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组织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农耕实践活动,如春耕、秋收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农耕生活的艰辛与乐趣。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关于原始农耕生活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课后作业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布置以下课后作业:
1.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阐述原始农耕生活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1.理解并分析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学会通过图片、文字等史料来了解史前人类的生活。
3.培养时空观念,认识史前时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农耕文明的出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4.增强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共同探讨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问题。
展示一些关于原始农耕生活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史前农耕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原始农耕生活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原始农耕生活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原始农耕生活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如历史事件排序、农耕工具识别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网络资源:引入相关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始农耕生活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原始农耕生活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现在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选择题1.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原始农耕生活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

下列能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C.铁农具 D.曲辕犁【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解答】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原始农耕生活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

能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

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CD当时还没有出现,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先进。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2.我们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是通过()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研究的资料要求真实可靠,而神话传说、史书记载、学者推断都可能存在失实的情况。

而考古发掘是客观存在的,是真实可靠的。

故选:D。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3.在下列图片中,能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分析】本题以四幅图片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所以①③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点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点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1.中国历史:主要研究中国的历史。

2.世界历史:主要研究世界共同的历史。

3.各国历史:主要研究各个国家的历史,方式和中国历史相同。

初中和高中阶段,我们只研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不研究各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研究的都是中国历史,所有的时间线都是中国的历史,比如中国历史的原始社会起止时间和世界历史还有各国历史就都不一样。

4.远古时代:中国的远古时代又叫上古时代,指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至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之间的历史,也就是从人类出现到建立奴隶制国家开始的历史,这段时间没有相关的文字史料记载,所以又叫史前时期,这一时期没有国家,所以社会形态属于原始社会。

5.社会形态:社会形态又叫社会模式,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最终会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最高的社会意识形态。

6.生产关系:划分社会形态的依据是生产关系,也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分工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生产资料归氏族公社集体所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出现阶级和剥削,奴隶主阶级剥削奴隶阶级,生产资料归奴隶主所有,奴隶为奴隶主劳动,分配由奴隶主说了算。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

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资本家剥削工人。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消灭阶级和剥削,实行公有制,按劳分配,其最高意识形态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全体社会成员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7.生产力:生产力是指社会成员共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能力。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会逐渐向更高的意识形态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8.旧石器时代:中国的旧石器时代从大约170万年前至大约1万年前结束。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等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特性和重要性。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原始农耕生活的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学生通过展示讨论成果,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了全班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对各组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一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4.家国情怀:通过了解中国境内人类早期的农耕生活,培养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对国家历史的认同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特征:学生需要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生产方式、生活状况和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基本特征。
(2)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视频:播放关于原始农耕生活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史前时期的人类活动。
(3)在线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如历史地图、在线讨论区等,让学生实时查阅资料、参与讨论,拓宽知识视野。
(4)实物模型:展示原始农耕工具、农作物等实物模型,让学生亲手触摸,增强对农耕生活的感知。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2)请论述原始农耕生活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答案:原始农耕生活对中华文明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奠定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基础,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定居和繁荣,为后世文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社会组织形式。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2) 请结合所学知识,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史料二图中两种房屋的 样式为什么不同。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答案】姆渡人生活的地区高温、多雨、潮湿,干栏式房屋既可防 潮,又便于通风降温;半坡人居住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夏季炎热, 冬季寒冷,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人类走出洞 穴盖房定居,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 了活动范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3) 综合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 原始居民的异同。
【答案】不同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不同,半坡居民种植粟,河姆 渡居民种植水稻;房屋结构不同,半坡居民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河姆渡居民建造干栏式房屋;陶器种类不同:半坡居民制作彩陶, 河姆渡居民制作陶器。相同点: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出现原始农业; 居住在房子里,过着定居的生活;饲养家畜;学会了制作陶器和乐 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知识延伸
我国原始农耕文明出现和发展的重大意义 (1)在农业出现以前,由采集和渔猎活动而得到的野生动植物是人 们食物和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农业出现后,人们才改变了人与自 然的关系。 (2)由于农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出更多的剩余粮食。这时, 聚落、畜牧业、手工业出现,脑力劳动得以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 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是文明的基础。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原始农耕生活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要点探究 解决问题
探究点一 原始农耕生活
材料一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材料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1)阅读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图(a)、图(b)、图(c)包 含了什么信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原始农耕生活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原始农耕生活课件

