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吃饼干

合集下载

小班数学教案小熊吃饼干

小班数学教案小熊吃饼干

小班数学教案小熊吃饼干一、引言小班数学教案——小熊吃饼干,是一种适用于学前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活动。

通过引入可爱的小熊形象和美味的饼干,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并通过简单而有趣的游戏,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与运算。

本文将介绍一节典型的小班数学教案,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悉数学分类,如数数、比较大小、加减法等。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准备1. 尺子、闹钟、计数卡片等教学工具。

2. 数熊形象的贴纸和饼干模型。

3. 一些小糖果,用作游戏过程中的奖励。

四、教学过程1. 游戏导入教师可事先在教室中布置好一系列数熊形象的贴纸,每张贴纸上都标示着一定数量的饼干。

教师可请学生们分成几组,让每组的学生轮流寻找贴纸,数一数上面有多少饼干。

教师可设定一个时间限制,刺激学生们的竞争心理。

2. 课堂活动教师可使用尺子来测量各组学生找到的贴纸上饼干的大小,让学生比较大小,了解数学中的“大”与“小”。

之后,教师可用计数卡片让学生们数一数,每张贴纸上加起来一共有多少个饼干。

3. 游戏设计教师可设置一个饼干模型,并让学生们将糖果放置在模型上。

然后,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小糖果,并要求他们按照一定规则将糖果放置在模型上。

例如,规定每个小组只能放置偶数个糖果,或者规定每个小组放置的糖果总数必须是7的倍数。

通过这样的游戏设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4. 游戏总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表现,选择3名学生来讲解自己的游戏策略和结果,并通过发放奖励糖果来表扬他们。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扩展1. 应用问题: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将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道题目,让学生计算一家面包店每天卖出的饼干数量,或者计算一共需要多少个饼干才能满足全班同学的需求等。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喂宝宝吃“饼干”》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喂宝宝吃“饼干”》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喂宝宝吃“饼干”》教案名称:喂宝宝吃“饼干”教案类型:数学教学目标:1. 在数轴上理解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 掌握使用数线图表示数轴上的数值;3. 通过实际操作中的游戏化学习,提高学生对数轴和数值大小的理解;4.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数轴、数线图等教具;2. 上课用的投影仪、白板等;3. 学生们准备的饼干。

教学内容和步骤: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数轴的概念和作用,并提示:我们今天要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学习数轴和数值大小的概念。

Step 2:游戏规则介绍(10分钟)1.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每组学生将会获得一些饼干,每个饼干上会标有一个数字。

2. 学生按照饼干上的数字,站到教室中的数轴上相应的位置。

3. 教师会给出两个数字让学生判断大小关系,并通过站到数轴上表示数值大小。

4. 学生要快速判断,站到正确的位置。

Step 3:游戏实践(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也分配一块数轴。

2.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些饼干,确保每个饼干上的数字都是不同的。

3. 学生按照饼干上的数字,站到数轴上相应的位置。

4. 教师出两个数字,学生们要快速判断,站到正确的位置。

Step 4:游戏总结(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讨论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弄清楚数轴上的数值大小关系。

2. 教师总结学生们在游戏中的表现,夸奖他们,并指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如何正确地使用数轴。

Step 5:拓展练习(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数轴上的数值,要求学生写下他们表示的数字,并标记出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

2. 学生们独立完成练习,并相互核对答案。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1. 请几位学生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回顾重点知识。

2.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Step 7:课后作业(留给学生完成)1. 完成拓展练习中的题目;2. 自己设计一个类似的游戏,让家人或朋友参与,练习数轴和数值大小的判断。

大班数学教案饼干真好吃

大班数学教案饼干真好吃

大班数学教案:饼干真好吃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大班幼儿,通过饼干为主题的数学活动,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观察推理能力。

通过活动的设计,引导幼儿认识和掌握数字、形状、大小、数量等数学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和掌握数字1-10。

2.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饼干。

3.培养幼儿的分类和排序能力。

4.提高幼儿的数量概念和数数能力。

教学准备•饼干(不同形状、大小的饼干)•数字卡片(1-10)•彩色纸•剪刀•胶水•黑板或白板•计数器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5分钟)•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美味的饼干,并展示给幼儿看。

•和幼儿互动,询问他们对饼干的喜爱程度,并引入今天的数学活动主题。

2. 数字认知(10分钟)•准备数字卡片1-10,并在黑板或白板上展示。

•请幼儿一个个数出数字,并帮助幼儿认识和记住数字。

3. 形状和大小比较(15分钟)•准备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饼干,并将它们摆放在桌子上。

•让幼儿观察饼干,比较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并找出差异。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不同饼干的形状和大小特征。

