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读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初探
对技工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讨
对技工院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探讨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学生日常表现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强中职学生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生;养成教育;有效途径一、中职学生思想行为现状一、中职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目前,中职学校的在校生大部分学生是经过各中学筛选下来的文化基础较差,有的是走入社会多年的社会青年,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处于从少年向成年转化的过渡时期,由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和中学应试教育方面的缺陷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基本良好的行为习惯,暴露出与基本素质方面的许多差距。
如道德意识不强,缺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社会实践和艰苦奋斗意志的磨炼,从“校园人”向“社会人”转化的适应能力差等。
中职学校的育人工作,既要突出中职教育总体培养目标,又要密切联系现实学生队伍构成状况,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注重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塑造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中职学校养成教育的主要内涵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各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素质,最终使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种教育。
可见,养成教育其实质是一种素质教育,它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学校教育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教育的基础部分,更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指标。
抓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全面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取得全面丰收,使学校真正成为了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健康成长的摇篮,特色显著的素质教育园地。
中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需要具有胜任的岗位生产技术,而且需要能够适应企业和谐发展的思想素质、个人品质和道德行为规范。
这才能够真正实现在就业择业创业过程中进得去,留得生,叫得响。
而这种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形成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养成教育是一个以“培养目标”为目标,通过多种教育手段的实施,综合思想教育的滋润补给,有内容、有层次的推进过程。
浅谈技工学校的养成教育
38浅谈技工学校的养成教育吴 静( 烟台工贸技师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0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职业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行。
要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技能人才,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关键。
长期以来,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多注重说教或抓典型、树模范、大张旗鼓地搞宣传的方式进行品德教育。
这当然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对个人良好习惯的培养。
所谓“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就是其品德、人格的体现;国民的行为习惯,就是一个国家道德水准的体现。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更注重良好习惯的训练,它具有连续性、一贯性的特点。
养成教育虽不是德育的全部,但却是德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德育的“质”的指标。
那么技工学校的养成教育应当怎样入手呢?技工学校的养成教育应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入校塑造阶段;第二阶段为在校养成阶段;第三阶段为就业强化阶段。
侧重点应放在对各种良好习惯的训练,包括思维习惯、语言习惯的强化培训。
训练的过程要注意细节管理,避免粗放式管理。
入校塑造阶段从新生入校开始。
这一阶段因为学生刚结束义务教育或基础教育,基本上还不能够意识到自己已经走上一条职业之路,相应就会带来一些不良的习惯和产生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
所以,这一阶段非常重要,入校塑造阶段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以后养成教育的效果。
入校塑造阶段训练的主要内容为严守纪律、遵纪守法教育与生活习惯训练。
侧重职业理想信念的初步建立。
采取的形式为军事化训练、内务检查评比、一日生活常规的训练、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对专业方向的认识.在这个阶段,班主任的工作量很大,要紧密配合军训教官的军训,迅速熟悉掌握班上同学的情况和特点,工作时注意随时纠正同学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并加强对良好习惯的训练,要求班主任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注重细节的管理方法。
工读学校新生教育实践和探索
工读学校新生教育实践和探索作者:王珂来源:《成才之路》 2016年第5期摘要:工读学校的学生极为特殊,对他们的教育需要耐心和爱心。
教师要做到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要重视严格教育与身教的表率作用,更要提高学生的生活兴趣,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工读学校;耐心;爱心;教育;探索中图分类号:G765;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11-01一、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事业始终是与学生联系在一起的,教师的生命历程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走完的。
怎样使孩子们尤其是工读学校里这些受了“病虫害”的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热爱学生,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孩子。
一个教师如果不爱自己的学生,那他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称职的教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新入学的同学正是由于失去了爱,失去了温暖,心灵受到创伤才走上下坡路的,他们需要更多的关心,需要更多的温暖。
