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

合集下载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思路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变化、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思路摘要: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已有十余年,但各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尚未获得阶段性的突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农村家庭教育关系到农村孩子的未来,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搞好农村家庭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并指出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综合素质教育机构教育投资当前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自1997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已有十余年,但各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效果并不显著,尚未得到阶段性的突破。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部分共同组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效,农村人才的培养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让农村家庭教育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作用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全人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重视和优化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完善个性、保健身心、使人享有快乐人生及家庭幸福的需要。

随着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农村学校教育水平有所提高,条件有所改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随之提高,凸显了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质量往往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对父母天生有着特殊的信赖,他们往往把父母看成自己感情上的挚友、行为上的榜样、学习上的蒙师、生活上的参谋,父母对孩子的态度、观念、期望和教育方式等都对孩子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家庭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缺乏积极的沟通。

农村小学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农村小学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农村小学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总的来说,十八大报告论教育,一段文字八句话,可概括为三层:一是“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教育的作用和意义”、三是“办好教育的六条措施”。

笔者认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从学校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每一天工作抓实,构建“五个方面”的教育发展框架体系: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师德教育机制,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

第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生命。

第三创建文明安全校园,保持一方平安,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前提。

第四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本质要求。

第五加强家校沟通,深入了解学生校外表现,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教育人民满意框架体系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如日俱增。

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无法与县城学校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

我校在2012年通过创省教育强镇后,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下面结合我校的一些做法,与各位进行分享和交流: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师德教育机制,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

努力办老百姓家门口有质量的好学校

努力办老百姓家门口有质量的好学校

努力办老百姓家门口有质量的好学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好的学校资源并不是很丰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努力,办好学校,让老百姓家门口有质量的好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办学不易,办好更难。

老百姓家门口有质量的好学校,需要政府、学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师范水平,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应不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拓宽教学资源和教学渠道,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师德修养,身心健康,为学生做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熏陶,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配合学校教育,共同努力,使孩子健康成长。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的关注,积极投身农村教育事业,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办好农村学校,关键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要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让每一所农村学校都能拥有齐全的教育设施和优秀的教师队伍。

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入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

要加强学校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评估水平,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积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

办好学校要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农村教育事业,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关心农村孩子的成长,共同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在办好学校的过程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4、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4、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强化措施夯实基础努力优化学校布局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课题组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矛盾非常突出,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发展也极不均衡,甚至同一乡镇(社区)内的各学校之间在办学理念、硬件设施、校园文化、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农村学校生源不足、校舍闲置,城区学校班额过大、场地过小;小学师资欠缺,初中教师富余;村级小学太散太弱、基础设施差,城区学校较大较好、优质资源多。

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地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

当前,优化学校布局结构、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调整和撤并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差和教育质效低的学校,集中人、财、物等要素办大办好学校,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对此,嘉禾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履行职责,把提升教育整体水平,推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作为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为科学实施并顺利开展这项工作,县教育局成立了专题调研组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我县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资源整合的现状截止2010年9月,我县共有人口38.3万,有中小学校206所,教职工2794人,在校中小学生达55540人。

206所学校按性质分为普通高中1所、联办职中1所、初级中学16所、九年制学校4所、小学178所、民办学校6所;按地域分则为农村学校190所,占学校总数的92.2%,在城区或县直属学校16所(包含一中、职中、二中、三中、嘉禾矿学校、尊崇学校、民办学校等),占7.8%。

多年来,我县在调整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在微型村小撤校并点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县农村学校布局仍然不够合理,教育资源配置还是没有达到最优化,教育教学整体质效的提升也没有达到群众所期望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校点过多,学校布局分散。

农村小学教育困境及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困境及对策

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当前,如何处理好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基于此,笔者对现阶段农村小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提出解决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师方面1.结构不合理当前,在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少,大多数“民转公”的小学教师年龄比较大,老龄化倾向严重。

这部分教师思想观念较为落后,难以接受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甚至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学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对老教师来说形同虚设,致使其实际操作能力与现代化教学存在明显的脱节,无法满足现阶段农村小学教育的需求。

