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水质监测的方案
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保护水生态环境,加强水质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水质状况、发现污染源和预测水质变化趋势的工作。
二、水质监测实施方案1. 监测目标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水质监测可以分为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和饮用水监测。
地表水监测主要针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地下水监测主要针对地下水源,饮用水监测主要针对自来水厂的出厂水和管网水。
监测目标包括水质指标、污染物浓度、微生物数量等。
2. 监测频次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水质变化的情况,确定监测频次。
一般来说,地表水监测每月至少监测一次,地下水监测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饮用水监测每日至少监测一次。
3. 监测指标水质监测的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如水温、浊度、颜色)、化学指标(如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生物学指标(如叶绿素、藻类数量、细菌数量)等。
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确定监测指标的具体内容。
4. 监测方法水质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两种。
现场监测主要用于监测物理指标和部分化学指标,实验室监测主要用于监测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
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监测设备水质监测设备包括水质分析仪、水质采样器、PH计、溶解氧仪等。
监测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准确监测。
6. 监测人员水质监测工作需要专业的监测人员参与。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方法和操作流程,严格遵守监测规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7.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及时录入、整理和分析。
监测数据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生成监测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8. 质量控制水质监测工作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程序、质量控制记录等。
监测过程中应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表水监测
地表水监测1. 概述地表水是指地表自然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水库、沟渠等,也包括人工水体,如养殖池塘、蓄水池等。
地表水具有广泛的用途,如饮用水、灌溉水、工业用水等,因此对地表水的监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表水监测的目的、方法以及相关技术。
2. 目的地表水监测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地表水的水质安全:地表水作为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需要监测其水质,保证水中不含有有害物质,以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地表水监测可以为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以及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以保护地表水资源,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
3.预警和应急响应:通过地表水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体异常变化或污染事件,提前预警和采取应急响应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3. 方法地表水监测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1. 采样和实地检测通过采样和实地检测可以获取地表水的实际情况和水质数据。
这种方法一般需要专业人员在不同地点采集水样,并进行实验室分析。
常见的实地检测项目包括水温、水位、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
3.2. 远程监测技术远程监测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实现对地表水的远程监测和数据传输。
常见的远程监测技术包括卫星遥感技术、自动监测站点等。
这些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水体的演变和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到地面监测中心。
3.3. 数字化建模和仿真数字化建模和仿真技术可以通过数学模型模拟地表水系统的状态和变化。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数学计算和模拟来预测地表水的变化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监测技术地表水监测涉及到多种技术和设备,常用的监测技术包括以下几种:4.1.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可以通过测量水体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来监测地表水的水质。
常见的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PH传感器、氧气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可以实现实时监测,提供准确的水质数据。
4.2.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表水的遥感影像数据,可以获得大范围的水体信息。
水质检测运行实施方案
水质检测运行实施方案一、前言。
水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而水质检测则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确保水质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运行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的。
本实施方案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水质检测工作流程,保障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水质监测工作效率,确保公众饮用水安全。
三、实施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各类水体的水质检测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自来水、地表水、地下水等。
四、实施方案。
1. 检测计划制定。
根据水质检测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水质检测计划,明确检测的时间、地点、频次和项目。
2. 采样点确定。
根据水质检测计划,确定采样点的位置,保证采样点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3. 采样器具准备。
准备好符合水质检测要求的采样器具,确保采样器具的清洁和完好。
4. 采样操作。
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水样采集,注意采样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避免外界污染。
5. 样品保存。
采样后,及时将水样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或者按照要求进行样品保存,防止样品变质。
6. 实验室分析。
实验室进行水质分析,确保分析仪器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7. 数据处理。
对实验室得到的水质分析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形成水质监测报告。
8. 结果评价。
