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以产权改革为抓手 促进小农水设施管护规范化

合集下载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措施及效益探讨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措施及效益探讨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理措施及效益探讨一、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存在的问题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实施范围主要在农村,治理措施首先是兴修水利,管护重点和难点也主要是水利设施。

根据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后管护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缺少稳定的管护资金来源。

工程管护需要资金投入,如机泵设备大修理、河道保洁、损毁工程的更新改造等都需要支出费用。

现行的管理办法,其资金来源主要采取地方财政拿一点、经营性工程赚一点的办法。

但是目前财政条件下政府拿资金没有保障,经营性工程收益也不能满足工程管护的需要。

实际上,管护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建后管护工作的主要因素。

(2)农村水利设施偷盗现象比较严重。

当前农村水利设施偷盗现象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每年10月份至来年4、5月份是农闲季节,也是失窃事件的多发时节。

失窃的东西大到机埠抽水用的马达、闸门起吊用的起闭机,小到渠道拍门、窨井铁构件等。

尽管社会各界都想法设法防范打击此类偷盗违法现象,但是仍然频频失窃,防不胜防。

(3)工程建后损坏、拆迁情况时有发生。

水利设施建成后出现各种人为、机械损坏和自然灾害损毁等问题,如填埋渠道建房修路、超载车辆压坏路渠、焚烧稻草损坏绿化、船舶靠岸撞坏护岸等。

另外,由于少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时缺少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造成前建后拆、前建后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的思路1.增加财政管护资金投入,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工程管护离不开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依靠项目区受益农民和村集体筹集资金非常困难。

因此,各级政府应该成为资金投入的主要力量,每年的财政预算都要安排工程管护专项经费。

通过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保障制度和资金使用监督约束机制,保证工程管护工作顺利开展。

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水利工程管护机构,明确职责,落实到人;健全工程管护的检查考核制度和奖惩激励机制,通过结合经济利益来提高大家的管护积极性。

2.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水利设施工程根据其使用的效益情况可分为经营性、公益性和综合性三类。

产权改革:理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的突破口

产权改革:理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的突破口

产权改革:理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的突破口
刘成玉;孙小燕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
【年(卷),期】2006(000)011
【摘要】管护机构政事不分、政企不分,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水价定价机制和水费收取方式不合理,养护资金、养护主体不到位,是目前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管护体制不顺的主要原因是农田水利设施集体产权比重过高,所有者缺位,经营权模糊等.因此,深化产权改革是理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体制的突破口.
【总页数】3页(P3-5)
【作者】刘成玉;孙小燕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 610074;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 610074【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3.1
【相关文献】
1.基于产权改革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路径选择 [J], 黄焱
2.试论发展社员股金是理顺供销社组织体制的突破口 [J], 糜祖德
3.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护机制 [J], 黄鸿青
4.产权改革、社会资本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效果\r——基于交易费用的中介效应分析 [J], 龙子泉;张媛媛;周玉琴;范如国
5.产权改革、组织安排与资金投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问题研究综述 [J], 杜威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2023-11-06CATALOGUE 目录•引言•产权制度改革基本情况•产权制度改革对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影响•案例分析•对策建议及展望01引言背景介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背景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农田水利设施的产权和管理逐渐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通过明晰产权、引入市场机制和加强管理,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的调研和分析,了解改革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研究意义研究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有助于深入了解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和问题,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

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02产权制度改革基本情况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农村水资源配置和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产权不清、管护不力等问题,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和使用效益的发挥。

因此,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各地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调动各方投资、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背景改革背景及政策支持VS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模式包括: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以及投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管理民主化等。

具体实施路径包括:一是通过确权颁证,明晰所有权;二是通过招标、拍卖、租赁等方式,放活经营权;三是通过建立用水户协会等方式,落实管理权;四是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管理团队等方式,实现投资多元化和经营市场化;五是通过建立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实现管理民主化。

推进小农水建设管护机制改革的建议

推进小农水建设管护机制改革的建议

Ab s t r a c t : Ma j o r c o u n t y f o r s ma l l w a t e r s t r u c t u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s t h e p r e — c o n d i t i o n or f m o d e r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