2.人才流失严重农村地区生活和教学条件相对比较艰苦,且工资待遇低、发展前景具有局限性。

因此,除政策分配外,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来农村小学任教,大部分师范生大学毕业后不会选择回农村执教。

本地的年轻教师也不愿意考取农村学校的编制,很难留住教师。

3.教学理念陈旧、传统在农村小学中,“唯成绩论”的传统育人思想仍然占据主要地位,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更多关注其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潜能的开发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由于受传统育人理念影响,教师往往过分强调自身的主导地位,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依赖校本教材,思维模式被大大束缚,难以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

(二)学生方面1.生源短缺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生是教育对象,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但受到计划生育、“农村空心化”等因素影响,农村小学的学生越来越少,出现了严重的生源短缺现象。

2.生源结构相对单一就目前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都是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留守儿童。

这些特殊的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无论是在性格上、习惯上还是在学习上均存在较大问题。

这给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及对策一、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意义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个人来说,将为他终身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校来说,有利于学校的控辍保学;对国家、对民族来说,意义更加深远。

在我国,义务教育承担着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重任,由于农村地广人多,抓好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将使众多的人口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

因此,没有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只有农村的教学质量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整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教兴国战略。

无论从个人的成长,还是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甚至是从富国强民的高度来说,提高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迟不容缓。

二、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现状据笔者了解,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偏低的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的广大农村地区普遍存在。

这里以某乡镇2008学年参加全县小学教学质量检测后语文和数学两科的平均成绩为例说明如下一年级语文512分,数学483分;二年级语文455分,数学536分;三年级语文437分,数学453分;四年级语文411分,数学418分;五年级语文461分,数学388分;六年级语文516分,数学302分。

如此低劣的教学质量,让人不堪目睹,令人担忧。

这种教学质量普遍偏低的现象已成为有识之仕深感忧虑的社会问题。

三、影响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1、学校因素第一、学校领导没有正确处理好两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近年来,由于我县属于两基工作的验收县,所以许多学校领导重硬件,轻软件,重控辍保学,轻教学质量的现象普遍存在。

第二、学校以研促教成为空话。

首先,学校领导深入课堂第一线听课的次数极少。

根据笔者多年的了解,多数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的次数极少,缺乏教学调研。

其次,教研组没有明确的教研课题,教研活动单一,无非就是组织教师听几节课,有的甚至连听评课记录也没有。

第三、教师上课形式单一,多数老师任然是一支粉笔一张嘴,上课照本宣科,学生厌学情绪不断滋生,辍学转学情况严重。

“后撤点并校时代”,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

“后撤点并校时代”,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
“ 后撤点并校时代”优化政府职能相关建议
建立学龄人口和学生流动的动态监测机制,加强省 级统筹,对现有小规模学校撤并分类指导,科学施策。应 对学龄人口下降和城市化进程中学生城乡流动的不确定 性,县级层面要建立学位需求预测和动态监测机制,基 于城乡居民分布和人口结构,每年滚动监测各级教育学 龄人口的变化趋势,要扎扎实实,定期监测到每个村落, 建立学龄人口台账,对于变动情况及时更新,在此基础上, 按照以县为主、以乡镇为单位、学段统筹,建立按实际 服务人口规模动态调整乡村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因地制 宜,逐步完善小规模学校布局调整方案。
首先,确定适宜的财政投入最小单位,分类确定公 用经费定额。从学校、班级、教师、学生等多 层面科学核算中小学公用经费。其次,引 导公用经费向提高质量倾斜。随着学 校公用经费的增加,应该逐渐提高 教师培训费在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 算总额的比例,设定教研费在学 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中的比 例并逐渐提高。再次,要完善经 费管理办法,确保足额用于小规 模学校。合理统筹公用经费,实行 账目单列、规范管理,给予小规模学 校一定的支配自由,保障其发展。并加 强监督、监管力度,定期抽检。最后,建议
EDUCATOR
近入学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教育投资效益的问题。同时, 各地方政府应站在县域一盘棋的高度,挖掘资源,创 新发展模式,坚持以质量提升为导向办好每一所小规 模学校。
明确各级政府对布局调整经费投入责任,优化拨款 方式,合理配置教育经费。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是学校 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先决性条件,将教育经费配置到最 需要的地方,才能发挥最大效用。政府应充分考虑乡村 小规模学校的特殊性,构建以生均公用方式为主、专项 计划为辅的精准拨款机制。
乡村小规模学校产权问题复杂,涉及土地使用权、 建筑物所有权等多个方面,目前闲置校舍资产处置尚存 在争议。2017年3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 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强调,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 利用方案,优先用于教育、养老、医疗、文化、体育等 社会领域。教育部牵头会同民政部、原国家卫生计生委、 原文化部、体育总局等部门负责,但缺乏落地文件,多 部门操作存在困难。东北某省的调研资料显示,该省大 部分乡村小规模学校土地、校舍权属具有多样性,土地 多为村集体所有,地上建筑为教育部门所有,或村集体 建设、后期教育部门维修,在资产处置上存在争议,部 门协作合力有待提升。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

