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一、宇宙的知识 1.宇宙的特征最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

天体系统如下图:⎪⎪⎩⎪⎪⎨⎧⎪⎩⎪⎨⎧⎩⎨⎧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海王星天王星、远日行星:土星木星、巨行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类地行星:①八大行星H G F E D C B A ⎪⎪⎪⎩⎪⎪⎪⎨⎧⎪⎩⎪⎨⎧有许多相同之处星)行星(水星、金星和火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同一平面上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道近似正圆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运动特征②普通性 2.地球特殊性——存在生命⎩⎨⎧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外部条件 ⎪⎩⎪⎨⎧液态水的存在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适宜的温度条件②自身条件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补充:我国年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为青藏高原,成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我国年太阳辐射最贫乏地区为四川盆地,成因:地形闭塞,气体不易扩散,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2.太阳活动②外部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向外依次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③太阳活动类型:黑子、耀斑、太阳风三种。

黑子的爆发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作为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④对地球的影响:黑子的爆发影响地球气候中的降水,与纬度呈一定的相关性;耀斑爆发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和地球的磁场,使小磁针不能指示正确方向;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

三、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为0。

高中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º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º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º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º,时间相差1小时,每1º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º-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导语:在当今世界的产业转移中,很大一部分是为了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尤其在企业进行产业转移的初期。

因此,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1.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3)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3.地势界线:(1)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2)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地形区界线: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长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秦岭:汉江谷地与渭河平原大巴山:汉江谷地与四川盆地祁连山: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5.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南以东地区大部分属外流区(除鄂尔多斯高原的无流区和松嫩平原的个别无流区外)6.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大全马上既要进行地理学科的会考了,你准备好了吗?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欢迎阅读!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一)地壳和地壳变动1.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人们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2)地壳内部圈层的主要特征。

1)地壳。

地壳是指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固体外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

地壳的厚度不均,其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3千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为6千米。

2)地幔。

地幔位于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以上。

地幔为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铁镁的硅酸盐类。

地幔又有上地幔和下地幔之分。

上地幔比较复杂,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而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圈),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发源地之一。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3)地核。

从古登堡面至地球的核心是地核。

地核又可分成外核和内核两个部分。

地下2 900千米~5 000千米深处为外核。

外核的物质接近液体,横波不能通过。

5 000千米以下的深部是内核,内核的物质为固态。

据推测,地核的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并含少量较轻元素。

2.地壳的结构和物质组成。

(1)地壳的化学组成。

地壳中有90多种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其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元素的含量,约占地壳总重量的97.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约占地壳总含量的一半;其次是硅,约占四分之一强。

(2)地壳的结构。

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叫硅铝层,下层叫硅镁层。

硅铝层的成分主要是硅、铝,这层的化学成分及某些物理性质与花岗岩极为相似,所以又叫花岗岩层。

硅镁层中的硅、铝成分相对减少,镁、铁成分增多,这层的化学成分及某些物理性质与玄武岩相似,所以又叫玄武岩层。

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硅镁层则普遍存在。

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状态,是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

(3)矿物。

地壳中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成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就是矿物。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五篇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五篇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五篇高中地理会考资料1 区位农业发展1.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2.包括哪些省和自治区。

总结: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纬度高、跨度大。

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些特点在气候上的表现。

结论:纬度高──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

跨度大──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无霜期180天~80天。

年降水量300~1000毫米。

我们只有遵循自然条件,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

因为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改造的自然条件。

此处可以叫学生对比地形和土壤等条件来说明。

1.讨论东北大米与气候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日照、光照、低温等方面考虑问题。

提示: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使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的称号。

2.针对现代生活,考虑东北农村农业生产情况。

提示:季节性强,有利于农忙时节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节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