大力发展 节水灌 溉 ; 以 良性 运 行 为目标 , 进 一 步推 进 管 护 机 制 改 革 。
关键 词 : 小农水 ; 现 代农 业 : 效益: 管 护 机 制
Pr o p o s a l o n r e f o r ma t i o n o f me c h a n i s m o f s ma l l wa t e r wo r k s ma n a g e me nt a n d p r o t e c t / / L v He n g x i n
农 村 水 利
C H I N A WA T E R R E S OU R C E S 2 0 1 3. 1
推进 小农 水建 设 管护机制 改革 的建议
吕 恒 心
( 财 政 部 农 业 司水 利 处 , 1 0 0 8 2 0 , 北 京) 摘 要: 小 型 农 田 水 利 重 点 县 建 设 是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的 重 要 前 提 条 件 。 山 东 潍 坊 市 全 方 位 推 动 小 农 水 基 础 设 施 建
r e f o r m h a s b e e n d e v e l o p e d . S u g g e s t i o n s a r e ma d e t o l e t t h e g o v e r n me n t i n p u t t a k i n g t h e l e a d a n d s e t u p a s t a b i l i z e d in f a n c i a l s u p p o  ̄ p o l i c y ,S O a s t o d e v e l o p h i g h s t a n d a r d f a r ml a n d b a c k e d b y wa t e r i n f r a s t uc r t u r e s ,a n d c o n c e n t r a t e o n e f f i c i e n t u s e o f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wa t e r s a v i n g i r r i g a t i o n , s o u n d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ma i n t e n a n c e s y s t e m. Ke y wo r d s: s ma l l i r r i g a t i o n a n d d r a i n a g e wo r k s ;mo d e r n a g r i c u l t u r e ;b e n e it f ;o p e r  ̄i o n a n d ma i n t e n a n c e

对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反思

对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反思

对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反思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这一改革旨在提高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反思。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初衷是良好的。

在过去,许多小型水利工程存在着产权不明晰、管理责任不落实、维护资金短缺等问题,导致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将工程的产权明确归属,落实管理责任主体,引入市场机制和社会资本,期望能够激发工程的活力,提高其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在改革的过程中,一些地方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例如,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将小型水利工程的经营权转让给了有能力、有意愿的个人或企业,使得工程得到了及时的维修和养护,供水能力和灌溉保证率得到了提高,农民的用水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

同时,改革也促进了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产权界定不清晰的问题仍然存在。

虽然改革明确了工程的产权归属,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土地权属纠纷等原因,部分工程的产权边界仍然模糊不清,导致管理责任难以落实。

其次,改革后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一些承包者或经营者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忽视了工程的维护和环境保护,导致工程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

此外,由于小型水利工程大多分布在农村地区,受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改革后的市场化运营难度较大,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产权界定工作,依法依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土地权属纠纷,确保工程的产权清晰明确。

其次,要建立健全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对承包者或经营者的监督和考核,规范其经营行为,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现状及对策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现状及对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必要保障,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的生产与生活。

为了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不断的在推进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仍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

文章主要从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改革现状出发,分析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标签: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是保障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而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问题突出,这些都给小型水利工程的的建设带来了严重影响。

虽然一系列的产权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的相关问题,但探索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仍是摆在各级政府和水利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制度改革的现状及成绩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农业生产,充分发挥出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效益,加强农业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适应新形势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开始施行。

2011年党中央再次强调要深化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这一制度改革在农村小型水库、坝塘、五小工程、干支渠及农村供水等领域广泛实施,对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制度改革的推进,不仅盘活了农村存量资产,拓宽了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渠道还扩大了农田灌溉面积,提高了工程的运营效率,促进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2 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2.1 产权职责不明,管理使用脱节现阶段,我国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多由国家和各级财政拨款、水利农业等集体投资、农民集资、民间集资兴建,因而许多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都是以上系列投资主体的组合,产权主体也应该是上述投资主体的组合。

然而,受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较多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中也未进行产权的界定,导致产权主体不清晰,集体主体虚置,进而造成了水利工程建设无人管与使用脱节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缺乏监督的有效运营,浪费水资源的现象严重以及小型水利工程加速磨损与折旧,严重削弱了水利工程的运营效率。

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

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思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自筹资金建设的较小规模的水利工程,主要用于灌溉、排水和防洪等方面。

由于农田水利工程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因此对其产权制度的改革备受关注。

本文就如何改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制度进行思考。

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现状在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主要有以下几种:国有、土地集体、乡村集体、全民所有、个体所有等。

