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庆市高考语文压轴卷及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重庆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至6题、第8至10题为选择题,27分;第7题、第11至22 题为非选择题,123分,满分150 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第1至第6 题、第8至10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7题、第11至22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本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剽悍∕镖局晕船∕酝酿靡费∕靡丽
B.烘焙∕蓓蕾莅临∕罹难舍间∕舍弃
C.趔趄∕凛冽屏藩∕颦蹙呼天抢地∕抢种抢收
D.桎梏∕诰封赓续∕粳米曲突徙薪∕曲终人散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初春,乍暖还寒。
他身着冬装,漫步在重庆山城,仍然觉得不寒而栗。
B.财政部领导强调,近年来财政收入不断迈上新台阶,但远未到敞开花钱的时候,仍需要精打细算,财政资金要“好钢用在刀刃上”,把有限的钱投入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中去。
C.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D.老王虽说已经退休了,但他精力充沛,在许多事情上都显示出他是个年富力强的人。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昨晚,我市新落成的艺术中心上演了第一场高雅音乐会,基本爆满的上座情况为我市领导和市民挣足了面子。
B.班主任要林跃负责出一期庆祝元旦的黑板报。
这个任务,对于重理轻文的林跃来说,无疑不是一个大难题。
C.艰苦奋斗是一种需要从小培养的品格,及早在青少年中引导和树立如此意识和习惯,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
D.对这样一种信息化养老服务,渝中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称,这很值得推广:“渝中区的老龄化水平比全市平均水平还要高,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建设一个‘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强调的是人应当为遵义而活着,突显的是人的道德价值。
B.家训、家规、家教传承的是中国文化的传统美德,这种历史的沉淀和传承是无言的教育,也是一种无声的力量。
C.票房只是衡量电影价值的标准之一,电影内涵是否深刻、画面是否有美感、表演技巧是否娴熟……等都是评价一部电影优劣的重要因素。
D.最近网络“文言神翻译”风潮引发热议,是古典文化回归?还是纯粹的网友文言游戏?众人对这股“最炫文言风”褒贬不一。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谈学问的功用
一般人常埋怨现在青年对于学问没有浓厚的兴趣。
就个人任教的经验说,我也有这样的观感。
平心而论,这大半要归咎我们“教书人”。
把学问看成“读书”,一个错误的观念如果不全是我们养成的,至少我们未曾设法纠正,而且我们自己又没有好生学问,给青年学子树一个榜样,可以激励他们的志气,提起他们的兴趣。
此外,社会上一般人对于学问的性质和功用所存的误解也不无关系。
近代西方学者常把纯理的学问和应用的学问分开,以为治应用的学问是有所为而为,治纯理的学问是无所为而为。
他们怕学问全落到应用一条窄路上,尝设法替无所为而为的学问辩护,说它虽“无用”,却可满足人类的求知欲。
这种用心很可佩服,而措词却不甚正确。
学问起于生活的需要,世间绝没有一种学问无用,不过“用”的意义有广狭之别。
学得一种学问,就可以有一种技能,拿它来应用于实际事业,如学得数学几何三角就可以去算帐、测量、建筑、制造机械,这是最正常的“用”字的狭义。
学得一点知识技能,就能混得一种资格,可以谋一个职业,解决饭碗问题,这是功利主义的“用”字狭义。
但是学问的功用并不仅如此,我们甚至可以说,学问的最大功用并不在此。
心理学者研究智力,有普通智力和特殊智力的分别:古人和今人品题人物,都有通才和专才的分别。
学问的功用也可以说有“通”有“专”。
治数学即应用于计算数量,这是学问的专用;治数学而变成一个思想缜密、性格和谐、善于立身处世的人,这是学问的通用。
学问在实际上确有这种通用。
就智慧说,学问是训练思想的工具。
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必定知识丰富,思想敏锐,洞达事理;处任何环境,知道把握纲要,分析条理,解决困难。
就性格说,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
苏格拉底说得好:“知识即德行。
”世间许多罪恶都起于愚昧,如果真正彻底明了一件事是好的,另一件事是坏的,一个人决不会睁着眼睛往坏的方面走。
中国儒家讲学问,素来全重立身行己的功夫,一个学者应该是一个圣贤,不仅如现在所谓“知识分子”。
现在所谓“知识分子”的毛病在只看到学问的狭义的“用”。
尤其是功利主义的“用”。
学问只是一种干禄的工具。
我曾听到一位教授在编成一部讲义之后,心满意足地说:“一生吃着不尽了!”我又曾听到一位朋友劝导他的亲戚不让刚在中学毕业的儿子去就小事,说:“你这种办法简直吃稻种!”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预备“吃着不尽”。
所以,大学里“出路”最广的学系如经济系、机械系之类常是拥挤不堪,而哲学系、数学系、生物学系诸“冷门”就简直无人问津。
治学问根本不是为学问本身,而是为着它的出路销场,在治学问时既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得到出路销场后,当然更是“得鱼忘筌”了。
在这种情形之下的我们如何能期望青年学生对于学问有浓厚的兴趣呢?