3.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举例,教师参与讨论。

提示:劣势有热量要求、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等。

优势有光照、温差、土壤肥力、积雪融化缓解春旱等。

讨论不局限于以上几点。

由以上讨论可以直接引出下一个知识点──地形和土壤条件。

高中地理会考资料2 湖泊的分布一、东亚:1、西部多大江大河:长江,黄河等;2、东部河流短小;二、东南亚:1、湄公河(东方的多瑙河),流经6个国家(老挝、越南、泰国、柬埔寨、缅甸、中国(澜沧江)),形成东南亚最大冲积平原;2、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注入印度洋;三、南亚:1、恒河(圣河):喜马拉雅山南断,主要雨水补给,形成恒河平原(南亚最大冲积平原);2、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在中国(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北坡,雨水补给;3、印度河:发源冈底斯山,冰川融水为主,沙漠地区的灌溉水源(外流河);四、中亚:1、内陆河:锡尔河,阿姆河咸海,高山冰雪融水;2、外流河:额尔齐斯河北冰洋水系;3、湖泊:内陆湖:里海(世界最大)、伏尔加河(内陆河最长的)、乌拉尔河、咸海;五、西亚和北非:1、尼罗河:第一长河6600千米;2、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3、苏伊士运河:1700千米4、死海:-400米(世界最低点);高中地理会考资料3 主要经线及穿过的地理事物:0经线:穿过欧洲和非洲西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其基本运动形式,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公转导致季节变化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包括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基本要素。

学会使用地图,能够识别地形图上的主要地形特征。

二、自然地理1. 大气环境:包括大气的组成、大气压力、风的形成等。

了解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2. 水文特征: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的分布、类型和特性。

掌握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地貌类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地貌形态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 地质作用:板块构造、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 生物地理:生物群落的分布、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人口分布、迁移、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经济地理: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以及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

3. 文化地理:不同地区文化特征的形成,包括语言、宗教、风俗等。

四、区域地理1. 世界地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和主要国家概况。

2. 中国地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行政区划、资源分布等。

五、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和实践,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环境。

六、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如卫星遥感、航空摄影等。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七、地理实践能力1. 地理观测:学会使用地理工具进行观测,如使用罗盘确定方向、使用海拔计测量高度等。

2. 地理调查:掌握地理调查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

3. 地理数据分析:学会对收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会考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会考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超全会考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与注记。

比例尺表示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方向通常以北为基准,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对地理事物的解释和说明。

3.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如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与作用,包括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散射和吸收。

-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沙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地球轨道变化、太阳活动)和人为因素(如温室气体排放)。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 河流的特征,如河流的流域、水系、水文特征等。

- 湖泊、地下水等其他水体的特点。

3. 地貌:- 内力作用下的地貌,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

- 外力作用下的地貌,如风化、侵蚀、沉积、冰川作用等。

- 各种地貌类型的识别与分布,如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4. 生物与土壤:- 生物群落的类型与分布,如森林、草原、湿地等。

- 土壤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土壤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的规律,如人口稠密区和稀疏区的形成。

- 人口问题,包括人口增长、老龄化、迁移等。

- 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区的分布与规划。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的类型与分布,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 农业的区位因素,如气候、土壤、市场等。

- 工业的类型与分布,工业区位的选择与影响因素。

3. 交通运输与旅游:-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与选择,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

- 交通网络的布局与规划。

-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开发,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1.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指空间,“宙”指时间。

2.随着天文望远镜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观测的尺度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3.天体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慧星以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4.天体系统的各个级别: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恒星世界、太阳系 -地月系) } 5.地球是一颗行星,太阳是一颗恒星,月球是一颗卫星。

6.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冥王星。

7.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是总星系。

8.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⑴地球拥有一个安全和稳定的宇宙环境 (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且太阳很稳定)⑵地球自身条件优越: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存在的气温(表面平均气温为15℃)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使地球有适中的引力并形成适于生命存在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9 .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10 .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

1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12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13.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为生产和生活服务,而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14 .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

15.太阳活动的周期是 11 年。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1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有影响(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②对地球电离层有影响(会使无线短波通讯发生中断) ;③对地球磁场有影响(产生“磁暴”现象) 。

17 .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方是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

地理高中会考复习资料

地理高中会考复习资料

地理高中会考复习资料(一)青藏高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暖湿的西南季风气流。

水汽沿雅鲁藏布江河谷而上,受横断山脉的阻挡,自东南向北向西逐渐深入高原内部,加之青藏高原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使得青藏高原的降水量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一般是由南向北递减,东南部降水最多地区可达4000毫米左右,到高原内部则减少到100毫米左右,最北部有的地方仅20毫米左右。