这种多元化的产权属性导致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上的种种问题。

例如,由于水利工程的土地属于本村集体所有,因此自然也归村集体管理,在工程维修和使用中容易出现纷争,导致工程损坏和降效。

另外,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不明确,将大大影响银行和其他投资机构借贷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造成资本的浪费。

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革思路为了更好的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的作用,需要对其产权制度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保护工程的使用权和资产价值。

具体思路:1.明确产权属性产权明确是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纠纷及未来维修使用的重要保证。

应当通过有关部门以规范化的方式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

2.建立物业管理机构可以在政府主导下,由村级组织或者市场机构组建合理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物业管理机构。

这种机构可以帮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现统一的管理,确保各地爱护和维护它的基础设施。

3.建立公平合理的资金补偿机制在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的同时,需要保障农民的利益,合理补偿村集体或个人投资者等的贡献。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提供资金支持,以资助各种水利工程的发展。

三、小结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然而,其产权制度不完善,造成诸多管理上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政策法规,加强投资和管理,建立快捷的资金补偿机制,以此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

同时,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改革的推进也需要从产权明确、政策扶持和技术改良等多重角度来加强配合,促进健康有序的发展。

某市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总结发言

某市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总结发言

某市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总结发言XX市地处鄂中南、江汉平原腹地,东临武汉,西接荆州,北依汉水,南靠长江,是一座从县城走来的成长型城市,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乡、体操之乡”的美誉Q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辖3个市属街道办、15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2个农场。

全市人口155万(其中农业人口103万),耕地面积136万亩,境内沃野平川、河湖密布,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2014年我市被列入全国100个小型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

近几年来,我们就实施水利工程建管一体化和用财政资金购买服务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下面就这两项改革试点的具体做法汇报如下:第一项改革:实施水利工程建管一体化我们主要是从七个方面着手推进:一、制定实施方案实行建管一体化,不走招投标程序,不要求正规的施工企业参予工程建设,无疑承担着规避招投标的压力和风险。

为了完成试点新任务,我们发扬“先吃螃蟹”的精神,根据水利部等三部委有关文件精神,经与市法制办会商,出台了《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

在此基础上,印发了《XX市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安排》、《XX 市农田水利工程“建管一体化”项目实施办法》、《XX市农田水利工程建管一体化项目比选实施办法》等相关配套实施细则。

通过摸索尝试,初步建立了部门协同、上下配合、社会参与、整体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二、抓好宣传发动建管一体化是个新鲜事物,怎么做好,首先是要群众知晓。

一是积极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介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在市电视台开辟专栏,举办现场访谈活动,邀请村干部群众、施工方人员畅谈农田水利“建管一体化”和试点工作的看法。

二是通过采取印发资料、悬挂标语、创办简报、制作宣传栏(牌)等形式,做到家喻户晓。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措施及效益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措施及效益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措施及效益1. 引言小型水利工程是中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对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型水利工程的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低,产权权利不明确,资金来源、使用、回报不对称的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成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小水库运营效益的关键所在。

2.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的现状2.1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的不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明确,这是制约小型水利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归属问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永久代管制•依托单位所有制•分散管理和维护2.2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机构的不完善现阶段,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多为村委会或者派出所,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3.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措施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确是影响水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产权改革已成为促进小型水利工程发展和提高水库运行效益的关键所在。

3.1 建立小型水利工程全流程管理制度建立小型水利工程的全流程管理制度,覆盖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安全监管等各个环节,加强对水库的规范性管理。

3.2 完善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体系建立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体系,合理研究和划定各方利益,做好产权划转和产权交易工作。

同时,也要加强水库维修、管理和监管,确保水库的安全运营。

3.3 增加小型水利工程投入适当增加小型水利工程投入,重点加强建设管理和维修工作。

通过增加水库的投入,提高水库的管理和维修水平,推动小型水利工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4 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资本运作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资本运作,促进小水库发展。

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资本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社会资本以及小水库本身综合效益,推动小水库的运营和管理工作。

4. 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的效益体现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加速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会带动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和建设速度的加速,扶持农村经济发展。

推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经验材料

推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经验材料

推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经验材料近年来,XX县大力推行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工作,按照先行试点、典型引路、分类实施、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扎实稳妥实施改革试点工作,实现了工程产权明晰、管护经费落实、长效机制完善、考核奖惩严格的预期目标,群众满意度达,8%以上。

