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国地理景观格局

合集下载

北师大精品课程中国地理第二章 中国地理结构1

北师大精品课程中国地理第二章 中国地理结构1

第二章中国地理结构认识思路认识思路—框图CAI实习作业1RS MAP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疆域章结构—中国地理区位及特征产业结构T第一节地理格局的基础——地貌结构第二节青藏高原隆起与中国气候分异第三节土地覆盖与自然地带第四节人口结构与人口密度分界线第五节土地利用结构第六节产业结构第七节景观格局演变一、中国宏观地貌格局宏观地貌格局:以内营力为主的常态地貌,在垂直方向上的起伏与水平方向上的排列组合规律。

1.地势格局基本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高,高差巨大地表起伏度大地势的地理意义地势高,高差巨大,地表起伏度大8 844.43 m亚洲大河源地1.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地壳运动的力源机制热地幔对流,带动岩石圈板块运动板块之间产生各种应力地壳运动以水平方向为主特殊现象(证据)特殊物质:蛇绿岩,混杂堆积物特殊地貌:边界为山地、谷地B A A B C DC四种板块接触关系D三大板块及其运动方向欧亚板块向南滑动地缝合线型印度洋板块向北滑动海沟俯冲型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西部为欧亚与印度洋板块影响区作用影响区东部为欧亚与太平洋板块影响区中部为三大板块复合影响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为板块内部,为构造稳定带山地格局的四大轴向性:北东、北西、东西、南北向两大构造区(贺兰线为界)3.对大地貌时空递变的解释水平方向东部:岛弧与弧后盆地陆波——隆起带与沉降带西部:手风琴式陆波——山地与盆地或高原(地缝合线型)东部:台湾山脉;西部:喜马拉雅山地垂直方向陆块与陆块相撞,产生最高的地势(青藏高原)考虑外营力的影响:最新碰撞的地区具有相对最高的地势东部:台湾山脉;西部:喜马拉雅山地空间递变时间递变东部区——西早东晚西部区——北早南晚第四纪松散沉积物风沙物质黄土物质与纬度、干湿地带、高度的分布关系与沙漠沙地的分布关系景观景观时间特征时空特征成因讨论风成学说如何解释与纬度、干湿地带、高度的分布关系;与沙漠沙地的分布关系?风水两相学说参考文献图名名称名称规范(作者、书名、年代、出版社、出版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PPT-优质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3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PPT-优质版

2、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 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 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法国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
威尼斯依赖当地发达的商贸海运 业兴起,市区建在118 个小岛上, 桥梁将各岛连为一体,以舟代车, 有“水上城市”之称。
3、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 统建筑,中心多围绕摩天大楼布局,外围建筑高度逐渐 下降,并逐渐形成连绵的城市带。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或保持水土); 港口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船,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 村寨位于山腰,水充足洁净;且山腰 冬暖夏凉,适宜居住;靠近梯田上方, 便于管理。
案例2 江西婺源月亮湾
思考:上面为江西婺源月亮湾景观视频及规划示意图,右图中绿色为山体,黄色为住 宅用地,浅绿色为农林用地,请思考民居和农田分布特点。 民居多分布在山麓台地或高地上,农田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平坦区域这种“宅高田低”的 空间格局,使得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
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村落景观、房屋建筑景观、土地利用景观等方面。
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村落景观、房屋建筑景观、土地利用景观等方面。 形成于宋元,成熟于清,并延续至今。
以皇城居中,中轴线对称,
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A.
功能分区明确,道路规划为棋盘 ②在表达地域文化时,注意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用现代的美学观念和技术手法表现地域文化内涵。
且山腰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2017年2月,《航拍中国》 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
该地区海拔高,山区降水丰富,山顶 图9中,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中国地理复习

中国地理复习

1、中国地理区位及其意义(1)中国处在亚洲的东部,西连西亚,东北接东北亚,东南为东南亚,南接南亚,具有方便的交通和区域协作的地缘优势,在亚太地区,乃至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2)中国处在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北亚、西北亚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南下印度洋与大洋洲的陆上、海上交通经过之地。

2、中国的地貌大势及其地理意义;(1)地貌大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形成了一个逐级降低的阶梯状斜面,这是中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2)地理意义:①中国西高东低、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控制着大河的走向;②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坡大流急,峡谷栉比,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发;③陡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形障碍。

4、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的荒漠区位置都在西部,而且中国的荒漠区位置偏北,美国的荒漠区位置偏南?①中国的西部沙漠成因是由于青藏高原的抬升作用和山脉的阻隔作用,青藏高原将同纬度的西风分为南北两支,从周边绕了过去,而我国的原生沙漠都在盆地里面,蒸发大,降水少。

②美国西部沙漠有两个成因,一个是低纬度沿海地区的温带沙漠气候,一个是内陆的背风坡现象,温带沙漠气候就是常年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加上附近的加州寒流,降温减湿,更加减少了降水。

美国西海岸有纵贯南北的落基山脉,主脉平均海拔5000米,太平洋水汽在西面的迎风破抬升的过程中,已经有过一次降雨,因此在翻过山后,水汽含量大大减少,而且随着海拔的降低,温度增加,变成焚风,所经之处,又干又热。

