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说课稿

合集下载

《出师表》教案(精选10篇)

《出师表》教案(精选10篇)

《出师表》教案《出师表》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出师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师表》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奏表的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1、介绍文章的背景。

2、正音、诵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我先把诸葛亮的情况,主要是诸葛亮写《出师表》时的情况,简略地介绍一下。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2、解题“表”“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3、检查预习殂(cú)陛(bì)以塞(sè)忠谏陟(zhì)臧否(zāngpǐ)攸(yōu)祎(yī)以遗(wèi)陛下咨(zī)裨(bì)阙(quē)漏颓(tuí)桓(huán)闻(wèn)达猥(wěi)危难(nàn)二十有(yòu)一年夙(sù)驽(nú)攘(rǎng)彰(zhāng)咎(jiù)诹(zōu)涕(tì)(二)朗读1、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

《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共享的《出师表》说课稿,这是一篇文言文当中的经典作品,盼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这篇文章。

1.预习指导激发同学预习爱好:老师吟诵并解释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美诸葛亮及《出师表》的诗句,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管仲)乐(乐毅)盖有余。

(《武侯书堂》)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供应预习参考资料:①《出师表》的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

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裂开,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原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斗,国力更加困乏。

于是诸葛亮派人与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化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毁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②关于三顾茅庐及其后二十一年的形势进展:诸葛亮原来隐居湖北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他在茅庐中向刘备分析国家形势,提出了一整套富有远见性的战略方针,即联吴抗曹,跨有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内修政理,北伐中原,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形势的进展一再证明诸葛亮的预见的正确性。

公元208年,刘备虽然在湖北中部当阳一带被曹操的优势兵力战败,但同年诸葛亮出访东吴,劝说孙权实行联合抗曹,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兵,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占据荆州。

公元214年,刘备、诸葛亮进兵益州,益州牧刘璋投降;219年又向北攻占汉中,实现了诸葛亮的跨有荆、益的战略方案。

形势的进展对刘备非常有利。

但是,由于公元219年孙权发兵攻荆州,而荆州守将关羽不擅长应付,荆州失守,关羽被杀,吴蜀联盟裂开。

223年刘备率兵攻吴,又遭惨败,死于白帝城。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出师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重要文言文。

它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散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

这篇文章以其严密的逻辑结构、深刻的哲理内容和感人至深的情感表达,成为古代散文的瑰宝。

学习《出师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的忠诚、智慧和人格魅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他们对于文言文的语法、词汇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出师表》作为一篇内容丰富、情感深沉的文学作品,对于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节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艺术魅力。

三. 说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出师表》,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的词语和句式;能够领会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能够欣赏古代散文的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的词语和句式。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领会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以及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通过情感教学,让学生深入体会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哲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诸葛亮的事迹,引发学生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3.讲解课文: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重点解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4.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以及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5.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体验课文的情感魅力。

24《出师表》说课稿[推荐五篇][修改版]

24《出师表》说课稿[推荐五篇][修改版]

第一篇:24《出师表》说课稿24 《出师表》说课稿一、说教材“表”原来是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希望之情的一种文体,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妙何在?“忠有《出师表》,孝有《陈情表》”一语道破。

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长存于史册,而且粲然于文苑,是因为它不但饱含殷切希望,同时情词恳切,感人至深。

学习此文,可利用经典名篇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词句,理清文章贯穿全文的情理双线,点点结合分析,有条理地将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

《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

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忱。

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本文以情动人、情挚辞切的特点。

通过质疑问难、相互辩驳两个环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诸葛亮的“忠”及诸葛亮的时代意义。

通过课堂教学双边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诵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探究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情理交织的写作方法。

3、结合文章品析文章谨言慎谏、情词恳切的写作特点,感受诸葛亮忠臣形象。

三、说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疏通文句,力求当堂成诵。

2.理清并分析文章情理交织的写作特点。

突破方法:教师借助“晓知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勉方式提出情理说,引导学生循着情理双线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脉络。

