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6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讲义(含解析)教科版-教科版高三全册物理教案
实验六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通过实验,求出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对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图13.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导线. 4.实验步骤(1)安装器材: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用导线将打点计时器与电源相连. (2)打纸带用手竖直提起纸带,使重物停靠在打点计时器下方附近,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换上新的纸带重打几条(3~5条)纸带.(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①若选第1点O 到下落到某一点的过程,即用mgh =12mv 2来验证,应选点迹清晰,且第1、2两点间距离接近2mm 的纸带(电源频率为50Hz).②用12mv B 2-12mv A 2=mg Δh 验证时,由于重力势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即可. 5.实验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自由落体运动过程机械能守恒. 1.误差分析(1)测量误差: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一是测下落距离时都从0点量起,一次将各打点对应下落高度测量完,二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2)系统误差:由于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故动能的增加量ΔE k =12mv n 2必定稍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mgh n ,改进办法是调整安装的器材,尽可能地减小阻力.2.注意事项(1)打点计时器要竖直:安装打点计时器时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2)重物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密度大的材料.(3)应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4)测长度,算速度:某时刻的瞬时速度的计算应用v n =h n +1-h n -12T,不能用v n =2gh n 或v n=gt 来计算. 3.验证方案方案一:利用起始点和第n 点计算代入mgh n 和12mv n 2,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mgh n 和12mv n 2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案二:任取两点计算(1)任取两点A 、B ,测出h AB ,算出mgh AB . (2)算出12mv B 2-12mv A 2的值.(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mgh AB =12mv B 2-12mv A 2,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方案三:图像法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落高度h ,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v 2,然后以12v 2为纵轴,以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作出12v 2-h 图像.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图像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g 的直线,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例1 (2018·广东省湛江市第二次模拟)如图2所示,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该装置中的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源频率是50Hz.图2(1)对于该实验,下列操作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利的是________. A .精确测量出重物的质量 B .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C .重物选用质量和密度较大的金属锤D .释放重物前,重物离打点计时器下端远些(2)按正确操作得到了一条完整的纸带,由于纸带较长,图中有部分未画出,如图3所示.纸带上各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其中O 点为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图3①重物下落高度应从纸带上计时点间的距离直接测出,下列测量值能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选项有________. A .OA 、OB 和OG 的长度 B .OE 、DE 和EF 的长度 C .BD 、BF 和EG 的长度 D .AC 、BF 和EG 的长度②用刻度尺测得图中AB 的距离是1.76cm ,FG 的距离是3.71cm ,则可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是________m/s 2.(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1)BC (2)①BD ②9.75解析 (1)因为在实验中比较的是mgh 、12mv 2的大小关系,故m 可约去,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对减小实验误差没有影响,故A 错误.为了减小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实验装置中两限位孔必须在同一竖直线上,从而减小实验误差,故B 正确.实验供选择的重物应该选相对质量较大、体积较小的物体,这样能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从而减小实验误差,故C 正确.释放重物前,为更有效地利用纸带,重物离打点计时器下端近些,故D 错误. (2)①当知道OA 、OB 和OG 的长度时,无法算出任何一点的速度,故A 不符合题意;当知道OE 、DE 和EF 的长度时,利用DE 和EF 的长度可以求出E 点的速度,从而求出O 点到E 点的动能变化量,知道OE 的长度,可以求出O 点到E 点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故B 符合题意;当知道BD 、BF 和EG 的长度时,由BD 、BF 的长度可以求出E 点的速度,但无法求出G 点的速度,故无法求出E 点到G 点的动能变化量,故C 不符合题意;当知道AC 、BF 和EG 的长度时,可以分别求出B 点和F 点的速度,从而求B 到F 点的动能变化量,知道BF 的长度,可以求出B 点到F 点重力势能的变化量,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故D 符合题意.②根据Δh =gt 2,解得g =FG -AB 5T 2=3.71-1.765×0.022×10-2m/s 2=9.75 m/s 2. 变式1 某同学利用竖直上抛小球的频闪照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频闪仪每隔0.05s 闪光一次,如图4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该同学通过计算得到不同时刻的速度如下表.(当地重力加速度取9.8m/s 2,小球质量m =0.2kg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图4时刻 t 2t 3t 4t 5速度(m·s -1)4.994.483.98(1)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t 5时刻小球的速度v 5=________m/s ;(2)从t 2到t 5时间内,重力势能的增加量ΔE p =____J ,动能的减少量ΔE k =________J ; (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 p 与ΔE k 近似相等,即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上述计算得ΔE p ________(选填“>”“<”或“=”)ΔE k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48 (2)1.24 1.28 (3)< 存在空气阻力 解析 (1)v 5=16.14+18.662×0.05×10-2m/s =3.48 m/s.(2)重力势能的增加量ΔE p ≈mg Δh ,代入数据可得ΔE p ≈1.24J,动能减少量为ΔE k ≈12mv 22-12mv 52,代入数据可得ΔE k ≈1.28J. (3)由计算可得ΔE p <ΔE k ,主要是由于存在空气阻力.命题点二 实验创新类型1 实验装置的创新例2 (2018·广东省东莞市上学期期末质检)某同学利用如图5甲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两个光电门1、2,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图5(1)用1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宽度d 如图乙所示,遮光条宽度d =________mm. (2)实验时要调整气垫导轨水平,不挂钩码和细线,接通气源,轻推滑块从轨道右端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发现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大于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以下能够达到调整气垫导轨水平的措施是________(选填相应选项前的符号) A .调节旋钮P 使轨道左端升高一些 B .遮光条的宽度增大一些 C .滑块的质量增大一些D .气源的供气量增大一些(3)调整气垫导轨水平后,挂上细线和钩码进行实验,测出光电门1、2间的距离L .遮光条的宽度d ,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 ,钩码质量m .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t 1、t 2,则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 1=________;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表达式是_______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 ). 答案 (1)3.8 (2)A(3)d t 1 mgL =12(M +m )⎝ ⎛⎭⎪⎫d t 12-12(M +m )⎝ ⎛⎭⎪⎫d t 22解析 (1)游标卡尺读数为3mm +8×0.1mm=3.8mm.(2)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小于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滑块做加速运动,也就是左端低,右端高.能够达到调整气垫导轨水平的措施是调节旋钮P 使轨道左端升高一些,故答案是A.(3)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 1=dt 1,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时的瞬时速度的表达式v 2=d t 2,滑块从光电门2运动到光电门1的过程中,滑块和遮光条及钩码整体动能的增加量是12(M +m )⎝ ⎛⎭⎪⎫d t 12-12(M +m )⎝ ⎛⎭⎪⎫d t 22滑块从光电门2运动到光电1的过程中,钩码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是mgL 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表达式是mgL =12(M +m )⎝ ⎛⎭⎪⎫d t 12-12(M +m )⎝ ⎛⎭⎪⎫d t 22.类型2 实验方案的创新例3 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6甲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 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 ,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和一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 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 ,用d 表示A 点到光电门B 处的距离,b 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做滑块通过B 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验时滑块在A 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图6(1)某次实验测得倾角θ=30°,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滑块从A 处到达B 处时m 和M 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ΔE k =_________,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ΔE p =________,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 k =ΔE p ,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用题中字母表示)(2)在上述实验中,某同学改变A 、B 间的距离,作出的v 2-d 图像如图乙所示,并测得M =m ,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m/s 2.答案 (1)M +m b 22t 2(m -M 2)gd (2)9.6 解析 (1)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ΔE k =12(M +m )v B 2=M +m b 22t 2,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ΔE p =mgd -Mgd sin30°=(m -M2)gd . (2)根据机械能守恒可得(m -M2)gd =12(M +m )v 2,即g =2v 2d ,代入数据得g =9.6m/s 2.变式2 用如图7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m 1、m 2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m 2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m 1上拖着的纸带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如图乙给出的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0是打下的第一个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已知m 1=50g 、m 2=150g .则:(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图7(1)在纸带上打下计数点5时的速度v 5=________m/s ;(2)在打下0点到打下计数点5的过程中系统动能的增加量ΔE k =________J ,系统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 p =________J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3)若某同学作出12v 2-h 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m/s 2.答案 (1)2.4 (2)0.58 0.60 (3)9.7解析 (1)v 5=21.60+26.40×10-20.1×2m/s =2.4 m/s.(2)ΔE k =12(m 1+m 2)v 52-0≈0.58J,ΔE p =m 2gh 5-m 1gh 5=0.60J.(3)由(m 2-m 1)gh =12(m 1+m 2)v 2,知v 22=m 2-m 1gh m 1+m 2,即图线的斜率k =m 2-m 1g m 1+m 2=5.821.20m/s 2,解得g =9.7m/s 2.命题点三 实验拓展——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例4 (2018·河南省洛阳市上学期期中)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8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关系,光滑水平桌面距地面高为h ,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与质量为m 的小钢球接触,弹簧处于原长时,将小球向左推,压缩弹簧一段距离后由静止释放,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小球从桌子边缘水平飞出,小球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复写纸上,从而在复写纸下方的白纸P 点留下痕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图8(1)实验测得小球的落点P 到O 点的距离为l ,那么由理论分析得到小球释放前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与h 、l 、mg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2)改变弹簧压缩量进行多次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图乙坐标纸上作出x -l 图像.p x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答案 (1)E p =mgl 24h(2)见解析图(3)x =0.04l E p =625mgx24h解析 (1)小球从桌子边缘水平飞出,做平抛运动,有h =12gt 2,l =v 0t ;将小球向左推压缩弹簧,由机械能守恒可得E p =12mv 02,联立得E p =mgl 24h;(2)根据给出的数据利用描点法可得出对应的图像如图所示(3)由图像得出x 与l 的关系式为x =0.04l ,由实验得到弹簧弹性势能E p 与弹簧压缩量x 之间的关系式为E p =mgl 24h =625mgx 24h.。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卫星发射、变轨和对接 双星模型
第2讲 卫星发射、变轨和对接 双星模型目标要求 1.理解三种宇宙速度,并会求解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2.会处理人造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3.掌握双星、多星系统,会解决相关问题.考点一 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v 1=7.9 km/s ,是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也是人造地球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v 2=11.2 km/s ,是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v 3=16.7 km/s ,是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1.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与地球质量有关.( √ ) 2.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也是7.9 km/s.( × )3.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一定小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 √ )4.若物体的发射速度大于第二宇宙速度而小于第三宇宙速度,则物体绕太阳运行.( √ )1.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方法一:由G m 地m R 2=m v 2R ,得v =Gm 地R= 6.67×10-11×5.98×10246.4×106m/s ≈7.9×103 m/s. 方法二:由mg =m v 2R得v =gR =9.8×6.4×106 m/s ≈7.9×103 m/s.第一宇宙速度是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小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此时它的运行周期最短,T min =2πR g=2π 6.4×1069.8s ≈5 075 s ≈85 min.正是近地卫星的周期. 2.宇宙速度与运动轨迹的关系(1)v 发=7.9 km/s 时,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 (2)7.9 km/s<v 发<11.2 km/s ,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轨迹为椭圆.(3)11.2 km/s ≤v 发<16.7 km/s ,卫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为椭圆.(4)v 发≥16.7 km/s ,卫星将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例1 宇航员在一星球上以速度v 0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 的物体,经2t 后落回手中,已知该星球半径为R ,忽略该星球自转,则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为( ) A.v 0R t B.2v 0Rt C.v 0R 2tD.4v 0Rt答案 A解析 由题意可知星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v 0t ,由万有引力定律知GMmR 2=mg =m v 12R ,解得v 1=gR =v 0Rt,故选A. 例2 (2023·湖北省联考)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后,沿地火转移轨道飞行七个多月,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要通过制动减速被火星引力俘获,才能进入环绕火星的轨道飞行.已知地球的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10倍,地球半径约为火星半径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在火星上发射一颗绕火星运动的近地卫星,其速度至少需要7.9 km/sB .“天问一号”探测器的发射速度一定大于7.9 km/s ,小于11.2 km/sC .火星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1∶ 5D .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答案 C解析 卫星在行星表面附近绕行的速度为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由G MmR 2=m v 2R ,可得v =GMR,故v 火∶v 地=1∶5,所以在火星上发射一颗绕火星运动的近地卫星,其速度至少需要v 火=7.95km/s ,故A 错误,C 正确;“天问一号”探测器挣脱了地球引力束缚,则它的发射速度大于等于11.2 km/s ,故B 错误;g 地=G M 地R 地2,g 火=G M 火R 火2,联立可得g 地>g 火,故D 错误.考点二 卫星的变轨和对接问题1.变轨原理(1)为了节省能量,在赤道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先发射卫星到圆轨道Ⅰ上,卫星在轨道Ⅰ上做匀速圆周运动,有G Mmr 12=m v 2r 1,如图所示.(2)在A 点(近地点)点火加速,由于速度变大,所需向心力变大,G Mm r 12<m v A 2r 1,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椭圆轨道Ⅱ.(3)在椭圆轨道B 点(远地点)将做近心运动,G Mm r 22>m v B 2r 2,再次点火加速,使G Mmr 22=m v ′2r 2,进入圆轨道Ⅲ. 2.变轨过程分析(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Ⅲ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 1、v 3,在轨道Ⅱ上过A 点和B 点时速率分别为v A 、v B .在A 点加速,则v A >v 1,在B 点加速,则v 3>v B ,又因v 1>v 3,故有v A >v 1>v 3>v B . (2)加速度:因为在A 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Ⅱ上经过A 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卫星在轨道Ⅱ或轨道Ⅲ上经过B 点的加速度也相同. (3)周期:设卫星在Ⅰ、Ⅱ、Ⅲ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 1、T 2、T 3,轨道半径分别为r 1、r 2(半长轴)、r 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2=k 可知T 1<T 2<T 3.(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若卫星在Ⅰ、Ⅱ、Ⅲ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 1、E 2、E 3,从轨道Ⅰ到轨道Ⅱ和从轨道Ⅱ到轨道Ⅲ都需要点火加速,则E 1<E 2<E 3.考向1 卫星变轨问题中各物理量的比较例3 (2023·浙江省名校协作体模拟)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空间站.飞船的某段运动可近似看作如图所示的情境,圆形轨道Ⅰ为空间站运行轨道,设圆形轨道Ⅰ的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 ,椭圆轨道Ⅱ为载人飞船运行轨道,两轨道相切于A 点,椭圆轨道Ⅱ的半长轴为a ,已知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载人飞船若要进入轨道Ⅰ,需要在A 点减速B .根据题中信息,可求出地球的质量M =4π2r 3GT2C .载人飞船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小于在轨道Ⅱ上的机械能D .空间站在圆轨道Ⅰ上运行的周期与载人飞船在椭圆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之比为r 3∶a 3 答案 D解析 载人飞船若要进入轨道Ⅰ,要做离心运动,需要在A 点点火加速,故机械能增加,则载人飞船在轨道Ⅰ上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Ⅱ上的机械能,A 、C 错误;设空间站在轨道Ⅰ运行的周期为T 1,由此可得G Mm r 2=4π2mr T 12,解得M =4π2r 3GT 12,题中T 为地球自转的周期,并非在轨道Ⅰ上的周期,不能利用该数据计算地球质量,B 错误;设在轨道Ⅱ上运行的周期为T 2,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r 3T 12=a 3T 22,解得T 1∶T 2=r 3∶a 3,D 正确.例4 嫦娥五号完美完成中国航天史上最复杂任务后,于2020年12月17日成功返回,最终收获1 731克样本.图中椭圆轨道Ⅰ、100公里环月轨道Ⅱ及月地转移轨道Ⅲ分别为嫦娥五号从月球返回地面过程中所经过的三个轨道示意图,下列关于嫦娥五号从月球返回过程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轨道Ⅱ上运行时的周期小于在轨道Ⅰ上运行时的周期B .在轨道Ⅰ上运行时的加速度大小始终大于在轨道Ⅱ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C .在N 点时嫦娥五号经过点火加速才能从轨道Ⅱ进入轨道Ⅲ返回D .在月地转移轨道上飞行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受万有引力的瞬间 答案 C解析 轨道Ⅱ的半径大于椭圆轨道Ⅰ的半长轴,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在轨道Ⅱ上运行时的周期大于在轨道Ⅰ上运行时的周期,故A 错误;在轨道Ⅰ上的N 点和轨道Ⅱ上的N 点受到的万有引力相同,所以在两个轨道上经过N 点时的加速度相同,故B 错误;从轨道Ⅱ到月地转移轨道Ⅲ做离心运动,在N 点时嫦娥五号需要经过点火加速才能从轨道Ⅱ进入轨道Ⅲ 返回,故C 正确;在月地转移轨道上飞行的过程中,始终在地球的引力范围内,不存在不受万有引力的瞬间,故D 错误.考向2 飞船对接问题例5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在轨飞行的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径向自主交会对接,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为实现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顺利对接,飞船安装有几十台微动力发动机,负责精确地控制它的各种转动和平动.对接前飞船要先到达和空间站很近的相对静止的某个停泊位置(距空间站200 m).为到达这个位置,飞船由惯性飞行状态转入发动机调控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飞船先到空间站同一圆周轨道上同方向运动,合适位置减速靠近即可 B .飞船先到与空间站圆周轨道垂直的同半径轨道上运动,合适位置减速靠近即可 C .飞船到空间站轨道下方圆周轨道上同方向运动,合适的位置减速即可 D .飞船先到空间站轨道上方圆周轨道上同方向运动,合适的位置减速即可 答案 D解析 根据卫星变轨时,由低轨道进入高轨道需要点火加速,反之要减速,所以飞船先到空间站下方的圆周轨道上同方向运动,合适位置加速靠近即可,或者飞船先到空间站轨道上方圆周轨道上同方向运动,合适的位置减速即可,故选D.考点三 双星或多星模型1.双星模型(1)定义: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所示.(2)特点①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Gm 1m 2L 2=m 1ω12r 1,Gm 1m 2L 2=m 2ω22r 2. ②两星的周期、角速度相同,即T 1=T 2,ω1=ω2. ③两星的轨道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 1+r 2=L . ④两星到圆心的距离r 1、r 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m 1m 2=r 2r 1.⑤双星的运动周期T =2πL 3G (m 1+m 2).⑥双星的总质量m 1+m 2=4π2L 3T 2G.2.多星模型所研究星体所受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常见的多星及规律:常见的三星模型①Gm 2(2R )2+GMm R 2=ma 向②Gm 2L2×cos 30°×2=ma 向 常见的四星模型①Gm 2L 2×cos 45°×2+Gm 2(2L )2=ma 向②Gm 2L 2×cos 30°×2+GmM ⎝⎛⎭⎫ L 3 2=ma 向例6 如图所示,“食双星”是两颗相距为d 的恒星A 、B ,只在相互引力作用下绕连线上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彼此掩食(像月亮挡住太阳)而造成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的两颗恒星.观察者在地球上通过望远镜观察“食双星”,视线与双星轨道共面.观测发现每隔时间T 两颗恒星与望远镜共线一次,已知引力常量为G ,地球距A 、B 很远,可认为地球保持静止,则( )A .恒星A 、B 运动的周期为T B .恒星A 的质量小于B 的质量C .恒星A 、B 的总质量为π2d 3GT 2D .恒星A 的线速度大于B 的线速度 答案 C解析 每隔时间T 两颗恒星与望远镜共线一次,则两恒星的运动周期为T ′=2T ,故A 错误;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 A m B d 2=m A 4π2(2T )2r A =m B 4π2(2T )2r B ,由题图知r A <r B ,则m A >m B ,故B错误;由B 选项得,两恒星总质量为M =m A +m B =π2d 3GT2,故C 正确;根据v =ωr ,两恒星角速度相等,则v A <v B ,故D 错误.例7 (多选)2019年人类天文史上首张黑洞图片正式公布.在宇宙中当一颗恒星靠近黑洞时,黑洞和恒星可以相互绕行,从而组成双星系统.在相互绕行的过程中,质量较大的恒星上的物质会逐渐被吸入到质量较小的黑洞中,从而被吞噬掉,黑洞吞噬恒星的过程也被称为“潮汐瓦解事件”.天鹅座X -1就是一个由黑洞和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它们以两者连线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在刚开始吞噬的较短时间内,恒星和黑洞的距离不变,则在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之间的万有引力变大B .黑洞的角速度变大C .恒星的线速度变大D .黑洞的线速度变大 答案 AC解析 假设恒星和黑洞的质量分别为M 、m ,环绕半径分别为R 、r ,且m <M ,两者之间的距离为L ,则根据万有引力定律有G MmL 2=F 向,恒星和黑洞的距离不变,随着黑洞吞噬恒星,在刚开始吞噬的较短时间内,M 与m 的乘积变大,它们间的万有引力变大,故A 正确;双星系统属于同轴转动的模型,角速度相等,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 MmL 2=mω2r =Mω2R ,其中R +r =L ,解得恒星的角速度ω=G (M +m )L 3,双星的质量之和不变,则角速度不变,故B 错误;根据mω2r =Mω2R ,得M m =rR,因为M 减小,m 增大,所以R 增大,r 减小,由v恒=ωR ,v 黑=ωr ,可得v 恒变大,v 黑变小,故C 正确,D 错误.例8 (多选)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三颗星体组成三星系统,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可忽略.设每颗星体的质量均为m ,三颗星体分别位于边长为r 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它们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 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以相同的角速度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颗星体所需向心力大小为2G m 2r 2B .每颗星体运行的周期均为2πr 33GmC .若r 不变,星体质量均变为2m ,则星体的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D .若m 不变,星体间的距离变为4r ,则星体的线速度变为原来的14答案 BC解析 任意两颗星体间的万有引力大小F 0=G m 2r 2,每颗星体受到其他两个星体的引力的合力为F =2F 0cos 30°=3G m 2r 2,A 错误;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 =m (2πT )2r ′,其中r ′=r 2cos 30°=3r3,解得每颗星体运行的周期均为T =2πr 33Gm ,B 正确;星体原来的角速度ω=2πT=3Gm r 3,若r 不变,星体质量均变为2m ,则星体的角速度ω′=2πT ′=6Gmr 3,则星体的角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C 正确;星体原来的线速度大小v =2πr ′T ,若m 不变,星体间的距离变为4r ,则星体的周期T ′=2π(4r )33Gm=16πr 33Gm =8T ,星体的线速度大小v ′=2πT ′×4r ′=πr ′T ,则星体的线速度变为原来的12,D 错误.考点四 星球“瓦解”问题 黑洞1.星球的瓦解问题当星球自转越来越快时,星球对“赤道”上的物体的引力不足以提供向心力时,物体将会“飘起来”,进一步导致星球瓦解,瓦解的临界条件是赤道上的物体所受星球的引力恰好提供向心力,即GMmR 2=mω2R ,得ω=GMR 3.当ω>GMR 3时,星球瓦解,当ω<GMR 3时,星球稳定运行. 2.黑洞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大、引力极大的天体,以至于光都无法逃逸,科学家一般通过观测绕黑洞运行的天体的运动规律间接研究黑洞.当天体的逃逸速度(逃逸速度为其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超过光速时,该天体就是黑洞.考向1 星球的瓦解问题例9 (2018·全国卷Ⅱ·16)2018年2月,我国500 m 口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自转周期T =5.19 ms.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N·m 2/kg 2.以周期T 稳定自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小值约为( )A .5×109 kg/m 3B .5×1012 kg/m 3C .5×1015 kg/m 3D .5×1018 kg/m 3答案 C解析 脉冲星稳定自转,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有G Mm r 2≥mr 4π2T 2,又知M =ρ·43πr 3,整理得密度ρ≥3πGT 2=3×3.146.67×10-11×(5.19×10-3)2 kg/m 3≈5.2×1015 kg/m 3,故选C.考向2 黑洞问题例10 科技日报北京2017年9月6日电,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称,某科学家在银河系中心附近的一团分子气体云中发现了一个黑洞.科学研究表明,当天体的逃逸速度(逃逸速度为其第一宇宙速度的2倍)超过光速时,该天体就是黑洞.已知某天体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k ,地球的半径为R ,地球的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为v 1, 光速为c ,则要使该天体成为黑洞,其半径应小于( ) A.2v 12R kc 2 B.2kc 2R v 12 C.k v 12R 2c 2 D.2k v 12R c2答案 D解析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1=GMR,则黑洞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2=GkMr,并且有2v 2>c ,联立解得r <2k v 12Rc2,所以D 正确,A 、B 、C 错误.课时精练1.(多选)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C.由于稀薄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D.卫星克服稀薄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量答案BD解析在卫星轨道半径变小的过程中,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卫星轨道半径变小,动能增大,由于稀薄气体阻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选项A、C错误,B正确;卫星动能增大,卫星克服稀薄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地球引力做的正功,而地球引力做的正功等于引力势能的减小量,所以卫星克服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量,选项D正确.2.(2023·浙江省强基联盟统测)2021年5月15日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在火星表面着陆,如图为天问一号的降落器“祝融”运行的降低轨道示意图,由椭圆轨道1、椭圆轨道2、圆轨道3、最终经过轨道4落在火星表面附近,最后启动主发动机进行反冲,稳稳地落在火星表面,P点是它们的内切点.关于探测器在上述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探测器在轨道1和轨道2上运动时的机械能相等B.探测器在轨道2上由Q点向P点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增大,机械能减小C.探测器在轨道1上运行经过P点的速度大于在轨道2上运行经过P点的速度D.轨道4可以看作平抛运动的轨迹答案 C解析探测器从轨道1变到轨道2上需要在P点减速,故机械能减小,所以探测器在轨道1和轨道2上运动时的机械能不相等,故C正确,A错误;探测器在同一轨道运行时,机械能不变,则探测器在轨道2上由Q点向P点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大,势能减小,机可得,械能不变,故B错误;探测器沿轨道4到落到火星表面上是在做近心运动,由a=G MR2在降落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增大,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发生改变,故轨道4不能看成平抛运动的轨迹,故D 错误.3.(多选)宇宙中两颗靠得比较近的恒星,只受到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互相绕转,称之为双星系统.设某双星系统A 、B 绕其连线上的某固定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若A 、B 两星球到O 点的距离之比为3∶1,则( )A .星球A 与星球B 所受引力大小之比为1∶1 B .星球A 与星球B 的线速度大小之比为1∶3C .星球A 与星球B 的质量之比为3∶1D .星球A 与星球B 的动能之比为3∶1 答案 AD解析 星球A 所受的引力与星球B 所受的引力均为二者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小是相等的,故A 正确;双星系统中,星球A 与星球B 转动的角速度相等,根据v =ωr 可知,线速度大小之比为3∶1,故B 错误;A 、B 两星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二者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可得G m A m BL 2=m A ω2r A =m B ω2r B ,则星球A 与星球B 的质量之比为m A ∶m B =r B ∶r A =1∶3,故C 错误;星球A 与星球B 的动能之比为E k A E k B =12m A v A 212m B v B2=m A (ωr A )2m B (ωr B )2=31,故D 正确.4.(2023·浙江诸暨市模拟)如图所示,“嫦娥一号”发射后绕地球椭圆轨道运行,多次调整后进入奔月轨道,接近月球后绕月球椭圆轨道运行,调整后进入月球表面轨道.已知a 是某一地球椭圆轨道的远地点,b 和c 是不同月球椭圆轨道的远月点,a 点到地球中心的距离等于b 点到月球中心的距离.则“嫦娥一号”( )A .在a 点速度小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B .在a 点和在b 点的加速度大小相等C .在b 点的机械能小于在c 点的机械能D .在奔月轨道上所受的万有引力一直减小 答案 A解析 地球第一宇宙速度等于卫星在地球表面轨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是卫星绕地球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故“嫦娥一号”在a 点速度小于地球第一宇宙速度,A 正确;在a 点,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 地m r 2=ma a ,解得a a =GM 地r 2,在b 点,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 月m r 2=ma b ,解得a b =GM 月r 2,由于a 点到地球中心的距离等于b 点到月球中心的距离,且地球质量大于月球质量,可得a a >a b ,B 错误;卫星绕同一中心天体转动时,从低轨道变轨到高轨道,需要在变轨处点火加速,此过程卫星的机械能增加,可知同一卫星绕同一中心天体转动时,轨道越高,卫星机械能越大,故“嫦娥一号”在b 点的机械能大于在c 点的机械能,C 错误;在奔月轨道上,卫星受到地球的引力越来越小,受到月球的引力越来越大,可知“嫦娥一号”受到的万有引力先减小后增大,D 错误.5.