4. 分类和排序(20分钟)•给幼儿分发彩色纸和剪刀。

•让幼儿根据饼干的形状和大小特征,将饼干分成不同的组别,拿出对应颜色的纸剪成形状卡片,用卡片进行分类。

•引导幼儿讨论和解释自己的分类方式,并比较不同幼儿的分类结果。

5. 数量概念和数数活动(20分钟)•使用计数器,让幼儿一边观察饼干,一边将对应数量的饼干放入容器中。

•引导幼儿数数,帮助他们将数量与数字对应起来,并进行反馈和纠正。

6. 总结活动(5分钟)•回顾今天的数学活动,帮助幼儿总结所学内容。

•引导幼儿发现饼干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数学无处不在。

总结通过这个以饼干为主题的数学活动,幼儿不仅拓展了对数字、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分类和排序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数量概念和数数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也得以增强。

吃饼干小班数学教案

吃饼干小班数学教案

吃饼干小班数学教案小班数学教案:吃饼干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用分数表示饼干的分配情况。

2.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加减法运算,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3.能够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板书:分数的概念、分数运算、实际问题解决步骤。

2.饼干模型或图片。

3.练习题。

教学步骤:引入(10分钟):1.老师出示一幅饼干图片或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10块饼干,平分给5个人,每个人可以得到几块饼干?2.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只有一部分学生来上课,我们又该如何平分这些饼干呢?3.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各组的答案。

展示(10分钟):1.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出分数的概念。

板书“分数”的定义,并对其进行解释。

2.教师用板书或PPT的方式示范如何用分数表示饼干分配情况,如:如果有10块饼干,平分给5个人,则每个人可以得到10/5=2块饼干。

实践(20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组分发一些饼干片,让学生自己制定一些分配方案,并用分数表示出来,例如:每个人能得到1/4块饼干。

2.学生互相交流并比较各组的分配方案。

引导(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现在有5块饼干,这样的分配方案是否存在?为什么?2.教师板书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示范解题步骤,并让学生尝试解答几个简单的分数加减法题目。

应用(15分钟):1.教师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例:小明有3/5块饼干,小亮有2/5块饼干,两人想平分这些饼干,每人分到几块?解决步骤:将分数相加3/5+2/5=5/5=1,所以每人平分1块。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学生进行练习并相互讨论解答方法。

拓展活动:1.学生通过制作分数饼干的手工模型,进一步巩固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

数学趣味小故事一年级

数学趣味小故事一年级

数学趣味小故事一年级
这是一个适合一年级学生听的数学趣味小故事:
故事标题:小熊的饼干
从前,有一个小熊,他非常喜欢吃饼干。

每天早上,他都会吃掉一块饼干。

然而,他有一个问题:他不知道自己一共有多少饼干。

有一天,小熊的妈妈告诉小熊,他有30块饼干。

小熊非常高兴,他决定每天只吃一块饼干,这样他就可以吃30天。

但是,小熊的朋友小狗告诉他,他每天都在吃饼干,所以他只有29块饼干了。

小熊非常难过,他决定明天只吃半块饼干。

然而,小熊的另一个朋友小兔告诉他,他其实每天都在吃饼干,所以他只有28块半的饼干了。

小熊非常沮丧,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块饼干。

最后,小熊的妈妈告诉他真相:原来小熊每天都吃掉了所有的饼干,所以他一开始就没有30块饼干。

小熊非常惊讶,他决定以后每天都要吃两块饼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即使是小熊的饼干也能用数学来解释。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每天都在减少的饼干数量其实可以用减法来表示。

通过这个故事,一年级的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减法的概念。

吃饼干变月亮小班数学教案

吃饼干变月亮小班数学教案

吃饼干变月亮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掌握饼干分割、组合、形状识别等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维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游戏、观察、合作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队合作意识,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饼干分割、组合、形状识别等数学知识的初步掌握;培养学生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运算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饼干模型、有关形状和分割的图片、小班数学教案、学生的练习本。

2.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放置饼干模型的桌子或台子。

四、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展示一个月亮的图片,询问学生这是什么?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月亮的形状,并与饼干的形状进行对比。

3. 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饼干变出一个和这个月亮一样的形状?讲解:1.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注意饼干的形状和切割方法。

2. 教师向学生展示饼干模型,并讲解一些基本的形状:圆、长方形、正方形。

3. 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图文素材,让学生观察并认真思考:如何用饼干变出这个图形?4.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通过分割和组合饼干来还原或创建相应的图形。

实践:1. 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准备一些饼干。

2. 教师出示一张图形,鼓励学生尝试使用饼干模型进行艰难还原。

3. 学生们合作进行实践操作,探索不同形状的饼干如何拼接成相似或相同的图形。

展示:1.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用饼干搭建的形状。

2.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欣赏和对比,发现差异和相似之处。

总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饼干分割、组合和形状识别的方法。

2. 学生们结合教师总结进行讨论,并进行补充和提问。

3. 教师概括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心得和体验。

五、巩固练习1.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复习饼干分割、组合以及形状识别的知识点。