另外美国西部地区海拔较高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地表水都流到低处去了。

③中国沙漠偏北的原因之前已经提到,是地形原因,青藏高原的抬升,阻隔了干燥的西风,向南的一支吹到印度,向北的一支吹到蒙古,形成戈壁。

在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的合围下,新疆内陆形成盆地,由于远离海洋,季风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加上蒸发大,形成荒漠。

藏北高原的荒漠是由于低温和少雨共同形成的,类似于苔原。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整理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整理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整理中国地理是指中国国土的地理分布、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水系分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中国幅员辽阔,地理多样性丰富,拥有广袤的平原、巍峨的山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以及多样的气候类型。

下面我们将对中国地理基础知识进行整理,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特征。

一、地理分布中国位于东亚,拥有14个与周边国家接壤的陆地国界线,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中国国土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二、地貌特征中国地貌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高原、山地、平原和丘陵四大类型。

中国的高原主要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山地则涵盖了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太行山、秦岭、五岳等一系列山脉;平原主要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和珠江平原等;丘陵地带则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这些不同的地貌类型赋予了中国独特的地理景观和人文风貌。

三、气候条件中国气候多样,大致可分为寒温带、温带、暖温带和热带四个气候带。

北方气候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热,冬季漫长而寒冷;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季风影响较大,夏季多雨,冬季湿冷。

西南地区由于地势复杂,气候多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和高原气候等。

四、水系分布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水系,包括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等重要河流,以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大型湖泊。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约6300公里,自西藏青藏高原发源,注入东海。

黄河则是中国母亲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全长约5500公里,终流入渤海。

总结:通过对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整理,我们了解到中国地理分布广泛,地貌多样,气候条件复杂多样,水系丰富,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

同时,地理环境也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不同地区的人文特色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深入了解中国地理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中国这个大国的特点和潜力。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地理教程》课后题答案(陈世超)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地理教程》课后题答案(陈世超)

中国地理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王静爱主编)课后思考题答案(个人总结版)云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中国地理(专业课1)河北大学工商学院编辑出版学陈世超2015.08.07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1、对比中国与美国地理位置,分析地理特征的异同点。

思考下列问题。

(本题课本上无答案答案来源:网络+自己总结)(1)为什么美国东部的亚热带较中国的亚热带位置偏北?(2)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的荒漠区位置都在西部,而且中国的荒漠位置区偏北,美国的荒漠区位置偏南?中美地理位置的异同点:①相同点:a:两国都位于北半球,中国的纬度范围为4°N~53°N,美国的本土纬度为20°N~47°N,两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

b:两国都是太平洋沿岸国家,海岸线漫长,沿海都有许多优良港湾。

c:两国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②不同点:a: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经度范围大致为73°E~135°E,美国经度范围为70°W~180°W。

b:从所属大洲来看,中国属于亚洲东部,美国属于北美洲,位于北美洲南部。

c:两国虽都属于太平洋沿岸国家,但分别从属于太平洋两岸,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则位于太平洋东岸,同时位于大西洋西岸。

d:中国纬度范围更广,接近50度,美国本土纬度不到30度。

e:从海陆位置看,中国一面沿海,大陆海岸线是一条完整的相连的,美国三面临海,大陆海岸线分成三段不相邻的部分。

f:从邻国角度看,中国邻国众多,美国北部只有加拿大,南部只有墨西哥,邻国较少。

g:两国内陆山脉走向不同,中国山脉走向多种多样,而美国主要为南北走向的落基山脉。

h:山地格局及面积不同,中国山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山地面积较大,距海较远,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呈阶梯状分布,美国山地主要在大西洋沿岸,高度不及中国,山地占有面积也比较少。

(1)美国东部受墨西哥暖流影响,水热条件好,且一路向北,故亚热带位置更偏北。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分布图

黄土高原
位于中国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地表千沟万壑,水土流 失严重。
内蒙古高原
位于中国北部,地势平坦,草原广阔,是中国的重要畜牧业基地。
云贵高原
位于中国西南部,地表崎岖不平,多喀斯特地貌,是我国石漠化最严 重的地区之一。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位于中国西部,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基地。
04
CATALOGUE
中国第三级阶梯
主要地形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是 中国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
东北平原
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之一,地势 平坦,土地肥沃,是重要的农业基地。
ABCD
东南丘陵
位于中国东南部,包括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和两 广丘陵等,地形复杂多样。
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青藏高原对中国的气候具有重要的影响,它是中国气候的重要调节器。
青藏高原的冷空气活动和季风活动对中国的降水分布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 影响。
青藏高原的冰川和冻土也对中国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如长 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水源主要来自青藏高原。
03
CATALOGUE
中国第二级阶梯
主要地形区
第一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主要是山地和高原,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 第三阶梯主要是平原和低地,海拔在500米以下。
三级阶梯的地形地貌
第一阶梯
01
青藏高原是中国第一阶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之一,拥
有许多高山和峡谷。
第二阶梯
02
第二阶梯包括中国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地区,
第三阶梯
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包括辽宁、河北 、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 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中国的地理环境及自然景观