教学难点:结合文章品析文章谨言慎谏、情词恳切的写作特点。

突破方法:回避直接发问和分析,借助朗读,读出诸葛亮的语言艺术和良苦用心,是学生入情入境地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分析,教师可适当评价总结。

《出师表》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出师表》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出师表》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24课《出师表》。

二、说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B整体感知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够背诵的重点段落;C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A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大意及内容要点;B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C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相互动;D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三、说教法、学法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6、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构思(一)以组全诗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以理清结构为目标,以教师范读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四)综合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围绕人物和作品评价或分析其学习中的问题,自我发现,自谈感受,合作探讨。

(五)选背课文,文化积累学生选背精彩片段,展开竞背,师生共评。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臣子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

出师表说课稿8篇

出师表说课稿8篇

出师表说课稿出师表说课稿8篇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出师表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出师表说课稿1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24课《出师表》,该篇课文是自读课文,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的传统名篇,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示作者“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的忠心。

本文寓情于议,寓情于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不仅主张明确,析理透辟,而且殷切期望之情溢于言表。

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体会本文以情动人、情挚辞切的特点。

鉴于教材内容,我将利用2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下面我说的是第二课时,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知识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能力目标:反复诵读,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德育目标: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共鸣。

出师表教案(优秀6篇)

出师表教案(优秀6篇)

出师表教案(优秀6篇)《出师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诸葛亮忠心辅佐两朝的赤忱,了解他的政治主张,特别是对后主刘禅的劝勉——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人的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学习并掌握文言词语和重要语句。

3、了解本文从容不迫、条分缕析的写法。

教学重点:1、“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很浓,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着重体会。

2、教学目标1、2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两副对联:这里的老臣是谁?一表是指什么?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明确:老臣是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一表是指他的《出师表》2、历史背景介绍:《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

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

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汉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

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

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对诸葛亮无比信赖。

诸葛亮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禅继位,即后主。

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诸葛亮主张出兵击魏,侃侃陈词,力排众疑,申明大义以拯其愚,吐露忠爱以药其顽,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且严守人臣下属的身份。

《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

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因而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正确的观点,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前方顺利进军;同时表明自己忠贞死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是预防小人惑主。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3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的一篇文章,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曹操的作品。

本文以曹操出征前向皇帝奏表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对战争的决心和对将士们的激励。

文章结构严谨,语言雄浑,充满激情,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为复杂,对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

同时,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丰富,需要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式;了解课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忠诚和决心,培养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基本内容,重点词汇和句式。

2.难点:课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学生们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们对课文的兴趣,如:“你们认为,一个人在战争中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2.自主学习:让学生们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和句式的问题。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式和历史文化背景进行讲解,让学生们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让学生们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忠诚的可贵。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课文重点内容,如课文结构、重点词汇和句式等。

