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新冠肺炎疫情和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指导手册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日管控风险管控清单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日管控风险管控清单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集体用餐配送服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而在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食品安全问题也时刻存在着。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必须要进行日常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本文将介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安全日管控风险管控清单,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一、食品采购风险管控1.选择正规渠道采购: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该选择符合法律和监管要求的正规渠道进行食品采购,避免从不知名、不规范的食品生产企业或餐饮单位采购食品。
2.确保食品配送温度: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该在采购食品时,确保食品的温度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避免食品在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下运输。
3.保证供应商资质和产品质量: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不仅要对食品供应商进行资格审查,还要对食品质量进行检验,确保供应商提供的食品符合法规要求。
二、食品库存风险管控1.制定食品入库管理制度: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该制定食品入库管理制度,确保所有进口食品都经过严格检验,入库之前标明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对食品进行质量登记,以便进行追溯。
2.进行食品检测: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该定期对库存食品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排查库存食品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
3.采取措施消除食品安全隐患:对于被检测出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库存食品,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清除或采取其他措施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保证食品安全。
三、食品加工风险管控1.全程监督加工: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该明确加工人员职责,全程监控制作工艺,避免出现加工中因操作不当、环境卫生差等原因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2.加工间定期消毒: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该定期对加工间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保障加工环境卫生。
3.控制加工过程温度: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该根据不同食品的生产工艺和要求,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确保食品加工熟透。
四、食品包装风险管控1.使用合格包装材料: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应该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包装材料,避免使用劣质包装材料从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
(集中用餐单位)食安三责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参考清单
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管控参考清单 序号 检查项目 风险管控参考清单1 经营资质 1.1食堂及承包单位食品经营许可证资质合法有效。
以招投标等方式公开选择承包单位。
依法签订合同,明确双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1.2未超出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项目从事餐饮服务活动。
2 健康管理 2.1有每日晨检记录,从业人员持有有效健康证明,未患有碍食品安全病症或手部有伤口。
2.2从业人员穿戴洁净工作衣帽,手部卫生,无饰物外露,专间及专用操作区工作服有明显区分,佩戴清洁口罩并遮住口鼻。
3 原料控制 3.1有进货查验记录和合格证明文件。
规定品种录入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
3.2食品贮存区食品与非食品不混放,无有毒有害物质;食品分类分架、离地离墙、包装标签标识符合要求;原料感官性状无异常。
3.3严格按储存要求控制温度,确保冷藏温度控制在0℃~8℃、冷冻温度低于-12℃。
3.4未发现无标签标识、无法说明来源、未检疫或检疫不合格、过期食品、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和水产、有毒动植物、散装食盐等其他违禁食品。
3.5对变质、超保质期或回收的食品进行显著标示或单独存放明确标志场所,及时无害化处理、销毁、如实记录。
4 过程控制 4.1加工场所及设施设备配置符合要求;原料、半成品、成品及其盛放容器和工用具区分标识明显、保持清洁、分开放置和使用;各类水池有明显标识并按标识区分使用。
4.2待加工的食品及原料,未出现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感官性状异常的情况。
4.3刀具、砧板、容器等工用具使用不同材质、性状、大小或明显标识区分用途,督促从业人员规范使用。
4.4专间温度控制在25℃以下,专人操作,专间内食品存放按要求控制备餐时间、有防污染措施、食品专用冰箱内无原料、半成品和不洁食品。
4.5需烧熟煮透的食品,保证足够的烹饪时间,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达70℃以上。
