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C#窗体应用程序)

合集下载

C语言实验-第七章-第九章2

C语言实验-第七章-第九章2

实验七:指针的应用【实验目的】1.掌握指针和指针变量,内存单元和地址、变量与地址、数组与地址的关系;2.掌握指针变量的定义和初始化,指针变量的引用方式;3.能正确使用数组的指针和指向数组的指针变量;【实验内容】1.填空题输入一个字符串,将其中的大写字母转换成小写字母,然后输出本程序主要是比较scanf()输入和gets()输入的区别#include <stdio.h>void main(){ char s[20];char *p=s;scanf(“%s”,p); /*注意用scanf()输入和gets()输入的区别*/while( 1 ){if( 2 ) *p=*p+ (‘a’-‘A’);p++ ;}puts ( 3 );}答案:1、*p!=’\0’2、(*p>='A')&&(*p<='Z')3、s运行结果:输入:Program输出:program输入:This is Program输出:this提示:scanf ()输入时遇到空格认为字符串结束,用gets()输入时只有遇到回车才认为字符串结束。

如键入any boy并回车,则2。

补充程序题输入15个整数存入一维数组,再按逆序重新调整该数组中元素的顺序然后再输出。

下面给出部分程序的内容,请将程序补充完整,然后上机调试。

部分程序清单如下:#include <stdio.h>void main(){ int a[15],*p1,*p2,x;for(p1=a;p1<a+15;p1++)scanf("%d",p1);for(p1=a,p2=a+14;p1<a+7;p1++,p2--){ x=*p1;*p1=*p2;*p2=x;}……}答案:for(p1=a;p1!=a+15;p1++)printf("%d ",*p1); // %d后面有一个空格运行结果:输入: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输出: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提示:(1)在整型数组中,没有结束标志,必须依靠数组中数据元素的个数控制循环次数。

实验7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实验7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

实验7 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实验七循环伏安法测定铁氰化钾的电极反应过程一、目的要求1.学习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学会使用伏安仪;3.掌握用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反应过程的可逆性。

二、试验原理循环伏安法(CV)是最重要的电分析化学研究方法之一。

由于其设备价廉、操作简便、图谱解析直观,能迅速提供电活性物质电极反应过程的可逆性,化学反应历程、电极表面吸附等许多信息。

因而一般是电分析化学的首选方法。

CV方法是将循环变化的电压施加于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之间,记录工作电极上得到的电流与施加电压的关系曲线。

这种方法也常称为三角波线性电位扫描方法。

图1中表明了施加电压的变化方式:起扫电位为+0.8V,反向/起扫电位为-0.2V,终点又回扫到+0.8V。

当工作电极被施加的扫描电压激发时,其上将产生响应电流。

以该电流(纵坐标)对电位(横坐标)作图,称为循环伏安图。

典型的循环伏安图如图2所示。

该图是在1.0mol/L的KNO3电解质溶液中,6×10-3mol/L 的K3Fe(CN)6在Pt工作电极上反应得到的结果。

起始电位Ei为+0.8V(a点),然后沿负的电位扫描(如箭头所指方向),当电1位至Fe(CN)63�C可还原时,即析出电位,将产生阴极电流(b点)。

其电极反应为: [Fe(CN)6]3??e?[Fe(CN)6]4?随着电位的变负,阴极电流迅速增加(b-c-d),直至电极表面的Fe(CN)63-浓度趋近零,电流在d点达到最高峰。

然后迅速衰减(d-e-f),这是因为电极表面附近溶液中的Fe(CN)63-几乎全部因电解转变为Fe(CN)64-而耗尽。

当电压开始阳极化扫描时,由于电极电位仍相当的负,扩散至电极表面的Fe(CN)63-仍在不断还原,故仍呈现阴极电流。

当电极电位继续正向变化至Fe(CN)64-的析出电位时,聚集在电极表面附近的还原产物Fe(CN)64-被氧化,其反应为:[Fe(CN)6]4??e?[Fe(CN)6]3?这时产生阳极电流(i-j-k),阳极电流随着扫描电位正移迅速增加,当电极表面的Fe(CN)64-浓度趋于零时,阳极化电流达到峰值(j点)。