在青藏高原内部,也因受地形影响而形成不少降水中心,山脉迎风坡的降水一般多于背风坡的降水。

由于青藏高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暖湿的西南季风气流,故每年雨季最先在高原的东南部开始,而后逐渐向西北部推进,而且雨量主要集中在暖季里。

据统计,5月至9月的累计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80%以上,从10月到次年4月则很少有降水,一年中干、湿季节交替特别明显。

青藏高原降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多夜雨。

在雨季里,每到傍晚人们常可看到天空云量渐渐多起来,云层变厚,接着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随至,特别是黎明时刻,雨声淅沥,逐渐停止,不久云消日出,中午前后,晴空万里,骄阳似火。

再到傍晚,上述降水过程又照样重演。

青藏高原夜雨多,是在高原特殊的地形条件下产生的。

当太阳还未下山,地面就开始降温,山坡上冷却变重的空气不断下滑,逐渐抬升河谷中的暖湿空气,于是云层在凝结高度以上很快生成,慢慢地上升气流就托不住越来越大的水滴,河谷中的夜雨便告开始。

地理高中会考复习资料(二)一、垂直地带性的影响因素垂直地带性的形成在于气温、降水等随海拔高度而发生变化。

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每上升1千米气温下降6℃,这与纬度水平变化每相差1个纬度(约110km)气温相差1℃相比,要大600倍左右,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在高差几千米之内便可出现从热带至极地的巨大变化。

但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比较复杂:在湿润的迎风坡,降水随高度增加而增多,过了一定限度(即最大降水带),降水出现减少的趋势;在背风坡由于焚风作用,降水量由下向上递增甚微,且同一高度背风坡降水往往低于迎风坡。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精选三篇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精选三篇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精选三篇学习上做一眼勤、手勤、脑勤,就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1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具有先天脆弱性。

国土的自然基础构成与地理特点;人口众多、相对贫乏的人均资和很高的人类活动强度;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结构的特征与环境治理的艰巨性;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长期负面积累等,共同造成了中国生态环境更易遭到损害,区域开发成本较高,需要投入更多的基础建设资本和维修成本。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荒漠化的因素自然因素:①干旱的气候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本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②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

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缘,由战争、瘟疫、过度垦耕导致。

近代:清——内蒙古东南部,因为移民增多,农业对土壤的破坏力强于牧业现代:20世纪50年代人口激增,管理失误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内容:①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②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森林分布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地区。

它们或因地广人稀、自然条件严酷,或因难以通行、开发较晚,才免遭大规模破坏。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热带雨林的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相逢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

高中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高考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11.七大洲名称及按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世界主要矿产资源: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石油是重点。

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大。

亚欧大陆和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

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东。

3.世界人口超亿十国名称:南极大洋均无他,人口超亿十国家。

中美两印俄两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亚五国名称:哈吉塔连我肩,乌兹别克咸海边。

里海岸边土库曼,中亚五国记心间。

5.中亚知识概括:中亚距海位置远,冬冷夏热降水难。

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库沙漠居西南。

东和东南地势高,天山米尔边境间。

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与某兰。

河流多数为内流,锡尔阿姆水量减。

里海最大世著称,咸海变化危机现。

土库棉田产量增,功在卡库运河建。

额尔齐斯外流河,流经三国向北穿。

产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国”美名传。

民族多信某某某,最大城市塔什干。

6.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7.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9.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10.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1.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1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13.对流层的特点:a.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b.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c.天气复杂多变。

14.平流层的特点:a.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b.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15.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1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17.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完整word版)高二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图表版)

(完整word版)高二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图表版)

高二地理会考地球一、宇宙中的地球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2)太阳系①组成:中心天体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②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共圆性。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可分为: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地球——普通而特殊的行星(1)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存在高级生命●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有液态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影响因素:纬度、天气、海拔(3)对地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它是维持地表的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是人类生活所用的主要能源,目前人类多使用的能源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

太阳大气结构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从内到外光球层黑子周期11年影响地球气候色球层耀斑、日珥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磁暴现象日冕层太阳风作用与两极上空的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三、地球运动公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赤道1670Km\h,两极为0(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高一年地理会考主要知识点