根据水质监测报告,对水质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五、质量控制。
1. 内部质量控制。
建立和完善水质检测工作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和技术规范。
2. 外部质量控制。
参与国家、行业组织组织的水质检测质量控制活动,提高水质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人员培训。
对从事水质检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采样操作、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训。
七、设备设施。
保证水质检测所需的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责任分工。
明确水质检测工作的责任分工,保证每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任务。
九、总结。
水质检测是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工作,本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水质检测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为保障水质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地表水监测方案
地表水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然水体及其汇集后形成的江河湖海等水系。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发展的加快,地表水的质量受到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套科学、高效的地表水监测方案势在必行。
二、监测目标与指标地表水监测的主要目标是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及时、准确的检测,以评估水质的安全性和污染程度。
根据国家标准和环保法规,我们将监测以下指标:1. pH值:评估水体的酸碱度,判断是否符合水环境的生态要求;2. 溶解氧:反映水中的氧气含量,对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生存至关重要;3. 化学需氧量(COD):用于检测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作为衡量水体污染的指标之一;4. 总氮和总磷:反映水体中营养盐的含量,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5. 氨氮和硝酸盐氮:用于评估水体中的氨氮和硝酸盐含量,判断是否存在污染来源。
三、监测方法与频次为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地表水的监测:1. 采样方法:选择合适的采样点,经过充分搅拌后取样,避免污染源的干扰;2. 仪器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仪器设备,如多参数水质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3. 实验室测试:将采样的水样送往具备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测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4. 监测频次:根据监测计划,定期进行监测,包括日常监测、季度性监测以及突发事件后的应急监测。
四、数据分析与报告监测完成后,我们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判断地表水质量的状况。
同时,我们将向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监测结果报告,促使他们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确保水质安全。
五、质量保证与持续改进为确保监测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制定监测操作规范、实验室质量控制规程等,确保监测过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2. 培训与实施: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3. 仪器设备维护: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修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4. 数据分析和评估:建立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不断完善监测评估体系;5. 监测方案的持续改进:根据监测结果和相关要求,及时更新监测方案,提高监测效率和可信度。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1.引言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上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体的总称。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表水的水质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和管理地表水资源,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2.目的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地表水的水质状况,准确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并为保护和恢复水质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但不限于:2.1 监测地表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含量,如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等;2.2 评估地表水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2.3 监测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2.4 提供水质数据支撑,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监测内容根据地表水的特点和国家相关标准,地表水水质的监测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3.1 水样采集:按照规定的监测站点和频次采集地表水样品,并注意采样方法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3.2 化学指标分析:对地表水样品进行化学指标分析,包括pH值、溶解氧、浊度、总固体、COD、BOD5、氨氮、硝态氮、磷酸盐等参数的测量。
3.3 生物学指标监测:通过对水样中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水生植物等进行采样和分析,评估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3.4 污染物监测:对地表水中的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包括悬浮物、有机物、重金属等。
可以采用分析仪器和实验室分析方法进行定量检测。
3.5 监测数据管理:建立水质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对收集到的监测数据进行归档、整理和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监测方法与技术在地表水水质监测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法和先进的监测技术,以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质量。
常用的监测方法和技术包括:4.1 传统监测方法:包括实地采样、化学分析等,可以获得较准确的水质数据,适用于常规监测工作。
4.2 在线监测技术:利用现代传感器和仪器设备,对地表水中的水质参数进行实时或定时监测,可以实现自动化监测和远程数据传输。
4.3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卫星或飞机对地表水进行遥感影像获取,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水体的水质信息。
地表水水质检测方法
地表水水质检测方法
1. 物理检测方法,物理检测方法通常包括测量水体的温度、浊度、颜色、气味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使用温度计、浊度计、比色皿等设备进行测量。
