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贿
中国人民共和国受贿行贿条例
公务员受贿量刑一、行贿罪(一)、个人对个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立案标准为:1、1万元以上;2、虽不满1万但有下列情形的;3、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4、向三人以上行贿的;5、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6、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二)、对单位行贿立案标准为:1、个人行贿10万元以上;单位行贿20万以下;2、个人行贿不满10万,单位行贿10万以上不满20万,但有下列情形的:(1)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2)向三人以上行贿的;(3)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4)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三)、单位行贿处罚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因行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依照个人行贿相关规定定罪处罚。
量刑标准:根据第390条规定,对行贿罪的处罚有以下情形:1、对一般行贿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2、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情节恃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关于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的标准,法律未作具体规定。
刑法第390条第2款同时规定,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对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罪立案标准: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刑法第164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个人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量刑标准:对于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等非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1、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行贿受贿标准
行贿受贿标准行贿受贿标准是指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的关于行贿和受贿行为的要求和限定,它是社会治理和法治环境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行贿受贿标准的确立对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及净化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行贿和受贿两个方面介绍行贿受贿的标准。
一、行贿标准行贿是指向公职人员及其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财物、服务、权益等利益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行贿标准的确立主要从行贿对象、行贿方式、行贿金额等方面进行界定。
行贿对象一般包括公职人员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在行贿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公职人员的范围,包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各类非营利性组织的工作人员等。
行贿标准明确规定,不仅要对小额行贿进行打击,也要对大额行贿进行严厉制裁,以维护公信力和社会稳定。
行贿方式多种多样,包括直接给予财物、服务和权益,也包括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行贿。
行贿标准明确规定了行贿的方式,如现金、礼品、旅游、购物卡、房产、车辆等,以及通过代理人、中间人等进行行贿。
行贿金额是对行贿行为的一个重要限定条件。
行贿标准一般根据行贿金额的大小来划分,比如分为重大行贿、数额巨大行贿、一般行贿等不同级别,具体的金额由法律法规来规定。
这样一来,可以对不同规模的行贿行为进行分类管理,严惩行贿行为。
二、受贿标准受贿是指公职人员及其相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接受他人给予的财物、服务、权益等利益,为他人谋取利益而从中收受回报的行为。
受贿标准的确立主要从受贿行为的性质、金额以及受贿人的身份等方面进行界定。
受贿行为的性质包括财物受贿和非财物受贿。
财物受贿是最常见的受贿方式,包括现金、礼品、房产、车辆等财物。
非财物受贿是指受贿人收受的非实物利益,比如旅游、购物卡、特殊关照等,这些非实物利益也可能带来不正当利益。
受贿金额是对受贿行为的一个重要限定条件。
受贿标准明确规定了受贿金额的大小,比如分为巨额受贿、数额较大受贿、一般受贿等不同级别,具体的金额由法律法规来规定。
金融业中存在的行贿受贿问题及整治措施
金融业中存在的行贿受贿问题及整治措施金融业是一个关键的经济领域,对于国家和个人的财富管理、投资和金融交易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金融业中存在着一些行贿受贿问题,这对于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金融业中存在的行贿受贿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一、行贿受贿问题在金融业存在的原因1. 利益驱动:由于金融业涉及大量资金流动和利润丰厚,很容易吸引不法分子通过行贿受贿手段获取不当利益。
例如,某些企业可能通过行贿来获取有利的银行贷款或投资机会。
2. 权力集中:在金融系统中,很多重要职位都拥有巨大权力,包括审批许可证、决策投资等。
这种权力集中容易导致滥用职权、收取回扣等不正当行为,并使得行贿受贿问题产生。
3. 法律监管不完善:一些国家和地区对金融领域内部监管不足,监管规范和执法力度不够强大,给了行贿受贿分子可乘之机。
这也造成了金融业中行贿受贿问题的泛滥。
二、行贿受贿问题对金融业的影响1. 扭曲市场竞争:行贿受贿行为导致金融市场不公平竞争,使得优秀的企业难以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发展。
这会阻碍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和健康发展。