代表
河姆渡遗址 (南方代表 )
半坡遗址 (北方代表)
生活年代
生活地区
建筑
生存环 境特点
原始农业
原始畜牧业
原始手工业
代表
生活年代 生活地区
河姆渡遗址 (南方代表 )
半坡遗址 (北方代表)
距今约7000年
距今约6000年
长江中下游 浙江余姚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
河姆渡遗址
半坡遗址
河姆渡遗址——建筑
牛骨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骨耜
一河、姆走渡进遗南址方—原—始原农始耕手工文业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手工业展厅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鼎
从手工业展厅中你 获取了哪些历史信 息?
会制作陶器、玉器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和简单的乐器。
骨哨
河姆渡遗址出土玉器
一、走进南方原始农耕文明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手工业展厅
河姆渡人的房屋建 筑是怎样的?为什 么要这样设计?
干栏式建筑;
南方多雨,潮湿

河姆渡遗址的木结构水井
河姆渡遗址——原始农业、畜牧业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从农业展厅中你获 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 1、人工栽培水稻
;2、养殖猪、狗
、牛为主的家畜;
3、农业工具以骨
耜最为典型。
狗的骨骼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 )11. 河姆渡遗址共有四个文化层,相互叠压、内涵丰富, 堆积层厚达 4 米。第四文化层,发现大量以稻秆、稻叶、稻谷 及稻壳混合的堆积物,出土了大量的木板的木桩。其中遗址出 土的木板木桩有助于我们了解河姆渡人 A.河姆渡人成熟的耕作技术 B.河姆渡人先进的生产工具 C.河姆渡人精巧的房屋建造 D.河姆渡人丰富的生活娱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共3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共39张PPT)
骨 耜
石斧
考古镜头五:水井
7000年前的水井
复原后的水井
结论:河姆渡居民已会挖掘水井,饮水方便
考古镜头六:陶器


骨哨
结论:河姆渡居民会制陶器、玉器和 简单的乐器,开始了原始手工业;
考古镜头八:雕刻、天然漆
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正面
河姆渡遗址出土朱漆碗
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反面
结论:先民已懂得使用天然漆和雕刻技术;
黄河流域有半坡, 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 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 还会纺线和织布。
读一读
(1)半坡人生存年代、地点? (2)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 (3)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饲养哪些家畜? (4)他们的居住条件怎样? (5)他们还会制作什么手工制品吗?
生存年代 距今约6000年前
分布地点 黄河流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
2020/2/9
考古镜头一:房屋 房屋建筑—半地穴式房屋
2020/2/9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
的起源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 农业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 2、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 析、比较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 学习重点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 原始农业的发展
尖底瓶
鱼纹彩盆
结论: 半坡人生活用具主要是陶 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
考古镜头六:纺织业
结论: 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2020/2/9
兽 牙 和 蚌 壳 饰 品
2020/2/9
考古镜头七:美的历程
陶 环
结论: 半坡居民有很多装饰品, 已经有了审美观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解析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解析版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解析版1 / 4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考试范围: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选择题1.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 中国人善于想象B. 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 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答案】B【解析】华夏族是有很多部落融合而成的。

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龙集合了很多动物的图腾,是融合后的华夏族的象征。

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故选:B 。

本题考查的是华夏族形成的知识点。

本题以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

考查的是学生对华夏族形成的有关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2.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文中“轩辕”指的是( )A. 黄帝B. 炎帝C. 秦始皇D. 汉武帝【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给出的“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可知文中“轩辕”指的是黄帝。

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故选:A 。

本题考查了“人文初祖”黄帝的主要贡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人文初祖”黄帝的主要贡献.3.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课题研究,列出的关键词是“黄河流域、半地穴房屋、粟”,请你判断他们研究的是( )原始人群.A. 元谋人B. 河姆渡人C. 半坡人D. 山顶洞人【答案】C【解析】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4.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A. 炎黄战蚩尤B. 皇帝建宫室C. 舜让位于禹D. 启继承父位【答案】C【解析】尧、舜、禹是继黄帝之后在黄河流域出现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之间采用“禅让制”的原始民主推举的方式推荐首领,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选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