星球上的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要的最小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 2与第一宇宙速度v 1的关系是v 2=2v 1.已知某星球的半径为r ,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 的16.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忽略该星球的自转,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为( ) A.gr 3B.gr 6C.gr 3D.gr答案 A解析 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满足G Mmr 2=m v 12r ,在该星球表面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则有G Mm r 2=m g6,由以上两式得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 1=gr 6,则该星球的第二宇宙速度v 2=2×gr6=gr3,故A 正确. 6.(2023·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2022年2月27日,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点火起飞,经过12次分离,“跳着芭蕾”将22颗卫星分别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最高纪录.如图所示,假设其中两颗同轨道卫星A 、B 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可视为圆轨道,轨道离地面的高度均为地球半径的1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A 和卫星B 的质量必须严格相等 B .卫星在轨道上飞行的速度大于7.9 km/sC .卫星B 在同轨道上加速就能与卫星A 对接D .卫星进入轨道后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约为它在地面时的(1617)2答案 D解析 人造卫星的环绕周期、环绕半径等参量与卫星自身质量无关,A 错误;第一宇宙速度为卫星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环绕速度,卫星在轨道上飞行的速度小于7.9 km/s ,B 错误;卫星B 在同轨道上加速,会使卫星B 做离心运动,环绕半径变大,无法完成对接,C 错误;卫星在地球表面运动时,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F 1=G MmR 2,卫星进入轨道后,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F 2=G Mm(R +116R )2,因此卫星进入轨道后所受地球的万有引力大小约为它在地面时的(1617)2,D 正确.7.(2023·浙江省联考)2021年5月22日,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如图所示)开始巡视探测,已知地球质量约为火星质量的9.28倍,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火星第一宇宙速度的2.2倍.假设地球和火星均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不考虑地球和火星的自转,则“祝融号”在地球表面和火星表面所受万有引力大小的比值约为( )A .0.4B .0.9C .2.5D .9 答案 C解析 设祝融号质量为m ,地球质量为M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地球的半径为R ,则GMm R 2=m v 2R ,得R =GM v 2,祝融号在地球表面所受万有引力大小为F =GMm R 2=GMm (GM v 2)2=m v 4GM,设火星质量为M 1,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1,火星的半径为R 1,同理可得祝融号在火星表面所受万有引力大小为F 1=m v 14GM 1,所以F F 1=v 4M 1v 14M =(2.2)4×19.28≈2.5,故A 、B 、D 错误,C 正确.8.(2023·浙江绍兴市柯桥区模拟)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正式踏上回家之路,分离过程简化如图所示,脱离前天和核心舱处于半径为r 1的圆轨道Ⅰ,运行周期为T 1,从P 点脱离后神舟十三号飞船沿轨道Ⅱ返回半径为r 2的近地圆轨道Ⅲ上,Q 点为轨道Ⅱ与轨道Ⅲ的切点,在轨道Ⅲ上运行周期为T 2,然后再多次调整轨道,绕行5圈多点顺利着落在东风着陆场,根据信息可知( )A .T 1∶T 2=r 1∶r 2B .可以估算地球的密度为ρ=3πGT 12C .飞船在轨道Ⅱ上Q 点的速率要大于在轨道Ⅱ上P 点的速率D .飞船从P 到Q 过程中与地心连线扫过的面积与天和核心舱与地心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答案 C解析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有r 13T 12=r 23T 22,得T 1∶T 2=r 13∶r 23,故A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22=m 4π2T 22r 2,由于轨道Ⅲ为近地轨道,则地球体积为V =43πr 23,得ρ=M V =3πGT 22,故B 错误;飞船沿轨道Ⅱ运动过程中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Q 点的引力势能小于P 点的引力势能,故Q 点的动能大于P 点的动能,即Q 点的速度大于P 点的速度,故C 正确;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同一环绕天体与地心连线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飞船与核心舱在不同轨道运动,故D 错误.9.(2023·浙江省十校联盟第二次联考)如图所示,“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对接后飞行轨道高度与“天宫二号”圆轨道高度相同.已知引力常量为G ,地球半径为R .对接前“天宫二号”的轨道半径为r 、运行周期为T .由此可知( )A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同一高度轨道上加速追上“天宫二号”完成对接的B .地球的质量为4π2r 2GT2C .对接后,“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的运行周期等于TD .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2πRT答案 C解析 根据GMmr 2=m v 2r ,卫星加速,则所需向心力大于万有引力,卫星做离心运动,则“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从比“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轨道低的轨道上加速追上“天宫二号”完成对接的,故A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GMm r 2=m 4π2T 2r ,可得M =4π2r 3GT 2,故B 错误;对接后“天舟一号”飞行轨道高度与“天宫二号”运行圆轨道高度相同,“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体的运行周期等于T ,故C 正确;根据GMmR 2=m v 12R ,可得v 1=GMR,把M =4π2r 3GT 2代入解得v 1=2πTr 3R,故D 错误. 10.(2023·辽宁省模拟)我国成功地发射“天问一号”标志着我国成功地迈出了探测火星的第一步.已知火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火星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十分之一,航天器贴近地球表面飞行一周所用时间为T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若未来在火星表面发射一颗人造卫星,最小发射速度约为( ) A.gT 2π B.5gT10πC.5gT5πD.25gT 5π答案 B解析 由G MmR 2=m v 2R,得第一宇宙速度v =GMR,设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1,由g =ωv 1=2πT v 1,得v 1=gT2π,设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 2,则v 2v 1=M 2M 1·R 1R 2,代入数据解得v 2=55v 1=5gT10π,B 项正确.11.黑洞是一种密度极大、引力极大的天体,以至于光都无法逃逸,科学家一般通过观测绕黑洞运行的天体的运动规律间接研究黑洞.已知某黑洞的逃逸速度为v =2GMR,其中引力常量为G ,M 是该黑洞的质量,R 是该黑洞的半径.若天文学家观测到与该黑洞相距为r 的天体以周期T 绕该黑洞做匀速圆周运动,光速为c ,则下列关于该黑洞的说法正确的是( )。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鲁科版):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八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目标要求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会利用不同案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知道在不同实验案例中要测量的物理量,会进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实验技能储备一、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相碰的两物体的质量m 1、m 2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 1、v 2、v 1′、v 2′,算出碰撞前的动量p =m 1v 1+m 2v 2及碰撞后的动量p ′=m 1v 1′+m 2v 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相等.二、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案例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1.实验器材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等. 2.实验过程(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的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如图所示.(3)实验: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 (4)改变条件,重复实验: 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5)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3.数据处理(1)滑块速度的测量:v =ΔsΔt ,式中Δs 为滑块上挡光片的宽度(仪器说明书上给出,也可直接测量),Δt 为数字计时器显示的滑块(挡光片)经过光电门的时间. (2)验证的表达式:m 1v 1+m 2v 2=m 1v 1′+m 2v 2′. 案例二: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1.实验器材斜槽、小球(两个)、天平、复写纸、白纸、圆规、铅垂线等.2.实验过程(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球的质量,并选定质量大的小球为入射小球.(2)安装:按照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装置.调整固定斜槽使斜槽底端水平.(3)铺纸:白纸在下,复写纸在上且在适当位置铺放好.记下铅垂线所指的位置O.(4)放球找点:不放被撞小球,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某固定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量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P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5)碰撞找点:把被撞小球放在斜槽末端,每次让入射小球从斜槽同一高度(同步骤(4)中的高度)自由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重复实验10次.用步骤(4)的方法,标出碰后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和被撞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N,如图乙所示.(6)验证:连接ON,测量线段OP、OM、ON的长度.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最后代入m1·OP =m1·OM+m2·ON,看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成立.(7)整理: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3.数据处理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三、注意事项1.前提条件:碰撞的两物体应保证“水平”和“正碰”.2.案例提醒(1)若利用气垫导轨进行验证,调整气垫导轨时,应确保导轨水平.(2)若利用平抛运动规律进行验证:①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②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③选质量较大的小球作为入射小球;④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考向1 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例1 (2022·全国甲卷·23)利用图示的实验装置对碰撞过程进行研究.让质量为m 1的滑块A 与质量为m 2的静止滑块B 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比较碰撞后A 和B 的速度大小v 1和v 2,进而分析碰撞过程是否为弹性碰撞.完成下列填空:(1)调节导轨水平;(2)测得两滑块的质量分别为0.510 kg 和0.304 kg.要使碰撞后两滑块运动方向相反,应选取质量为________ kg 的滑块作为A ;(3)调节B 的位置,使得A 与B 接触时,A 的左端到左边挡板的距离s 1与B 的右端到右边挡板的距离s 2相等;(4)使A 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气垫导轨运动,并与B 碰撞,分别用传感器记录A 和B 从碰撞时刻开始到各自撞到挡板所用的时间t 1和t 2;(5)将B 放回到碰撞前的位置,改变A 的初速度大小,重复步骤(4).多次测量的结果如下表所示;1 2 3 4 5 t 1/s 0.49 0.67 1.01 1.22 1.39 t 2/s 0.15 0.21 0.33 0.40 0.46 k =v 1v 20.31k 20.330.330.33(6)表中的k 2=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7)v 1v 2的平均值为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8)理论研究表明,对本实验的碰撞过程,是否为弹性碰撞可由v 1v 2判断.若两滑块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则v 1v 2的理论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用m 1和m 2表示),本实验中其值为______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若该值与(7)中结果间的差别在允许范围内,则可认为滑块A 与滑块B 在导轨上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答案 (2)0.304 (6)0.31 (7)0.32(8)v 1v 2=m 2-m 12m 10.34 解析 (2)用质量较小的滑块碰撞质量较大的滑块,碰后运动方向相反,故选质量为0.304 kg 的滑块作为A .(6)由于两段位移大小相等,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k 2=v 1v 2=t 2t 1=0.210.67=0.31.(7)v 1v 2的平均值为k =0.31+0.31+0.33+0.33+0.335=0.32. (8)弹性碰撞时满足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可得m 1v 0=-m 1v 1+m 2v 2 12m 1v 02=12m 1v 12+12m 2v 22 联立解得v 1v 2=m 2-m 12m 1,代入数据可得v 1v 2=0.34.考向2 研究斜槽末端小球碰撞时的动量守恒例2 (2023·福建省莆田二中模拟)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为测定A 球不碰B 时做平抛运动的落点的平均位置,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跟记录纸上的O 点对齐,图乙给出了小球A 落点附近的情况,可得A 的平均落点到O 点的距离应为________cm.(2)小球A 下滑过程中与斜槽轨道间存在摩擦力,这对实验结果________产生误差(填“会”或“不会”).(3)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A 球为入射小球,B 球为被碰小球,以下有关实验过程中必须满足的条件正确的是________.A .入射小球的质量m A 可以小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B B .实验时需要测量斜槽末端到水平地面的高度C .入射小球每次不必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D .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小球放在斜槽末端处,且应恰好静止(4)如果碰撞过程中系统机械能也守恒,根据图中各点间的距离,下列式子成立的有________. A .m A ∶m B =ON ∶MPB .m A ∶m B =OP ∶MPC .m A ∶m B =OP ∶(MN -OM )D .m A ∶m B =ON ∶(MN -OM ) 答案 (1)65.50 (2)不会 (3)D (4)AD解析 (1)小球A 落点,应该取多次落点的平均落点,即用尽量小的圆把这些落点圈起来的圆心的位置,由题图乙可得距离应为65.50 cm.(2)在题图甲装置中,只要保证小球A 到达底端的速度相同即可,轨道有无摩擦对实验结果不会产生误差.(3)入射小球的质量m A 不可以小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 B ,否则A 球碰后反弹,故A 错误;在实验中不需要小球的下落高度,只要能保证高度相同,即可知道两小球下落时间相同,故B 错误;入射小球每次必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才能保证每次碰前的速度均相同,故C 错误;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小球放在斜槽末端处,应能保持静止,故D 正确. (4)两球碰撞后,小球做平抛运动,由于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它们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 相等,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 A =OP t ,v A ′=OM t ,v B ′=ONt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A v A =m A v A ′+m B v B ′则m A OP t =m A OM t +m B ON t ,m A m B =ON OP -OM =ON MP ,故A 正确,B 错误;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12m A v A 2=12m A v A ′2+12m B v B ′2,代入速度表达式整理得m A (OP 2-OM 2)=m B ON 2,又由m Am B =ONOP -OM,联立解得OP +OM =ON ,故OM =PN ,由几何关系得MN -OM =MN -PN =MP ,则m A ∶m B =ON ∶MP =ON ∶(MN -OM ),故D 正确,C 错误.考点二 探索创新实验考向1 实验装置的创新例3 如图为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选取两个半径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①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②安装实验装置,将斜槽AB 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切线水平,再将一斜面BC 连接在斜槽末端;③先不放小球m 2,让小球m 1从斜槽顶端A 处由静止释放,标记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P ; ④将小球m 2放在斜槽末端B 处,仍让小球m 1从斜槽顶端A 处由静止释放,两球发生碰撞,分别标记小球m 1、m 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⑤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B 的距离.图中M 、P 、N 三点是实验过程中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三个落点位置,从M 、P 、N 到B 的距离分别为s M 、s P 、s N .依据上述实验步骤,请回答下面问题:(1)两小球的质量m 1、m 2应满足m 1________m 2(填“>”“=”或“<”);(2)小球m 1与m 2发生碰撞后,m 1的落点是图中________点,m 2的落点是图中________点; (3)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就能说明两球碰撞前后动量是守恒的;(4)若要判断两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来表示,只需比较________与________是否相等即可. 答案 (1)> (2)M N (3)m 1s P =m 1s M +m 2s N (4)m 1s P m 1s M +m 2s N解析 (1)为了防止入射小球碰撞后反弹,一定要保证入射小球的质量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故m 1>m 2;(2)碰撞前,小球m 1落在题图中的P 点,由于m 1>m 2,当小球m 1与m 2发生碰撞后,m 1的落点是题图中M 点,m 2的落点是题图中N 点;(3)设碰前小球m 1的水平初速度为v 1,当小球m 1与m 2发生碰撞后,小球m 1落到M 点,设其水平速度为v 1′,m 2落到N 点,设其水平速度为v 2′,斜面BC 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α,由平抛运动规律得s M sin α=12gt 2,s M cos α=v 1′t ,联立解得v 1′=gs M cos 2 α2sin α,同理可得v 2′=gs N cos 2α2sin α,v 1=gs P cos 2 α2sin α,因此只要满足m 1v 1=m 1v 1′+m 2v 2′,即m 1s P =m 1s M +m2s N.(4)如果小球的碰撞为弹性碰撞,则满足12m1v12=12m1v1′2+12m2v2′2代入以上速度表达式可得m1s P=m1s M+m2s N故验证m1s P和m1s M+m2s N相等即可.考向2实验方案的创新例4某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在足够大的水平平台上的A点放置一个光电门,其右侧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左侧为粗糙水平面.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在小滑块a上固定一个宽度为d的窄挡光片;B.用天平分别测出小滑块a(含挡光片)和小球b的质量m a、m b;C.a和b间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轻短弹簧(与a、b不连接),静止放置在平台上;D.细线烧断后,a、b瞬间被弹开,向相反方向运动;E.记录滑块a通过光电门时挡光片的遮光时间t;F.小球b从平台边缘飞出后,落在水平地面的B点,用刻度尺测出平台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 及平台边缘铅垂线与B点之间的水平距离s;G.改变弹簧压缩量,进行多次测量.(1)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挡光片的宽度为________ mm.(2)针对该实验装置和实验结果,同学们做了充分的讨论.讨论结果如下:①该实验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则只需验证a、b弹开后的动量大小相等,即________=________(用上述实验所涉及物理量的字母表示);②若该实验的目的是求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则弹簧的弹性势能为________(用上述实验所涉及物理量的字母表示);③改变弹簧压缩量,多次测量后,该实验小组得到x a与1t2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图线的斜率为k,则平台上A点左侧与滑块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大小为________(用上述实验数据字母表示).答案 (1)3.80 (2)①m a dt m b sg 2h②m a d 22t 2+m b s 2g 4h ③d 22kg解析 (1)挡光片的宽度d =3 mm +16×0.05 mm =3.80 mm.(2)①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则应该验证m a v a =m b v b ,由滑块a 通过光电门可求v a =d t ,由b 球离开平台后做平抛运动,根据h =12gt 2,s =v b t ,整理可得v b =sg2h,因此需验证的表达式为m a dt=m b sg 2h ;②弹性势能大小为E p =12m a v a 2+12m b v b 2,代入数据整理得E p =m a d 22t2+m b s 2g 4h ;③根据动能定理可得μmgx a =12m v a 2,而v a =d t ,联立整理得x a =d 22μg ·1t 2,故k =d 22μg ,可得平台A 点左侧与滑块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d 22kg.课时精练1.(2023·云南省昆明一中高三检测)某实验小组在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入射球与被碰球半径相同、质量不等,且入射球的质量大于被碰球的质量.(1)用游标卡尺测量直径相同的入射球与被碰球的直径,测量结果如图甲所示,则直径为________cm ;(2)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 .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D.小球的直径(3)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先不放B球,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C由静止滚下,再把B 球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A球仍从C处由静止滚下.记录纸上的O点是铅垂线所指的位置,M、P、N分别为落点的痕迹,未放B球时,A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____点;放上B球后,B球的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______点;(4)释放多次后,取各落点位置的平均值,测得各落点痕迹到O点的距离:OM=13.10 cm,OP=21.90 cm,ON=26.04 cm.用天平称得入射小球A的质量m1=16.8 g,被碰小球B的质量m2=5.6 g.若将小球质量与水平位移的乘积作为“动量”,请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根据上面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实验中,关于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的测量越准确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小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轨道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答案(1)2.14(2)C(3)P N(4)3.66×10-3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系统在碰前和碰后的“动量”守恒(5)C解析(1)球的直径d=21 mm+4×0.1 mm=21.4 mm=2.14 cm.(2)小球离开轨道后做平抛运动,因为小球抛出点的高度相等,它们在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小球的水平位移与小球抛出的初速度成正比,可以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其初速度,所以C 正确.(3)A球和B球相撞后,B球的速度增大,A球的速度减小,所以碰撞后A球的落地点距离O 点最近,B球的落地点距离O点最远,所以P点是未放B球时A球的落地点,N点是放上B 球后B球的落地点.(4)碰后“总动量”p ′=m 1OM +m 2ON =0.016 8×0.131 0 kg·m +0.005 6×0.260 4 kg·m ≈3.66×10-3 kg·m则可知碰撞前、后“总动量”近似相等,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系统在碰前和碰后的“动量”守恒.(5)入射小球的释放点越高,入射球碰撞前的速度越大,相撞时内力越大,阻力的影响相对越小,可以较好地满足动量守恒的条件,也有利于减小测量水平位移时的相对误差,从而使实验的误差减小,C 正确.2.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推动小车A 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 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小车A 后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补偿阻力.(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测得各计数点间距如图乙所示,A 为运动起始的第一点,则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车的碰前速度,应选________段来计算A 车和B 车碰后的共同速度.(以上两空均选填“AB ”“BC ”“CD ”或“DE ”)(2)已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1=0.40 kg ,小车B 的质量m 2=0.20 kg ,由以上测量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为______ kg·m/s ;碰后总动量为____ kg·m/s(结果保留小数点后3位).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C DE (2)0.420 0.417 A 、B 碰撞过程中,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系统动量守恒 解析 (1)小车A 碰前运动稳定时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选择BC 段计算A 碰前的速度;两小车碰后粘在一起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选择DE 段计算A 和B 碰后的共同速度. (2) 碰前小车A 的速度为v 0=BC t =0.105 05×0.02m/s =1.050 m/s 则碰前两小车的总动量为p =m 1v 0+0=0.40×1.050 kg·m/s =0.420 kg·m/s 碰后两小车的速度为v =DE t =0.069 55×0.02m/s =0.695 m/s则碰后两小车的总动量为p ′=(m 1+m 2)v =(0.40+0.20)×0.695 kg·m/s =0.417 kg·m/s由上述实验结果得到的结论是:A 、B 碰撞过程中,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系统动量守恒.3.(2023·福建福州市模拟)某地中学生助手设计了一个实验演示板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选用大小为120 cm ×120 cm 的白底板竖直放置,悬挂点为O ,并标上如图所示的高度刻度;②悬挂点两根等长不可伸长的细绳分别系上两个可视为质点的A 摆和B 摆,两摆相对的侧面贴上双面胶,以使两摆撞击时能合二为一,以相同速度一起向上摆;③把A 摆拉到右侧h 1的高度,释放后与静止在平衡位置的B 摆相碰.当A 、B 摆到最高点时读出摆中心对应的高度h 2;回答以下问题:(1)若A 、B 两摆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则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用上述物理量字母表示).(2)把A 摆拉到右侧的高度为0.8 m ,两摆撞击后一起向左摆到的高度为0.2 m ,若满足A 摆质量是B 摆质量的________倍,即可验证系统动量守恒,从而可以得出A 摆碰前初动能为碰后两摆损失机械能的________倍.答案 (1)m A h 1=(m A +m B )h 2(2)1 2解析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m A gh 1=12m A v 12,得碰前速度v 1=2gh 1,由(m A +m B )gh 2=12(m A +m B )v 22,得碰后速度v 2=2gh 2,根据动量守恒可知需要验证的表达式为m A h 1=(m A +m B )h 2.(2)把数据代入上述验证表达式可得m A =m B ,即若满足A 摆的质量是B 摆的质量的1倍,即可验证系统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A v 1=(m A +m B )v 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12m A v 12=12(m A +m B )v 22+ΔE ,联立解得ΔE =14m A v 12,即A 摆碰前初动能为碰后两摆损失机械能的2倍.4.(2023·云南省昆明一中模拟)现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A、B两个滑块,滑块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连接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B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实验测得滑块A(包括弹簧片)的质量m1=0.310 kg,滑块B(包括弹簧片和遮光片)的质量m2=0.108 kg,遮光片的宽度d=1.00 cm,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f=50.0 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A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B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Δt B=3.500 ms,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根据图(b)中所标数据,可分析推断出碰撞发生在________间,A滑块碰撞前的速度为________ m/s,B滑块碰撞前的速度为________ m/s, A滑块碰撞后的速度为________ m/s,B 滑块碰撞后的速度为________ 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EF 2.0000.970 2.86解析由于A滑块与气垫导轨间的摩擦力非常小,所以除了碰撞过程,A滑块运动过程因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非常小,在相同时间内相邻位移的差值也非常小,根据图(b)中所标数据,可看出只有EF间的位移相比相邻间的位移变化比较明显,故碰撞发生在EF间;A滑块碰撞前的速度为v A=s FGT =4.00×10-20.02m/s=2.00 m/s, B滑块碰撞前的速度为0,A滑块碰撞后的速度为v A′=s DET =1.94×10-20.02m/s=0.970 m/s,B滑块碰撞后的速度为v B′=dΔt B=1.00×10-23.500×10-3m/s≈2.86 m/s.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在水平桌面上的适当位置固定好弹簧发射器,使其出口处切线与水平桌面相平;②在一块长平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将该木板竖直并贴紧桌面右侧边缘.将小球a向左压缩弹簧并使其由静止释放,a球碰到木板,在白纸上留下压痕P;③将木板向右水平平移适当距离,再将小球a向左压缩弹簧到某一固定位置并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上,在白纸上留下压痕P2;④将半径相同的小球b放在桌面的右边缘,仍让小球a从步骤③中的释放点由静止释放,与b球相碰后,两球均撞在木板上,在白纸上留下压痕P1、P3.(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小球a的质量一定要大于小球b的质量B.弹簧发射器的内接触面及桌面一定要光滑C.步骤②③中入射小球a的释放点位置一定相同D.把小球轻放在桌面右边缘,观察小球是否滚动来检测桌面右边缘末端是否水平(2)本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A.小球的半径rB.小球a、b的质量m1、m2C.弹簧的压缩量x1,木板距离桌子边缘的距离x2D.小球在木板上的压痕P1、P2、P3分别与P之间的竖直距离h1、h2、h3(3)用(2)中所测的物理量来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是否守恒,当满足关系式________时,则证明a、b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答案(1)AD(2)BD(3)m1h2=m1h3+m2h1解析(1)小球a的质量一定要大于小球b的质量,以防止入射球碰后反弹,选项A正确;弹簧发射器的内接触面及桌面不一定要光滑,只要a球到达桌边时速度相同即可,选项B错误;步骤②③中入射小球a的释放点位置不一定相同,但是步骤③④中入射小球a的释放点位置一定要相同,选项C错误;把小球轻放在桌面右边缘,观察小球是否滚动来检测桌面右边缘末端是否水平,选项D正确.(2)小球离开桌面右边缘后做平抛运动,设其水平位移为L,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L v0小球的竖直位移h =12gt 2 联立解得v 0=L g 2h碰撞前入射球a 的水平速度v 1=L g 2h 2碰撞后入射球a 的水平速度v 2=L g 2h 3碰撞后被碰球b 的水平速度v 3=Lg 2h 1 如果碰撞过程系统动量守恒,则m 1v 1=m 1v 2+m 2v 3 即m 1·Lg 2h 2=m 1·L g 2h 3+m 2·L g 2h 1, 整理得m 1h 2=m 1h 3+m 2h 1 则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球a 、b 的质量m 1、m 2和小球在木板上的压痕P 1、P 2、P 3分别与P 之间的竖直距离h 1、h 2、h 3,故选B 、D. (3)由以上分析可知当满足关系式m 1h 2=m 1h 3+m 2h 1时,则证明a 、b 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
高考物理复习教案设计七篇
高考物理复习教案设计七篇高考物理复习教案设计【篇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基本知识(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别.(×)(2)飞机8点40分从上海起飞,10点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别指的是两个时间间隔.(×)(3)10月25日23时33分在西昌成功将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25日23时33分,指的是时刻.(√)探究交流时间的常用单位有哪些?生活中、实验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计时仪器?【提示】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常用单位有分钟、小时,还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种钟表来计时,实验室和运动场上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若要比较精确地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有时需要测量和记录很短的时间,学校的实验室中常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来完成.二、路程和位移1.基本知识(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位移①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②定义: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③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长度.④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1)路程的大小一定大于位移的大小.(×)(2)物体运动时,路程相等,位移一定也相等.(×)(3)列车里程表中标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车从北京到天津的路程.(√)探究交流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再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所示,则他的运动轨迹、位置变动、走过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提示】他的运动轨迹不同,走过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变动相同,位移相同.三、矢量和标量1.基本知识(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时间、路程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算术加减法,而矢量则不同,后面将学习到.2.思考判断(1)负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2)李强向东行进5m,张伟向北行进也5m,他们的位移不同.(√)(3)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探究交流温度是标量还是矢量?+2℃和-5℃哪一个温度高?【提示】温度是标量,其正、负表示相对大小,所以+2℃比-5℃温度高.高考物理复习教案设计【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025高考物理备考复习教案 第六章 第2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
1
是飞机所受重力的 ,g取10
50
(1)飞机起飞时的动能是
[解析]
m/s2.
2.24×108 J.
1
Ek= mv2=2.24×108
2
J
(2)此过程飞机的动能变化量是
2.24×108 J.