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问题、原因与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面临的问题、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深入分析布局调整的背景、现状及其影响,本文期望能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背景进行概述,包括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农村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等。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查,归纳出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学校数量减少、学生上学距离增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

接着,本文将从政策、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及其原因,本文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推动我国农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现状与问题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数量减少,教育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集中和优化,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部分学校过于追求规模化、集中化,导致学校间的距离过远,学生上学路途遥远,增加了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和家长的经济负担。

同时,学校规模扩大后,管理难度加大,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一些地区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几所学校,而一些薄弱学校则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种不均衡的布局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受教育机会,也加剧了教育公平问题的凸显。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还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随着学校数量的减少,部分教师面临失业的风险,而新招聘的教师往往难以适应农村教育环境,导致师资力量短缺,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还面临着社会认同度不高的问题。

一些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布局调整持怀疑态度,担心调整后会影响孩子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3.09.17•【文号】国发[2003]19号•【施行日期】2003.09.17•【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2003年9月17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深化农村教育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特作如下决定。

一、明确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1.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8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2.农村教育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农村教育面广量大,教育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农村学校作为遍布乡村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

发展农村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3.我国在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以下简称“两基”)的历史性任务,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了很大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丰富的人才资源。

办好农村小学教育的思考

办好农村小学教育的思考
地成长 。

化 与精 细化 管 理是 学 校 内 涵提 升 的关
键 , 是打造学 校形 象的一个 抓手 。 也 要在
教 学 与 管 理 中 落 实 管 理 责 任 ,将 管 理 责
理中往往容易 出现定位不准 或“ 步走 ” 齐
的倾 向 , 造成 部 分 教 师 被 动 参 与 , 有 实 没
农 村 教育 和 城镇 教 育 虽 然 管 理体
制 不 一 样 , 校 长 的 责 任 是 一 样 的 。 针 但
须 在 精 细 化 管 理 上 花 很 多 心 思 。平 时多 给教师心理放 松的时 间, 加教师 之问 、 增
特色办学之路 。 现在一提到办学特色 , 许
多 学 校 以 为 只 有 “ 语 教 学质 量 ,重 点 应 该 放 在 内 涵 式 发 展 上 。许 多 名 校 的 成 功 经 验 也 给 了 我 诸 多 启 示 :二 流 的 学 生 与 老 师 也 可 以 办 出 一 流 的教 育 。 主 要 是 教 学 与
管 理 耍 走 科 学 化 与 精 细化 的 道 路 。科 学