2. 损害公众信任:金融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信任的领域,而行贿受贿问题损害了社会对于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任度。
公众对于投资风险怀有疑虑,并对整个金融体系产生担忧。
3. 影响国家形象:行贿受贿问题在国际间传播时,容易损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形象。
外资机构可能因为担心不公正竞争环境而撤出或削减投资,进一步限制经济增长。
三、整治措施1. 完善立法和司法制度: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明确金融业中行贿受贿的罪行和相应的处罚措施。
同时,加强司法系统监管力度,确保判决公正严厉,为整治行贿受贿问题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更加严密有效的金融监管机构,并增加执法机构对于金融领域内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通过加大巡查和检查频率,及时发现和制止不正当行为。
3.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通过加强培训、职业道德教育等手段,提高金融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他们意识到尊重职责和遵守职业道德标准的重要性。
行贿罪是什么犯罪类型,行贿罪的类型有哪些
一、行贿罪是什么犯罪类型
行贿罪是经济类型犯罪,法律快车提醒您,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实施给予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以财物的行为,从而构成犯罪的。
二、行贿罪的类型有哪些
行贿罪的类型包括:
1.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
2.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
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官员以财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3.对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4.对单位行贿罪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的,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5.单位行贿罪
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三、商业行贿罪与行贿罪的区别是什么
1.主体不同。
一般贿赂罪的行贿人是不特定的,受贿人是特定的,商业贿赂的受贿人是不特定的,行贿人是特定的,必须是经营者或者能够代表经营者的代表人或代理人。
2.行贿者的目的不同。
一般行贿罪中行贿人的目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在商业贿赂中,行贿人的目的是明确的经营利益或可能带来经营利益的交易机会。
3.侵害的客体不同。
一般贿赂罪侵害了国家廉洁制度;而商业贿赂罪侵害的客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4.法律规范和制裁的重心不同。
行贿罪立案标准(个人行赂罪金额标准及量刑标准)
行贿罪立案标准(个人行赂罪金额标准及量刑标准)【行贿罪】(刑法第390条)
(一)行贿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以立案追诉,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1.向3人以上行贿的;
2.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
3.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
4.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实施非法活动的;
5.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的;
6.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行贿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的;
2.行贿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并具有上述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3.其他严重的情节。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的,属于“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情节特别严重”,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行贿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2.行贿数额在25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并具有上述第一项至第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的;
3.其他特别严重的情节。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属于“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行贿量刑标准
行贿量刑标准行贿是指行贿人以财物、服务或者其他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的行为。
行贿行为不仅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还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为了有效打击行贿犯罪,我国对行贿量刑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
首先,对于行贿数额较小的情况,我国刑法规定,行贿数额在三千元以下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行贿数额在三千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这一规定对于行贿数额较小的情况进行了明确的刑罚规定,有效地打击了一些小额行贿行为。
其次,对于行贿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情况,我国刑法规定,行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或者给予财物价值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
这一规定对于行贿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刑罚规定,有力地震慑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行贿行为。