大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 谭洪强)实验7 答案

大学生C语言程序设计(第四版 谭洪强)实验7 答案

实验七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sy7-1.c )请编写函数fun ,它的功能是:计算并输出n (包括n )以内能被5 或9 整除的所有自然数的倒数之和。

例如,若主函数从键盘给n 输入20后,则输出为s=0.583333。

注意:n 的值要求不大于100。

算法分析:使用for 循环i ,遍历n 包含n 以内的所有整数,逐一判断每个i ,是否满足条件(能被5 或9 整除),如果满足,则把它的倒数累加到累加器里。

注意:i 的倒数要表示成:1.0/i;参考子函数如下:double fun(int n){double sum=0;int i;for(i=5;i<=n;i++)if(i%5==0||i%9==0)sum=sum+1.0/i;return sum;}(2) (sy7-2.c ) 请编写函数fun ,其功能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s ,并计算结果作为函数值返回,n 通过形参传入。

n s ⋯++++⋯++++++=321132112111例如:若n 的值为11时,函数的值为1.83333算法分析:等式右边从第二项(i=2)开始,其分母等于前一项的分母加上i ;一共有n 项;求出每项的分母,然后把每项进行累加。

参考子函数如下:float fun(int n){float sum=1; //sum 中已经累加了第一项的值int i,m=1; //m 表示每项的分母;for(i=2;i<=n;i++){ m=m+i;sum=sum+1.0/m;}return sum;}(3) (sy7-3.c)请编写函数fun,其功能是:将两个两位数的正整数a、b 合并形成一个整数放在c 中。

合并的方式是:将 a 数的十位和个位依次放在c 数的十位和千位上,b 数的十位和个位数依次放在c 数的个位和百位上。

例如,当a=45,b=12,调用该函数后,c=5241。

算法分析:对一个两位数n,它的各位可以通过n%10求的,它的十位数可以通过n/10求的;所以分别用上述方法求的a和b的个位和十位,同时按照要求累加到c里。

实验七_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_6-二氯酚靛酚法

实验七_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_6-二氯酚靛酚法

实验七_维生素C的定量测定-2_6-二氯酚靛酚法一、实验目的2. 掌握 2,6-二氯酚靛酚法的实验操作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2,6-二氯酚靛酚法是一种常用于测定维生素 C 的定量分析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维生素 C 对氧化剂的还原能力,在酸性条件下,与氧化剂溶液中的氧气直接发生反应,生成2,6-二氯酚靛酚,这是一种带有天蓝色色素的化合物。

其反应方程式为:C6H8O6 + 2C12H6Cl2O2 → C12H5Cl2O2(indophenol)+ 2HCl在测定中,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分析法,通过测量反应产物(2,6-二氯酚靛酚)的吸收光谱进行维生素 C 的浓度计算。

维生素 C 含量的测定范围为 0.1-2.0mg/mL。

三、实验操作A. 试剂和仪器1. 空白维生素 C 溶液:将 0.1 g 维生素 C 溶于 100 mL 的 0.05 M 磷酸缓冲液(pH=2.0),称取 1 mL 溶液,加入 10 mL 的 0.05 M 磷酸缓冲液当作空白维生素 C 溶液。

3. 柠檬酸铁铵溶液:称取 1 g 柠檬酸铁铵,加入 100 mL 的去离子水溶解得到 1% 的柠檬酸铁铵溶液。

4. 改良液:将5.5 g 的硫酸钾加入 100 mL 的 85% 磷酸(V/V),搅拌至溶解,加入 1 g 2,6-二氯酚靛酚,摇匀后吸入液面,加入水至 1 L。