灌云县的主要做法是:一、夯实基础,确保试点工作成功一是政府主导。

成立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各乡镇、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的面上指导工作,各乡镇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网络。

县委和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5次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调研活动,并相继召开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村支书记等人员参加的乡村基层座谈会和国土、农办、建设、物价等部门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研究分析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配套政策。

出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实施方案、小型水利工程运行管护资金考核管理办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并把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作为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一项重要内容,从改革范围、普查登记、管护主体、经费投入、管护模式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

三是深入宣传。

20xx年9月10日,召开“全市农村水利工作座谈会暨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现场会”,20xx 年11月18日,召开改革工作推进会,要求各乡镇按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

为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先后在省市县各级媒体发表宣传报道25篇,并通过宣传标语、语音播放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改革重要意义,增强群众的自觉参与意识。

二、周密部署,稳妥实施改革试点一是开展普查统计。

采取试点先行,同时起步的办法,全面推进水工建筑调查摸底工作。

经过县、乡、村三级水利技术人员历时4个月努力,全面完成1221座泵站、2871公里渠系、8893公里大中小沟、2702座农桥、951座涵洞、879座渡槽、221座水闸等农田水利工程GPs定位工作,并逐一进行图片记录和测量统计。

关于当前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问题的一点思考

关于当前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问题的一点思考

关于当前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问题的一点思考作者:温立平李长璐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18年第09期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明显提速,有效保障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变化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数量增加,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运行管护等问题日益提上日程,经历了20多年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管护机制创新探索,各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笔者在分析总结各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本身特性、政策支撑、农村社会变革等多层面分析了目前存在改革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下一步摸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底数、总结改革经验、完善改革政策、夯实改革基础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管护机制自2000年以来,中国的农业农村步入继20世纪80年代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改革带来快速发展后变化最大的时期。

这一时期,党和政府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我国“三农”政策发生了重大调整,农业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农”成绩更为世界所瞩目,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三农”发展带来更大发展机遇,也给了农民更多的期盼,可以预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进一步提速。

伴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新型城镇化发展大规模和农业经营主体变化,大量的农村小型公益设施管护问题日渐突出,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工程效益发挥,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强化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进行了思考。

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护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兴邦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并且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水利作为农业的命脉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到2017年底我国有效灌溉面积已经超过10亿亩,其中以喷灌、微灌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1亿亩以上,成为世界第一灌溉大国,也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介绍

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介绍

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介绍小型水利工程是指可利用一河道或一水源,为满足农田、生活、工业、城市等多种用水需求而建设的小型水利设施,包括水库、堰塞、水闸、灌排工程等。

我所从事的工作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经验交流,下面我将对这方面的经验进行介绍。

一、背景和目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建设对于保证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传统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着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责任不明确等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我们开展了管理体制工作。

的目标是: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明确责任,加强监督管理;加强与农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衔接和协同发展。

二、内容和措施:1.管理体制调整:我们采取了分级管理的方式,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划分为中央、省级、地市县三级管理。

中央负责制定政策和规划,省级负责监督和指导,地市县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

同时,建立了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护联动机制,实现了统筹规划和资源配置。

2.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小型水利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动态监控。

通过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可以及时掌握工程的使用情况、维修情况和安全状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3.政策创新:制定了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政策,明确了各级管理单位的职责和权利。

同时,为了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的维护和管理能力,设立了专门的资金和队伍支持。

三、经验总结:1.分级管理:分级管理可以有效减轻上级负担,提高县级管理单位的决策和执行能力。

同时,中央和省级负责制定政策和规划,保证了工程建设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2.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通过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处理。

此外,信息化还可以提高工程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对农田和生活用水的监管和管理。

3.政策创新:政策的制定是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

明确职责和权利,落实责任,可以有效减少管理过程中的不必要纷争和摩擦,提高管理效能。

提升农村生产用水设施管护水平的建议

提升农村生产用水设施管护水平的建议

提升农村生产用水设施管护水平的建议农村生产用水设施的管护水平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员素质不高等因素,农村生产用水设施的管护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提升农村生产用水设施的管护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下面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地区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限制,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这给农村生产用水设施的管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农村生产用水设施管护水平的关键。

在建设方面,可以逐步完善农村用水设施的覆盖范围,完善农村供水设施,改善供水质量,增加水源的稳定性。

这样可以提高农村生产用水设施的基础设施保障水平,为后续的管护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管护人员队伍建设在农村地区,由于各种原因,管护人员队伍的素质相对较低,这导致了农村生产用水设施的管护工作难以开展。