复热前检查菜品感官性状,充分加热熟透。
5 留样管理 5.1留样使用专用冰箱、专用容器,留样品种齐全,每个品种不少于125g,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
食品配送公司应对疫情的预防措施
食品配送公司应对疫情的预防措施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食品配送公司应对疫情的预防措施,以确保员工和客户的健康安全。
在面对疫情时,食品配送公司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员工健康管理- 提醒员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经常洗手、正确佩戴口罩等。
- 员工应定期测量体温,并向公司报告任何身体不适症状。
- 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就医。
- 配送车辆应定期消毒,确保车内环境清洁卫生。
2. 强化配送环节卫生措施- 配送员应佩戴口罩,并定期更换。
- 配送员在配送过程中应避免与客户有近距离接触,保持社交距离。
- 配送员应定期洗手,并使用洗手液或消毒剂消毒双手。
- 确保食品包装完好无损,并采取措施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3. 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 食品配送公司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对疫情防控的认识和知识水平。
- 配送车辆应定期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 配送员应避免前往疫情高风险地区,尽量减少外出。
4. 加强供应链管理- 食品配送公司应与供应商合作,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 与供应商密切沟通,及时获取供应链信息,防止因疫情导致的物资短缺。
- 加强库存管理,确保供应链畅通。
5. 客户沟通和服务保障- 食品配送公司应向客户宣传并推广疫情期间的预防措施和安全保障措施。
- 提供联系渠道,方便客户咨询和反馈。
- 配送过程中,尽量减少与客户的直接接触,选择无接触配送方式。
以上是食品配送公司应对疫情的预防措施,通过加强员工健康管理、配送环节卫生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供应链管理以及客户沟通和服务保障,食品配送公司能够有效应对疫情,保障员工和客户的健康安全。
食品运输疫情防控措施方案
食品运输疫情防控措施方案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食品运输行业成为了防控工作的重点对象。
为了确保食品运输环节的食品安全,采取一系列疫情防控措施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食品运输前、运输中和运输后三个方面,详细介绍食品运输疫情防控措施方案。
一、食品运输前的疫情防控措施1.员工身体检查在食品运输员工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进行健康体检。
体检项目包括测量体温、咳嗽等症状的检查,以及疫情相关病史的了解。
员工如有任何不适或疑似症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并接受医学检查。
2.培训与教育食品运输公司应加强员工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员工应学习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知识。
通过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控意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3.消毒措施食品运输车辆、器具和设备应进行定期消毒。
特别是对接触过的高频接触面,如方向盘、门把手等,应用消毒液进行消毒,确保传播途径的断链。
二、食品运输中的疫情防控措施1.佩戴口罩食品运输员工在工作期间必须始终佩戴口罩,避免飞沫传播病毒。
特别是在接触客户、卸车等接触面广泛的环节,更应严格执行佩戴口罩的要求。
2.勤洗手食品运输员工在接触食品、器具等物品之前和之后,应勤洗手。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以杀灭病毒和细菌。
3.避免近距离接触食品运输员工在工作期间应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他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
在装卸货物、签收单据等环节,要保持个人安全距离,避免感染风险。
三、食品运输后的疫情防控措施1.车辆和设备清洁消毒食品运输车辆和设备在每次运输任务结束后,应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特别是接触食品的部位,如卸货区域、箱体等,应使用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细菌和病毒滋生。
2.物品消毒运输过程中接触的物品、器具等,如手持终端、传真单据等,应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使用消毒液擦拭这些物品,以确保无潜在感染源。
3.运输记录保存食品运输公司应保存食品运输记录,包括运输时间、运输路线、司机信息等。
如发现疫情感染或疑似感染的情况,可以追踪相关人员和行程,防止感染扩散,并提供数据支持进行疫情调查和溯源。
食堂防疫隔离操作手册
食堂防疫隔离操作手册1. 引言本手册旨在提供一份详细的指南,以帮助食堂在疫情期间有效地实施防疫隔离措施。
食堂管理者应确保所有员工遵循本手册中的指导原则,以确保食堂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2. 一般原则2.1 遵守政府规定食堂必须遵守当地政府和国际卫生组织的防疫隔离规定,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密度限制、社交距离要求等。
2.2 员工健康监测食堂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测,包括体温检测和症状筛查。
任何有症状或接触史的员工都应被暂时隔离并立即报告给当地卫生部门。
2.3 个人卫生所有食堂员工在执行动作前后必须彻底清洁双手,使用肥皂和水或免洗手消毒液。
3. 食堂布局调整3.1 座位安排食堂内应重新安排座位,确保每个座位之间至少保持1米的距离。
可使用标记或物理隔离物来提醒员工保持社交距离。
3.2 自助餐区域如果提供自助餐服务,应减少自助餐区域的面积,并在取餐区域设置物理隔离。
鼓励使用无接触式支付方式。
3.3 厨房操作厨房内所有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并在操作过程中保持社交距离。
必要时,可考虑重新分配工作职责,以减少人员接触。