B. 实验步骤1. 分别取 6 个试管,标号:1,2,3 为空白对比组,4,5,6 为实验组。

2. 将实验组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维生素 C 标准溶液(10 μg/mL,20 μg/mL,30 μg/mL),各加 2 mL,加入 2 mL 的柠檬酸铁铵溶液。

3. 将实验组试管加到热浴肢中,调节温度至37℃。

4. 在 1 分钟内,向实验组试管中加入 0.5 mL 的改良液,同时加入 1 mL 的硫酸(V/V = 4:1)。

5. 摇匀实验组试管,放置于常温下 20 分钟,直至颜色稳定。

实验七 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实验

实验七  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实验

实验七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延缓药物氧化分解的基本方法.2.通过维生素C处方稳定性的考察,熟悉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思路.二、实验仪器与材料仪器: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pH计,水浴锅,电炉,量瓶等.材料:维生素C,碳酸氢钠,注射用水,硫酸铜,硫酸铁,依地酸二钠,浓硫酸,蒸馏水等.三、实验内容(一)处方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1.加热时间的影响取购买的20支安瓿放入沸水中煮沸, 间隔一定时间取出5支安瓿,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将每次取出的5支安瓿内的样液于小烧杯中混合均匀,以蒸馏水作空白,用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20nm波长处测定各样液的透光率,按下式计算透光率比,将结果记录于表格1中.表4-1 加热时间对维生素C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煮沸时间(min)透光率(%)透光率比(%)加热前加热后1530602.重金属离子的影响配成250g/L维生素C溶液80ml,精密量取15ml置25ml量瓶中,共5份,按下表所示,加入各种试剂,用注射用水稀释至刻度,立即测定每一份样液的透光率。

然后将每份溶液放入沸水中煮沸40min后取出,以蒸馏水作空白测定透光率,并按上式计算透光率比,将结果填于表格3中。

表4-2 重金属离子对维生素C溶液稳定性的影响3.pH的影响称取维生素C 15g,配成125g/L溶液120ml。

精密量取溶液20ml置50ml烧杯中,共量取6份。

分别加碳酸氢钠粉末0.2,0.6,0.8,1.0,1.2,1.3g左右,调节pH为4.0,5.0,5.5,6.0,6.5,7.0(用pH计测定),立即测定每一份样液透光率,然后将它们放入沸水中煮沸40min后取出,冷却,以蒸馏水为空白,测定透光率,按上式计算透光率比,并将结果填于表格4中.表4-4 pH对维生素C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样品编号pH透光率(%)透光率比(%) 加热前加热后1 4.02 5.03 6.04 6.55 7.0。

C语言 实验报告七

C语言 实验报告七
找出所有50个分数中最高的分数所对应的学生和课程。
#include<stdio.h>
#define N 10
#define M 5
float score[N][M];
float a_stu[N],a_cour[M];
int r,c;
int main()
{int i,j;
float h;
float s_var(void);
输入自己编写的程序,编译和运行程序,分析结果。
#include<stdio.h>
int main()
{int prime(int);
int n;
printf("input an integer:");
scanf("%d",&n);
if(prime(n))
printf("%d is a prime.\n",n);
float highest();
void input_stu(void);
void aver_stu(void);
void aver_cour(void);
input_stu();
aver_stu();
aver_cour();
printf("\n NO. cour1 cour2 cour3 cour4
{int alphabetic(char);
intlongest(char[]);
inti;
char line[100];
printf("input one line:\n");
gets(line);
printf("Thelongest word is:");

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七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 通过实验,求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对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图13.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导线。

4.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电源相连。

(2)打纸带 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①若选第1点O 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程,即用mgh =12m v 2来验证,应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离接近2__mm 的纸带(电源频率为50 Hz)。

②用12m v 2B -12m v 2A =mgh AB 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即可。

5.实验结论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落体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