中国的地理环境及自然景观
山脉:喜马拉雅山、昆仑山、 天山、祁连山等
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 原、盆地、丘陵等
湖泊:青海湖、鄱阳湖、洞 庭湖、太湖等
海岸线:大陆海岸线、岛屿 海岸线等
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 温带、寒带等
季风气候:中国 大部分地区属于 季风气候,四季 分明,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国北方地区属 于温带大陆性气 候,冬季寒冷, 夏季炎热
环境监测与预 警:监测环境 变化,及时采
取措施应对
环保教育与宣 传:提高公众 环保意识,促 进环保行为的
形成
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自然环境的 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
发展绿色旅游:推广绿色旅游产品, 如生态旅游、绿色酒店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提高游客素质:加强环保教育,提 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故宫:中国古代皇家宫殿,世界最大的 宫殿建筑群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世界著名 的考古遗址
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以湖泊、瀑布、 雪山等自然景观著称
黄山: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以奇松、 怪石、云海、温泉等景观著称
桂林山水:世界自然遗产,以漓江、阳 朔、龙脊梯田等景观著称
九寨沟:位于四川阿坝州,以自然风光和藏族文化著称 黄山:位于安徽黄山市,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 武夷山:位于福建南平市,以丹霞地貌、武夷岩茶、朱子文化著称 喀纳斯: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以喀纳斯湖、喀纳斯河、喀纳斯森林著称
高原山地气候: 中国西部地区属 于高原山地气候, 昼夜温差大,气 候多变
热带海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候: 中国南部地区属 于热带海洋性气 候,全年高温多 雨,四季如春
水资源:长江、黄河等河流,以及湖泊、水库等 矿产资源:煤炭、铁矿、石油等 森林资源:东北、西南等地的森林资源丰富 生物资源:物种丰富,包括珍稀动植物和药用植物等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地理学考研辅导资料湖北武汉V10.1辅导资料之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笔记http://目录前言 (1)上篇总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简述中国地理区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简述我国的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简述我国地势对中国自然环境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

6、试述我国地貌形成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7、简述我国气候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8、简述我国气候形成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简述长江与黄河水文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试述长江水道的改造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试述黄河的改造利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第2章(4节)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理第2章(4节)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 林地
全国森林面积变化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 林地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结果(2004-2008年)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耕地 耕地中的水田(约占耕地的25%左右)主要分布在秦岭 —淮河一线以南,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珠三角 等地最为集中,少数分布在宁夏平原、辽河平原 旱地分为水浇地和雨养旱地: 水浇地主要在北方各省( 区),以华北平原面积最大 ,其次是汾渭平原、河套地 区、河西走廊、北疆绿洲; 雨养旱地分布较广,以东 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 原和四川盆地面积最大。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一、土地利用
(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 (二)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四节 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一)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
牧草地: 26214.38×104 hm2, 林 地: 23574.11×104 hm2, 耕 地: 12208.27×104 hm2, 其他农用地:2553.09×104 hm2; 园 地: 1154.90×104 hm2, 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601.51×104 hm2; 水利设施用地: 359.87×104 hm2; 交通运输用地: 230.85×104 hm2; 未利用地: 26185.03 ×104 hm2。

地理景观格局演变

地理景观格局演变

第四纪中国重大环境演变时间关系
(二) 青藏高原隆起与地理景观格局形成
对气流产生热力作用和动力作用
改变了东亚大气环流格局,形成了现代东亚 季风,使得东部成为世界著名的森林、森林草原 景观区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下沉气流加强,印度洋 水汽被阻截,加剧了干旱化,成为拥有世界最大 温带沙漠的荒漠、半荒漠和草原区 在抬升的过程中,来自印度洋、太平洋和大 西洋的水汽被阻挡,边缘山地降水增加,内部则 出现寒旱化,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寒景观区
中国气候波动与农业兴衰过程
四、城市化与地理景观格局变化
中国早期城市景观形成于商代末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 下游流域和淮河上游地区;随着封建经济的繁荣和重心的转 移,城市景观格局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转移;明清时期, 城镇空间分布重心是沿江、沿运河、沿海地区。 1949 年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迅速, 表现为城市人口、数量、规模、经济的迅速增长。城市景观 格局变化具有明显的历史承接性和扩展性 。
新中国成立至1965年建制市的发展
中国2005年城市分布
中国城市景观的空间分布类型
东部
基于区自然条件优越,区位条件理想,地区综合经济实 力雄厚,人口稠密,大多数省(区)的大、中城市比较发 达的基础上形成。 以特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镇体系已初步形成,城市化水平 处于中等发展阶段,城镇体系已初步形成珠江三角洲、长 江三角洲、京津唐、辽中南、胶济沿线、闽东南沿海 6大 城市密集区。 中部地带相连的若干个城市发育区,主要有河北中南 部 、苏鲁皖交界地区、广东南部、广西南部、海南东部。
西部
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城市化发展仍处于初级
发展阶段。 城市景观空间分布类型主要有成渝地区、三峡地区和关
中地区城市群,还有宁夏内蒙古黄河上游沿线、新疆天山北