4. 食品和饮料安全4.1 原材料采购确保所有原材料均来自可靠供应商,并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定。
4.2 食品储存食品应储存在适当的温度下,并定期检查保质期。
避免交叉污染,使用不同的刀具和砧板处理不同类型的食品。
4.3 食品准备在准备食品时,员工应佩戴口罩和手套,并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 清洁和消毒5.1 清洁和消毒计划制定一份详细的清洁和消毒计划,确保食堂内所有表面、设备和餐具都按照规定的频率和方法进行清洁和消毒。
5.2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使用经认证的消毒剂,按照制造商的推荐浓度和接触时间进行消毒。
5.3 记录保留记录所有清洁和消毒活动,以便进行追踪和审查。
6. 培训和沟通6.1 员工培训为所有员工提供防疫隔离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所有相关措施和程序。
6.2 内部沟通定期与员工沟通,更新防疫措施和指南。
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够获取最新的信息。
食品配送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食品配送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方案1. 背景和目的随着疫情的爆发,保障食品安全成为食品配送公司的首要任务。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确保员工和顾客的健康安全,同时保障食品配送服务的正常运营。
2. 疫情防控措施2.1. 员工培训和宣传- 严格执行员工健康监测制度,每日测量体温并记录。
- 加强员工疫情防控知识的培训和宣传,确保员工了解疫情防控措施和个人防护要求。
- 强调员工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如经常洗手、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等。
2.2. 配送车辆和仓库卫生管理- 配送车辆必须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接触部位、司机座位等。
- 仓库进行定期消毒,包括货架、货物包装等。
- 必要时,协助做好相关设施的防疫排查和卫生改造工作。
2.3. 配送员个人防护和配送流程- 配送员必须佩戴口罩,并定期更换新的口罩。
- 配送员应将衣物、鞋子等与外界环境隔离,定期更换。
- 配送员应尽量避免与顾客近距离接触,保持安全距离。
- 配送员应避免进入疫情高风险区域,如有必要,应佩戴专业防护装备。
2.4. 顾客接收与配送流程- 配送员将食品放置于门外,并在适当距离处与客户确认接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 配送员应提醒顾客实施个人卫生措施,如洗手、消毒等,并建议在线支付避免现金交接。
3. 紧急情况应对3.1. 发现员工症状异常- 发现员工出现发烧、咳嗽等与疫情相关的症状时,立即引导其佩戴口罩,并隔离到指定区域等待进一步处理。
- 及时联系相关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部门,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处理和报告。
3.2. 顾客病例发现- 若顾客自行申告或确认为患病,需要全程保持与顾客间的安全距离,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 立即与卫生防疫部门联系,并按其指示进行相关处理,包括车辆、仓库等的消毒等工作。
4. 定期复盘和改进- 根据疫情发展和政策要求,及时调整本方案,并组织相应培训。
- 对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定期复盘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5. 措施宣传与落实- 将本方案通过内部通知、培训等形式向全体员工宣传,确保每个员工都了解和遵守相关要求。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下集体用餐配送存在问题及管控对策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下集体用餐配送存在问题及管控对策作者:刘智勇马晓晨范钦杰刘英来源:《食品界》2022年第08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粮食安全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各级政府严格执行清零政策,全国范围内集中供餐的需求激增。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为了保证公众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更高效地抵抗病毒的侵害,集中供餐作為合理膳食的用餐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深入分析后疫情时代,食品行业及集中配餐方式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不同角度提供合理的解决策略,期望能为相关供餐单位提供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以发热、咳嗽、嗅味觉丧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其较强的传染性,对各行各业的正常生产活动造成了严重的干扰。
随着全球感染该病毒的人数不断增加,全球范围内粮食安全受到威胁,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和担忧程度也不断增加。
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的防疫工作虽然取得巨大成功,但在食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尚存在不足之处。
研究发现与COVID-19病毒感染和死亡有关的风险因素与机体的营养状况和特定必需营养素有潜在的关联。
健康和多样化的饮食和营养可以支持和调节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功能良好的免疫系统对于任何致病性感染的强烈反应至关重要。
疫情期间保持粮食安全是保证社会公众营养健康的重要前提。
粮食不安全是各种疫情期间成年人中的普遍问题,对资源的共同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可能导致更多的社会性问题出现。
COVID-19大流行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方面包括粮食供应、可及性、利用和稳定性。
新冠疫情的发生对食品行业的正常发展带来强烈冲击。
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集体供餐的供餐方式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
