持党的领导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中国**党的领导”为重点,结合历史与现实,探究中国**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形成、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本单元围绕“中国**党的领导”,分三课进行阐述。

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中国**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入手,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并且把握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纪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1框“坚持党的领导”,介绍了党的领导方式,新时代怎样加强党的领导。

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明确党的领导是社会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认同党的领导,树立“一心一意跟党走”的意识。

教学目标与重点素养教学目标:1.坚持理解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识记党的领导方式的含义、体现和要求。

2.理解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重要意义。

3.区分党的领导方式的异同;理解党领导并不是包揽一切。

重点素养目标:【政治认同】政治认同:认同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结论。

中国**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明确党的领导方式是一套有密切联系的科学系统;通过身边事例,理解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公共参与】通过合作探究,体悟中国**党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政治保证。

自觉学党的理论,立足自身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党的领导方式的含义、体现和要求;新时代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及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党领导并不是包揽一切。

课前准备上网了解中国**党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中发挥的领导重点作用。

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阻击新型冠状病菌的战争打破了祥和的春节气氛。

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法治社会》教学设计1

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法治社会》教学设计1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第三框法治社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中的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第三框的内容。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法治社会的内涵”。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法治社会的内涵,分析了法治社会所包含的具体内容。

第二目“建设法治社会”。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要求,说明了建设法治社会需要进行全方位、长期性的努力,阐述了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政治认同:深刻领会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在把握法治社会内涵的基础上,经过全方位、长期性努力才能建成。

2.科学精神:知道法治社会的内涵,了解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懂得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

3.法治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意识,认识到每个公民都是法治社会建设的主体,从内心信仰和尊崇宪法法律。

4.公共参与:把法律精神、法律原则、法律规范内化为日常的行为习惯,自觉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社会的内涵;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建设法治社会的具体要求教学过程一、导入:结合课前预习查找的资料,学生分析我国从排污费到环境保护税的变化历程体现的依法治国进程,结合前面两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的内容,说明个人、企业、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并进一步说明无论在社会治理的哪个领域,人们都要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才能为法治中国建设打牢基础。

❖1979年9月,新中国制定的第一部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试行) 》颁布,确立了排污收费制度。

征收的费用相当一部分返还到污染企业,作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治理污染的资金。

从1979年到2003年,排污收费制度历经几次改革,各地通过排污费安排的治理项目有36万余个。

为了弥补环保部门作为新部门存在的经费不足等问题,国家允许基层环保部门从收取的排污费中切出一些用于能力建设。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教学设计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5.观察与思考: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法治现象,记录一则与全面依法治国相关的事例,分析其背后的法治原则和作用。要求:不少于300字,真实、具体。
6.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本关于法治建设的书籍或文章,如《法治的细节》等,撰写一篇读后感。要求:不少于500字,体现对法治建设的理解和思考。
7.家庭作业:请家长参与,与学生一起讨论家庭中的法治问题,如家庭规则制定、遵守等,共同撰写一篇家庭法治故事。要求:不少于600字,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
3.开展法治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治的力量,培养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法治的情感,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全面依法治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2.思维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在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3.情感态度:学生对法治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法治信仰和法治意识尚需加强,部分学生可能对法治存在误解和质疑。
4.学习兴趣:学生对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较为关注,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全面依法治国的兴趣。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和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正确的法治观念,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坚定的法治信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重难点:
-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刻内涵、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独特性。