高一年地理会考主要知识点

高一年地理会考主要知识点1.地球的行星特征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具有以下特征:(这部分可根据实际地理知识点展开,比如地球的大小、形状、自转和公转等)2.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这部分可以详细介绍各个层次的构成、特点和功能)3.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 大洲和洋洲:介绍各大洲和洋洲的位置、面积和地理特点;- 山脉和平原:介绍著名的山脉和平原,以及它们的形成原因和地理意义;- 河流和湖泊:介绍著名的河流和湖泊,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重要性;- 气候带和气候类型:介绍地球的气候带划分和各个气候类型的特点。

4.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自然灾害是地球表面发生的一系列自然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台风等。

为了减少灾害对人类造成的损失,我们需要采取防灾减灾措施:- 防震减灾:介绍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应对措施;- 防火减灾:介绍火山喷发的危害和应对措施;- 防洪减灾:介绍洪水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防风减灾:介绍台风的特点和应对措施。

5.人口与城市化问题世界人口的分布和城市化程度对地理有影响:- 人口分布:介绍人口稠密地区和人口稀少地区的特点;- 城市化进程:介绍城市化的原因和影响;- 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介绍城市规划的必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6.资源与环境问题地球上的资源有限,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 能源资源:介绍不同能源资源的类型和利用方式;- 水资源:介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介绍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7.地理信息与技术应用地理信息和技术应用对于地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GIS的定义、原理和应用领域;- 全球定位系统(GPS):介绍GPS的原理和应用;- 遥感技术:介绍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8.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地理学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目标;- 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介绍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研究和实践。

高考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易考知识点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3、太阳辐射能的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生长离不开太阳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源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二、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外部结构的分层由里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2、太阳活动:黑子(温度比其他区域低)、耀斑、日珥和太阳风(光球层、周期11年)(色球层)(日冕层)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扰动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美丽的极光;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有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0°经线:穿过的点:伦敦、直布罗陀海峡东侧、几内亚湾。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0°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穿过的点:摩尔曼斯克港、土耳其海峡东侧、开罗(尼罗河)。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东侧)、莫斯科(30°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

东经60°:穿过的点:乌拉尔山脉、咸海、霍尔木兹海峡东侧。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郎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东经90°:穿过的点:叶尼塞河、阿尔泰山、恒河三角洲。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地球的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自然地理现象、人文地理现象等。

为了备战高中地理会考,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复习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1. 地球的构造地球是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的。

内核是地球的中心,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外核是围绕内核的液态铁和镍层。

地幔是外核和地壳之间的层,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薄壳,包括陆壳和海壳。

了解地球的构造对理解地球的地质现象和地理过程至关重要。

2. 自然地理现象自然地理现象是指地球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包括地球的运动、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循环等。

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交替,公转则导致地球的季节变化。

气候是指一定时期和地区的天气状况的统计平均,它受到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

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下水和河流等。

3. 人文地理现象人文地理现象是指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上人类活动的分布。

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城市化、交通等。

农业是指人类通过种植和养殖来获取食物和其他农产品的活动。

工业是指利用机械和化学过程进行生产的活动,它对环境和资源的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它导致了城市的扩张和城市化地区的发展。

交通是指人类在地球上移动和运输物品的活动,它促进了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4. 地理技能在高中地理会考中,除了掌握地理知识外,还需要具备一些地理技能。

地图阅读是其中之一,我们需要学会读懂地图上的符号、比例尺和方向。

地图制作是另一个重要的技能,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地图来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

另外,地理调查和数据分析也是必备的技能,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大全--非常详细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大全--非常详细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大全--非常详细总结1. 自然地理知识点
- 地球的结构和成因
-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经纬度
- 地球上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 地理坐标和地理定位技术
- 地形地貌及其形成原因
- 地球资源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2. 人文地理知识点
- 人口与人口分布
- 城市化进程及城市规划
- 农业与农业区划
- 工业与工业区位分析
- 交通运输与交通发展
- 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联系
-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
3. 区域地理知识点
3.1 中国地理
- 中国自然地理概况
-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
- 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及相关政策- 中国的区域合作与经济联系
3.2 世界地理
- 世界自然地理概况
- 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特点- 世界主要经济区的分布和联系- 世界的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
- 国际间的区域合作与经济联系
4. 地理技能知识点
- 使用地图和图表分析地理问题
- 应用地理工具和方法进行地理实证研究
-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 运用地理思维分析复杂的地理问题
- 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
以上是高中地理会考的知识点大全,详细总结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和地理技能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1. 自然地理学:
- 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球核的特点
和组成。