幼儿园教案数学领域吃饼干

幼儿园教案数学领域吃饼干

幼儿园教案:数学领域-吃饼干引言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中,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和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数量的感知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本教案将介绍一种有趣的数学活动:吃饼干。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能够巩固和拓展他们的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1.认识数字1-10;2.学会合理分配饼干;3.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

教学准备•饼干(数量根据幼儿的人数和分配情况确定);•数字牌或卡片(1-10);•小盘子或纸板。

教学步骤1. 数字认知游戏(10分钟)•教师选取一位幼儿,问他/她能否认出数字1;•若幼儿回答正确,教师再出示数字2,问他/她是否认出;•逐渐增加数字,直到幼儿不能准确识别数字为止。

2. 数字排列游戏(15分钟)•教师将数字牌1-10打乱顺序放在桌上;•引导幼儿按顺序找出数字,并贴在黑板上或桌面上。

3. 饼干分配活动(25分钟)•教师将饼干分配在小盘子或纸板上;•教师请每个幼儿从中选取一个饼干;•随后,以相同的方式分配第二个、第三个饼干,直到所有饼干分完;•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拥有多少个饼干。

4. 数字匹配游戏(20分钟)•教师将数字牌1-10摆放在桌上;•引导幼儿将自己拥有的饼干与对应的数字牌匹配起来;•检查匹配的准确性,纠正错误。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数学活动;•引导幼儿讨论他们从活动中学到了什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扩展•鼓励幼儿使用数字牌和饼干进行自由游戏,巩固所学内容;•创设数学角,提供给幼儿进行类似的数学游戏,加深他们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

中班数学教案吃饼干

中班数学教案吃饼干

中班数学教案吃饼干中班数学教案:吃饼干第一节:引入活动1. 导入: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唱一首有关食物的歌曲,例如《饼干歌》或者《小兔子乖乖》。

2. 引发兴趣:老师出示一盘香喷喷的饼干,并询问孩子们是否喜欢吃饼干。

引导孩子们讨论他们最喜欢的饼干口味和形状。

第二节:认识形状1. 展示形状:老师出示几种不同形状的饼干,例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并引导孩子们认识这些形状。

2. 辨认形状:老师让孩子们分别指出展示的饼干是什么形状,并帮助他们在纸上画出相应的形状。

第三节:数数游戏1. 数数练习:将一些饼干分发给孩子们,让他们按照形状分类,并用手指数出每种形状的饼干有多少个。

2. 数数比较:老师让孩子们比较两种形状的饼干,问哪一种形状的饼干多一些,哪一种形状的饼干少一些。

第四节:分组分配1. 分组游戏: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不同形状的饼干。

告诉孩子们他们要按照形状将饼干分配到不同的碟子里。

2. 分发对照:给孩子们一张分组对照表,上面列出不同的形状,让他们找到对应形状的饼干并放到正确的碟子里。

第五节:比例概念1. 引入比例:老师问孩子们平时吃饼干的时间和吃水果的时间哪个多一些,哪个少一些。

与孩子们讨论各自的答案,并引导他们发现比例的概念。

2. 制作比例图:给孩子们分发纸和彩色笔,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在纸上绘制一个饼干和水果比例图。

第六节:饼干的分割1. 分割方式:老师出示一个大圆形饼干,并告诉孩子们要将它分成几块,然后请孩子们尝试不同的分割方式,例如平均分割、不均匀分割等。

2. 算数计算:老师让孩子们观察不同分割方式下每块的大小,并让他们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例如某种分割方式下每块饼干的面积是多少。

第七节:饼干的分享1. 分享经验:孩子们将自己制作的饼干和水果比例图展示给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创作过程。

2. 讨论问题:老师引导孩子们思考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要将饼干和水果按比例分配?什么是公平?他们觉得自己的分配方式是否公平?第八节:小结与延伸1. 小结回顾: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包括形状、数数、分组分配和比例概念。

小班数学教案吃饼干

小班数学教案吃饼干

小班数学教案吃饼干小班数学教案:吃饼干导语:在小班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常常遇到如何引导孩子理解并运用数学概念的难题。

一种有趣的方法是通过游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从而加强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以“吃饼干”为主题,为小班数学教师们提供一份教案,帮助他们通过这个有趣的游戏,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孩子们对数量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 帮助孩子们学习数数。

3. 通过游戏让孩子们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二、教学准备1. 饼干图示:在黑板上或者纸上画下几个饼干的形状,用不同的颜色填充。

2. 数学符号卡片:准备一张纸板或者卡片,分别写上“+”和“-”两个符号。

3. 饼干道具:准备一些小形状相似的饼干,可以是纸板裁剪的。

4. 数字卡片:准备一些卡片,上面写有从1到10的数字。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游戏(5分钟)教师可以用饼干图示引入游戏:“大家看,这是一些美味可口的饼干,你们喜欢吃饼干吗?今天,我们要来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叫做‘吃饼干’。

你们想知道是怎么玩的吗?”2. 认识饼干(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饼干道具:“这些就是我们要吃的饼干,它们有不同的颜色。