此外,我国还对行贿犯罪的情节进行了细化规定,如行贿数额特别巨大、给予财物特别多、行贿情节特别严重等情况,将依法从重处罚。
这一规定对于行贿犯罪的情节进行了具体的刑罚规定,保证了对于不同情况下行贿犯罪的公正惩处。
总的来说,我国对于行贿犯罪的量刑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于不同情况下的行贿行为进行了相应的刑罚规定,有效地打击了行贿犯罪行为。
同时,我国还在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进一步提高了行贿犯罪的打击效果。
因此,作为全体公民,我们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参与任何形式的行贿行为,同时积极举报身边的行贿行为,共同营造一个清廉的社会环境。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遏制行贿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行贿受贿标准
行贿受贿标准行贿受贿是指以金钱、财物或其他利益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在社会生活中,行贿受贿行为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损害了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各国都对行贿受贿行为进行了法律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和惩罚措施。
本文将对行贿受贿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行贿受贿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行为标准、对象标准、数额标准和情节标准。
行为标准是指行贿受贿的具体行为内容,包括给予、索取、承诺、接受财物或其他利益的行为。
行贿受贿行为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可以是针对个人,也可以是针对组织。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行贿受贿行为,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标准,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对象标准是指行贿受贿的对象范围。
行贿受贿的对象可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律师、会计师、教师等各种职业人员,也可以是其他与公共利益相关的组织和个人。
无论是行贿的对象还是受贿的对象,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对象标准,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数额标准是指行贿受贿的金额大小。
法律对行贿受贿的金额大小进行了规定,一般来说,只要是具有一定价值的财物或其他利益,都可以构成行贿受贿行为。
无论是多少金额的行贿受贿行为,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数额标准,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情节标准是指行贿受贿行为的具体情节。
行贿受贿的情节复杂多样,可能涉及贿赂、受贿、行贿受贿中介、非法经营等多种情节。
法律对行贿受贿行为的情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对不同情节的行贿受贿行为给予了不同的法律制裁。
总的来说,行贿受贿的标准是由行为标准、对象标准、数额标准和情节标准共同构成的。
只有符合了这些标准,才能构成行贿受贿行为,才能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要参与任何行贿受贿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行贿受贿标准,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关于行贿犯罪的调研报告
关于行贿犯罪的调研报告行贿犯罪的调研报告一、引言行贿犯罪作为一种严重的经济犯罪行为,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阻碍作用。
为了加强对行贿犯罪的理解和控制,本调研报告对行贿犯罪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分析。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行贿犯罪的现象、原因和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案例研究和实地访谈。
三、行贿犯罪的现象1. 行贿犯罪的定义:行贿犯罪是指个人、组织以非法手段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或其他利益,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2. 行贿犯罪的类型:行贿犯罪可分为官员行贿和企业行贿两类。
官员行贿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收受他人财物或利益,企业行贿是指企业向国家工作人员提供财物或利益以获取不正当利益。
四、行贿犯罪的原因1. 制度不健全:存在行政审批流程不透明、权力过于集中等问题,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为行贿犯罪提供了机会。
2. 腐败文化的滋生:观念落后、道德教育不足等原因导致腐败文化的滋生,使行贿犯罪有了土壤。
3. 利益驱动:权力与利益的勾连使得行贿成为一种手段,通过行贿可以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和收益。
五、行贿犯罪的影响1. 经济发展受阻:行贿犯罪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2. 社会公平与正义受损:行贿犯罪导致资源配置不公平,影响了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建立。
3. 社会信任受损:行贿犯罪破坏了人们对政府、机关和企业的信任,导致社会关系紧张和不稳定。
六、应对策略1.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行贿犯罪的法律体系,并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打击力度。
2. 加强监督和制约:加强对权力的监管,建立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提高行贿犯罪被发现的概率。
3. 培育健康的社会文化:加强道德教育,推动社会公德、行业规范和企业诚信建设,形成健康的社会文化氛围。
七、结论行贿犯罪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和危害。
我们要加强对行贿犯罪的认识和理解,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打击。