作为一种新的供餐形式,开展集中供餐可以保证食物的质量问题,保证人群的膳食结构合理,避免出现营养素缺乏或摄入比例不合理而导致的相关疾病的发生。
集体供餐通过统一的原材料采购,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营养需求进行合理的营养规划,保证人群的营养素比例和数量摄入合理。
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集中用餐单位食堂)
每餐次
保持备餐及就餐场所清洁。
分盛菜肴、整理造型的工具清洁状况
使用前未清洗消毒。
清洗消毒后再使用。
每餐次
确保分盛菜肴、整理造型的工具清洁和消毒到位。
餐食供应
供餐过程中无有效防护措施,导致餐食污染;烹饪完成至食用时间过长,导致餐食腐败变质。
1.供餐过程中对食品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食品受到污染。使用传递设施(如升降笼、食梯、滑道等)的,应保持传递设施清洁;
每日
建立和落实异常食品管理处置机制,确保问题食品不流入餐桌。
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醇基燃料等物品贮存
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醇基燃料等物品被误饮误食或污染食品。
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醇基燃料等物品的贮存设施有醒目标识,并与食品、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等分开存放或者分隔放置。
每日
清洁剂、消毒剂、杀虫剂、醇基燃料等物品与食品、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等有效分隔和醒目标识。
1.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月不定时对承包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情况开展抽查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相关情况;
2.督促承包经营企业严格落实人员管理、进货查验、加工操作、食品留样、餐饮具清洗消毒等各项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机制;
3.督促承包经营企业对食堂从业人员定期开展培训考核,提升食品安全责任意识;
2.使用GB 2760有最大使用量规定的食品添加剂,应采用称量等方式定量使用。
使用时
无超范围超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情形。
工用具存放
接触食品的容器和工具直接放置在地面上或接触不洁物。
1.配置一定高度的置物架;
2.配置容器和工具的防尘、防污染设施,确保不直接放在地上。
食材配送应急及疫情防控方案
食材配送应急及疫情防控方案食材配送的应急预案是为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准确地组织开展食材配送工作,合理调配运输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或避免因食材配送不及时造成的停产损失和未能实现100%按时交付的情况,确保食材能够按时交付。
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应对食材配送突发事件的紧急行动方案,旨在预防将要发生食材集中配送突发事件或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反应。
工作原则是以保证客户利益为根本原则,确保费用降低和交付及时,各个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整合、调度所有配送资源,充分发挥集中配送的核心作用。
为了有效地组织应急工作,成立了集中配送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小组,由组长、副组长、成员组成。
指挥小组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公司食材配送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及时了解公司业务部门资源调度情况,并提出应急措施建议,安排部署应积极补救工作。
各成员部门的职责分别是:仓储运输部负责物资和车辆的应急调度,突发事件原因分析,落实责任,以及避免此类事故的纠正措施;财务部负责应急费用的审批,以及对责任单位或个人的考核;综合管理部负责后勤保障工作;供应链管理部负责应急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纠错及预警设计以及供应链的提升。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指挥小组应立即启动本预案,各成员单位按照指挥小组的统一部署和各自职责,做好相应的应急响应工作。
指挥小组成员应当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并将手机、值班电话报告给指挥小组办公室。
对于恶劣天气配送应急方案,应组织所有配送人员开展安全培训,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着重强调遇到恶劣天气时的安全行车注意事项,确保人员、车辆和货款的安全。
在发生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地震等突发性事件时,要服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交通主管部门的统一调度、指挥。
3)应急运输措施在遇到自然灾害时,应立即向交通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报告。
投入应急运输车辆使用年限不超过5年,并经过检测合格的再用车。
每位驾驶员连续驾驶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
食品配送行业疫情防范措施
食品配送行业疫情防范措施
背景
新冠病毒疫情对全球各行业造成了严重影响,食品配送行业也不例外。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员工健康,采取一系列疫情防范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措施
1. 提高卫生标准:加强食品仓储和配送环节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配送工具和设备,确保食品安全。
2. 加强员工培训:向员工提供必要的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员工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
3. 体温监测:对所有进入食品配送场所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和处理。
4. 健康申报:要求所有员工每日填写健康申报表,如有不适症状及时报告,采取相应措施。
