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政治生活常识1.国家和国家机关国家是一个独立的统一的社会集团。

国家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2.政治地理政治地理是研究地球上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的学科。

3.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四个主要阶段:原始社会阶段、奴隶社会阶段、封建社会阶段和资本主义社会阶段。

4.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的基本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国家政权的性质、组织形式、权力构成和运行方式。

5.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指各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的相互联系和互动关系。

第二章国家的根本制度1.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劳动人民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的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指以选举的方式让人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制度。

3.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政治多元化的体现,包括多党制、两党制和一党制等形式。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自治权利的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指组织群众参与管理和决策,实现基层政权的制度。

第三章国家机关1.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是指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机关,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2.国家立法机关国家立法机关是行使立法权的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是行使行政权的机关,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4.国家司法机关国家司法机关是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是地方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

第四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1.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劳动人民共同所有和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国家调控作用相结合的经济制度。

高一政治知识点(超全)

高一政治知识点(超全)

第五课1、企业的含义p362、公司的含义p36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p39-404、公司制的特点p395、劳动的意义p416、就业的作用p427、我国的就业形势p428、如何解决就业问题?p42-43一方面是党和政府,另一方面是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自主创业的能力9、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p4410、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途径p44第六课1、我国的主要的储蓄机构p452、两种主要储蓄: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各自的优缺点p463、利息的含义及计算方法p454、商业银行的含义p465、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主体业务是什么?基础业务是什么?p476、储蓄、债券、股票、商业保险各自的特点p48-52第七课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共有三点)p58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p583、多种分配方式包括哪两种?p594、生产要素都有哪些?p605、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和意义?p606、如何实现公平?(共三点)p61-62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p628、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措施?p62-63第八课1、国家财政的作用p65三点2、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表现p653、什么是经济的平稳运行?经济滞缓时期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经济过热时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p654、财政收入的含义和来源?最重要的来源是什么?p665、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基础性的因素是什么?p666、国家应当制定什么样的分配政策?(或者说怎样更好的分配国家财富?)p67第一段最后一句话7、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p678、财政收支平衡、财政盈余和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p689、税收的含义和本质p6810、税收的基本特征及三个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p6911、增值税的含义、增值税的纳税人及增值税的优点p7012、个人所得税:含义、纳税人、实行的税率、作用p7013、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p71-7214、违反税法的表现P71-72第九课1、市场经济的含义p792、市场调节的作用(或者为什么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3、规范市场秩序的意义p794、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p79-80共四点5、市场竞争规则禁止的行为?p796、市场交易规则的原则p797、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必要性及措施p80第一段8、市场调节的局限性p8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和基本特征p82-83共三点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根本目标?11、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高一政治必修一每章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每章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的每章知识点如下:
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宪法的概念、性质和地位
2. 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
4. 宪法的实施和保障
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利和义务
1.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性质和内容
2. 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保障
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4. 国家保护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制度和措施
第三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和主要成就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举措第五章中国的外交政策
1. 中国外交政策的概念、性质和目标
2. 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和成就
4. 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改革
以上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的每章知识点,供参考。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

必修一政治知识点必修一政治知识点篇1必修一政治知识点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的国家职能:政府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等。

4.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包括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5.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统一。

6.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7.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

8.公民的政治责任:公民的政治责任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政府的宗旨: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2.政府的工作原则:政府的工作原则是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3.政府的工作方式:政府的工作方式包括民主决策、民主执行、民主监督。

4.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5.政府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第三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1.我国的政治制度:我国的政治制度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我国的民主形式:我国的民主形式包括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

3.我国的民主内容:我国的民主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

4.我国的民主发展趋势:我国的民主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范围更加广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更加完善。

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1.现代国家的共同特征:现代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国家具有主权、民主、法治。

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包括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知识点归纳一、政治生活的基本理论1.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政治活动的经济基础- 经济对政治的反作用2. 政治权力的性质与功能- 政治权力的定义- 政治权力的来源- 政治权力的运用与制约3. 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 政治体制的类型- 政治制度的特点- 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的相互关系二、中国的政治制度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 国家机构的设置与职能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作用- 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机构的关系三、公民的政治参与1.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含义-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2. 政治自由与政治责任- 政治自由的内容与限制- 公民的政治责任3. 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方式- 参与政治决策的途径- 参与政治监督的方式四、法律与政治1. 法律的基本概念- 法律的定义- 法律的特征与作用2. 法律与政治的关系- 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政治对法律制定与实施的影响3. 法治国家与政治文明- 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法治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五、国际政治与全球治理1. 国际政治的基本原则- 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 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2.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全球化的影响- 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与挑战3.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 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编辑和格式化。