校 长 要 转 变 观 念 ,因 地 制 宜 , 创
于 日常丁作的每一个细节之 中。比如 , 我 校在细化教育教学 的全程管理 中 ,制定
了 《 色 市 东 笋 小 学 教 学 常 规 管 理 监 督 百
新 办 学
决, 给予其创造机会 , 提供舞 台展示其 才
华 , 其 体验 成 功 的喜 悦 。 使 四 、“ 正 合 。 以 以奇 胜 ” 走 特 色 办 学 。
正面交锋相持不下 的情 况下 ,只有靠走
奇 招 、 绝 招 取 胜 。 在 学 校 办 学 上就 是 用 用 指 每 所 学 校 要 想 长 久 生 存 发 展 ,必 须 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2.09.06•【文号】国办发[2012]48号•【施行日期】2012.09.0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国办发〔2012〕4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随着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逐年增加、农村人口出生率持续降低,农村学龄人口不断下降,各地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进行了布局调整和撤并,改善了办学条件,优化了教师队伍配置,提高了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

但同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大幅减少,导致部分学生上学路途变远、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并带来农村寄宿制学校不足、一些城镇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

有的地方在学校撤并过程中,规划方案不完善,操作程序不规范,保障措施不到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的总体要求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是政府的法定责任,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要适应城镇化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农村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处理好提高教育质量和方便学生就近上学的关系,努力满足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就近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需求。

二、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县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县域内教学点、村小学、中心小学、初中学校布局,以及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的比例,保障学校布局与村镇建设和学龄人口居住分布相适应,明确学校布局调整的保障措施。

专项规划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由省级人民政府汇总后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备案。

农村小学教育心得体会(最新)

农村小学教育心得体会(最新)

农村小学教育心得体会5篇近日,我反复学习了温总理关于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讲话,看了温总理的讲话内容,我深受感动,从中,我看到了农村教育的希望。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农村教育成尤为重要”,这是温总理给农村教育地位的一个肯定。

做为一个农村教师,温总理的讲话令我十分自豪,更加坚定了我在农村小学教育工作岗位上奋斗一生的信心和决心。

应该说,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农村教育就是要落后于城市,事实也确实如此。

为什么呢?温总理在讲话中已经告诉了我们:“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简陋、教学条件较差、教育经费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

比如,农村教师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本地教师不安心,外地教师不愿来,学习深造机会少,存在知识老化现象等”。

温总理的一席话,道出了农村教育落后的原因所在,诚如温总理所讲,在农村,人才流失现象过于严重,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落后。

虽然我们提倡人往高处走,但是,在教育上的人才流失却是不应该提倡的,因为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使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差距不断拉大,最终使占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一代人乃至几代人无法受到很好的教育,国家的整体素质止步不前,甚至逐步下滑。

做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国务院总理,能够对农村教育的现状了解得如此透彻,令我十分钦佩,也使我看到了农村教育的希望。

温总理的讲话让我们看到了政府的决心,看到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希望,但是今后的路怎么去走呢?在我国的教育史上,长期以来,我们人为地把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分裂开来,重城市轻农村,重寡轻多,所以造成了城市是教育的精英,农村是教育的糟粕这一历史现象,多数农村教师都想到城里去任教,工作不安心,而城里的教师又不削到农村来。

要改变这一现象,就必须改变农村教师的工作环境,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要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想办法鼓励有能力、有志向的教师主动的到农村去执教,使农村中小学能够留住人才,引进人才,只有这样,农村教育才会重燃希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日期】1983.05.06•【文号】•【施行日期】1983.05.06•【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一九八三年五月六日)一、近几年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村经济迅速发展,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加快,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掌握文化科学知识。

这种形势向农村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提高劳动者政治、文化素质,造就农村需要的各种人才,是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提高农村文化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清教育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的周期较长,必须早作准备。

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一定要根据当前与长远需要,把人才的培养规划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级党政领导要以对国家和民族的末来着想的高度责任感,切实把农村学校教育工作抓紧抓好。

二、农村学校的任务,主要是提高新一代和广大农村劳动者的文化科学水平,促进农村社会主义建设。

一定要适应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劳动致富,渴望人才的要求。

一定要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学好知识和本领。

必须通过宣传教育,采取切实措施,纠正目前社会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我国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农村教育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适应农村居民劳动、生活的特点,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需要,适应当地的财力物力条件、经济发展特点和文化教育的基础。