1.误差分析(1)测量误差: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一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O 点量起,一次将所打各点对应重物下落高度测量完,二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系统误差:由于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 k =12m v 2n 必定稍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mgh n ,改进办法是调整安装的器材,尽可能地减小阻力。

2.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材料。

(3)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释放纸带让重物下落。

(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 n =h n +1-h n -12T,不能用v n =2gh n 或v n =gt 来计算。

实验七 CCS环境下C程序设计

实验七 CCS环境下C程序设计

实验七CCS环境下C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1.学习C语言的编程;2.掌握在CCS环境下的C程序设计方法;3.熟悉用C语言开发DSP程序的流程。

二、实验设备PC机,CCS软件三、实验步骤与内容1、实验说明CCS包含C编译器,支持标准C以及C和汇编混合编程。

C编译器包括三个功能模块:语法分析、代码优化和代码产生,如下图所示。

其中,语法分析(Parser)完成C语法检查和分析;代码优化(Optimizer)对程序进行优化,以便提高效率;代码产生(Code Generator)将C程序转换成C54x的汇编源程序。

本实验通过一些对数组及数据指针的基本操作,让实验者能够对使用C语言在CCS环境下编程有一个一目了然的认识。

并使用汇编语句,以体会两者综合运用时的优越性。

2、实验流程图3.以设计正弦波为例,说明本实验流程a.连接好DSP开发系统,实验箱上电,打开PC机界面下的CCS2.0软件。

b.CCS 2.0启动后,用Project/Open打开“DSP54X-07”目录下的“Exp07.pjt”工程文件,双击“Exp07.pjt”及“Source”可查看各源程序;并加载“Exp03.out”;单击“Run”运行程序;c.用View/Graph/Time/Frequency打开一个图形观察窗口;设置该观察图形窗口变量及参数;观察变量为x,长度为500,数值类型为16位有符号整型变量;如下图所示,图中下半部分为观察图形窗口的设置,上半部分为观察的图形。

d.查看源程序,参考流程图,分析程序设计思路与流程;关闭窗口,本实验结束。

四、参看以下实验程序说明,加强对C语言设计程序的学习。

}。

实验七、凝胶过滤层析

实验七、凝胶过滤层析
凝胶干粉的溶胀(热溶 胀)、浮选、抽气、装 柱、蓝色葡聚糖检查、 平衡 装柱时要注意操作压。
装柱的两种方法: a.手工操作
1/3床体积水→加入少许凝胶积起1-2 厘米凝胶床→打开出水口→连续缓慢 加入凝胶
b.电动搅拌下的装柱法
(如图4-9)
样品上柱
分析用量:柱床体积的1—2% 制备用量:柱床体积的20—30%
部分收集器的操作方法
1.将“手/自”框内的键置于自动状态,按“定”和 “停”;使定时时间为零,放开“停”按“快”或 “慢”(“定”仍按着)至所需的定时时间,放开"慢" 和“定”,再按一下"停"设定定时时间工作就完毕。 若要查看设置时间,则只需按一下“定”键,就能 显示上一次所设时间,若要以秒显示走时时刻,则 需按下“秒”键。
先关闭层析柱出水口向柱管内加入约13柱容积的洗脱液然后边搅拌边将薄浆状的凝胶液连续倾入柱中使其自然沉降等凝胶沉降约23cm后打开柱的出口调节合适的流速使凝胶继续沉集待沉集的胶面上升到离柱的顶端约5cm处时停止装柱关闭出水口
实验七 凝胶过滤层析纯化细胞 色素C
一、目的要求
1.学习和掌握凝胶过滤层析分离蛋白质的 原理与方法。 2.通过凝胶过滤柱层析对细胞色素C进行纯 化
(四)加样 1.准备好部分收集器、核酸蛋白检测仪及记录仪 2.打开柱上端的螺丝帽塞子,吸出层析柱中多余液体直 至与胶面相切。沿管壁将细胞色素C样品溶液1 mL小 心加到凝胶床面上,应避免将床面凝胶冲起,打开下 口夹子,使样品溶液流入柱内,同时收集流出液,当 样品溶液流至与胶面相切时,夹紧下口夹子。按加样 操作,用1 mL洗脱液冲洗管壁2次。最后加入3-4 mL洗脱液于凝胶上,旋紧上口螺丝帽,柱进水口连 通恒压瓶,柱出水口与核酸蛋白质检测仪比色池进液 口相连,比色池出液口再与自动部分收集器相连。 (五)洗脱 洗脱时,打开上、下进出口夹子,用0.025 mol/LTrisHCl,以每管3 mL/10 min流速洗脱,用自动部分收集 器收集流出液。

