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扫描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里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主要信息的能力。“赵州桥并由此而举世闻名”,无中生有。
2、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原文只说包括笙、管、笛、箫等,不包括“弦”。
3、D【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原文是说大多选址于竹林,而不是都选址于竹林,并且原文是说“以竹的精神品格而自省自悟自喻”。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C
5.B
6. C、
7、(1)天气酷寒(1分)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2分),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2分)。(共5分)
(2)有时(1分)遭到他的训斥(1分),表情(1分)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1分),不敢答复(1分)一句话。(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景:诗人沿着西湖而行,移步观景,近观的有早莺、暖树、新燕,远眺的有水面、绿杨阴,仰望的有云脚,俯视的有春泥、乱花、浅草。用“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等词语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恰到好处。(3分)情:通过描写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表达了他在西湖美景中,不能自已,乃至流连忘返。突出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色无比赞美和喜爱之情。(2分)本诗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
9、“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所以它需要啄泥衔草,营建新巢。(2分),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2分),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1分)。如果换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AE (选E得3分,选A得2分,选B得1分,选A C不得分。D项“详细叙述了职务交接过程”错。详细叙述的应该是二人的争论。;B项有道理,但是“终得岳所长的认可”不准确。C项说岳所长“过目不忘,诵罢即焚,一切都在脑子里装着”不准确。这是秦副所长问的话。)
(2)答:①书房里没书,是写老岳肚子里有货,说明老岳很自信,也表明他的自负。②在老岳和小秦争论后,老岳要求弄一套《宋史》,又体现了老岳的自知之明,也能看出小秦的博学和睿智。③这两处描写前后照应,使小说结构更加完整。④促使老岳态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二人对于历史定案的一次争论,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也凸显出了小说的主旨。(每点两分,答出三点即可,答出其它者,可酌情给分)
(3)答:①年轻有为,有精力挑起研究所的重担。小秦是个年轻人,30岁,原来是外省一所高校的教授。
②专业过硬,对宋史有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比如和老岳关于风波亭公案的争论。③思维敏捷,很有智慧。如和老岳初见时的交谈以及与老岳争论后老岳留吃饭时的交谈。④有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如与老岳的交往以及结尾处老岳提前离职时的言行。(每点两分,答出三点即可,答出其它者,可酌情给分)
(4)答案示例一:我站在小秦一方。(1分)理由:①岳飞时任高官,又是抗金主帅,没有赵构指使秦桧不可能杀了岳飞。(2分)②赵构的皇位是因为徽、钦二宗被擒而来,如果岳飞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赵构将没有理由再做龙椅。(2分)③岳飞才华卓越,却不好酒,不好色,不贪钱,不要官,人过于完美,容易被赵构误解。(2分)所以,岳飞之死应该是宋高宗赵构所为,秦桧不过是当了一回替罪羊而已。
答案示例二:我站在老岳一方。(1分)理由:①历史定案的事,我们没有充分的理由不能随便翻案。(2分)②秦桧是主和派,岳飞是主战派,二人政见不和,秦桧赐毒酒毒死了岳
飞。(2分)③连秦家后人都承认了是秦桧害死岳飞这一事实,说“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2分)。所以秦桧是害死岳飞的罪魁祸首。(阐明观点1分,分析每点2分,无论赞成哪一方,只需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1)(5分)正确答案:AE,答对一个3分,答对两个5分。
B(说法绝对,并不是仅靠这个条件就造出核潜艇,还有其它原因)
C(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提到“即使妻子不同意,他也要下水”)
D(说法绝对,原文并没有说只有夫人支持他,母亲不理解他)
(2)(6分)参考答案: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任意三点给6分。
①社会背景:当时的中国不仅国内经济基础薄弱,而且遭受国外势力严密的技术封锁,独立研发核潜艇非常不易。
②人才匮乏:最困难的还是国内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研究员甚至都不知道核潜艇是什么。
③知识零基础:零基础开始,相关资料很少,只能从国外报道中甄别信息真假,再加以利用。
④条件艰难:没有外援、没有计算机,只能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3)(6分)参考答案: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6分。
①克服艰辛,自力更生造出第一艘核潜艇,圆满地完成了党和国家交待的艰巨使命。
②鼓舞士气,冒着生命危险,亲自下水成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第一人。
③不计名利,从接收研发核潜艇任务伊始,恪守机密三十年未进家门,隐姓埋名,当一辈子无名英雄。
(4)(8分)参考答案:选择尽忠或者尽孝都正确,答出一个理由给3分,两个理由给6分,三个理由给8分。言之有理即可。重复观点只给一个观点的分数。
选择尽忠,因为:
①当报国和报家发生矛盾时,我们要义无返顾的选择报效国家,把对父母的思念和孝敬之心留在心灵最深处,军人就是很典型的代表。这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根源所在。
②没有国家这个“大家”,就没有我们的“小家”,先要为“大家”服务,才能搞好“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