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第1章_总论 53页

合集下载

会计学原理重点(非常全)精选全文

会计学原理重点(非常全)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总论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的特点:1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质2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来表示的有关单位的经济活动——对象3 核算和监督——基本职能4提高经济效益——目标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也称为反映职能。

就是对企、事业单位所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进行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和反映。

监督:就是对所核算的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和检查。

会计核算的方法(7个)设置帐户复式记帐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持续经营:以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会计分期: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时期货币计量: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派生出:币值不变假设)权责发生制:凡属本期实现的收益或已发生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凡不属于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都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亦应付制,应计基础。

(权责发生制举例:某企业3月29日销售产品,并向银行办理了托收,4月2日接到银行通知款项收到。

现收现付制:3月份不作处理,4月份作现金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处理。

权责发生制:3月份作债权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处理;4月份作现金增加、债权减少处理。

)第二章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原理会计要素:对会计对象的简单分类叫会计要素。

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资产:指过去的交易或则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动偿付的债务。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或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

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会计学原理 第一章 总论

会计学原理 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概述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的产生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

在生产中,人们一方面所得,另一方面所耗,人们共同的愿望是消耗的最少,而得到的最多。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就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和分析,以便对生产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会计由此产生。

在原始社会,由于没有文字,人们利用绘图记事、结绳记事、刻石记事等方法对生产活动进行简单的记录,这就是会计的萌芽。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产生的,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会计的发展阶段1、古代会计奴隶社会的西周时期出现的——司会;封建社会的宋朝初期出现的——四柱清册;明朝时期出现的——用货币计量各种收入和支出;清朝时期出现的——龙门账。

都属于古代会计。

2、近代会计是从运用复式簿记开始的。

至20世纪50年代以前。

3、现代会计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制度。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的发展。

任何一个国家乃至任何一个单位,都不能没有会计。

社会越进步,经济越发展,会计也就越重要。

二、会计的概念与特点我国会计界对会计的理解有两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一是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一是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一种社会活动。

其实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会计既是一种经济信息系统,又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生产,而生产离不开管理,管理离不开会计。

(一)会计的概念基于以上的认识,一般将会计定义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过程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要点:1、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的基本职能 3、会计对象 4、会计本质(二)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能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3、对经济活动具有促进、控制、考核和指导作用三、会计的职能与作用(一)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学原理》第一章

《会计学原理》第一章

3.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项职能的关系
两者关系十分密切,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提 供的资料和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 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没有监督职 能,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 靠性。
二、会计的目标——“决策有用观”和“受托责任观” “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目标定位在为决策提供有用 的信息。认为会计的目标是为了向现实的投资者和潜在 的投资者提供与其决策有关的会计信息。 “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应定位在为受托责任的 履行情况提供信息。这种观点产生于公司制企业形成时 期,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在会计目标上的体现。 我国会计准则的说法中同时提到了“决策有用”和“受 托责任”均是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而且把“受托责任” 放在了“决策有用”的前面。
基础会计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二本
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会计的产生、发展、含义、特征、职能、目标、任务、作用、方法、 岗位设置) 第二章 会计对象和会计等式 第三章 会计核算的基础(假设、基础、信息质量要求、确认计量的要求) 第四章 账户与复式记账(科目、账户、复式记账) 第五章 制造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资金筹、集、采购、生产、销售、财务 成果形成和分配) 第六章 账户的分类(按经济内容分、按账户用途和结构分) 第七章 会计凭证(含义、作用、分类、填制) 第八章 会计账簿(含义、登记方法、更正错账、对账、结账) 第九章 财产清查(种类、货币资产和实物资产清查内容、清查方法、清查结果的 处理) 第十章 财务会计报告(含义、作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填制方 法) 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含义、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科目汇总表核算组 织程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日记总账核算组织程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 组织程序) 第十二章 会计电算化 第十三章 财务报表分析

会计学原理第一章 总论

会计学原理第一章   总论
关系 O 会计环境决定会计目标,同时会计目标受
会计职能的制约。
第二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五、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O (一)会计的基本假设 O 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
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 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O 特征:客观性 难以正面证明 独立性 O 1、会计主体假设 O 2、持续经营假设 O 3、会计分期假设 O 4、货币计量假设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与会计环境 第二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第四节 会计学及其分支
第一节 会计与会计环境
一、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 O 1、会计环境是指影响并决定会计的产生与
发展的社会客观条件和特殊情况,包括会 计思想、会计法制、会计理论、会计方法 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审计等,它们是会计 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O 2、会计环境对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极大 的促进、制约和引导作用,它规定着会计 发展的规模、速度、趋向和状态。
告所提供的信息应达到的境地。 O (二)会计信息使用者 O 1、投资者和债权人 O 2、政府管理部门 O 3、企业内部管理者 O 4、社会公众
第二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O (三)会计信息种类 O 1、与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 O 2、与受托责任评价相关的信息 O 3、与税收相关的信息 O (四)会计目标与会计环境和会计职能的
第二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三、会计的职能 O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O 1、反映经济活动 O 2、控制经济活动 O (二)会计的其他职能 O 1、评价经营业绩 O 2、预测经济前景 O 3、参与经营决策
第二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四、会计目标 O (一)会计目标的概念 O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信息使用者期望财务报