5. 人员分流:合理安排员工上班时间,避免大量人员聚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6. 推广无接触配送:鼓励采用无接触配送方式,减少人员之间的直接接触,降低传播风险。
7. 加强物流环节防护:维护食品配送车辆和仓库的卫生,定期消毒,确保食品在物流环节不受污染。
8.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对食品配送行业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结论
食品配送行业需要加强疫情防范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和员工健康。
通过提高卫生标准、加强员工培训、体温监测、健康申报、人员分流、推广无接触配送、加强物流环节防护和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确保行业的正常运转。
食品配送行业疫情下的安全保障措施
食品配送行业疫情下的安全保障措施一、引言自2019年底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食品配送行业成为了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行业之一。
然而,疫情也给食品配送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为确保食品安全、保护配送人员与消费者的健康,本文档将详细阐述食品配送行业在疫情下的安全保障措施。
二、配送人员健康管理1. 健康状况筛查:配送人员在疫情期间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包括体温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等。
对于有疫情暴露风险的员工,应立即隔离观察并报告相关部门。
2. 个人防护:配送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更换。
在配送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接触食品。
3. 培训与宣传:加强疫情防护知识的培训,提高配送人员对疫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定期组织疫情防控知识讲座,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防护方法。
三、食品包装与存储1. 食品包装:使用一次性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对食品进行独立包装。
避免食品直接接触配送箱内壁,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
2. 食品存储:确保食品存储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避免食品变质。
配送过程中,尽量避免食品长时间暴露在室外。
3. 清洁与消毒:定期对配送箱、车辆等进行清洁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等。
四、配送过程管理1. 优化配送路线:合理安排配送路线,减少配送时间,降低配送过程中的疫情传播风险。
2. 无接触配送:鼓励和支持无接触配送服务,如智能快递柜、指定取货点等,减少配送人员与消费者的直接接触。
3. 实时监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配送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配送过程的安全与合规。
五、消费者教育与沟通1. 消费者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消费者对疫情的防范意识。
2. 信息透明:及时向消费者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包括配送人员健康状况、食品来源、检测结果等,增强消费者信心。
3. 售后服务:设立消费者热线,及时处理消费者的投诉和咨询,确保消费者权益。
六、总结疫情给食品配送行业带来了诸多挑战,但也为我们提供了改进和提升的机会。
2024年用餐配送单位每日食品安全(日管控)风险管控参考清单
食品处理区应设置足够数量洗手设施,设施附近配备洗手液(皂)、消毒液、擦手纸、干手器等。
有害生物防治措施有效,不存在明显的有害生物活动迹象。有定期除虫灭害记录。
卫生间不得设置在食品处理区内,卫生间出入口不应直对食品处理区,卫生间相关设置符合要求,能够保持清洁。
各专间有标明用途的明显标识
设施设备
食品原料应洗净后使用;防止食品交叉污染的措施有效。
加工制作
需要烧熟煮透的食品,加工制作时食品的中心温度应达到70℃以
I-..,
炸油的色泽、气味、状态无异常,必要时进行检测。
煎油炸类食品、糕点类食品、自制饮品等加工过程符合要求。
盛放调味料的容器保持清洁,加盖存放。
生食类食品、裱花蛋糕、冷食类食品等的加工在专间内进行(可不在专间加工的情形除外)。
消毒要求
采用物理消毒的,消毒设备正常运转,消毒温度和时间符合相关要求。
采用化学消毒的,配有含氯等消毒剂和水池等消毒设施设备,消毒液配制行为和消毒液浓度符合相关要求。
保洁要求
消毒后的餐饮具存放在清洁、专用、密闭的保洁设施中,并有明显区分标识。
使用敞开式的货架存放餐饮具,采取防护措施。
分装配
送岗位
食品安
蔬菜、水果、生食的海产品等食品原料应清洗处理干净后,方可传递进专间。预包装食品和一次性餐饮具应去除外层包装并保持最小包装清洁后,方可传递进专间。
及时关闭专间的门和食品传递窗口。
检验检测要求
具有检验检测计划,定期对大宗食品原料、加工制作环境等自行或委托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验检测。能够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或记录。
具有与其加工制作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加工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冷冻(藏)、保温、陈列、采光、通风、洗手、消毒等设施设备能正常使用。
餐饮配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餐饮配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一、背景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疫情爆发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餐饮配送业也不例外。
为了应对疫情对餐饮配送业的影响,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是保障餐饮配送业正常运营,同时保护消费者和从业人员安全的重要举措。