《出师表》说课稿9篇

《出师表》说课稿9篇

《出师表》说课稿9篇《出师表》说课稿9篇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出师表》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师表》说课稿1教材地位:本课位于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选录的都是名篇本课虽被定为自读课文,但在初中教材中却占有重要位置,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文章体裁2、熟练朗读课文3、掌握一至五段重点词句含义4、理解作者提出的三条建议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2、3、4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3、4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质疑讨论法、朗读法、归纳法、讲解法学法指导:质疑讨论法、自学法、批注法、识记法、朗读法教学流程:一、引入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运筹帷幄,才智超群,后来成了智慧的化身他就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出师表》[设想]:以作者超人的才智引出本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尽快进入课堂二、了解作者[设想]:不管是从名著考查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名人的角度,本文作者都需要学生进行深入了解让他们借助手中资料自行进行了解,教师再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补充,并强调需要识记的重点,是本文第一课时学习中不可少的环节三、师生共读课文[设想]:在共读中,既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自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并能在节奏、停顿、情感等方面给予指正四、小组合作,疏通文章一至五段含义[设想]:本文由于年代久远,一些字词含义变化较大,疏通文章含义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由于课下注释标注比较全面,学生手中又有齐备的工具书,有能力解决翻译问题这一环节就放手交给学生去完成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又可以互相提醒重点,解决难点,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五、师生讨论,解决疑难[设想]:文中一些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注释和资料中都没有显示,学生依据自己能力可能无从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拿出来在全班讨论,以求解决彻底六、反馈检测,强调重点[设想]:为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测其以文章词句含义的掌握程度,教师设置一些习题,提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又可以适时向学生强调词句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七、口头翻译前五段[设想]:在多角度翻译的基础上,让学生看着课文独立复述其含义,达到巩固成果的目的八、合作探究思考:文章前五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设想]: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三条建议是《出师表》的重点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从文章中得出结论,以培养他们的理解概括能力九、小结本节内容[设想]:作为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从作者到朗读,再到词句翻译和课文内容,学习内容相当零碎,但要点也较明晰,所以课堂小结必须进行,用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再次明确学习重点十、布置作业1、背诵并翻译前五段2、完成基训相应题目[设想]:这篇文章需要识记的内容很多受课堂时间限制,学生难以当堂消化以作业的形式督促其课下及时巩固,利于下节课的学习。

《出师表》 说课稿

《出师表》 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一、背景和概述《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篇文章,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文学作品之一。

该文体裁为书信,作者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写给当时的蜀汉皇帝刘备。

该文主要是诸葛亮向刘备阐明蜀汉战争的重要性并请求得到统帅大军的机会。

二、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1. 文本结构《出师表》的文本结构比较简单,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是开头部分,主要描述蜀汉战争形势的严峻和诸葛亮编制军队的过程。

接着是正文部分,主要是请求得到统帅大军的机会并向刘备解释了蜀汉战争的重要性。

然后是结尾部分,主要是表达诉求的诚挚。

最后是诸葛亮的签名部分。

2. 语言特点作为一篇文言文书信,《出师表》的语言需求比较正式、规范,使用了大量的古汉语和文言词汇。

同时,该文也蕴含了诸葛亮的思想和情感,既表达了他对战争的认识,也表达了他对刘备名篇治下的忠心和诚挚。

三、文本分析和评价1. 文本分析从文本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出师表》在多个方面有着优秀的表现。

首先,该文采用了书信体的形式,使得文本更加贴近真实生活。

其次,文本结构比较简洁明了,可以有效地凝练作者的表达,并将重点聚焦在请求得到统帅大军的诉求上。

最后,在语言方面,该文使用了大量地典故和比喻来说明战争的严峻和重要性,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蜀汉战争的背景和意义。

2. 文本评价《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该文既是一篇名篇佳作,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作品的历史价值。

同时,该文也被誉为是中国文学中表达忠诚、守正道、以人为本等传统美德的表率作品。

四、启示和教育意义《出师表》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大的启示和教育意义。

首先,该文是一篇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杰出作品,能够引发读者共鸣和思考。

其次,该文也传递了一种正直、忠诚、励志的价值观,能够给我们提供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启示。

最后,通过学习《出师表》,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的内涵,有助于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

出师表教学教案最新4篇

出师表教学教案最新4篇

出师表教学教案最新4篇《出师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诸葛亮忠心辅佐两朝的赤忱,了解他的政治主张,特别是对后主刘禅的劝勉——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人的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学习并掌握文言词语和重要语句。

3、了解本文从容不迫、条分缕析的写法。

教学重点:1、“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很浓,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着重体会。

2、教学目标1、2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两副对联:这里的老臣是谁?一表是指什么?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明确:老臣是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一表是指他的《出师表》2、历史背景介绍:《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

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

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汉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

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

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对诸葛亮无比信赖。

诸葛亮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禅继位,即后主。

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诸葛亮主张出兵击魏,侃侃陈词,力排众疑,申明大义以拯其愚,吐露忠爱以药其顽,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且严守人臣下属的身份。