部编版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部编版初一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展品1号:半坡居民的原始居所 半地穴式房屋
剖面图
半坡遗址的居住区,有房屋、窖穴、壕沟, 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半坡 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坑 灶,多用木头作柱子。
展品1号:半坡居民的房屋 半地穴式房屋
复原图
剖面图
请思黄考河:流请域根干据旱地、理风知沙识大,,半气坡候原比始较居寒民 冷,半地穴为式什房么屋要既建可造以这抵种挡结风构雨的,房又屋可? 以取暖。
半坡居民用纺轮把麻 纤维捻成线,织成麻布, 然后再用骨锥等工具把 兽皮和麻布缝合起来做 成衣服。
总结归纳: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 上的异同点
地理位置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距今年代 不同点 房屋样式
生产工具
种植作物

①处于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②都以农业为主

要生产形态;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展品4号:河姆渡人的原始畜牧
河姆渡出土的猪纹长圆形钵
狗头骨
河姆渡居民不仅 制陶,而且学会 养猪水牛等,开 始原始畜牧业。
河姆渡出土的陶猪
水 牛 头 骨
展品5号 河姆渡人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河 姆 渡 出 土 的 玉 器


渡 玉器和原始乐
人 的
器也属于原始
骨 手工业的范畴
哨。
展品5号
河姆渡人还运用 雕刻等技术,用象牙 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 术品。这里出土了中 国最早的象牙雕刻。 他们还是世界上最早 使用天然漆的人群。
农耕
神农播种五谷
在中国南方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 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 最早起源地。
大约同时,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 江流域。

部编七年级历史:第0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

部编七年级历史:第0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1)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

骨器,一般是用水牛等
大型哺乳动物的肩胛骨
制成。有耒(lěi 杈)、
耜(sì 铲)、锄等, 加工已相当细致。有的
缠藤骨耜
骨器上凿有孔和槽,便
于装配把柄。
猜一猜如何使用这种工具呢?
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
河姆渡出土狗骨
河姆渡出土猪下颌骨
河姆渡人
河姆渡原始居民饲养(水)牛、猪和狗等家畜。 遗址出土陶盆,其上刻有猪纹,反映了养猪与生活的 密切关系。
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 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 A.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④
C.①③
原始 饲养业
半地穴式房子
陕西西安 磨制石器
约6000年
骨器、角器
(黄河中游)弓箭、长矛、石球
饲养猪、狗等 家畜
渔叉、渔钩、石网坠
种植粟
干栏式房屋 约7000年 浙江余姚 木结构水井
(长江流域) 种植水稻
骨耜
饲养家畜猪、 狗、水牛等
原始 手工业
彩陶
乐器 纺织、制衣
陶器 玉器 乐器 织布机 养蚕缫丝 雕刻 使用天然漆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 (2018·广东)1.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 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
• (2018·山东青岛)1.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 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
原始种植业和原始畜牧业的 出现表明原始农业的兴起,它改 变了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标志 着我国历史开始迈入农耕文明时 代。