据此,办学应当坚持多层次、多种规格和多种形式。

学校教育的改革必须坚定而有秩序进行,经过试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前进。

三、普及初等教育,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奠基工程。

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一九八0年十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力争一九九0年前在我国除少数山高林深、人口特别稀少的地区外,基本普及初等教育。

如何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如何解决农村教育问题

如何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发现、分析、研究、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指导农村基础教育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农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需要共同研究的课题。

只有形成综合研究效应,党和政府的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才能实现,也才能保证农村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何解决农村教育问题1. 建立农村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

农村教育比城镇教育发展滞后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村教育经费不足所致。

因此,怎样建立一套完善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实现其协调发展的关键。

2. 解决拖欠教师工资的问题教师的工资待遇是保证教师队伍稳定以及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加大扶持力度的办法: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财政部门负担该省省级贫困县教师工资中超出当地财政支付能力的那一部分;而对于经济发展最薄弱、人口稀少的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的工资,则可采取全部由中央和省级两个部门共同负担的办法。

这样,农村教师工资拖欠问题才有可能彻底解决。

3. 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中小学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是应当将一部分资源用于学校的房屋、教学设施和教学设备等硬件建设上。

对此,国家应加以重视,制定有效的政策。

比如,可以将改善农村学校教学条件所需经费纳入政府预算,设立农村中小学校舍及教学基础设施设备改造专项资金,并将其列入教育事业发展计划之中。

而各级地方政府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将政策落实到位。

比如,按规定给学校划拨扩建、新建校舍所必须的土地,将专款专用的资金及时足额地发放下去,以保证农村学校硬件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吸引教师到农村工作,重视农村教师素质培养通过国家采取必要措施,各级政府制定出可行方案,吸引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解决农村教师向城市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及对策作者:曹瑞宽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1年第11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

在第二十六个教师节上,温家宝总理作了关于“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的重要讲话。

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大幅增长,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然而,聚焦农村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其现状仍不乐观,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新一轮的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迫在眉睫,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形成激励机制,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使中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管理问题。

长期以来,政府和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只注重对学校资金的投入,而忽视了对学校资金的管理和资金使用的监督。

学校上百万元一学期的经费,都由校长一人随意支配,导致了教育腐败案件不断增多。

针对农村中小学的经费管理和使用比较混乱的情况,必须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查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经费使用监督,提高使用效益;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同时要加大惩治教育腐败的力度,加强支出管理,严格审查支出的原始凭证和收据。

学校对经营收入要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向教职工公布收入、支出和结存情况,实行财务公开。

关于农村中小学领导班子的建设问题。

中小学内部领导体制是学校管理体制的核心和基础,是直接影响学校全局工作的关键因素,是办好学校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校长是学校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代表全校师生的共同利益,一所学校的好坏,关键在校长。

所以上级部门必须为农村中小学配备好校长,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坚决杜绝用人不正之风,以及任人唯亲,买官卖官的不正之风。

对不合格的校长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对作风有问题,生活腐化堕落,在师生中影响极坏的要给予免职,以净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乡村教育振兴助推器——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乡村教育振兴助推器——城乡教育融合发展

争鸣乡村教育振兴助推器——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武小军城乡融合发展,就要让城镇和乡村贯通,不断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不仅是振兴农村地区人口的教育,更是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统筹考虑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满足乡村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上的不断融合,既可“以城带乡”,也可“以乡带城”。

只有城乡教育融合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让教育助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一、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目标推进城乡各类教育一体化发展,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义务教育与城镇化发展基本协调;县区学校布局趋于合理,大班额消除,乡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含教学点)达到相应要求,乡村教育质量明显提升;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进一步巩固提高,通过实施乡村基础教育信息行动计划,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二、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存在问题1.“城镇挤”、“乡村弱”的问题突出。

市区小学规模较大,农村学校生源逐年下降。

随着市区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市区内招生压力增加,规模较大,农村小规模学校不断增加,城乡结合部一些乡村连续几年没有生源,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持续增加。