《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

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因而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正确的观点,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前方顺利进军;同时表明自己忠贞死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是预防小人惑主。

出师表教案6篇

出师表教案6篇

出师表教案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出师表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备课形成的结果,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出师表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出师表教学教案【精选7篇】

出师表教学教案【精选7篇】

出师表教学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这次为您整理了出师表教学教案【精选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出师表》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奏表的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1、介绍文章的背景。

2、正音、诵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我先把诸葛亮的情况,主要是诸葛亮写《出师表》时的情况,简略地介绍一下。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2、解题“表”“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3、检查预习殂(cú)陛(bì)以塞(sè)忠谏陟(zhì)臧否(zāngpǐ)攸(yōu)祎(yī)以遗(wèi)陛下咨(zī)裨(bì)阙(quē)漏颓(tuí)桓(huán)闻(wèn)达猥(wěi)危难(nàn)二十有(yòu)一年夙(sù)驽(nú)攘(rǎng)彰(zhāng)咎(jiù)诹(zōu)涕(tì)(二)朗读1、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

《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课外拓展说课稿
一、说教材
《隆中对》出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这篇课文是人物传记节选的节选,它的核心部分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这篇对策是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对战略形势所作的天才预见。

人们常说“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

教学目标:
学生们用白文点断的形式理解文段内容;识记并掌握重点词语、判断句和宾语前置的文言现象;理解诸葛亮的赤胆忠心。

教学重点:
1.用白文点断的形式理解文段内容;
2.识记并掌握重点词语、判断句和宾语前置的文言现象。

教学难点:掌握重点词和句式,能迁移运用。

二、说学生
九年级学生已基本具备文言学习能力,他们也积累过一些文言,如: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一般同学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文言语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能基本翻译文章,但对于《隆中对》前两段中的特殊词和特殊句式在掌握的基础上,争取能够举一反三。

三、说教法和学法
通过朗读和白文点断等形式,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对文段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

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班级展示的过程中学到学法和知识。

四、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先通过《出师表》语句开始,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文段掌握重点。