您可以添加具体的知识点、案例分析、图表等来丰富文档内容。

确保使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以及适当的列表和编号来增强文档的可读性和逻辑性。

最后,进行仔细的校对,确保没有错别字、格式错误或不一致之处。

高一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梳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梳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重点知识梳理1. 政治与法律- 政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 法律:是国家制定并由国家强制执行的一种社会规范和行为规则的总和。

2. 国家与政权- 国家:是指具有一定人口、一定领土、一定政权和主权的有组织的社会。

- 政权: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权力机关。

3. 国家的组成要素- 国土:国家的领土,包括陆地、水域、领空和地下资源。

- 人民:国家的基本人口,是国家的主体。

- 主权:国家拥有独立性和自主权的特征。

4. 国家的职能- 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 实施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

- 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5. 国家的形式- 国家的形式包括:共和国和君主制。

- 共和国:国家元首由公民选举产生的制度。

- 君主制:国家元首由或委任产生的制度。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7. 中国的领导- 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 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最大优势。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核心是人民利益至上。

10. 民主法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主法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础。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撑。

- 民主法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1. 爱国统一战线- 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领导的统一战线。

- 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实基础。

高一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程标准]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核心考点一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理清知识脉络夯实必备知识一、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1.原始社会1.封建社会1.原始社会被奴隶社会替代是历史的倒退。

()【解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答案】×2.奴隶社会中奴隶毫无人身自由,但是占有一定的劳动产品。

()【解析】奴隶社会中,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答案】×3.在封建社会,农民一无所有。

()【解析】在封建社会,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答案】×4.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

()【解析】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案】×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答案】×强化关键能力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涵及构成(2)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及决定因素(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社会基本矛盾。

正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形态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特点(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要有大量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的人;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1. 国家与国家关系
-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 国家间的平等原则
- 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
- 国家间的和平与发展
2. 国家与公民关系
- 公民的定义和权利
- 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 公民的参与与监督
- 公民的发展与保障
3. 国家与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本质特征
-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
4. 国家与法律法规
- 法律法规的作用和意义
- 宪法和法律的关系
- 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
-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5. 国家与政治制度
- 政治制度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 中国的领导地位和作用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和依法治国原则
6. 国家与经济管理
- 经济管理的基本任务和原则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 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和手段
-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经济政策
7. 国家与国防建设
- 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
- 国防力量的组成和发展
- 国防建设的原则和政策
- 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关系
以上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全,内容涵盖国家与国家关系、国家与公民关系、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与法律法规、国家与政治制度、国家与经济管理、国家与国防建设等方面。

希望能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备知识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备知识点

政治必背1、经济危机①基本特征:生产过剩——相对过剩③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④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十月革命★★★★★★(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a.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b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c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2)意义: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3、《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2)《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为无产阶级开展有组织的斗争、夺取政权提供了科学指导。

(3)《共产党宣言》阐释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蕴含着强大的动力,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完成后一个革命,这两个革命阶段必须互相衔接。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高一必修一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一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必修一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高一必修一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神奇的货币1.通货膨胀(1)含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3)原因:货币供应量过多时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4)实质: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2.通货紧缩相反外汇(一)定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二)汇率1.定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汇率的表示及变动(1)表示方法:外币兑本币汇率——外币汇率本币兑外币的汇率——本币汇率(2)汇率变动结论:同种货币币值升贬与汇率升降变化同方向,异种货币币值升贬变化反方向,异种货币汇率升降变化反方向。

——(知其一而推其三)3.人民币币值变动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1)人民币升值弊:出口受阻,不利于吸引外资,国内就业压力大,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不利于收回外债(2)人民币贬值利:有利于出口,利于吸引外资,增加就业,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增加外汇储备弊:不利于进口,不利于国际旅游和出国留学,不利于偿还外债,不利于对外投资4.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1)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2)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多变的价格一、影响价格的因素(一)供求影响价格1.各种间接因素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来影响价格2.供求如何影响价格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供不应求)—商品短缺—价格上涨—物以稀为贵(卖方市场)需求减少,供给增加(供过于求)—商品过剩—价格下降—货多不值钱(买方市场)(二)价值决定价格1.价值与价格的关系(1)价值决定价格(2)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意义①对每个商品生产者:每个商品生产者用高于或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的商品,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出售。

2024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2024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2024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一、神奇的货币1. 商品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 货币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含义: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本质:一般等价物。

职能: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流通手段(现实的货币)、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 纸币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发行量: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 信用工具信用卡: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主要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5. 外汇和汇率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二、多变的价格1. 影响价格的因素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 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一般来说,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