[解析] ΔEk=Ek-Ek0=2.24×108 J
加速度的大小.用W表示质点从P点运动到N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C )
1
2
A. W= mgR,质点恰好可以到达Q点
1
2
B. W> mgR,质点不能到达Q点
1
2
C. W= 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D.
1
W< mgR,质点到达Q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2
返回目录
第2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
2
1
2
− m12
或W=Ek2-Ek1
合力
做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曲线运动
①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6]
变力做功
②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7]
[5]
③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8]
用
间断作
返回目录
第2讲
动能和动能定理
如图,一架喷气式飞机,质量m为7.0×104 kg,起飞过程中从静止开始滑跑.当位
解题应抓住
“两状态,一
过程”
“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在这一过程中研究对象的受力
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万有引力、动量守恒。
2. 电磁学:电场、磁场、电磁感应、交流电。
3. 光学: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波动。
4. 热学: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动理论。
5. 原子物理:原子结构、原子光谱、量子力学初步、核物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磁学、光学、量子力学初步。
教学重点:力学、热学、原子物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问题探讨等方式引入新课。
2. 知识回顾: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巩固基础知识。
3.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答疑解惑: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
2. 重点、难点提示。
3. 例题及解题步骤。
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2)电磁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3)光学:选择题、填空题。
(4)热学:计算题、选择题、填空题。
(5)原子物理:选择题、填空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相关书籍、文章,拓展学生知识面。
(2)布置研究性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组织物理竞赛、讲座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划分;4. 教学过程中的新课讲解和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
2022物理第6章动量实验7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教案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2.实验原理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度v、v′,算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相等。
3.实验器材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气垫导轨、光电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
方案二在光滑长木板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光滑长木板、打点计时器、纸带、小车(两个)、天平、撞针、橡皮泥。
方案三利用等大小球做平抛运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斜槽、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球两个、重垂线、白纸、复写纸、天平、刻度尺、圆规、三角板。
4.实验步骤方案一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滑块质量。
(2)安装:正确安装好气垫导轨,如图所示。
(3)测速度:接通电源,利用配套的光电计时装置测出两滑块各种情况下碰撞前后的速度(①改变滑块的质量;②改变滑块的初速度大小和方向)。
(4)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二在光滑长木板上两车碰撞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两小车的质量。
(2)安装: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光滑长木板的一端,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的后面,在两小车的碰撞端分别装上撞针和橡皮泥,如图所示.(3)碰撞:接通电源,让小车A运动,小车B静止,两车碰撞时撞针插入橡皮泥中,把两小车连接成一体运动。
(4)测速度:通过纸带上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及时间由v=错误!算出速度.(5)改变条件:改变碰撞条件,重复实验。
(6)验证:一维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方案三利用等大小球做平抛运动完成一维碰撞实验(1)测质量:先用天平测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质量m1、m2(m1>m2)。
(2)安装:按如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切线水平,调节实验装置使两小球碰撞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且碰撞瞬间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的球心连线与轨道末端的切线平行,以确保两小球正碰后的速度方向水平。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粤教版):电学实验综合
专题强化十六电学实验综合目标要求1.了解差值法、半偏法、等效法、电桥法等测电阻的方法.2.学会替换和改装电表进行实验.3.会利用电学实验知识探究创新实验方案.题型一测电阻的其他几种方法考向1差值法测电阻1.电流表差值法(如图所示)(1)基本原理:定值电阻R 0的电流I 0=I 2-I 1,电流表两端的电压U 1=(I 2-I 1)R 0.(2)可测物理量:①若R 0为已知量,可求得电流表的内阻r 1=(I 2-I 1)R 0I 1;②若r 1为已知量,可求得R 0=I 1r 1I 2-I 1.2.电压表差值法(如图所示)(1)基本原理:定值电阻R 0的电压U 0=U 2-U 1,流过电压表的电流I 1=U 2-U 1R 0.(2)可测物理量:①若R 0为已知量,可求得电压表的内阻r 1=U 1U 2-U 1R 0;②若r 1为已知量,可求得R 0=U 2-U 1U 1r 1.例1(2023·广东深圳市光明区模拟)实验小组测量定值电阻R x 的阻值,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实验器材:A .电源E (电动势为9V ,内阻不计)B .电流表A 1(量程为300mA ,内阻r 1为10Ω)C .电流表A 2(量程为200mA ,内阻r 2为15Ω)D .定值电阻R 0(阻值为15Ω)E .滑动变阻器R 1(最大阻值为10Ω)F .滑动变阻器R 2(最大阻值为1kΩ)G .开关及导线若干为尽可能准确测量R x 的阻值,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1)滑动变阻器应选择________(填“E ”或“F ”).正确连接实验电路后,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________(选填“最左端”或“最右端”);(2)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流表A 1满偏,若此时电流表A 2的示数为150mA ,则电阻R x 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V ,R x 的阻值为________Ω;(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________(选填“偶然误差”或“系统误差”).答案(1)E最左端(2)4.530(3)偶然误差解析(1)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式接法,所以选用阻值较小的E.为保证电路的安全性,开始时应使滑动变阻器分压阻值最小,所以应调至最左端.(2)电阻R x 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流表A 2与R 0两端的电压,则U =I 2(r 2+R 0)=0.15×(15+15)V =4.5V流过R x 的电流为I =I 1-I 2=0.3A -0.15A =0.15A 由欧姆定律可得R x =U I =4.50.15Ω=30Ω(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偶然误差.例2(2023·广东惠州市模拟)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测量阻值约为30Ω的电阻R x的阻值,图中R 0为标准电阻,阻值为R 0=5.4Ω;V 1、V 2为理想电压表,S 为开关,R 为滑动变阻器,E 为电源,采用如下步骤完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按照图甲所示的实验原理图在图丙中接好电路.丙(2)实验开始之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________(填“最左端”“最右端”或“中间”).闭合开关S ,改变滑片的位置,记下V 1、V 2的示数分别为U 1、U 2,则待测电阻的表达式为R x =________(用U 1、U 2、R 0表示).(3)为了减小偶然误差,改变滑片的位置,多测几组U 1、U 2的值,做出的U 2-U 1图像如图乙所示,图像的斜率为k =________(用R 0、R x 表示),可得R x =________Ω.答案(1)见解析图(2)最右端U 2U 1-U 2R 0(3)R x R x +R 0(3)27解析(1)完整的电路连线图如图.(2)为了电路安全,防止电流过大,闭合开关前,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最右端.由欧姆定律可得U 1-U 2R 0=U 2R x 整理可得待测电阻的表达式为R x =U 2U 1-U 2R 0(3)由U 1-U 2R 0=U 2R x 整理可得U 2=R xR x +R 0U 1则U 2-U 1图像的斜率k =R x R x +R 0由题图乙可知k =R x R x +R 0=2.53.0又R 0=5.4Ω解得R x =27Ω.考向2半偏法测电表内阻1.电流表半偏法(电路图如图所示)(1)实验步骤①先断开S 2,再闭合S 1,将R 1由最大阻值逐渐调小,使电流表读数等于其量程I m ;②保持R 1不变,闭合S 2,将电阻箱R 2由最大阻值逐渐调小,当电流表读数等于12I m 时记录下R 2的值,则R A =R 2.(2)实验原理当闭合S 2时,因为R 1≫R A ,故总电流变化极小,认为不变仍为I m ,电流表读数为I m2,则R 2中电流为Im 2,所以R A =R 2.(3)误差分析①测量值偏小:R A 测=R 2<R A 真.②原因分析:当闭合S 2时,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大于原电流表的满偏电流,而此时电流表半偏,所以流经R 2的电流比电流表所在支路的电流大,R 2的电阻比电流表的电阻小,而我们把R 2的读数当成电流表的内阻,故测得的电流表的内阻偏小.③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电动势较大的电源E ,选阻值非常大的滑动变阻器R 1,满足R 1≫R A .2.电压表半偏法(电路图如图所示)(1)实验步骤①将R 2的阻值调为零,闭合S ,调节R 1的滑动触头,使电压表读数等于其量程U m ;②保持R 1的滑动触头不动,调节R 2,当电压表读数等于12U m 时记录下R 2的值,则R V =R 2.(2)实验原理:R V ≫R 1,R 2接入电路时可认为电压表和R 2两端的总电压不变,仍为U m ,当电压表示数调为U m 2时,R 2两端电压也为Um 2,则二者电阻相等,即R V =R 2.(3)误差分析①测量值偏大:R V 测=R 2>R V 真.②原因分析:当R 2的阻值由零逐渐增大时,R 2与电压表两端的总电压也将逐渐增大,因此电压表读数等于12U m 时,R 2两端的电压将大于12U m ,使R 2>R V ,从而造成R V 的测量值偏大.显然电压表半偏法适用于测量内阻较大的电压表的电阻.③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电动势较大的电源E,选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R1,满足R1≪R V.例3甲同学要把一个最大量程为200μA的直流电流计G,改装成量程是0~4V的直流电压表.(1)甲同学按如图所示电路,用半偏法测定电流计G的内电阻r g,其中电阻R0约为1kΩ.为使r g的测量值尽量准确,在以下器材中,电源E应选用________,电阻器R1应选用_____,电阻器R2应选用_________(选填器材前的字母).A.电源(电动势1.5V)B.电源(电动势6V)C.电阻箱(0~999.9Ω)D.滑动变阻器(0~500Ω)E.电位器(一种可变电阻,与滑动变阻器相当)(0~5.1kΩ)F.电位器(0~51kΩ)(2)该同学在开关断开情况下,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将R2的阻值调至最大.后续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记录R1的阻值并整理好器材.(请按合理的实验顺序,选填下列步骤前的字母)A.闭合S1B.闭合S2C.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偏转到满刻度D.调节R2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E.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一半F.调节R1的阻值,使电流计指针偏转到满刻度(3)如果所得的R1的阻值为300.0Ω,则图中被测电流计G的内阻r g的测量值为________Ω,该测量值________实际值(选填“略大于”“略小于”或“等于”).(4)给电流计G________联(选填“串”或“并”)一个阻值为________kΩ的电阻,就可以将该电流计G改装为量程4V的电压表.答案(1)B C F(2)B C A E(3)300略小于(4)串19.7解析(1)半偏法测量表头内阻时,首先选择滑动变阻器(必须大于电路所需的最小电阻),根据电路的电压为电动势,电路的最大电流为表头的满偏电流,则最小电阻为60.2×10-3Ω=3.0×104Ω=30kΩ或 1.50.2×10-3Ω=7.5×103Ω=7.5kΩ,考虑到保护电阻1kΩ,则可知调节滑动变阻器使表头满偏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接近29kΩ或6.5kΩ,电路图中R2是滑动变阻器,不能选D和E,只能选F.表头满偏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越大,实验的误差越小,所以电源选择电动势为6V的B,而且滑动变阻器F的阻值也满足调节所需,而R1是用来测量表头内阻的电阻箱,只能选C.(2)实验步骤:第一步闭合S2;第二步调节R2阻值,使电流计满偏;第三步闭合S1;第四步调节R1阻值,使电流计半偏;第五步读出R1阻值即为待测表头的内阻,故后续的实验操作步骤依次为BCAE.(3)R1的示数为待测表头的内阻是300.0Ω,闭合S1后,电路的总电阻减小,当表头半偏时干路上的电流就大于表头的满偏电流,流过电阻箱的电流就大于表头的满偏电流,所以电阻箱的阻值略小于表头的内阻.(4)给表头串联一个电阻可以改装为电压表,改装后的电压表的内阻为R V=U mI g=40.2×10-3Ω=2.0×104Ω=20kΩ,则串联电阻的大小为20kΩ-300Ω=19.7kΩ.例4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2.5V的电压表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99.9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kΩ),直流电源E(电动势3V),开关1个,导线若干.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电路原理图甲连接线路;②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V,记下电阻箱的阻值.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R1”或“R2”).(2)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将图乙中实物图连线.(3)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100μA B .250μA C .500μA D .1mA 答案(1)R 1(2)见解析图(3)2520(4)D解析(1)本实验为测电压表的内阻,实验中电压表示数变化不大,则接入电阻箱后电路的总电阻变化不大,故需要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较小,故选R 1可减小实验误差.(2)滑动变阻器为分压式接法,实物图连线如图所示.(3)电压表和电阻箱串联,两端电压分别为2.00V 和0.50V ,则R V =4R =2520Ω.(4)表头的满偏电流I g =U R V =2.52520A ≈1mA ,故选项D 正确.考向3等效替代法测电阻如图所示,先让待测电阻串联后接到电动势恒定的电源上,调节R 2,使电表指针指在适当位置读出电表示数;然后将电阻箱串联后接到同一电源上,保持R 2阻值不变,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表的读数仍为原来记录的读数,则电阻箱的读数即等于待测电阻的阻值.例5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可以用来测量电阻,可供选用的实验器材如下:A .待测电阻R x (阻值约为55Ω)B .定值电阻R 0(阻值为16Ω)C .电压表V 1(0~3V ,内阻很大,可看成理想电压表)D .电压表V 2(0~15V ,内阻很大,可看成理想电压表)E .滑动变阻器R 1(5Ω,2A)F .滑动变阻器R 2(50Ω,2A)G .蓄电池(电动势4.0V ,内阻忽略不计)H .单刀双掷开关、导线等(1)要完成本实验且较准确进行测量,电压表应该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_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序号)(2)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实验器材,单刀双掷开关空置,把滑动变阻器触头滑到最左端.②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1”,调节滑动变阻器触头,使得电压表读数为2.8V③将单刀双掷开关掷于“2”,________(填“向左滑动”“向右滑动”或“不再滑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观察并记录电压表读数为1.6V.(3)根据实验数据,被测电阻的测量值R x =________Ω.(4)由于蓄电池内阻r 的存在,R x 测量值将________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1)C F(2)不再滑动(3)56(4)等于解析(1)由于电动势为4.0V,15V 量程的电压表量程太大,因此选用量程为3V 的电压表;最大阻值为5Ω的滑动变阻器会使得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超过3V 的电压表量程,因此不能选用,只能选用最大阻值为50Ω的滑动变阻器.(2)根据实验原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R 是不能改变的,否则就不能解出R x 的值.(3)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单刀双掷开关掷于“1”的位置时U x R x =E -U x R,即R R x =37单刀双掷开关掷于“2”的位置时U 0R 0=E -U 0R即R 0R =23,联立解得R x =56Ω(4)蓄电池的内电阻r 与滑动变阻器电阻可当作一个整体,则r 的存在不影响R x 的值.考向4电桥法测电阻(1)操作:如图甲所示,实验中调节电阻箱R 3,使灵敏电流计G 的示数为0.(2)原理:当I G =0时,有U AB =0,则U R 1=U R 3,U R 2=U Rx ;电路可以等效为如图乙所示.根据欧姆定律有U R 1R 1=U R 2R 2,U R 1R 3=U R 2R x ,由以上两式解得R 1R x =R 2R 3或R 1R 2=R 3R x,这就是电桥平衡的条件,由该平衡条件可求出被测电阻R x 的阻值.例6某同学利用如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微安表(量程为100μA ,内阻大约为2500Ω)的内阻.可使用的器材有:两个滑动变阻器R 1、R 2(其中一个阻值为20Ω,另一个阻值为2000Ω);电阻箱R z (最大阻值为99999.9Ω);电源E (电动势约为1.5V);开关S 1和S 2.C 、D 分别为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1)按原理图(a)将图(b)中的实物连线.(2)完成下列填空:①R 1的阻值为________Ω(填“20”或“2000”).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 1的滑片C 滑到接近图(a)中滑动变阻器的________端(填“左”或“右”)对应的位置;将R 2的滑片D 置于中间位置附近.③将电阻箱R z 的阻值置于2500.0Ω,接通S 1.将R 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 2的滑片D 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 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 2接通前B 与D 所在位置的电势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④将电阻箱R z 和微安表位置对调,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发现将R z 的阻值置于2601.0Ω时,在接通S 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也保持不变.待测微安表的内阻为____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3)写出一条提高测量微安表内阻精度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见解析图(2)①20②左③相等④2550(3)调节R 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解析(1)实物连线如图所示:(2)①滑动变阻器R 1采用分压式接法,为了方便调节要选择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故R 1的阻值为20Ω;②为了保护微安表,开始时将R 1的滑片C 滑到滑动变阻器的左端对应的位置;③将电阻箱R z 的阻值置于2500.0Ω,接通S 1;将R 1的滑片置于适当位置,再反复调节R 2的滑片D 的位置;最终使得接通S 2前后,微安表的示数保持不变,这说明S 2接通后在BD 中无电流流过,可知B 与D 所在位置的电势相等;④设滑片D 两侧电阻分别为R 21和R 22,由B 与D 所在位置的电势相等可知,R z1R 21=RμA R 22;同理,当R z 和微安表对调时,仍有R μA R 21=Rz2R 22;联立两式解得,R μA =R z1R z2=2500.0×2601.0Ω=2550Ω(3)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调节R 1上的分压,尽可能使微安表接近满量程.题型二定值电阻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定值电阻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1)保护作用:保护电表,保护电源.(2)测量作用:已知电压的定值电阻相当于电流表,已知电流的定值电阻相当于电压表,主要有如图所示两种情况:图甲中流过电压表V 2的电流:I 2=U 1-U 2R;图乙中电流表A 2两端的电压U 2=(I 1-I 2)R ;(3)扩大作用:测量电路中用来扩大电表量程;当待测电阻过小时,可串联定值电阻用来扩大待测量.例7某兴趣小组要精确测量一只电流表G(量程为2mA 、内阻约为100Ω)的内阻.实验室中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流表A 1:量程为6mA ,内阻约为200Ω;电流表A 2:量程为0.6A ,内阻约为0.1Ω;定值电阻R 1:阻值为10Ω;定值电阻R 2:阻值为60Ω;滑动变阻器R 3:最大电阻20Ω,额定电流1.5A ;直流电源:电动势1.5V ,内阻0.5Ω;开关,导线若干.(1)为了精确测量电流表G 的内阻,应选择的电流表为________,定值电阻为________;(均填写器材的符号)(2)在虚线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3)按照电路进行实验,测得电流表A 的示数为I 1,电流表G 的示数为I 2,则电流表G 的内阻的表达式为r g =________.答案(1)A 1R 2(2)见解析图(3)(I 1-I 2)R 2I 2解析(1)电流表G 的量程为2mA ,电流表应选择量程与其最接近的A 1.由于实验中未提供电压表,则需要在G 两端并联定值电阻从而间接获取电压信息,当G 满偏时,为了使A 1不超过量程,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需满足I ≤4mA则定值电阻的阻值需满足R =r g I g I≥50Ω所以定值电阻应选择R 2.(2)由于电流表A 1的内阻约200Ω,且G 和R 2的并联等效电阻约为37.5Ω,二者之和相对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而言较大,所以为了便于控制,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式接法,如图所示.(3)根据欧姆定律可得r g=(I1-I2)R2.I2课时精练1.为了测量一微安表头A的内阻,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A0是标准微安表,R0和R N分别是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S和S1分别是单刀双掷开关和单刀单掷开关,E是电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1)将S拨向接点1,接通S1,调节________,使待测表头指针偏转到适当位置,记下此时________的读数I;(2)然后将S拨向接点2,调节________,使__________,记下此时R N的读数;(3)多次重复上述过程,计算R N读数的________,此即为待测微安表头内阻的测量值.答案(1)R0A0(2)R N A0的读数仍为I(3)平均值2.要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R V1,已知其最大量程为3V,内阻约3kΩ.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流表A,量程0~0.6A,内阻约为0.1Ω电压表V2,量程0~5V,内阻约为5kΩ定值电阻R1,阻值为20Ω定值电阻R2,阻值为2kΩ滑动变阻器R3,最大阻值100Ω,额定电流1.5A电源E,电动势6V,内阻约为0.5Ω开关S一个,导线若干.(1)某同学设想按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测量,读出电压表V 1和电流表A 的示数后,用欧姆定律计算出R V1.该方案实际上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2)另一同学按如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来测量电压表V 1的内阻R V1.①图中R 0应选__________.(选填“R 1”或“R 2”)②在虚线方框内画出该实验电路图.③接通电路后,调整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在适当的位置,此时电压表V 1的读数为U 1,电压表V 2的读数为U 2,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 0,则电压表V 1的内阻R V1的表达式为R V1=________.答案(1)不可行电流表量程太大(2)①R 2②见解析图③U 1U 2-U 1R 0解析(1)该方案不可行,因为电流表量程太大,结合电路图与电源电动势及电压表内阻可知流经电流表的电流值太小,从而导致误差太大;(2)①因V 2的最大量程为5V ,V 1的最大量程为3V ,则定值电阻的阻值应该与V 1的内阻相当,故选R 2;②结合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③由电路可知R V1=U 1U 2-U 1R 0=U 1U 2-U 1R 0.3.(2023·广东珠海市模拟)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量一表头的电阻.供选用的器材如下:A.待测表头G1(内阻r1约为300Ω,量程为5.0mA);B.灵敏电流表G2(内阻r2=300Ω,量程为1.0mA);C.定值电阻R(R=1200Ω);D.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为10Ω);E.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为1000Ω);F.电源E(电动势E=1.5V,内阻不计);G.开关S,导线若干.(1)请根据图甲所示电路将图乙的实物图补充完整.(2)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填“R1”或“R2”).开关S闭合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滑动至________(填“a”或“b”)端.(3)该同学接入定值电阻R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中某次待测表头G1的示数如图丙所示,示数为________mA.(5)该同学多次移动滑片P,记录相应的G1、G2示数I1、I2;以I1为纵坐标I2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测得图线的斜率k=4.8,则待测表头内阻r1=________Ω.答案(1)见解析图(2)R1b(3)保护G2,使两表均能达到接近满偏(4)3.40(3.38、3.39均可)(5)312.5解析(1)实物连线,如图所示:(2)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为方便实验操作,应选择最大阻值较小的滑动变阻器R1,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要置于分压电路分压为零的位置,即滑动变阻器要移到b端;(3)由于两电流表的内阻相当,但满偏电流相差很大,所以为了使指针偏角相差不大,要接入定值电阻R,其作用是保护G2,使两表均能接近满偏;(4)从题图丙中读出电流为3.40mA;(5)根据欧姆定律和并联电路电压相等的关系有:I 1r 1=I 2(r 2+R ),那么I 1=(r 2r 1+R r 1)I 2,结合题意图像的斜率k =r 2+R r 1,所以r 1=r 2+R k =300+12004.8Ω=312.5Ω.4.(2023·广东茂名市五校联盟联考)某同学在测两节干电池串联时的电动势和内阻时所用的器材如下:A .两节干电池:总电动势约为3V ,总内阻约为0.5Ω;B .电压表V :量程为3V ,内阻为几千欧;C .电流表A :量程为100mA ,内阻为4.5Ω;D .定值电阻R 0:阻值为0.5Ω;E .滑动变阻器R :0~20Ω;F .开关,导线若干.(1)该同学设计出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根据电路图用笔画线在图乙中将实物图连接完整.(2)实验中,该小组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多次测量得出多组电压表的示数U 和电流表A 的示数I ,通过描点画出电源的U -I 图像如图丙所示,这两节干电池的总电动势E =________V(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总内阻r =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电流表的内阻对两节干电池总电动势的测量结果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答案(1)见解析图(2)2.95(2.94也可)0.50(0.49也可)(3)没有解析(1)实物图如图所示(2)改装后电流表的量程为1A ,内阻R A =0.45Ω,由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得E =U +(I +Ir A R 0)(R A +r )则有U =E -(I +Ir A R 0)(R A +r )=E -I (1+r A R 0)(R A +r )故U -I 图像与纵轴的交点为两节干电池的总电动势E =2.95VU -I 图像斜率的绝对值等于10(R A +r ),故(R A +r )=0.95Ω解得r =0.50Ω.(3)当电流表的示数为0时,外电压等于两节干电池的总电动势,故电动势没有系统误差,所以电流表的内阻对两节干电池总电动势的测量结果没有影响.5.某小组用惠斯通电桥测量电阻R x 的阻值:方案一:如图(a)所示,先闭合开关S ,然后调整电阻箱R 2的阻值,使开关S 0闭合时,电流表G 的示数为零.已知定值电阻R 1、R 3的阻值,即可求得电阻R x 的阻值.(1)实验中对电流表G 的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电流表的零刻度在表盘左侧B .电流表的零刻度在表盘中央C .电流表的灵敏度高,无需准确读出电流的大小D .电流表的灵敏度高,且能准确读出电流的大小(2)若实验中未接入电流表G ,而其他电路均已连接完好,调节电阻箱R 2,当R 2R x >R 1R 3,则B 、D 两点的电势的关系满足φB ________(选填“>”“<”或“=”)φD .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用一段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替代R 1、R 3,将电阻箱R 2换成定值电阻R ,如图(b)所示.(3)闭合开关S ,调整触头D 的位置,使按下触头D 时,电流表G 的示数为零.已知定值电阻R 的阻值,用刻度尺测量出l 1、l 2,则电阻R x =________.(用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4)为消除因电阻丝的粗细不均匀而带来的误差,将图(b)中的定值电阻R 换成电阻箱,并且按照(3)中操作时,电阻箱的读数记为R 4;然后将电阻箱与R x 交换位置,保持触头D 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重新使电流表G 的示数为零,此时电阻箱的读数记为R 5,则电阻R x =________.(用电阻箱的读数表示)答案(1)BC (2)<(3)l 2l 1R (4)R 4R 5解析(1)电流表G 零刻度线在中央时,可以判断电流的流向,判断B 和D 两点电势的高低,所以要求电流表G 的零刻度在表盘中央,所以B 正确,A 错误;根据电流表中表针摆动的方向便可判断B 和D 两点电势的高低,进而进行调节,无需准确读出电流的大小,所以C 正确,D 错误.(2)当没有接电流表G 时,R 2与R x 串联,R 1与R 3串联,然后R 2、R x 和R 1、R 3再并联,则I 1R 2+I 1R x =U AB +U BC =U AC ,I 2R 1+I 2R 3=U AD +U DC =U AC ,整理可得R 2R x =U AB U BC =U AC U BC -1,R 1R 3=U ADU DC=U AC U DC -1.所以,当R 2R x >R 1R 3时,U BC <U DC ,即φB <φD .(3)闭合开关S 后,调整触头D 的位置,使按下触头D 时,电流表G 示数为零,说明φB =φD ,则U AB =U AD ,U BC =U DC ,同时R 与R x 电流相同,均匀电阻丝电流相同,设电阻丝单位长度的电阻为R 0,则U AB R =U BC R x ,U AD R 0l 1=U DC R 0l 2,整理得R R x =l 1l 2,得R x =l 2l 1R .(4)l 1和l 2的电阻记为R 0l 1和R 0l 2,则R 4R x =R 0l 1R 0l 2,R x R 5=R 0l 1R 0l 2,联立得R x =R 4R 5.。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鲁科版):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十三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目标要求 1.掌握测量折射率的原理及方法.2.会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技能储备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当光线AO以一定的入射角i透过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时,通过插针法找出跟入射光线AO对应的出射光线O′B,从而画出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后的折射光线OO′,求出折射角r,再根据n=sin isin r或n=PNQN′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2.实验器材木板、白纸、玻璃砖、大头针、图钉、量角器、三角板、铅笔.3.实验步骤(1)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木板上.(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并取aa′上的一点O为入射点,作过O点的法线MM′.(3)画出线段AO作为入射光线,并在AO上插上P1、P2两根大头针.(4)在白纸上放上玻璃砖,使玻璃砖的一条长边与直线aa′对齐,并画出另一条长边的对齐线bb′.(5)眼睛在bb′的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两个大头针并调整视线方向,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然后在眼睛这一侧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P2的像,再插上P4,使P4挡住P1、P2的像和P3.(6)移去玻璃砖,拔去大头针,由大头针P3、P4的针孔位置确定出射光线O′B及出射点O′,连接O、O′得到线段OO′.(7)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i和折射角r,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i和sin r.(8)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4.数据分析(1)计算法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i 和折射角r ,并查出其正弦值sin i 和sin r .算出不同入射角时的sin i sin r ,并取平均值.(2)图像法改变不同的入射角i ,测出不同的折射角r ,作sin i -sin r 的图像,由n =sin i sin r可知图像应是过原点的直线,如图所示,其斜率为折射率.(3)“单位圆”法以入射点O 为圆心,以一定的长度R 为半径画圆,如图所示,sin i =EH OE ,sin r =E ′H ′OE ′,OE =OE ′=R ,则n =sin i sin r =EH E ′H ′.只要用刻度尺量出EH 、E ′H ′的长度就可以求出n .5.注意事项(1)实验时,应尽可能将大头针竖直插在纸上,且P 1和P 2之间、P 3和P 4之间、P 2与O 、P 3与O ′之间距离要稍大一些.(2)入射角i 不宜太大(接近90°),也不宜太小(接近0°).(3)操作时手不能触摸玻璃砖的光洁光学面,也不能把玻璃砖界面当尺子画界线.(4)实验过程中,玻璃砖与白纸的相对位置不能改变.(5)玻璃砖应选用宽度较大的,宜在5 cm 以上,若宽度太小,则测量误差较大.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例1 某小组做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所用器材有:玻璃砖,大头针,刻度尺,圆规,笔,白纸.(1)下列哪些措施能够提高实验准确程度______.A .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B .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C.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D.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2)该小组用同一套器材完成了四次实验,记录的玻璃砖界线和四个大头针扎下的孔洞如图所示,其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3)该小组选取了操作正确的实验记录,在白纸上画出光线的径迹,以入射点O为圆心作圆,与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交于A、B点,再过A、B点作法线NN′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点,如图甲所示,则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用图中线段的字母表示)(4)在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乙中①、②所示,其中甲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他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AD(2)D(3)ACBD(4)偏小不变解析(1)为了使作图误差更小,应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A正确;根据折射定律可知,如果两个光学面不平行,不影响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值,所以对折射率的测定结果不产生影响,B错误;为了准确测量光路图,应选用较细的大头针来完成实验,选用粗的大头针完成实验时,容易出现观察误差,使光线实际并不平行,C错误;插在玻璃砖同侧的大头针之间的距离应适当大些,引起的角度误差会减小,D正确.