行贿罪立案标准
行贿罪立案标准行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公、私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给予或者承诺给予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而罪责。
对于个人行贿罪的立案标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量:行贿金额标准和量刑标准。
一、个人行贿罪金额标准个人行贿罪的金额标准通常是对行贿数额的具体规定。
根据中国刑法《行贿罪》的规定,个人行贿罪的金额标准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行贿数额较大的情况:对于行贿数额超过10万元人民币的情况,可以认定为行贿数额较大,可以更严厉的追究刑事责任。
2.行贿数额较特大的情况:对于行贿数额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情况,可以认定为行贿数额较特大,罪责更为严重,将被依法从重处罚。
3.行贿数额巨大的情况:对于行贿数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的情况,可以认定为行贿数额巨大,罪责更重,将被从重处罚。
这些金额标准是根据对行贿数额的量化标准来确定的,并由司法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判断。
二、个人行贿罪量刑标准个人行贿罪的量刑标准主要是对罪犯根据其犯罪情节、行贿数额等因素进行刑罚决定的规定。
根据中国刑法的规定,个人行贿罪的量刑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轻度刑罚:对于行贿数额较小、情节较轻的个人行贿罪犯,通常可处以拘役、有期徒刑、缓刑、罚金等轻度刑罚。
2.中度刑罚:对于行贿数额较大或情节较严重的个人行贿罪犯,通常可处以有期徒刑、拘役、剥夺政治权利、罚金等中度刑罚。
3.重度刑罚:对于行贿数额较特大或情节极其严重的个人行贿罪犯,通常可处以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重度刑罚。
总体上,个人行贿罪的量刑标准是根据行贿数额、犯罪情节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综合考虑以后作出的判决。
这些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律的权威性,使行贿者得到应有的法律惩罚。
总结起来,个人行贿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行贿金额标准和量刑标准。
行贿金额标准主要考虑行贿数额的大小,量刑标准则主要考虑行贿罪犯的犯罪情节和行贿数额的大小。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维护社会正义和法律尊严。
行贿罪立案标准是什么(贿赂非国家工作人员罪量刑标准)
行贿罪立案标准是什么(贿赂非国家工作人员罪量刑标准)行贿罪,是指行为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
一、行贿罪的认定(一) 《刑法》规定第三百八十九条【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二) 本罪与非罪的认定鉴于在经济交往中,一些单位或个人不顾国家规定,采取对参与经济活动的国家工作人员给予财物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这些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手段,为这些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大开方便之门,实行不公平的竞争,达到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这种行为同第1款规定的行为具有同样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本条第2款规定: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即这种行为也构成行贿罪。
为了区分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本条第3款专门强调: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这就是说,如果同时具备被勒索给予财物和没有得到不正当利益两个条件,不能以行贿论处。
如果行为人系由于被勒索而给予财物的,但是行为人谋取了不正当利益的,仍应以行贿论处。
二、行贿罪的构成要件(一) 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是收买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给自己谋取不正当的利益而实施这种行为,意图谋取不正当利益。
行贿的目的,在于使国家工作人员或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
不正当利益是针对正当利益而言的,是指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不应当得到的利益,包括非法利益。
例如:行贿人为了走私而行贿于海关人员;为了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而行贿于工商人员、技术监督人员;明知自己或者他人不符合升学、招工、提职、农转非的条件而行贿于有关人员;为了减、免税而行贿于税务人员等。
5起行贿犯罪典型案例
5起行贿犯罪典型案例第一章节:行贿案例概述- 行贿犯罪的定义和危害- 行贿案例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第二章节:5起行贿犯罪典型案例分析1. 富士通事件:富士通公司高管为获得政府采购合同行贿政府官员,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和《行贿罪》。
2. 大oma铁路工程案:中国铁路总公司局部工程领导与企业合作伙伴勾结,涉嫌行贿千万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3. 惠普贿赂案:惠普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子公司高管行贿,为获得业务和合同,案件涉及全球多个国家,涉及金额高达数亿美元。
4. 针灸师行贿案:某针灸公司老板为获得医院合作建立医疗服务中心,行贿医院负责人,涉及数百万元。
5. 养路费行贿案:某高速公路养护单位财务主管收受企业财务人员贿赂,为企业获得不正当利益。
第三章节:行贿犯罪防范措施和对策- 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法制素质- 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反腐倡廉相关法律法规-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化改革,减少行贿的机会- 打造社会共治格局,建立举报与处理机制,加强社会监督。