2. 化学检测方法,化学检测方法用于测量水体中的化学成分,如溶解氧、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总磷、总氮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使用化学试剂和分析仪器进行测量。
3. 生物学检测方法,生物学检测方法主要用于评估水体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生物样品采集和显微镜观察等方法进行测量。
4. 水质综合评价,除了单项指标的检测外,还可以使用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对地表水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估。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水质综合污染指数、Trophic State Index等综合评价指标进行评估。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会综合运用以上多种方法对地表水的水质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
护措施。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和方法用于地表水水质检测,因此在进行水质监测时需要遵循当地的监测标准和规定。
地表水监测的优秀方案推荐_地表水监测方案
地表水监测的优秀方案推荐_地表水监测方案地表水监测需要人们时时进行管理与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改正才能共同进步与发展,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地表水监测的优秀方案推荐吧。
地表水监测方案一概述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可实现自动采样及预处理、在线测量、报表分析、数据传输、远程监控等功能,及时掌握水质状况、预警预报水质污染事故、保障公众用水安全等。
截止2021年我国已建设了97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
监测因子:常规监测因子包括: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浊度、高锰酸盐指数、总有机碳、氨氮,湖泊水质自动监测站的监测项目还包括总氮和总磷。
部分站点进行挥发性有机物、生物毒性及叶绿素a的监测。
监测频次一般监测频次设为每4h监测一次(即每天6个监测数据)。
当发现水质状况明显变化或发生污染事故时,监测频率可调整为连续监测。
数据通过外网vpn方式传送到各监测站、省级监测中心站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系统组成:地表水自动监测站主要由采水单元、配水单元、分析仪器、控制系统组成。
采水单元:包括水泵、管路、供电等,为系统提供可靠、有效的水样。
可采用栈桥、浮筒、固定桩等方式。
配水单元:包括水样预处理装置、自动清洗装置及辅助部分,为各分析仪器提供其所需要压力和流量的水样。
分析仪器:由一系列水质分析仪器、仪表组成,具有校准、测量、反控、自诊断等功能,并将测量结果发送到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整个系统自动完成采水、配水、分析测量、数据存储、数据传输、生成报表等功能,也可接受监控平台发送的指令,远程控制系统各部分。
站房及配套设施:包括站房主体、空调、供电、防雷、防火、给排水等。
对应仪器ph智能电极(amt-ph300)、溶解氧智能电极(amt-pr300)、电导率智能电极(amt-pd300)、浊度智能电极(amt-pz300)、多参数水质电极(amt-w400)、总有机碳水质分析仪(amt-zz300)、氨氮水质分析仪(amt-pa100)、总磷总氮水质分析仪(amt-1226)、生物毒性水质分析仪(amt-tox100)、紫外吸收水质分析仪(amt-0504)、全光谱水质电极(amt-0120)、叶绿素智能电极(amt-py300)、蓝绿藻智能电极(amt-pl300)。
地表水水质监测监测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1.监测范围地表水监测断面以《“十三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设置方案》(环监测〔2016〕30号)为准,监测范围为2050个国家考核断面,包括1940个地表水和195个入海控制断面,其中85个为地表水与入海河流双重考核断面。
新增国考地表水断面1646个。
2.监测项目(1)现场监测项目河流断面现场监测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和电导率、浊度。
湖库点位现场监测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透明度和浊度。
入海河流控制断面现场监测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电导率、盐度和浊度。
(2)实验室分析项目河流断面实验室分析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硫化物。
湖库点位实验室分析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和叶绿素a。
入海控制断面实验室分析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铜、锌、氟化物、硒、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硫化物、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
可选测硫酸盐、氯化物、铁、锰、硅酸盐项目。
(3)新增1646个国控断面监测项目按照水体类型,开展相关监测项目的水质监测。
断面属性为入海口的断面按照入海控制断面要求开展监测。
(4)245个国控省界断面按照《关于开展国控地表水部分省界断面流量监测工作的通知》(总站水字[2018]451号)的要求开展流量监测。
3.监测频次“十三五”国家考核断面已建设水质自动站,且稳定运行的断面,按季监测,每季的2、5、8、11月开展监测。
对于水质不稳定的,动态开展加密监测。
西藏、青海、新疆、海南4省(区)水质稳定的和国界等偏远的196个“十三五”国家考核断面,按季监测,即2、5、8、11月开展监测。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上的湖泊、河流、水库等自然水体以及人工建设的水体。
地表水的水质一直是重要的关注点,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为了保护和监测地表水的水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标和指标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首先需要确定监测的目标和指标。
监测目标可以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等不同方面的要求。
监测指标包括了水质的化学指标、生物指标和物理指标等。
1. 化学指标: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总磷、总氮、氨氮、铜、镉、汞等物质的浓度。
这些物质的浓度可以反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机污染程度和重金属污染状况。
2. 生物指标:监测水体中的藻类、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这些生物的组成和数量反映了水体的营养状态和生态状况。
3. 物理指标:监测水体的色度、浊度、pH值、温度和电导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透明度、酸碱程度、温度变化和盐度等情况。
二、监测方法和频率地表水水质监测需要使用一定的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
1. 现场监测:使用便携式仪器进行监测,可以直接在采样点进行测量。
现场监测可以及时获取监测数据,并可针对特定情况做出调整。
现场监测常用于测量水体的温度、pH值、溶解氧等物理和化学指标。
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到的水样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实验室可以通过精密的仪器和化学试剂来测量水体的各项指标。
实验室分析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并且可以扩展监测指标的范围。
监测频率是指监测的时间间隔和频繁程度。
监测频率的确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可以根据监测目标、水质状况和资源情况来进行选择。
通常,地表水水质监测需要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监测网络和站点选择为了全面监测地表水的水质状况,需要建立监测网络和选择监测站点。
监测网络的构建要考虑到地表水的流动特点和水体的分布情况。
通常,监测网络应覆盖不同地理区域、水体类型和环境状况。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地表水是指地表流动的水体,包括江河湖泊、沟渠、水库等。