实验七 虚函数及应用

实验七  虚函数及应用

实验七虚函数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理解虚函数与运行时(动态)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掌握虚函数的定义及应用;2.理解纯虚函数与抽象类的概念,掌握抽象类的定义及应用;3.理解虚析构函数的概念及作用。

二、实验学时课内实验:2课时课外练习:2课时三本实验涉及的新知识㈠虚函数与动态多态性在C++中,如果将基类与派生类的同名成员函数定义为虚函数,就可以定义一个基类指针,当基类指针指向基类对象时访问基类的成员函数,当基类指针指向派生类对象时访问派生类的成员函数,实现在运行时根据基类指针所指向的对象动态调用成员函数,实现动态多态性。

换句话说,虚函数与派生类相结合,使C++能支持运行时(动态)多态性,实现在基类中定义派生类所拥有的通用“接口”,而在派生类中定义具体的实现方法,即“一个接口,多种方法”。

㈡虚函数的定义1.在基类中定义在定义函数的前面加上“virtual ”。

即:virtual 返回类型函数名(参数表){ …… }2.在派生类中定义函数的返回类型、函数名、参数的个数、参数类型及顺序必须与基类中的原型完全相同。

3.说明:⑴在派生类中定义虚函数时,可用“virtual”也可不用“virtual”(最好都使用)。

⑵虚函数在派生类中重新定义时,其原型必须与基类中相同。

⑶必须用基类指针访问虚函数才能实现运行时(动态)多态性;当用普通成员函数的调用方法(即用圆点运算符)调用虚函数时,为静态调用;⑷虚函数在自身类中必须声明为成员函数(不能为友元函数或静态成员函数),但在另一个类中可以声明为友元函数。

⑸虚函数可以公有继承多次,其虚函数的特性不变。

⑹构造函数不能定义为虚函数,但析构函数可以定义为虚函数。

⑺虚函数与重载函数的关系①普通函数重载是通过参数类型或参数的个数不同实现的;重载一个虚函数时,其函数原型(返回类型、参数个数、类型及顺序)完全相同。

②当重载的虚函数只有返回类型不同时,系统将给出错误信息;如果定义的虚函数只有函数名相同,而参数个数或类型不同时,则为普通函数重载。

头歌云课C语言实验七:C语言-数组

头歌云课C语言实验七:C语言-数组

头歌云课(C语言)动动你可爱的小手为小编点点关注吧实验七:C语言-数组1选择法排序2二分段交换3计数器4复制字符数组5进制转换6回文判断第1关: 选择法排序本关任务:使用选择法排序编写一个能为数组进行升序排序的程序。

相关知识选择法排序选择法排序,是从n个数中先找出最大或者最小的数放到数组的最前面或最后面,再在剩余的n-1个数中找出最大或者最小的数放到数组的次前面或倒数第2单元,以此类推,直至排序完毕。

下图显示了从n个数中寻找最大值进行升序的排序过程:进行升序排序时,也可以寻找最小值并将其与最前面的数进行交换。

遍历数组通俗的理解,遍历数组就是:把数组中的元素都看一遍。

示例如下:int arr[5] = {1,3,5,7,9};int length = 5;for(int i = 0 ; i<length ; i++){printf(" %d ",arr[i]);}输出:1 3 5 7 9如何交换数组的值交换数组中的两个值,需要借助中间变量。