行贿犯罪是指个人或组织为得到不正当利益,在给予公职人员财物等物品的前提下,使公职人员违规行使职权,或者通过其他违法手段达到达到收益的目的。
行贿犯罪的危害十分严重,它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扰乱经济秩序,制约国家的发展。
此外,行贿犯罪也会对国家的执法和公正消失造成威胁,容易引起社会的质疑和不满。
了解和研究行贿案例对于防范和打击行贿犯罪非常重要。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行贿方式和手法,对行贿犯罪的规律和特点有所认识。
在了解了这些案例后,我们可以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防控并惩治行贿犯罪。
同时,行贿案例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理解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规律,我们可以突出犯罪的主要特征,探究行贿犯罪背后的根源,提出防范和治理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通过加强对行贿案例的研究和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障社会稳定和发展,并有效防止行贿犯罪的产生。
行贿人笔录要点
行贿人笔录要点
行贿人笔录是记录行贿人在受贿调查过程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对于案件的侦破和完善案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行贿人笔录的要点:
1. 时间和地点:记录行贿人提供信息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2. 谈话人员和身份:记录谈话人员的姓名、职务,以及行贿人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
3. 行贿事实:详细记录行贿人受贿的具体情况,包括行贿的时间、地点、金额、方式等。
4. 行贿动机:记录行贿人为什么进行行贿,可能包括谋求利益、维护利益等动机。
5. 受贿对象:记录行贿人给予的对象是谁,该对象的身份、职务等情况。
6. 出具的文件和证据:记录行贿人提供的相关文件、证据,包括合同、发票、收据等。
7. 特别事项:记录行贿人在谈话过程中提及的其他事项,如其他涉案人员、可能的证人等。
8. 行贿人供述:详细记录行贿人的口述陈述,包括行贿的经过、动机以及相关细节等。
9. 行贿人签名:行贿人笔录结束时,行贿人应对记录的内容进行核实,并在笔录上签字确认。
10. 笔录人签名:记录人应在笔录上签名,并注明自己的职务
和日期,以确保笔录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以上是行贿人笔录的要点,为了保证调查过程的公正和合法性,记录人应当如实、全面地记录行贿人的供述,并保持笔录的机密性。
行贿检讨书
行贿检讨书作为一名公民,我们都应当遵守法律,诚实守信。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却选择了违法行为,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行贿。
行贿不仅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也玷污了个人的良知和道德底线。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行贿进行深刻的检讨和反思。
首先,行贿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
在一个法治社会中,每个人都应当受到公平对待,而行贿行为的存在,往往导致了不公平的结果。
那些受贿的官员或者机构往往会因为收受贿赂而偏袒某些人或者企业,而对其他人或者企业进行不公平对待。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平正义的原则,也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行贿也是对个人良知和道德底线的践踏。
一个人如果选择了行贿,就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的良知和道德底线,将金钱和私利置于法律和道德之上。
这种行为不仅是对自己的伤害,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伤害。
一个缺乏道德底线的社会,必然会导致更多的不公平和不正义,最终损害每个人的利益。
再者,行贿也是对社会秩序和法治精神的破坏。
一个充斥着行贿行为的社会,往往会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法治精神的丧失。
人们不再相信法律和公正,而是开始寻求通过行贿来获取自己想要的利益。
这种情况下,社会秩序将会受到严重的破坏,法治精神也将无法得到有效的维护。
因此,我们必须对行贿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检讨。
首先,我们应当加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不做违法的事情。
其次,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为金钱和私利放弃自己的良知。
最后,我们应当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建立健全的反腐体系,严惩行贿行为,让行贿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总之,行贿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平正义,玷污了个人的良知和道德底线,破坏了社会秩序和法治精神。
我们应当对行贿进行深刻的检讨和反思,加强法律意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共同努力,建设一个公平正义、法治有序的社会。
行贿和受贿的标准
行贿和受贿的标准行贿和受贿是指行为人在交易或者其他利益交换的过程中,通过非法手段实现自己的利益目的。
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同时也是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一种破坏,对国家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阻碍。
下面是有关行贿和受贿的标准:一、行贿的标准:1. 行为人向行政或者司法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公共职务人员给予财物或者其他好处,达到其个人或者其他权益的目的。
2. 行为人以行政或者司法工作人员或其他公共职务人员的名义索要、收受财物或其他好处,从而达到个人或其他方面的利益目的。
3. 行为人以非法手段操纵投标、拍卖等活动,从而获得经济利益。
4. 行为人通过非法手段直接或者间接地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行贿,以谋取经济利益。
5. 行为人向调查、审查、检查、审计等工作人员给予财物或者其他好处,以达到个人或者其他方面的利益目的。
二、受贿的标准:1. 行政或者司法工作人员、其他公共职务人员,在工作中索要、接受他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好处,达到个人或其他方面的利益目的。