这种对于学问功用的窄狭而错误的观念必须及早纠正。
生活对于有生之伦是唯一的要务,学问是为生活。
这两点本是天经地义。
不过现代中国人的错误在把“生活”只看成口腹之养。
“谋生活”与“谋衣食”在流行语中是同一意义。
这实在是错误得可怜可笑。
人有肉体,有心灵。
肉体有它的生活,心灵也应有它的生活。
肉体需要营养,心灵也不能“辟谷”。
肉体缺乏营养,必酿成饥饿病死;心灵缺乏营养,自然也要干枯腐化。
人为万物之灵,就在他有心灵或精神生活。
所以测量人的成就并不在他能否温饱,而在他有无丰富的精神生活。
一个人到了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漫不感觉兴趣时,他就只能算是一种“行尸走肉”;一个民族到了只顾体肤需要而不珍视精神生活的价值时,它也就必定逐渐没落了。
5、从全文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治学问可以分成有所为而为和无所为而为。
B、应用于事业和谋求职业都是学问狭义的作用。
C、作者认为学问有“通”“专”之分,是由于人的智力有“普通”和“特殊”之分。
D、作者引用“知识即德行”是为了证明有德行的人必定知识丰富。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且我们自己又没有好生学问,给青年学子树一个榜样”中的“学问”,指的是“做学问”;
B、“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中的“稻种”指的是“学生治学问”;
C、“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预备‘吃着不尽’”中的“大量谷子”,指的是“学问的出路销场”;
D、“许多升学的青年实在只为着要让稻种发生成大量谷子” 预备‘吃着不尽’”这句话批评了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是:学问只是一种干禄的工具。
7、作者认为“学问起于生活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指什么?请依据文意结合自身实
际概括回答。
(5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
顺治四年进士,授金华府椎官。
卓异,擢刑部主事。
康熙十二年,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
会吴三桂反,十三年,奏请复标兵原额,督习枪炮。
疏甫上,耿精忠亦叛,遣其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数道窥渐,浙大震。
之芳檄诸将扼仙霞关,调总兵李荣率副将分道御寇。
时上命都统赖塔率师入浙,五月,偕赖塔率满洲兵千、绿旗兵二千、乡勇五百,进驻衢州。
众皆谓会城重地,不宣轻委。
之芳曰:“不然。
衢踞上游,无衢,是无浙也。
今日之事,义无反顾。
”
七月,之芳与赖塔阅兵水亭门,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军坑西。
之芳手执刀督阵,或请少避,之芳曰:“三军司命在吾,退即为贼乘。
今日胜败,即吾死
生矣!”守备程龙怯战,斩以徇。
麾众越壕拔栅,败之。
遣诸将乘胜复义乌、汤溪、寿昌、淳安、常山、金华石梁、大沟源、东阳等地。
诏嘉之芳调度有方。
上知闽中有变,命康亲王撤温州之困取福建,之芳乃建议直捣仙霞关,曰:“进取之路,不在温、处而在衢。
虽九玉死守河西难猝破,然其南江山,西则常山,皆间道可袭。
我兵一进,使彼首尾受敌,即河西之垒不能独完。
”王从之芳议。
遂进兵大溪滩,复江山,九玉走。
欲别取道夺仙霞。
诸将受之芳密檄,急据关夹击,其将金应虎等穷蹙降。
王师下福建,临行,之芳启曰:“王但饬诸军勿虏掠,即长驱入,兵可不血刃也。
”未几精忠降,温、处贼皆溃散。
精忠所署置总兵马鹏、汪文生等犹踞玉山、铅山、弋阳、德兴,之芳请会剿。
时吴三桂兵寇吉安、袁州,江西兵不能东,乃独遣兵复玉山,文生遁;自白沙关趋德兴,擒鹏;遣郭守金等复铅山、兴安、弋阳、贵溪诸县。
上嘉之芳剿贼邻省有功,加兵部尚书衔。
康亲王师将行,遣人问之芳:“所策固万全乎?”之芳曰:“军已发,犹豫则士气沮。
”
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前军捷书果至,康亲王大喜,以为神。
浙乱平,疏请蠲(1)被兵州县额赋,安辑流亡,甚有威惠。
入为兵部尚书,调吏部。
二十六年,授文华殿大学士。
二十七年,御史郭琇疏劾大学士明珠,谓内阁票拟②,皆听明珠指挥,上既罢明珠,并命之芳休致。
三十三年,卒
于家,谥文襄。
(选自《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一•列传三十八》,有删节) .