先通过白文点断的形式让学生基本理解文段大意,再就文段中出现的重点词和句加以强调。

3.拓展延伸知识勾连。

用《出师表》中的内容来促进《隆中对》的学习,以及对诸葛亮的理解。

4.就今天所学进行当堂检测。

《出师表》说课稿7篇

《出师表》说课稿7篇

《出师表》说课稿7篇《出师表》说课稿1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__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__作者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正理叙述生平及出师北伐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二、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②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③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①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②学习__融情于议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②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三、教学重点①背诵全文②掌握__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手法【设计说明】__“辞情恳切,感人肺腑”,把浓浓的情谊融在说理与叙事之中这是__的精彩、神秘之处作为重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人格境界是很有裨益的四、教学难点①理清__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设计说明】学生由于阅历浅对“政治”之概念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应作特别理解②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设计说明】诸葛亮对蜀国的赤胆忠诚,是其人格魅力的展观,因此需要人去认真品味同时对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说教法一、校情分析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①语文资源匮乏②学生学习语文的氛围不浓二、学情分析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三、学法指导1、朗读法:【设计说明】__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尤其象这样文质兼美的__,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2、讨论法:【设计说明】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的精神3、探究法:【设计说明】提供有关__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4、“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设计说明】“传授——接受”法是传统的教学法,较适合农村学校的实际,但一堂课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6、课时安排:3课时说学法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特设如下之学法:①用字典、词典及资料疏通自学障碍【设计说明】可以完成对“表”这种文学样式、“诸葛亮其人”、“三国的历史”等,相关资料的查阅;还可以提高学生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水平及能力②朗读与默读相融合,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设计说明】提高朗读、理解的能力,增强语感,形成整体感知,为深入理解文本作辅垫③借助经验、资料独自完成课文的翻译,然后与同学交流【设计说明】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增强合作的意识;还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④独自完成对文本的内容、层次、写作特点等内容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拿到小组中交流讨论【设计说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⑤把《隆中对》和《出师表》对比学习【设计说明】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全方位理解诸葛亮其人;丰富学习方法说教学程序1、导入:同学们,《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呈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唯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秘何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出师表》吧!【设计说明】“以表的存者少”这个历史现实,去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__的兴趣、欲望2、利用工具书及资料,扫除障碍,自读课文【设想】通过学生自读,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及理解的障碍,提高自学能力(投影生字词的读音)3、师生共读课文,理解要点、重点【设想】①教师范读为引子,帮助学生把握朗读的速度、语调、情感,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去②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再次进入文本中去,并作适当的评价③以理清__的思路为目标即:出师前对治国的合理安排;出征的原因及决心4、综合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设想】①反复朗读,自主理解,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体会__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特色②重点品读__的15段,感受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以及他的远见卓识③深情朗读__的69段,感受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感受其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5、背诵课文,积累知识【设想】①展开竞争背诵,完成对本课的背诵任务,并作适当的评价②结合文中的注解及资料,总结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投影展示文言常识)6、比较学习,拓展延伸【设想】①结合《隆中对》再次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超凡智慧②交流学习的收获、感受,写一篇读书心得,主题不限《出师表》说课稿2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出师表》。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征前给刘备写的一封奏章,表达了他报答先帝、忠心耿耿的决心,以及对后主的忠诚和教诲。

这篇课文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历史价值,是古代散文的佳作。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品质,同时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学背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难点,并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诸葛亮忠诚、敬业、报答先帝的品质,激发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难点:对诸葛亮品质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的历史背景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出师表》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和句式的理解问题。

4.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解释生字词和句式,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5.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诸葛亮的品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6.课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拓展:总结本文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三篇.1、学习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景仰。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范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及长句的断句。

四、由同学朗读课文1、参照提示和注释粗通文意。

2、辨析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业;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

《出师表》说课稿背景介绍《出师表》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篇奏章,其作者为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

《出师表》是诸葛亮致曹魏太祖曹操的一封表文,表达了他对于抗击外敌的决心和愿景,也记录了历史上蜀汉抗击曹魏的故事。

课文阅读宏观阅读:《出师表》是诸葛亮致曹操的一封表文,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决心。

诸葛亮在信中谴责了曹魏对天子的无理侵犯和欺压百姓的行为,表示要率领蜀汉军队征讨曹魏,恢复汉室的正统。

在诸葛亮的言辞中,充满了对于建功立业和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信念。

微观阅读:《出师表》的结构可以分为膺(yīng)、奏(zòu)、表(biǎo)三部分,每一部分都对应着诸葛亮的不同情绪和态度,彰显了他作为一个忠臣和将领的人格特质。

第一部分“膺”:表达了诸葛亮的忧国忧民之情和摒弃私利的政治理念。

第二部分“奏”:表达了诸葛亮迫不得已要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决心。

第三部分“表”:表达了诸葛亮除了抗击曹操外,更重要的是维护天子和百姓的正常生活。

文化解析文化视角: 《出师表》所表达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国文化中的忠臣义士、孝子贤孙等人物形象,都有着《出师表》的影子。

思想价值: 《出师表》所表达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尊心,渗透了深厚的儒家思想。

诸葛亮的忠诚、才干、智慧和胸怀,都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品质。

此外,《出师表》还表达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天地格物、尊重历史的思考。

教学实践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文化视角下《出师表》的思想内涵;2.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出师表》的课文;3.学生能够通过文化解析,对《出师表》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有一个简单的认识。