2021_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2021_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内容教材P6~P11 ,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农业的开展 .教学目标1.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 ,掌握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特征 .2.初步观察历史文物图 ,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 ,结合已有知识 ,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 ,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 .3.认识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表达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 ,增强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 ,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传说 ,神农氏用木、石、骨制成耒耜等农具 ,教人们翻松土地 ,采来穗大实多的谷粒埋入土中 ,待长成结穗后收割 ,供人食用 .他还用同样的方法 ,种植其他作物 .后来 ,他播种五谷的方法 ,传遍各个部落 ,人们尊称他为神农氏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原始农耕的国|家之一 .你知道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它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归纳导入:我国的原始农耕是从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课吧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 ,在书中找到答案 ,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三、聚焦主题合作探究探究一: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活动】同学们 ,看看教材上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什么工具、住什么样的房子、种植什么作物、还有什么原始居民没有掌握的技巧 .【归纳】从食物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植物果实、渔猎;而河姆渡人已有了固定的食物来源 ,种植水稻 ,开展原始农业 ,会挖掘水井 ,饮水更方便 .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 ,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 .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 ,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河姆渡人那么使用磨制石器 ,并用耒耜耕地 ,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点拨升华】原始人类从打制石器进步到磨制石器 ,从采集植物果实到种植农作物 ,都是人类的进步 .探究二: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有何异同 .【活动】下面我们搞一个小活动 ,活动的主题是 - -穿越时空隧道 ,走进远古家园 .我们从三个典型的原始农耕遗址中选出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 ,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 ,想象这些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现在大家分成三组 ,一组扮演半坡人 ,一组扮演河姆渡人 ,第三组当评委 .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 ,并且把你想象中的半坡人、河姆渡人生活的场景用语言、动作、图片等方式展示出来 .希望每一组都有精彩的表现 .准备15分钟 .(学生分组准备)老师:好 ,时间到 ,大家准备好了吗 ?现在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 ,走进远古家园 .掌声有请河姆渡居民扮演者 .(河姆渡居民相继发言和表演)学生A:我们河姆渡村坐落在美丽的东海之滨 ,气候温和 ,有充足的水分 ,很适合种植水稻 .我们大量地种植水稻 .同世|界其他种植水稻的国|家相比 ,早了3000~5000年 .学生B:我们还创造了蒸饭的蒸笼 .(展示图片)蒸笼是陶土烧制的 .蒸笼有三层 ,最|||底下一层烧火 ,中间一层装水 ,最|||上一层是陶盆 ,盆底有很多小孔 ,利用蒸汽把饭蒸熟 .这样做出的饭又香、又软 ,有营养 ,好消化 .学生C:我们用木头和茅草盖房子 ,(展示图片)我们的房子有两层楼 ,楼上住人 ,楼下养牲畜 .干栏式的结构 ,又通风又防潮 ,算得上是小洋楼了 .听说六七千年后 ,江南有些地方还有类似我们这样的干栏式吊楼呢 !学生D:请看我们耕地的工具 - -耒耜 .耜有石头磨制的 ,也有骨制的 ,是用动物的肩胛骨装上木柄做成的 ,骨制的很轻便 ,再装上脚踏(耒)就更轻便了 .(做手握骨耜脚踏耒的动作)用轻便的工具耕地 ,可以提高效率 ,增加粮食产量 .学生E:我们会挖掘水井 ,解决用水问题 .我们为水井也盖了一个遮雨棚 ,不让雨水落到井里 .我为我们自己的聪明感到自豪 !学生F:由于有了打井的技术 ,我们不一定要住在河边 .可以搬到离河边更远的地方居住 .就算河水泛滥也淹没不了我们的家 .……(半坡居民相继发言和表演)学生A:我们半坡人比河姆渡人年轻1000多岁 .社会是向前开展的 .我们过着比河姆渡人更进步的生活 .就说我们的食物吧 ,除了主食粟(小米饭)以外 ,副食还有鱼、肉、白菜、芥菜等等 .有这样的美味大餐 ,有谁不爱这个可爱的家园呢 ?学生B:我们普遍用磨光的石器开垦土地和收割庄稼 ,这种工具更加锋利 ,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学生C:我们把野生的狗尾巴草经过人工培植而变成粟 .这是我们半坡人的重大创造 .遗憾的是当时不可能申请专利 .学生D:我们追求生活的美和艺术 .(出示图片)请看这些生活用具:陶盆、陶罐、陶瓶 ,红色的底上画着人或者各种动物的图案 ,色彩艳丽 ,被称做彩陶 .学生E:我们会纺线、织布、制衣裳 .我们正在辞别蒙昧 ,走进文明的时代 .学生F:我们的房子很大 ,全家族的人都在里面生活 ,可热闹了 .房子里还有许多小间 ,是家族成员的住处 .房子一半在地下 ,一半在地上 ,里面有灶坑 ,既可做饭又可取暖 ,冬暖夏凉 .……请评委点评 .学生A:河姆渡人和半坡人虽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一个在南方 ,一个在北方 .但是他们都能够从采集植物果实、捕猎 ,无限地向大自然索取 ,到合理利用自然 ,学会种植庄稼 ,饲养家畜 ,开始原始的农业 ,真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学生B: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适应环境 ,建筑自己特色的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 .学生C:河姆渡人种水稻 ,半坡人种植粟也是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来选择的 ,这既是利用自然也是顺应自然 .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 .学生D:两地原始居民都普遍地制作和使用磨制的石器、陶器 .河姆渡人更是利用南方土壤松软的特点使用更轻便的骨耜 .半坡人制作的陶器更具有艺术的魅力 .……老师:今天的活动搞得很好 ,每个小组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数千年前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也许和现在有所不同 .当时人们是怎样生活的 ,没有史书的记载 .但是大量的考古发现和研究说明原始的种植给人们带来了定居的生活 .磨制的石器提高了生产力 .生产力提高了 ,粮食就生产多了 .家畜的饲养丰富了人们的食物来源 ,动物蛋白质改善了人们的身体素质 .贮存粮食需要陶罐 ,煮食物需要炊具 ,陶器诞生了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 ,人们才有条件去追求精神生活 .因此 ,原始的农耕文化也伴随着原始的农业出现了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无论是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 ,都是一幅幅美丽的、智慧的画卷 .中华文明的摇篮是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和双手编织的 .【归纳】从都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粮食、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比拟相同点 ,从生活地区、时间、居住的房子、饲养的家畜、种植的粮食比拟不同点 .探究三:原始农业的开展播放图片?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半坡遗址出土的粟、菜籽?【提出问题】河姆渡出土的稻谷和半坡出土的粟说明了什么 ?出土的稻谷和粟、菜籽数量之多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学生1: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掌握了种植水稻和粟的技术 .学生2:说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学生3:我们的祖先是伟大的、勤劳的、勇敢的、智慧的 .播放图片?耒??耜??石刀??石斧?【提出问题】这些工具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预期效果: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提高 .【提出问题】通过以上活动总结原始农业兴起和开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学生: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开展 ,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开展的重要标志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今天 ,我们学习了我国原始农耕生活开始时期的两个代表 ,河姆渡原始居民与半坡原始居民 ,请同学们用表格列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五、当堂检测反响矫正学习至|||此 ,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 .六、课后作业测评学习至|||此 ,请完成学生用书相关题目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七年级文科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学习目标1.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特点,知道原始农业的兴起及其重要的意义。