8.1法治国家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8.1法治国家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4.针对本节课所学的法治国家内容,出一套选择题和简答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要求题目设置合理,涵盖课程重点和难点。
5.家长参与作业:请学生与家长共同讨论,了解家长对法治国家建设的认识和看法,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悟文章。
作业提交时间:一周后。
注意事项:
1.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作业的质量。
8.1法治国家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法治国家的概念与内涵,掌握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则,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治国、法律保障人权等。
2.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与挑战,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掌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3.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社会问题,提高法治素养,培养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2.作业完成后,要进行自我检查,确保作业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3.教师将对学生作业进行详细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特征和基本原则,以及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2.掌握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与挑战,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3.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现实问题,提高法治素养和遵法、守法、用法的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法治意识,使其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2.制定一份法治宣传海报,内容包括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以及公民在法治建设中的责任与义务。海报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和了解法治国家建设。
3.结合所学知识,对家庭、学校或社区中存在的一个法治问题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要求不少于1000字的调研报告,报告中需包含问题背景、调研方法、问题分析、解决方案等内容。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2.1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分析题和论述题,以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践应用类作业: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撰写一篇心得体会。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关爱留守儿童、帮助孤寡老人等,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3.研究拓展类作业:
-请学生分组,选择一个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研究报告。
2.角色扮演: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政府官员、企业家、民众等不同角色,讨论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成果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提问,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任务:
1.选择题: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选择题,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推荐阅读相关书籍、文章,了解国内外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拓展知识视野。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类作业:
-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与家人、朋友讨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了解不同人群的看法,提高自己的认识。
-鼓励学生以绘画、摄影、作文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价值观,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
2.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我国政治与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使学生认识到集体主义精神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
3.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
-结合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8.1法治国家教学设计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3)

8.1法治国家教学设计高一政治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3)
4.开展法治实践活动,如模拟法庭、法治知识竞赛等,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尊重法律、敬畏法律的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2.增强学生的法治信仰,让他们认识到法治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信念。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法治国家的内涵、特征、基本原则等。
2.强调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法治观念,为建设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法治国家建设的短文,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5.注重课后反思,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
-组织课后讨论,让学生在反思中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
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主动探究法治国家的内涵和意义。
2.针对学生对法治国家认识不足的问题,采用生动案例、形象比喻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法治概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关注情感因素,更要注重理性思考和客观评价。
4.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
3.小组合作,制作一份法治国家宣传海报。海报需包括以下内容:
-法治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人教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案设计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1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中国**党的领导”为核心,结合历史与现实,探究中国**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形成、党的先进性、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本单元围绕“中国**党的领导”,分三课进行阐述。

第2课“中国**党的先进性”,通过中国**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指导思想等认识其特质,认识其在新时代继续发挥指引作用;通过分析中国**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识中国**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和活力。

第1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核心”,介绍了中国**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核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党的先进性。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1.记忆党的性质、根本立场、根本宗旨;记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含义;2.理解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要求;理解怎样做到以人民为核心。

3.了解新时代以人民为核心的历史任务。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学党的基础知识,认同**党以人民为核心的根本立场,加深对中国**党以人民为核心和保持先进性的理解。

【科学精神】通过列举事实,证明**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核心,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本课知识学习使学生升华对党的先进性认识,自觉向党组织靠拢,自觉投身革新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

教学重难点1.**党以人民为核心的具体要求;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的含义。

2.贯彻落实党的执政理念的具体要求;**党以人民为核心的具体要求。

课前准备上网了解**党员在这次抗击新型冠状病菌中发挥的作用,感悟党的人民立场,感悟党群关系。

结合预习导学案预习本课,对教材进行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2019年末,一场突如其来的抗击新型冠状病菌的战争打破了祥和的春节气氛。

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人民投入到了抗击新型冠状病菌的斗争中。

部编新版思想政治高一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教案设计

部编新版思想政治高一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人民当家作主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必修3《政治与法治》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中的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框的内容。

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 第一目“我国的国体”。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国体的定义、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阐明了我国的国家*权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并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中,结成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二目“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民主的含义,并通过逐一列举分析,阐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

教学目标1.知道国体、民主的含义,了解我国国体的内容;懂得我国国体的人民性质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2.能够结合实际阐述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深刻领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

教学难点: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利益的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

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视频:《“人民民主专政”首次提出,“工农民主专政”被取代》(上图是视频“【课程引入】‘人民民主专政’首次提出,‘工农民主专政’被取代”截图;如需使用,可下载播放。

)总结:人民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体现人民至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这既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

人民当家作主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也就是国体决定的。

二、新授(一)我国的国体分析:***讲话、***讲话、国微的含义,说明我国的国体。

材料1:70年前,1949年6月15日,开国前夕,***在新政协筹备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式上豪情满怀地说: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综合探究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坚持党的领导法治国家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法治政府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法治社会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九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科学立法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严格执法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公正司法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全民守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部编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全册教案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事力量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明确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实现民族自力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回顾近代中国先后有哪些政事力量登上过历史舞台,对比三种建国方案,坚信中国**党找到并可以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结合案例,思考新中国“新”在哪,理解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