(2)由题图可知,选用的玻璃砖两光学表面平行,则入射光线应与出射光线平行,B、C错误;又光线在玻璃砖中与法线的夹角应小于光线在空气中与法线的夹角,A错误,D正确.(3)由折射定律可知n=sin∠AOCsin∠BOD=ACAOBDBO=ACBD.(4)如图,甲同学在测定折射率时,作出的折射光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实线表示实际光线,可见折射角偏大,则由折射定律n=sin isin r可知,折射率n偏小.用题图②测折射率时,只要操作正确,折射率的测量值与玻璃砖形状无关,故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不变.例2用圆弧状玻璃砖做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实验时,先在白纸上放好圆弧状玻璃砖,在玻璃砖的一侧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然后在玻璃砖的另一侧观察,调整视线使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接着在眼睛所在的一侧插两枚大头针P3和P4,使P3挡住P1和P2的像,P4挡住P3以及P1和P2的像,在纸上标出大头针位置和圆弧状玻璃砖轮廓,如图甲所示,其中O 为两圆弧圆心,图中已画出经P1、P2点的入射光线.(1)在图甲上补画出所需的光路.(2)为了测出玻璃的折射率,需要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请在图甲中的AB分界面上标出这两个角,分别用i和r表示.(3)为了保证在光线从弧面CD上射出,实验过程中,光线在弧面AB的入射角应适当________________(选填“小一些”“无所谓”或“大一些”).(4)多次改变入射角,测得几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测得的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玻璃的折射率n=________.答案(1)(2)见解析图(3)小一些(4)1.5解析(1)(2)连接P1、P2表示入射光线,连接P3、P4表示出射光线,连接两光线与玻璃砖的交点,即为折射光线,测量的入射角i、折射角r及光路图如图所示.(3)为防止光线在弧面CD 发生全反射,光线在弧面AB 的入射角应适当小一些.(4)根据题图乙得玻璃的折射率n =sin i sin r =1.5. 考点二 探索创新实验例3 (2023·江苏淮安市模拟)某同学用半圆柱玻璃砖做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他的操作步骤如下:A .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半圆柱玻璃砖的直径d ,算出半径r =d 2,然后确定圆心的位置,记在玻璃砖上;B .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作为入射光线,并在入射光线上插两枚大头针P 1和P 2;C .让入射光线与玻璃砖的直径垂直,入射光线经过圆心O ;D .以圆心O 为轴,缓慢逆时针转动玻璃砖,同时调整视线方向,直到从AB 下方恰好看不到P 2和P 1的像,然后沿半圆柱玻璃砖直径画一条直线AB ,并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1)看不到P 2和P 1的像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2)只使用毫米刻度尺,还需要测量________(选填“OD ”或“CD ”)的长度,记作l ;(3)玻璃砖折射率的表达式n =________.答案 (1)全反射 (2)CD (3)d 2l解析 (1)看不到P 2和P 1的像是由于光线在AB 面上发生了全反射.(2)(3)只要测出“CD ”的长度l ,就相当于测出了临界角的正弦值,即sin C =l r ,而sin C =1n,可得折射率n =d 2l. 例4 (2023·福建厦门市模拟)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直角三棱镜做“测量玻璃折射率”的实验. 他们先在白纸上画出三棱镜的轮廓(用实线△ABC 表示),然后放好三棱镜,在垂直于AB 的方向上插上两枚大头针P 1和P 2,在棱镜的左侧观察,当P 1的像恰好被P 2的像挡住时,插上大头针P 3,使P 3挡住P 1、P 2的像,再插上大头针P 4,使P 4挡住P 3和P 1、P 2的像.移去三棱镜和大头针,大头针在纸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将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2)根据图中所给数据,可得该玻璃的折射率n =________;(3)若实验中放置三棱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平移,移至图中虚线处,而测量时仍将△ABC 作为实验中棱镜所处位置,由此得出该玻璃折射率的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答案 (1)见解析图 (2)2 (3)小于解析 (1)如图所示.(2)根据几何关系可知光线在AC 面的入射角为30°,根据折射定律可得n =sin 45°sin 30°= 2 (3)若实验中放置三棱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平移,移至图中虚线处,如图所示,可知出射光线相对于三棱镜不动时的出射光线向下平移,所以对折射角的测量无影响,但测量时仍将△ABC 作为实验中棱镜所处位置,所以作出的BC 面的反射光线会比实际的反射光线向逆时针方向偏,由此造成所测光线在AC 面的入射角比实际值偏大,所以该玻璃折射率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课时精练1.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某同学经正确操作后插好了4枚大头针,如图甲所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入射角越大,误差越小B.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后,用铅笔贴着光学面画出界面C.实验时既可用量角器,也可用圆规和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D.判断像与大头针是否在同一直线时,应该观察大头针的头部(2)请在图乙中画出完整的光路图;(3)对你画出的光路图进行测量和计算,求得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4)为了观测光在玻璃砖不同表面的折射现象,某同学做了两次实验,经正确操作后插好了8枚大头针,如图丙所示.图丙中P1和P2是同一入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其对应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3和________(选填“A”或“B”).答案(1)C(2)见解析图(3)1.57(4)A解析(1)入射角尽量大些,折射角也会大些,折射现象较明显,角度的相对误差会减小,但要注意并不是入射角越大越好,应适度,故A错误;为了防止弄脏玻璃砖,不能用铅笔贴着光学面画出界面,故B错误;实验中需要测角度时既可用量角器,也可用圆规和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故C正确;判断像与针是否在同一直线时,应该观察大头针的整个部分,不能只观察其头部,故D错误.(2)光路图如图所示(3)由图可知,取小方格的边长为单位长度,则sin i=5.25.22+4.02≈0.793sin r=2.12.12+3.62≈0.504n=sin isin r =0.7930.504≈1.57(4)光线经由P1P2射入后光路图如图所示第一次折射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砖射向空气,折射角要大于入射角,出射光线要远离法线,由图可知经P3A的出射光线符合事实,而经P3B的出射光线靠近法线不符合事实.故对应的出射光线上的2枚大头针是P3和A.2.某同学在利用“插针法”测量一块红色直角三角形玻璃砖的折射率时发现,由于玻璃的颜色较深,在另一侧很难观测到对侧所插的针.他想到可以用实验室的红色激光器来完成实验.如图所示,他在木板上固定好白纸,放好玻璃砖,正确作出了界面MN、MP、NP,然后让很细的激光平行于木板从玻璃砖的上界面MN入射.(1)由于激光很强,不能用眼睛直接观测,该同学通过在木板上插入被激光照亮的针来确定激光光路,正确的插针顺序应是________.A .P 1、P 2、P 3、P 4B .P 4、P 3、P 2、P 1C .P 1、P 2、P 4、P 3D .P 4、P 3、P 1、P 2(2)若P 1P 2与MN 垂直,用量角器量得图中的θ1=60°,θ2=30°,则玻璃的折射率为________. A. 3 B.33 C.233 D.32(3)若激光器正常发光,平行木板从玻璃砖NP 界面垂直射入玻璃砖,如图中虚线箭头所示.该同学发现在MP 一侧始终找不到出射光线,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在MP 一侧没有找到出射光线,但在MN 一侧找到了出射光线,他依然用被激光照亮的针确定了激光在MN 一侧的出射光线和NP 一侧的入射光线,则测量后他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答案 (1)B (2)A (3)激光在MP 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 能解析 (1)四根针应该先插光路后面的针,否则光被挡住,后面的针无法确定位置,故正确的插针顺序应是P 4、P 3、P 2、P 1.(2)在MP 界面上,光的入射角为i =90°-θ1=30°,折射角为r =90°-θ2=60°,则玻璃的折射率为n =sin r sin i =sin 60°sin 30°= 3. (3)入射光线与NP 相垂直,在MP 一侧没有找到出射光线,说明光线在MP 上发生了全反射,根据几何关系可以求出光线在MN 面上的入射角,由插针法得出折射角,从而由折射率公式可以计算出折射率.3.某小组用“插针法”测平行玻璃砖的折射率,如图已确定好入射方向,AO 与玻璃砖界面aa ′的夹角为α,插了两枚大头针P 1和P 2,1、2、3、4分别是四条直线.(1)在bb ′侧调整观察视线,另两枚大头针P 3和P 4可能插在____线上(选填“1”“2”“3”或“4”);(2)实验中画出入射点与出射点的连线,并测得连线与玻璃砖界面aa ′的夹角为β,则玻璃砖的折射率n =________;(3)若描出玻璃砖两边界线aa ′、bb ′后,不小心将玻璃砖沿OA 方向平移了一些再进行实验,则折射率的测量值将____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答案 (1)2 (2)cos αcos β (3)不变 解析 (1)由折射定律知,光线通过平行玻璃砖后向一侧发生侧移,由于光线在上表面折射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出射光线向左侧偏移,即可能在2上.(2)由题可知,折射率为n =sin (π2-α)sin (π2-β)=cos αcos β. (3)不小心将玻璃砖沿OA 方向平移了,通过比较发现,入射角和折射角没有变化,则由n =sin i sin r可知,测得的折射率将不变. 4.如图所示,某同学为了测量截面为正三角形的三棱镜玻璃折射率,先在白纸上放好三棱镜,在棱镜的左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 1和P 2,然后在棱镜的右侧观察到P 1的像和P 2的像,当P 1的像恰好被P 2的像挡住时,插上大头针P 3和P 4,使P 3挡住P 1、P 2的像,P 4挡住P 3和P 1、P 2的像.在纸上标出的大头针位置和三棱镜轮廓如图所示.(1)画出对应的光路.(2)为了测出三棱镜玻璃材料的折射率,若以AB 作为分界面,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在图上标出它们.(3)三棱镜玻璃材料折射率的计算公式是n =________.(4)若在测量过程中,放置三棱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平移(移至图中的虚线位置且底边仍重合),则以AB 作为分界面,三棱镜玻璃材料的折射率的测量值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实值.答案 (1)见解析图 (2)入射角θ1 折射角θ2 见解析图 (3)sin θ1sin θ2(4)大于 解析 (1)画出光路图如图所示.(2)为了测出三棱镜玻璃材料的折射率,若以AB 作为分界面,根据折射定律可知,需要测量的量是入射角θ1、折射角θ2,位置如图所示.(3)三棱镜玻璃材料的折射率的计算公式n =sin θ1sin θ2, (4)在测量过程中,放置三棱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平移,以AB 作为分界面,入射角θ1与三棱镜平移后的实际入射角相等,但折射角θ2变小,则由n =sin θ1sin θ2,可知折射率n 偏大,即三棱镜玻璃材料折射率的测量值大于三棱镜玻璃材料折射率的真实值.5.小明同学为探究光的折射定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由E 和F 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其竖直方向的直径NOM 为两半圆屏的分界线,其中半圆形光屏F 可绕直径NOM 在水平方向折转.(1)实验时,先让光屏E 、F 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 沿半径方向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光屏F 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小明将光屏F 沿逆时针(俯视)方向折转一定角度后,则在光屏F 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折射光线,这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2)小明探究光从水射向空气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22° 32° 41° 折射角30° 45° 60°答案 (1)能 不能 在 (2)大于解析 (1)先让光屏E 、F 位于同一平面内,一束激光贴着光屏E 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激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在光屏F 上能看到折射后的光束;当F 屏沿逆时针(俯视)方向折转一定的角度后,则呈现折射光线的F 屏和呈现入射光线的E 屏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F 屏上不能看到折射光线;这说明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光从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鲁科版):动量守恒在子弹打木块模型和板块模型中的应用
专题强化十一 动量守恒在子弹打木块模型和板块模型中的应用 目标要求 1.会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分析计算子弹打木块模型.2.会用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分析计算滑块—木板模型.题型一 子弹打木块模型1.模型图示2.模型特点(1)子弹水平打进木块的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2)系统的机械能有损失.3.两种情景(1)子弹嵌入木块中,两者速度相等,机械能损失最多(完全非弹性碰撞)动量守恒:m v 0=(m +M )v能量守恒:Q =f ·s =12m v 02-12(M +m )v 2 (2)子弹穿透木块动量守恒:m v 0=m v 1+M v 2能量守恒:Q =f ·d =12m v 02-(12M v 22+12m v 12) 例1 (多选)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和速度均相同的子弹分别水平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质量相等、材料不同的两矩形滑块A 、B 中,射入A 中的深度是射入B 中深度的两倍.已知A 、B 足够长,两种射入过程相比较( )A .射入滑块A 的子弹速度变化大B .整个射入过程中两滑块受的冲量一样大C .射入滑块A 中时阻力对子弹做功是射入滑块B 中时的两倍D .两个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相等答案 BD解析 子弹射入滑块过程中,子弹与滑块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有m v 0=(m +M )v ,两个子弹的末速度相等,所以子弹速度的变化量相等,A 错误;滑块A 、B 动量变化量相等,受到的冲量相等,B 正确;对子弹运用动能定理,有W f =12m v 2-12m v 02,由于末速度v 相等,所以阻力对子弹做功相等,C 错误;对系统,由能量守恒可知,产生的热量满足Q =12m v 02-12(m +M )v 2,所以系统产生的热量相等,D 正确.例2 (多选)(2023·四川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检测)水平飞行的子弹打穿固定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经历时间为t 1,子弹损失的动能为ΔE k1损,系统机械能的损失为E 1损 ,穿透后系统的总动量为p 1;同样的子弹以同样的速度打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同样的木块,经历时间为t 2,子弹损失的动能为ΔE k2损,系统机械能的损失为E 2损,穿透后系统的总动量为p 2.设木块给子弹的阻力为恒力且上述两种情况下该阻力大小相等,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t 2>t 1B .ΔE k2损>ΔE k1损C .E 2损>E 1损D .p 2>p 1答案 ABD解析 两次打穿木块过程中,子弹受到的阻力f 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a =f m,两次子弹的加速度相等;第二次以同样的速度击穿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同样的木块,由于在子弹穿过木块的过程中,木块会在水平面内滑动,所以第二次子弹的位移s 2要大于第一次的位移s 1,即s 2>s 1;子弹做减速运动,由位移公式s =v 0t +12at 2和s 2>s 1可得,t 2>t 1,故A 正确.两次打穿木块过程中,子弹受到的阻力相等,阻力对子弹做的功等于子弹损失的动能,即ΔE k 损=fs ,由于s 2>s 1,所以ΔE k2损>ΔE k1损,故B 正确.两次打穿木块过程中,子弹受到的平均阻力相等,系统摩擦产生的热量Q =fd ,其中f 为阻力,d 为子弹相对于木块的位移大小,由于两次子弹相对于木块的位移大小都是木块的长度,所以系统机械能的损失相等,即E 2损=E 1损,故C 错误.p 1小于子弹的初动量,第二次子弹穿透木块的过程,系统的动量守恒,则p 2等于子弹的初动量,所以p 2>p 1,故D 正确.例3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静止放置一个质量为980 g 的长方形匀质木块,现有一质量为20 g 的子弹以大小为300 m/s 的水平速度沿木块的中心轴线射向木块,最终留在木块中没有射出,和木块一起以共同的速度运动.已知木块沿子弹运动方向的长度为10 cm ,子弹打进木块的深度为6 cm.设木块对子弹的阻力保持不变.(1)求子弹和木块的共同速度以及它们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内能.(2)若子弹是以大小为400 m/s 的水平速度从同一方向水平射向该木块,则在射中木块后能否射穿该木块?答案 (1)6 m/s 882 J (2)能解析 (1)设子弹射入木块后与木块的共同速度为v ,对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m )v ,代入数据解得v =6 m/s此过程系统所产生的内能Q =12m v 02-12(M +m )v 2=882 J. (2)假设子弹以v 0′=400 m/s 的速度入射时没有射穿木块,则对以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m )v ′解得v ′=8 m/s此过程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ΔE ′=12m v 0′2-12(M +m )v ′2=1 568 J 由功能关系有Q =ΔE =F 阻x 相=F 阻dΔE ′=F 阻x 相′=F 阻d ′则ΔE ΔE ′=F 阻d F 阻d ′=d d ′解得d ′=1 568147cm 因为d ′>10 cm ,所以能射穿木块.题型二 滑块—木板模型1.模型图示2.模型特点(1)系统的动量守恒,但机械能不守恒,摩擦力与两者相对位移的乘积等于系统减少的机械能.(2)若滑块未从木板上滑下,当两者速度相同时,木板速度最大,相对位移最大.3.求解方法(1)求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解,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2)求时间:根据动量定理求解,研究对象为一个物体;(3)求系统产生的内能或相对位移:根据能量守恒定律Q=fΔs或Q=E初-E末,研究对象为一个系统.例4如图所示,质量m1=0.3 kg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车长L=1.5 m,现有质量m2=0.2 kg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速度v0从左端滑上小车,最后在车面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取g=10 m/s2,则()A.物块滑上小车后,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增大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摩擦生热变大C.若v0=2.5 m/s,则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为0.24 sD.若要保证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则v0不得大于5 m/s答案 D解析物块与小车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物块滑上小车后在小车上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系统机械能不守恒,A错误;系统动量守恒,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系统产生的热量Q=12m2v02-12(m1+m2)v 2=m1m2v022(m1+m2),则增大物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摩擦生热不变,B错误;若v0=2.5 m/s,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解得v=1 m/s,对物块,由动量定理得-μm2gt=m2v-m2v0,解得t=0.3 s,C错误;要使物块恰好不从小车右端滑出,需物块到车面右端时与小车有共同的速度v′,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2v0′=(m1+m2)v′,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m2v0′2=12(m1+m2)v′2+μm2gL,解得v0′=5 m/s,D正确.例5如图所示,可看成质点的A物体叠放在上表面光滑的B物体上,一起以v0的速度沿光滑的水平轨道匀速运动,B与静止在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的木板C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B、C的上表面相平且B、C不粘连,A滑上C后恰好能到达C板的最右端,已知A、B、C 质量均相等,且为m,木板C长为L,求:(1)A物体的最终速度的大小;(2)A、C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3)A在木板C上滑行的时间t.答案 (1)34v 0 (2)m v 0216L (3)4L v 0解析 (1)B 、C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由题意分析知,B 、C 碰后具有相同的速度,设B 、C 碰后的共同速度为v 1,以B 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2m v 1,解得v 1=v 02, B 、C 共速后A 以v 0的速度滑上C ,A 滑上C 后,B 、C 脱离,A 、C 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设最终A 、C 的共同速度为v 2,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v 1=2m v 2,解得v 2=34v 0. (2)在A 、C 相互作用过程中,由能量守恒定律得fL =12m v 02+12m v 12-12×2m v 22, 解得f =m v 0216L. (3)A 与C 相互作用过程中,对C 由动量定理得ft =m v 2-m v 1,解得t =4L v 0. 例6 (2023·天津市和平区高三模拟)如图所示,质量为M =2 kg 的长木板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1 kg 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放在长木板的左端,用大小为10 N 、方向斜向右上与水平方向成θ=53°角的拉力F 作用在物块上,使物块从静止开始运动,物块运动1 s 的时间,撤去拉力,如果物块刚好不滑离木板,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重力加速度g =10 m/s 2,sin 53°=0.8,cos 53°=0.6,求:(1)撤去拉力时物块和木板的速度大小;(2)木板的长度.答案 (1)5 m/s 0.5 m/s (2)3.6 m解析 (1)对物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cos θ-μ(mg -F sin θ)=ma 1对木板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F sin θ)=Ma 2撤去拉力时,物块的速度大小v 1=a 1t =5 m/s木板的速度大小v 2=a 2t =0.5 m/s.(2)拉力撤去之前,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s 1=12a 1t 2-12a 2t 2 撤去拉力后,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1+M v 2=(m +M )v由能量守恒定律有μmg s 2=12m v 12+12M v 22-12(M +m )v 2 联立解得木板的长度L =s 1+s 2=3.6 m .课时精练1.如图所示,子弹以水平速度v 0射向原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和木块一起运动.在子弹射入木块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子弹对木块的冲量一定大于木块对子弹的冲量B .子弹对木块的冲量和木块对子弹的冲量大小一定相等C .子弹速度的减小量一定等于木块速度的增加量D .子弹动量变化的大小一定大于木块动量变化的大小答案 B解析 水平方向上,子弹所受合外力与木块受到的合外力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时间t 相等,根据I =Ft ,可知子弹对木块的冲量与木块对子弹的冲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 错误,B 正确;子弹与木块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子弹动量变化量大小等于木块动量变化量大小,由于子弹与木块的质量不一定相同,子弹速度的减小量不一定等于木块速度的增加量,故C 、D 错误.2.(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可视为质点)以水平速度v 0射中木块,并最终留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v 运动,已知当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距离为L ,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s ,此过程经历的时间为t .若木块对子弹的阻力大小f 视为恒定,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fL =12M v 2B .ft =m v 0-m vC .v =m v 0MD .fs =12m v 02-12m v 2 答案 AB 解析 由动能定理,对木块可得fL =12M v 2,选项A 正确;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对子弹可得-ft =m v -m v 0,则ft =m v 0-m v ,选项B 正确;对木块、子弹整体,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m )v ,解得v =m v 0M +m,选项C 错误;对整体,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fs =12m v 02-12(M +m )v 2,选项D 错误. 3.(多选)(2023·江西吉安市高三模拟)如图所示,质量m =2 kg 的物块A 以初速度v 0=2 m/s 滑上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长木板B ,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 =1 s ,物块A 、长木板B 最终以共同速度v =1 m/s 做匀速运动,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由此可求出( )A .长木板B 的质量为2 kgB .物块A 与长木板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C .长木板B 的长度至少为2 mD .物块A 与长木板B 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 J答案 ABD解析 A 做匀减速运动,B 做匀加速运动,最后一起做匀速运动,共同速度v =1 m/s ,取向右为正方向,设B 的质量为M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M )v ,解得M =2 kg ,故A正确;木板B 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B =Δv Δt=1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B 有μmg =Ma B ,解得μ=0.1,故B 正确;前1 s 内B 的位移s B =0+v 2·t =0+12×1 m =0.5 m ,A 的位移s A =2+12×1 m =1.5 m ,所以木板B 的最小长度L =s A -s B =1 m ,故C 错误;A 、B 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ΔE =12m v 02-12(m +M )v 2=2 J ,故D 正确. 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矩形长木板,木板左端放一小物块,已知木板质量大于物块质量,t =0时两者从图中位置以相同的水平速度v 0向右运动,碰到右面的竖直挡板后木板以与原来等大反向的速度被反弹回来,运动过程中物块一直未离开木板,则关于物块运动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 A解析 木板碰到挡板前,物块与木板一直做匀速运动,速度为v 0;木板碰到挡板后,物块向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至零后向左做匀加速运动,木板向左做匀减速运动,最终两者速度相同,设为v 1.设木板的质量为M ,物块的质量为m ,取向左为正方向,则由动量守恒得:M v 0-m v 0=(M +m )v 1,得v 1=M -m M +mv 0<v 0,故A 正确,B 、C 、D 错误.5.(多选)(2023·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月考)如图所示,一质量M =2.0 kg 的长木板B 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个质量m =1.0 kg 的小物块A .给A 和B 以大小均为3.0 m/s 、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A 始终没有滑离B 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B 共速时的速度大小为1 m/sB .在小物块A 做加速运动的时间内,木板B 速度大小可能是2 m/sC .从A 开始运动到A 、B 共速的过程中,木板B 对小物块A 的水平冲量大小为2 N·sD .从A 开始运动到A 、B 共速的过程中,小物块A 对木板B 的水平冲量方向向左 答案 AD解析 设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m v =()M +m v 共,解得v 共=1 m/s ,故A 正确;在小物块向左减速到速度为零时,设长木板速度大小为v 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m v =M v 1,解得v 1=1.5 m/s.当小物块反向加速的过程中,木板继续减速,木板的速度必然小于1.5 m/s ,故B 错误;根据动量定理,A 、B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木板B 对小物块A 的平均冲量大小为I =m v 共+m v =4 N·s ,故C 错误;根据动量定理,小物块A 对木板B 的水平冲量I ′=M v 共-M v =-4 N·s ,负号代表与正方向相反,即向左,故D 正确.6.(多选)如图所示,两侧带有固定挡板的平板车乙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挡板的厚度可忽略不计,车长为2L ,与平板车质量相等的物块甲(可视为质点)由平板车的中点处以初速度v 0向右运动,已知甲、乙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忽略甲、乙碰撞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需的时间为v 02μgB .甲、乙共速前,乙的速度一定始终小于甲的速度C .甲、乙相对滑动的总路程为v 024μgD .如果甲、乙碰撞的次数为n (n ≠0),则最终甲距离乙左端的距离可能为v 024μg+L -2nL 答案 ACD解析 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则两者最终的速度为v 共,有m v 0=2m v 共,解得v 共=v 02,若能发生碰撞,碰前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1、v 2,碰后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1′、v 2′,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则有m v 1+m v 2=m v 1′+m v 2′,12m v 12+12m v 22=12m v 1′2+12m v 2′2,联立解得v 1′=v 2,v 2′=v 1,可知碰撞使得两者速度互换,且在运动过程中两者的加速度大小均为a =μmg m =μg ,则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需的时间为t =v 共a =v 02μg,碰撞使得两者速度互换,即甲、乙共速前,乙的速度不一定始终小于甲的速度,A 正确,B 错误;从开始到相对静止过程中,甲、乙相对滑动的总路程为s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μmgs =12×2m (v 02)2-12m v 02,解得s =v 024μg,C 正确;甲、乙碰撞的次数为n ,且相对静止时甲距离乙左端的距离为s 0,若第n 次碰撞发生在平板车的左挡板,则有L +2L (n -1)+s 0=s (n =2,4,6,…),解得s 0=v 024μg+L -2nL (n =2,4,6,…),若第n 次碰撞发生在平板车的右挡板,则有L +2L (n -1)+2L -s 0=s (n =1,3,5,…),解得s 0=2nL +L -v 024μg(n =1,3,5,…),即最终甲距离乙左端的距离可能为v02+L-2nL,D正确.4μg7.(2023·福建泉州市模拟)如图所示,木板B静止在光滑的冰面上,其右端上表面与一粗糙倾斜滑道平滑相接,滑道倾角θ=37°,一游客坐在滑板上,从滑道上距底端s=5 m处由静止滑下.已知木板质量m B=20 kg,长度L=3 m,游客和滑板的总质量m A=40 kg.若游客和滑板可看作质点,与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3,取g=10 m/s2,sin 37°=0.6、cos 37°=0.8.(1)求游客在滑道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2)若要游客刚好不从木板B的左端滑出,求滑板与木板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答案(1)3.6 m/s2(2)0.2解析(1)设游客在滑道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 A g sin 37°-μ1m A g cos 37°=m A a,解得a=3.6 m/s2.(2)设游客到达滑道下端的速度为v1,v1=2as=6 m/s要使游客刚好不从木板B的左端滑出,即游客到达木板B左端时恰好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设共同速度为v2,由于冰面光滑,该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可得m A v1=(m A+m B)v2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μ2m A gL=12-12(m A+m B)v22,联立解得μ2=0.2.2m A v18.(2023·山西省模拟)如图所示,质量M=1 kg的平板车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m=0.5 kg 的物块B放在平板车右端上表面,质量m=0.5 kg的小球C用长为6.4 m的细线悬挂于O点,O点在平板车的左端正上方,距平板车上表面的高度为6.4 m,将小球向左拉到一定高度,细线拉直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与平板车碰撞后,物块刚好能滑到平板车的左端,物块相对平板车滑行的时间为0.5 s,物块与平板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6,忽略小球和物块的大小,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平板车的长度;(2)小球与平板车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答案(1)1.125 m(2)5.625 J解析(1)设物块在平板车上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ma代入数据解得a =6 m/s 2设物块与平板车最后的共同速度为v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v =at =3 m/s设小球与平板车相碰后瞬间,平板车的速度为v 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1=(m +M )v 解得v 1=4.5 m/s设平板车的长度为L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μmgL =12M v 12-12(m +M )v 2 代入数据解得L =1.125 m(2)设小球与平板车相碰前瞬间速度为v 0,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 (l -l cos 60°)=12m v 02 解得v 0=8 m/s设碰撞后瞬间小球的速度为v 2,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v 0=M v 1+m v 2 解得v 2=-1 m/s小球与平板车碰撞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为 ΔE =12m v 02-12m v 22-12M v 12=5.625 J.9.(2022·河北卷·13)如图,光滑水平面上有两个等高的滑板A 和B ,质量分别为1 kg 和2 kg ,A 右端和B 左端分别放置物块C 、D ,物块质量均为1 kg ,A 和C 以相同速度v 0=10 m/s 向右运动,B 和D 以相同速度k v 0向左运动,在某时刻发生碰撞,作用时间极短,碰撞后C 与D 粘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物块,A 与B 粘在一起形成一个新滑板,物块与滑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 =10 m/s 2.(1)若0<k <0.5,求碰撞后瞬间新物块和新滑板各自速度的大小和方向;(2)若k =0.5,从碰撞后到新物块与新滑板相对静止时,求两者相对位移的大小.答案 (1)5(1-k ) m/s ,方向向右 10-20k 3m/s ,方向向右 (2)1.875 m 解析 (1)物块C 、D 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设碰撞后瞬间物块C 、D 形成的新物块的速度为v 物,已知C 、D 的质量均为m =1 kg ,以向右为正方向,则有m v 0-m ·k v 0=(m +m )v 物解得v 物=1-k 2v 0=5(1-k ) m/s>0 可知碰撞后瞬间物块C 、D 形成的新物块的速度大小为5(1-k ) m/s ,方向向右.滑板A 、B 碰撞过程中满足动量守恒,设碰撞后瞬间滑板A 、B 形成的新滑板的速度为v 滑,滑板A 和B 质量分别为1 kg 和2 kg ,则由M v 0-2M ·k v 0=(M +2M )v 滑解得v 滑=1-2k 3v 0=10-20k 3m/s>0 则新滑板速度方向也向右.(2)若k =0.5,可知碰后瞬间物块C 、D 形成的新物块的速度为v 物′=5(1-k ) m/s =5×(1-0.5) m/s =2.5 m/s碰后瞬间滑板A 、B 形成的新滑板的速度为v 滑′=10-20k 3m/s =0 可知碰后新物块相对于新滑板向右运动,新物块向右做匀减速运动,新滑板向右做匀加速运动,新物块的质量为m ′=2 kg ,新滑板的质量为M ′=3 kg ,设相对静止时的共同速度为v 共,根据动量守恒可得m ′v 物′=(m ′+M ′)v 共解得v 共=1 m/s根据能量守恒可得μm ′gs 相=12m ′(v 物′)2-12(m ′+M ′)v 共2 解得s 相=1.875 m.。
