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现状发展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自动化现状与发展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网改造的深入,对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提高农网科技含量,改变农网落后的状况,迫切需要新的配电模式来解决这个矛盾,因此,配网自动化建设应运而生。

【关键词】电压质量;配网自动化;可靠性
我国目前的配电网很薄弱,绝大多数为树状结构,且多为架空线,可靠性差,尤其在农村,送电距离太长,损耗严重,电压质量差。

配电设备比较陈旧,大多是不可遥控的。

配电网运行状态监测设备少,信息传输通道缺乏,因而信息搜集量少,这些导致事故处理自动化程度低,处理时间长,事故后恢复供电慢。

近几年,一些地区发生电网事故,导致重要用户停电,除了某些人为的因素以外,电网结构薄弱、可靠性低,是其主要原因;自动化程度低、管理不善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加强电网建设,除了强化输电网以外,加强配电网建设是当务之急。

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在配电网上投资欠账太多,其薄弱的程度大大甚于输电网。

因此国家在近期内投资建设的重点在改造和建设配电网,合理增加变电站,完善配电网络,更换陈旧的开关设备,提高配电自动化水平,这是非常正确的,也是迫切需要的。

在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好规划,而且在做好配电网一次系统规划的同时,应同时做好配电自动化的规划,与输电网相比较,这一点尤其重要。

这是由于配电网一次系统中的设备选择与配电自动化关系密切。

例如,在选择开关设备时可
以有多种选择,如断路器、重合器、重合分段器、分段器、电动负荷开关……,这与配电自动化采取何种方式有关;其次,某些一、二次结合设备,如电流(或电压)互感器等,也与配电自动化的实施方案有关。

1.配网自动化的定义
1.1定义
配电网自动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的高性能的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使配电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效的最优运行状态。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缩短事故处理时间,减少停电范围,提高配电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降低运行维护费用,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整个配电系统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善为用户服务的水平。

1.2功能
配电网自动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由于国家尚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地区的情况不尽相同。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电力公司安全运行与发输电运营部最近公布了《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划设计导则试行方案》。

根据该导则,配电系统自动化的主要任务应包括如下内容:(1)调度自动化系统。

(2)变电所、配电所自动化系统。

(3)馈电线自动化系统(fa)。

(4)自动制图(am)/设备管理(fm)/地理信息系统(gis)。

(5)用电管理自动化系统。

(6)配电系统运行管理自动化系统。

(7)配电网分析软件系统(dpas)。

2.配网自动化的管理
配电管理自动化可以是集中式,即由一个配电管理自动化主站,实行对整个配电网的数据采集,并和馈线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用户自动化集成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称为配电管理系统(dms)。

配电管理系统也可以是分层、分布式的结构,如前面已讲到的,在变电站中设立二级主站,整个配电自动化由一个一级主站、若干个二级主站以及若干个子系统,如用电管理子系统、负荷管理子系统等集成,这样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也是分层和分布的,这种结构最适合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实现配电管理自动化,可以有这样的设计思想,一种思路是从配电自动化的目的是提高供电质量和经济性出发,提出对功能的要求,从而确定需要哪些信息;另一个思路是从所能获得的信息出发,对信息加以处理,以获得有用的信息和决策。

后一种思路就是我们所说的从ims到dm(data mining)。

因此,归纳起来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与控制,运行状态监控,配电设备管理,停电管理,检修管理,计量计费,负荷管理,网络分析,营业管理,工作管理,网络重构,与相关系统通信。

这些功能及其所需要的信息,有的属于馈线自动化、用户自动化和变电站自动化,这取决于配电管理系统的结构。

功能的划分和名称,以及它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提法,目前也无权威机构的规定。

这些功能所需要的信息,有配电网内变电站、线路、开关、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电杆的所有技术参数,生产厂家以及这些设备的维修记录;有配电网的所有运行实时信息,如电流、电压、功率、电量和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信息;有称为用户信息(cis)的用户名称、地址、电话、账号、缴费和供电优先级、用电量和负荷,停电次数、时间,电压水平等;有备品备件及其参数、仪器仪表、工具等;有人员名称、工种、技术等级、操作票记录等,信息之多不胜枚举,这里不再一一罗列。

3.配网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集成化、智能化和综合化是一发展趋势。

早期配电自动化的实施采用发展独立的、单项自动化系统来解决问题,如直接的负荷控制、大用户的远程抄表等,由于配电自动化的功能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其中大部分要求很难满足,且还无法克服在扩大应用规模时确认所需投资的合理性所遇到的
困难。

这种按”功能定向”的方法,已造成综合化水平非常低并带来若干反面影响,如功能重叠、数据的重复、灵活性很差和维修费用高等。

另外,配电自动化系统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性很高的系统性工程,包含众多的设备和子系统,各功能、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关联,其本身及其所用技术又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对任
一家制造商而言,根本不可能包揽一切。

这就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全面解决的方案,走系统集成之路,使得各种应用之间可共享投资和运行费用,最大限度保护用户原有的投资。

在馈线自动化方面,现有馈线终端设备不仅具有常规的遥测、遥信和遥控功能,且还集成了自动重合闸、馈线故障检测和电能质量的一些参数的检测功能,甚至集成了断路器的监视功能,且有进一步与断路器、开关相结合,机电一体化,发展成为智能化开关的趋势。

显著地降低了建设、运行和维护的综合成本,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故障定位和自动恢复送电可以明显地缩短停电时间。

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以数字式继电保护、馈线自动化和dms系统为基础。

对于故障定位,国外有人提出使用三种技术综合处理:故障距离计算法、线路故障指示器法以及不同线路区间故障概率统计法,这些信息结合在一起进行模糊逻辑处理。

在电压无功控制方面,天津大学杨争林、孙雅明首次提出基于人工神经元网络的无功预测和优化决策相结合的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策略,该策略以无功变化趋势为指导,充分发挥了电容器的经济技术效益,能在无功基本平衡和保证电压合格的前提下,使变压器分接头的调节次数降至最小,消除了盲目调节,降低了变压器故障几率和减少了维护量。

4.结束语
当然,电力系统应以最经济的能源消耗、最有效的运行管理,以最合理和便宜的价格向用户供电。

配电网及其控制和用户管理也关系到供电的经济性。

因此,可以说,实现或实施配电自动化的目的是采用现代电子、通信和计算机等技术和装备对配电网和用户在正常运行和事故情况下实行监测、保护、控制和管理,提高供电质量和经济性,改善服务和提高工作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