每个新生入学的第一天,我都会亲自给学生铺床叠被,安排好伙食账号,让新入学的同学最先打饭,并领着新生参观校园,帮助学生尽快地熟悉环境,让每一个新生都有回到家里的感觉,这样就逐步消除了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疑惑和恐惧的心理,转变了他们不愿呆在学校的想法。
环境的改变并不能使学生自发产生自我转化的愿望,尤其是外界的诱惑力和其他消极因素的影响。
厌学、逃学等在某些新生身上还有所表现,他们还可能寻机外逃。
那么怎样才能拴住他们的心呢?那就是要用自己的一颗心去换取学生的心。
E 是来自双鸭山的一名学生,父母都是残疾人,由于家庭困难,父母都忙于生计,再加上身体不方便,便疏忽了对孩子的管教,致使他沾染上了逃学、旷课、迷恋电子游戏、台球和小偷小摸的坏习惯,并和小朋友离家出走,流浪于哈尔滨等地长达两个多月之久。
最后父母实在没有办法,多方打听,千里迢迢找到我校。
他父亲临走时拉着我的手说:“这孩子我管不了了,就交给你了。
”为了更快地使新生适应环境,安心学习,及早地认识错误,早日成才,我经常主动留在学校陪伴学生,给他们温暖,有时连续很多天不回家。
浅谈技校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养成教育
学 不 再 是 单 一 的锻 炼 学 生 体 质 的 教 学 活 动 ,还 必 须 担 负 起 对 学 生 进 行 心 理 教 育 的 义 务 ,在 体 育 教 学 过 程 中 应 渗 透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将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融 入 到 身 体 活 动 中 ,使 学 生
才 的关 键 , 是 评 价 新 时 期 职 业 技 术 人才 的 重 要 标 志 ,是 人 类 的首 要 素质 。
技 能 , 又 要 注 重 将 知 识 作 为 做 人 和 做 事 的 基 本 素质 , 这 样
才 能提 高 学 生在 生活 和 工 作 中 的创 新 能 力 。 其 次 ,养 成 教 育 是 全 面 贯彻 德 育 工 作 的需 要 。 要 培 养 学 生 成 为 德 智 体 美 劳全 面 发 展 的新 时 期 技 术 人 才 , 而 养 成 教 育 与 我 国倡 导 的 德 智 体 美 劳 全 面 发 展 的 新 时 期技 术 人 才
教 育的 基本 概 念 ,分析 技 校 学生 养成 教 育 的基 本 内容 和 方 法 ,探 讨 养 成教 育 的有 效 途 径 。 关键 词 :技 校教 育
一
德育
养成 教 育教 育Leabharlann 理学 生心 理 健 康
范 的 主 要 内容 ,从 而 使 学 生 懂 得 如 何 做 人 、如 何 做 事 和 如 何 思 维 ; 同时 ,要 求 学 生 既 要 学 习 、 掌 握 科 学 知识 和 职 业
现代德育 I 啊O R A L
浅谈技校学生德育工作 中的养成教育
文/ 吴 绍 军
摘 要 :根 据 德 育 工 作 的 总 体 目标 ,将 “ 养成 教 育 ” 引入 到 技 工 学校 教 育 上 来 , 通 过 有 目的 ( 具 体 内容 ) 、 有 计 划
浅谈职校生的养成教育
浅谈职校生的养成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学校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职业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将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
与普通高中生相比,职业学校的学生更需要一种特殊的养成教育。
这种养成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更要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浅谈职业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
职业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注重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具备了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成为有竞争力的职业人才。
职业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还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校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学校应该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学生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职业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还需要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学校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方向,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的职业规划,提高他们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认知和把握。
学校也应该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和就业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职业学校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来共同努力。
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家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技工学校养成教育之我见
学 校 对 学 生 思 想 品德 方面 的 教 育 重 视 不 够 , 教师 对 养
成 教 育 认 识 不 足 ,班 主 任 对 学 生 的 行 为 习 惯 抓 之 甚 少 ,对 学 生平 时 的 言 谈 举 止 没 有 及 时 进 行 纠 正 ,认 为这 些 都 是 小 毛 病 , 没 有 大 碍 。任 课 教 师 往 往 只 注 重 以 “ 学 习成 绩 论 学
生 发挥 聪 明 才 智 ,打 造 具 有 各 自特 色 的 宿 舍 文化 。 ( 4)三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 行 为 习惯 ,从 而 全 面提 高学 生 的 综合 素 质 。
关键 词 :技 工 学校
一
、
技 工 学校 养 成 教 育 的 现 状
1 . 学 生 方 面 技 校 的 学 生 大 部 分 是 中考 、 高 考 的 淘 汰 者 , 由于 成 绩
生” , 不太 注 重 学 生 的 品 德 行 为 ,认 为只 要 保 持 一 个 稳 定 的 校 园 环境 ,保 证 学 生 的 安全 即可 。
3 . 社 会 方 面 在 这 个 多 元 文 化 并存 的 今 天 , 学 生 可 以通 过 报 纸 、 杂
子 规 深 入 人 心 ,最 后 由家 长 、 用 人 单 位 来 评 判 其 效 果 。 同 时 ,制 定 “ 五 讲 五 爱 ”行 为 标 准 ( 五 讲 :讲 文 明 、讲 卫 生 、 讲 纪 律 、讲 信 用 、 讲 学 习 ;五 爱 : 爱锻 炼 、 爱 团队 、爱 学
一
条 职 业 之 路 ,相 应 就 会 带 来 一 些 不 良 的 习惯 和 产 生 对 职
三 、 开 展 养 成教 育 应 注 意 的 问 题
技工院校中级工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实践探讨
技工院校中级工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实践探讨收稿日期:2017-11-16作者简介:赵志彬(1981-),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高级讲师,专业教师兼班主任工作13年,研究方向:数控加工技术、学生德育管理。
