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2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
浅谈陶艺欣赏与制作
-学陶艺体会
关于陶艺一直都很向往,许多次在电视上看到陶艺师傅制作陶艺就有一种想要试一试的冲动。
看到大师们在那些可爱的瓷器上作画,随意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山水云云的美景,婀娜的美人,生意盎然的画面越于瓶、杯、盘、碟等之上。
于是怀着小小的兴奋选择了陶艺制作与欣赏。
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了许多关于陶艺的知识,让我对陶艺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知道了在中国的陶瓷发展史上,先有陶后有瓷,瓷器由陶器脱胎而来。
我国古代的制陶业有辉煌、独特的成就。
自殷商时代早期,即已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东汉时期,____的越窑出产了成熟的青瓷,而迈入成熟的青瓷阶段。
北朝晚期,白瓷首先在北方出现,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
宋朝陶瓷业蓬勃发展,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地方风格浓郁,可以概括为“六大窑系”和“五大名窑”。
瓷都景德镇在元朝时崛起,并以青花瓷、釉里红瓷和卵白釉枢府瓷驰名天下。
清时期的制瓷业,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顶峰,对今日中国瓷业有着重大影响。
中国陶瓷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各类陶瓷中国地质大学机电学院7408208学生:刘延慧
艺术品璀璨生辉。
曾经有幸去了一次景德镇,再结合老师所讲,知道了景德镇陶瓷制造始于汉代,以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经过瓷都人世代相承地探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国陶瓷文化。
景德镇陶瓷素以“青如天,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著称而中外响誉中外。
他们独特的造型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赢得世界瓷都的美称。
自五代以来,景德镇瓷器就以其制作精美、品种齐全而名扬天下。
南宋末年到元代的过渡时期,景德镇由于地处皖赣边区,战争侵扰甚少,社会经济相对安定,促进了其瓷业的繁荣发展。
尤其是元代中后期青花、釉里红等高温釉下彩器和枢府釉、铜红釉、钴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瓷的烧制成功,开创了中国瓷业发展的新局面。
景德镇的瓷工们在自己世世代代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历代各地名窑之所长,加以发展和提高,于是景德镇由原来与各地名窑并驾齐驱的地位,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驰名世界的瓷都。
而在宋元时期中国南方最大的民间窑厂,窑址在今____省龙泉县,故名。
窑址已发现上百处。
始烧于北宋前期,南宋至元为其鼎盛时期,瓷窑数量成倍增长,其产品质量提高。
南宋中期烧成了著名的粉青釉,器型也更加丰富,尤以鬲式炉、堆塑龙虎盖罐、双耳瓶、八
卦炉为典型器。
龙泉青瓷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
我国古代青瓷的烧造,历代都十分注重釉的色泽和质地之美。
元时在烧制大件器物上成就突出,近三尺的大盘、大瓶,烧中国地质大学机电学院7408208学生:刘延慧
成后不变形。
明中期后渐衰落。
龙泉窑烧瓷历史悠久,产品传世较多,宋元时远销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国。
____年自南朝鲜新安海底沉船打捞出一万七千余件元代瓷器,其中龙泉青瓷达九千余件,可见外销数量之大。
在这里,还很想提一下我所了解到得钧窑瓷器,因为钧窑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在宋代就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盛誉,可想而知,钧窑,在那个时代成就了怎样的辉煌。
她以自己独特的“神、奇、妙、绝”闻名天下:神,独特的“窑变”艺术,同施一种釉,一经烧制即呈现出绚丽缤纷、色彩斑斓、乳光交融、变幻无穷的神韵来,是人力不可为的纯天然形成,恰似“月夜望星空,晖晕自然成”。
奇,似琴如铃的开片声,优雅骇俗,寓动于静。
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使釉质更加莹润欲滴。
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的釉面上呈现出珍珠点、蟹爪痕、蚯蚓走泥纹的艺术效果。
妙,钧瓷极富艺术灵犀,她能给人无尽的遐想,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光线给你以新的发现、新的感受、灵动透活、别具神韵。
诗云“钧瓷无双,窑变无对”。
绝,因“窑变”聚色成形,而形成自然景观-暮沉霞飞、紫翠生烟、寒鸦归林,仙山琼阁等意境万千的钧瓷画卷,五彩渗化,鬼斧神工。
还有许多造型独特,价值斐然的瓷器在这里就不一一谈论。
中国地质大学机电学院7408208学生:刘延慧
下面我想说的是在制作陶艺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次上课是手捏和盘条。
听老师幽默的讲解了一些制作陶瓷的注意事项后,就开始我的第一次陶艺制作。
因为觉得只是单一的用一片黏土来做没有什么创意,于是选择了用盘条来做一个类似烟灰缸的工艺品。