物理高考复习教案
物理高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悉物理高考考点,掌握解题方法;2.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3.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熟悉物理高考考点,掌握解题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高考题目。
三、教学过程:1.复习基础知识:复习重点知识点,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内容,通过讲解和练习题复习基础知识点。
2.解题技巧指导:提供一些解题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解题,例如:通过图像法、估算法、代入法等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
3.解析高考真题:选取一些经典高考题目,进行解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高考题目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4.模拟考试: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解题能力。
模拟考试结束后,进行答案讲解和评分。
四、教学评价:1.通过日常练习、思考题和课堂参与度等方式,评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2.模拟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
五、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高中物理教材;2.高考真题和模拟题;3.讲义、练习册等教辅材料;4.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延伸:1.布置每日作业,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2.提供一些相关讲座、培训班等机会,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小结:通过本教学过程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物理高考考点,掌握解题方法,并能够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模拟考试和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冲量和动量教案
教案示例——冲量和动量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动量的概念,知道动量的定义,知道动量是矢量.2、理解冲量的概念,知道冲量的定义,知道冲量是矢量.3、知道动量的变化也是矢量,知道动量的运算服从矢量运算的规则.二、能力目标1、会计算力的冲量和物体的动量.2、会正确计算一维的动量变化.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建立正确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教学方法:加强直观教学,组织学生观察讨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用具:小车、钩码、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细绳、小球、挡板.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展示所要讨论的问题.2、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寻找物体获得的速度与作用力和作用时间的关系.教学过程1、冲量的概念设问:对于一定质量的物体,力所产生的改变物体速度的效果,与作用力F 和力的作用时间t 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思考,教师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实验小车在不同拉力作用下获得同一速度所用的时间不同结果:力大的作用时间短,力小的作用时间长.定量讨论:质量为m 的静止物体,在力作用下经时间t 将获得多大的速度v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 F a /=,根据运动学公式at v =,所以,t mF v = 变化公式,得:mv Ft = 结论:对一定质量的物体,力所产生的改变物体速度的效果,是由Ft 这个物理量决定的.在物理学中,力F 与力的作用时间t 的积Ft 叫做冲量.说明:冲量是表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经历一段时间的积累的物理量,因此,力对物体有冲量作用须具备力和该力作用下的时间两个条件.换句话说,只要有力并且作用一段时间,那么该力对物体有冲量作用.可见,冲量是过程量.(1)定义式:t t F I ⋅=是力F 的作用时间.(2)冲量是矢量.①大小:t F I ⋅=,式中的 F 必须是恒力,因此,该公式只用于求恒力的冲量.②方向:与F 的方向一致.③单位:注意:求合冲量应按矢量合成法则计算.继续讨论表达式Mv Ft =得出动量的概念.2、动量的概念动量的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的质量m 和速度v 的乘积mv 叫做动量,动量常用字母p 表示,即:mv p =说明:动量是描述质点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它对应着某个时刻或某一位置,是一个状态量,此为动量的瞬时性.(2)动量的单位冲量单位与动量单位相同,动量单位与力的单位不同:1kg ·m /s =1N ·s ,1kg ·m /2m/s kg 1⋅≠(3)动量的相对性因为物体的运动速度v 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所以物体的动量也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通常选取地球为参考系.(4)动量的矢量性动量是一个矢量,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对质量一定的物体,只要物体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一个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的动量发生了变化.动量的合成服从矢量运算规则,要按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如果物体的运动在同一直线上,而动量矢量在同一条直线上,在选定一个正方向后,动量的运算就可以化简为代数运算.【例题1】——动量大小与速度的关系质量为60kg 以1m/s 速度步行的人和以800m/s 速度飞行的质量为0.01kg 的子弹,哪个动量大?解 人m/s 60kg m/s 1kg 60111⋅=⋅⨯=⋅=v m p子弹m/s kg 8m/s kg 80001.0222⋅=⋅⨯=⋅=v m p即:人的动量大.3、引入动量概念的目的上例中人与子弹的动量大小不同,那么动量的大小表达了怎样的不同的意义呢?可以考察一个力对物体作用时引起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特点,用不同的力作用于质量不同的物体上(阻力不计)11t F22t F33t F)1从表中数据可知,只要力与作用时间的乘积相同,尽管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各不相同,末速度各不相同,但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始终相等,即物体的动量相等.由此可见,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可以反映力在时间过程中的累积作用效果,也就是说,引入了动量的概念,就可以把力与力的作用时间联系起来,研究力在一段时间内的累积作用效果,从而比较方便的研究力在不同时间过程中的效果.4、动量的变化末动量p '与初动量p 的矢量差,即p p p -'=∆.动量是矢量,动量的变化量也是矢量.那么如何求动量的变化呢?我们来看下面的例题.【例题2】————[课本例题]一个质量是0.1kg 的钢球,以6 m /s 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 /s 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如图).碰撞前后钢球的动量有没有变化?变化了多少?分析:动量是矢量,它的大小和(或)方向发生了变化,动量就发生了变化,碰撞前后虽然钢球速度大小没有变化,都是6m /s ,但速度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动量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所以钢球的动量发生了变化.解:取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碰撞前钢球的速度6=v m/s ,碰撞前钢球的动量为: m/s 0.6kg m/s kg 61.0⋅=⋅⨯==mv p碰撞后钢球的速度6-='v m/s ,碰撞后钢球的动量为m/s 0.6kg m/s kg 61.0⋅-=⋅⨯-='='v m p碰撞前后钢球动量的变化为m/s kg 2.1m/s 0.6kg m/s 0.6kg ⋅-=⋅-⋅-=-'p p动量的变化p p p -'=∆也是矢量,求得的数值为负值,表示p ∆的方向与所取的正方向相反,p ∆的方向水平向左。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鲁科版):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
第4讲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目标要求 1.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规律.2.会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偏转的功能关系.3.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和重力场的复合场中的运动规律.4.会分析、计算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偏转问题.考点一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的两个分运动(1)沿初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t =lv 0(如图).(2)沿电场力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①加速度:a =F m =qE m =qUmd.②离开电场时的偏移量:y =12at 2=qUl 22md v 02.③离开电场时的偏转角:tan θ=v y v 0=qUlmd v 02.1.两个重要结论(1)不同的带电粒子从静止开始经过同一电场加速后再从同一偏转电场射出时,偏移量和偏转角总是相同的.证明:在加速电场中有qU 0=12m v 02在偏转电场偏移量y =12at 2=12·qU 1md ·(l v 0)2偏转角θ,tan θ=v y v 0=qU 1lmd v 02得:y =U 1l 24U 0d ,tan θ=U 1l2U 0dy 、θ均与m 、q 无关.(2)粒子经电场偏转后射出,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O 为粒子水平位移的中点,即O 到偏转电场边缘的距离为偏转极板长度的一半. 2.功能关系当讨论带电粒子的末速度v 时也可以从能量的角度进行求解:qU y =12m v 2-12m v 02,其中U y=Ud y ,指初、末位置间的电势差.考向1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例1 (2023·广东佛山市模拟)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区域内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质子(11H)和α粒子(42He)先后从A 点垂直射入匀强电场,粒子重力不计,质子从BC 边中点射出,则( )A .若初速度相同,α粒子从CD 边离开B .若初速度相同,质子和α粒子经过电场的过程中速度增量之比为1∶2C .若初动能相同,质子和α粒子经过电场的时间相同D .若初动能相同,质子和α粒子经过电场的过程中动能增量之比为1∶4 答案 D解析 对任一粒子,设其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有 x =v 0t ,竖直方向有y =12at 2=12·qE m ·x 2v 02,若初速度相同,水平位移x 相同时,由于α粒子的比荷比质子的小,则α粒子的偏转距离y 较小,所以α粒子从BC 边离开,由t =xv 0知两个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由Δv =at =qE m t ,知Δv ∝qm ,则质子和α粒子经过电场的过程中速度增量之比为2∶1,故A 、B 错误;粒子经过电场的时间为t =xv 0,若初动能相同,质子的初速度较大,则质子的运动时间较短,故C 错误;由y =12·qE m ·x 2v 02,E k =12m v 02得y =qEx 24E k ,若初动能相同,已知x 相同,则y ∝q ,根据动能定理知:经过电场的过程中动能增量ΔE k =qEy ,E 相同,则ΔE k ∝q 2,则质子和α粒子经过电场的过程中动能增量之比为1∶4,故D正确.例2 (2020·浙江7月选考·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q >0的粒子以速度v 0从MN 连线上的P 点水平向右射入大小为E 、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已知MN 与水平方向成45°角,粒子的重力可以忽略,则粒子到达MN 连线上的某点时( )A .所用时间为m v 0qEB .速度大小为3v 0C .与P 点的距离为22m v 02qED .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 答案 C解析 粒子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F =qE ,方向向下,如图所示.粒子的运动为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有x =v 0t ,竖直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y =12at 2=12·qE m t 2,yx =tan 45°,联立解得t =2m v 0qE,故A 错误;v y =at =qE m ·2m v 0qE =2v 0,则速度大小v =v 02+v y 2=5v 0,tan θ=v 0v y =12,则速度方向与竖直方向夹角θ≠30°,故B 、D 错误;x =v 0t =2m v 02qE ,与P 点的距离s =x cos 45°=22m v 02qE ,故C 正确.考向2 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的运动例3 (2023·广东湛江市模拟)示波管原理图如图甲所示.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管内抽成真空.如果在偏转电极XX ′和YY ′之间都没有加电压,电子束从电子枪射出后沿直线运动,打在荧光屏中心,产生一个亮斑如图乙所示.若板间电势差U XX′和U YY′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像如丙、丁所示,则荧光屏上的图像可能为()答案 A解析U XX′和U YY′均为正值,两偏转电极的电场强度方向分别由X指向X′,Y指向Y′,电子带负电,所受电场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所以分别向X、Y方向偏转,可知A正确.例4(多选)(2023·福建福州市模拟)如图所示是一个示波器工作的原理图,电子经过电压为U1的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偏转电场,离开偏转电场时偏转位移是y,两平行板间的距离为d,电压为U2,板长为L,每单位电压引起的偏移yU2叫作示波管的灵敏度,为了提高示波管的灵敏度.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增大U2B.增大LC.减小d D.增大U1答案BC解析 电子在加速电场中运动,根据动能定理有qU 1=12m v 2,电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时有y=12at 2=12·U 2q dm ⎝⎛⎭⎫L v 2,联立解得y U 2=L 24U 1d ,增大U 2,灵敏度不变,A 错误;增大L 或者减小d ,灵敏度都增大,B 、C 正确;增大U 1,灵敏度减小,D 错误.考点二 带电粒子在重力场和电场复合场中的偏转例5 (多选)(2023·福建龙岩市第一中学模拟)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xOy 坐标系中分布着与水平方向成45°角的匀强电场,将一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O 点竖直向上抛出,它的轨迹恰好满足抛物线方程x =ky 2,且小球通过点P ⎝⎛⎭⎫1k ,1k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mg qB .小球初速度的大小为g 2kC .小球通过点P 时的动能为5mg4kD .小球从O 点运动到P 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减少2mgk答案 BC解析 小球做类平抛运动,则电场力与重力的合力沿x 轴正方向,可知qE =2mg ,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2mg q ,选项A 错误;因为F 合=mg =ma ,所以a =g ,由类平抛运动规律有1k=v 0t ,1k =12gt 2,得小球初速度大小为v 0=g2k ,选项B 正确;由P 点的坐标分析可知v 0v x =12,所以小球通过点P 时的动能为12m v 2=12m (v 02+v x 2)=5mg4k ,选项C 正确;小球从O 到P 过程中电势能减少,且减少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做的功,即W =qE ·1k ·1cos 45°=2mgk ,选项D 错误.例6 (2019·全国卷Ⅲ·24)空间存在一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O 、P 是电场中的两点.从O 点沿水平方向以不同速度先后发射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A 、B .A 不带电,B 的电荷量为q (q >0).A 从O 点发射时的速度大小为v 0,到达P 点所用时间为t ;B 从O 点到达P 点所用时间为t2.重力加速度为g ,求:(1)电场强度的大小; (2)B 运动到P 点时的动能. 答案 (1)3mgq(2)2m (v 02+g 2t 2)解析 (1)设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小球B 运动的加速度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和题给条件,有mg +qE =ma ① 12a (t 2)2=12gt 2② 解得E =3mg q③(2)设B 从O 点发射时的速度为v 1,到达P 点时的动能为E k ,O 、P 两点的高度差为h ,根据动能定理有mgh +qEh =E k -12m v 12④且有v 1·t2=v 0t ⑤h =12gt 2⑥ 联立③④⑤⑥式得E k =2m (v 02+g 2t 2).考点三 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偏转1.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通常只讨论电压的大小不变、方向做周期性变化(如方波)的情形.当粒子垂直于交变电场方向射入时,沿初速度方向的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沿电场方向的分运动具有周期性.2.研究带电粒子在交变电场中的运动,关键是根据电场变化的特点,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正确地判断粒子的运动情况.根据电场的变化情况,分段求解带电粒子运动的末速度、位移等. 3.注重全面分析(分析受力特点和运动规律):抓住粒子运动时间上的周期性和空间上的对称性,求解粒子运动过程中的速度、位移、做功或确定与物理过程相关的临界条件. 4.对于锯齿波和正弦波等电压产生的交变电场,若粒子穿过板间的时间极短,带电粒子穿过电场时可认为是在匀强电场中运动.例7 在如图甲所示的极板A 、B 间加上如图乙所示的大小不变、方向周期性变化的交变电压,其周期为T ,现有一电子以平行于极板的速度v 0从两板中央OO ′射入.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不计电子的重力,问:(1)若电子从t =0时刻射入,在半个周期内恰好能从A 板的边缘飞出,则电子飞出时速度的大小为多少?(2)若电子从t =0时刻射入,恰能平行于极板飞出,则极板至少为多长?(3)若电子恰能沿OO ′平行于极板飞出,电子应从哪一时刻射入?两极板间距至少为多大? 答案 见解析解析 (1)由动能定理得e U 02=12m v 2-12m v 02解得v =v 02+eU 0m. (2)t =0时刻射入的电子,在垂直于极板方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向A 极板方向偏转,半个周期后电场方向反向,电子在该方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再经过半个周期,电子在电场方向上的速度减小到零,此时的速度等于初速度v 0,方向平行于极板,以后继续重复这样的运动;要使电子恰能平行于极板飞出,则电子在OO ′方向上至少运动一个周期,故极板长至少为L =v 0T .(3)若要使电子沿OO ′平行于极板飞出,则电子在电场方向上应先加速、再减速,减速到零后反向加速、再减速,每阶段时间相同,一个周期后恰好回到OO ′上,可见应在t =T 4+k T2(k=0,1,2,…)时射入,极板间距离要满足电子在加速、减速阶段不打到极板上,设两板间距为d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 =eU 0md ,加速阶段运动的距离s =12·eU 0md ⎝⎛⎭⎫T 42≤d4,解得d ≥TeU 08m,故两极板间距至少为T eU 08m. 例8 如图甲所示,热电子由阴极飞出时的初速度忽略不计,电子发射装置的加速电压为U 0,电容器极板长L =10 cm ,极板间距d =10 cm ,下极板接地,电容器右端到荧光屏的距离也是L =10 cm ,荧光屏足够长,在电容器两极板间接一交变电压,上极板与下极板的电势差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每个电子穿过极板的时间都极短,可以认为电子穿过极板的过程中电压是不变的.求:(1)在t =0.06 s 时刻,电子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到O 点的距离; (2)荧光屏上有电子打到的区间长度. 答案 (1)13.5 cm (2)30 cm解析 (1)设电子经电压U 0加速后的速度为v 0,根据动能定理得eU 0=12m v 02,设电容器间偏转电场的场强为E ,则有E =Ud,设电子经时间t 通过偏转电场,偏离轴线的侧向位移为y ,则沿中心轴线方向有t =Lv 0,垂直中心轴线方向有a =eE m ,联立解得y =12at 2=eUL 22md v 02=UL 24U 0d,设电子通过偏转电场过程中产生的侧向速度为v y ,偏转角为θ,则电子通过偏转电场时有v y =at ,tan θ=v y v 0,则电子在荧光屏上偏离O 点的距离为Y =y +L tan θ=3UL 24U 0d ,由题图乙知t=0.06 s 时刻,U =1.8U 0,解得Y =13.5 cm.(2)由题知电子偏移量y 的最大值为d 2,根据y =UL 24U 0d 可得,当偏转电压超过2U 0时,电子就打不到荧光屏上了,所以代入得Y max =3L2,所以荧光屏上电子能打到的区间长度为2Y max =3L =30 cm.课时精练1.(多选)如图所示,一带正电的小球向右水平抛入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电场,电场方向水平向左.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A.做直线运动B.做曲线运动C.速率先减小后增大D.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答案BC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电场力作用,合外力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故小球做曲线运动,故A错误,B正确;在运动的过程中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间的夹角先为钝角后为锐角,故合外力对小球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所以速率先减小后增大,故C正确,D错误.2.(多选)(2023·辽宁葫芦岛市高三检测)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中,A球位于B球的正上方,质量相等的两个小球以相同初速度水平抛出,它们最后落在水平面上同一点,其中只有一个小球带电,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如果A球带电,则A球一定带负电B.如果A球带电,则A球的电势能一定增加C.如果B球带电,则B球一定带负电D.如果B球带电,则B球的电势能一定增加答案AD解析平抛时的初速度相同,在水平方向通过的位移相同,故下落时间相同,A球在上方,竖直位移较大,由h=12可知,A球下落的加速度较大,所受合外力较大,如果A球带电,2at则A球受到向下的电场力,一定带负电,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A正确,B错误;如果B球带电,由于B球的竖直位移较小,加速度较小,所受合外力较小,则B球受到的电场力向上,应带正电,电场力对B球做负功,电势能增加,故C错误,D正确.3.(多选)(2023·福建省福州第十五中学月考)如图所示,a、b两个不同的带电粒子,从同一点平行于极板方向射入电场,a粒子打在B板的a′点,b粒子打在B板的b′点,不计重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若粒子比荷相同,则初速度一定是b 粒子大B .若粒子比荷相同,则初速度一定是a 粒子大C .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一定相同D .若粒子初动能相同,则带电荷量一定是a 粒子大 答案 AD解析 对每个粒子,水平方向有s =v t ,竖直方向有h =12·qE m t 2=qEs 22m v 2.若粒子比荷相同,因b粒子的水平位移大,则初速度一定较大,选项A 正确,B 错误;由h =12·qEm t 2可知,因两粒子的比荷不确定,则时间关系不能确定,选项C 错误;由h =12·qE m t 2=qEs 22m v 2=qEs 24E k ,则若粒子初动能相同,因a 粒子的水平位移较小,则带电荷量一定较大,选项D 正确.4.(多选)(2021·全国乙卷·20)四个带电粒子的电荷量和质量分别为(+q ,m )、(+q ,2m )、(+3q ,3m )、(-q ,m ),它们先后以相同的速度从坐标原点沿x 轴正方向射入一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与y 轴平行.不计重力,下列描绘这四个粒子运动轨迹的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答案 AD解析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加速度为a =qEm ,由类平抛运动规律可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为t =lv 0,离开电场时,带电粒子的偏转角的正切值为tan θ=v y v x =at v 0=qElm v 02,因为四个带电的粒子的初速度相同,电场强度相同,水平位移相同,所以偏转角只与比荷有关,(+q ,m )粒子与(+3q ,3m )粒子的比荷相同,所以偏转角相同,轨迹相同,且与(-q ,m )粒子的比荷也相同,所以(+q ,m )、(+3q ,3m )、(-q ,m )三个粒子偏转角相同,但(-q ,m )粒子与上述两个粒子的偏转角方向相反,(+q ,2m )粒子的比荷比(+q ,m )、(+3q ,3m )粒子的比荷小,所以(+q ,2m )粒子比(+q ,m )(+3q ,3m )粒子的偏转角小,但都带正电,偏转方向相同,故A 、D 正确,B 、C 错误.5.如图所示,一电子枪发射出的电子(初速度很小,可视为零)经过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射入偏转电场,射出后偏转位移为Y .要使偏转位移增大,下列哪些措施是可行的(不考虑电子射出时碰到偏转极板的情况)( )A .增大偏转电压UB .增大加速电压U 0C .增大偏转极板间距离D .将发射电子改成发射负离子 答案 A解析 设偏转极板长为l ,极板间距为d ,由eU 0=12m v 02,t =l v 0,a =eU md ,y =12at 2,联立得偏转位移y =Ul 24U 0d ,增大偏转电压U ,减小加速电压U 0,减小偏转极板间距离,都可使偏转位移增大,选项A 正确,B 、C 错误;由于偏转位移y =Ul 24U 0d 与粒子质量、带电荷量无关,故将发射电子改成发射负离子,偏转位移不变,选项D 错误.6.(多选)如图甲所示,真空中水平放置两块长度为2d 的平行金属板P 、Q ,两板间距为d ,两板间加上如图乙所示最大值为U 0且周期性变化的电压,在两板左侧紧靠P 板处有一粒子源A ,自t =0时刻开始连续释放初速度大小为v 0、方向平行于金属板的相同带电粒子,t =0时刻释放的粒子恰好从Q 板右侧边缘离开电场,已知电场变化周期T =2dv 0,粒子质量为m ,不计粒子重力及相互间的作用力,则( )A .在t =0时刻进入的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大小仍为v 0B .粒子的电荷量为m v 022U 0C .在t =18T 时刻进入的粒子离开电场时电势能减少了18m v 02D .在t =14T 时刻进入的粒子刚好从P 板右侧边缘离开电场答案 AD解析 粒子进入电场后,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则t =0时刻进入电场的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间t =2dv 0,此时间正好是交变电压的一个周期,粒子在竖直方向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经过一个周期,粒子的竖直速度为零,故粒子离开电场时的速度大小等于水平速度v 0,选项A 正确;在竖直方向,t =0时刻进入电场的粒子在T 2时间内的位移为d 2,则d 2=12a ·(T 2)2=U 0q 2dm (d v 0)2,计算得出q =m v 02U 0,选项B 错误;在t =T8时刻进入电场的粒子,离开电场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为d =2×12a (38T )2-2×12a (T 8)2=d 2,故电场力做功为W =U 0q d ×12d =12U 0q =12m v 02,电势能减少了12m v 02,选项C 错误;t =T 4时刻进入的粒子,在竖直方向先向下加速运动T4,然后向下减速运动T 4,再向上加速T 4,然后再向上减速T4,由对称可以知道,此时竖直方向的位移为零,故粒子从P 板右侧边缘离开电场,选项D 正确.7.(2023·重庆市高三模拟)如图所示,一圆形区域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O 为圆心,两个质量相等、电荷量大小分别为q 1、q 2的带电粒子甲、乙,以不同的速率v 1、v 2从A 点沿AO 方向垂直射入匀强电场,甲从C 点飞出电场,乙从D 点飞出,它们在圆形区域中运动的时间相同,已知∠AOC =45°,∠AOD =120°,不计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v 1v 2=2-22+3B.v 1v 2=2-23 C.q 1q 2=32 D.q 1q 2= 2 答案 B解析 甲、乙在电场中均做类平抛运动,沿初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在圆形区域中运动时间t 相同,在水平方向上,根据题图中几何关系可得x AC =v 1t =R -R cos 45°,x AD =v 2t =R +R cos 60°,联立可得v 1v 2=1-221+12=2-23,A 错误,B 正确;甲、乙在电场中沿电场力方向均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y AC =12·q 1E m t 2=R sin 45°,y AD =12·q 2Em t 2=R sin 60°,联立可得q 1q 2=sin 45°sin 60°=23,C 、D 错误.8.(2022·浙江6月选考·9)如图所示,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正对平行金属板M 、N 间存在匀强电场,板长为L (不考虑边界效应).t =0时刻,M 板中点处的粒子源发射两个速度大小为v 0的相同粒子,垂直M 板向右的粒子,到达N 板时速度大小为2v 0;平行M 板向下的粒子,刚好从N 板下端射出.不计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则( )A .M 板电势高于N 板电势B .两个粒子的电势能都增加C .粒子在两板间的加速度为a =2v 02LD .粒子从N 板下端射出的时间t =(2-1)L2v 0答案 C解析 由于不知道两粒子的电性,故不能确定M 板和N 板的电势高低,故A 错误;根据题意垂直M 板向右的粒子到达N 板时速度增加,动能增加,则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则平行M 板向下的粒子到达N 板时电场力也做正功,电势能同样减小,故B 错误;设两板间距离为d ,对于平行M 板向下的粒子刚好从N 板下端射出,在两板间做类平抛运动,有L2=v 0t ,d =12at 2,对于垂直M 板向右的粒子,在板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两粒子相同,则在电场中加速度相同,有(2v 0)2-v 02=2ad ,联立解得t =L2v 0,a =2v 02L,故C 正确,D 错误. 9.(多选)如图所示,一充电后与电源断开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水平放置,板长为L ,板间距离为d ,距板右端L 处有一竖直屏M .一带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质点以初速度v 0沿中线射入两板间,最后垂直打在M 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 )A .两极板间电压为mgd2qB .板间电场强度大小为2mgqC .整个过程中质点的重力势能增加mg 2L 2v 02D .若仅增大两极板间距,则该质点不可能垂直打在M 上 答案 BC解析 据题分析可知,质点在平行板间轨迹应向上偏转,做类平抛运动,飞出电场后,轨迹向下偏转,才能最后垂直打在M 屏上,前后过程质点的运动轨迹有对称性,如图所示,可知两次偏转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对两次偏转分别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E -mg =ma ,mg =ma ,解得a =g ,E =2mg q ,由U =Ed 得两极板间电压为U =2mgd q ,故A 错误,B 正确;质点在电场中向上偏转的距离y =12at 2,t =L v 0,解得y =gL 22v 02,故质点打在屏上的位置与P 点的距离为s =2y =gL 2v 02,整个过程中质点的重力势能的增加量E p =mgs =mg 2L 2v 02,故C 正确;仅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因两极板上电荷量不变,根据E =U d =Q Cd =Q εr S 4πkd d =4πkQεr S可知,板间电场强度不变,质点在电场中受力情况不变,则运动情况不变,仍垂直打在M 上,故D 错误. 10.(2023·黑龙江佳木斯市第八中学调研)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 、B 长L =8 cm ,两板间距离d =8 cm ,A 板比B 板电势高300 V ,一个不计重力的带正电的粒子电荷量q =10-10C 、质量m =10-20kg ,沿电场中心线RO 垂直电场线飞入电场,初速度v 0=2×106 m/s ,粒子飞出平行板电场后,可进入界面MN 和光屏PS 间的无电场的真空区域,最后打在光屏PS 上的D 点(未画出).已知界面MN 与光屏PS 相距12 cm ,O 是中心线RO 与光屏PS 的交点.sin 37°=0.6,cos 37°=0.8,求:(1)粒子穿过界面MN 时偏离中心线RO 的距离; (2)粒子射出平行板电容器时偏转角; (3)OD 两点之间的距离.答案 (1)0.03 m (2)37° (3)0.12 m解析 (1)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后做类平抛运动,加速度为a =F m =qU md水平方向有L =v 0t 竖直方向有y =12at 2联立解得y =qUL 22md v 02=0.03 m(2)设粒子射出平行板电容器时偏转角为θ,v y =at tan θ=v y v 0=at v 0=qUL md v 02=34,故偏转角为37°.(3)带电粒子离开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为水平位移的中点,设两界面MN 、PS 相距为L ′,由相似三角形得L2L 2+L ′=yY ,解得Y =4y =0.12 m.11.(2023·辽宁大连市第八中学高三检测)如图甲所示,真空中的电极可连续不断均匀地逸出电子(设电子的初速度为零),经加速电场加速,由小孔穿出,沿两个彼此绝缘且靠近的水平金属板A 、B 的中线射入偏转电场,A 、B 两板距离为d ,A 、B 板长为L ,AB 两板间加周期性变化的电场U AB ,如图乙所示,周期为T ,加速电压U 1=2mL 2eT 2,其中m 为电子质量、e 为电子电荷量,T 为偏转电场的周期,不计电子的重力,不计电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且所有电子都能离开偏转电场,求:(1)电子从加速电场U 1飞出后的水平速度v 0的大小;(2)t =0时刻射入偏转电场的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距A 、B 间中线的距离y ;(3)在0~T2内射入偏转电场的电子中从中线上方离开偏转电场的电子占离开偏转电场电子总数的百分比.答案 (1)2L T (2) eU 0T 28md (3)50%解析 (1)电子在加速电场中加速, 由动能定理得eU 1=12m v 02-0解得v 0=2LT(2) 电子在偏转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水平方向L =v 0t ,解得t =T2,t =0时刻进入偏转电场的电子加速度a =eE m =eU 0md ,电子离开电场时距离A 、B 中心线的距离y =12at 2,解得y =eU 0T 28md(3)在0~T2内射入偏转电场的电子,设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设电子恰在A 、B 间中线离开偏转电场,则电子先向上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 ′后速度v =at ′,此后两板间电压大小变为3U 0,加速度大小变为a ′=eE ′m =3eU 0md =3a电子向上做加速度大小为3a 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向下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3a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回到A 、B 间的中线,经历的时间为T 2,则12at ′2+v (T2-t ′)-12×3a (T 2-t ′)2=0,解得t ′=T4,则能够从中线上方向离开偏转电场的电子的发射时间为t ″=T 4,则在0~T2时间内,从中线上方离开偏转电场的电子占离开偏转电场电子总数的百分比η=T 4T 2×100%=50%.12.(多选)如图,质量为m 、带电荷量为q 的质子(不计重力)在匀强电场中运动,先后经过水平虚线上A 、B 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v 、v b =3v ,方向分别与AB 成α=60°角斜向上、θ=30°角斜向下,已知AB =L ,则( )A .质子从A 到B 的运动为匀变速运动 B .电场强度大小为2m v 2qLC .质子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用的时间为2Lv D .质子的最小速度为32v 答案 ABD解析 质子在匀强电场中受力恒定,故加速度恒定,则质子从A 到B 的运动为匀变速运动,A 正确;质子在匀强电场中做抛体运动,在与电场垂直的方向上分速度相等,设v a 与电场线的夹角为β,如图所示.则有v a sin β=v b cos β,解得β=60°,根据动能定理有qEL cos 60°=12m v b 2-12m v a 2,解得E =2m v 2qL ,B 正确;根据几何关系可得,AC 的长度为L sin 60°=32L ,则质子从A 点运动到B 点所用的时间为t =32L v a sin β=Lv ,C 错误;在匀变速运动过程中,当速度方向与电场力方向垂直时,质子的速度最小,有v min =v a sin β=32v ,D 正确.。
2025高考物理备考复习教案 第六章 第4讲 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因为l 1 >l 2 ,则 cos θ 1 > cos θ 2
所以θ 2 >θ 1
返回目录
第4讲
功能关系
和在水平面上运动,图像的斜率相同,C错误.