2.初步学习对具体历史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分析、比较,得出历史结论的历史思维方法。

二、自主预习1.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和。

2.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

其中,距今约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最具代表性。

3.在河姆渡遗址还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的木构水井。

4.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

距今年,定名为半坡遗址。

三、合作探究1.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在生活中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又是什么?饲养哪些家畜?制作的农业工具中最为典型的是什么?学会了制作什么器物?2.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式样是怎样的?在生活中学会了制作什么?种植什么?饲养什么?使用什么?3.指出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所处地理环境的差异?四、随堂演练1. 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①B.②C.①②D.③④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 D.水稻、粟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4. 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 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 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6. 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 自然环境不同B. 使用的工具不同C. 生活习惯不同D. 思想意识不同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稻粟黍2.70003.最早4.约6000三、合作探究1.(1)房屋建筑—半干栏式建筑;(2)主要农作物—水稻;(3)饲养家畜—猪、狗和水牛为主(4)典22七年级文科型的农业工具—骨耜;(5)制作器物—陶器、玉器、乐器骨哨。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类起源和演变的过程,这节课我们将探讨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以及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的发展。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农耕生活,认识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 学生对于古代农耕生活的认知距离较大,难以理解和接受;
- 学生对于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的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的理解难度较大;
- 学生对于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意义的理解和解释能力较弱。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采用讲授法为主,结合案例研究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和半坡、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的发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学习难点。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是新人教版的历史教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史前时期的原始农耕生活,包括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的特点和发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古代农耕生活的基本情况,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农耕文化的重要历史地位,认识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大距离,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古代农耕文化。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理解,撰写一篇课后拓展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对于史前时期农耕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点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知识点新人教版

原始农耕生活
一、课标要求
第二课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第三课二、主要知识点
第四课(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第五课 1.发展的表现:
第六课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第七课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发展到使用耒耜等翻土工具。

第八课 2.历史影响:
第九课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十课(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第十一课
第十二课(三)半坡居民的生活
第十三课
1、原始农业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均发现于中国。