2.硬件建设还不够均衡。

农村学校硬件普遍不硬,由于乡镇学校数分散,规模较小,办学条件差。

农村初中、小学同城镇中小学相比,在设施设备上存在较大差距,普遍表现在寄宿制学校浴室建设比较滞后,标准化操场面积不足,功能用房不配套,教育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实验室、电脑、钢琴等数量也相对紧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与城镇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3.整体教育质量的发展不够均衡。

城乡、校际教育发展仍不均衡,一是一些农村学校教育质量仍然偏低;二是乡镇中小学与市直中小学相比,在管理水平、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差距较大。

三是市直初中、乡镇初中同类学校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三、城乡教育融合发展建议1.优化中小学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中小学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保护学生安全,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学校要把安全教育真正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家长要切实履行对孩子的监护责任,把安全教育列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虽然中小学都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一些学校还建立了分时段“放学疏散制度”、“问题首遇责任制”等制度,多数学校能进行定期安全检查、维修校舍、排除隐患.一半以上的老师经常开展的安全教育内容为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法制教育和运动安全。

不过,目前安全教育的形式仍以说教听读为主,实际演练较少,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另外,教师比较缺乏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尤其缺乏应对迷恋网络、心理辅导和自然灾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体育课、课外活动、楼梯、校门口附近易发生安全问题。

中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一些学生行为失范,导致安全事故和违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这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

此外,面对着学生的安全,教师们常常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为此,班主任不敢组织学生活动,科任教师不敢带领学生进行实验,体育老师甚至申请取消体育课的某些项目。

这种状况,不仅使得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当组织学生开展的课外和社会实践活动难于落实,甚至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结合本地实情,充实安全教育课的内容。

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

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同时,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

2024年教育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助力工程培训总结(二篇)

2024年教育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助力工程培训总结(二篇)

2024年教育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助力工程培训总结教育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助力工程培训是为了提升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而开展的一项培训工作。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了培训的意义和作用,也对如何更好地助力农村中小学校长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实用性强。

培训涵盖了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教育教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让我们了解到了农村中小学教育管理的理论框架和实践经验。

同时,培训还充分利用了案例教学、讨论研究、交流互动等多种形式,让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得以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其次,培训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效果明显。

培训邀请了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

通过他们的讲授和指导,我们不仅了解到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发展动态,还学习到了实际操作中的技巧和方法。

同时,培训还组织了校长间的交流互动,让我们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困惑,听取他人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再次,培训注重实践操作,提高了学员的实际能力。

培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各种实际操作的训练,让我们在培训班外的实践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问题。

培训还安排了课题研究和实地考察,让我们深入了解农村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通过研究和探索,寻找适合农村教育的有效解决方案。

此外,培训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提升了学员的综合素质。

培训通过讲座、座谈、小组讨论等形式,加强了学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培训还注重培养学员的领导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训练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我们了解到了如何更好地管理团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明确了校长的使命和责任。

综上所述,教育部农村中小学校长助力工程培训是一次富有意义的培训活动。

通过这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增强了自己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相信,只要我们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积极解决农村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助力农村中小学校长,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时的讲话
(2010年9月10日)
今天是第26个教师节,我和延东同志及教育部、河北省的有关领导来看望大家,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只有办一流教育,才会出一流人才,才能建一流国家。

在整个教育事业中,中小学教育至关重要,它处在人生的文化启蒙和知识准备阶段,是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国家发展基础的基础。

办好中小学教育,关键因素是教师。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教师手里掌握着幼年人的命运,也就掌握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农村教育尤为重要。

我国13亿人口超过半数生活在农村,一半以上的学龄儿童也在农村。

要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必须加强农村教育这个薄弱环节。

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

我们一方面要保证农民工的子女同城里孩子享受一样的待遇,能上学、上好学;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不要忘记办好农村教育。

如果丢了农村教育,我们就会走偏方向。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有识之士就十分关心乡村教育。

他们认为,学校是乡村的中心,而教师则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乡村教育对启迪民智必不可少。

在农村,教育既是基础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广大农民群众热切企盼办好教育,生活再困难,也要供孩子上学。