-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变化的原理。

- 气候与气象:气候的形成与分布,气象要素及其变化规律,
气候区划。

- 地形与地貌:地形的分类和形态特征,地貌的发展和类型。

- 水资源与水循环: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
治措施。

2. 人文地理学:
- 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分布和变化,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带来
的问题。

- 经济地理学: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
和优势,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 农业地理学:农业的发展和类型,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农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 交通与通讯:交通方式和交通网络的发展,交通运输对区域
发展的影响,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内容,城市建设的问题
和措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策略。

3. 地理实证与研究方法:
-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的种类与特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利用。

- 调查与研究方法:地理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步骤,地理实证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 统计与图表的处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和处理方法,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以上是高中地理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1.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

“宇”指空间,“宙”指时间。

2.随着天文望远镜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宇宙观测的尺度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

3.天体包括: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慧星以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4.天体系统的各个级别: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恒星世界、太阳系-地月系)} 5.地球是一颗行星,太阳是一颗恒星,月球是一颗卫星。

6.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冥王星。

7.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的范围是总星系。

8.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是:⑴地球拥有一个安全和稳定的宇宙环境(各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且太阳很稳定)⑵地球自身条件优越:①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存在的气温(表面平均气温为15℃)②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地球有适中的引力并形成适于生命存在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9.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10.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太阳辐射。

1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13.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太阳能为生产和生活服务,而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14.太阳大气层从里向外可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出现在色球层。

15.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1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有影响(影响降水量的多少);②对地球电离层有影响(会使无线短波通讯发生中断);③对地球磁场有影响(产生“磁暴”现象)。

17.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贫乏的地方是云贵高原及四川盆地。

18.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已由空间探索阶段逐步进入到空间开发利用的阶段。

19.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开创了从太空观测、研究地球和整个宇宙的新时代;而载人航天飞机的成功发射则标志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从间接观测阶段进入到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的阶段。

20.“天空实验室”是美国专门观测和研究太阳及日地关系的宇宙空间站。

21.宇宙资源有:①空间资源;②太阳能资源;③矿产资源。

22.人类利用人造卫星从不同角度观测地球及利用高真空、强辐射、失重等宇宙条件进行各种在地球无法进行的科学实验,是利用宇宙的空间资源。

宇宙中的矿产资源主要储存在小行星上。

月球中有而地球没有的燃料元素是3He。

23.空间垃圾大约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

而且体积越来越大。

其对航天器有重大损害。

24.宇宙垃圾产生的原因有:工作寿命终止的航天器;因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的碎片;航天员扔出的垃圾等。

25.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公转旋转中心地轴太阳转动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1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1近快,7远慢赤道线速度最大,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减小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不同经线地方时不同、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等四季交替、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分别向南北递减)、五带的形成等26.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

27.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中,最多的是氮,其次是氧。

28.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臭氧因能吸收紫外线而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能吸收红外线而对地面有保温的作用;水汽和杂质也能吸收红外线。

29.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温室效应30.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吸收、反射、散射。

其中大部分可见光不被大气吸收而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天空云层越厚越多,反射越强,这使白天温度不太高,夜晚温度不太低。

31.太阳出来前天已亮,或太阳下山了天却还未黑,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

晴朗的天空呈尉蓝色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

32.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于地面辐射,大气中的水汽和尘埃也主要是来自于地面。

33.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相等的,即热量收支平衡。

34.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是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开形成的空气环流。

35.当地面受热的时候,近地面的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而当地面遇冷的时候,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36.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37.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38.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

39.随着太阳直射点往北移,风带、气压带也跟着往北移;反之往南移。

由于风带、气压带的南北移动而产生的气候有:影响我国的西南季风、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