稻、粟、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

原始农业产生。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2、河姆渡人的生活:
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住干栏式建筑,栽培水稻使用骨耜,饲养猪狗和水牛。

3、半坡人的生活:
6000年前,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住半地穴式房屋,制作磨制石器,种植粟,饲养猪狗,制作彩陶,会纺织制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赠送七年级历史单元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与现代人相貌最接近的一种原始人类应该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居民2.“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学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3.下列对于北京人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已学会用火②脑容量比现代人小③能够直立行走④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下面对北京人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A.几十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B.用耒耜耕地,饲养家畜C.人工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D.群居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5.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播放了专题片《考古拼图》,主要讲述了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

我们可以通过这部专题片看到的生活场景是()A.元谋人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B.北京人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C.山顶洞人一起制作色彩鲜丽的彩陶D.河姆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子里一起纺线、织布、制衣6.在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造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

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制造了各种用途的()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彩陶D.青铜器7.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问道:“他是哪种远古人类?”大屏幕提供了几个片段:(1)生活在北京周口店;(2)会使用火,并会长时间保存火种;(3)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我们可以推测出,“他”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居民8.①发现于云南省;②会制造工具;③知道用火;④过着群居生活。

这些内容所述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人9.请你按生活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我国境内的早期原始人类()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半坡居民A.①③②B.①②③C.②③①D.③②①10.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不同农作物的根本因素是()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条件D.劳动技术1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最新最全,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教案汇总

最新最全,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教案汇总
答案: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我国是世界上目前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古人类遗址遍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诸多流域,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等。
过渡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而更具代表性的是北京人。
板块二北京人的发现
(1)北京人遗址位于哪里?距今多少年?
(2)北京人遗址有哪些考古发现?这些发现有什么作用?
(2)看图片(见教材“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这种房屋主体分为两部分,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屋里还有灶坑,这是为什么呀?
答案:因为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冬天较冷,夏天较热。造成这种半地穴式的房子,可以冬暖夏凉,还为了防风。
(3)看图片(见教材“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据图说明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遗址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产生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2.比较半坡和河姆渡居民生产生活方面的异同,理解不同地域产生的文化截然不同。
3.知道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概况及重要标志,了解原始先民生产方式的转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定居创造了条件。
4.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远古居民的进化史,体会人类征服自然的漫长和艰辛,从而更加珍爱生命,增强征服困难与挫折的意志。
2.北京人使用的石器:由图片可以看出,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简单、粗糙,北京人用打制石器进行生产说明当时的生产力低下。
史料
积累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教学
反思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半坡和河姆渡居民各自生活的地域、种植的作物、使用的石器、房屋样式。
(2)结合图二,想一想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技术如何?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这些石器有什么用途?

2021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全国通用版)

2021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全国通用版)

农耕生活教案(全国通用版)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案(全国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以及原始农业的发展。

培养学生观察历史文物图片或模型的基本技能和陈述历史问题的口头表达能力。

2.初步掌握用表格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学习方法,提高作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通过展示文物图片及提出问题,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在学习中,使学生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体会人类适应自然的漫长和艰辛,增强承受挫折的意志,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原始农业的发展三、教学策略教法:图片分析法、观察法、比较法学法:合作探究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第1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我国早期的人类“元谋人和北京人”,他们如何获取食物?学生:打猎、采集。

农耕生活教案(全国通用版)展示图片(见课件)教师:打猎、采集,方便么?学生:不方便。

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教师: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有很大的局限性,至神农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神农播种五谷,人们过上定居生活,人类进入农耕时代。

人类农耕时代的到来是进步,还是倒退了?这一时期的历史遗存里呈现出什么特色?中国早期的农业又是怎样发展的?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第2课的学习──原始农耕生活。

出示图片(见课件),导入到新课学习中。

设计意图:通过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的采集和狩猎生活带来的巨大不便,引入到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意识到从采集、狩猎生活步入农耕生活是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自然贴切。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基础+提升)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单元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基础+提升)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基础巩固】1.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有“天下谷源,人间陶本”之称的远古人类遗址是()A.玉蟾岩遗址B.高庙遗址C.彭头山遗址D.城头山遗址2.CCTV-4《远方的家》栏目于2020年10月26日来到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带着网友“穿越”数千年,感受璀璨的中华文明。