地表水的水质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对地表水的水质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是对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价和监测的依据,是保障地表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监测项目。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应包括对地表水中各种污染物质的监测项目,如有机物、重金属、细菌、氮、磷等。
这些项目是评价地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监测这些项目可以全面了解地表水的水质状况。
二、监测方法。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应规定监测方法和技术标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监测方法应包括取样方法、样品处理方法、分析检测方法等,这些方法应科学合理,能够真实反映地表水的水质状况。
三、监测频次。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应规定监测的频次和时段,以确保对地表水水质的全面监测。
监测频次应根据地表水的使用情况和水质状况确定,一般来说,地表水水质监测应定期进行,以及在重大污染事件发生后进行应急监测。
四、监测标准。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应规定地表水水质的评价标准,包括各项监测项目的限值和评价方法。
这些标准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地表水的水质状况。
五、监测报告。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应规定监测结果的报告要求,监测报告应真实反映监测结果,包括监测项目、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标准等内容。
监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相关部门,并向社会公开,以保障公众知情权。
六、监测责任。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应规定监测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分工,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监测职责和义务。
监测责任主体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负责,确保地表水水质的安全。
七、监测管理。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应规定监测管理的要求,包括监测设备的管理、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监测数据的管理等。
监测管理是保障地表水水质监测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
结语。
地表水水质监测标准是保障地表水水质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标准,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地表水的水质状况,保护地表水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地表水监测方案
地表水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地表水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掌握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决策、水资源管理、水污染防治等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地表水的监测,可以了解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评估水体的生态健康状况,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以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公众健康。
二、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应包括本地区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
具体的监测断面应根据水体的功能、水文特征、污染源分布等因素进行合理设置。
对于河流,应在干流和主要支流的上、中、下游分别设置监测断面;对于湖泊和水库,应在入湖(库)口、湖心、出湖(库)口等位置设置监测断面。
同时,还应在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水功能区等敏感区域增加监测点位,以确保水质安全。
三、监测项目(一)必测项目1、水温、pH 值、溶解氧、电导率、浊度等物理指标。
2、化学需氧量(COD)、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总氮等常规污染物指标。
3、重金属指标,如汞、镉、铅、铬、砷等。
(二)选测项目1、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2、特定有机物,如多环芳烃、农药残留等。
3、水生生物指标,如藻类、浮游动物等。
监测项目的选择应根据水体的污染特征、环境管理需求以及监测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
四、监测频次(一)河流1、对于国控、省控断面,每月监测一次。
2、对于市控断面,每季度监测一次。
3、对于重点河流或污染较重的河流,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监测频次,如每月监测两次或每周监测一次。
(二)湖泊、水库1、大中型湖泊、水库,每月监测一次。
2、小型湖泊、水库,每季度监测一次。
(三)饮用水水源地1、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每月监测一次常规项目,每年进行一次全分析监测(包括所有必测和选测项目)。
2、应急监测:在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或水质异常时,应立即启动应急监测,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发展态势,确定监测频次和项目。
五、监测方法监测方法应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地表水监测方案
地表水监测方案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的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湿地和地下水体,对地表水进行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了解水体的质量、水文情况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一个地表水监测方案的设计。
一、目的和背景地表水监测旨在收集有关水体的重要数据,评估水体的状态,检测水质污染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保护生态系统的参考依据。
本方案将定期监测地表水的水质和水量情况,分析水资源的可持续使用性,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1.水质分析: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COD 和BOD等指标,了解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机物污染和其他污染物的程度。
2.水量监测:定期测量水体的流量,包括流速、流态、输沙量等,了解水资源的供应和运动情况。
3.生态监测:通过采集水体的生物样本,了解水体中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情况,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
三、监测方式和频率1.定点监测: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对水质、水量和生态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监测结果的代表性。
2.活动监测:在特定的事件或情况发生时,如雨季、污染事件等,加大对地表水的监测和分析。