2. 行政或者司法工作人员、其他公共职务人员在工作中因职务或者其他关系接受他人的礼品、宴请、旅游等不当待遇。
3. 行政或者司法工作人员、其他公共职务人员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便利,向他人索要、收受财物或者其他好处,以达到个人或者其他方面的利益目的。
4. 向行政或者司法工作人员、其他公共职务人员送礼、宴请、旅游等不当待遇,以谋求其在工作中提供便利或者公正执行职务。
5. 行政或者司法工作人员、其他公共职务人员与他人勾结,在工作中为他人谋取经济利益,收受他人的财物或其他好处。
以上就是关于行贿和受贿的标准,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行贿和受贿都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于行贿者和受贿者我们要给予法律严惩。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打击腐败现象,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保护国家法制建设和经济发展。
行贿的意思
行贿的意思【拼音】:xíng huì【解释】:作为报酬给予从事于某种勾当的人的财物。
行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公务员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其他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
【近义词】:贿赂【反义词】:受贿【造句】:1、只要企业人员逃避公平税收,贪污行贿就不可避免。
2、他们故伎重演,调动各种关系行贿,上压、外攻。
3、巴蒂斯塔只是靠着越来越频繁地使用镇压,行贿和暴力来维持其统治。
4、李镇长为官清廉,你行贿是无济于事的。
5、他以最不易察觉的手段试图进行贿赂。
6、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判断去努力,去钻营,有的人就会跟着感觉走,迷失前进和努力的方向,其智慧和才能得到闲置以致不务正业,甚至走向歧途,跑关系,走夜路,进后门,行贿受贿,跑官要官,买官卖官。
7、因为这些地方的行贿受贿不被法律制约,没有相应的诸如纪检系统的监督,形成了法律灰色地带,毒化社会空气的效能与官员贪污腐败同样历害。
8、贪图嘴边的物质诱惑,最终会成为行贿人的俘虏;追求金钱和享受,你的一生将一事无成。
9、一方面他对腐败行为咬牙切齿,另一方面在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比如想低价买东西的时候该行贿行贿。
10、对那些行贿受贿、贪赃枉法、大搞不正之风的败类,必须绳之以法,才能平民愤。
11、税收政策与政府在支出方面拥有的主权也会导致国际范围的院外活动与行贿受贿。
12、这个人原来是要他们向官员行贿,要他们在一个法西斯国家里去冒被逮捕和坐牢的危险。
13、国民党搞的“伪国大”,候选人堂而皇之地进行贿选,真是贿赂公行。
14、对行贿或受贿的人罚以重金或给予监禁,能减少他们的收入。
15、对于这种行贿行为,他斩钉截铁的拒绝了。
16、县委书记取的是守势,一众行贿者取的是攻势,他们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17、在国际行贿排名榜上,中国的经理人名列前茅。
18、甜言蜜语行贿者,吃亏上当受贿人。
19、这种制度也为行贿贪污敞开了方便之门,因为它要求官员具有必要的判断水平。
行贿的名词解释
行贿的名词解释在社会中,行贿是一种违法行为,指的是为了以不正当的方式谋取某种权益而向他人提供财物、礼品等好处。
本文将对行贿的定义、原因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定义行贿是指在经济、政治、法律等领域中,为了谋取私利或影响他人的决策而向他人提供财物或其他利益的行为。
行贿涉及到两个主要角色,即行贿人和被行贿人。
行贿人往往出于个人或集体的利益考虑,通过贿赂方式诱使被行贿人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行贿属于一种非法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和道德规范,而且容易破坏公平竞争环境,损害整个社会的公信力和公正性。
二、原因行贿行为的产生往往与以下几点原因有关:1. 过度的私利追求:行贿人通常因为追求个人或集体的私利而进行行贿。
他们希望通过行贿手段来获取不公正的竞争优势,获得未经正当程序或未取得应有资格的权益。
2. 权力过度集中:当某个环节的权力过度集中在个人或少数人手中时,行贿现象容易发生。
在权力集中的环境下,行贿人通过向具有决策权的人提供好处,期望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
3. 不公平制度环境:当社会制度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时,行贿行为容易滋生。
因为当正当渠道难以获得合理的权益时,行贿被看作是一种"捷径",通过此种方式来达到个人的目的。
三、影响行贿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 法制信任破坏:行贿破坏了法制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严重侵蚀了社会的法制信任。
当人们看到行贿现象时,就会对整个社会制度的公正性和道德伦理产生怀疑。
2. 社会秩序混乱:行贿行为容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在行贿的环境下,公共资源被非法占有,而有利于发展和公共福利的资源却被忽视和浪费。
3. 增加腐败风险:行贿行为在许多情况下是腐败的开始。
腐败的滋生容易导致政府部门的贪污与以权谋私,进一步增加社会的不公平。
4. 经济损失:行贿经常伴随着虚报、浪费和低效,会导致大量资源流向不具备高效性和优先级的项目上,从而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损失。
送礼行贿的成语
送礼行贿的成语
1. 贿赂公行(huìlùgōng xíng) -形容公开行贿,不以为耻。
2. 暮夜先容(mùyèxiān róng) -原指在夜晚私下接纳推荐的行为,现常用来比喻暗中行贿勾结。
3. 糖衣炮弹(táng yīpào dàn) -比喻以甜言蜜语、物质利益等手段进行拉拢腐蚀。
4. 潜规则交易(qián guīzéjiāo yì) -非法的、未公开规定的权钱交易行为。
5. 金赠好礼(jīn zèng hǎo lǐ) -比喻用贵重礼物讨好他人,以图私利。
6. 行贿买官(xíng huìmǎi guān) -通过行贿手段获取官职或晋升。
7. 私相授受(sīxiāng shòu shòu) -私下里互相送礼收礼,尤指违法违纪的贿赂行为。
8.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míng xiūzhàn dào, àn dùchén cāng) -此成语原本是古代战争策略,引申为表面做一套,
背后另有目的,如以正当名义送礼实则行贿。
9. 穿针引线(chuān zhēn yǐn xiàn) -原指穿针引线的手工活动,这里比喻牵线搭桥,通过送礼等方式建立关系网络以达到个人目的。
10. 千金买骨(qiān jīn mǎi gǔ) -出自战国时期燕昭王求贤的故事,后用来形容不惜重金收买人才或笼络人心,有时也延伸至为了某种目的而大量行贿的现象。