二、目标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份餐饮配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部门、防控措施、员工培训等方面的要求,使餐饮配送企业在疫情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有效控制疫情传播,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应急响应部门为了快速有效地应对疫情,餐饮配送企业需设立专门的应急响应部门,负责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该部门应包括以下职责:1.疫情监测和信息收集。
2.制定和调整应急预案。
3.协调与政府、卫生部门等的沟通和合作。
4.配送员培训和指导工作。
四、防控措施为了降低疫情传播的风险,餐饮配送企业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1.加强员工健康监测,每日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2.提供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
3.强化餐具和设备的消毒,配送员在配送前后应主动进行手部消毒。
4.推行无接触配送服务,减少人员直接接触的机会。
5.加强货品及配送车辆的卫生管理,定期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
6.减少团队聚集,鼓励员工在配送过程中保持社交距离。
7.加强对配送员的培训,提高其对防疫知识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五、员工培训为了提高餐饮配送员的防疫意识和操作技能,应及时组织员工培训,包括以下内容:1.有关疫情的基本知识,如病毒传播途径、症状等。
2.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佩戴和使用方法。
3.餐具和设备的消毒指导。
4.无接触配送服务的操作流程。
5.配送员健康状况的监测和报告要求。
六、应急预案启动和监测一旦发生疫情,餐饮配送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要求进行监测和报告。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1.应急响应部门立即成立应急小组,负责总体协调和指挥工作。
2.开展疫情监测,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并及时向政府、卫生部门等报告。
食材配送疫情防控措施
食材配送疫情防控措施
一、采购管理
1. 采购食材应选择正规渠道,确保来源可靠,避免采购来源不明的食材。
2. 采购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食材。
3. 采购车辆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确保食材安全。
二、产品检测
1. 对采购的食材进行检测,确保无病毒、无污染。
2. 对食材进行定期检测,确保食材新鲜、安全。
3. 对不合格的食材进行及时处理,避免流入市场。
三、设施消毒
1. 对配送车辆进行定期消毒,确保车辆清洁、安全。
2. 对配送场所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场所清洁、安全。
3. 对配送工具进行定期消毒,确保工具清洁、安全。
四、人员管理
1. 对配送人员进行健康监测,确保健康状况良好。
2. 对配送人员进行防护培训,提高防护意识。
3. 对配送人员进行定期核酸检测,确保人员安全。
五、配送管理
1. 配送人员应佩戴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直接接触客户。
2. 配送车辆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确保食材安全。
3. 配送时应保持社交距离,避免人员聚集。
六、疫情防控
1. 建立疫情防控机制,制定应急预案。
2. 加强疫情防控宣传,提高员工和客户防护意识。
3. 定期对配送场所进行消毒,确保环境清洁、安全。
4.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处理。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风险日管控清单
应配备专用、密闭餐饮具保洁设施或保洁场所,消毒后餐饮具和工用具应在保洁设施或场所内存放。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和工用具应分开存放
6.3
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的餐用具或一次性使用餐饮具的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营业执照》、索取每批次产品消毒合格证明和资料。
7
食品留样
7.1
是否按品种配备足够数量的带盖密闭专用留样容器。
2.4
冷库及冰箱等温度是否达到相应要求(冷藏0-8℃,冷冻<-12℃);对温度有要求的食品是否按要求贮存
2.5
查看清洁剂、消毒剂等化学品是否有独立隔间或区域,远离食品存放
3
工用具、容器及设施设备维护
3.1
现场查看脱排是否清洁,油烟机的清洁记录、冰箱内是否清洁积霜过多等
3.2
接触食品表面的设备、工具和容器表面应平滑、无凹陷或裂缝,易于清洗消毒
2
贮存场所及食品存放
2.1
查看库房环境是否整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等;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原料存放是否存在被不洁物污染的风险
2.2
查看原料、半成品、成品分开存放;仓库食品存放离地离墙,距离地面是否在10cm以上
2.3
检查加工场所内是否有虫鼠害现象;粘鼠板等放置合适的位置,且不会污染食品;除冷冻(藏)库外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防鼠等设施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风险日管控清单
风险序号
风险环节
风险子序
可能存在风险隐患-因素
1
场所卫生
1.1
检查食品加工场所是否清洁、卫生;场所内无活禽蓄动物圈养与宰杀区域与活动;
1.2
烹饪场所是否采用机械排风及油烟过滤的排气装置,并能满足需要,场所内无大量油烟和蒸汽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指导手册(食品卫生部分)
《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指导手册(食品卫生部分)(一)政府重视食品卫生工作,食品卫生纳入政府工作规划,有中长期工作目标和措施。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责任落实。
条文解释: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食品卫生工作负总责,将食品卫生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
政府统一领导,协调各有关部门开展食品卫生监管工作,有实施食品卫生法律法规的中长期规划,做到标本兼治,着力治本。
规划的内容包括总目标、具体目标、行动策略、保障措施和评价方法。