谁能告诉我,我们有几个饼干呢?”鼓励孩子们用手指指点饼干图示,帮助他们学习数数。

3. 数数游戏(10分钟)教师发放数字卡片,然后指挥孩子们用卡片数数饼干:“请大家从1开始数,用手指指着饼干和数字卡片,一起来数数。

”4. 加法游戏(15分钟)教师发放数学符号卡片“+”,并解释其意义:“看,这个符号叫做加号,它表示两个数相加。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有2个饼干,再加上另外3个饼干,你们能告诉我一共有几个饼干吗?”鼓励孩子们用手指指着饼干图示,然后用数字卡片表示相应的数字。

5. 减法游戏(15分钟)教师发放数学符号卡片“-”,并解释其意义:“看,这个符号叫做减号,它表示两个数相减。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有5个饼干,然后吃掉2个饼干,你们能告诉我还剩下几个饼干吗?”鼓励孩子们用手指指着饼干图示,并用数字卡片表示相应的数字。

小班数学教案小猪吃饼干

小班数学教案小猪吃饼干

小班数学教案小猪吃饼干小班数学教案:小猪吃饼干引言:在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们常常通过生动有趣的教材和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其中,“小猪吃饼干”这个教学主题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幼儿学习数字和基础运算。

本文将结合小班数学教学的实际需求,介绍一个有趣的小班数学教案——小猪吃饼干。

一、教学目标:通过“小猪吃饼干”主题的数学教学,培养幼儿的以下能力:1. 数字认知能力:能认识并正确称呼1-10的数字。

2. 数量概念能力:能理解1-10中每个数字代表的具体数量。

3. 数字顺序能力:能按照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和排列。

4. 加法和减法的初步概念:初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运算方式。

二、教学准备:1. 玩具小猪和饼干:准备一组用于模拟的小猪玩具和饼干玩具。

2. 数字卡片:准备1-10的数字卡片,用于数字认知和数量概念的教学。

3. 实物饼干:准备相应数量的真实饼干,用于加法和减法的教学。

4. 数学绘本:准备一本与“小猪吃饼干”相关的数学绘本,用于引入教学主题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5. 教学板书:准备一个写有数字和算式的教学板书,用于教学展示。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教学主题:- 在课堂上向幼儿展示一本与“小猪吃饼干”相关的数学绘本,并通过故事情节引入“小猪吃饼干”的教学主题。

- 向幼儿们提问:“小猪吃掉了几块饼干?”激发幼儿们对数量的思考和探索。

2. 数字认知与数量概念:- 准备1-10的数字卡片,并向幼儿展示数字卡片。

鼓励幼儿们依次说出每个数字,并与实物饼干进行对应。

- 通过玩具小猪模拟游戏,让幼儿们按照数量卡片的顺序,为小猪分配相应数量的饼干,进一步巩固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3. 数字顺序与排列:- 引导幼儿们参与数字排序游戏。

教师出示打乱顺序的数字卡片,要求幼儿们帮助小猪按照数字的大小重新排列饼干,从1开始数。

- 通过比较数字大小和不同数字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们的数字顺序意识和排序能力。

中班数学教案小熊吃饼干

中班数学教案小熊吃饼干

中班数学教案小熊吃饼干中班数学教案:小熊吃饼干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数字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从1到10的数字卡片,每个数字卡片上有相应数量的饼干图案。

2. 饼干:准备足够数量的小饼干。

3. 小熊模型:准备一只小熊模型,可以是玩具或者卡通形象。

4. 计数板:一块方便学生使用的计数板。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小熊吃饼干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 游戏规则说明:解释游戏规则,每个学生抽取一个数字卡片,然后放置在计数板上,小熊将按照数字卡片上的数量吃掉相应数量的饼干。

3. 游戏演示:老师向学生演示一次游戏过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游戏规则。

4. 学生操作:让每个学生依次抽取数字卡片,放置在计数板上,并让小熊吃掉相应数量的饼干。

5. 复盘讨论:让学生观察和总结每个数字对应的饼干数量,并与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6. 变化玩法:引导学生思考其他玩法,例如加法和减法运算,加深对数字概念的理解。

7. 团队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团队合作游戏,每个小组共同抽取数字卡片并计算饼干数量,小熊吃掉饼干后,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并总结结果。

8. 游戏扩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可以增加数字卡片的范围,引入更复杂的计算和比较。

9. 总结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游戏中的学习内容,巩固对数字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操作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对数字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听取学生的回答和观察结果,评估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组织小组合作游戏,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总结结果,评估学生对游戏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活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深入理解了数字的概念。

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团队合作等活动,培养了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小班数学喂宝宝吃“饼干”

小班数学喂宝宝吃“饼干”

小班:数学活动名称:喂宝宝吃“饼干”活动目标:1、观察和发现原型、正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饼干,能按形状对饼干实行分类。

2、会用视觉、触觉等感官感知饼干的形状。

3、乐于参加数学活动,能够边送饼干边讲述“给你吃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饼干”。