返回目录
第4讲
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命题点3 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
5. [2021北京]秋千由踏板和绳构成,人在秋千上的摆动过程可以简化为单摆的摆
动,等效“摆球”的质量为m,人蹲在踏板上时摆长为l1,人站立时摆长为l2.不计空
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如果摆长为l1,“摆球”通过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求此时“摆球”受到拉力T的
返回目录
第4讲
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方法点拨
两种摩擦力做功特点的比较
类型
能量的
转化
静摩擦力做功
机械能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
另一个物体,而没有机械能转
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滑动摩擦力做功
(1)一部分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
一个物体.
(2)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此部分
能量就是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
返回目录
第4讲
返回目录
第4讲
功能关系
能量守恒定律
力做功
能的变化
只有重力或系统
机械能
内弹力做功
除重力和系统内
弹力之外的其他
力做功
不变化
机械能
变化
二者关系
机械能守恒,即ΔE=[6] 0
(1)其他力做多少正功,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多少;
(2)其他力做多少负功,物体的机械能减少多少;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浙江专用):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第2讲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目标要求 1.理解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2.会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基本问题.3.会用动量守恒观点分析爆炸、反冲运动和人船模型.4.理解碰撞的种类及其遵循的规律.考点一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基本应用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2.表达式(1)p=p′或m1v1+m2v2=m1v1′+m2v2′.系统相互作用前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2)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大反向.1.只要系统所受合外力做功为0,系统动量就守恒.(×)2.系统的动量不变是指系统的动量大小和方向都不变.(√)3.若物体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则机械能一定守恒.(×)4.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m1v1+m2v2=m1v1′+m2v2′,一定是矢量式,应用时要规定正方向,且其中的速度必须相对同一个参考系.(√)1.适用条件(1)理想守恒: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2)近似守恒: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它所受到的外力.(3)某一方向守恒: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2.动量守恒定律的五个特性矢量性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为矢量方程,解题应选取统一的正方向相对性各物体的速度必须是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一般是相对于地面)同时性动量是一个瞬时量,表达式中的p1、p2、…应是系统中各物体在相互作用前同一时刻的动量,p1′、p2′、…应是系统中各物体在相互作用后同一时刻的动量系统性研究的对象是相互作用的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普适性动量守恒定律不仅适用于低速宏观物体组成的系统,还适用于接近光速运动的微观粒子组成的系统考向1系统动量守恒的判断例1(2021·全国乙卷·14)如图,光滑水平地面上有一小车,一轻弹簧的一端与车厢的挡板相连,另一端与滑块相连,滑块与车厢的水平底板间有摩擦.用力向右推动车厢使弹簧压缩,撤去推力时滑块在车厢底板上有相对滑动.在地面参考系(可视为惯性系)中,从撤去推力开始,小车、弹簧和滑块组成的系统()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C.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答案 B解析因为滑块与车厢水平底板间有摩擦,且撤去推力后滑块在车厢底板上有相对滑动,即摩擦力做功,而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对小车、弹簧和滑块组成的系统,根据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可知撤去推力后该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故选B.考向2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应用例2(2023·浙江温州市模拟)如图所示,光滑平面上有一辆质量为2m的小车,车上左右两端分别站着甲、乙两人,他们的质量都是m,开始两个人和车一起以速度v0向右匀速运动.某一时刻,站在车右端的乙先以相对地面向右的速度v跳离小车,然后站在车左端的甲以相对于地面向左的速度v跳离小车.两人都离开小车后,小车的速度将是()A.v0B.2v0C.大于v0,小于2v0D.大于2v0答案 B解析两人和车所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初动量为4m v0,方向向右.当甲、乙两人先后以相对地面相等的速度向两个方向跳离时,甲、乙两人的动量和为零,则有4m v0=2m v车,可得v车=2v0,选项B正确.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考向3动量守恒定律的临界问题例3甲、乙两小孩各乘一辆小车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匀速相向行驶,速度大小均为v0=6 m/s,甲车上有质量为m=1 kg的小球若干个,甲和他的小车及小车上小球的总质量为M1=50 kg,乙和他的小车的总质量为M2=30 kg.为避免相撞,甲不断地将小球以相对地面为v′=16.5 m/s的水平速度抛向乙,且被乙接住,假如某一次甲将小球抛出且被乙接住后,刚好可保证两车不相撞.则甲总共抛出的小球个数是()A.12 B.13 C.14 D.15答案 D解析规定甲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两车刚好不相撞,则两车速度相等,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0-M2v0=(M1+M2)v,解得v=1.5 m/s,对甲、小车及从甲车上抛出的小球,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v0=(M1-n·m)v+n·m v′,解得n=15,D正确.考点二爆炸、反冲运动和人船模型1.爆炸现象的三个规律动量守恒爆炸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受到的外力,所以在爆炸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动能增加在爆炸过程中,有其他形式的能量(如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系统的机械能增加位置不变爆炸的时间极短,因而作用过程中物体产生的位移很小,可以认为爆炸后各部分仍然从爆炸前的位置以新的动量开始运动2.反冲运动的三点说明作用原理反冲运动是系统内两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动量守恒反冲运动中系统不受外力或内力远大于外力,所以反冲运动遵循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增加反冲运动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系统的总机械能增加1.发射炮弹,炮身后退;园林喷灌装置一边喷水一边旋转均属于反冲现象.(√)2.爆炸过程中机械能增加,反冲过程中机械能减少.(×)考向1爆炸问题例4(2021·浙江1月选考·12)在爆炸实验基地有一发射塔,发射塔正下方的水平地面上安装有声音记录仪.爆炸物自发射塔竖直向上发射,上升到空中最高点时炸裂成质量之比为2∶1、初速度均沿水平方向的两个碎块.遥控器引爆瞬间开始计时,在5 s末和6 s末先后记录到从空气中传来的碎块撞击地面的响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碎块的位移大小之比为1∶2B.爆炸物的爆炸点离地面高度为80 mC.爆炸后的质量大的碎块的初速度为68 m/sD.爆炸后两碎块落地点之间的水平距离为340 m答案 B解析设碎块落地的时间为t,质量大的碎块水平初速度为v,则由动量守恒定律知质量小的碎块水平初速度为2v,爆炸后的碎块做平抛运动,下落的高度相同,则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由水平方向x=v0t知落地水平位移之比为1∶2,碎块位移s=x2+y2,可见两碎块的位移大小之比不是1∶2,故A项错误;据题意知,v t=(5-t)×340 (m/s),又2v t=(6-t)×340 (m/s),联立解得t =4 s ,v =85 m/s ,故爆炸点离地面高度为h =12gt 2=80 m ,故B 项正确,C 项错误;两碎块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Δx =3v t =1 020 m ,故D 项错误.考向2 反冲运动例5 (2023·河南省模拟)发射导弹过程可以简化为:将静止的质量为M (含燃料)的导弹点火升空,在极短时间内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 0竖直向下喷出质量为m 的炽热气体,忽略喷气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则喷气结束时导弹获得的速度大小是( ) A.mMv 0 B.M m v 0 C.M M -m v 0 D.m M -m v 0答案 D解析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 -m )v ,导弹获得的速度v =mM -m v 0,故选D.考向3 人船模型1.模型图示2.模型特点(1)两物体满足动量守恒定律:m v 人-M v 船=0 (2)两物体的位移大小满足:m x 人t -M x 船t =0,x 人+x 船=L ,得x 人=M M +m L ,x 船=mM +m L3.运动特点(1)人动则船动,人静则船静,人快船快,人慢船慢,人左船右;(2)人船位移比等于它们质量的反比;人船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比等于它们质量的反比,即x 人x 船=v 人v 船=M m. 例6 (多选)如图所示,绳长为l ,小球质量为m ,小车质量为M ,将小球向右拉至水平后放手,则(水平面光滑)( )A .系统的总动量守恒B .水平方向任意时刻小球与小车的动量等大反向或都为零C .小球不能向左摆到原高度D .小车向右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mlM +m答案 BD解析 系统只是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为零,竖直方向的合力不为零,故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而总动量不守恒,A 错误,B 正确;根据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及机械能守恒得,小球仍能向左摆到原高度,C 错误;小球相对于小车的最大位移为2l ,根据“人船模型”,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设小球水平方向的平均速度为v m ,小车水平方向的平均速度为v M ,m v m -M v M =0,两边同时乘以运动时间t ,m v m t -M v M t =0,即mx m =Mx M ,又x m +x M =2l ,解得小车向右移动的最大距离为2mlM +m,D 正确.考点三 碰撞问题1.碰撞碰撞是指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持续时间很短,而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很大的现象. 2.特点在碰撞现象中,一般都满足内力远大于外力,可认为相互碰撞的系统动量守恒. 3.分类动量是否守恒机械能是否守恒弹性碰撞 守恒 守恒 非弹性碰撞守恒有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守恒 损失最大1.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 )2.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球相向运动,碰撞后均变为静止,则两球碰撞前的动量大小一定相同.( √ )3.两球发生非弹性碰撞时,既不满足动量守恒定律,也不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 × )1.弹性碰撞的重要结论以质量为m 1、速度为v 1的小球与质量为m 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碰撞为例,则有 m 1v 1=m 1v 1′+m 2v 2′ 12m 1v 12=12m 1v 1′2+12m 2v 2′2 联立解得: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m 1+m 2v 1讨论:①若m 1=m 2,则v 1′=0,v 2′=v 1(速度交换);②若m 1>m 2,则v 1′>0,v 2′>0(碰后两小球沿同一方向运动);当m 1≫m 2时,v 1′≈v 1,v 2′≈2v 1;③若m 1<m 2,则v 1′<0,v 2′>0(碰后两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当m 1≪m 2时,v 1′≈-v 1,v 2′≈0.2.静止物体被撞后的速度范围物体A 与静止的物体B 发生碰撞,当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损失的机械能最多,物体B 的速度最小,v B =m A m A +m B v 0,当发生弹性碰撞时,物体B 速度最大,v B =2m Am A +m B v 0.则碰后物体B的速度范围为:m A m A +m B v 0≤v B ≤2m Am A +m B v 0.考向1 碰撞的可能性例7 A 、B 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 A =1 kg ,m B =2 kg ,v A =6 m/s ,v B =2 m/s ,当A 追上B 并发生碰撞后,A 、B 两球速度的可能值是( ) A .v A ′=5 m/s ,v B ′=2.5 m/s B .v A ′=2 m/s ,v B ′=4 m/sC.v A′=-4 m/s,v B′=7 m/sD.v A′=7 m/s,v B′=1.5 m/s答案 B解析虽然题给四个选项均满足动量守恒定律,但A、D两项中,碰后A的速度v A′大于B 的速度v B′,不符合实际,即A、D项错误;C项中,两球碰后的总动能E k后=122m A v A′+12=57 J,大于碰前的总动能E k前=12m A v A2+12m B v B2=22 J,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2m B v B′所以C项错误;而B项既符合实际情况,也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所以B项正确.碰撞问题遵守的三条原则(1)动量守恒:p1+p2=p1′+p2′.(2)动能不增加:E k1+E k2≥E k1′+E k2′.(3)速度要符合实际情况①碰前两物体同向运动,若要发生碰撞,则应有v后>v前,碰后原来在前的物体速度一定增大,若碰后两物体同向运动,则应有v前′≥v后′.②碰前两物体相向运动,碰后两物体的运动方向至少有一个改变.考向2弹性碰撞例8(2023·浙江省杭州二中月考)如图所示,B、C、D、E、F五个小球并排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B、C、D、E四个球质量相等,而F球质量小于B球质量,A球质量等于F球质量.A球以速度v0向B球运动,所发生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则碰撞之后()A.3个小球静止,3个小球运动B.4个小球静止,2个小球运动C.5个小球静止,1个小球运动D.6个小球都运动答案 A解析A、B质量不等,m A<m B,A、B相碰后,A向左运动,B向右运动;B、C、D、E质量相等,弹性碰撞后,不断交换速度,最终E有向右的速度,B、C、D静止;E、F质量不等,m E >m F ,则碰后E 、F 都向右运动,所以B 、C 、D 静止,A 向左运动,E 、F 向右运动,故A 正确.考向3 非弹性碰撞例9 (2023·浙江嘉兴市模拟)如图所示,小球A 和小球B 质量相同,小球B 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小球A 从高为h 处由静止摆下,到达最低点恰好与B 相撞,并粘合在一起继续摆动,若不计空气阻力,两球均可视为质点,则它们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A .h B.12h C.14h D.18h答案 C解析 小球A 由释放到摆到最低点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A gh =12m A v 12,则v 1=2gh .A 、B 的碰撞过程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则m A v 1=(m A +m B )v 2,又m A =m B ,得v 2=2gh 2,对A 、B 粘在一起共同上摆的过程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 A +m B )v 22=(m A +m B )gh ′,则h ′=h4,故C 正确. 课时精练1.北京冬奥会2 000米短道速滑接力赛上,“接棒”的运动员甲提前站在“交棒”的运动员乙前面,并且开始向前滑行,待乙追上甲时,乙猛推甲一把,使甲获得更大的速度向前冲出,完成“交接棒”.忽略地面的摩擦力,在这个过程中( )A .两运动员的总动量守恒B.甲、乙运动员的动量变化量相同C.两运动员的总机械能守恒D.甲的动能增加量一定等于乙的动能减少量答案 A解析两运动员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矢量和为0,系统动量守恒,A正确;系统动量守恒,两运动员的动量变化量等大反向,变化量不相同,B错误;在光滑冰面上“交接棒”时,后方运动员用力推前方运动员,导致机械能增加,C错误;在乙推甲的过程中,消耗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系统的动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甲的动能增加量不等于乙的动能减小量,D错误.2.如图所示,小木块m与长木板M之间光滑,M置于光滑水平面上,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M的左端,右端与m连接,开始时m和M都静止,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同时对m、M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F2,两物体开始运动后,对m、M、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整个过程中弹簧不超过其弹性限度)()A.整个运动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B.整个运动过程中,当木块速度为零时,系统机械能一定最大C.M、m分别向左、右运行过程中,均一直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D.M、m分别向左、右运行过程中,当弹簧弹力与F1、F2的大小相等时,系统动能最大答案 D解析由于F1与F2等大反向,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则系统的动量守恒.由于水平恒力F1、F2对系统做功代数和不为零,则系统的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从开始到弹簧伸长到最长的过程,F1与F2分别对m、M做正功,弹簧伸长最长时,m、M的速度为零,之后弹簧收缩,F1与F2分别对m、M做负功,系统的机械能减小,因此,当弹簧有最大伸长量时,m、M的速度为零,系统机械能最大;当弹簧收缩到最短时,m、M的速度为零,系统机械能最小,故B错误;在水平方向上,M、m受到水平恒力和弹簧的弹力作用,水平恒力先大于弹力,后小于弹力,随着弹力增大,两个物体的合力先逐渐减小,后反向增大,则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则M、m先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当弹簧弹力的大小与拉力F1、F2的大小相等时,m、M的速度最大,系统动能最大,故C错误,D正确.3.如图所示,气球下面有一根长绳,一个质量为m 1=50 kg 的人抓在气球下方,气球和长绳的总质量为m 2=20 kg ,长绳的下端刚好和水平面接触,当静止时人离地面的高度为h =5 m .如果这个人开始沿绳向下滑,当滑到绳下端时,他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可以把人看成质点)( )A .5 mB .3.6 mC .2.6 mD .8 m答案 B解析 当人滑到下端时,设人相对地面下滑的位移大小为h 1,气球相对地面上升的位移大小为h 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h 1t =m 2h 2t,且h 1+h 2=h ,解得h 2≈3.6 m ,所以他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6 m ,故选项B 正确.4.(多选)(2023·浙江丽水市模拟)质量为M 的物块以速度v 运动,与质量为m 的静止物块发生正碰,碰撞后两者的动量正好相等,两者质量之比M m可能为( ) A .2 B .3 C .4 D .5答案 AB解析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设碰撞后两者的动量都为p ,则总动量为2p ,根据动量和动能的关系有:p 2=2mE k ,根据能量的关系,由于动能不增加,则有:4p 22M ≥p 22m +p 22M ,解得M m≤3,故A 、B 正确,C 、D 错误. 5.冰壶运动深受观众喜爱,在某次投掷中,冰壶甲运动一段时间后与静止的冰壶乙发生正碰,如图所示.若两冰壶质量相等,则碰后两冰壶最终停止的位置,可能是选项图中的哪幅图( )答案 B解析 两冰壶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两冰壶发生正碰,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碰撞前后系统动量不变,两冰壶的动量方向即速度方向,不会偏离甲原来的方向,可知,A 图情况是不可能的,故A 错误;如果两冰壶发生弹性碰撞,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两冰壶质量相等,碰撞后两冰壶交换速度,甲静止,乙的速度等于甲的速度,碰后乙做减速运动,最后停止,最终两冰壶的位置可能如选项B 所示,故B 正确;两冰壶碰撞后,乙在前,甲在后,选项C 所示是不可能的,故C 错误;碰撞过程机械能不可能增大,两冰壶质量相等,碰撞后甲的速度不可能大于乙的速度,碰撞后甲的位移不可能大于乙的位移,故D 错误.6.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它们排成一条直线,小球2、3静止,并靠在一起,球1以速度v 0撞向它们,设碰撞过程中不损失机械能,则碰后三个小球的速度分别为( )A .v 1=v 2=v 3=33v 0B .v 1=0,v 2=v 3=22v 0 C .v 1=0,v 2=v 3=12v 0 D .v 1=v 2=0,v 3=v 0答案 D解析 由题设条件,三球在碰撞过程中总动量和总动能守恒.设三球质量均为m ,则碰撞前系统总动量为m v 0,总动能为12m v 02.选项A 、B 中的数据都违反了动量守恒定律,故不可能.对选项C ,碰后总动量为m v 0,但总动能为14m v 02,这显然违反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故不可能.对选项D ,既满足动量守恒定律,也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故选D.7.(2023·北京市第五中学检测)A 、B 物块沿光滑水平面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为两物块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像,其中a 、b 分别为A 、B 两物块碰前的位移-时间图像,c 为碰撞后两物块共同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若A 物块质量m =2 kg ,则由图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碰撞前后A 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4 kg·m/sB .B 物块的质量为0.75 kgC .碰撞过程A 对B 所施冲量大小为4 N·sD .碰撞过程A 、B 两物块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为10 J答案 B解析 以A 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图像可知碰撞前A 的速度为v A =10-42m/s =3 m/s ,碰撞后A 、B 的共同速度为v AB =4-22m/s =1 m/s ,则碰撞前A 的动量为m v A =2×3 kg·m/s =6 kg·m/s ,碰撞后A 的动量为m v AB =2 kg·m/s ,碰撞前后A 的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4 kg·m/s ,A 正确,不符合题意;碰撞前B 的速度为v B =-42m/s =-2 m/s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A +m B v B =(m +m B )v AB ,解得m B =43 kg ,B 错误,符合题意;由动量定理得I =m B v AB -m B v B =43×1 kg·m/s -43×(-2) kg·m/s =4 N·s ,即碰撞过程A 对B 所施冲量大小为4 N·s ,C 正确,不符合题意;碰撞过程A 、B 两物块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为ΔE k =12m v A 2+12m B v B 2-12(m +m B )v AB 2=12×2×32 J +12×43×(-2)2 J -12×(2+43)×12 J =10 J ,D 正确,不符合题意. 8.(2023·浙江宁波市月考)“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是喜庆心情的流露.有一个质量为3m 的爆竹从地面斜向上抛出,上升h 后到达最高点,此时速度大小为v 0、方向水平向东,在最高点爆炸成质量不等的两块,其中一块质量为2m ,速度大小为v ,方向水平向东;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爆竹在最高点爆炸过程中,整体的动量守恒B .质量为m 的一块,其速度为3v 0-2vC .质量为m 的一块,其速度为2v -3v 0D.质量为m的一块,在落地过程中重力冲量的大小为mg 2hg,方向水平向西答案 B解析爆竹在最高点爆炸过程中,整体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故A错误;规定向东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得3m v0=2m v+m v′,解得质量为m的一块的速度v′=3v0-2v,故B正确,C错误;质量为m的一块爆炸后,做平抛运动,由h=12gt2,得运动的时间t=2hg ,则在落地过程中重力冲量的大小为mg2hg,方向竖直向下,故D错误.9.在发射地球卫星时需要运载火箭多次点火,以提高最终的发射速度.某次地球近地卫星发射的过程中,火箭喷气发动机每次喷出质量为m=800 g的气体,气体离开发动机时的对地速度v=1 000 m/s,假设火箭(含燃料在内)的总质量为M=600 kg,发动机每秒喷气20次,忽略地球引力的影响,则()A.第三次气体喷出后火箭的速度大小约为4 m/sB.地球卫星要能成功发射,速度大小至少达到11.2 km/sC.要使火箭能成功发射至少要喷气500次D.要使火箭能成功发射至少要持续喷气17 s答案 A解析设喷出三次气体后火箭的速度为v3,以火箭和喷出的三次气体为研究对象,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3m)v3-3m v=0,解得:v3≈4 m/s,故A正确;地球卫星要能成功发射,喷气n次后至少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即:v n=7.9 km/s,故B错误;以火箭和喷出的n次气体为研究对象,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nm)v n -nm v=0,代入数据解得:n≈666,故C错误;至少持续喷气时间为:t=n20=33.3 s,故D 错误.10.(2023·浙江绍兴市调研)如图为“子母球”表演的示意图,弹性小球A和B叠放在一起,从距地面高度为h处自由落下,h远大于两小球直径,小球B的质量是A质量的3倍,假设所有的碰撞都是弹性碰撞,且都发生在下落的竖直方向上,不考虑空气阻力.则()A.下落过程中两个小球之间有相互挤压B.A与B第一次碰后小球B的速度不为零C.A与B第一次碰后小球A弹起的最大高度是2hD.A与B第一次碰后小球A弹起的最大高度是4h答案 D解析不考虑空气阻力,下落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两个小球之间没有力的作用,A错误;下降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2=2gh,解得小球B触地时两球速度相同,为v=2gh,小球B碰撞地之后,速度瞬间反向,大小相等,选小球A与小球B碰撞过程为研究过程,碰撞前后动量守恒,设碰后小球A、小球B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选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B v-m A v=m A v1+m B v2,由能量守恒定律得12=12m A v12+12m B v22,解得v2=0,v1=2v,B错误;碰后小球A 2(m A+m B)v弹起的最大高度H=(2v)2=4h,C错误,D正确.2g11.(多选)(2023·浙江宁波市高三检测)如图所示,某超市两辆相同的购物车质量均为m,相距L沿直线排列,静置于水平地面上.为节省收纳空间,工人猛推一下第一辆车并立即松手,第一辆车运动距离L后与第二辆车相碰并相互嵌套结为一体,两辆车一起运动了L距离后恰好停靠在墙边.若购物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恒为车重力的k倍,重力加速度为g,则()A.两购物车在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之和为2kmgLB.两购物车碰撞后瞬间的速度大小为gLC.两购物车碰撞时的能量损失为2kmgLD.工人给第一辆购物车的水平冲量大小为m10kgL答案CD解析由题意可知,两购物车在整个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之和为W克f=kmgL+2kmgL=3kmgL ,A 错误;工人猛推一下第一辆车并立即松手,设此时第一辆车的速度为v 0,运动L距离后速度为v 1,由动能定理可得-kmgL =12m v 12-12m v 02,得v 1=v 02-2kgL ,设与第二辆车碰后瞬间的共同速度为v ,取第一辆车的初速度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v 1=2m v ,得v =12v 1,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3kmgL +ΔE =12m v 02,两购物车在碰撞中系统减少的能量ΔE =12m v 12-12×2m v 2=12m v 12-12×2m (12v 1)2=14m v 12=14m (v 02-2kgL ),联立解得v 0=10kgL ,ΔE =2kmgL ,v =12v 1=12v 02-2kgL =2kgL ,B 错误,C 正确;由动量定理可知,工人给第一辆购物车的水平冲量大小为I =m v 0-0=m 10kgL ,D 正确.12.(2023·浙江台州市模拟)如图所示,光滑导轨的末端放有一个质量为m 1=1 kg 的小球A ,导轨的末端与竖直墙上的O 点等高,导轨末端到竖直墙壁的水平距离为d =0.3 m .一个质量为m 2的小球B 沿导轨从距导轨末端高h =0.2 m 处由静止释放,在末端与小球A 碰撞后,两球直接从轨道末端飞出,A 、B 两球分别击中竖直墙壁上的P 、Q 两点.已知P 到O 的距离h 1=0.05 m ,Q 到O 的距离h 2=0.45 m ,小球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 =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1)求A 、B 两球从轨道末端飞出时的速度大小v 1、v 2;(2)求小球B 的质量m 2,并通过计算分析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3)在A 、B 发生弹性碰撞的条件下,能否选择一个合适的小球B ,质量为m 2,使得两球碰后即以共同速度做抛体运动?如果能,求出m 2;若不能,请说明理由.答案 见解析解析 (1)小球在空中做平抛运动,有d =v 1t 1,h 1=12gt 12,d =v 2t 2,h 2=12gt 22, 解得v 1=3 m/s ,v 2=1 m/s(2)设B 运动到轨道末端的速度为v 0,由机械能守恒得m 2gh =12m 2v 02, 解得v 0=2 m/s在A、B碰撞前后,两球的动量守恒,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有m2v0=m2v2+m1v1,解得m2=3 kg碰前总动能E k=12m2v02=6 J,碰后两球总动能E k′=12m2v22+12m1v12=6 J即该碰撞为弹性碰撞.(3)不能.假设此情形下的m2存在,则由动量守恒得m2v0=(m1+m2)v求得v=m2v0m1+m2碰前总动能E k=12m2v02,碰后两球总动能E k′=12(m1+m2)v2=m22v022(m1+m2)<E k这说明碰撞前后有能量损失,与题设矛盾,故这样的m2不存在.13.(多选)(2020·全国卷Ⅱ·21)水平冰面上有一固定的竖直挡板,一滑冰运动员面对挡板静止在冰面上,他把一质量为4.0 kg的静止物块以大小为5.0 m/s的速度沿与挡板垂直的方向推向挡板,运动员获得退行速度;物块与挡板弹性碰撞,速度反向,追上运动员时,运动员又把物块推向挡板,使其再一次以大小为5.0 m/s的速度与挡板弹性碰撞.总共经过8次这样推物块后,运动员退行速度的大小大于5.0 m/s,反弹的物块不能再追上运动员.不计冰面的摩擦力,该运动员的质量可能为()A.48 kg B.53 kg C.58 kg D.63 kg答案BC解析设运动员的质量为M,第一次推物块后,运动员速度大小为v1,第二次推物块后,运动员速度大小为v2……第八次推物块后,运动员速度大小为v8,第一次推物块后,由动量守恒定律知:M v1=m v0;第二次推物块后由动量守恒定律知:M(v2-v1)=m[v0-(-v0)]=2m v0,……,第n次推物块后,由动量守恒定律知:M(v n-v n-1)=2m v0,各式相加可得v n=(2n-1)m v0M,则v7=260 kg·m/sM,v8=300 kg·m/sM.由题意知,v7<5 m/s,则M>52 kg,又知v8>5 m/s,则M<60 kg,故选B、C.。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鲁科版):牛顿第三定律 共点力平衡