总目标:控制食品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目标:根据食品卫生工作需要,制定和完善食品卫生管理办法或规定;推广无公害食品生产,使蔬菜农药残留量逐年下降;全面落实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卫生许可制度,积极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肉品市场准入制度,生猪实行定点屠宰,推进牛、羊、禽定点屠宰工作;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的预警与控制系统。
保障措施:将食品卫生列为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工作内容;认真做好食品卫生监管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作用。
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设卫生管理组织,有领导分管卫生工作,有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明确负责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和法律责任;有检查、考核、奖惩记录。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食品卫生法律、法规,有本市食品卫生管理的具体实施计划,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有关资料齐全。
条文解释:食品监管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卫生法规及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
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开展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的监督管理,增加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生产、销售和餐饮服务者的监督检查频次。
落实各项工作的资料包括: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及档案,国家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及配套文件,现行食品卫生标准,各监管部门的监督监测档案,宣传培训资料等(声像、图片、画册、教材、挂图、小册子)。
防疫送餐工作方案
防疫送餐工作方案随着新冠疫情的持续肆虐,许多餐饮企业纷纷转向外卖服务,以应对消费者对于外出用餐的担忧。
然而,送餐服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防疫挑战,如何保障送餐人员和消费者的安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一套完善的防疫送餐工作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送餐人员防疫措施。
1. 体温检测,所有送餐人员在出勤前应进行体温检测,确保身体健康。
2. 个人防护用品,送餐人员应配备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并严格按照要求正确佩戴和更换。
3. 洗手消毒,送餐人员在送餐前后应进行充分的手部清洁和消毒,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定期对送餐人员进行健康体检,确保身体状况良好。
5. 健康宣传,加强对送餐人员的健康知识宣传,提高他们对于疫情防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二、外卖包装防疫措施。
1. 包装消毒,外卖包装应在出售前进行充分的消毒处理,确保食品安全。
2. 密封包装,外卖食品应采用密封包装,避免外界污染。
3. 标识清晰,外卖包装上应清晰标注食品种类、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方便消费者了解食品的情况。
4. 无接触配送,外卖送餐人员应采用无接触配送的方式,避免直接接触消费者。
5. 包装规范,外卖包装应符合卫生标准,避免出现破损或污染的情况。
三、消费者防疫措施。
1. 无接触支付,鼓励消费者使用无接触支付方式,减少现金交易的接触风险。
2. 送餐时间安排,消费者可以选择在送餐员离开后再取餐,减少接触的机会。
3. 外卖接收,消费者在接收外卖时应佩戴口罩,避免与送餐人员过近的接触。
4. 外卖消毒,消费者在接收外卖后,应对外卖包装进行消毒处理,确保食品安全。
5. 健康监测,消费者应定期自我监测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四、餐饮企业防疫措施。
1. 厨房卫生,餐饮企业应加强厨房的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2. 人员培训,对送餐人员进行防疫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和能力。
3. 疫情监测,餐饮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监测,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A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新冠肺炎疫情和食品安全风险防控
指导手册
近期,我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陆续开始复工,为进一步指导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工作,阻断疫情传播,防止重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指导手册。
【开工篇】
集体用餐配送单位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两项主体责任,开工前对制度预案、物资储备、从业人员、设施设备、清理库存和环境卫生六个方面进行验收。
一、制度预案。
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疫情防控制度,更新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将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成立由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防控小组,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岗位责任。
二、物资储备。
配备与人员数量相匹配的口罩、手套、帽子、洗手液、温度计、消毒药械等疫情应对物资,配备与供餐量相匹配的一次性餐用具,有集体宿舍的单位要配备必要的临时隔离宿舍。