40.1月份亚洲大陆上形成的是高压,叫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7月份亚洲大陆上形成的是低压,叫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

受它们的影响,夏季,吹向我国的风向是从海洋吹来的东南季风与西南季风使我国高温、湿润和多雨;冬季,吹向我国的风是从大陆吹来的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使我国广大地区寒冷而干燥。

41.季风环流产生的原因是: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②风带和气压带随季节作南北移动。

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地区是亚洲东部。

42.我国的旱涝灾害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43.冷锋与暖锋的区别:冷锋暖锋气流运动特点冷气团主动前进暖气团主动前进锋面到来之前暖气团控制冷气团控制锋面到来时阴雨、大风天气,降水发生在锋面之后阴雨、大风天气,降水发生在锋面之前锋面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上升,气压降低暖气团控制44.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都与锋面有关。

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和冬季的寒潮多与它有关。

45.每当气旋过境时,气流上升,云量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而反气旋过境时,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我国北方秋季出现的“秋高气爽”的天气就是由于高压系统(反气旋)的控制下出现的。

46.气候形成的因子有:①太阳辐射②下垫面③大气环流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47.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大气环流具有双重性质。

48.纬度位置决定气温分布的基本格局,而下垫面使气温分布复杂化。

大气环流决定降水的情况。

49.赤道地区受低压控制,气流辐合上升,全年降水充沛;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带控制,常年干旱少雨;亚欧大陆东岸主要为季风气候,降水比西岸的地中海气候稍多。

50.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地球经历了三次大冰期气候;在人类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4个温暖时期和4个寒冷时期。

51.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变暖、臭氧层遭到破坏、酸雨危害。

52.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时向大气排放大量的CO2;②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使CO2吸收量减少。

53.全球变暖的危害:①会引起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胁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54.减少CO2 的排放量的方法: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②加强国际合作。

55.全球变暖会使:中纬度温带地区会因变暖后蒸发强烈而变得干旱,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为草原;高纬度地区会因变暖而降水增加,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

56.臭氧层遭破坏的原因:人们使用冰箱、空调时制冷剂所释放出来的氟氯烃化合物57.臭氧层遭破坏的危害: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58.解决方法:减少或禁止释放这类气体的制冷剂的使用59.1979—1990年,全球臭氧总量大致下降了3%。

南极附近臭氧量减少尤为严重,出现了“南极臭氧洞”。

60.“南极臭氧洞”只在南极的春季(9—11月)再现,持续1个月左右。

61.酸雨(PH<5.6)产生的原因: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时排放出的SO2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再遇降水时溶入雨水所至。

分为硫酸型的酸雨和硝酸型的酸雨,影响我国的主要是SO2 ,因此是硫酸型的酸雨。

62.酸雨的危害:①使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文物古迹;④危害人体健康等。

63.我国东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成为酸雨区,覆盖了我国国土地面积的40%。

我国南方的四川、云贵、上海、湖南和广东等部分地区成为重酸雨危害区。

64.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65.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已发现的有90多种。

最多的是氧元素,其次是硅,第三是铝,第四是铁。

66.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结合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单质,就是矿物。

矿物是地壳物质最基本的组成单元。

67.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在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

68.常见的造岩矿物有二三十种,如: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69.常见岩石的矿物组成:花岗岩(长石、云母、石英);石灰岩(方解石)70.按岩石成因分类:①岩浆岩如:玄武岩、花岗岩②沉积岩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③变质岩如:大理岩、板岩71.在沉积岩中能找到生物化石,因而其被称为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72.“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所描述的岩石是石灰岩,按成因属于沉积岩。

能在其中找到生物化石。

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岩石叫大理岩。

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岩溶(喀斯特)地貌。

73.“沧海桑田”、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说明了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

74.地质作用的分类:地质作用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内力作用来自地球内部,主要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内力使地表变得高低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变质作用不平;外力则把高山削低,把低谷填平,使地表趋于平坦。

两力同时进行,相互作用下对地表形态产生影响。

外力作用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因、固结成岩 75.地壳运动分为:1、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裂谷或海沟 2、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76.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找石油、天然气——背斜; 地下水——向斜; 修隧道——避开断层、适宜在背斜修; 修水库——应避开断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