中国地理教程笔记

中国地理教程笔记

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第一节中国地理区位与国土一、中国在地球坐标系中的位置(一)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陆地最集中的1/4半球,受陆地影响最强烈的地区⏹东方大国⏹与南半球相比的巨大差异(流体右偏、四季变化相反)(二)经纬度位置中纬度大国⏹98%的疆土位于20 ~50 N之间, 温带、亚热带面积广阔,光热条好⏹国土辽阔生存空间大⏹纬度地带分异的基础⏹中纬度,四季更替典型,季节变化明显(影响人的行为习惯及万物变化)二、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海陆兼备的环境与资源、交通与文化⏹世界最典型的季风国家(西南季风、东南季风、高原季风),气候不稳定⏹地表经度地带性的基础⏹东部北东向山系,西部北西向山系⏹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世界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南邻热带印度洋⏹西部深入内陆,高山盘踞三、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一)在世界政治地图中的位置东北与朝鲜接壤,北与蒙古、俄罗斯相邻西北依次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连,西与阿富汗、巴基斯坦相接南部相邻的国家是: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以美国、欧盟、日本为中心的三大经济集团:欧洲经济区(EEA)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形成三足鼎立(三)在世界交通中的位置中国处在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北亚、西北亚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南下印度洋与大洋洲的陆上、海上交通经过之地。

中国位于东亚、中亚与欧洲的重要铁路线——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地区。

第一条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珲春,经满洲里出境,跨俄罗斯,西至荷兰的鹿特丹。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的连云港,在中国境内穿过江苏、安徽、河南、陕西和甘肃,最后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进入中亚地区,西至荷兰的鹿特丹。

中国处于亚欧交通要道和海上门户的重要地理区位,在世界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意义。

中国地理第二章

中国地理第二章

以北东到北北东占绝对优势。
较少,分布较稀。 除华北地区外,一般比较微弱, 因而地形的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差都 不太大。
地貌类型
在秦岭 — 大别山以北,平原、高 原为主;以南,除云贵高原以外, 绝大部分是山地、丘陵和小型盆 地。
在昆仑山以北多为高山所夹持的大型盆地。 以南几乎全属大高原,高原上有极高山,高原 边缘地带有深切峡谷。
一、大地构造
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宏观地貌格局:以内营力为主的常态地貌,在垂直方向上 的起伏与水平方向上的排列组合规律 主要受到地壳运动的控制和影响
大地构造格局显著特点
一是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 构造不发育的地区地壳活动相对稳定。 二是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主要地貌单元 的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边界与主要构造线吻 合,且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逻辑框架
大 气 环 流 季 风 气 候 青 藏 高 原 隆 起 产 业 化 水 热 格 局 地 貌 格 局 城 乡 格 局 土 地 覆 盖 格 局 景 观 地 带 景 观 格 局 演 变

中 国 景 观
形 成 基 础

构 造 运 动
自 然 景 观 分 异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一节 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中国东部与西部地质构造与宏观地貌特点的差异
特点
地壳厚度


西

由 东 向 西 大 致 从 3 0 km 增 加 到 50 km。
在昆仑山以南的西藏地壳厚度为50~70 km, 尤其在雅鲁藏布江一带,是世界上地壳最厚的 部分;昆仑山以北的西域断块上为55~60 km。

中国地理地貌

中国地理地貌

中国地理地貌中国地理地貌我国幅员辽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貌景观千姿百态。

综观全境,同世界各国相⽐,中国地貌有以下基本特征:⼀、地势西⾼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我国地势西⾼东低,⾃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

1、西⾼东低的地势:最西端的咯喇昆仑⼭脉均⾼6000多⽶,祁连⼭为4000多⽶,秦岭⼭脉在2000---3000⽶之间,东⾯的华北平原仅200⽶左右,西⾼东低的地势⼗分明显。

2、三级阶梯:我国地势由西向东下降的趋势并不是连续均匀的变化,⽽是呈阶梯状、跳跃式下降。

由两组⼭脉构成的地貌界限,明显的把我国陆地划分为三级阶梯。

第⼀级:位于昆仑⼭—祁连⼭—岷⼭—横断⼭⼀线以南以西。

第⼀级阶梯由⾼原,⾼⼤的⼭脉和宽⾕组成。

第⼆级:由青藏⾼原往北向东⾄:⼤兴安岭—太⾏⼭—巫⼭—雪峰⼭⼀线之间,是我国第⼆级阶梯。

主要由⼴阔的⾼原、盆地组成,中间也分布着⼀系列的⾼⼤⼭地。

第三级:在⼤兴安岭—太⾏⼭—巫⼭—雪峰⼭⼀线以东,是第三级阶梯。

这⼀级阶梯地势低平,主要以辽阔的平原、起伏和缓的丘陵和低⼭地貌为主。

3、地理意义:1)、对⽓候的影响:阶梯状分布是地势在⼀定程度上加强了东部地区季风影响的强度和范围。

同时抑制了西部地区南北冷暖⽓流的交换,加剧了我国⽓候的地区差异。

2)、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西⾼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多⾃西向东滚滚流,使青藏⾼原成为⼤河的发源地,影响了河流的分布。

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巨⼤的落差,⽔能资源⼗分丰富。

3)、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这有两个⽅⾯,⼀⽅⾯,向东流淌的⼤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开发;⼀⽅⾯,阶梯交界处的⾼⼤⼭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障碍。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等动态地貌在我国均有⼤⾯积分布。

