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军转干考试政治复习要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 副本 (5)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实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实质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和实质是什么
1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基本内容
1、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2、全面发展观。
3、协调发展观。
4、可持续发展观。
3实质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是全面的。
全面的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2、发展必须是协调的。
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3、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科学发展观的要义
科学发展观的要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和核心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和核心是什么?答: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2、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是什么?答: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是什么?答: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4、什么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什么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5、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两个没有变”指的是什么?答: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6、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实施哪三大发展战略?答: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依法治国。
8、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什么?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9、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什么?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0、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分几个方面表述的?哪几个方面?答:五个方面。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
11、中国共产党新世纪的三大历史任务是什么?答: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12、构建和谐社会28字方针是什么?答: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答: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
14、“两个务必”是什么?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的?答: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
15、中央部署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以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知识点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3、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问题最敏感,目前我们要积极贯彻初级分配注重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4、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靠深化改革、靠体制的创新,以改革的新突破,开放的新局面来赢得各项事业的新发展.5、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着力提高党的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努力实现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保发展、保稳定、保民生的目标.6、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努力做到使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7、邓小平同志指出,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
8、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最大的基本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应立足于中国的社会实际,坚持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为基本点.9、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10、就业是民生之本1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有机统一12、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1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14、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15、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体党员所掌握,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17、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应该把把维护人民利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18、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19、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贯彻的重要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
党的十八大“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内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司法独立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解放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邓小平理论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原则
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耕地保护、科教兴国、对外开放、男女平等。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问题:()答案:发展【相关阅读】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完美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好处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我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强调:“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之所以能战胜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都与始终扭住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务必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这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务必应对、不能回避。
历史一再证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走在时代前列;丧失发展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我们党的执政潜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大考验。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篇一: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维护国家主权及领土完整,离不开发展。
历史与现实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中国的出路在于发展,中国的希望在于发展,中华民族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皆系于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根本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
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要鼓励人们依法经营,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
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必然形成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3.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全面是指空间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时间的延续,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
综合上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一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014军转干考试政治复习要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军转干考试政治复习要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从全局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揭示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个方面的切入点。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这一基本要求,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认识,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马克思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既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联系、相协调,也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联系、相协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
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
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
20实际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4.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5.党的三大作风是什么?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系统的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
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你知道吗?下面品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欢迎大家阅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强调:“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之所以能战胜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都与始终扭住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这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必须面对、不能回避。
历史一再表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走在时代前列;丧失发展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军转干考试政治复习要点: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 副本
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从全局高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揭示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各个方面的切入点。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这一基本要求,努力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1.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认识,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理想社会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人的精神生活高度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
马克思指出:“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既强调了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相联系、相协调,也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相联系、相协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
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
全面,是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发展,城市与农村发展,东中西部发展,人与自然界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改革发展稳定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就要统筹安排和处理好消费与投资、供给与需求,发展的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等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就要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应用,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要进一步转变经济体制。
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五要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具体内容是在“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终极指向是促进生产力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公共基础知识:科学发展观专项复习资料必考考点
首先要学习事业单位考试中的公共基础知识:科学发展观,我们应该知道科学发展观历年经常考的考点是那些?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也是科学发展观最主要的考点、重点,那么我们先从这两个问题开始.我们为您精心准备了一份公共基础知识科学发展观专项练习试题: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它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社会发展实践,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现实的、实践的意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恩格斯曾经说过,“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党中央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现,就是我国人民智慧的新结晶,就是时代精神的新精华。
1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理论上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而且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一种应运而生,因此,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动员、指导作用。
“以人为本”,从政治上说就是要把人民放在本位,让人民成为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真正的主人,人民当家作主,官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我国的宪法、我们共产党的党章都是这样明确规定了的。
一个社会要想获得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必须弘扬“以人为本”。
无论是一个社会组织、团体、政党、政府和所有拥有权力者,都要把人当作人来对待,也无论是人与人之间,以至每个人对自身,都应把人当作人来对待。
2党中央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我国社会发展动力的深度开发,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胡锦涛说:“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需要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需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所以需要建立科学的发展观。