《会计学原理》第01节 总论

《会计学原理》第01节 总论

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础 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 “存”、“该”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 实行双轨计算盈亏。其计算公式为: 进 │ 收入 缴 = 存 │ │ - 支出 = 资产债权 - 该 │ - 负债投资 -
综上所述,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归纳为: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 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 业会计制度等。
(1)1985年国家为加强规范会计工作公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并于1993年、1999 年经过二次修改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规则。 (2)1993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财政 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 (3)1998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2001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先在 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5)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企 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按所有制性质和企业经营 方式划分的会计制度。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工业会计制度、商业会计制度、饮食服务 业会计制度等。
(1)1985年国家为加强规范会计工作公布了《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并于1993年、1999 年经过二次修改补充,完善了会计核算和会计记账的基本规则。 (2)1993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需要在原有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财政 部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 (3)1998年财政部公布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 (4)2001年为贯彻新《会计法》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先在 股份有限公司试行,继而逐步扩大到其他企业。 (5)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以及《企 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

会计学原理-01总论

会计学原理-01总论
即: 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
或 旧管 + 新收 = 开除 + 实在




期初结存 + 本期收入 = 本期支出 + 期末结存
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
单式记账方法基础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将
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存”、“该”
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基本职能的有( )。
A.进行会计核算
B.预测经济前景
C.评价未来业绩
D.实施会计监督
2.会计的监督职能是会计核算职能的基础。( )
09.10.2020
五、会计的任务
会计的任务根据会计的职能和作用而规 定的,它取决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和生产经 营管理的要求。
第二节 会计的对象
私有制出现——人们用货币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记录经济活动过程,
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为独立职能。
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 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其计算公式为:
入- 去=余



本期收入 - 本期支出 = 本期结存
3.唐宋时期,在“三柱结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 “四柱结算法”,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其计算公 式为:

09.10.2020
(二)派生职能:
❖ 会计除了核算和监督两个基本职能外还有参 与经济决策、分析、预测、考核评价等派生职能。 这些职能是以核算和监督两个基本职能为基础的。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地 位越来越高,会计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高级管理人 员。单纯记帐、算帐的是记帐员。

会计学原理第1章总论

会计学原理第1章总论

会计学原理第1章总论会计学原理主要内容第一章总论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第四章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第五章制造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第六章账户的分类第七章成本计算第八章会计凭证第九章会计账簿第十章财产清查第十一章财务报告第十二章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的产生1.会计的产生是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会计产生初期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是生产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生产的发展其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2.会计是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并不是在生产活动发生伊始就产生的,而是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劳动成果有了剩余,才产生的。

对生产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它产生的根本动因。

二、会计的发展历程1.萌芽阶段:自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开始到奴隶社会繁盛时期为止。

这一时期称之为会计的萌芽阶段,或者称之为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

2.古代会计阶段:从奴隶社会的繁盛时期到15世纪末,标志为会计职业的产生。

3.现代会计阶段:时间大约从15世纪开始到20世纪40年代末。

标志是产生了复式记账法。

第二节会计的含义一、会计的含义(一) 两种会计观点1.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的本质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是为提高企业和各单位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 代表性人物:余绪缨、葛家澍、唐予华。

2.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的本质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会计不仅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

” 代表性人物:杨纪琬、阎达五。

(二)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事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它也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的属性会计的属性是指会计的性质。

会计所涉及的内容使会计既有技术性,又有社会性。

会计学原理第一篇

会计学原理第一篇
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持续经营
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按当前规模和状 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 削减业务。
只有设定持续经营,才能进展正常的会计 处理。
会计分期
将连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 连续的、长短一样的期间
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那么
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 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 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 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 性支出。
修订性惯例原那么
慎重性原那么** 会计核算应当遵循慎重原那么的要求,合理
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重要性原那么 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
会计的开展
开展特点概述: 低级——高级 简单——复杂 不完善——逐步完善 三个开展阶段 具体表现: 附带工作——独立职能部门 单式记帐——复式记帐 手工操作——手工、自动化操作 事后反映——事中控制——事前、事中、事后相
结合
三个开展阶段
古代会计阶段〔产生——复式记账法应用之前〕 开展缓慢,没有统一的计量单位,没有形成独有的
营成果。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 映。 实质重于形式原那么* 会计核算过程中,某一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 质重于其法律形式。
第六节 会计方法体系
定义:是用来反映和控制会计对象所采用的一系列专门的方法
种类:
会计预测决策方法 会计控制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检查方法 会计分析方法
例如:自有8万元,借了2万元买一辆小汽车。 资产:10万〔小汽车〕 负债:2万 所有者权益:8万 资产〔10万〕=负债〔2万〕+所有者权益〔8万〕
动态三要素例题