一、引言养成教育是“细节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点点滴滴、水滴穿石的教育;养成教育是班主任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当前,“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经过名牌中学、重点中学、普通中学的层层“选拔”之后,学习基础较差、日常行为不规范的“后进生”一部分进入了技工学校继续学习,为了将这些学生培养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成技师,中级工学生日常的行为规范和组织意识的培养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以我们学院的学生发展路线为例,图1给出了中级工学生职业资格晋升路线。
二、中级工常见问题原因分析从学生自身原因分析,中级工学生年龄较小,有些是初中读到一二年级中途退学的学生。
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学生没有参加中考,所以学习动力不足,日常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和家长的责骂,这些外界的因素严重打击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生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组织纪律性较差,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和问题。
从家庭情况方面分析,该类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家长是单亲或者离异,这些家庭状况和学生的自身学习基础造成了他们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因此自暴自弃的学生比较普遍,主要原因与其在中小学期间养成教育的缺失和家庭环境影响有很大关系。
如今,他们进入技工学校中级工班级,开始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强调动手动脑,而且需为后面的实习就业打下基础。
为了实现技能成才和就业目标并解决上述难题,必须首先从技工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抓起。
三、养成教育培养实践1.“师兄师姐”传经送宝,协助规划成长路线。
日常教育中,千方百计找“亮点”,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尤其是在班级同学面前及教师办公室、家长会上、同家长通电话时,极力地表扬和赞美学生,使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观点,重建自信心。
技工学校学生养成教育探析
技工学校学生养成教育探析校园,应该是美丽的;技校班主任工作应该是老师引以为自豪的。
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多老师畏班主任工作为“猛虎”,惟恐避之不及。
我们应怎样对待技校学生?应怎样让他们健康成长?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应起什么作用?多年的感悟我觉得:让学生沐浴人性光照,谱一首美丽的教育诗!班主任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生命教育”,不是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你的手里“枯死”,而是让他们焕发起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激情:不是在你的训斥中埋葬既有的自信与自尊,而是在你的挚爱中丢弃自卑与自悲;不是在你的“教育”中对未来迷失方向,而是在你的指引下对前景充满憧憬。
因此,我们需要做好技校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
1 用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心态影响学生技校三年,大部分学生经历他的十六岁花季、十七岁雨季、十八岁“无忌”。
不可否认,也无庸置疑,这三年正是他们自以为是的年龄。
这是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对“亲其师,信其道”的消极影响。
加上他们还是独生子女,中国的家庭教育存在较多问题。
在爱和溺爱之间,在社会现实和纯真心灵之间,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在老人和孩子之间,人们普遍地感到无所事从、左右为难。
而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的“近视”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体现地尤为明显。
这可能是我们的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习惯的一个主要原因。
另外,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技校学生的生源质量、综合素质下降,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中学的“弃儿”,在学校倍受学生甚至是老师的冷视和打击。
使这些学生个体差异增大,导致各种矛盾增多,心理异常现象,违纪违法行为增多,个别学生,是难以教育的,甚至是无法教育的,我们已不能再习惯板着面孔教育他们。
“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甚至,学生带有一种挑剔和怨恨在听你讲课。
很多学生失去了对知识的渴求,教育只能成为一项事倍功半的重体力和重脑力劳动。
老师将是最可悲的劳动者。
对高校养成教育工作的思考
对高校养成教育工作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养成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关注。
养成教育是指在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教育。
高等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养成教育工作的良好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文就对高校养成教育工作进行一些思考。
首先,高校养成教育工作需要从全员参与的角度考虑。
一方面,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基础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培养人文素质、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等。
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如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等,通过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提高自身能力和人格素质。
其次,高校养成教育工作需要注重现代化和科技化的手段。
高校应积极开展校内校外互动,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同时,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视频直播、互动式教学等,让学生在多种场景下进行学习和实践,增加学习的便利性和趣味性。
第三,高校养成教育工作需要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现在,创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高校也应该培养出更多能够创新的人才。
因此,高校应该强化创新教育,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创新,通过课外活动、创新实践等方式来提高创新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
最后,高校养成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完善。