五⼤基本类型中,以⼭地和⾼原的⾯积最⼴,分别占全国⾯积的33%和26%;其次是盆地,占19%;丘陵和平原占的⽐例都较少,分别为10%和12%。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3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3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第三节 自然地带
地理地带性——20世纪地理学最重大的发现
自然地理地带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整体及其组成要素 在纬度方向上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地带性学说是 20世纪地理学最重大的发现,是近代地理学的经典学 说之一,是由德国学者洪堡,A.von和俄国学者道库恰 耶夫,B.B.共同构建的。 学说的要点可以概括为: 1. 太阳辐射能是自然带和自然地带形成的能量基 础; 2. 由宇宙—行星因素如日地距离、地球形状和黄 赤交角等引起的太阳辐射能在地表不同纬度区域的不 均匀分布,是形成自然带和地带的动力学原因; 3. 带和地带只在理想状况下呈东西方向延伸,并 具有环球分布特点,同时沿南北方向发生更替。
中国地理教程电子教案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演变
(二) 长江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 族藏族自治州境内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侧,源头 冰川海拔6543米,冰舌末端海拔5400米,是世界大河中,源头海拔 最高的河流。全长6300公里(长江从正源到宜宾为3496千米,宜宾以 下为2884千米,共计6380千米。其中减去荆江裁弯缩短的80千米, 故全长为6300千米),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河, 世界第三大河。 长江主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两次流进流出四川)、云南(两 次流进流出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 11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其支流水系网络遍及甘肃、陕西、贵州、 河南、浙江、广西、福建、广东、山东等9省,人工京杭运河,汇入 长江又增加了河北、天津市、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的水系相连。
1 621.07
216.13 722.83

中国自然地理简报

中国自然地理简报

中国自然地理简报中国自然概况(一)地形概况:1.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边缘以东和以北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为1000米~2000米第三级阶梯:东部的丘陵和平原,海拔在500米以下2.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面积占2/3)优势: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劣势:耕地有限;阻碍交通3.主要山脉东西走向:天山-阴山; 昆仑山-秦岭;南岭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相连)南北走向:贺兰山; 横断山脉4.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5.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二)气候概况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的影响夏季南北普遍高温(平均20℃) 原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相差50℃) 原因:纬度位置及冬季风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和高原气候区降水特点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降水年际变化:北方较大,南方较小2.降水和干湿地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为界) 四类干湿地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大多数地方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3.气候特征雨热同期; 气候复杂多样4.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频繁5.我国雨带的推移(副高对于中国东部影响;夏季风进退形成的锋面雨或锋面气旋)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7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出现伏旱;9月雨带南撤;10月雨季结束.(三)河流和湖泊1.河流概况外流河和外流区注入太平洋:黑龙江,辽河,海河,淮河,长江,珠江注入印度洋:怒江,雅鲁藏布江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变化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各大河的水文特征有很大的差别内流河和内流区:塔里木河为最大,内流区占1/3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多为季节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京杭运河: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2.湖泊概况分类咸水湖和淡水湖; 内流湖和外流湖两大湖泊分布区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最大的湖泊东部平原湖区太湖,洪泽湖,巢湖,鄱阳湖,洞庭湖,3.主要河流长江流程最长(6300千米),流经11个省市.中国第一大河(世界上次于尼罗河,亚马孙河),流域面积最广(180万平方千米);流量最大(占全国河流年径流量的三分之一);蕴藏巨大的水能――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占1/2 ;黄金水道: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2/3黄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程5500千米;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母亲河的奉献:引黄灌溉,塑造的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塞上江南),华北平原.珠江珠江水系主要包括西江,北江,东江三大支流.珠江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欧洲旅游资源特征一、欧洲,从整体的地形来看,再加上欧洲的各行业较发达,大部分的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经济条件相当好,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概况

中国地理概况中国承载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这个拥有悠久历史的亚洲国家以其丰富多样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而闻名于世。

作为世界上第三大面积国家,中国的地理格局和多样性极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地理概况,包括其范围、地貌、气候和自然资源。

一、范围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部和南部分别与14个邻国接壤,总边界线长达约22,000千米。

中国的总面积为约9,600,000平方千米,这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国家。

它横跨着东西方向的广阔土地,从纬度和气候上呈现出极大的变化。

二、地貌中国的地形多种多样,山脉、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地貌景观层出不穷。

中国的地势大致可分为东部和西部两部分。

东部是以沿海平原为主,沿海地带中可以发现一些著名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和广州。

西部则以高原和山脉为主,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高原——青藏高原。

而西南地区则以喀斯特地形为特征,形成了数以千计的壮丽的喀斯特山峰和溶洞。

三、气候中国的气候种类丰富,因其广袤的面积和复杂的地形而变化多样。

北方地区通常经历较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而南方则气候温暖湿润。

西南部分的高原气候常年凉爽,而西北地区则干燥寒冷。

中国还经历雨季和旱季的变化,其中一些地区可能面临洪水和干旱的威胁。

四、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

在矿产资源方面,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同时也是黄金、铁矿石和稀土金属的主要产地。

水资源方面,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其中包括长江、黄河和淡水湖泊洞庭湖等。

在能源资源方面,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都在能源供给中起到重要作用。

总结:中国的地理概况展示了这个国家广袤的土地、多样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从东部的沿海平原到西部的高原和山脉,中国的地貌变化多样。