第二章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以改革促发展。改革的目的是要使生产关系适 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 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发展巩固和维护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需要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需要生产力水平的 极大提高。 以稳定保障改革和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是顺 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必要前提,也是确 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没 有改革,就不可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正确道路,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顺利前 进;没有发展,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不可 能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稳定,改 革和发展都无从进行。必须以改革促发展, 以发展巩固和维护稳定,以稳定保障改革和 发展。
(三)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 发展。这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史经 验和教训而得出的重要结论,也是改革开放 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 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之所以经 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 地位和影响力之所以不断提高,归根到底是 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取得很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
一是对现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揭露和 批判 二是对取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 制度的向往、追求和主张 三是对变革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 主义的途径的探寻、设想和方 案
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 的重要内涵。 发展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 。 发展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 障。
(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长期发展实践,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适应新时期的历史潮流和时代主题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之所以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做出的重要结论。
1、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由党的执政使命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当前,我们党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带领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是我们党最崇高的执政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之所以能战胜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都与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
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党执政中必须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彻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2、把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个精辟论断,既简明扼要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也完整准确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
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因为:(1)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理论;(2)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改革开放成效的主要体现;(3)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4)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强大,要体现其优越性、凝聚力和感召力,主要得依靠发展。
如果离开了发展,所谓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统无从谈起。
科学发展观所讲的发展不仅包括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还包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整体发展,是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最简要的意思,就是要求注重人的权利、人的价值、人的发展;我们所作的一切工作,都要把人作为根本,作为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中心,从人出发,为人服务。
这是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迫切需要。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人和人的发展的科学。
按照十七大报告的解释,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进一步深入地来理解,既然马克思主义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个个具体的、从事着实践活动的人,既然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既然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那么,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也应该按照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经典阐述具体、深入地来理解,不能将其抽象化、空泛化。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协调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协调、人与人的协调和人与自我的协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环境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生态文明的提出要求我们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循环经济就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达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共赢..基于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和认识;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模式;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种是传统模式..它不考虑环境因素;一味强调对环境的征服;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是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单向线性开放式经济过程..第二种是“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它开始注意环境问题;但其具体做法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很大;不但是治理成本畸高;而且使生态恶化日益严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遵循“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原则;达到减少进入生产流程的物质量、以不同方式多次反复使用某种物品和废弃物的资源化的目的;强调“清洁生产”;是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最终实现“最佳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发展循环经济符合中国传统天人调谐的理念;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模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调谐思想和生态伦理智慧;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和思想源泉;生态文明正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营养而探寻出的一条新的文明发展之路..今天;我们讲生态文明;讲天人调谐;不是要求人类全面放弃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放弃自己的生产力;回到以前的社会经济状态;而是要按照自然的本来面目;按照各种生态规律来认识自然、探究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坚持积极的天人调谐;坚持发展的天人调谐;坚持在天人调谐基础上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进一步指明了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建设生态文明;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没有文明的生态;生产力的发展就不可能持续;人的发展就不可能全面..只有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才能够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人民富裕..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把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内在地统一起来;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的保护相协调;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把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要求视为发展的基本要素;其目标就是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简言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重要起始点..。
探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
探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摘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新起点。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是指导中国长期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基本要义;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近几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的稳定性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日益增强,关键领域的改革明显突破,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进步。
但是,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因为近年来的经济持续较快增长而化解,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就业状况不理想、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等问题仍然存在。
同时,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国际贸易摩擦有增无减,使得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也相应增加。
针对这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等八个方面的新任务。
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具有完整的、严密的逻辑结构。
可以说,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社会和谐是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的。
富裕不一定和谐,但贫穷肯定不会有和谐。
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要保持社会长期而稳定的和谐是不可能的。
只有经济不断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目前,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平衡的城乡区域发展、过大的贫富差距、相对滞后的社会事业,以及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等,构成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强调:“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之所以能战胜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都与始终扭住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这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必须面对、不能回避。
历史一再表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走在时代前列;丧失发展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能不能抓住新机遇、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大考验。
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奋力在这场大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壮大自己,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必须肩负起来的历史责任。
胡锦涛同志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
2.发展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上。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
我们党的中心任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且抓住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符合历史进步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
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
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任务;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断前进;才能更好地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
对于我国来说,能不能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我国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显著提升。
二○○七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二十四万六千多亿元人民币,居世界第四位,但按人均计算仍属于中低收入国家。
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到二○二○年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年翻两番。
实现这一目标意义深远,任务艰巨。
坚定不移地推动经济较快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3.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
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类生产要素潜力的有效途径,是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实现综合国力整体跃升的必由之路。
又好又快发展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
又好又快,要求快以好为前提。
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起大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只有坚持好字优先,在好的前提下,才能实现长期持续地快速增长。
同时,快也是好的必要条件。
较快增长本身就是较好发展的重要基础。
只有保持较快的增长,才能抓住机遇,不断增强经济实力,使经济增长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只是两个字的改变,但有着十分深刻的内涵。
增长并不等于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除了涵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念、目的、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也
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时期。
能不能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关系到我们能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能不能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深刻认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不断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发展新局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必须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要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必须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努力调整投资和消费关系,把扩大国内需求和合理利用国外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依然繁重,实现科学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障碍。
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活力。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有效性,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