高校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定期对养成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在加强管理和监管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创新和探索,寻找新的教育模式和手段,让养成教育工作更加贴近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总之,高校养成教育工作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需要从全员参与、现代化和科技化、注重创新能力培养和不断完善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不断加强高校养成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
七星关区工读学校的发展与启示
理论与实践七星关区工读学校的发展与启示当下我国开办的工读学校是指以边劳动边读书的方式对大约13—17岁具有严重不良行为、违法行为、轻微犯罪行为,不适合在一般学校受教育,但也不足以送少管所的未成年人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带有矫治色彩的专门法制教育的学校。
工读学校的教育属于普通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那些具有严重不良行为或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多处于义务教育期,他们的义务教育权理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这里的专门学校就是指实施工读教育的工读学校。
工读学校保持未成年人义务教育的连续性,实现了他们最基本的受教育的权利。
一、毕节市七星关区工读学校的建立与发展(一)学校建立的背景七星关区地处毕节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云、贵、川三省结合部,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七星关区治安形势发生许多新变化,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日趋增多,如据2012年的数据统计,全区立案不起诉的未成年人413人,占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29.88%,其中“两抢一盗”侵财性案件占51.8%,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提升,成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因此,区委、区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和认真研究,于2012年7月投资修建了七星关区工读学校(即七星关区育新学校),为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创造一个系统规范的教育和成长环境,进一步强化未成年人教育管理工作,为法治毕节创建作出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二)工读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七星关育新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出以爱心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七、六、五”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即建设七个管理团队。
即文化教育团队、军事教官团队、心理矫正团队、兴趣活动团队、法制教育团队、后勤保障团队、安全管理团队,七个团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
中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中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小学养成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优秀习惯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实践中,我国中小学教育系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重视功利导向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进行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方面,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通过编写小说、新闻稿等作品,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
在数学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设置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在英语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模拟对话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些学校在教育管理上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通过设置班级规章制度和校规校纪,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行为;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设置个人成长规划和心理辅导,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
一些学校还注重了家校合作,通过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学校开展家长论坛和亲子活动,提供家教指导和学业辅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加强与社会资源的对接,联合社会教育机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兴趣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社会责任感。
在中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养成教育的评价和考核仍然以分数为主,存在功利导向的问题;教师在养成教育中的作用和能力有限,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学校和家庭在养成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和配合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需要加强合作共建。
中小学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优秀习惯,才能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
用爱浇灌“蒙尘的花朵”:工读学校的德育教育
用爱浇灌“蒙尘的花朵”:工读学校的德育教育1. 引言1.1 工读学校的发展背景工读学校是一种结合学习和劳动实践的教育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
工读学校起源于欧洲,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在中国,工读学校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工读学校的发展背景,可以追溯到工业化时代的兴起。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社会对于技术人才和实践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长,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工读学校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工读学校的发展背景,也反映了教育理念的转变。