在叠加到一定高度后,给我做的缸子补了几片小叶子,看上去还是有些俏皮的,因为希望烧制出来不是很难看,所以又加了一些小圆球。
(不过在最后干了以后,都掉得差不多了。
)
第二、三节课时制作拉坯作品,每个人都有一台拉坯机器,因为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这种机器,开始还是觉得很新奇,不过在真正见到过后,才发现就是一个靠电动皮带转动的圆盘面。
不过,在听老师讲怎么用机器的时候,觉得还是要有一定的技巧的,现在才充分的意识到做陶艺不是那么简单的。
制作时要心平气和,所谓的心平气和就是说在拉坯的过程中要保持内心平静,因为拉坯是一个很讲究精细的工作,主要是把坯体整理的均匀对称心居于圆盘的中心;逆向发力和由下而上则是指双手的发力和运动必须遵守的原则。
首先,揉黏土这个过程就让我感到有些吃力了,揉完以后基本胳膊就酸了,将其
砸到圆盘上之后,如果砸偏了而你又懒得再把黏土拿下来重新砸过的话,那么修正的过程是很痛苦的,因为要逆向发力,手上没什么劲,又没掌握要领的话,可能得扶很久才能把其扶正。
在经过了了一番努力后,第一个作品完成了还是有些小满意的,虽然看起来丑丑的,不过中国地质大学机电学院7408208学生:刘延慧
好歹是自己做的第一件“艺术品”。
后来,就有因为各种原因而毁掉的一些不满意的作品了。
第四节课,就是修坯了,当知道了所谓修坯就是把前面两节课做出来的作品修了,当时就后悔了不应该把做得难看的那些作品扔掉,因为经过修坯后我发现,很丑的东西也可惜修的很工整。
又因为自己修坯时用力过大,亲手毁掉了为数不多的一件在我看来最成功的作品,当时就郁闷了。
经过了这次的经验教训,不敢再用蛮力修了,小心翼翼的修好剩下的作品。
最后一节课,就是上釉了。
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本以为可以自己随便配颜色自由发挥的,结果经过老师的讲解知道色彩不是那么容易就调出来的,而且在上完釉后必须得刮底,不能有一点釉留在上面。
于是小心翼翼的让老师帮忙上釉,小心翼翼的刮底生怕再把作品毁掉。
不过还好总算圆满完成了所剩无几的作品,连一片小叶子我都没有放过。
在制作陶艺的过程中真的收获了很多。
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总结范文(二)
陶艺是一门古老而神奇的艺术形式,通过捏塑、雕刻、上釉等工艺制作出来的陶瓷作品,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在陶艺欣赏与制作课上,我深入学习了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不仅大大提升了我对陶艺的欣赏能力,还让我体验到了制作陶瓷作品的乐趣和挑战。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总结。
首先,在陶艺欣赏方面,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引导,我学到了很多关于陶艺的历史、发展和流派等方面的知识。
我们还观看了一些著名陶瓷作品的图片和视频,从中感受到了陶艺作品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表现手法。
我尤其喜欢宋代的青瓷和唐三彩,它们色彩鲜艳、形态多样,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满足。
通过欣赏这些陶艺作品,我不仅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培养了细致观察和品味的能力。
其次,在陶艺制作方面,我们学习了一些基本的陶瓷制作技巧,如捏塑、刻画和上釉等。
在每节课上,我们都会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小的陶瓷作品,用以锻炼我们的手工技能和创作能力。
我还记得第一次捏塑土坯的时候,手感十分生疏,常常捏得不圆不整。
但随着练习的增多,我渐渐掌握了捏塑的技巧,能够捏出自己想要的形状和造型。
在刻画和上釉方面,我也逐渐掌握了不同刀具的使用方法和釉料的涂刷技巧,使作品更加立体和美观。
除了技巧之外,陶艺制作还需要有耐心和细心。
从揉捏泥土到等待干燥,再到上釉和烧制,整个过程都需要耐心和耐心。
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不小心而破坏了自己的作品,但我知道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会从中吸取教训。
在课程中,老师也经常强调要细致观察和改进作品的不足之处,这让我更加注重细节和完善作品。
有时候,我会花上几个小时来完成一个作品,但当我看到最终的成品时,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到了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培养了耐心、细心和观察力。
陶艺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修身养性的艺术。
制作陶瓷作品需要我们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这让我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更深入的感悟和体味。
同时,陶艺也是一门需要团队合作的艺术,我们在制作过程中要互相帮助和交流,这培养了我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总的来说,陶艺欣赏与制作课是一门富有挑战和乐趣的课程。
通过对陶艺的认识和实践,我不仅提升了自己对陶艺的欣赏能力,还体验到了制作陶瓷作品的成就感和快乐。
我相信,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继续通过陶艺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并不断探索和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