这个国家的地理属性影响了其资源分布和人口聚集的方式。

无论是古老的文明史还是当代的发展,中国的地理条件都在塑造和影响这个国家的独特面貌。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PPT演示文稿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PPT演示文稿
15
第三节 水热结构特点
一.气温与温度带
1.冬寒冷夏暖热 (1)年平均气温
16
2.气温较差大,四季分明 (1)气温年变化 气温年较差大,且愈向北年较差愈大 A.最大:黑龙江嘉荫,大49.20c B.最小:南海诸岛的西沙,仅6.10c
(2)四季划分 A.划分依据: 用侯平均气温100c和220c 作为标准
17
B.各地四季分配 a.特征: 各季节长短不一 *寒温带长冬无夏,春秋相连 *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 寒来暑往,四季分明 *南亚热带和热带,长夏无冬,秋去春来
b.极端季节类型 *四季皆冬: 藏北高原 *四季皆夏: 南海诸岛 *四季如春: 云南中部和贵州西南部
18
二.降水与干湿地带
1.降水量不多,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1)多年平均降水量633mm (2)极端值 最多:台湾火烧寮,6557.8mm/年 最少:吐鲁番西侧的托克逊,5.9mm/年
13
三.大气环流
1.冬季环流 (1)活动中心与气团 A.活动中心: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 B.气团:极地大陆性气团 (2)锋面和气旋 A.锋面:寒潮冷锋、华南准静止锋、昆明准静 止锋 B.气旋:蒙古气旋、东北低压、江南气旋、东 海气旋 (3)水平环流 冬季中国上空基本上是西风气流
14
2.夏季环流 (1)活动中心和气团 A.活动中心: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度低压 B.气团:热带太平洋气团、赤道海洋气团、极地 大陆性气团、热带大陆性气团 (2)锋面与气旋 A.锋面:极锋、赤道锋 B.气旋:江淮气旋、东北低压 (3)水平环流 高空西风带北移,南部出现东风气流;中空和低空 受副热带高压脊控制。
4
3.季风区的界线 (1)传统季风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 山一线的东南部 (2)包括高原季风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 贺兰山~乌鞘岭~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 山一线以东以南

中国地理:从地貌到气候

中国地理:从地貌到气候

中国地理:从地貌到气候中国地理:从地貌到气候2023年,中国的地理形态和气候格局依然历经着漫长的变革和归纳。

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中国都拥有着陆地景观、海洋地貌和季风气候。

不过,中国地理变化与全球气候危机密切关联,同时也在积极适应和应对全球变化。

地貌:多姿多彩的陆地景观中国地貌自然多姿多彩,包括了大大小小的山川、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和沙漠。

根据最新的全国地貌类型划分图,中国地貌可分为高山区、丘陵山地、低山丘陵、平原地区和海洋区域。

首先是高山区,西部山区分布最广,包括有喜马拉雅山、天山山脉和祁连山,山巅海拔超过5000米。

与此同时,中国还拥有中部山区,包括五岳之首——泰山和华山,以及南部山区,如云南百色山区和福建武夷山。

高山区贡献了中国大量的水资源,如榜样长江、黄河、长白山、那不勒斯和西藏雅鲁藏布江。

其次,丘陵山地多位于山峰和山脉之间。

丘陵一般低于山地和高于平原,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长江中下游、南方和西北地区。

丘陵山地是我国重要的耕地、营林、草场及工矿区的主要分布区域。

低山丘陵分布在山区和平原之间,大致海拔较低,起伏小,是农村发展的主要生产和生活区域。

平原地区包括大部分河谷和海岸平地。

黄河、长江、珠江和淮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最重要的和最开发的平原地区,而吉林长白山地区和大兴安岭北部平原是中国最北的平原地区。

海洋区域坐落在落都湾、黄海、东海和南海。

据估计,中国海洋领土面积4931684平方千米,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海洋国家。

中国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以上,拥有世界最大的海岸线,与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接壤共同的海洋边界。

气候:多变的季风气候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到季风气候影响。

季风气候主要为暖湿季风、暖湿季风和寒旱季风,夏季雨量丰富。

暖湿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里面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市。