采购食品、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建立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台账记录制度。
三、人员状况。
一是开展全体员工假期出行情况调查,全面掌握员工是否离苏及前往地点、是否乘坐过公共交通(飞机、高铁、大巴等)、身体状况是否良好(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从业人员应持有有效健康合格证明)、是否与发热病人有过密切接触、是否接触过野生动物等情况。
二是凡有市、区防控指挥部明确的重点地区旅居史、人员接触史的人员,自有住房的应居家隔离14天,有集体宿舍的应由餐饮服务单位安排单间隔离14天,每天2次汇报体温和其他健康状况,解除隔离前不得复工。
如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病例,治愈出院后方能复工。
三是加强员工培训。
开展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培训、岗位操作培训,保留培训记录。
四、设施设备。
配备足够的清洗消毒、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要对工具、容器、餐饮具等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设置专供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保洁设施,标识明显,结构密闭并易于清洁。
配足洗手消毒设施,张贴洗
手消毒方法标识。
水龙头宜采用脚踏式、肘动式或感应式等非手触动式开关。
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五、清理库存。
对照《江苏省餐饮服务经营者食品安全自查指南》要求,开展一次食品安全全项目自查。
对库存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等进行彻底清查,及时清理超过保质期、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对冷藏冷冻设施和保鲜储存场所进行全面清理消毒。
六、环境卫生。
要按照防疫要求,对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彻底规范清洁消毒,应按照比例配比84消毒液等清洁墙地面、设施设备、操作台、门把手、水龙头、空调、通风设备及排风口等。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有条件的建议采用机械通风,专间和专用操作区使用紫外线灯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经营篇】
一、严格落实从业人员管理
(一)规范每日岗前检查和登记制度。
由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对每位员工进行体温测量。
有班车接送的,应在上车前进行测量,有发热(37.3度以上)、胸痛、胸闷等症状者禁止乘坐班车或进入单位上岗从业,并送到指定的发热门诊就医。
对于出现皮肤伤口感染、咽部炎症等其他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应立即离开工作岗位,待查明原因并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二)规范来访人员管理。
原料送货人员及外部访客也应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检查,如有发热(37.3度以上)、咳嗽、胸痛、胸闷、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劝离就医。
(三)规范口罩手套使用。
上岗需时刻佩戴口罩,要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口罩、定期更换口罩和正确处理使用后的口罩。
从事专间和专用操作区工作的人员要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及时更换。
(四)规范洗手消毒。
保持勤洗手、多饮水习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洗手并消毒:(1)操作前、接触生食物后;(2)接触受到污染的工具、设备后;(3)咳嗽、打喷嚏或擤鼻涕后;(4)处理动物或废弃物后;(5)触摸耳朵、鼻子、头发、面部、口腔或身体其他部位后;(6)从事任何可能会污染双手的活动后。
手部清洗消毒参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附录《餐饮服务从业人员洗手消毒方法》,在从业人员通道入口处配备洗手消毒设施,如配备免洗消毒液或75%酒精等。
(五)规范人员接触。
从业人员应避免与具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密切接触,避免接触野生动物或养殖畜禽动物。
(六)规范健康宣教。
针对性地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倡导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身体抵抗力,提高员工对新冠肺炎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二、严格食品原料采购
(一)严禁采购、出售野生动物及制品。
(二)严禁活禽销售、宰杀。
(三)禁止在食品经营场所内饲养野生动物和活畜禽。
(四)禁止采购经营未按规定进行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或来源不明的畜禽肉及其制品。
(五)严格执行食品原料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
严格做好畜禽肉及其制品的合格证明、交易凭证等票证查验和台帐记录。
对采购的猪肉要查验和留存“两证一报告”(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非洲猪瘟检测报告)。
三、严格定期清洗消毒场所设施
(一)每天对加工经营场所进行全面清洗,保持加工经营场所清洁卫生,送餐结束后后用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地面。
保持加工经营场所空气流通,定期对空气过滤装置进行清洁消毒。
(二)每天对食品加工操作台、接触食品容器、运输车量、员工就餐场所、保洁设施、人员通道扶手、扶手、门把手、水龙头、电梯间等频繁使用和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洗手间应配备洗手水龙头及洗手液、消毒液等。
(三)全面清理杂物和废旧物品,不留卫生死角,保证加工经营场所食品和物品分类分架、离地隔墙、标识清晰。
确保食品和物品存放整洁,消除虫害孳生和藏匿地,保证空气流通,便于对场所和设施设备开展清洁和消毒。
四、严格遵循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一)注意防止交叉污染。
食品、半成品、成品避免长时间裸露,确保食品烧熟煮透。
生熟食品容器分开使用、生熟食品冰箱存放分开、生熟食品加工过程分开。
不得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