行贿人员管理制度
行贿人员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健全企业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规范行贿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部所有员工。
三、组织架构1. 行贿调查委员会:由公司高管组成,负责对公司内部行贿行为进行调查,并对行贿人员进行惩处。
2. 行贿监督部门:设立专门监督部门,负责对公司内部行贿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3. 行贿预防教育部门:设立教育部门,负责对员工进行行贿预防教育与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廉洁意识。
四、行贿人员管理制度1. 行贿定义:本公司所谓行贿行为是指公司员工以各种形式向外部组织或个人行贿,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2. 行贿管理规定:公司员工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外部组织或个人行贿,不得以任何名义接受贿赂,不得参与任何行贿活动。
3. 行贿违规处理:对于发现的违规行贿行为,一经核实,公司将对行贿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取消奖金、停职、解聘等处罚。
4. 行贿责任追究:对于因行贿行为造成的损失,公司将依法追究行贿人员的法律责任。
5. 行贿举报奖励:公司将建立行贿举报奖励制度,对于主动揭发行贿行为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
六、行贿预防教育1. 行贿教育培训:公司将定期组织员工参加行贿预防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廉洁意识。
2. 行贿宣传:公司将通过内部宣传栏、公司网站等渠道,加强行贿宣传,提醒员工注意行为规范并远离行贿行为。
七、附则1.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经由公司高层领导审批后实施。
2. 对本制度进行必要的修订,须经公司高层领导审批后方可实施。
3. 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高层领导团队所有。
行贿受贿罪立案标准
行贿受贿罪立案标准
行贿受贿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项严重罪行,对于行贿受贿罪的立案标准,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下面将就行贿受贿罪的立案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行贿受贿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贿受贿的数额达到法定标准;二是行贿受贿的行为达到法定标准;三是行贿受贿的对象达到法定标准;四是行贿受贿的目的达到法定标准。
只有当行贿受贿的行为符合以上标准时,才能构成行贿受贿罪,才能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对于行贿受贿罪的立案标准,我国法律还规定了一些具体的数额标准和行为标准。
比如,对于行贿罪,如果行贿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构成行贿罪;对于受贿罪,如果受贿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构成受贿罪。
此外,行贿受贿的行为也包括了多种形式,比如直接行贿、间接行贿、再行贿等,只有当行贿受贿的行为符合法定标准时,才能构成行贿受贿罪。
再次,行贿受贿罪的立案标准还与行贿受贿的对象和目的有关。
对于行贿罪,行贿的对象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国有公司工作人员等;对于受贿罪,受贿的对象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国有公司工作人员等。
此外,行贿受贿的目的也包括了多种形式,比如谋取不正当利益、谋取经济利益等。
只有当行贿受贿的对象和目的符合法定标准时,才能构成行贿受贿罪。
综上所述,对于行贿受贿罪的立案标准,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只有当行贿受贿的行为符合法定标准时,才能构成行贿受贿罪,才能立案追究刑事责任。
因此,对于行贿受贿罪的立案标准,我们应当严格依法办事,切实维护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打击行贿受贿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良好秩序。
行贿受贿标准
行贿受贿标准
行贿受贿标准主要包括三条:
一、实施行贿行为的形式和数量。
一般表现为礼金、物品、劳务、旅游、住宿和服务等,以及市场价值等价物;实施行贿应当是单一实施,不得串联实施;行贿金额,总金额或单一行为金额,不得超过200元。
二、行贿受贿对象、职务和个人境遇。
行贿受贿对象包括行政机
关工作人员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贿受贿对象的职务不得歧视实施
行贿者;行贿受贿对象的个人境遇可能限制行贿行为的实施,不得以
行贿受贿对象的个人境遇为由实施行贿。
三、行贿受贿的行为目的和诱因。
行贿受贿的行为目的应当符合
法律的规定,不得促成违法行为;行贿受贿的诱因不得与行贿者的利
益挂钩。
以上就是行贿受贿标准的大致内容,要想完全掌握行贿受贿标准,还
需要细致的研究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行贿受贿活动的正当性、合法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刑法规定
第三百八十九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
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第三百九十条对犯行贿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第三百九十三条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因行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九十三条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论。
二、立案标准:具体分为对个人行贿罪、对单位行贿罪、单位行贿罪三种情况:
1、对个人行贿罪立案标准
对个人行贿涉嫌下列情节之一的,应予定罪:
(1)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2)行贿数额不满一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①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
②向三人以上行贿的;③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④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2、对单位行贿罪立案标准