这些地区既有丰富的水资源,也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暖温季风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干燥,里面包括四川、重庆、湖南、湖北、贵州等省市区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黄河的利用:修建水利工程,发挥灌溉、防 洪、发电等综合效益
第三节
一.海域
近海地带
1.渤海 (1)范围 以老铁山角和蓬莱角的连线与黄海分开,面积7.7 万平方千米。 (2)平面轮廓 半封闭的大陆架浅海,平均水深18米。 (3)地貌 海底地貌从三个海湾向中央盆地及渤海海峡倾斜。 (4)水文特征 水温较低,盐度较小,含沙量较大。
2.中国海岸的基本格局 (1)基岩海岸 A.成因:一般是陆地上的山脉或丘陵延伸, 直接与海面相交。 B.特征:岸线曲折,岬湾相间,多天然良港。 C.分布:杭州湾以南,包括辽东半岛和山东 半岛。 D.分类 a.侵蚀基岩海岸:有海蚀崖、海蚀平台、 海蚀穴和岩滩等。 b.堆积基岩海岸:有沙堤、沙嘴和连岛 沙洲等。 c.断层海岸:岸线直且岸坡陡。
2.黄海 (1)范围 以启东角和济洲岛的连线与东海为界,面 积38万平方千米。 (2)平面轮廓 半封闭的大陆架浅海,平均水深44米。 (3)地貌 开阔平缓,地势由大陆向东南微倾。 (4)水文特征 水温、盐度和海流状况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3.东海 (1)范围 由东山岛与鹅銮鼻的连线与南海分开,面积 75.2万平方千米。 (2)平面轮廓 开阔的边缘海,平均水深349米。 (3)地貌 西北为大陆架,水下的古三角洲、古河道、 古海滨等地貌保存较好;东南部主要为大 陆坡和冲绳海槽。 (4)水文特征 水温较高,盐度较大。
(2)河道特征 A.上游:河源~宜昌,长4096千米 峡谷多,水量多,落差大 B.中游:宜昌~湖口,长1000多千米 a.河道弯曲,河床宽广,比降小 b.多支流,水量大 C.下游:湖口以下,长800多千米 a.比降更小,河道更开阔,大支流少 b.镇江以下三角洲段水道交织成网,分 汊多,河槽呈喇叭口,同时受河水和海 水的影响
(2)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 A.湿润区山地植被垂直带结构的变化 a.各垂直带都是以各类森林占优势;各基带都 分别反映着其所在地水平带的森林类型。 b.各山地植被的垂直带谱,自下而上大体相当 于由其所在温度带向高纬方向排列的水平地 带谱;相同森林类型所处海拔高度由北向南升 高。 c.各温度带之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都由该水 平带特有的植被类型。 d.在同一温度带内由于干湿状况的差异,山地 植被垂直带也有所差异。
2.水团 (1)中国近海水团的类型 A.外海水团:由太平洋水团变性而成 B.沿岸水团:是大陆河川径流入海后与海水混合冲 淡而成 C.黄海水团:是东海外海水团进入大陆架浅海与沿 岸水团混合后变性而成的混合水团 (2)近海水团的特征 A.外海水团:高温高盐 B.沿岸水团:盐度与温度都表现为季节变化大 C.黄海水团:低温高盐,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2.水系
(1)太平洋水系
(2)印度洋水系
(3)北冰洋水系
二.径流分布
1.径流空间分布 (1)分布规律 A.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步递减 B.在同一地区内,迎风坡高于背风坡 (2)五个径流地带 丰水带、多水带、过渡带、少水带、缺 水带
2.径流时程分布 (1)径流量的年际变化 A.变差系数由东南往西北增大 B.极端值:最大--华北平原,>1.3 最小--新疆伊犁河流域,<0.1 (2)年径流的季节分配 A.多数河流夏涨冬枯 B.河川动态类型
三.主要河流
1.长江 (1)水系及流域 A.源地: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下 的沱沱河 B.流经:青、藏、黔、川、渝、鄂、湘、 赣、皖、苏、沪十一个省区市 C.入海:在崇明岛东流入东海 D.全长:6300千米
E.流域面积:180多万平方千米 F.主要支流 a.上游:金沙江、雅砻江 b.四川盆地:岷江、嘉陵江、沱江、乌江 c.洞庭湖:湘江、资水、沅江、澧水 d.江汉平原:汉水 e.鄱阳湖:赣江、抚河、信江、修水
第二章
中国地理景观格局 及其演变
2-3 自然地带
第一节 土壤植被地带
一.土壤地带
1.中国土壤的主要特征
(1)土壤类型多样
(2)发育古老 (3)分布错杂 (4)人类活动影响深刻
2.土壤分布规律 (1)水平地带分布规律 A.纬度地带性分布 从北往南:寒棕壤~暗棕壤~棕壤~黄棕壤 ~红、黄壤~赤红壤~砖红壤 B.经度地带性分布(自东向西) a.温带:暗棕壤~黑土~栗钙土~棕钙土~ 灰漠土、灰棕漠土 b.暖温带:棕壤~褐土~黑垆土~灰钙土~ 棕漠土
(2)平原海岸 A.成因:是在河流、海流和波浪等动力因素 作用下,由泥沙堆积而成。 B.特征:地势平坦,岸线平直,缺乏天然港湾。 C.分布:杭州湾以北,不包括辽东半岛和山东 半岛。 D.分类 a.三角洲平原海岸:岸线不稳定 b.淤泥质平原海岸:海滩特别平坦、宽广, 与滨海平原相连 c.沙砾质平原海岸:物质组成较粗
4.南海 (1)范围 北临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南接大巽他群岛, 东到菲律宾群岛,西止中南半岛和马来半 岛,面积350万平方千米。 (2)平面轮廓 完整的深海盆地,平均深度1212米。 (3)地貌 大陆架沿四周呈环状分布,大陆架以下为阶 梯状的大陆坡,中部是深海盆地。 (4)水文特征 水温最高,盐度最大。
5.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区 (1)范围 台湾以东,琉球群岛以南,巴士海峡以北。 (2)地貌 有狭长的岛缘陆架,陡而窄的大陆坡和深海 沟,火山、 地震活动频繁。 (3)水文特征 终年受黑潮暖流影响,水温高,盐度大。