因此,需要加强管护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加强学习交流,提高管护人员对水资源的认识和水管护技术,增强其责任心和使命感。

同时,加大对管护人员的政策扶持,提高其待遇和工作条件,激励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可以提高农村生产用水设施的管护工作的基础水平,保障农村用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管理监督机制建设在农村地区,由于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了农村生产用水设施的管护工作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

因此,需要加强管理监督机制的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完善农村用水设施的管护工作流程。

在管理监督方面,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监督机构,加大对管护工作的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加强对管护工作的考核评估,激励表现优秀的管护人员,对于工作不力的人员进行督促和整改。

这样可以提高农村生产用水设施的管护水平,确保农村用水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加强科技支撑科技是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在提升农村生产用水设施管护水平方面也不例外。

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农村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的调查与思考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水利大县。

全县共有水利工程7.9万处,其中双牌大型灌区1处,中型电灌站2座,小一型水库30座,小二型水库178座,小型河坝167座,大小山塘7万余口,总蓄引提水量4.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6万亩,旱涝保收面积49万亩,形成了以四大灌区为主,大、中、小并举,渠库站相结合的水利工程灌溉体系,为全县工农业的增产增收及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由于我县水利工程大多始建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连续运行,水利工程的病险隐患日趋严重,灌溉效益逐年下降,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资金难以筹集,现行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产权制度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为尽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产权制度,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充分发挥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使水利工程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我们成立了一个课题组,对全县的水利工程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我县小型水利工程在产权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一)产权不清晰,责任主体不明确1、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界定不清。

我县水利设施财产所有制性质多次变动,资产底数长期不清,所有权模糊,资产关系紊乱,给产权界定造成很大的困难,水利工程一直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难以为继”的问题。

⑴国家投资兴建的水利设施产权界定不清。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尽快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力,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各级政府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把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使用到水利建设上来,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成了一大批以灌溉工程为重点的水利设施,我县的大多数水利工程就是在这一时期建成的。

这些工程绝大部分是公有制形式,即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因为把集体所有制看作是全民所有制的过渡形式,所以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界限不清。

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农水中心的实践与经验分享。

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农水中心的实践与经验分享。

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农水中心的实践与经验分享。

2023年已经到来,农村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其中,农水中心的实践与经验分享对于推动农村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

一、农村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面临的挑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农村水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农村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当前农村的供水问题比较突出。

许多农村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设施落后等原因,导致供水不足,存在着用水不便的情况。

其次,农村水资源污染问题也比较严重,由于农业生产活动、人类生活排放等原因,导致水质污染现象频繁发生,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最后,农村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措施需要加强。

在农村地区,由于人员不足、资金缺乏等原因,导致一些管理和保护措施的实施存在问题,加剧了农村水资源的流失和污染。

二、农水中心的作用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城乡一体化政策的推进,农村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意义与日俱增。

这时候,农水中心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农水中心是关注、管理和维护农村水资源的平台,旨在推动农村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农水中心可以帮助解决农村供水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用水水平。

通过该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可以实现农村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使得供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同时,农水中心还能帮助我们处理农村水资源的污染问题。

通过监测、分析、处理和治理,可以有效地保护农村的水资源,降低水资源污染的程度。

此外,农水中心还能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与服务,为农村水资源的治理提供有效的支撑,加速农村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工作进程。

三、农水中心的经验分享以广东省江门市为例,该市农村水资源保护的工作主要围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建设开展,而农水中心则围绕这一方向,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开展工作。

首先,农水中心采用了“人、机、地”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了一支专业的团队,配备了现代化的设备。

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经验做法.doc

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经验做法.doc

推动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经受做法.doc1、1/4推动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阅历做法XX县XX镇有小〔二〕型水库8座、山平塘285口、微水池330口,渠道55千米,村级集中供水工程26处。

过去由于没有解决好产权归属问题,水利工程“身份”不明,重建轻管问题格外突出,病害工程较多,一些塘库常年“白天装太阳、晚上装月亮”,天干季节农夫只能“两眼泪汪汪”。

近年来,我们以明晰产权为核心,以激活资源为重点,深化推动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实现了“还权释能、兴水惠民”。