教学方法1.教师通过教学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对《出师表》有一个整体了解;2.教师讲解《出师表》的文化背景,分析其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3.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模仿课文的语调和音节;4.教师与学生展开讨论,深入剖析文献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出师表》教学设计最新6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最新6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最新6篇出师表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难点、重点分析]1、诸葛亮出师前给刘禅提出哪些建议?诸葛亮首先分析当时的政治形势,说明先帝创业的艰辛,然后根据刘禅的弱点提出三项建议:(1)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2)提出赏罚严明,宫中府中俱当一体,赏罚不宜偏私。

(3)亲贤臣、远小人,既是历史的教训,也是复兴汉室的必备条件。

2、表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本篇具有什么特点?表是古代臣民向君主呈递的公文的一种名称。

常见有疏表奏章几种。

表主要是用来陈情的。

本篇是诸葛亮要出师北定中原前上给后主的表章,但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却不同于一般疏表,它的特点是:(1)内容上没有陈述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迫念先帝殊遇之恩,点明此次出兵非同一般,既是为了完成先帝统一天下的未竟之业,又是为了扭转危急处境。

全文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2)表达方式运用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文章既有细致的说明,又有感人至深的抒情。

如劝戒刘禅说理深刻而充分,句句饱含着忠于先帝寄希望于后主的诚挚之情。

3、易错易混分析注意词义的古今义不同:(1)此先汉所以兴隆也;……现代汉语的“所以”都用在因果句中表结果,一般用在复句内的第二分句里,此句则是因果倒装句,表示这是先汉所以能兴隆的原因。

(2)先帝不以臣卑鄙。

现代汉语中的卑鄙常指人的品行不端,恶劣不道德,可古代则表示地位低,见识短,此句就是用的古义:先帝不嫌我地位低下,见识浅陋。

4、难句例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刘盼遂先生《中国文法复词偏义例续举》说“存亡”偏于“亡”义。

因此有人认为“存亡”是偏义复词,意思在“亡”,亦即“危亡”,并且说这类偏义复词是出于修辞的需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说课稿《出师表》说课稿1 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24课《出师表》。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

教学应该通过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高。

学习时,还应该结合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二、说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A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B整体感知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用法,能够背诵的重点段落;C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A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大意及内容要点;B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C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相互动;D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

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三、说教法、学法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6、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和兴趣所在,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将学生对文本本身的学习拓展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自主学习。

四、说教学构思(一)以组全诗句的方式,通过“出师一表”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文。

(二)自读课文,扫除障碍通过学生自读课文,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和理解的障碍。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以理清结构为目标,以教师范读为引子,通过师生共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在理解中反复朗读,把握要点,品味语言。

(四)综合学习,自主探究学生围绕人物和作品评价或分析其学习中的问题,自我发现,自谈感受,合作探讨。

(五)选背课文,文化积累学生选背精彩片段,展开竞背,师生共评。

《出师表》说课稿2 “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它是臣子给君主上的奏章,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现攻城掠地之策。

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惟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却一直灿烂于文苑典册,为后人传诵不已!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选自人教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出师表》,本文是传统名篇,文质兼美。

它是本单元继《隆中对》之后的又一篇课内文言文。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提出的建议,文章总结了“亲贤臣,远小人”才能使蜀汉兴盛的历史经验,表达了作者“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现了诸葛亮忧心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耿耿忠心。

全文语言质朴真切,措辞深浅适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字字句句似从作者肺腑涌出,真可谓是:百代文章,万丈光焰,穿越岁月之障,纵横无人之际,润色万物,在我们心中耕耘。

鉴于教材内容基础之上,我将利用2课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下面我说的是第二课时,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知识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能力目标反复诵读,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德育目标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二、说教法学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学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具体做法如下:1、情景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很自然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激发学生情感,引起共鸣。

2、朗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朗读是文言文语感教学的重要方法。

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在教学中我采用名家范读、学生自读、集体诵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作品的意蕴,收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3、讨论法——利用质疑,组织讨论,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下面我结合课件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雨果曾经说过:“开启人类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三把,即数学,文学和音乐”。