活动准备:1、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饼干各一个。

2、几何图形片若干,小篮子若干,瓶子宝宝3个。

3、活动前组织幼儿将手洗干净。

活动过程:1.认认饼干教师出示三块饼干: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个饼干宝宝,看看这三个饼干宝宝长得一样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饼干有各种各样的,有大的,有小的,有圆形,有正方形...2.瓶宝宝来做客——幼儿观察瓶宝宝嘴巴的形状教师出示瓶宝宝:我们班来了很多可爱的瓶宝宝,看看这些瓶宝宝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3.瓶宝宝吃“饼干”——按形状分图形片观察“饼干”教师出示图形片:瓶宝宝肚子饿了,我们一起喂它们吃“饼干”吧!这是瓶宝宝吃的“饼干”,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这些“饼干”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饼干”有圆形的,还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引导幼儿摸一摸“饼干”,着重让其感受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不同。

喂瓶宝宝爱吃的“饼干”教师举起一个瓶宝宝,让幼儿猜猜:这个瓶宝宝爱吃什么形状的“饼干”呢?谁来试一试,找对饼干喂瓶宝宝哦!教师请个别幼儿师范根据瓶宝宝的嘴巴形状,找相同形状的“饼干”并喂一喂。

教师有意识问示范操作的幼儿:你喂瓶宝宝吃什么形状的饼干?你从哪里看出来瓶宝宝爱吃××形状的“饼干”?鼓励幼儿说出:瓶宝宝的嘴巴形状是正方形的,它爱吃正方形的“饼干”,所以我喂它吃正方形的“饼干”。

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观察、讲述:给瓶宝宝吃正方形的饼干。

一起喂瓶宝宝吃“饼干”教师:这三个瓶宝宝都要吃“饼干”呢,我们来一起喂瓶宝宝吃“饼干”吧!要看清楚瓶宝宝嘴巴的形状,找对饼干哦!引导幼儿根据瓶宝宝的嘴巴形状,喂其吃相同形状的“饼干”。

宝宝吃饼干的数学教案

宝宝吃饼干的数学教案

宝宝吃饼干的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通过宝宝吃饼干的生动形象,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2.让幼儿熟悉从零开始计数,掌握数字序列顺序、大小、数量关系。

3.培养幼儿的分类思维、比较思维、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

二、教学准备:1.幼儿园、家庭应准备一些图案或数字可拆卸饼干,如1、2、3、4、5、6、7、8、9等,至少准备15个,以充分涵盖各种数字的情况。

2.老师或家长应准备一些饼干盒或小容器。

3.准备相应配套教学用具,如数字卡、计数棒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图案或数字拆卸幼儿园或家长事先准备好一些图案或数字可拆卸饼干,让幼儿操作该活动并参与其中。

通过这个过程来帮助他们熟悉数字、识别数字,同时为他们提供一种自发、自主学习的方式。

第二步:计数饼干将配套的教学用具如数字卡和计数棒等拿出来,让孩子们从零开始计数饼干的数量。

逐个数过后,学生们要用计数棒把这些饼干分成不同的组,这样在分类的同时,他们也能够了解到并掌握数字的大小、数量关系。

第三步:饼干盒里面有多少饼干?把一些数字饼干放在饼干盒里,让学生猜测有多少饼干在盒子里。

通过这个步骤引导幼儿们想到用计数棒把饼干一个一个放进盒子里,以便进行精确计数。

第四步:数字比较根据饼干的数量和大小,让幼儿园或家长出题,让孩子们进行数字比较。

例如,比较饼干数量的多少,或者比较不同数字饼干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让幼儿园或家长培养幼儿的分类思维、比较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第五步:猜谜游戏老师或家长可以出一些数字谜语,例如:“有一个数字它大于0,小于2,你猜是什么?”或者“有一个数字它小于9,大于7,你猜是什么?”让幼儿园或家长在游戏中感受到数字的逻辑性和有趣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一主题,幼儿园和家长可以逐步向幼儿们介绍数字和数学概念,让他们更好地接受和适应数字。

此外,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可以让幼儿园和家长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分类思维、比较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小班教案 - 小班数学活动:喂宝宝吃“饼干”

小班教案 - 小班数学活动:喂宝宝吃“饼干”

小班数学活动:喂宝宝吃“饼干”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数量的多少。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认知目标:让幼儿学会用数字表示数量。

2.技能目标:让幼儿能够正确地喂宝宝吃“饼干”。

3.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用数字表示数量,并能够正确地喂宝宝吃“饼干”。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数量的多少,并用数字表示。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可爱的宝宝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宝宝的特征。

