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近三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09.4.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泾川县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泾川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2009年4月9日)

泾川县共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行政村,14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8万人,人均耕地2.1亩,是一个传统的雨养农业县。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培育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人才兴县“五大战略”,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果品、生态、旅游“四大品牌”,做精做优窑店公主、党原李家2个省列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做大做强党原、玉都、窑店、飞云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抓点示范,连点扩面,联片突破,整体推进,有力地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全县新农村建设创出了路子,打出了品牌,中央党校和省委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在我县召开了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讨会,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推广,并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浦东干部学院举办的全国县委书记、县长新农村建设培训班上进行了交流,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对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了专题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们从欠发达地区传统农业县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多方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加强基础配套,努力改善基础条件,全力促进乡风文明,全面实行民主管理,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新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广大农民得到了新实惠。

1、特色产业开发取得新突破。按照塬区果品、山区草畜、川区果菜的产业布局,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果菜草畜四大特色产业,多方增加农民收入。果品产业按照“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创品牌”的思路,整村整乡整区域推进,培育形成了南北部塬区优质红富士苹果、泾汭河川区优质梨、泾河南北面山特色杂果经济林、加工原料型澳洲青苹四大果带,近三年新建果园8.95万亩,全县果树经济林达到29.98万亩,果品产量18.57万吨。畜牧产业坚持健康养殖为方向,以培育专业村、专业大户和发展集约化养殖小区为重点,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5个,暖棚圈舍1.7万座,建成万头养牛乡9个、养殖大村35个,全县牛、猪、鸡饲养量分别达到17.62万头、35.2万口和180.3万只,出栏分别达到6.41万头、23.4万口和85.1万只。蔬菜产业坚持果菜间作与扩大复种相结合、设施栽植与大田种植相结合,大力推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新建蔬菜拱棚6400座,带动全县种植各类蔬菜12万亩。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基本实现了人均1亩果,户均1亩菜、

2头牛、4口猪的产业发展目标。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成立了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测土配肥中心”,“泾龙”牌红富士苹果通过国家A级绿色产品认证,荣获中国国际林业产品博览会金奖等6项大奖,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回中”牌蔬菜、“陇新”牌生猪完成了名牌产品商标注册,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围绕特色产业开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先后建办了恒兴果汁、旭康食品、陇新牧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建果品保鲜库3600座,贮藏能力达到8.6万吨,建成肉牛交易、生猪交易、果菜批发等农产品市场16个,建成各类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331个,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有力地带动了县域农业发展。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4.7元,同比增长15.9%。

2、生产生活条件呈现新变化。持续推进生态林业建设,三年内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1.19万亩,配套荒山造林8.66万亩,建设道路林网722.4公里,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13%。加快乡村道路建设,新建通乡通村油路214.2公里,提前两年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机动车的目标。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人饮工程53处,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53%。加强生态能源建设,建成生态能源示范村29个,新建沼气池7280座,推广太阳灶3800多户,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15.2%。努力提高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88.9%,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2.8%,互联网应用逐

年扩大,网络通讯覆盖城乡。加快电力设施建设,近三年实施农村电网改造3677户,改造农电线路8.08万米,所有农户实现了全部通电。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力度,新增梯田3.63万亩,梯田化程度达到89.02%,水土保持治理程度达到84.2%。加快农宅新建改造步伐,新建具有陇东民俗特色的小康住宅4895户,改扩建6481户;结合地震灾后重建,动工维修民宅1599户,启动实施了党原乡高丰村、王村镇泾塬村2个集中安臵点,初步形成了产业支撑型、城镇拉动型、项目带动型、生态移民型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以312国道、304省道、罗长公路等主要公路沿线为重点,在45个村扎实开展以“三清五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统一修建公厕和垃圾集中点,统一划定取土场、坟场、垃圾填埋场,确定人员统一打扫卫生,定期清运垃圾,绿化村庄道路76条159公里,整修绿化带13.7万平方米,全县村屯绿化率达到46.8%,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整治,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观。

3、公共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不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新修、改建中小学207所,改建校舍面积28.3万平方米,消除危房9.7万平方米;结合地震灾后重建,完成了51所学校校舍重建和60所学校校舍维修;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和青壮年文盲扫除率均达到100%,近三年全县高考位居全市前列,2008年重点本科上线人数名列全市第二。切实加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卫生

服务网络,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4所,新修标准化村卫生所215个,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稳定上升,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分别达到86.3%、91.3%、94.4%、97.3%,累计为41216名住院病人报销医药费3954.71万元,农民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以创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为目标,扎实落实各项节育措施,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为 5.99‰。全面加强村级阵地建设,新建、改建标准化村部129所,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0%。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高度重视救灾救济和困难群众生活安排,全县“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最低生活保障率均达到100%。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积极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使4.5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全县贫困面下降到11.8%。

4、农民整体素质得到新提升。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转变农业科技推广普及方式,实行县校合作,专家领衔,挂牌指导,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县校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常年培训指导。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推广普及农村实用技术30多项,引进推广新品种40多个,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创业技能、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认真实施“万名农民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开办村干部及农民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