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调节产量。

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三、多彩的消费1. 影响消费的因素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当前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

其他因素:物价水平、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等。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精讲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精讲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精讲一、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规律的学科,是一门社会科学。

二、政治学的分类1. 比较政治学:研究各国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的异同。

2. 国际关系学:研究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国际组织的运作。

3. 政治思想史:研究各种政治思想和政治理论的发展历程。

三、国家与政权1.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组织,具有领土、人民和主权。

2. 政权的定义:政权是指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组织或个人。

四、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1.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国家的基本组织形式和政治权力的分配方式。

2. 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在实际运行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和特点。

五、民主政治与集中政治1. 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指国家政治权力由人民行使,政府通过选举产生,并受到人民的监督。

2. 集中政治:集中政治是指国家政治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或少数组织手中,政府权力不受广大人民监督。

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七、中国的领导中国是中国的执政党,对国家的各项决策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强调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发展道路。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十、中国的党和国家机构中国的党和国家机构包括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委员会等。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在中国领导下,依法治国的一种发展道路。

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形成的一套法律规范体系。

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建设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依法行政的政府。

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法治社会的各项工作。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概览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概览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概览
一、政治的基本概念
- 政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 政治具有社会性、普遍性、有组织性和合理性等特点。

- 政治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国家与政权
- 国家是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社会组织。

- 国家由人民、领土和主权三个要素构成。

- 政权是指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组织。

三、政治制度与政治权力
- 政治制度是指一定的政治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 政治权力是指实施国家政权的能力和权威。

四、政治文明与政治文化
- 政治文明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政治领域内的发展水平。

- 政治文化是指一定社会群体形成的政治思想、政治观念和政治价值观。

五、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参与
- 政治社会化是指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 政治参与是指个人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行为。

六、政治与经济、文化、法律的关系
- 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 政治对经济、文化、法律有重要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七、政治与生活
- 政治活动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 个人的生活受到政治的影响,同时个人的行为也会对政治产
生影响。

以上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的概览,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一、政治与人生- 政治的概念及其作用- 政治与人生的关系-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和形式- 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和影响因素- 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和意义三、国家与国家政权- 国家的概念和特征- 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国家政权的概念和特征- 国家政权的来源和形式四、政治权力与政治组织- 政治权力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作用- 政治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政治组织的作用和功能五、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制度的分类和作用-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影响六、政治与法律- 政治与法律的关系- 法律的概念和特征- 法律的分类和作用- 法治的概念和要求七、民主与专政- 民主的概念和特征- 民主的形式和实质- 专政的概念和特征- 专政的形式和实质八、政治与经济- 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经济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经济制度的分类和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九、政治与文化- 政治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文化的分类和作用-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原则和任务十、政治与军事- 政治与军事的关系- 军事的概念和特征- 军事的分类和作用- 国防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十一、政治与外交- 政治与外交的关系- 外交的概念和特征- 外交的目标和原则- 和平外交和不干涉原则十二、政治与法治- 政治与法治的关系- 法治的概念和特征- 法治的实现条件和路径- 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十三、政治与公民权利- 政治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公民权利的概念和特征- 公民权利的分类和保障- 公民权利的限制和义务十四、政治与民族宗教- 政治与民族宗教的关系- 民族的概念和特征- 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宗教的概念和特征- 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十五、政治与人权- 政治与人权的关系- 人权的概念和特征- 人权的分类和保障- 人权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十六、政治与公共事务- 政治与公共事务的关系- 公共事务的概念和特征- 公共事务的分类和管理- 公共事务的重要性和影响根据《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上是高一政治必修一的知识点大全。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全面总结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全面总结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中国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有:中国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途径,即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共同富裕、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2. 中国的性质、指导思想、党的最高理想和基本纲领- 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 中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发展观。

- 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基本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 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和作用-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基础,是中国领导的人民对敌对势力实行专政的一种形式。

- 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无产阶级专政,即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对敌对势力实行专政。

- 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终达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5.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点任务-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一政治必修一:全面的知识点整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全面的知识点整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全面的知识点整理1. 政治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政治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行动方式,政治是为人民服务的。

- 政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权益。

- 人民有民主参与政治的权利和义务,要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

2. 国家的概念和特征- 国家是一个政权组织,有一定的领土、人民和主权。

- 国家具有统一的法律制度和政府组织。

- 国家的权力是合法的,通过宪法和法律规范。

3. 政治权力与人民民主- 政治权力是国家的权力,是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

- 人民民主是人民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和义务。

- 人民民主的形式包括选举、监督、协商等。

4. 政治制度与国家制度- 政治制度是国家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方式,包括宪法、政府机构等。