一、确权颁证定主体坚持指导不拍板,群众说了算。

在小型水利工程建管用改中,突出群众主体,自主决策,自主实施,自主监管。

明确对象。

我们确定了四类水利工程为产权改革对象,即库容100万方以下的小型水库及山平塘、2、灌面3000亩以下的渠系工程、日供水200吨以下的人饮工程和其他小型泵站工程。

分类确权。

实行户建自有、联建共有、集体公有,个人投资兴建的工程,产权归个人全部;受益户共同出资兴建的工程,产权归受益户共同全部;以村社集体经济组织投入为主的工程,产权归村社全部;以国家补助资金为主兴建的工程,产权归国家、集体经济组织共有。

颁发“两证”。

每处工程都明晰权属、划定界址、建档立卡,把产权确定到镇、村、组和受益农户,颁发小型农田水利工2/4程产权证书;落实管护使用主体,颁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使用证书。

全镇颁发“两证”836本,让农夫吃上了“定心丸”。

二、协会管水定责任坚持自主成立协会、自觉治理病害、自行经营管理,做到科学管水,3、民主用水,开发兴水。

共建协会管水。

以工程为单元,在受益农户中民主推选35人组成用水协会,负责塘库的建立、管理和经营,协调解决用水纠纷,实行协会民建、制度民议、病害民治、水价民定、工程民管,全镇成立用水协会67个,根本实现了“一塘一员、一村一会”。

协商有偿用水。

协会通过承包、租赁等多种方式,确定工程管理运行模式,管护费用在承包费用中列支,缺乏局部由会员均摊。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实施方案

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初稿)我县中小型水库、堰塘、泵站、灌区、末级渠道、小水池、农村分散供水工程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与农业生产联系密切、农民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目前,全县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主体缺位、权责模糊、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的状况比较突出,工程安全得不到保障,工程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已不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全面推进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一、改革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明晰工程产权为核心,以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根本,以保证工程安全运行为前提,以落实管理权、搞活经营权为重点,放开建设权,出让资产权,转换经营权,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发挥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效益。

(二)目标任务。

在全面核实查准全县现有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基础上,通过用水合作组织管理、委托管理、承包、租赁、股份合作、拍卖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化、投入多元化、服务社会化、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利设施管护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使农村小型水利设施产权得到明晰,经营方式得到搞活,管护责任得到落实,安全运行得到保障,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做到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

力争到2013年12月底,全面完成全县现有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改革工作任务。

(三)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责权一致、有机统一的原则。

实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担”。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

三是坚持尊重民意、维护权益的原则。

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实行民主决策,改革中严格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四是坚持政府扶持、民办公助的原则。

充分发挥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引导作用。

五是坚持统筹发展、持续利用的原则。

统筹规划和协调城乡水利发展和改革,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确保防洪、农业灌溉供水和生态环境安全。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近年来中国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坚实保障。

现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的情况进行汇报如下。

一、背景及目标中国农村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始于1998年,通过将农田水利设施财政投入方式从全额财政拨款改为以购买服务、政府补贴及社会投入为主,引入社会资本,探索了多种所有制结构形式,推动了水利设施的建设和保护。

然而,由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占比较大,难度较高,存在很多问题,如产权不清晰、资金问题等。

为此,中国政府于2024年提出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的目标,即通过建立健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实现权益明晰、所有者权力明确、保护合法权益、激发投资热情等目标,增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效益。

二、措施1.建立产权明晰的制度。

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登记,明确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

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制度,鼓励农民通过自愿交易、转让产权,促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市场化运作。

2.优化资金支持机制。

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力度,给予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财政补贴,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投资,鼓励农民自筹资金和其他形式的投入。

3.健全运营管理机制。

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营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责和权力,加强对设施的维护、运行和服务管理,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农民的满意度。

三、成效1.产权明晰度提高。

截至目前,全国已完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登记工作,使农民的产权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维护,加强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资金支持机制改善。

政府财政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不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基金和经营利润也在逐年增加。

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的意愿明显增强,推动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发展。

3.运营管理机制完善。

建立了专业化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营管理机构,提高了设施的维护效率和服务质量。

农民利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设施使用效率明显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交流]以产权改革为抓手促进小农水设施管护规范化
以产权改革为抓手,促进小农水设施管护规范化
近年来,全省各地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工程管护机制和模式、基层水利服务网络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本期专题聚焦栏目分别约请到江阴市、如皋市、灌云县、洪泽区、高邮市及扬中市的文章,期盼在各地探索农水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提供指导与借鉴。