(2)教师提出问题:“宝宝饿了,我们要给他喂饼干,你们知道饼干是什么吗?”2.基本环节(1)教师出示一些饼干图片,让幼儿说出每种饼干的形状和数量。

(2)教师将饼干图片放在桌子上,引导幼儿按照数量顺序排列饼干。

(3)教师分发饼干,让幼儿动手操作,喂宝宝吃“饼干”。

(4)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引导幼儿发现数量的多少,并用数字表示。

(5)教师与幼儿一起数数,确认喂宝宝吃了几块饼干。

3.拓展环节(1)教师出示更多形状和数量的饼干,让幼儿继续操作。

(2)教师引导幼儿互相交换饼干,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快乐。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喂宝宝吃饼干”比赛,看谁喂得又快又准确。

(1)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确认幼儿在活动中的收获。

(2)教师鼓励幼儿在家庭中尝试喂宝宝吃饼干,与家长分享活动成果。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幼儿对数量的认知程度。

2.检查幼儿是否能正确地喂宝宝吃饼干,评估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评估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六、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表现出很高的兴趣,积极参与操作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幼儿发现数量的多少,并用数字表示,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概念。

同时,通过拓展环节,让幼儿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但在活动结束环节,我发现部分幼儿对数字表示数量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小班数学教案小兔吃饼干

小班数学教案小兔吃饼干

小班数学教案小兔吃饼干小班数学教案:小兔吃饼干一、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1-10。

2. 学会用不同方式表示数字。

3. 发展数数的技能和对数量的概念。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乐趣。

二、教学准备1. 教具: 黑板、粉笔、数字卡片。

2. 材料: 饼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拿出一盘饼干,让学生猜猜里面有多少块饼干。

引导学生根据盘子中饼干的数量,估算出大致的答案。

然后让学生一个一个数,数出饼干的实际数量。

教师鼓励学生用手指指着饼干,并辅助学生数数,强化对数字的理解。

2. 数字认知教师拿出数字卡片1-10,分发给学生。

然后教师展示一个数字,例如数字3,让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学生逐一展示自己手中的数字卡片,并说出对应的数字。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知,例如:“哪一个数字比3大?”,“数字7在哪里?”等等。

3. 饼干分发教师将饼干分发给每个学生,确保每个学生手中都有饼干。

然后教师提问:“我们这里有几块饼干?”学生可以用手指指着饼干,逐一数出来。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使用“一块饼干”、“两块饼干”等词语来描述数量。

4. 数字与数量的对应教师将数字卡片1-10分别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用相应的饼干数量来表示。

例如,当教师展示数字5时,学生需要拿出5块饼干。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将数字与相应的数量进行对应,进一步巩固了对数字的理解。

5. 数字符号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数字1-10,并让学生分别用数字卡片在黑板上添补相应的数字。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形状特点,例如数字1有一根长杆,数字8是一个圆圈等等。

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不同的数字形状。

6. 数的排序教师示范将数字卡片1-10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然后鼓励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尝试将数字卡片排列在正确的位置上。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数字6在哪里?”等等,以检查学生对数的顺序的理解。

7. 数的分类教师将数字卡片1-10分成两组,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小班数学教案小动物吃饼干

小班数学教案小动物吃饼干

小班数学教案小动物吃饼干小班数学教案:小动物吃饼干引言:数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通过趣味的数学教学,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概念的形成,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篇文章将为您提供一份小班数学教案,主题是“小动物吃饼干”,通过这个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帮助幼儿们学习到数学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通过观察小动物吃饼干的数量,引导幼儿认识并理解数字的概念。

2. 进行数量比较:鼓励幼儿在各种情境中进行数量比较,培养他们的数量观念。

3. 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准备工作:1. 准备一些小动物的塑料玩具和一些饼干。

2. 准备数张纸板,上面画上1、2、3等数字。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活动:老师将一些小动物塑料玩具和一些饼干拿出来,和幼儿们一起玩耍。

老师可以问幼儿:“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小动物喜欢吃饼干吗?”通过引导幼儿的关注和兴趣,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2. 认识数字:老师将纸板上的数字依次出示给幼儿们观察,并帮助幼儿们朗读出来。

然后,老师以小班教室中的动物玩具为例,将这些玩具一只一只地展示给幼儿们看,并数数,比如:“有一只小猫,有两只小狗,有三只小鸟”,并帮助幼儿们正确理解每个数字所表示的具体数量。

3. 数量比较:老师将一只小动物塑料玩具和一个饼干放在一起,然后再拿出两只小动物玩具和两个饼干放在一起,以此类推,给幼儿们展示不同数量的动物和饼干。

然后,老师问幼儿们:“这里有几只动物?这里有几个饼干?”鼓励幼儿们自己观察和思考,给出正确的答案。

通过这个比较的过程,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量的概念。

4. 解决问题: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来解决。

例如:“小猫可以吃几个饼干?小狗可以吃几个饼干?”鼓励幼儿们根据数量的概念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

同时,老师还可以通过这些问题培养幼儿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班数学教案喂宝宝吃饼干

小班数学教案喂宝宝吃饼干

小班数学教案喂宝宝吃饼干引言: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普遍性的学科,对于儿童的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班教育中,适当利用生活场景和具体的实物教学对于幼儿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本篇文章将结合小班幼儿数学教学的特点,通过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喂宝宝吃饼干,展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