3.实时监测: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对水质和水量进行实时、自动化监测,提高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数据收集和分析1.数据收集:建立数据库,收集监测数据和样本,包括水质数据、水量数据和生态数据等,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利用统计方法和模型评估水质状况、水资源使用效益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形成监测报告,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结果应用和保护措施1.监测结果应用:将监测结果与相关环境标准进行比较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预警水质异常情况,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2.保护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如加强污染源的治理,提高水体的净化和保护能力,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六、预算和人力资源1.预算:编制监测项目的预算,在设备购置、样本分析和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合理配置,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监测与评价方法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监测与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与评价是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环境健康的重要手段。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监测方法和有效的评价标准,才能及时发现水环境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监测与评价方法。
一、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的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采样和分析。
采样是获取水样的过程,分析是对水样中各种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
1. 采样方法地表水的采样需要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并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采样。
为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采样点:采样点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水体的特点,包括河流的流速、水深、水质变化等因素。
同时,还应考虑到排污口、工业企业等因素对水体的影响。
(2)采样容器:采样容器需要选择干净、无杂质的容器,常用的有玻璃瓶、聚乙烯瓶等。
采样容器应提前清洗并用纯水漂洗。
(3)采样方法:采样时要注意避让船只、人群等干扰因素,确保采样的准确性。
采样时应尽量将容器浸入水中,避免采集到水表面的杂质。
2. 分析方法地表水的分析方法是评价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目前,地表水质量的评价主要依靠指标检测和定量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分析、生物学分析和环境监测技术。
(1)物理化学分析: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的检测和分析。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水体的酸碱性、氧含量、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等。
(2)生物学分析:通过对水生生物的观察和计数,了解水生生物群落的结构和生态状况。
例如,鱼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的出现和数量变化可以间接反映水体的质量状况。
(3)环境监测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被应用于水质监测中。
例如,多参数水质监测器可以同时测量多个指标,实时反映水体的变化情况。
二、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水质评价和污染评价。
1. 水质评价方法水质评价是通过对水样中各种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并参照相应的水质标准进行评估。
如何进行地表水质监测
如何进行地表水质监测地表水是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存环境的稳定。
为了保护和改善地表水质量,进行地表水质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从采样、测试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进行地表水质监测。
1. 采样采样是地表水质监测的第一步,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准确地反映水体的实际情况。
为了得到准确的采样结果,首先应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采样点的选择应参考水域的地理、水文、水质特征和周边环境等因素,以及监测目的和要求。
在采样时,应选择适当的采样器具,如玻璃或塑料容器,并进行充分的清洗和消毒。
在实施采样时,应注意采样器具的完整性和密封性,以避免水样污染和水质变化。
2. 测试测试是地表水质监测的核心环节,它直接决定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地表水质检测项目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悬浮物和重金属等。
为了进行准确的测试,应选择具有良好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如电子酸度计、溶解氧仪、分光光度计、氨氮仪、光度计和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同时,还应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和标准进行测试,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地表水质监测的最后一步,它能够提供地表水质量的全面评估和趋势分析。
在数据分析中,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如均值、方差、相关性和回归分析等,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解读。
此外,还可以绘制图表和趋势线,以更直观地展示地表水质量的变化和趋势。
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水质改善措施,以保护地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总结起来,地表水质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包括采样、测试和数据分析三个方面。
通过合理选择采样点、进行准确的测试和科学分析数据,可以提供准确的地表水质量评估和趋势分析,为水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只有持续加强地表水质监测工作,才能确保地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的改善。
地表水监测方案
地表水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地表水监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地表水体的水质状况,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地表水的监测,可以了解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时空分布特征,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生态健康状况,为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二、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应涵盖区域内的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
根据当地的水系分布、污染源分布以及环境保护的重点区域,确定具体的监测断面和监测点位。
对于河流,应在干流和主要支流的上、中、下游设置监测断面,包括出入境断面、城市河段断面、重要功能区断面等。
对于湖泊和水库,应在主要入湖(库)口、湖心、出湖(库)口等位置设置监测点位。
三、监测项目1、物理指标水温、色度、浊度、透明度、电导率等。
2、化学指标pH 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NH₃N)、总磷(TP)、总氮(TN)、重金属(如汞、镉、铅、铬等)、石油类、挥发酚等。