(优化:请自行思考,如何不使用中间变量交换两个变量的值)示例如下,交换数组的第二个和第三个值:int arr[5] = {1,3,5,7,9};int temp;temp = arr[1];arr[1] = arr[2];arr[2] = temp;数组长度题目要求数组长度不大于n时,可以使用固定数组,示例如下:#define SIZE 100...int arr[SIZE];...但往往会造成空间浪费,为了节省空间我们可以使用malloc创建动态数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一下,此处使用固定数组即可。

编程要求根据提示,在右侧编辑器补充void inArray(int arr[],int n)、void selectSort(int arr[],int n)和void outArray(int arr[],int n)的函数定义,这三个函数的输入均是一个长度不大于100的无序数组arr,以及数组的长度n,请在函数selectSort中使用选择法对数组元素进行升序排序,函数inArray用于输入数组的n个元素,函数outArray用于输出数组的n个元素。

实验七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实验七RC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

实验七 RC 一阶电路的响应测试一、实验目的1. 测定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及完全响应。

2. 学习电路时间常数的测量方法。

3. 掌握有关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的概念。

4. 进一步学会用示波器观测波形。

二、原理说明1. 动态网络的过渡过程是十分短暂的单次变化过程。

要用普通示波器观察过渡过程和测量有关的参数,就必须使这种单次变化的过程重复出现。

为此,我们利用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方波来模拟阶跃激励信号,即利用方波输出的上升沿作为零状态响应的正阶跃激励信号;利用方波的下降沿作为零输入响应的负阶跃激励信号。

只要选择方波的重复周期远大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那么电路在这样的方波序列脉冲信号的激励下,它的响应就和直流电接通与断开的过渡过程是基本相同的。

2.图12-1(b )所示的 RC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按指数规律衰减和增长,其变化的快慢决定于电路的时间常数τ。

3. 时间常数τ的测定方法:用示波器测量零输入响应的波形如图12-1(a)所示。

根据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得知u c =U m e-t/RC=U m e-t/τ。

当t =τ时,Uc(τ)=0.368U m 。

此时所对应的时间就等于τ。

亦可用零状态响应波形增加到0.632U m 所对应的时间测得,如图12-1(c)所示。

(a) 零输入响应 (b) RC 一阶电路 (c) 零状态响应图 12-14.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是RC 一阶电路中较典型的电路, 它对电路元件参数和输入信号的周期有着特定的要求。

一个简单的 RC 串联电路, 在方波序列脉冲的重复激励下, 当满足τ=RC<<2T时(T 为方波脉冲的重复周期),且由R 两端的电压作为响应输出,则该电路就是一个微分电路。

因为此时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与输入信号电压的微分成正比。

如图12-2(a)所示。

利用微分电路可以将方波转变成尖脉冲。

τ tt0.63200c uuU m c uU m(a)微分电路 (b) 积分电路图12-2若将图12-2(a)中的R 与C 位置调换一下,如图12-2(b)所示,由 C 两端的电压作为响应输出,且当电路的参数满足τ=RC>>2T,则该RC 电路称为积分电路。

【优质文档】C语言程设计实验与案例周信东主编实验七--函数

【优质文档】C语言程设计实验与案例周信东主编实验七--函数
char *p = src; int i,j; for(i=0;src[i];i++) {
if(src[i]==' ') {
for(j = i; src[j]; j++) src[j] = src[j+1];
i--; } } return p; }
int main () {
char s[128] = {0};
运行结果截图:
请在此粘贴本程序运行成功时的截图
:\n");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增强题】: Eh7-1 请在下面分别完成本题的源程序代码及运行结果的画面: 源程序代码:
请在此粘贴完成本题的程序源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char *Del(char *src) {
Ex7-2 请在下面分别插入改正错误后的源程序代码及运行成功时的画面: 源程序代码:
请在此粘贴修改后正确的程序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float px(float x, int n) {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if(n>0) return x*px(x,n-1); else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实验 5 函数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一、 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 C 语言函数的定义方法、函数的声明及函数的调用方法。 (2)掌握函数实参和形参的对应关系以及“值传递”的方式。 (3)掌握函数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4)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定义、说明和使用方法。