核心素养【政事认同】通过学习本节课知识,学生要确信由中国**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科学精神】通过学习对比三种建国方案,认识中国**党的方案的科学性。

通过历史脉络的把握和近代社会情况的分析,懂得中国**党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共同参与】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中国**党成立前后中国政事、社会情况;比较三种建国方案,从而明白**党对中国革新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要: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及历史任务。

理解“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

2.教学难点: 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中国**党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反抗压迫、抵御侵略的斗争中,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修命运。

中国**党一经成立,就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推进革新、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

中国* *党领导和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本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事力量。

二、讲授新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事力量(板书)探究与分享一:1919年至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新时期。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的革新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风云岁月。

如果请你参与以“新中国成立”为主题的纪录片摄制,你会重要描述哪几个历史瞬间?为什么?引用中国**党领导中国人民革新的实例,说明中国**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以“新中国成立”为主题的纪录片摄制,我会重要描述五四运动、中国**党成立、淮海战役、开国大典等几个历史瞬间。

因为这些历史瞬间对新中国的成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百万小推车推出来的,说明中国**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和人民的选择。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板书)探究与分享二1939年,毛主席在《中国革新和中国**党》中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新的对象、中国革新的任务、中国革新的动力、中国革新的性质、中国革新的前途和转变。

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新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结合上述论断,谈谈把握近代中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通过理解他的话,我们体会到“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新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那么,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学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教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学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教师:我们知道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那么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什么?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学生: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二)各种政事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板书)探究与分享三在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河段会现出不同的旋涡与浪花,形成所处时代的特殊问题。

这些问题既关乎国家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也牵动千家万户普通百姓的冷暖人生,如何面对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如何回应时代的声音?面对上述问题,各种政事力量先后登上历史舞台。

运用你所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近代中国先后有哪些政事力量登上过历史舞台,它们对时代的声音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回应。

学生回答:(略)教师:近代中国先后登上过历史舞台的政事力量有:农民阶级(发动了天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发动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了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新派(发动了辛亥革新)。

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沉沦、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史诗。

20时代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事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

这些方案是什么?结局是怎样的?学生:20时代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第一种方案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老半封建的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摧毁了。

第二种方案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第三种方案以中国**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教师:在近代中国三种政事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为什么中国**党的方案是正确的?学生:1921年7月,中国**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从此,中国人民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有比较才有鉴别。

在近代中国三种政事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

中国**党执政,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

(三)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板书)探究与分享四从北京城往西一百多千米,顺着一条奔流的小溪,可以到达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堂上村。

1943年,歌曲《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就诞生在这里,并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

歌曲原名为《没有**党就没有中国》,后来,他作了修改,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

如今,在这首歌的诞生地,人们建起了纪念馆。

许多学校在这里为学生举办18岁成人礼。

为什么他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说说你对“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

在歌曲《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地举办18岁成人礼有何特殊意义?了解你所在地区有哪些革新遗址可以作为教育实践基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设计一次教育实践活动。

学生回答:(略)教师:他在“中国”前面添加了“新”字,是因为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事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党走上历史舞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学生:中国在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其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随着官办和外国人开办的工业企业的创建,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近代产业工人。

中国工人阶级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新性,毛他们同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新的领导力量。

中国**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着两个根本性的弱点:一是没有认清革新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教师:由此可见,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党,请大家回答为什么“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学生:中国**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新,怎样革新”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中国**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摧毁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中国**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摧毁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新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事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探究与分享五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事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新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他在奠基仪式上宣读碑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52年8月1日正式开始动工兴建,1958年4月22日建成, 5月1日正式揭幕。

从此以后,人民英雄纪念碑成为中国人民纪念、循怀英雄烈士的最神圣的丰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国家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举行纪念仪式,缅怀英雄烈士。

”你知道人民英维纪念碑碑文的内容吗?碑文中的“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由此上渊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分别指哪几个历史时期?查找资料,分别列举这三个时间段典型事件,并加以说明。

学生回答:(略)总结:1921年中国**党成立后,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北伐战争、土地革新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个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新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