传统教育主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工读学校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结合学习和劳动实践,工读学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1.2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和人格素养,帮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道德、智力、体质等各个方面均衡发展。
德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不仅需要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实力,更需要有高度文明的社会道德风尚和人格品质。
德育教育可以培养出一代代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人翁,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德育教育是个人成长的保障。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道德底线,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直的品性。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自律和拒绝邪恶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实现个人的人生目标。
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根据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
”根据这一要求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立题进行“养成教育”的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养成教育是小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
蒙以羊正是指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训养”作为儿童道德习惯形成的主要措施。
孔子提出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述对后代儿童教育发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
朱熹的“古之教者有小学;有大学……小学是事……大学是发明此事之理”的著名论断一语道破了小学道德教育主要应培养具体的道德行为大学的道德教育才揭示其道理。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
本世纪70~8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们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系统地研究了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特征认为小学儿童的完整品德是在学校中遵守明确的道德要求、准则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
他们强调儿童道德习惯的养成在儿童个性形成与品德发展中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我国著名心理学专家林崇德教授在他的《品德发展心理学》中指出由于年龄所致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识比较肤浅只知道“应该去做”但对“为什么这样做”缺乏理解具有外部调节向内心自觉发展的特点“要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儿童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
在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质时我们认为思品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是一门有别于小学其它学科具有“教养课”的性质它既不像语文、数学那样具有明显的“知识”性也不具有音体美劳那样的“技能”性而是具有养成教育的引“行”性或是道德认识的启蒙教材。
我们的这一观点与有的论者近年提出的“思想品德课程是‘修养课’”的论点不谋而合。
二、养成教育应确立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养成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然涉及到养成教育的基本内容和行为习惯标准。
浅谈民工子弟学校的养成教育
浅谈民工子弟学校的养成教育在城市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外来民工的参与和支持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渐渐地发现,民工子弟学校越来越多,只为了这些民工子女。
他们是一群敏感而易受伤害的孩子,长期的城乡分治导致了城乡经济差距、教育差距、文明差距,还有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
心理差距和尊严差距。
他们象一群候鸟的孩子,随自己家长漂泊在不同的城市之间,读书问题是他们童年面临的最大困难;他们象“没有春天的蒲公英”,每天失学漂泊在城市的边缘。
习惯会造就性格,性格会决定命运,对外来民工子女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刚开始教学的我,不认为民工学生跟本地的学生有什么区别;刚随时间的流逝,我发觉他们真的有很大的差别。
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习惯未最终成型,不良习惯也未根深蒂固,较易铲除。
故对于这些学龄商短的孩子,培养其养成教育至关重要。
那么怎样抓好小学生的养成教育呢?一注重良好习惯培养的时机1.时间上越早越好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
从我开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着重观察学生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到教室后首先要打扫卫生,我就细心观察学生打扫卫生是否积极,谁在无动于衷。
我知道习惯的养成是越早越好,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的养成。
现在我们班已有两位同学来到班级之后,放下书包就去排桌子的习惯,当他们排整齐之后,马上就会回到座位把书拿出来大声朗读起来。
我认为还有很多事情是必须由班主任手把手的教。
2.注意顺序上的递进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要有耐心,有条理,有思路;循序渐进,循循善诱,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定不能囫囵吞枣,半途而废。
二注重多方面习惯的养成1.行为习惯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要求学生做好行为规范之前,我先为他们起到了示范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学生。
然后再强调学生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要得体,要适宜。
对于长辈和老师,要报以尊敬和善的态度;对于同辈,要友善亲切,团结互助。
工读学校德育渗透路径实践研究
工读学校德育渗透的路径与实践研究-校长管理论文工读学校德育渗透的路径与实践研究一、日常文化情境下的道德养成道德的养成始于日常生活,为“问题学生”订立每日具体的行为规范,在具有威仪的情境中,无一例外地进行或接受严格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厌其烦的规训,形成严明的纪律、操守、仪规、礼节、禁忌,由此逐渐浸染人的德行,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意识,逐渐把良好习惯内化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工读学校作为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基本阵地,首先就应该从对“问题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人手,使“问题学生”改掉原有的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公民道德风尚,成为合格的社会小公民。