长期以来,江阴十分重视水利事业发展,结合骨干河道整治、圩区除险加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等,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江阴农业的高产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更是借助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省级试点,进一步强化了小农水设施的规范化运行管护,通过推行设点示范、开展培训指导等措施,有效改善了设施工况,提高了工程完好率,群众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实施,按时完成小水改革。

2013年12月27日和20XX年7月
11日,我市分别被确定为省级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省级农
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

为顺利完成改革任务,我市迅速成立组织,广泛宣传发动,组织相关人员到国家级试点区南京高淳及镇江扬中进行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经验,积极推进工作。

同时,及时召开座谈会,走访受益群众,认真倾听各方意见。

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工作方案,认真开展调研摸底工作,按照既定计划,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主体,建立保障机制,明确资金来源,签订管护协议,规定权利义务。

在各方努力下,江阴市两项改革试点工作分别于20XX年12月底和20XX年8月顺利通过验收,相关利益方对改革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各类工程设施完好率提升了3~5个百分点。

(二)顺应形势,不断优化管护模式。

江阴推行多年的工业反哺农业行动,加快了小农水设施管理向镇村的统一归集。

除了一些改制私人泵站、少数种植大户及农业生态园流转或白建小农水设施由业主自行管护外,灌溉站和仅限一村范围的排涝站,包括闸渠等附属设施,通常由村(社区)组织、招聘有机电专长的专业人员进行管护;跨村排涝站或镇(街道)重要排涝站设施,基本由镇(街道)委托水利站或圩管会等专业机构管理。

伴随着创新运行管护机制的实施,江阴通过支持对周庄镇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经营范围的拓展,于20XX年初完成了灌区用水户协会的示范建设,并努力推动复制扩展,不断推进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对小农水设施的自治管理。

(三)出台规章,着力推行设施示范。

江阴市适时出台了等一系列规章制
度,强化了小农水工程开展日常管护的可操作性,以各镇设点示范为依托,大力推行泵站、水闸、堤防日常管护的规范化。

通过开展汛前、汛后定期检查维护,以及台风、暴雨后的特别检查安检保养,组织临近镇(街道)互查互学、互帮互助,有意引导小农水设施运行管护科学理念,推广先进管护手段方法,有效发现存在的普遍性不足和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梳理、分析,完善操作流程、落实应对措施,针对性地示范推广,不断提升全市小农水设施完好率,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能。

(四)建立机制,全力保障管护经费。

基于小农水设施大多具有公益性的特点,江阴市积极借鉴兄弟市(县)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政府决策作用,建立了“以上级奖补资金为引导、本级预算定向配套、镇(街道)财政专项支持、村(社区)集体+农户(场)自筹为主”的运管资金长效保障机制。

依托20XX中央、省、市财政630万资金小农水维修养护项目实施,促成了江阴市级小农水设施运管奖补财政定向拨款450万,固化了各镇(街道)骨干泵闸及圩堤专项运管经费支持XXX万,在按期征收非全免费村(社区)约770万元农业水费的同时,维持了村(社区)集体1500万积累的直补兜底,较好保障了全市小农水设施的正常运行维护。

(五)完善组织,切实加强量化考核。

江阴以加强量化考核为载体强化小农水日常管护,在逐步建立完善市(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长效管理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努力引导恢复小队(组)管护基础,积极借鉴“河长制”考核模式,认真落实管理考核奖惩和通报制度,按期向镇(街道)发放考核结果告知书,积极支持某镇首创的对考核结果不理想的村(社区)进行村书记约谈机制,通过明考与暗查相结合、骨干工程必考与一般设施定比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管护效果进行量化评价,按约给付。

小农水设施有效管护率达到90%以上,站容站貌、机泵设施、沟渠管道等总体良好,初步实现了对小农水设施的动态保护。

(六)开展培训,夯实人才队伍基础。

江阴市十分注重小农水管理队伍建设,在大力推进直属单位专技人员复合型人才建设的同时,着力培养镇、村两级小农水管理队伍,积极推荐年轻同志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和专业技能比赛,鼓励他们参加学历提升教育、职称晋升,适时组织部分骨干到周边兄弟市、县参观学习,拓展眼界,激发活力。

同时,每年举办小农水管护专项培训,邀请水利专家、行业能手进行重点讲解和指导,并开展座谈、交流,进一步形成共识。

此外,还结合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小型泵站技改等,组织开展小农水管护现场示范培训,着力提高村级管理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的实务操控能力。