[练习]C语言实验七、函数程序设计答案

[练习]C语言实验七、函数程序设计答案

实验七 函数及程序结构(二)一、实验目的1.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2.掌握数组做函数参数的用法3.掌握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用法。

?4.掌握变量的存储类别。

?二、实验内容1.[目的]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方法。

[题目内容] 编写程序计算cb a 。

要求设计主函数main()读取a 、b 、c 的值,并调用ratio 函数计算a/(b-c)的值。

如果(b-c)=0那么ratio 就不能计算,因此,ratio 函数调用另一个函数dif ,以测试(b-c)的差是否为零,如果b 不等于c ,dif 返回1,否则返回0。

[输入] a 、b 、c 的值[输出] 计算结果[提示] main 函数调用ratio 函数,ratio 函数调用dif 函数。

三个函数平行定义,嵌套调用。

#include <stdio.h>void main(){float ratio(int x,int y ,int z);int dif(int x,int y);int a,b,c;float d;printf("请输入a,b,c:");scanf("%d%d%d",&a,&b,&c);d=ratio(a,b,c);if(d==0.0) printf("b-c 为零。

");else printf("%d/(%d-%d)=%f\n",a,b,c,d);}float ratio(int x,int y ,int z){if(dif(y ,z)==1) return (float)x/(float)(y-z);else return 0.0;}int dif(int x,int y){if(x==y) return 0;else return 1;}2.[目的]利用标准库提供的随机数功能。

[题目内容]编写程序,帮助小学生练习乘法计算。

实验七5维生素C注射液的影响稳定性因素考察

实验七5维生素C注射液的影响稳定性因素考察

实验七5维生素C注射液的影响稳定性因素考察沈阳药科大学实验七5%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考察药剂学专论实验实验七5%维生素 C 注射液的影响稳定性因素考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影响维生素 C 注射液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了解处方设计中稳定性实验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指导药物制剂的基本要求应该是安全、有效、稳定。

药物若分解变质,不仅可使疗效降低,有些药物甚至产生毒副作用,故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对保证制剂安全有效是非常重要的。

注射剂的稳定性,更有重要的意义。

若有变质的注射液注入人体,则非常危险。

药物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为放置过程中发生降解反应。

药物由于化学结构不同,其降解反应也不相同。

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的两个主要途径。

维生素 C 分子结构中,在羰基吡邻的位置上有两个烯醇基,很容易被氧化,氧化过程极为复杂,在有氧条件下,先氧化成去氢维生素 C,然后水解为 2,3-二酮古罗糖酸,此化合物进一步氧化为草酸与 L-丁糖酸。

CH OHCH OH22HCHC OHOHOOOO OHHHO OOHHO 维生素 C 去氢维生素CCOOHCOCOOHC OCOOHH COHOH O2HCOH-OHHO CHCOOHC HHOCH OH2CH OH22,3 二酮古罗糖酸 L-丁糖酸草酸33 沈阳药科大学实验七5%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考察药剂学专论实验+在无氧条件下,发生脱水作用和水解作用生成呋喃甲醛和二氧化碳。

由于 H 的催化作用,在酸性介质中脱水作用比碱性介质中快。

CH OH2HCOH OOOHH O-2H O 2O O2HOC COOHOHOOHCO2CHO +CO+H O22O-H O2 呋喃甲醛影响维生素 C 溶液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空气中的氧、pH值、金属离子、温度及光线等,对固体维生素 C,水分与湿度影响很大。