对单位行贿涉嫌下列情节之一的,应予定罪:
(1)个人行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2)个人行贿数额不满十万元、单位行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①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②向三个以上单位行贿的;③向党政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行贿的;④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3、单位行贿罪立案标准
单位行贿涉嫌下列情节之一的,应予定罪:
(1)单位行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2)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数额在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①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②向三人以上行贿的;③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④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三、犯罪构成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和公职人员的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
犯罪对象是公务人员个人。
2、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
(1)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
(2)用钱财收买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
(3)违反国家规定,给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费、手续费;
(4)数额较大。
3、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4、本罪在犯罪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贿人对于自己行贿行为的目的、性质都十分清楚,但为了谋取私利而仍然为之的故意行为。
四、罪行特征:行贿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
1.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廉洁性。
2.行贿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
与受贿的形式相对应,行贿也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行为人主动给予受贿人以财物。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行为人意图谋取的正当利益是否实现,均不影响行贿罪的成立。
二是行为人因国家工作人员索要而被动给予其财物。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行为人是因被国家工作人员勒索而被迫交付财物,只有在行为人获得不正当利益的情况下,才能构成行贿罪。
如果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此外,根据刑法第389条第2款之规定,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也应以行贿论处。
这种特殊行贿行为,理论上也称为经济行贿罪。
根据法律的规定,构成行贿罪没有财物数额方面的要求,但依据1999年8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行贿行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才能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一,行贿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第二,行贿数额不满1万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谋取非法利益而行贿的;向3人以上行贿的;向党政领导、司法工作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行贿的;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3.行贿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为行贿罪的主体。
4.行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犯罪目的。
根据1999年3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制发的通知,“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以及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有关单位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助或方便条件。
根据这一规定,“不正当利益”应当包括两个方面:
(1)非法利益。
即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
(2)要求他人或者单位提供违法的帮助或者方便条件索取得的利益。
五、罪行认定:认定行贿罪,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行贿罪与馈赠礼物的界限
其关键还是看行为人在给予国家工作人员礼物时,主观上是否有利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犯罪目的。
2.行贿罪与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界限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1)犯罪主体不同。
行贿罪只能由自然人实施;而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则既可以由自然人实施,也可以由单位实施。
(2)犯罪客体和对象不同。
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务行为的廉洁性,犯罪对象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而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犯罪对象只能是公司、企业中除国家工作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