3、生物指标叶绿素 a、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
4、其他指标流量、流速等水文参数。
四、监测频次1、河流对于重点河流的出入境断面、城市河段断面等,每月监测不少于 1 次;对于一般河流的监测断面,每季度监测不少于 1 次。
在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应适当增加监测频次。
2、湖泊、水库对于重要的湖泊和水库,每月监测不少于 1 次;对于一般的湖泊和水库,每季度监测不少于 1 次。
在水体水质变化较大或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应及时进行加密监测。
五、监测方法1、水样采集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和采样方法。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搅动水底沉积物,保证水样的代表性。
对于不同的监测项目,可能需要采集不同类型的水样,如瞬时水样、混合水样、综合水样等。
2、现场测定对于一些能够在现场测定的物理指标和化学指标,如水温、pH 值、溶解氧等,应在采样现场进行测定,并记录测定结果。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地表水是指地表自然水体中的水,包括江河湖泊、水库、运河等。
地表水水质监测是为了保护和管理地表水资源,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一、监测目标。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首要目标是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
其次,还包括保护水生态环境,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监测目标的明确性是制定监测方案的基础。
二、监测内容。
地表水水质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体的理化指标和生物学指标。
理化指标包括水质的透明度、浊度、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
生物学指标包括水中微生物、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三、监测频次。
地表水水质监测的频次应根据监测目标和监测内容确定。
一般来说,对于重点保护水域,监测频次应该较高,而对于一般水域,监测频次可以适当降低。
监测频次的确定需要考虑到监测成本、监测数据的时效性等因素。
四、监测方法。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法包括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两个环节。
野外采样要求采样点的选择具有代表性,采样方法应当规范,避免外界因素的干扰。
实验室分析要求分析方法准确可靠,分析设备和仪器的维护保养要到位。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评价。
监测数据的处理应当科学规范,要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
监测数据的评价应当结合当地的水质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对水质状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六、监测结果应用。
地表水水质监测结果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开,为政府决策和公众参与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监测结果还应当用于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中,为改善水质状况提供技术支撑。
七、监测方案的完善与改进。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应当不断完善和改进,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应当加强监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地表水水质监测是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安全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对于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
监测方案的制定需要明确监测目标和内容,确定监测频次和方法,科学处理和评价监测数据,充分应用监测结果,并不断完善和改进监测方案。
地表水监测方案
地表水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地表水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及时、准确地掌握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地表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确定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预测水体质量的发展趋势,为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供支持。
二、监测范围本次地表水监测范围包括_____地区内的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
具体监测点位将根据水体的功能、规模、水流特征以及周边污染源分布等因素进行合理布设。
三、监测项目(一)物理指标1、水温:使用水温计或热敏电阻传感器进行测量,了解水体的热状况。
2、色度:通过目视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测定,反映水体的颜色程度。
3、浊度:采用浊度仪测量,表征水体中悬浮物质的含量。
(二)化学指标1、 pH 值:使用 pH 计直接测量,反映水体的酸碱性。
2、溶解氧(DO):采用碘量法或溶解氧测定仪测定,是评估水体自净能力和水生生物生存状况的重要指标。
3、化学需氧量(COD):常用重铬酸钾法或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测定,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
4、生化需氧量(BOD):通过稀释与接种法测量,用于评估水体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
5、氨氮: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或水杨酸次氯酸盐分光光度法测定,是反映水体受氮污染的重要指标。
6、总磷:使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量,表征水体中磷元素的含量。
7、总氮:通过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反映水体中氮元素的总量。
8、重金属:包括铜、锌、铅、镉、汞、铬等,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检测。
(三)生物指标1、浮游植物: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了解水体中藻类的种类和数量。
2、浮游动物:同样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类计数,评估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四、监测频率根据水体的类型和功能,以及污染状况的不同,确定相应的监测频率。
1、对于主要河流,每月监测一次。
2、重点湖泊和水库,每季度监测一次。
地表水监测方案
地表水监测方案一、引言地表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环境。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地表水监测方案对于保护水资源、预防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二、监测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监测目标是掌握地表水体系的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监测:监测地表水中常见污染物质的含量,包括有机物、重金属、营养盐等;2. 水量监测:监测地表水的流量、水位等参数,以了解水资源的利用状况;3. 水生态监测:监测地表水的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三、监测方法为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我们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地表水监测:1. 采样方法:根据地表水体系的特点,选择代表性的监测点位进行采样。