一、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在小班数学教学中,观察是培养幼儿数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在喂宝宝吃饼干的教学案例中,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饼干,并与实物物品进行比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不同形状的饼干,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放在宝宝面前,然后问宝宝:“你能找到一个和这个形状相同的物品吗?”。

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引导幼儿观察并辨认不同形状的饼干,培养他们认识、理解形状的能力。

二、利用饼干进行数学计数和量的概念教学数学计数是小班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幼儿认识和理解数的概念的第一步。

在喂宝宝吃饼干的教学案例中,可以通过饼干的数量,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数数活动。

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数量的饼干,然后一边对幼儿展示,一边进行数数:“这是一个,这是两个,这是三个……”通过数数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数的概念。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数量比较和排序。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认为哪一堆饼干多一些?”,然后让幼儿按照数量的大小进行排列。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量的感觉和数量比较的能力。

三、通过饼干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教学在小班数学教学中,初步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操作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

在喂宝宝吃饼干的教学案例中,可以借助饼干进行简单的加减法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两堆饼干,然后问幼儿:“一共有几个饼干?”幼儿可以通过数数或直接看出总数。

接着,教师可以更进一步,问幼儿:“如果我再给你两个饼干,你一共有几个饼干?”通过这样的操作,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数学小熊吃饼干教案反思

数学小熊吃饼干教案反思

数学小熊吃饼干教案反思教案标题:数学小熊吃饼干教案反思教案反思目的:本教案反思旨在评估并提供针对教案《数学小熊吃饼干》的改进建议和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分数概念。

通过小熊吃饼干的情节,引导学生进行分数的比较和计算。

教案评估和反思:1.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分数的含义。

- 学生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分数的概念。

-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计算,如加法和减法。

反思:教学目标明确,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2. 教学内容和步骤:- 情境引入:通过故事情节介绍小熊吃饼干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 分数概念解释:通过示意图和实际饼干的分割,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 分数比较和计算:通过小熊吃饼干的例子,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反思:教学内容和步骤设计合理,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3. 教学方法和教具:- 故事情境引入: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扮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示意图和实际饼干:通过视觉和实物的呈现,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具选择合适,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4. 学生参与和互动:-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和比较分数的大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 整体讨论和分享:通过全班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和思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效果。

反思:学生参与和互动设计得当,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改进建议和指导:1. 引入情境更加生动有趣:可以通过多媒体或动画等方式,增加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数概念解释更加清晰明了:在示意图和实物展示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简单的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的含义和表示方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稿:
小班:吃饼干(重点领域:数学)
主备:余菊萍执教:
活动目标:
1.认识颜色、形状标记并能按标记将饼干分类摆放。

2.尝试用“x x饼干和x x饼干放在一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操作过程。

3.初步体验和同伴一起分饼干、吃饼干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教室中布置各种饼干的图片或实物,展现出不同颜色、形状、口味的饼干。

2.材料准备:红、黄、绿3色饼干玩具若干分成两盘装好(包含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红黄绿3色标记各1(见教学挂图),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标记各1,餐盘6个,可食用的多种形状饼干1盘。

3.经验准备:幼儿有将积木等物品按标记归类的经验;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饼干。

活动过程
(一)好吃的饼干——激发对吃“饼干”活动的兴趣。

1.教师:你们爱吃饼干吗?吃过什么样子的饼干呢?
2.幼儿自由地介绍自己品尝过的饼干,如圆圆的饼干、方方的饼干、黑黑的饼干、白白的饼干等。

3.教师出示所有的“饼干”:瞧,我这里也有许多饼干,找一块你最喜欢的,和好朋友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大篓子里拿一块自己喜欢的饼干并说一说:“我喜欢××颜色或××形状的饼干。

”)
(二)饼干分一分(1)—一尝试按形状分饼干
1.教师:娃娃家的宝宝也爱吃饼干,怎样才能让宝宝天天都尝到好吃的饼干呢
2.幼儿根据已有的游戏经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如在娃娃家增加一个饼干店或开家娃娃超市。

3.教师:想想我们吃过的饼干有哪些形状?怎样放才能让饼干店里的饼干看起来更整齐呢?
4.教师出示3个空盘子;我们一起来按××说的,把饼干按照形状分一分吧。

(鼓励幼儿根据形状将饼干进行分类,并说一说:×文形状的饼干和××形状的饼干放在一起)5.教师出示形状标记:这些标记表示什么意思呢?它们分别可以送给哪一盒饼干做标记?
6.幼儿根据已有的实物标记使用经验,将形状标记张贴在3个对应的盘子上,完成后和教师一起检查盘子里是否都是××形状的饼干。