第4讲 牛顿第三定律 共点力平衡目标要求 1.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能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2.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步骤,会灵活应用整体法、隔离法并结合牛顿第三定律进行受力分析.3.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会解共点力平衡问题.考点一 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1)三同⎩⎪⎨⎪⎧同大小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同性质(2)三异⎩⎪⎨⎪⎧反向异体,即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不同效果(3)二无关⎩⎪⎨⎪⎧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和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 )2.人走在松软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 ) 3.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为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名称项目 一对平衡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对象同一个物体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作用时间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不可抵消考向1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例1(多选)如图所示,体育项目“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答案BD解析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与二者的运动状态无关,即不管哪个获胜,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当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时,甲才能获胜,故A、C错误,B、D正确.考向2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例2(2023·浙江省十校联盟联考)春节晚会上杂技《绽放》表演了花样飞天,如图是女演员举起男演员的一个场景,两位杂技演员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平地面对女演员的摩擦力水平向右B.水平地面对女演员的支持力和女演员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作用力大小小于男演员对女演员的作用力大小D.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男演员所受重力大小答案 D解析对男、女演员整体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知,水平地面对女演员的摩擦力为零,水平地面对女演员的支持力与男、女演员重力之和是一对平衡力,故A、B错误;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作用力与男演员对女演员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作用力与男演员对女演员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对男演员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男演员所受重力大小,故D正确.考向3转换研究对象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例3(2023·河北邢台市质检)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质量为M,环的质量为m,如图所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环沿杆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则此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A.Mg+mg-ma B.Mg-mg+maC.Mg+mg D.Mg-mg答案 A解析环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及箱子内的杆对它的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受力情况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环应给杆一个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故箱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M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N及环给它的摩擦力f′,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以环为研究对象,有mg -f=ma,以箱子和杆整体为研究对象,有N=f′+Mg=f+Mg=Mg+mg-ma.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大小,即N′=Mg+mg-ma,故选项A正确.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如果不便直接通过分析求出物体受到的某些力时,可先求它的反作用力,再反过来求待求力.如求压力时,可先求支持力,在许多问题中,摩擦力的求解亦是如此.可见牛顿第三定律将起到非常重要的转换研究对象的作用,使得我们对问题的分析思路更灵活、更宽阔.考点二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2.整体法与隔离法整体法隔离法概念将加速度相同的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的方法将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分隔开来分析的方法选用原则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或求系统整体的加速度研究系统内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3.受力分析的三个技巧(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研究对象对其他物体的作用力混淆.(2)除了根据力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判断,假设法是判断弹力、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常用方法.(3)善于转换研究对象,尤其是在弹力、摩擦力的方向不易判定的情形中,可以分析与其接触物体的受力,再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判定.例4(多选)如图所示,两个相似的斜面体A、B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静止靠在竖直粗糙墙壁上.关于斜面体A和B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一定受到四个力B.B可能受到四个力C.B与墙壁之间一定有弹力和摩擦力D.A与B之间一定有摩擦力答案AD解析由题可知,A、B均处于平衡状态,对A、B整体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推力F,由平衡条件可知B与墙壁之间不可能有弹力,因此也不可能有摩擦力,C错误;对B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受到重力、A对B的弹力及摩擦力,故B受到三个力,B错误;对A受力分析,如图丙所示,受到重力、推力、B对A的弹力和摩擦力,共四个力,A、D正确.例5(2023·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所示,a、b两个小球穿在一根粗糙的固定杆上(球的小孔比杆的直径大),并且通过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已知b球质量为m,杆与水平面成θ角,不计滑轮的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当两球静止时,Oa段绳与杆的夹角也为θ,Ob段绳沿竖直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一定受到4个力的作用B.b只可能受到2个力的作用C.绳子对a的拉力大小有可能等于mgD.a的质量一定为m tan θ答案 C解析对a和b受力分析可知,a可能受重力、杆的支持力、绳的拉力3个力的作用,可能还受摩擦力共4个力的作用,b受重力、绳的拉力2个力或重力、绳的拉力、杆的支持力、摩擦力4个力的作用,选项A、B错误;对b受力分析可知,b受绳子拉力大小可能等于mg,因此绳子对a 的拉力大小可能等于mg ,选项C 正确;对a 受力分析,如果a 、b 所受摩擦力均为零,则由G a sin θ=mg cos θ可得G a =mg tan θ,即m a =mtan θ,选项D 错误.考点三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应用1.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 合=0或F x =0,F y =0.(3)常用推论①若物体受n 个作用力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 -1)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②若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则表示这三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2.处理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确定平衡状态(加速度为零)→巧选研究对象(整体法或隔离法)→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解或作讨论.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1.合成法:一个力与其余所有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常用于非共线三力平衡. 2.正交分解法:F x 合=0,F y 合=0,常用于多力平衡.3.矢量三角形法:把表示三个力的有向线段构成一个闭合的三角形,常用于非特殊角的一般三角形.考向1 合成法例6 (2020·全国卷Ⅲ·17)如图,悬挂甲物体的细线拴牢在一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上O 点处;绳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通过光滑定滑轮与物体乙相连.甲、乙两物体质量相等.系统平衡时,O 点两侧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若α=70°,则β等于( )A.45°B.55°C.60°D.70°答案 B解析取O点为研究对象,O点在三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对其受力分析如图所示,T1=T2,两力的合力与F等大反向,根据几何关系可得2β+α=180°,所以β=55°,故选B.考向2矢量三角形法例7(2023·广东省模拟)如图所示的装置,杆QO沿竖直方向固定,且顶端有一光滑的定滑轮,轻杆OP用铰链固定于O点且可绕O点转动,用两根轻绳分别拴接质量分别为m1、m2的小球并系于P点,其中拴接m1小球的轻绳跨过定滑轮,已知O点到滑轮顶端Q的距离等于OP,当系统平衡时两杆的夹角为α=120°,则m1∶m2为()A.1∶2 B.3∶2C.1∶1 D.3∶1答案 D解析以结点P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拴接小球m1轻绳的拉力大小等于m1g,由力的平衡条件将杆OP的支持力与轻绳的拉力合成,可得m1g=2m2g cos 30°,解得m1∶m2=3∶1,故A、B、C错误,D正确.考向3 正交分解法例8 如图,一物块在水平拉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保持F 的大小不变,而将方向变成与水平面成60°角,物块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 .2- 3 B.36 C.33 D.32答案 C解析 当F 水平时,根据平衡条件得F =μmg ;当保持F 的大小不变,而方向与水平面成60°角时,由平衡条件得F cos 60°=μ(mg -F sin 60°),联立解得μ=33,故选项C 正确.考向4 整体法、隔离法解决静态平衡问题例9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m 的小球通过两根轻弹簧A 、B 连接,在水平外力F 作用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实际长度相等.弹簧A 、B 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A 、k B ,且原长相等.弹簧A 、B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θ与45°.设A 、B 中的拉力分别为F A 、F B ,小球直径相比弹簧长度可忽略,重力加速度为g ,则( )A .tan θ=12B .k A =k BC .F A =3mgD .F B =2mg答案 A解析 对下面的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F =mg tan 45°=mg ,F B =mg cos 45°=2mg ;对两个小球整体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tan θ=F2mg ,又F =mg ,解得tan θ=12,F A =(2mg )2+F 2=5mg ,由题可知两弹簧的形变量相等,则有x =F Ak A=F B k B ,解得k A k B =F A F B =52,故A 正确,B 、C 、D 错误.课时精练1.如图所示是厨房用来悬挂厨具的小吸盘,其原理是排开吸盘与墙壁之间的空气,依靠大气压紧紧地将吸盘压在厨房的竖直墙壁上,可用来悬挂比较轻的厨具,安装拆卸都很方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墙壁对吸盘的作用力的合力竖直向上B .大气压变大,吸盘受到的摩擦力也变大C .吸盘与墙壁之间只有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D .空气对吸盘的压力与墙壁对吸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D解析 墙壁对吸盘的作用力有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和水平方向的支持力,合力方向不是竖直向上,故A 错误;吸盘受到的摩擦力与吸盘和物体所受重力大小相等,不会变化,故B 错误;吸盘与墙壁之间有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C错误;空气对吸盘的压力与墙壁对吸盘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2.如图所示,一块长木板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面上,两块相同的磁体甲和乙各自被吸附在木板正对的两个面上且处于静止状态.若磁体之间的作用力与木板垂直,则()A.磁体乙可能受到三力的作用B.两块磁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反C.撤去磁体乙,磁体甲一定保持静止D.木板对磁体甲的作用力大于木板对磁体乙的作用力答案 D解析磁体乙受到重力、磁体甲的吸引力、木板的弹力和摩擦力共四个力的作用,选项A错误.两块磁体受到的摩擦力均沿斜木板向上,方向相同,选项B错误.撤去磁体乙,磁体甲对木板的压力减小,最大静摩擦力减小,则磁体甲不一定保持静止,选项C错误.木板对磁体甲的作用力等于甲向下的重力和磁体乙对甲的垂直木板向下的引力的合力;木板对磁体乙的作用力等于乙向下的重力和甲对乙的垂直木板向上的引力的合力;虽然两磁体的重力相等,乙对甲的引力大小等于甲对乙的引力大小,但甲的重力与磁体乙对甲的引力之间的夹角小于90°,而乙的重力与磁体甲对乙的引力之间的夹角大于90°,可知磁体甲的重力与磁体乙对甲的引力的合力大于磁体乙的重力与磁体甲对乙的引力的合力,即木板对磁体甲的作用力大于木板对磁体乙的作用力,选项D正确.3.(多选)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若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0,则B的受力个数可能为()A.3个B.4个C.5个D.6个答案BC解析先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水平力F、支持力;当水平力F平行斜面向上的分力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时,有上滑趋势,此时受到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当水平力F平行斜面向上的分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时,有下滑趋势,此时受到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当水平力F平行斜面向上的分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时,无相对滑动趋势,此时与斜面间无摩擦力;再对A受力分析,受水平力F、重力、支持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共4个力;最后对B受力分析,受重力、A对它的压力和向右的静摩擦力,斜面对B的支持力,若B相对斜面有滑动趋势,则还要受到斜面的静摩擦力,若B相对斜面无滑动趋势,则不受斜面的摩擦力,即B可能受4个力,也可能受5个力,故选B、C.4.(2022·广东卷·1)如图是可用来制作豆腐的石磨.木柄AB静止时,连接AB的轻绳处于绷紧状态.O点是三根轻绳的结点,F、F1和F2分别表示三根绳的拉力大小,F1=F2且∠AOB=60°.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F=F1B.F=2F1C.F=3F1D.F=3F1答案 D解析以O点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θ=30°,在竖直方向上,由平衡条件可得F1cos 30°+F2cos 30°=F,又F1=F2,可得F=3F1,故D正确,A、B、C错误.5.(2022·浙江6月选考·10)如图所示,一轻质晒衣架静置于水平地面上,水平横杆与四根相同的斜杆垂直,两斜杆夹角θ=60°.一重为G的物体悬挂在横杆中点,则每根斜杆受到地面的()A .作用力为33GB .作用力为36GC .摩擦力为34G D .摩擦力为38G 答案 B解析 设斜杆的弹力大小为F ,以水平横杆和物体为整体,在竖直方向上根据受力平衡可得4F cos 30°=G ,解得F =36G ,以其中一斜杆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所示,可知每根斜杆受到地面的作用力应与F 平衡,即大小为36G ,每根斜杆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f =F sin 30°=312G ,B 正确,A 、C 、D 错误.6.(多选)(2023·福建连城县第一中学模拟)如图所示,将一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内壁光滑、半径为R 的半球形容器底部O ′处(O 为球心),弹簧另一端与质量为m 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 点.已知容器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 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θ=30°,重力加速度为g ,弹簧处于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平面对容器有水平向左的摩擦力B .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12mgC .容器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D .弹簧原长为R +mgk答案 CD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受重力G 、弹簧的弹力F 和容器的支持力N ,如图,由几何关系知N =F =mg ,B 错误,C 正确;以容器和小球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可知,在竖直方向上整体受总重力、地面的支持力,水平方向上水平面对半球形容器没有摩擦力,A 错误;由胡克定律得,弹簧的压缩量Δx =F k =mg k ,则弹簧的原长为R +Δx =R +mgk ,D 正确.7.(2023·福建省模拟)对小明家的自建房进行房屋改造,工人们采用如图所示的方式把建材运送到楼上.站在楼上的工人甲(未画出)用细绳AO 把建材缓慢往上提,同时为防止建材与墙碰撞,站在地面上的工人乙用绳BO 把建材拉离墙面一定距离.某时刻细绳A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37°,细绳BO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β=53°,已知建材质量为21 kg ,工人甲、乙的质量均为60 kg.两个工人均保持静止,细绳质量忽略不计,sin 37°=0.6,sin 53°=0.8,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则( )A .细绳AO 中的拉力大小为450 NB .细绳BO 中的拉力大小为600 NC .地面对工人乙的支持力大小为300 ND .地面对工人乙的摩擦力大小为360 N 答案 D解析 以结点O 为研究对象,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F 、细绳OA 和OB 的拉力,如图所示;由题意知F =m 建g ,在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A cos α=m 建g +F B cos β,在水平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F A sin α=F B sin β,联立解得F A =600 N ,F B =450 N ,A 、B 错误;以工人乙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可得工人乙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F B′sin β=450×0.8 N=360 N,方向向左,地面对工人乙的支持力大小为N=m乙g-F B′cos β=330 N,C错误,D正确.8.(多选)张鹏同学在家帮妈妈洗完衣服后,挂在如图所示的晾衣架上晾晒,A、B为竖直墙壁上等高的两点,AO、BO为长度相等的两根轻绳,CO为一根轻杆.转轴C在AB中点D的正下方,AOB在同一水平面上.∠AOB=60°,∠DOC=30°,衣服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则()A.CO杆所受的压力大小为2mgB.CO杆所受的压力大小为233mgC.AO绳所受的拉力大小为3mgD.BO绳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答案AD解析以O点为研究对象,O点受到衣服的拉力T、CO杆的支持力F1和绳AO、BO的拉力,设绳AO和绳BO拉力的合力为F,作出O点的受力示意图如图甲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F1=mgcos 60°=2mg,由牛顿第三定律知CO杆所受的压力大小为2mg,故A正确,B错误;由图甲分析可知F=mg tan 60°=3mg,将F沿OA、OB方向分解,如图乙所示,设绳AO 和绳BO所受拉力分别为F2、F2′,且F2=F2′,则F=2F2cos 30°,解得F2=mg,故C错误,D正确.9.(多选)(2023·吉林松原市模拟)如图所示,穿过光滑动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M、N两点,质量为m的物块通过轻绳拴接在动滑轮的轴上,给物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F,系统静止平衡时,滑轮到固定点M 、N 的两部分轻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别为53°和37°,滑轮质量忽略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sin 37°=0.6,sin 53°=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跨过滑轮的轻绳中的张力大小为5mg 7B .作用在物块上的水平拉力大小为mgC .物块与滑轮间的轻绳中的张力大小为10mg7D .物块与滑轮间的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的正切值为34答案 AB解析 把动滑轮及物块看作一个整体,设跨过滑轮的轻绳上的张力大小为T ,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则有T sin 53°+T sin 37°=mg ,解得T =57mg ,水平方向上有T cos 53°+T cos 37°=F ,求得作用在物块上的水平拉力大小为F =mg ,故A 、B 正确;隔离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则由平衡条件可得物块与滑轮间的轻绳中的张力大小为T ′=(mg )2+F 2=2mg ,由数学知识可知物块与滑轮间的轻绳中的张力与竖直方向成45°角,则tan 45°=1,故C 、D 错误. 10.(202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高三检测)挂灯笼的习俗起源于西汉.如图所示,由五根等长的轻质细绳悬挂起质量分别为m 、km 、km 、m (k >0)的灯笼A 、B 、C 、D ,下面细绳是水平的,上面两细绳与水平方向夹角均为θ1,A 、B 及C 、D 间两细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θ2.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θ1=θ2B .kθ1=θ2C .tan θ1·tan θ2=k +1kD.tan θ1tan θ2=k k +1答案 C解析 对A 、B 整体受力分析,设下面细绳上的拉力为T ,由几何关系得tan θ1=(k +1)mgT ,对B 受力分析,由几何关系得tan θ2=Tkmg,所以tan θ1·tan θ2=k +1k,故选C.11.(2023·重庆市三峡联盟模拟)如图所示,一轻杆两端固定两个小球A 、B ,A 球的质量是B 球质量的3倍,轻绳跨过滑轮连接A 和B ,一切摩擦不计,平衡时OA 和OB 的长度之比为( )A .1∶2B .2∶1C .1∶3D .1∶4 答案 C解析 设绳上拉力为T ,OA 长L 1,OB 长L 2,过O 点作竖直向下的辅助线交AB 于C 点,如图所示,由三角形相似有T m A g =L 1OC ,T m B g =L 2OC ,得L 1L 2=13,故A 、B 、D 错误,C 正确.12.如图所示,质量为2m 的物块A 静置于水平台面上,质量为M 的半球体C 静置于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B (可视为质点)放在半球体C 上,P 点为三根轻绳P A 、PB 、PO 的结点.系统在图示位置处于静止状态,P 点位于半球体球心的正上方,PO 竖直,P A 水平,PB 刚好与半球体相切且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0°.已知物块A 与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 )A .绳OP 的拉力大小为mgB .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μmgC .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34mg D .地面对C 的支持力大小为(M +m )g 答案 C解析 对小球B 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绳PB 的拉力大小F =mg cos θ=32mg ,对结点P 受力分析可知,绳AP 的拉力大小为T 1=F sin θ=34mg ,绳OP 的拉力大小T 2=F cos θ=34mg ,故A 错误;对物块A 受力分析可知,物块A 所受摩擦力f A =T 1=34mg ,故B 错误;对绳PB 、结点P 和小球B 、半球体C 整体受力分析可知,半球体C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f C =T 1=34mg ,地面对半球体C 的支持力大小为N C =(M +m )g -T 2=Mg +14mg ,故C 正确,D 错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粤教版):洛伦兹力与现代科技
专题强化十九 洛伦兹力与现代科技目标要求 1.理解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原理,并能解决相关问题.2.会分析电场和磁场叠加的几种实例.题型一 质谱仪1.作用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2.原理(如图所示)(1)粒子由静止被加速,由动能定理可得qU =12m v 2,由此可得v =2qUm. (2)粒子经过速度选择器时:q v B 1=qE , 可得v =EB 1.(3)粒子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2的匀强磁场区域做匀速圆周运动, 有q v B 2=m v 2r ,可得q m =E B 1B 2r.例1 (多选)(2023·广东茂名市第一中学模拟)如图甲所示,质谱仪是分离和检测同位素的仪器.用质谱仪测量氢元素的同位素,让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氕、氘、氚的离子流从容器A 下方的小孔,无初速度飘入电势差为U 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最后打在照相底片D 上,形成a 、b 、c 三条质谱线,如图乙所示.不计所有粒子受到的重力及粒子间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进入磁场时,氕的动能最大B .氚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C .a 质谱线对应氢元素的氚D .a 质谱线对应氢元素的氕 答案 BC解析 设氢元素某一种同位素的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加速后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 ,动能为E k ,根据动能定理有E k =12m v 2=qU ,由于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所带电荷量相同,所以进入磁场时,三种同位素的动能一样大,选项A 错误;由题图乙可知三种同位素都运动半个周期,由T =2πm qB 知,同位素的比荷越小,T 越大,运动时间越长,所以同位素氚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选项B 正确;由上述表达式及R =m v qB 可得R =1B2mUq,可知同位素的比荷越小,R 越大,所以a 、b 、c 三条质谱线分别对应氚、氘、氕,选项C 正确,D 错误.题型二 回旋加速器1.构造如图所示,D 1、D 2是半圆金属盒,D 形盒处于匀强磁场中,D 形盒的缝隙处接交流电源.2.原理交流电周期和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相等,使粒子每经过一次D 形盒缝隙就被加速一次. 3.最大动能由q v m B =m v m 2R 、E km =12m v m 2得E km =q 2B 2R 22m ,粒子获得的最大动能由磁感应强度B 和盒半径R 决定,与加速电压无关.4.总时间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一个周期,被电场加速两次,每次增加动能qU ,加速次数n =E kmqU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总时间t =n 2T =E km 2qU ·2πm qB =πBR 22U.(忽略粒子在狭缝中运动的时间)例2 (2023·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劳伦斯和利文斯设计出回旋加速器,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置于真空中的D 形金属盒半径为R ,两盒间的狭缝很小,带电粒子穿过狭缝的时间可忽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与盒面垂直,高频交流电频率为f ,加速电压为U .若A 处粒子源产生的质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在加速器中被加速,且加速过程中不考虑相对论效应和重力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质子被加速后的最大速度不可能超过2πRfB .质子离开回旋加速器时的最大动能与加速电压U 成正比C .质子第2次和第1次经过两D 形盒间狭缝后轨道半径之比为1∶ 2 D .不改变磁感应强度B 和交流电频率f ,该回旋加速器也能加速α粒子 答案 A解析 质子出回旋加速器的速度最大,此时的半径为R ,则v =2πRT =2πRf ,所以最大速度不超过2πRf ,故A 正确;根据Bq v =m v 2R ,知v =BqR m ,则最大动能E km =12m v 2=B 2q 2R 22m ,与加速电压无关,故B 错误;质子在加速电场中做匀加速运动,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v =2ax 知,质子第二次和第一次经过D 形盒狭缝的速度之比为2∶1,根据r =m vBq ,则半径之比为2∶1,故C 错误;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与加速电场的周期相等,根据T =2πmBq 知,换用α粒子,粒子的比荷变化,周期变化,改变交流电的频率才能加速α粒子,故D 错误. 例3 回旋加速器被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医学设备中.如图甲所示为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D 1盒中心A 处有离子源,它不断发出质子.加在狭缝间的交变电压如图乙所示,电压值的大小为U 0、周期为T .已知质子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D 形盒的半径为R .设狭缝很窄,粒子通过狭缝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设质子从离子源发出时的初速度为零,不计质子重力.求:(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2)质子在回旋加速器中获得的最大动能及加速次数;(3)质子在回旋加速器中运动的时间(假设质子经加速后在磁场中又转过半周后射出). 答案 (1)2πm qT (2)2m π2R 2T 2 2π2mR 2qU 0T 2 (3)π2mR 2qU 0T解析 (1)质子在D 形盒内做圆周运动,轨道半径达到D 形盒半径R 时被导出,此时具有最大动能.