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词语教学“组合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好词语教学“组合拳”

作者:祁丽

来源:《湖南教育·中》2012年第10期

进入中高年级,随着课文篇幅的增长,陌生词语的数量越来越多,而传统的词语教学,往往集中学习、集中理解,方法单一,不仅教学效率比较低,而且还损伤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当前的词语教学更需要在继承中创新,在传统中突破,在每一课的教学中寻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小稻秧脱险记》一文中的词语教学谈谈体会。

授人以渔,在预习中尝试理解

师: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自学,你弄明白了哪些词语?

生:我明白了“蛮不讲理”,这个词语的意思是“一点不讲道理”。

师:你怎么弄懂的?

生:我妈妈说谁不讲道理的时候,经常用到这个词。

师:你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的,这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还读懂了别的词语吗?

生:我知道“一拥而上”的意思是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师:你是怎么弄懂的?

生:我是查字典弄懂的。

师:查字典也是一个好方法,这说明你也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

面对大量的词语,面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鼓励学生利用课前充分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我并没一个一个地给学生解释词语,而是一面让孩子自己说说在预习中读懂的词语,一面帮他们梳理、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如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查找工具书理解,等等。尽管有时孩子的理解比较简单、肤浅,甚至是错误的,却给了孩子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一个交流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机会。“授人以渔”的意义不仅在于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还在于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注重感悟,在朗读中体会理解

出示:突然,一阵毛毛雨从天上飘下来。一棵杂草警觉地抬起头,看了看天说:“不对呀,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

师:这句话谁会读?

(师指名读,学生读得比较平淡。)

师:想一想,这棵杂草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

生:这棵杂草在想现在是大晴天,不应该下雨呀!

生:杂草还会想刚才我跟小稻秧抢营养,现在下的这个雨会不会是什么人来找麻烦了!

生:是的,现在是大晴天,这个雨肯定是农民们喷洒的除草剂,我们要赶快想办法。

师:唉,小杂草为什么不想这是农民们在给小稻秧浇水呢?

生:因为杂草刚跟小稻秧抢了营养,心里正担心什么呢。

生:杂草做了坏事,心里很紧张,只要有一点动静就会让它注意。

师:因为自己比较紧张,一点小事就会引起关注,这样的情况用文中一个词讲是什么?

生:警觉。

师:这就是“警觉”!杂草很警觉的时候会怎么说这句话呢?

(师指名朗读,学生读出了杂草小心、紧张的样子。)

背词语手册是一代人学习词语的集体记忆,其谬误的根本在于忽视了汉语的特点,即模糊性、体验性,很多词语的意思“只可意会”,却很难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解释、描述,很难“言传”。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准确地“意会”词语呢?这就要求老师注重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让他们在上下文的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的意思。“警觉”就是这样一个很难解释清楚的词语,教学中我抓住杂草说的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杂草的心理活动,这样就比较清楚地把握了杂草“警觉”的心态。词语的意思有时是很难“言传”的,这时可尝试“声传”,也就是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近义辨析,在对比中加深理解

师:读读这三句话,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近的地方?

(1)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2)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来:“这不是雨,而是除草剂,是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

(3)“我是喷雾器大夫。”喷雾器一边喷洒着除草剂,一边大声地说,“平时,你们欺负小稻秧,现在轮到你们倒霉了。”

生:这三个句子读的时候都要读得很响亮。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注意到句子里的这几个词:嚷道、洪亮、大声。

师:既然都是表示声音响亮、声音大的意思,那么我们把这三个词语换一换位置,行不行呢?

生:既然意思差不多,应该可以。

师:别急,把词语换进去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学生自由练读)

师:通过自己的朗读,你觉得能换吗?为什么?

生:不能!这些词虽然都是说声音大,但“嚷道”还说明杂草是不讲文明,不讲道理的,这个词不能写喷雾器大夫。

生:“洪亮”和“大声”说明喷雾器大夫一点不怕杂草,不像小稻秧那么害怕它们。

生:喷雾器大夫大声说话是因为他要帮助小稻秧,它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警察一样,帮助好人打击坏蛋。

师:是的,从这两个词也可以看出,此时此刻,喷雾器大夫对于小稻秧来说就是守护神、大英雄!

意思相近的词语之间存在细微的差别,学生理解起来较难把握,要体会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就更不容易了。如这篇课文中的“嚷道”“洪亮”“大声”的意思相近,却表现出了“人物”形象的巨大差异。抓住这一点,在学生初步体会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词语对比辨析,通过换一换、比一比的方法,学生就能比较容易地读出这三个词语的细微差别;再通过读一读、品一品的方法,感受这些词语所表现出的不同人物特点。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品悟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深度理解词语的意思。

入情入境,在表演中展示理解

师: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呢?

生:一群杂草跟它抢营养。

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出示: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小稻秧被杂草紧紧围住,就像遇上了一群强盗。

生:我好像看到杂草们个个十分凶恶,要跟小稻秧抢营养。

师:它们会怎么说呢?

生:(气势汹汹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大家想得很好,读得也很好!哪个小组能来演一演呢?

(四人小组表演,“杂草”们表演得比较规矩。)

师:他们表演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杂草应该把小稻秧紧紧地围住,不要分得太散。

生:“气势汹汹”写的是整个杂草群,所以杂草们在讲话的时候可以七嘴八舌地说,不要一个接着一个说。

师:哪个小组再来演一演?

(另一小组表演,“杂草”们把小稻秧紧紧围住,说话气势汹汹。全班鼓掌。)

随着对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深入,一度风靡课堂的表演基本被定位为“虚假繁荣”“追求热闹”,而逐渐淡出大家的视野。众所周知,要表演到位,必须建立在深入、准确领会文本意思的基础上,表演也能促进学生进一步领会文本。于永正老师教学本课时有一个经典的案例:有个孩子在读“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啦”这句话时,读得比较响亮,于老师马上做了一个喷雾的动作说:“看来你的抗药力很强,我再给你喷些农药!”孩子立刻领会,再读这句话就表现出气喘吁吁、有气无力的样子。在这段教学里,孩子们通过表演,准确地理解了团团围住、气势汹汹等关键词语的意思;又在表演中,表达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比这样由外到内、再由内到外的理解更加深入的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