每个监测点位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采样,保证样本的全面性和时效性;2. 分析方法:使用标准的水质检测设备和方法,对采样的地表水样品进行综合分析,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的测定;3. 数据处理:将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以发现潜在的趋势和异常情况;4. 结果报告:定期生成监测报告,将监测结果和分析结论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公众,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
四、监测频率和监测区域本方案将根据地表水体系的复杂程度和资源情况,制定不同的监测频率和监测区域划分方案。
一般来说,我们将重点监测以下区域和频率:1. 水库和河流:重点监测重要水库和河流的入口和出口位置,每季度进行一次采样和监测;2. 地下水和湖泊:根据地下水水源地和湖泊的规模和重要性,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采样和监测;3. 海洋与海湾:关注海岸线附近的海洋和海湾区域,每年进行一次采样和监测。
五、应急响应机制为了应对突发事件和异常状况,我们将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一旦发现水质异常或水体面临污染威胁,我们将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启动预警系统:利用先进的水质监测设备和网络系统,监测地表水的实时数据,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息;2. 协调相关部门:将监测结果及时通报给环境保护、水务管理等相关部门,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应对水质问题;3. 制定处置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置方案,包括水质修复、事件调查等;4. 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水资源保护意识和环境意识。
地表水监测方案制定
地表水监测方案制定背景地表水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供给着人类、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活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威胁着公共卫生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因此,及时制定一套地表水监测方案非常重要。
监测目的地表水监测方案主要的目的在于保护和维护水环境的健康和安全,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具体目的如下:1.监测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2.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持环境和水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3.评估水环境的健康状况和对水体的生态风险的影响。
监测内容地表水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监测点位的确定:根据环境和水资源管理政策的要求,确定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的建立应考虑地理区域、水质水量、人类活动等因素。
2.监测参数的选择: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点位的特点,选择适宜的监测参数。
监测参数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指标。
3.监测频率和采样量的确定:根据监测目的和监测点位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监测频率和采样量。
监测频率可以根据地点的不同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4.数据处理分析:收集监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将监测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以便决策者对水质情况的了解。
监测技术地表水监测主要涉及到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管理。
常见的检测技术包括物理检测技术、化学检测技术和生物检测技术。
以下是常用的监测技术:1.水质标准参数:例如 pH值、溶解氧浓度、温度等。
2.可污染物:例如重金属、有机物、氨氮等。
3.微生物检测:例如大肠杆菌和肠球菌等。
监测技术的选择应根据监测目的和检测精度,以确定最适宜的监测技术。
地表水监测方案实施1.制定监测计划:根据监测目的、监测点位和监测参数等因素,制定监测计划。
2.指定监测单位和人员:指定监测单位和人员,保证监测的质量。
3.制定监测流程和方法:明确定义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的阶段,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4.建立监测档案:建立监测档案,记录监测过程和结果,以便监测数据的整合和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水水质监测方案一.明确监测目的(1)对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区、食堂商业区、校园景观的用水及水质进行监测,掌握校园水质情况。
(2)进一步熟练掌握水质监测中的各项实验操作技术,掌握地表水中各中指标与污染物的测定方法。
(3)学会应用环境质量标准评价校园环境,并提出改善校园水质的意见和建议。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广州大学图书馆至生化楼实验区域的水域进行监测,该河段属于珠江水系广州段,根据《广州市水文地质分析》,该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1.地形地貌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北部边缘,是三角洲平原与低山丘陵区的过渡带,地形总的特征是东北高,西南低。
东北部是由花岗岩与变质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区,海拔标高一般在300m 一下,地形高差250m左右,坡度15°~35°,水系呈树枝状,切割强烈。
西部是由河流堆积组成的冲积平原,南部为微向南倾斜的珠江三角洲平原,标高5~7m,其中分布零星的残丘和苔地。
2.气象广州市地处南亚热带,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北部21.4℃,中部21.7℃,南部21.9℃。
最热是7~8月,平均气温28.0℃~ 28.7℃,绝对最高气温是38.7℃。
年平均降雨量172517mm,相对集中在4 ~9月的雨季,占全年的82.1%,兼受台风的袭扰,年平均蒸发量160315mm。
3.水文珠江、东江和溪流河在本区交汇,经狮子洋入海,是区域地下水的最低排泄基准面。
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地势低平,地表水系发达,水网密布,分布有大中小河流34条。
根据水资源航空遥感调查,地表水体类别有:库唐、涌溪、干流河道,全区水域面积16011Km2,占广州市区面积的10.8%。
据黄埔潮汐站资料,珠江平均高潮水位位0.72m,平均低潮水位为-0.88m,涨潮最大朝差2.56m,落潮最大潮差3.00m。
4.监测河段概况经实地考察,此河段是珠江至校园图书馆中心湖之间的河段,全长约400m,宽约4.5m,水深约1.5m,流经生化实验楼和工程实验楼,水质受到这两次污染源的影响。
监测河段在学校的位置示意图如下:三. 确定监测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及《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中,为了满足地表水各类使用功能和生态环境质量要求,将监测项目分为基本项目和选测项目。
本方案主要测定了水温、PH 、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这几个基本项目。
四. 设计监测网点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及水样采集监测1. 监测断面结合实际情况,景观入水口(即珠江入水口)为对照面,另设置一个控制断面: (1) 控制断面:生化楼 2. 采样点位的确定由于研究的河流区域没有形成完整的江河水系,所监测的水面宽约为5m ,水深约为2m ,据此,在水面上设一条中弘线,在该垂线上距水面0.5m 处设为采样点。
用A 代表采样点。
如图2所示:0.5m 生化楼工程南楼 工程北楼A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拟定监测时间为1天,用混合采样法,每天分别于早上9.00,中午12.00,晚上18.00采样三次。