他们所能感受到的“中华文明”包括()A.骨器、陶器、玉器、稻遗物B.弓箭、长矛、渔叉、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遗迹C.两颗门齿化石、粗糙石器D.灰烬、烧石、烧骨、石锤、石砧3.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A.饮食习惯B.劳动工具C.自然环境D.劳动技术4.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

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过着定居生活③种植粮食作物水稻④会制造陶器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5.生产工具的演变,反映出了生产力的发展。

下列能代表原始农耕时期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工具是()A.B.C.D.6.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带领科研团队研制出杂交水稻,后又研制出超级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甚至世界粮食危机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考古发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与此对应的远古居民是()A.河姆渡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北京人【能力提升】1.穿越时空,假如你来到浙江余姚河姆渡聚落,下列哪一场景不可能出现()A.有几个老年人在一口木结构水井前汲水B.一个小孩骑着水牛吹着骨哨C.几个妇女在一起用纺轮、陶埙做手工活D.一位老人正在精心雕刻象牙2.下列文物所存在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②元谋人的牙齿化石③河姆渡人骨耜④北京人使用的石器⑤半坡彩纹陶盆A.④①③②⑤B.②①③④⑤C.②③④①⑤D.②④①③⑤3.某遗址的考古发现有:大量的稻谷、稻叶、木屑、纺织工具(如骨针、纺轮、梭形器)及纺织品(如编织的苇席),还有大量干栏式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追根溯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所在的地区分别是()
①陕西西安半坡村②浙江余姚河姆渡村③安徽凤阳小岗村④北京西南周口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下列考古成果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形()
粟遗存钻孔石斧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人面鱼纹彩陶盆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3.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已经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明特征的是()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
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4.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

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
①农作物的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房屋的出现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A.标志着中国的远古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
B.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C.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D.表明中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6.几千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就已经出现原始农耕文明,但种植的农作物却各不相同,其根本原因是()
A.饮食习惯不同
B.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
C.自然条件不同
D.劳动技术的差异
7.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稻的国家
B.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
C.农作物的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D.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8.农耕文明体现了我国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进步。

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文字话文明】
材料一大约在7 000年前,中国的人类已逐步进入定居生活,会制造精美的陶器和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材料二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1)根据材料一,分析从大约170万年前到大约7 000年前,中国的人类在生产生活、社会关系方面有哪些进步。

(2)根据材料二,分析黄河和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的代表分别是什么。

总结我国原始农业兴起于大江大河流域的主要原因。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图片话文明】
①②
③④
(3)请将四幅图片进行归类,并分别介绍它们各自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怎样的生活状况。

(4)图片中两种房屋有什么差异?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作物话文明】
材料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材料四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5)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是在哪里发现的?请写出我国种植水稻和粟的原始居民代表。

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他们已经开始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东部的半坡村,他们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并且开始种植蔬菜,故选择A项。

2.D解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他们使用的是磨制石器,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代表陶器是人面鱼纹彩陶盆,故选择D项。

3.C解析: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生活。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都饲养家畜,会制作陶器,故选
择C项。

4.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故选择C项。

5.C解析:本题考查原始农业兴起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故选择C项。

6.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不同农作物对气候、水源、土壤的要求不同,农作物的种植讲究因地制宜。

因此,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种植的农作物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自然条件不同,故选择C项。

7.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

距今约9 000—7 000年,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故选择B项。

8.(1)由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由采集狩猎的生活到定居的农耕生活,由群居生活到氏族生活。

(2)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

原因:农耕对土壤和水源的需要。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3)①③符合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分别反映了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开挖水井和建造干栏式房屋的史实。

②④符合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分别反映了半坡人会制作彩陶,而且会建造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史实。

(4)③是木结构的地面建筑,④是半地穴的土木合筑。

原因:河姆渡居民生活的长江流域,地势低洼,空气潮湿,干栏式房屋具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功能;半坡居民生活的黄河流域,冬季比较寒冷,夏季炎热,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在冬季有较好的保暖效果,在夏季又比较凉爽。

(5)中国南方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的。

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