因为他们懂得,物质上的贫穷只是暂时的,只要孩子有文化、有知识,就能改变命运,生活就会有奔头。

我们一定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农村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上学,都能够接受现代文明的教育。

这些年来,我们在发展农村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很大成效。

义务教育实现了全部免费,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以上,农村文盲大大减少。

我们在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师范生免费教育和农村教育硕士计划等多项措施,使农村教师队伍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

但也要看到,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教育设施简陋、教学条件较差、教育经费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农村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

比如,农村教师待遇不高,生活条件艰苦,本地教师不安心,外地教师不愿来,学习深造机会少,存在知识老化现象等。

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核心是农村中小学,关键是中小学教师。

孩子受教育包括各个方面,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社会影响,时时处处都在进行。

就整体环境看,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相差很大,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城乡差距。

如果不把农村的学校办得好一些,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条件和城市孩子相比差距就更大了。

正基于此,从2007年起,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

这个重要举措,就是向全社会发出重视师范教育的强烈信号,就是要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到农村、到艰苦的地方去当中小学教师,从而培养大批优秀的农村中小学教师。

在教育部及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4年累计招收免费师范生4.5万多人,首批万名免费师范生即将到中小学校进行教育实习。

今后,我们还要投入更多的财力、更大的精力推进这项试点工作,并认真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

这里,我顺便回答一下大家在座谈中提到的有关问题。

一是师范教育的实习经费要保证。

政府不仅要免除师范生的学费、住宿费,补助生活费,而且要保证教育实习经费。

二是要建立免费师范生录取、淘汰和奖励机制。

任何学生,入学学习一段时间后,特长、特点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必须有一个机制,使师范教育像活水一样,让合格的师范生留下、不适合的转入其他方面,还要让优秀的师范生得到奖励,品学优秀的免费师范生也应该享受奖学金。

三是要切实保证2007级免费师范生就业。

当时
研究制定政策的时候,除了免费以外,还向师范生提出一个条件,就是要服从需要,到中小学任教。

教育部和有关省要抓紧落实好政策,按照公开、公正、透明、优先的原则,使免费师范生顺利走上基层中小学教师岗位。

四是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继续教育问题。

师范生可以读硕士、读博士,也可以留学,但我希望他们最终都要回来当教师。

霍懋征老师健在时曾经提出,小学生要由大学生来教。

她是1943年北师大毕业的,一直教小学到离开教育岗位。

那为什么中学生不能由硕士生和博士生来教呢?为什么不能由留学生来教呢?如果能形成这样一种风气,我们的教育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今天,参加座谈会的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代表,同学们是未来农村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这里我给大家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热爱农村教育。

热爱是做好一切本职工作的前提。

当好乡村教师,首先要热爱农村、热爱农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有了爱,就有了做好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就有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念和毅力。

要把我们的一颗心献给8亿农民,心里要装着农民的甘苦。

最近,湖南宜章县乡村中心小学校长李黎明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李黎明同志呕心沥血20多年,为农村教育奉献了青春和生命。

他时常讲,“我是农民儿子的老师,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他真正把心交给了农民和农村教育,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第二,要立志干一番事业。

现在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小学教师不会有大出息。

我认为不是这样,教中小学也能出大师。

叶圣陶先生年轻时,曾在苏州一家小学任教,试验推行新式教学法。

他以后成了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还非常自豪地在履历表中填上“小学教师”。

文学家鲁迅、教育家杨昌济、国学大师钱穆等杰出人物,都是中小学教师出身。

这些都说明,中小学教师大有作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完全可以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第三,要有吃苦耐劳精神。

同城市相比,农村的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都还比较艰苦。

同学们从事农村教育,必须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准备。

人在年轻的时候,不要回避困难,也不要怕吃苦。

有一句话说得好,吃苦是福。

艰苦的环境,不仅可以磨炼人的意志,还能够增长才干。

大家应当把从事农村教育视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努力实现远大理想,锻炼成长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栋梁之材。

办好农村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

特别要重视和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逐步形成激励机制,让广大农村教师留得住、干得好、受尊重,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优秀农村教师队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