二.海岸
1.海岸线、海岸带、海岸 (1)海岸线 是陆地与海洋的分界线。 (2)海岸带 是陆地与海洋之间具有一定宽度的相互作 用的过渡地带。 (3)海岸 指现在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着和过去曾 经相互作用过的地方。
(2)四大海的海流特点 A.渤海环流 呈气旋式环流,由黄海暖流和鲁北沿岸流组成, 冬强夏弱,冬还有弱反气旋环流。 B.黄海环流 呈气旋式环流,由黄海暖流和黄海沿岸流组成, 冬强夏弱。 C.东海环流 冬夏环流不同,冬是气旋式环流,夏为同向流, 由台湾暖流和东海沿岸流组成。 D.南海环流 以季风漂流为主,冬是东北季风漂流,夏是西南 季风漂流。
b.解决的措施 • 加高加固堤围 •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 • 利用湖泊和洼地分洪滞洪 • 修建水库 B.长江的利用 a.发电:全国40%的水力资源集中于长江 b.航运:是中国的“黄金水道”
2.黄河 (1)水系及流域 A.源地:青海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 山东麓的卡日曲 B.流经:青、川、甘、宁、内蒙、陕、 晋、豫、鲁九省区 C.入海:在山东垦利县注入渤海 D.全长:5464千米 E.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
F.主要支流 a.上游:洮河、湟水 b.中游:汾河、泾河、渭河、洛河 c.下游:伊洛河、沁河、大汶河 (2)河道特征 A.上游:河源~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长 3472千米 a.水量多,河较浅,河水较清 b.河段的峡谷多,主要集中于上游中间 地段 c.河流比降大,水力资源丰富
B.中游:河口镇~孟津,长1122千米 a.流经黄土高原,使含沙量大增 b.汇集许多重要支流,是黄河洪水主要 来源之一 c.河道上下窄,中间宽 C.下游:孟津以下,长870千米 a.河床宽坦,河槽较浅,水流缓慢 b.泥沙淤积成为“地上河” c.无大支流汇入
(3)隐域性植被的分布规律 A.草甸植被的分布规律 B.沙地植被一.水系与流域
1.流域 (1)外流区:河流直接注入海洋 (2)内流区:河流不能直接注入海洋 (3)内外流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 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 古拉山~冈底斯山~西端国境线
(3)隐域性土壤分布 主要有变性土、潮湿土、盐渍土和初育土。
二.植被地带
1.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1)植物种类丰富 (2)起源古老 (3)地理成分复杂 (4)分布交错混杂
2.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规律性 (1)水平地带分布的规律性 A.植被水平分布的干湿度地带性规律 从东南向西北,随着海洋季风和湿润气流影响 逐渐减弱,而顺序出现各类森林、草原和荒漠。 B.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度地带性规律 a.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变化,自北 向南形成了不同的纬度植被带:寒温带针叶林 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 带。 b.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因其地貌结构独特,致 使植被水平地带的纬度变化规律趋于复杂化。
(3)生物海岸
A.红树林海岸 分布在福建省福鼎以南到海南岛的风浪 较平静的淤泥质滩涂上。
B.珊瑚礁海岸 基本上限于北回归线以南。
三.岛屿
1.大陆岛 (1)成因 由基岩构成,原为大陆的一部分。 (2)特征 地势较高,地质构造、动植物类型及自然 景观均与附近大陆相似。 (3)分布 大陆基岩海岸
2.冲积岛 (1)成因 由大陆河流和沿岸流所搬运的泥沙堆积而 成 (2)特征 岛面较平坦,四周岸边常有沙堤分布 (3)分布 河口与近岸海域
B.干旱、半干旱区山地植被垂直带结构的变化 a.各山地垂直带谱中,森林植被居次要地位,而以山 地草原或山地荒漠或高山草甸占优势。 b.由基带向上,植被带的更替是:山坡中、下部随水 分增加从荒漠向草原演替;山坡上部则随温度降低 依次出现耐寒旱的高山草甸、垫状植被或稀疏植 被。 c.山地垂直带中各植被带的分布高度,自东向西随 干燥度的增强而升高,且垂直带谱结构趋于简单化。 d.同一山地垂直带的阴坡和阳坡的植被明显不同。
3.海洋岛 (1)火山岛 A.成因:由海底火山喷发物质堆积而成 B.特征:低潮时有些岛屿可以相连,岛上常有 地震发生 C.分布:台湾的四周 (2)珊瑚岛 A.成因:由珊瑚虫的骨骸构成 B.特征:地势低,面积小 C.分布:南海热带海域
一.近海水文
1.海流 (1)两大海流系统 A.外来洋流系统:黑潮暖流主干及其分支 黑潮是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向东北方 向流动的一支强大且稳定的高温、高 盐海流。 B.就地形成洋流系统:沿岸流和季风漂流 a.沿岸流:在沿岸海域,由河水和海水混 合形成的冲淡水性质的海流。 b.季风漂流:是路径、方向和强度均随 季节交替而改变的海流。
3.海水的温度 (1)分布特征 自北而南水温逐渐增高,年较差则逐渐减小。 (2)成因 受太阳辐射影响 (3)四大海区的温度 A.渤海:受大陆影响大,冬冷夏暖,年较差大。 B.黄海:冬水温高于周围海域,沿岸仍受大陆影响。 C.东海:东部终年受黑潮影响,水温较高;西部仍受 大陆影响。 D.南海:有明显的热带深海特征,温度高而年变化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