4.水样的采集与保存采集的水样为表层水水样,采用适当的容器(如塑料桶)直接采集。
对测定pH值、溶解氧、高猛酸盐指数等项目进行单独采样。
采样结束后,从采集到分析测定这段时间内,采用冷藏法保存待测水样(见表1)表1 水样保存方法测定项目容器材质保存方法保存期备注浊度P或G 4℃,暗处24h 现场测定色度P或G 4℃24h 现场测定pH值P或G 4℃12h 现场测定电导率P或G 4℃24h 现场测定24h溶解氧溶解氧瓶加MnSO4碱性KI-NaNO3溶液固定,4℃,暗处48h高锰酸钾指数G 加H2SO4使pH<2,4℃五.水质监测分析方法根据我国《环境检测技术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结合实验室条件,检测项目及分析方如下表:序号监测项目分析方法来源1 水温温度计法GB 13195-912 pH值玻璃电极法GB 6920-863 浊度浊度仪法4 色度稀释倍数法CJ/T 51-2004(29)5 电导率电导仪法GB/T 6908-20056 溶解氧碘量法GB 7489-877 高锰酸钾指数酸性法GB 11892-898 总硬度EDTA滴定法GB 6909.2-86本次实验主要是水质的测定,包括水中溶解氧的测定和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A.水中溶解氧的测定A1、仪器与试剂1、仪器(1)250~500mL溶解氧瓶或250mL具塞碘量瓶。
(2)250mL三角瓶。
2、试剂(1)硫酸锰溶液:称取4.8g硫酸锰(MnSO4.4H2O)或3.64gMnSO4.H2O置于烧杯中,使之溶于水,用水稀释至10mL 。
将此溶液加至酸化过的碘化钾溶液中,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溶液中不含高价锰)。
(2)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500g 氢氧化钠溶解于300~400mL 水中,另称取150g 碘化钾(或135gNaI )溶于200mL 水中,待氢氧化钠溶液冷却后,将两溶液合并,混匀,用水稀释至1000mL 。
如有沉淀,则放置过夜后,倒出上清液,贮于黑色塑料瓶中,盖紧瓶盖,避光保存。
此溶液酸化后,遇淀粉不应呈蓝色。
(3)(1+5)硫酸溶液(约3mol/L ):将1份浓硫酸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5份去离子水中。
(4)1%淀粉溶液:称取0.2g 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倒入20mL 沸水中,继续煮沸至溶液澄清,冷却后储于试剂瓶中。
临用时配。
(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 (1/6K2Cr2O7)0.025mol/L:称取于105摄氏度~110摄氏度烘干2h 并冷却的优级纯重铬酸钾1.2258g ,溶于水。
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6)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0.8g 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 )溶于新煮沸并放冷的水中,加入0.1g 无水碳酸钠,用水稀释至250mL 。
储于棕色瓶中,使用前用0.025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
标定方法如下:于250mL 碘量瓶中,加入100mL 水和1g 碘化钾,加入0.025mol/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10.00mL ,加入(1+5)硫酸溶液5mL 。
密塞、摇匀。
于暗处静置5min 后,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淀粉溶液1mL 。
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退去为止,记录用量。
计算:VC 0250.000.10⨯=式中: C------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mol/L )V------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mL ) A2、实验步骤1、水样的采集于保存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水样常采集到溶解氧瓶(或碘量瓶)中,采集水样时,要注意不使水样曝气或有气泡残存在采样瓶中。
可用水样冲洗溶解氧瓶后,沿瓶壁直接倾注水样或用虹吸法将细管插入溶解氧瓶底部,注入水样至溢流出瓶。
注:水样采集后,如不能够立即测定,为防止溶解氧的变化,应立即加固定剂于样品中,并存于冷暗处,同时记录水温和大气压力。
2、测定(1)用吸量管插入注满水样的溶解氧瓶的液面下,加入1mL 硫酸锰溶液、2mL 碱性碘化钾溶液。
盖好瓶塞,颠倒混合数次,静置。
待棕色沉淀物降至瓶内一半时,再颠倒混合一次,待沉淀物下降到瓶底。
(2)轻轻打开瓶塞,立即用吸量管插入液面下加入2.0mL 浓硫酸,小心盖好瓶塞,颠倒混合摇匀至沉淀物全部溶解为止,放置于暗处5min 。
(3)移取100.00mL 上述(1)(2)处理过的溶液于250mL 锥形瓶中,用已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淀粉溶液1mL ,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退去为止,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
A3、计算10010008c mg/L),(O 2⨯⨯V =溶解氧式中:C------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mol/L )V------测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mL )B.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B1、仪器与试剂 1.仪器(1)50mL 酸式滴定管 (2)水浴装置 2.试剂(1)高锰酸钾溶液:溶解高锰酸钾0.08g 于300mL 蒸馏水中。
盖上表面皿,加热煮沸并保持微沸至溶液剩余250mL ,用微孔玻璃漏斗过滤,滤液储存于戴塞的棕色瓶中待用。
(2)(1+3)硫酸溶液:量取10mL 浓硫酸,缓慢搅拌加入到30 mL 蒸馏水中。
(3)草酸钠标准溶液:称取0.1676g 草酸钠与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溶解后,转入250mL 容量瓶中定容至标线,备用。
B2、实验步骤:(1)取水样100mL 于250mL 三级烧瓶中,加入5.0(1+3)硫酸溶液和0.01mol/L 高锰酸钾溶液10.00mL ,加入几粒沸石或玻璃珠,立即放入沸水浴中加热30min ,从水浴沸腾起计时,沸水浴液面需高于反应液的液面。
要求此时试液仍为红色,如变色或全部退去,说明有机质含量过多(或高锰酸盐指数高于10m/L ),应将水样稀释或稀释倍数加大后再测定。
(2)取下三角瓶,车热加入0.01000mol/L 草酸钠标准溶液10.00mL ,此时反应红色应消失。
(3)在白色背景上,立即用0.01mol/L 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记录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1V(4)高锰酸钾溶液浓度的标定:将上述滴定完毕的试液保留,可利用它来作为基体标定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方法是:在上述滴定后的试剂中,加热至70 80 (即开始冒蒸汽时的温度),趁热准确加入0.01000mol/L 草酸钠标准溶液10.00mL ,立即用0.01mol/L 高锰酸钾溶液滴定至呈微红色,记录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V 。
按公式求得高锰酸钾溶液的校正系数(K ):'00.10V K =式中'V —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mL ) 水样经稀释时,应同时另取100mL 稀释用水,同水样操作步骤进行空白试样。
B3、计算1.水样不经稀释10001008]10)10[(/,12⨯⨯⨯-⨯+=C K V L mg O )高锰酸盐指数(1V —滴定水样时,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mL ) K —校正系数C —草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2.水样经稀释10008}]10)10{[(]10)10[(/,2012⨯⨯⨯⨯-⨯+--⨯+=C V f K V K V L mg O )高锰酸盐指数(0V —滴定空白试样时,高锰酸钾溶液消耗量(mL )2V —分取水样量(mL )C —草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f—稀释的水样中含水的比值。
六.拟采用的评价标准校园实验区环境水属于非人体直接接触的景观用水,本监测方案选用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的Ⅲ、Ⅳ级标准限值作为评价标准。
七.数据处理和监测报告地表水水质监测报告校园位于大学城东面江边,有一珠流的支流与图书馆的人工湖相通,流经校园约2000米,又流回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