反观工读学校这些年的成功教育,首先得益于营造了一个适合青少年成长的教育环境,通过养成教育“一日常规制度”“新生训练教育计划”“班集体考核制度”等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
心理学家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行为习惯的改变会影响性格的改变,性格的改变就会影响人生的改变。
因此,从工读学生入校的第一天就要开始养成教育的行为训练。
日常文化情境下的道德养成为“问题学生”创设一个认同的日常文化情境,让“问题学生”置身其间,产生耳濡目染的道德影响,促进常规的内化和行为的养成。
要求从“问题学生”日常生活中那些“不可以做”的每一个细节做起,贯穿于起居生活、日常礼仪、课堂要求、课间行为、人际关系等过程中,养成尊重自我、尊重他人、尊重公共秩序等社会公德。
建立卫生、礼仪、纪律、安全的自主督察机制,促进“问题学生”在公共领域中日常行为的自我稽查、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纪律、操守、仪规、礼节,浸染公民德行。
二、学科文化情境下的道德渗透工读学校的课堂教学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也是教育转化“问题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指出:“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正如我不承认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
也就是说,教育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技工院校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实践探究
技工院校学生“养成教育”培养实践探究【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技工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技术技能外,还要求其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因此对于技工院校的教师而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顺应社会的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本文主要从专业技能的养成、道德素质的培养两个层面,探究了技工院校学生“养成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技工院校养成教育实践探究技工院校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劳动技能的培训,为各行各业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技工人才,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因此,作为技工院校的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技能学习,还要注重他们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养成,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技工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的养成(一)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工院校的性质决定了其专业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首先,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教学中的诸多要素,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征、就业需求等,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动手动脑,提高实践能力。
其次,理论知识教育与实际技能训练不应该分割开来,相反,教师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在实际的技能操作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对于理论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且将他们分为不同小组进行实际操作,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提高学生的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 教师与师傅相融合技工院校的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走进企业,直接参与到产品的生产、管理中,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师必须充分地认知自身的价值。
一方面,教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紧密联系实际,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拓宽专业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共计2988字
工读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初探
工读教育是接收九种严重不良行为学生的专门学校,它的教育对象是那些有严重不良行为,或有严重违纪、屡教不改、不宜在原校就读的学生。
现在工读学校学生的类型有长期未到校的、网络成瘾的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学习成绩差,厌学情绪严重。
根据实际情况,学校提出了“变共性教育为个性教育”的德育工作思路,采取“三注重三同时”的模式,即:注重抓好共性教育,同时实施个性化教育;注重解决每个学生的每个具体问题,同时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注重讲求个性化教育效果,同时关注教育过程。
通过加强德育常规管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特色课程引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领、教育和转化。
一、规范德育常规管理,提升学生遵规守纪意识
首先每班配备两名班主任,学生在校进行24小时无缝管理教育,用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爱心,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处处充满家的概念,学生与教师成为一家人。
两名班主任相互配合协作,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活动,班主任与学生不仅是老师,不仅是家长,更像是同学和朋友,班主任放弃接送孩子,放弃回家团聚的时间,来陪伴更需要关怀的学生,用自己的奉献感化学生,用自己的包容与耐心,来影响和帮扶学生,从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老师成为比亲人跟亲的人,从而潜移默化的来教育和转化学生。
其次,全校制定统一的适合我校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标准,通过培养和落实,提升学生良好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校主要对班级队列、卫生、三餐、礼仪、课堂纪律“五项评比”制度为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