凡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要使学生用心灵、用真情去拥抱作品,就需要教师创设与之适应的情境,营造与其作品相适应的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到作品中去,忘却自我,与作者和教者“声气相投,心心相印”。

为此在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刘欢倾情演绎的mtv《哭诸葛》,然后伴以教师精彩而又富有深情的开场白,营造课堂教学气氛,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

(附教师开场白)一首《哭诸葛》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一声声的深情疾呼,一声声的悲悯责问,一声声的痛彻心扉。

让人透过刘欢的天籁声线和倾情演绎,看到了一个智慧灵魂的感召力,一个民族呐喊的震撼力!恸哭六军俱缟素,痛哭涕零肝肠断,怎一个悲字寄托得了?看吧此情此景,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无不为诸葛亮这一历史巨星过早的陨落而痛恨惋惜。

诸葛亮虽已经离世了1000多年,但他所书写的《出师表》却永远的流传了下来,久唱而不衰。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也写到:“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携带着对古人诸葛亮的一份感动,一份憧憬,一份爱戴共同感受这催人泪下的《出师表》。

(二)前提测评,温故而知新。

在这一环节中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来检验本篇文章字词句翻译掌握的情况。

在检验的过程中,对积极踊跃而又准确回答问题的同学鼓掌三次,以示鼓励。

在这里引入了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能运用旧知引入新知,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共读课文,理清要点。

1、首先课件展示《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扮演者唐国强老师读《出师表》的视频片段,在这里利用名家的视频美读,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就站在眼前。

2、学生自读,理清要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这就要求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读思结合,要带着问题去阅读。

在要求学生读课文之前,幻灯片出示问题:课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是最重要的?为什么?在这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可以引发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对文章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要点。

3、研读第六、七两段,体会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同时深切感受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诚。

教师讲解课文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鉴赏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

在这里我力求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分析,讲出感情,用充满感情的抑扬顿挫的音调,从意境、语言等方面引导学生去挖掘本段蕴藏的深意。

我运用文学性的语言设置这样的问题:人们回顾前尘往事,有人感叹时光匆匆、岁月易老,有人感叹平生多事、磨难万端,……21年来的风风雨雨在诸葛亮心头翻涌,勾起了他怎样的情怀呢?我们能否从这些往事的字里行间觉察到诸葛亮心头的情感波澜?然后让学生初读进行感知,再读促进理解,最后是表达性度,通过有的放矢的反复阅读使学生提高感悟能力。

同时也体现了文言文的理解应该是和阅读始终结合在一起的,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的教学理念。

4、教师质疑,自主探究。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他们交流阅读体会,展开讨论,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这里我创设问题情境:诸葛亮在结尾处动情的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他的眼泪为何而流?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

(四)模拟情境,思接千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大胆质疑,提出有个性的见解,从而引发思维的碰撞,磨砺阅读品质。

为此我巧妙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今当远离,诸葛亮写了感人肺腑的《出师表》,假如你是刘禅,看了此表后,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在这里教师模拟情境,启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穿越历史的时空去思考去认识,来发表自我的见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五)小结,布置作业。

我利用小结引导学生把板书设计成了艺术字“泪”字。

然后教师精彩总结:这一板书,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理解课文,又恰如其分地落实了教学的重点。

形象直观,新颖有趣,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同时透过“泪”字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诸葛亮的一片耿耿忠心。

语文是课内和课外的延伸,如果只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课堂,那么学生学到的不是语文,只是一些枯燥的实用性不大的知识。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只有在读写结合中,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因此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有人摇头感叹诸葛亮的尽忠是“愚忠”,有人又对他的忠诚品格推崇备至,你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把自己的观点整理成文章。

”教师结束语:同学们,这就是历史,这就是英雄的悲壮之举,刘禅最终辜负了诸葛亮,诸葛亮最终没有能够兴复汉室。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但是《出师表》却永远的流传了下来,成为了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