(三)饼干分一分(2)——尝试按颜色分“饼干”。

1.教师出示另一盘饼干和空篓子:刚才大家发现这些饼干除了形状不同,还有什么不同?(颜色)这一次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分饼干呢?(鼓励幼儿迁移上一环节按形状分类的经验说一说自己的分类方法,并将盘子里的饼干按颜色进行分类)
2.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在每个盘子里放了什么样的饼干?
3.师幼共同检查是否按颜色将饼干分类。

4.教师出示颜色标记:这些标记可以帮助你们做什么呢?(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将颜色标记张贴在相应的盘子上,完成后和教师一起检查盘子里的是否都是××颜色的饼干)(四)我们一起吃饼干——体验品尝食品的乐趣。

1.教师出示一盘饼干(可食用):你们真能干,不但会按形状整理饼干,还会按颜色整理。

让我们一起品尝一下好吃的饼干吧。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形状饼干并和同伴分享。

3.教师:饼干好吃吧?你吃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什么颜色的?咦,它们形状不一样怎么能放在同一个盘子里?(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分类经验明确这些饼干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都是白色的)活动延伸:
本次活动后,教师可将幼儿操作材料P13《接龙卡片》中的形状接龙卡、P19《小动物的气球》放在区域中让幼儿游戏,巩固幼儿按颜色分类的能力。

第二稿:
小班:吃饼干(重点领域:数学)
主备:余菊萍执教:
活动目标:
1.认识颜色、形状标记并能按标记将饼干分类摆放。

(《指南》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感兴趣。


2.尝试用“x x饼干和x x饼干放在一起”来说一说自己的操作过程。

3.初步体验和同伴一起分饼干、吃饼干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教室中布置各种饼干的图片或实物,展现出不同颜色、形状、口味的饼干。

2.材料准备:红、黄、绿3色饼干玩具若干分成两盘装好(包含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红黄绿3色标记各1(见教学挂图),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标记各1,餐盘6个,可食用的多种形状饼干1盘。

3.经验准备:幼儿有将积木等物品按标记归类的经验;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不同形状、颜色的
饼干。

活动过程
(一)好吃的饼干——激发对吃“饼干”活动的兴趣。

1.教师:你们爱吃饼干吗?吃过什么样子的饼干呢?
2.幼儿自由地介绍自己品尝过的饼干,如圆圆的饼干、方方的饼干、黑黑的饼干、白白的饼干等。

3.教师出示所有的“饼干”:瞧,我这里也有许多饼干,找一块你最喜欢的,和好朋友说一说它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大篓子里拿一块自己喜欢的饼干并说一说:“我喜欢××颜色或××形状的饼干。

”)
(二)饼干分一分(1)—一尝试按形状分饼干
1.教师:娃娃家的宝宝也爱吃饼干,怎样才能让宝宝天天都尝到好吃的饼干呢
2.幼儿根据已有的游戏经验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如在娃娃家增加一个饼干店或开家娃娃超市。

3.教师:想想我们吃过的饼干有哪些形状?怎样放才能让饼干店里的饼干看起来更整齐呢?
4.教师出示3个空盘子;我们一起来按××说的,把饼干按照形状分一分吧。

(鼓励幼儿根据形状将饼干进行分类,并说一说:×文形状的饼干和××形状的饼干放在一起)(集体备课修改)《指南》中指出: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感兴趣。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颜色方面特点。

提醒幼儿注意到它们之间具有相同颜色的特征。

归纳将饼干按标记摆放在相应颜色的盘子里。

5.教师出示形状标记:这些标记表示什么意思呢?它们分别可以送给哪一盒饼干做标记?
6.幼儿根据已有的实物标记使用经验,将形状标记张贴在3个对应的盘子上,完成后和教师一起检查盘子里是否都是××形状的饼干。

(三)饼干分一分(2)——尝试按颜色分“饼干”。

1.教师出示另一盘饼干和空篓子:刚才大家发现这些饼干除了形状不同,还有什么不同?(颜色)这一次你们想用什么方法来分饼干呢?(鼓励幼儿迁移上一环节按形状分类的经验说一说自己的分类方法,并将盘子里的饼干按颜色进行分类)
2.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在每个盘子里放了什么样的饼干?
3.师幼共同检查是否按颜色将饼干分类。

4.教师出示颜色标记:这些标记可以帮助你们做什么呢?(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将颜色标记张贴在相应的盘子上,完成后和教师一起检查盘子里的是否都是××颜色的饼干)(四)我们一起吃饼干——体验品尝食品的乐趣。

1.教师出示一盘饼干(可食用):你们真能干,不但会按形状整理饼干,还会按颜色整理。


我们一起品尝一下好吃的饼干吧。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形状饼干并和同伴分享。

3.教师:饼干好吃吧?你吃到了什么形状的饼干?什么颜色的?咦,它们形状不一样怎么能放在同一个盘子里?(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分类经验明确这些饼干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都是白色的)活动延伸:
本次活动后,教师可将幼儿操作材料P13《接龙卡片》中的形状接龙卡、P19《小动物的气球》放在区域中让幼儿游戏,巩固幼儿按颜色分类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