二、经验体会
(一)加强宣传,提升规范管护意识。

为有效落实小农水设施的齐抓共管,江阴高度重视对相关部门干部群众规范化管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市水利农机局积极完善法律法规宣传网络,建立健全法制宣讲志愿者制度,借助“世界水
日”“中国水周”等特定节日宣传,强调宣传的专题性,达到宣传普及化,针对具体涉建项目,开展定向宣传,提升宣传针对性,通过对涉水违法行为查处,实施警示教育,体现法律权威性。

地方镇村还积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强化依法管理、全民参与。

多形式、多途径的宣传教育,有效增强了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对小农水管护的重视程度和设施受益区广大基层干群的参与度,提升了规范化管护意识。

(二)明晰体系,落实各级工作职责。

通过小农水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江阴进一步清晰了各级管护责任。

市排灌管理所更名市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处,其小农水管理职能得到明确,人员经费基本保障,消除了后顾之忧;各镇(街道)水利管理服务站小农水等公共管理职能被强化,管理技术人员得到部分补充,履职目标任务清晰;行政村(社区)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小农水日常管理的重要支撑作用得到进一步落实。

小农水设施规范化管理落地生根,形成了以市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处为归口管理服务中心、镇(街道)水利管理服务站为组织管理重点、行政村+协会为主要支撑的市、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管理体系,初步实行了目标管理模式。

(三)规范文本,促进精准运管。

江阴及时建立并规范小农水管护文本台帐,在“二证”发放完成后,一方面江阴市水利农机局经市政府委托,统一与各镇(街道)小农水设施责任单位或个人签订了管护责任书,突出政府公共安全监管职能,明确管护方管护要求、内容,约束双方行为规范;另一方面市农水处以认真贯彻ISO2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为依托,固化了泵站日常运行管护操作指南,设定了小农水设施相关标牌、标志制作要求,明晰了运行管护记录台帐样本,详列了上报表格填写说明,从设施运管记录等的标准化入手,努力促进全市小农水设施日常运管的规范化、精细化。

(四)配套政策,竭力放大奖补影响。

为进一步提升农田水利工程的长效管理,江阴市及时组织制定了等相关配套政策文件,努力细化“以奖代补”资金操作机制,从制度上规范全市农田水利设施管护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

同时,江阴积极推进市、镇分级考核制度,全力支持第三方专项资金审计,主动适应省级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绩效考核要求,及时补充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相关内容,强调市级指导把关,镇级协力推进,村组全力配合,充分发挥奖补资金“鲶鱼效应”,竭力放大全市小农水设施长效管护影响。

(五)推进创新,认真探索管护升级。

江阴着力推进管护创新,认真探索
小农水设施管理升级途径。

近年来,针对镇村灌排泵站运行管理差异较大的问题,积极推动各镇(街道)主要泵站的星级评定工作,努力以点带面示范推动全市小农水管理整体升级。

面对小农水设施运行过程中时常有疑难杂症冒出的情况,及时建立了以市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处资深建管骨干为主的会诊小组,集中会商,制定方案,解决难题。

江阴还积极鼓励有丰富维护经验的水利站退休职工组成专业服务队,承揽镇村泵站等设施的维修保养业务,并帮带部分基层站年轻员工增强实战能力,既提高了小农水设施作用效率,叉实现了“老有所为与青年提质”的双赢局面。

(六)突出惠农,主动强化事故突处。

江阴积极顺应新形势下小农水设施惠农要求,按期编制骨干排涝泵站度汛计划,以及灌溉抗旱应急计划和措施,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同时,按期列出泵站主要型号电机、可移动水泵等重要备件清单交给职能部门备料应急,并结合灌排泵站升级改造,同步升级防汛排涝应急设施。

此外,江阴还借助水利工程汛前检修,联合当地专业施工队,在圩区重要泵站示范实施抗旱排涝应急处理实战演习,熟练抢修泵机、更换设备、铺设管道等主要程序技艺,强化各部门协同支持。

一旦出现险情,立即响应,及时处置,确保内涝排得出,干旱引得进。

江阴市以按期完成省级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不断完善管护模式、切实加强量化考核、深入进行培训指导等主要举措,有效促进了小农水设施的规范化管护,实现了全市农水工程设施的良性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