- 国家制度是政治制度的总称,是国家的基本制度安排。

-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制度。

5. 政治发展与社会进步- 政治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 政治发展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和提升。

- 社会进步需要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相互配合。

6. 政治与法治- 政治与法治是相互依存的,政治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

- 法治是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秩序。

- 政治要依法行政,遵守法律法规。

7. 政治与经济- 政治与经济是相互关联的,政治决策会影响经济发展。

- 经济发展需要政治的稳定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 政治要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

8. 政治与文化- 政治与文化是相互交融的,政治决策会影响文化的发展。

- 文化传承和创新需要政治的支持和保障。

- 政治要尊重和保护各种文化的多样性。

9.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追求和道德规范。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梳理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梳理1. 国家的基本属性和主要特征-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指人口、领土和主权的统一、稳定的社会组织。

- 国家的基本属性:人口、领土、主权。

- 国家的主要特征:人民、领土、主权、政权、国际关系。

2. 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国家的形成:国家的形成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的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等;人文因素包括族群融合、政治统一等。

- 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进步和变化。

3. 国家的基本职能和作用- 国家的基本职能:国家的基本职能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等。

- 国家的作用:国家在社会中起到组织、调节和服务的作用,保障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4. 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利益- 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任务是维护国家的独立、统一、安全和发展。

- 国家的根本利益:国家的根本利益是指国家在国际交往中争取和维护的最根本的利益,包括国家的独立、安全、发展、领土完整等。

5.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的统一:国家的统一是指国家领土的完整和政权的统一,是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 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和团结,是国家统一和发展的基础。

6. 国家的法律和行政管理- 国家的法律:国家的法律是国家权力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保障。

- 国家的行政管理:国家的行政管理是指国家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实施各项行政活动,维护国家的正常运转。

7. 国家的民主和法治- 国家的民主:国家的民主是指国家政权的来源和性质,是指人民通过选举、表决等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和能力。

- 国家的法治:国家的法治是指国家依法治理,依法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秩序。

8. 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指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要点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要点
为什பைடு நூலகம்:
(1)原因: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本质要求
(2)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5.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3.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还有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还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和社会变化规律等。
8.影响价格的因素有:
供求影响价格——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价值影响价格——商品本身的价值越大、价格越高,价值越小、价格越低。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一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归纳1. 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 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作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3.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可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5. 纸币的产生和发展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6.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紧缩是指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导致纸币升值,物价下跌;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

7. 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8.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其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9. 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化,一般而言,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购买;商品价格上涨,人们会减少购买。

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表现在,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反之,生产者获利减少,会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10. 企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盈利性的经济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思想政治》基本知识前言:我们得经济生活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得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经济生活需要有各种生活资料。

吃、喝、住、穿、用等方面需要得生活资料,就是人利用自然资源与劳动工具通过劳动生产出来得。

生产就是经济活动得基础。

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生产,否则,便不能存在。

交换就是经济活动得流通过程。

分配就是经济活动得中间环节。

消费就是经济活动得最终目得。

一切经济活动归根结底都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得消费需求而进行得。

在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这个网络之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得经济关系,形成各种各样得经济活动。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她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建设事业发展得客观要求。

我国得一切建设事业,都必须有雄厚得物质基础。

无论就是国家得富强,民族得振兴,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还就是对外开放,让我们真正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都离不开雄厚得物质基础。

构筑坚实得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

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我们得建设事业就有丧失物质基础得危险。

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我国经济不发达得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得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得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得社会生产力,增强我国得综合国力。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全国人民得智慧与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得发展与创新,既就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得标志,又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全面提高。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得科学发展观改革开放以来得实践说明,坚持进一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得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以人为本,就就是把实现人民得愿望、满足人民得需要、维护人民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得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2)全面发展,就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与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得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得与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得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得永续发展。

5.我国人民生活在2000年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到2000年,我国人民生活总津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就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得里程碑。

但就是,总体上得小康就是一个低标准得小康,主要就是就经济目标来说得。

总体上得小康只能说就是剐跨过小康得门槛,还偏重于物质消费,不能更多地注重精神消费;还偏重于生存消费,不能更多地满足享受需要与发展需要。

总体上得小康就是一个不全面得、发展很不均衡得小康。

6.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时,我国将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与谐、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

届时社会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将发展到一个新得水平;国家得综合国力特别就是经济实力将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全国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得差距,将加快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民族地区得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得原则。

在实现经济目标、追求物质文明得丽时,还要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得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与谐社会。

7.学习与运用经济知识,用“经济眼光”分析问题所谓“经济眼光”就就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与处理问题都要从经济上进行分析,要有“经济头脑”。