会计学原理第1章总论共46页文档

会计学原理第1章总论共46页文档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
近代会计的最终形成:1494年意大利 数学家卢卡.帕乔利著《算术.几何.比与 比例概要》中的“簿记论”,被公认为是 复式簿记最早形成文字的记载,也是会计 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近 代会计的最终形成。
现代会计时期:“公认会计原则”和“执 业会计师制度”是现代会计最基本的特征。
三、会计的职能P3 基本职能:核算(观念总结)和监督(过程
控制) ---核算职能:提供会计信息资料 ---监督职能:规范会计行为
其他职能:预测、决策、控制、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0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
四、会计的内容 会计的一般内容
用货币量度计算占用的财产物资 用货币量度计算劳动耗费
会计的具体内容
信息系统——会计对经济活动过程中占有财 产物资和发生劳动耗费的原始数据进行加工, 产生信息以供人们了解和管理经济过程之用。
第一章 绪论
7
第一节 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
落实经济管理责任的手段——会计用货币量 度计量和记录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的增减变化, 形成有事实依据的、可以考查的记录来评价 企业经营。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uca Pacioli(卢卡帕乔利) 在《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一书中系统描述复式 记账法,奠定现代会计的基础
产业革命时期——会计职业大发展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后——会计规范化,会 计理论研究取得突破
受托责任观(Stewardship Accountabiliy) 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第一章 绪论
14
第二节 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一、会计对象P7
决策

会计学原理第1章

会计学原理第1章
33
初级会计学
1、物质资源流入企业。 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的左右两方等额增加,即资产 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也增加,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0.22 库存现现金金 28.82+4800银银行行存存款款
140 应收账款 140 应收账款
480 存货 480 存货 350 固定资产
10001+400
短银期行借款 20000+400 应付账款 400
3、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 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的进一步划分: • 企业投资人对企业投入的资本,即投资者实际 投入企业经营活动的各种财产物资;(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 企业在经营中形成的盈余,即企业在经营活动 中积累的资本增值额。(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 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这还是会计本身特性的体现,也是完整的、系统的管理赋予会计的重任。
10
初级会计学
(二)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是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核等具体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 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职能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主要通过价值指标来进行。
• 主要依据价值指标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 因此,会计监督是一种更为有效的监督,可以全面、及时、有效地控制经济活动。
30
初级会计学
4.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1
初级会计学
0.2 库存现金 28.8 银行存款 141 应收账款
480 存货 350 固定资产
1000
银行借款 200 应付账款 400
实收资本 350 盈余公积 50
600+400 32

会计学原理讲义第一至四章

会计学原理讲义第一至四章

《会计学原理》讲义第一章会计概说第一节会计概说正如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无论是营利性质的企业,还是非营利性质的事业、行政机关、非盈利性质的社会团体等单位,均设有“会计”工作岗位,配有会计人员。

只要有经济活动的地方,不论是组织还是个人经营,都在开展着从简单到复杂的会计核算活动。

与此相适应,不管是高等教育,还是中等专业教育,甚至是职业教育,都设有会计专业,共同为社会培训和输送着不同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

“会计”作为一种工作,在现代经济管理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现有的学科群体中,“会计”作为一门科学,也正备受关注;而作为一项职业,毋庸说,“会计”职业显然是经济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行当,会计的职业道德以“诚信”为准则,会计信息以真实、及时为基本要求,会计人员及其所开展的会计活动因此得到社会的信赖和尊重。

这一切都说明:社会非常需要会计,社会非常重视会计。

一、会计行为探源会计是人类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进行的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

人类要生存,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消费。

生产物质资料的目的,在于向人类社会提供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过程同时也是消费过程,所以,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生产过程中,人们通过使用劳动工具,耗用劳动资料,投入劳动量,花费劳动时问,生产出劳动产品,必然十分关心自己的劳动成果,会自觉地将生产过程的内容记录下来,盘算、比较其生产耗费(所费)和生产成果(所得)的数量损益。

如果生产所得不足以抵补生产所费(称为亏损),这种生产纯粹在消耗社会财富,或者说是对社会财富的浪费,毫无经济效益可言,应立即停止;如果生产所得在抵补生产所费后还有结余(称为盈利),则生产有了经济效益。

结余部分如仅够供给生活消费,则只能按原有规模重复进行简单再生产,社会不能发展;结余部分如在满足生活消费后还有多余作为追加生产投资,则可按更大的规模进行扩大再生产,社会由此向前发展。

可见,社会发展的程度取决于所能扩大的规模即生产过程经济效益的好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