维生素 C 的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放置过程中颜色变黄和含量下降。

中国药典规定,对于维生素 C 注射液应检查颜色,照分光光度法在 420nm处测定,吸收度不得超过 0.06。

实验七、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

实验七、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

实验七、药物对离体肠肌的作用
一、单选题
(C)1、在台式液中加入0.1%氯乙酰胆碱溶液0.3ml,离体肠肌活动的变化是
A.肠肌松弛
B.肠肌先收缩,后松弛
C.肠肌收缩
D.肠肌先松弛,后收缩
(A)2、在台式液中加入0.2%硫酸阿托品溶液0.3ml后,再加0.1%氯乙酰胆碱溶液0.3ml,肠肌活动发生何变化?
A.加入阿托品后肠肌松弛,再加乙酰胆碱肠肌活动无变化
B.加入阿托品后肠肌松弛,再加乙酰胆碱肠肌收缩
C.加入阿托品后肠肌收缩,再加乙酰胆碱肠肌活动无变化
D.加入阿托品后肠肌收缩,再加乙酰胆碱肠肌松弛
(C)3、在台式液中加入1%氯化钡溶液0.3ml后,肠肌活动发生何变化?
A.肠肌松弛
B.肠肌先收缩,后松弛
C.肠肌收缩
D.肠肌先松弛,后收缩
(D)4、在台式液中加入1%氯化钡溶液0.3ml后,再加0.2%硫酸阿托品溶液0.3ml,肠肌活动发生何变化?
A.加入氯化钡后肠肌松弛,再加阿托品肠肌活动无变化
B.加入氯化钡后肠肌收缩,再加阿托品肠肌松弛
C.加入氯化钡后肠肌松弛,再加阿托品肠肌仍处于松弛状态
D.加入氯化钡后肠肌收缩,再加阿托品肠肌仍处于收缩状态
(A)5、低温时,肠肌活动发生何变化?
A.肠肌收缩减弱
B.肠肌先收缩,后松弛
C.肠肌收缩增强
D.肠肌先松弛,后收缩
(A)6、在台式液加入1mol/L盐酸0.3ml后,肠肌活动发生何变化?
A.肠肌收缩减弱
B.肠肌先收缩,后松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
一.步骤
1.添加控件
在Windows窗体中添加4个标签控件和2个文本控件,控件的名称分别为label1、label2、label3、label4和textBox1、textBox2。

在添加一个命令按钮控件,名称为button1。

再添加一个Timer控件,名称为Timer1。

窗体上的两个标签空间label1和label2控制两个飘落的大写字母。

Timer 控件产生字母飘落的动画效果。

2.编写事件处理代码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
{
private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if (button1.Text == "开始")
{
m = 0;
n = 0;
button1.Text = "停止";
timer1.Enabled = true;
label1.Text = "";
label2.Text = "";
label3.Text = "";
}
else
{
button1.Text = "开始";
timer1.Enabled = false;
textBox1.Text = Convert.ToString(m);
textBox2.Text = Convert.ToString(n);
}
}
private void timer1_T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char cc;
Random ra = new Random();
if (label1.Text == "" || label1.Top >= this.Height)
{
label1.Top = -20;
cc = (char)(ra.Next(65, 90));
label1.Text = Convert.ToString(cc);
}
else
label1.Top = label1.Top + 10;
if (label2.Text == "" || label2.Top >= this.Height)
{
label2.Top = -10;
cc = (char)(ra.Next(65, 90));
label2.Text = Convert.ToString(cc);
}
else
label2.Top = label2.Top + 10;
}
private void Form1_KeyPress(object sender, KeyPressEventArgs e)
{
m = m + 1;
if (e.KeyChar == Convert.ToChar(label1.Text))
{
n = n + 1;
label1.Text = "";
}
else if (e.KeyChar == Convert.ToChar(label2.Text))
{
n = n + 1;
label2.Text = "";
}
}
}
二.截图
图7-1 界面图7-2 测试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