我们不仅要学会瞧经济背景,而且要学习算经济帐,还要懂得经济法规。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1.社会生产就是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基础(1)社会得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在人娄社会得数百万年历史中,不管就是漫长得史前时期,还就是迄今为止数千年得文明时期,其存在得基础就就是人类得社会生产。

通过社会生产,自然界得许多物质材料发生了变化,成为适合人类衣、食、住、行所需得各种物质生活资料。

如果没有这种生产活动,人类社会本身将不复存在。

因此,社会生产就是社会存在得基础。

(2)社会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

只有当一个社会所提供得产品不仅能满足其成员得衣、食、住、行等经济生活需求,而且还有较多剩余得时候,人们才可能有物质基础与闲暇时间,去从事经济活动以外得其它各种社会活动。

无论就是文化艺术活动、体育竞技活动,还就是参政议政得政治活动,都要以生产得进步与经济得发展为物质基础。

社会经济生活得变动以及由此引起得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得变动,使整个社会逐渐地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

因此,社会生产又就是一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得基础。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相互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着两个方面得关系:一个方面就是人同自然界得关系,表现为人类改造与利用自然得能力,这就就是生产力;另一方面就是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得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过程中发生得联系,这就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选择什么样得生产关系,不就是人们随心所欲得结果,而就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得。

(2)生产关系形成后,它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

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调动人们进行经济活动得积极性,它就会对解放与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得有些环节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得积极性时,它就会束缚与阻碍生产力得发展。

这时候,它就需要作变革或调整了。

3.构成社会生产得基本要素(1)劳动者得劳动。

劳动者得劳动就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得最基本、最活跃得要素。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生产条件怎样变化,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劳动者得劳动始终就是不可缺少得基本性要素。

劳动者得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得数量与质量。

(2)以土地为代表得自然资源。

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得自然资源。

土地就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得自然要素在内得任何一个行业与部门,其生产必须管助于土地才能进行。

社会生产得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追溯到土地。

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

(3)资本。

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资本就是一种必不可少得基本要素。

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实物形态与商品形态。

(4)经营管理。

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得作用,不会自动发挥出来,必须有另一种生产要素对它们进行组织、联结与整合,才可能发挥它们得合力作用。

这种对其她要素起组织、联结、整合作用得要素,就就是经营管理。

企业家得经营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得生存与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生产得总体水平与质量。

因而,经营管理也就是现代社会生产得一个基本要素。

(5)科学技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得推动力量。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得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得提高与生产过程得自动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二,节约能源与原材料得消耗,使有限得自然资源得到更台理得利用,并使产品得质量更高,性能更优。

第三,促进生产与生态环境得平衡、协调,实现清洁生产,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得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充分说明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

劳动、土地、资本、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有自己独特得地位与作用,缺一不可。

其中,劳动、土地、资本这三类要素瞧得见,摸得着,被称为实体性要素;经营管理就是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就是渗透性要素。

各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地搭配组合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得与有效得社会生产。

4.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国民经济信息化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得特征就是:(1)科技含量高;(2)经济效益好;(3)资源消耗低与环境污染少;(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国民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交融在一起。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其本身也成为新型工业化得一个标志。

所谓信息化,就就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与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与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得过程。

5.信息化与工业化得关系信息化与工业化得关系密不可分。

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

信息基设施得建设、信息技术得研究与开发、信息产业得发展,都以工业化得成果为基础;其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信息化为我国高起点加速工业化提供了可能。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是我国完成工业化任务,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得新机遇。

总之,只有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得进程。

信息化与工业化之间得联动与相互促进,就是中国最终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得必然选择。

6.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指得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得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得最终产品与劳务得价值总与。

一个国家得GDP,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个地区得GDP,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GDP就是一个重要得统计指标。

一国(或地区)GDP得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得经济实力与市场规模,而人均GDP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得富裕程度。

通过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创造得价值在GDP中所占比例得变化,还能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得变动情况与发展趋势。

当然,GDP这一统计指标本身也存在一定得缺陷。

但就是,在人们还没有寻找到一个更好得并且很成熟得统计指标之前,GDP仍然有其不可替代得重要作用。

7.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得根本目得经济增长得根本意义,就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得物质与文化生活得需要,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得福利与得到全面得发展。

在发展生产得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得根本目得。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得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得工作:(1)要使每一经济主体得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得得轨道。

(2)要让政府部门得管理与决策更科学化、规范化。

(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得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得成果。

(4)要通过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得后劲,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8.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1)社会经济得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得提高,离开了积累就是根本不可能实现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