设此时的速度大小为v m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 v m B =m v m 2R ,交变电压的周期T 与质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相同,有T =2πRv m联立解得B =2πmqT(2)质子的最大动能为E km =12m v m 2=2m π2R 2T 2,质子每加速一次获得的能量为E 0=qU 0 加速次数为n =E km E 0,联立解得n =2π2mR 2qU 0T 2(3)质子通过狭缝的时间忽略不计,则质子在回旋加速器中运动的时间为t =n T 2=π2mR 2qU 0T题型三 叠加场在科技中的四种应用中学阶段经常考察四种科研装置,这四种装置的共同特点:带电粒子在叠加场中受到的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即q v B =qE 或q v B =q Ud ),带电粒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考向1 速度选择器(1)平行板间电场强度E 和磁感应强度B 互相垂直.(如图)(2)带电粒子能够沿直线匀速通过速度选择器的条件是洛伦兹力与电场力平衡q v B =qE ,即v =EB.(3)速度选择器只能选择粒子的速度,不能选择粒子的电性、电荷量、质量. (4)速度选择器具有单向性.例4 (2023·广东省模拟)如图所示,M 、N 为速度选择器的上、下两个带电极板,两极板间有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方向由M 板指向N 板,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速度选择器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孔P 、Q ,连线PQ 与两极板平行.某种带电微粒以速度v 从P 孔沿PQ 连线射入速度选择器,从Q 孔射出.不计微粒重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带电微粒一定带正电B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v EC .若将该种带电微粒以速率v 从Q 孔沿QP 连线射入,不能从P 孔射出D .若将该带电微粒以2v 的速度从P 孔沿PQ 连线射入后将做类平抛运动 答案 C解析 若带电微粒带正电,则受到的洛伦兹力向上,电场力向下,若带电微粒带负电,则受到的洛伦兹力向下,电场力向上,微粒沿PQ 运动,洛伦兹力等于电场力,因此微粒可以带正电也可以带负电,故A 错误;对微粒受力分析有Eq =q v B ,解得B =Ev ,故B 错误;若带电微粒带负电,从Q 孔沿QP 连线射入,受到的洛伦兹力和电场力均向上,若带电微粒带正电,从Q 孔沿QP 连线射入,受到的洛伦兹力和电场力均向下,不可能做直线运动,故不能从P 孔射出,故C 正确;若将该带电微粒以2v 的速度从P 孔沿PQ 连线射入后,洛伦兹力大于电场力,微粒做曲线运动,由于洛伦兹力是变力,不可能做类平抛运动,故D 错误. 考向2 磁流体发电机(1)原理:如图所示,等离子体喷入磁场,正、负离子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发生偏转而聚集在B 、A 板上,产生电势差,它可以把离子的动能通过磁场转化为电能.(2)电源正、负极判断:根据左手定则可判断出正离子偏向B 板,图中的B 板是发电机的正极. (3)发电机的电动势:当发电机外电路断路时,正、负离子所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时,两极板间达到的最大电势差为U ,则q Ud =q v B ,得U =Bd v ,则E =U =Bd v .当发电机接入电路时,遵从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例5 (多选)(2023·广东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高级中学模拟)如图所示是磁流体发电机的示意图,两平行金属板P 、Q 之间有一个很强的磁场.一束等离子体(即高温下电离的气体,含有大量正、负带电离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喷入磁场.把P 、Q 与电阻R 相连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Q 板的电势高于P 板的电势B .R 中有由a 到b 方向的电流C .若只改变磁场强弱,R 中电流保持不变D .若只增大离子入射速度,R 中电流增大 答案 BD解析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正电荷向上偏转, P 板的电势高于Q 板的电势,流过R 的电流由a 到b 方向,A 错误,B 正确;发电机未接通时,内部电场力与洛伦兹力平衡有q =E d =Bq v ,因此电动势的大小E =Bd v ,若只改变磁场强弱,电动势大小改变,R 中电流大小发生变化;若只增大离子入射速度,电动势增大,R 中电流增大,C 错误,D 正确. 考向3 电磁流量计(1)流量(Q ):单位时间流过导管某一截面的导电液体的体积. (2)导电液体的流速(v )的计算:如图所示,一圆柱形导管直径为d ,用非磁性材料制成,其中有可以导电的液体向右流动.导电液体中的正、负离子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发生偏转,a 处积累正电荷,b 处积累负电荷,使a 、b 间出现电势差,φa >φb .当自由电荷所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时,a 、b 间的电势差(U )达到最大,由q U d =q v B ,可得v =UBd .(3)流量的表达式:Q =S v =πd 24·U Bd =πdU4B .(4)电势高低的判断:根据左手定则可得φa >φb .例6 某化工厂的排污管末端安装了如图所示的流量计,测量管由绝缘材料制成,其长为L 、直径为D ,左右两端开口,在前后两个内侧面a 、c 固定有金属板作为电极,匀强磁场方向竖直向下.污水(含有大量的正、负离子)充满管口从左向右流经该测量管时,a 、c 两端的电压为U ,显示仪器显示污水流量Q (单位时间内排出的污水体积).则( )A .a 侧电势比c 侧电势低B .污水中离子浓度越高,显示仪器的示数越大C .污水流量Q 与U 成正比,与L 、D 无关 D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πDU4Q答案 D解析 污水中正、负离子从左向右移动,受到洛伦兹力,根据左手定则,正离子向后表面偏转,负离子向前表面偏转,所以a 侧电势比c 侧电势高,故A 错误;最终正、负离子会在电场力和洛伦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有qE =q v B ,即UD =v B ,则污水流量Q =v πD 24=U DB ·πD 24=πUD4B,可知Q 与U 、D 成正比,与L 无关,显示仪器的示数与离子浓度无关,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πUD4Q ,故D 正确,B 、C 错误.考向4 霍尔效应的原理和分析(1)定义:高为h 、宽为d 的导体(自由电荷是电子或正电荷)置于匀强磁场B 中,当电流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上表面A 和下表面A ′之间产生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此电压称为霍尔电压.(2)电势高低的判断:如图,导体中的电流I 向右时,根据左手定则可得,若自由电荷是电子,则下表面A ′的电势高.若自由电荷是正电荷,则下表面A ′的电势低.(3)霍尔电压:导体中的自由电荷(电荷量为q )在洛伦兹力作用下偏转,A 、A ′间出现电势差,当自由电荷所受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时,A 、A ′间的电势差(U )就保持稳定,由q v B =q Uh ,I =nq v S ,S =hd ,联立解得U =BI nqd =k BI d ,k =1nq称为霍尔系数.例7 生活中可以通过霍尔元件来测量转动物体的转速.如图甲,在一个圆盘边缘处沿半径方向等间隔地放置四个小磁体,其中两个N 极向外,两个S 极向外.在圆盘边缘附近放置一个霍尔元件,其尺寸如图乙所示.当电路接通后,会在a 、b 两端产生电势差(霍尔电压),当圆盘转动时,电压经电路放大后得到脉冲信号.已知脉冲信号的周期为T ,若忽略感应电动势的影响,则( )A .圆盘转动的转速为n =1TB .改变乙图中的电源正负极,不影响ab 间电势差的正负号C .脉冲信号的最大值与霍尔元件的左右宽度L 无关D .圆盘转到图示位置时,如果a 点电势高,说明霍尔元件中定向移动的电荷带负电 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可知,圆盘转动的周期是脉冲信号周期的2倍,可得n =12T,故A 错误;改变题图乙中的电源正负极,ab 间电势差的正负号相反,故B 错误;由公式q v B =q Uh 可知U =B v h ,所以霍尔元件所在处的磁场越强,脉冲信号的最大值就越大,与转速无关,结合公式I =nqS v =nq v Lh ,可得U =BInqL ,所以脉冲信号的最大值与霍尔元件的左右宽度L 有关,故C错误;圆盘转到题图所示位置时,由左手定则可知,定向移动的电荷向下偏转,若a 点电势高,则定向移动的电荷为负电荷,故D 正确.课时精练1.关于洛伦兹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a 速度选择器中筛选出的粒子沿着PQ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图b 回旋加速器接入的工作电源是直流电C .图c 是质谱仪的主要原理图,其中11H 、21H 、31H 在磁场中偏转半径最大的是31H D .图d 是磁流体发电机,将一束等离子体喷入磁场,A 、B 两板间会产生电压,且A 板电势高 答案 C解析 题图a 速度选择器中筛选出的粒子运动时受到电场力和洛伦兹力,二力平衡,粒子沿着PQ 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 错误;回旋加速器接入的工作电源是交流电,故B 错误;题图c 是质谱仪的主要原理图,由qU =12m v 2和q v B =m v 2R 得R =1B2mUq,可知在磁场中偏转半径最大的是比荷(qm )最小的粒子,故C 正确;将一束等离子体喷入磁场,根据左手定则可知,正离子向下偏转,负离子向上偏转,所以B 板电势高,故D 错误.2.(2021·福建卷·2)一对平行金属板中存在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其中电场的方向与金属板垂直,磁场的方向与金属板平行且垂直纸面向里,如图所示.一质子(11H)以速度v 0自O 点沿中轴线射入,恰沿中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粒子分别自O 点沿中轴线射入,能够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所有粒子均不考虑重力的影响)( )A .以速度v 02射入的正电子(01e) B .以速度v 0射入的电子(0-1e) C .以速度2v 0射入的核(21H) D .以速度4v 0射入的α粒子(42He) 答案 B解析 根据题述,质子(11H)以速度v 0自O 点沿中轴线射入,恰沿中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质子所受的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平衡,即eE =e v 0B .因此满足速度v =EB =v 0的粒子才能够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选项B 正确.3.(多选)(2023·广东广州市模拟)如图甲是霍尔效应的模型图,导体的宽度、长度、厚度分别为a 、b 、c ,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垂直导体的前、后表面向里,与磁场垂直向右的电流I 是正电荷的运动形成的,已知霍尔电压为U H =K BIH ,U H 与通过导体的电流I 成正比,与沿着磁场方向导体的厚度H 成反比,K 是常数;如图乙是电磁流量计的模型图,长方形管道的宽度、长度、厚度分别为a 、b 、c ,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垂直管道的上表面向下,带负离子的液体向右运动的速度v 与磁场垂直.液体的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横截面的液体体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甲图,导体下端面的电势低于上端面的电势B .对甲图,霍尔电压与c 成正比C .对乙图,管道后端面与前端面的电势差为Ba vD .对乙图,液体的流量为ab v 答案 AC解析 由左手定则可知,正电荷向右运动时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向上,所以导体下端面的电势低于上端面的电势,故A 正确;由霍尔电压 U H =K BIH 可知,霍尔电压与c 无关,与a 成反比,故B 错误;负离子在管道内运动,根据平衡条件有Bq v =Eq ,又E =Ua,由于是负离子,受到的洛伦兹力从后端面指向前端面,则受到的电场力从前端面指向后端面,故管道后端面与前端面的电势差为U =B v a ,故C 正确;由题意可得,液体的流量为Q =S v =ac v ,故D 错误.4.劳伦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如图甲所示),其原理如图乙所示,加速器由两个铜质D 形盒D 1、D 2构成,其间留有空隙,现对氚核(31H)加速,所需的高频电源的频率为f ,已知元电荷为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被加速的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B .高频电源的电压越大,氚核最终射出回旋加速器的速度越大C .氚核的质量为eB 2πfD .该回旋加速器接频率为f 的高频电源时,也可以对氦核(42He)加速 答案 C解析 根据T =2πmeB 可知,被加速的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不变,A 错误;设D 形盒的半径为R ,则最终射出回旋加速器的速度满足e v B =m v 2R ,即有v =ReBm ,最终射出回旋加速器的速度与电压无关,B 错误;根据T =2πm eB 可知m =TeB 2π=eB2πf,C 正确;因为氚核(31H)与氦核(42He)的比荷不同,所以不能用来加速氦核(42He),D 错误.5.(2023·浙江省柯桥中学模拟)在实验室中有一种污水流量计如图甲所示,其原理可以简化为如图乙所示模型:废液内含有大量正、负离子,从直径为d 的圆柱形容器右侧流入,左侧流出.流量Q 等于单位时间通过横截面的导电液体的体积.空间有垂直纸面向里且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并测出M 、N 间的电压U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正、负离子所受洛伦兹力方向是相同的B .容器内液体的流速为v =UBdC .污水流量计也可以用于测量不带电的液体的流速D .污水流量为Q =πUd2B答案 B解析 离子进入磁场后受到洛伦兹力作用,根据左手定则可知,正离子受到的洛伦兹力向下,负离子受到洛伦兹力向上,故A 错误;当达到平衡时有U d q =q v B ,解得v =UBd ,故B 正确;不带电的液体在磁场中不受力的作用,M 、N 两点没有电势差,无法计算流速,故C 错误;污水流量为Q =v S =14πd 2·U Bd =πUd4B,故D 错误.6.如图为一种改进后的回旋加速器示意图,其中盒缝间的加速电场场强大小恒定,且被限制在AC 板间,虚线中间不需加电场,带电粒子从P 0处以速度v 0沿电场线方向射入加速电场,经加速后再进入D 形盒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对这种改进后的回旋加速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粒子的最大速度与D 形盒的尺寸无关B .带电粒子每运动一周被加速一次C .带电粒子每运动一周P 1P 2等于P 2P 3D .加速电场方向需要做周期性的变化 答案 B解析 带电粒子只有经过AC 板间时被加速,即带电粒子每运动一周被加速一次,电场的方向没有改变,则在AC 间加速,电场方向不需要做周期性的变化,故B 正确,D 错误;根据q v B =m v 2r 和nqU =12m v 2(n 为加速次数),联立解得r =2nmqUBq ,可知P 1P 2=2(r 2-r 1)=2(2-1)2mqU Bq ,P 2P 3=2(r 3-r 2)=2(3-2)2mqU Bq,所以P 1P 2≠P 2P 3,故C 错误;当粒子从D 形盒中出来时,速度最大,根据r =m vBq知加速粒子的最大速度与D 形盒的尺寸有关,故A错误.7.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倍的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A .11B .12C .121D .144 答案 D解析 由qU =12m v 2得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速度为v =2qUm,结合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R =m v Bq ,联立得到R =1B2mUq,由题意可知,该离子与质子在磁场中具有相同的轨道半径和电荷量,故该离子和质子的质量之比m 离子m 质子=144,故选D.8.磁流体发电机的原理如图所示.将一束等离子体连续以速度v 垂直于磁场方向喷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的匀强磁场中,可在相距为d 、正对面积为S 的两平行金属板间产生电压.现把上、下板和电阻R 连接,上、下板等效为直流电源的两极.等离子体稳定时在两金属板间均匀分布,电阻率为ρ.忽略边缘效应,不计离子的重力及离子间相互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板为正极,a 、b 两端电压U =Bd vB .上板为负极,a 、b 两端电压U =Bd 2v ρSRS +ρdC .上板为正极,a 、b 两端电压U =Bd v RSRS +ρdD .上板为负极,a 、b 两端电压U =Bd v RSRd +ρS答案 C解析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等离子体射入两金属板之间时,正离子偏向a 板,负离子偏向b 板,即上板为正极;稳定时满足U ′d q =Bq v ,解得U ′=Bd v ;根据电阻定律可知两金属板间的电阻为r =ρdS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I =U ′R +r ,a 、b 两端电压U =IR ,联立解得U =Bd v RSRS +ρd,故选C.9.(多选)“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地火转移阶段进入火星俘获阶段后,环绕火星飞行三个月,反复对首选着陆区进行预先探测.“天问一号”环绕器携带磁强计等探测仪器.目前有一种磁强计,用于测定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原理如图所示.电路有一段金属导体,它的横截面是宽为a 、高为b 的长方形,放在沿y 轴正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导体中通有沿x 轴正方向、大小为I 的电流.已知金属导体单位长度中的自由电子数为n ,电子电荷量为e ,金属导电过程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可视为匀速运动.两电极M 、N 分别与金属导体的前后两侧接触,用电压表测出金属导体前后两个侧面间的电势差为U .则关于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电极M 、N 的正负说法正确的是( )A .M 为正、N 为负B .M 为负、N 为正C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neUaID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nebUI答案 BD解析 由左手定则可知,金属中的自由电子所受洛伦兹力方向指向M ,则电子偏向M ,即M 为负、N 为正,选项A 错误,B 正确;当达到平衡时有U a e =e v B ,I =Δq Δt =ab v Δt ·ne Δt =n v eab ,联立解得B =nebUI,选项D 正确,C 错误.10.(2023·广东潮州市模拟)在芯片制造过程中,离子注入是芯片制造的重要工序.甲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离子注入机,乙图是离子注入机的部分工作原理示意图.从离子源发出的离子经电场加速后沿水平方向先通过速度选择器,再进入磁分析器,磁分析器是中心线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环,其两端中心位置M 和N 处各有一个小孔,利用磁分析器选择出特定比荷的离子后经N 点打在硅片(未画出)上,完成离子注入.已知速度选择器和磁分析器中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方向均垂直纸面向外;速度选择器中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整个系统置于真空中,不计离子重力.求:(1)能从速度选择器中心线通过的离子的速度大小v ;(2)能通过N 打到硅片上的离子的比荷qm ,并判断该离子的带电性质.答案 (1)E B (2)EB 2R离子带正电荷解析 (1)离子通过速度选择器时,有qE =q v B 解得v =EB(2)离子在磁分析器中,有q v B =m v 2R解得q m =E B 2R对离子受力分析可知,离子在磁分析器中受到的洛伦兹力指向圆心O ,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离子带正电荷.11.(2023·广东东莞市调研)一种质谱仪的结构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粒子源释放出初速度可忽略不计的质子,质子经直线加速器加速后由D 形通道的中缝MN 进入磁场区.该通道的上、下表面为内半径为2R 、外半径为4R 的半圆环.整个D 形通道置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正对着通道出口处放置一块照相底片,它能记录下质子从通道射出时的位置.若已知直线加速器的加速电压为U ,质子的比荷(电荷量与质量之比)为k ,且质子恰好能击中照相底片的正中间位置.(1)求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 ;(2)若粒子源产生比荷不同的带正电的粒子,且照相底片都能接收到粒子,求粒子比荷最大值k 1与最小值k 2的比值. 答案 (1)13R2U k (2)4925解析 (1)由题意可知,当质子恰好能击中照相底片的正中间位置时,其运动半径为 r =2R +4R2=3R设质子经过加速后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 ,根据动能定理有qU =12m v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q v B =m v 2r由题意可知qm =k联立解得 B =13R2U k(2)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粒子运动半径R 0与比荷k 0的关系满足R 0=1B2U k 0,则k 0∝1R 02 当粒子恰好打在底片最左端时,其半径最小,比荷最大,且 R 1=4R +R 2=52R当粒子恰好打在底片最右端时,其半径最大,比荷最小,且 R 2=8R -R 2=72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届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教案6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知识点复习一、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点评:对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不要认为只有静止才是平衡状态,匀速直线运动也是物体的平衡状态.因此,静止的物体一定平衡,但平衡的物体不一定静止.还需注意,不要把速度为零和静止状态相混淆,静止状态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速度为零不变,其加速度为零,而物体速度为零可能是物体静止,也可能是物体做变速运动中的一个状态,加速度不为零。
由此可见,静止的物体速度一定为零,但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因此,静止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但速度为零的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总之,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它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一定处于非平衡状态。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几个力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或Fx合=0,Fy合=0 3.判定定理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
(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4.解题方法当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这两个力一定等值反向;当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往往采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当物体在四个或四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往往采用正交分解法。
【例1】(1)下列哪组力作用在物体上,有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A.3N,4N,8N B.3N,5N,1N C.4N,7N,8N D.7N,9N,6N (2)用手施水平力将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在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的情况下 A.压力加大,物体受的静摩擦力也加大 B.压力减小,物体受的静摩擦力也减小 C.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为定值,与压力大小无关 D.不论物体的压力改变与否,它受到的静摩擦力总等于重力(3)如下图所示,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水平力F1 =10N,F2 =3N而静止,当撤去F1后,木块仍静止,则此时木块受的合力为 A.0 B.水平向右,3N C.水平向左,7N D.水平向右,7N 解析:(1)CD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 合=0。
只有CD两个选项中的三个力合力为零。
(2)CD��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即是指物体一直处于平衡状态,则据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有对物体受力分析,如下图可得F = FN ,Ff = G (3)A 撤去F1后,木块仍静止,则此时木块仍处于平衡状态,故木块受的合力为0.【例2】氢气球重10 N,空气对它的浮力为16 N,用绳拴住,由于受水平风力作用,绳子与竖直方向成30°角,则绳子的拉力大小是__________,水平风力的大小是________.��解析:气球受到四个力的作用:重力G、浮力F1、水平风力F2和绳的拉力F3,如图所示由平衡条件可得F1=G+F3cos30° F2=F3sin30° 解得F3= N F1=2 N��答案:4 N 2 N 三、综合应用举例 1.静平衡问题的分析方法【例3】(2003年理综)如图甲所示,一个半球形的碗放在桌面上,碗口水平,O点为其球心,碗的内表面及碗口是光滑的。
一根细线跨在碗口上,线的两端分别系有质量为m1和m2的小球,当它们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为m1的小球与O点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为α=60°。
两小球的质量比为 A. B. C. D.点评:此题设计巧妙,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和运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对于给出的具体事例,选择小球m1为对象,分析它处于平衡状态,再用几何图形处理问题,从而得出结论。
解析:小球受重力m1g、绳拉力F2=m2g和支持力F1的作用而平衡。
如图乙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1= F2,,得。
故选项A正确。
2.动态平衡类问题的分析方法【例4】重G的光滑小球静止在固定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
若挡板逆时针缓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该过程中,斜面和挡板对小球的弹力的大小F1、F2各如何变化?解:由于挡板是缓慢转动的,可以认为每个时刻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所受合力为零。
应用三角形定则,G、F1、F2三个矢量应组成封闭三角形,其中G的大小、方向始终保持不变;F1的方向不变;F2的起点在G的终点处,而终点必须在F1所在的直线上,由作图可知,挡板逆时针转动90°过程,F2矢量也逆时针转动90°,因此F1逐渐变小,F2先变小后变大。
(当F2⊥F1,即挡板与斜面垂直时,F2最小)点评:力的图解法是解决动态平衡类问题的常用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形象直观。
【例5】如图7所示整个装置静止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º。
AB连线与OB垂直。
若使带电小球A的电量加倍,带电小球B重新稳定时绳的拉力多大?【解析】小球A电量加倍后,球B仍受重力G、绳的拉力T、库伦力F,但三力的方向已不再具有特殊的几何关系。
若用正交分解法,设角度,列方程,很难有结果。
此时应改变思路,并比较两个平衡状态之间有无必然联系。
于是变正交分解为力的合成,注意观察,不难发现:AOB与FBT′围成的三角形相似,则有:AO/G=OB/T。
说明系统处于不同的平衡状态时,拉力T大小不变。
由球A电量未加倍时这一特殊状态可以得到:T=Gcos30º。
球A电量加倍平衡后,绳的拉力仍是Gcos30º。
点评:相似三角形法是解平衡问题时常遇到的一种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受力分析,寻找力三角形和结构三角形相似。
3.平衡问题中的极值分析【例6】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物体A和物体B,物体A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如图l―4-3(甲)所示),已知物体A的质量为m ,物体A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μ<tanθ),滑轮的摩擦不计,要使物体A静止在斜面上,求物体B的质量的取值范围。
解析:先选物体B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Bg和拉力T的作用,根据平衡条件有:T=mBg ① 再选物体A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斜面支持力N、轻绳拉力T和斜面的摩擦力作用,假设物体A处于将要上滑的临界状态,则物体A 受的静摩擦力最大,且方向沿斜面向下,这时A的受力情况如图(乙)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有: N-mgcosθ=0 ② T-fm- mgsinθ=0 ③ 由摩擦力公式知:fm=μN ④ 以上四式联立解得mB=m(sinθ+μcosθ) 再假设物体A处于将要下滑的临界状态,则物体A受的静摩擦力最大,且方向沿斜面向上,根据平衡条件有: N-mgcosθ=0 ⑤ T+fm- mgsinθ=0 ⑥ 由摩擦力公式知:fm=μN ⑦ ①⑤⑥⑦四式联立解得mB=m(sinθ-μcosθ) 综上所述,物体B的质量的取值范围是:m(sinθ-μcosθ)≤mB≤m(sinθ+μcosθ) 【例7】用与竖直方向成α=30°斜向右上方,大小为F的推力把一个重量为G的木块压在粗糙竖直墙上保持静止。
求墙对木块的正压力大小N和墙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f。
解:从分析木块受力知,重力为G,竖直向下,推力F与竖直成30°斜向右上方,墙对木块的弹力大小跟F的水平分力平衡,所以N=F/2,墙对木块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其大小和方向由F 的竖直分力和重力大小的关系而决定:当时,f=0;当时,,方向竖直向下;当时,,方向竖直向上。
点评: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大小和方向均随外力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思维要灵活,思考要全面。
否则,很容易造成漏解或错解。
4.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例8】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 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
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
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FN不变,f变大B.FN不变,f变小 C.FN变大,f变大 D.FN变大,f变小解:以两环和细绳整体为对象求FN,可知竖直方向上始终二力平衡,FN=2mg 不变;以Q环为对象,在重力、细绳拉力F和OB压力N作用下平衡,设细绳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则P环向左移的过程中α将减小,N=mgtanα也将减小。
再以整体为对象,水平方向只有OB对Q的压力N和OA 对P环的摩擦力f作用,因此f=N也减小。
答案选B。
点评: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整体法是力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例9】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带电小球的质量均为m,所带电量分别为q和-q,两球间用绝缘细线连接,甲球又用绝缘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在两球所在的空间有方向向左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平衡时细线都被拉紧.(1)平衡时可能位置是图1中的()(2)1、2两根绝缘细线的拉力大小分别为()A., B., C., D.,解析:(1)若完全用隔离法分析,那么很难通过对甲球的分析来确定上边细绳的位置,好像A、B、C都是可能的,只有D不可能.用整体法分析,把两个小球看作一个整体,此整体受到的外力为竖直向下的重力2mg,水平向左的电场力qE(甲受到的)、水平向右的电场力qE(乙受到的)和上边细绳的拉力;两电场力相互抵消,则绳1的拉力一定与重力(2mg)等大反向,即绳1一定竖直,显然只有A、D可能对.再用隔离法,分析乙球受力的情况.乙球受到向下的重力mg,水平向右的电场力qE,绳2的拉力F2,甲对乙的吸引力F引.要使得乙球平衡,绳2必须倾斜,如图2所示.故应选A.(2)由上面用整体法的分析,绳1对甲的拉力F1=2mg.由乙球的受力图可知因此有应选D 点评:若研究对象由多个物体组成,首先考虑运用整体法,这样受力情况比较简单,在本题中,马上可以判断绳子1是竖直的;但整体法并不能求出系统内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故此时需要使用隔离法,所以整体法和隔离法常常交替使用. 5.“稳态速度”类问题中的平衡【例10】(2003年江苏)当物体从高空下落时,空气阻力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经过一段距离后将匀速下落,这个速度称为此物体下落的稳态速度。
已知球形物体速度不大时所受的空气阻力正比于速度v,且正比于球半径r,即阻力f=krv,k是比例系数。
对于常温下的空气,比例系数k=3.4×10-4Ns/m2。
已知水的密度 kg/m3,重力加速度为 m/s2。
求半径r=0.10mm的球形雨滴在无风情况下的稳态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