【注】①蠲(juan):同“捐”,免除、去掉。
②票拟:指对中央、地方各衙门及
臣僚呈送皇帝的章奏,内阁根据有关法规和典章律例代拟初步处理意见,以备皇帝裁决时参考。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异,擢刑部主事擢:提拔
B.疏甫上,耿精忠亦叛甫:刚刚
c.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薄:轻视
D.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 诣:到,造访
9.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之芳“善谋”的一组是
①众皆谓会城重地,不宜轻委
②今日胜败,即吾死生矣
③诸将受之芳密檄,急据关夹击。
其将金应虎等穷蹙降
④王但饬诸军勿虏掠,即长驱入,兵可不血刃也
⑤所策固万全乎
⑥浙乱平,疏请蠲被兵州县额赋,安辑流亡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之芳因为在清顺治四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浙江金华府推官,后来又因为功劳大,最终官职做到文华殿大学士。
B.为防备叛乱的耿精忠攻打浙江,李之芳派他的将领曾养性、白显忠等数路保卫浙江,浙江上下对他表示称赞。
‘C.李之芳与赖塔带领总兵李荣、副都统瑚图等在坑西与叛军展开激战,李之芳对怯
战的守备程龙处以斩刑来严明军纪。
D:康熙二十七年,御史郭琇上疏弹劾大学士明珠,认为在内阁票拟时大学士都听从明珠指挥,李之芳受到牵连,回家休养。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不然。
衢踞上游,无衢,是无浙也。
(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兵一进,使彼首尾受敌,即河西之垒不能独完。
(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斜线(/)给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武王伐纣,到于邢丘,楯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
武王心惧召太公而问曰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对曰不然楯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7分) 淮上喜会梁川故友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颔联中“浮云”“流水”两词用得极为贴切,请作简要赏析。
(3分)
(2)诗的标题点明“喜会”,实际上全诗包含了哪几方面的感情?(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6分)
(1)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2)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诗经•氓》)
(3)将军角弓不得控,。
,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①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
想起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②对于黄澄澄的稻谷而言,稻草在很多时候是长篇大作里的闲笔。
在讲究生产进度的年代,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只有饱满的谷粒才能勾起农人对丰收的喜悦。
③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
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
占
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
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
在蓝天下尽情张扬。
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
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
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
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
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
④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
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来。
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
对于孩子们来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
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
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⑤稻草是耕牛的粮食。
隆冬来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
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来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来的大小农事。
⑥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
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拳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
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
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
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
⑦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
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常只具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
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铺垫。
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温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
从此,脊背再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
⑧如今,生活愈来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
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
现在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生……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
(选自2009年2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14.从全文看,稻草的“温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
(4分)
15.文章的第③段描写收获场景的文字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3分)
16.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
(4分)
①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
②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
17.在物质丰盈、生活愈来愈精致的年代,怀念温软的稻草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分析。
(5分)
18. 有人评价此文:“因为朴素而逼近真实,因为真实而显现生活的本质。
”请结合这句话探究原文表现了怎样的“朴素”“真实”的“生活的本质”。
(7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全过程,请根据要求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
(6分)
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入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
此时,如果对肿瘤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1)第一阶段:(不超过15字)。
(2)第二阶段:(不超过l5字)。
(3)第三阶段:(不超过20字)。
20.阅读下面一段介绍三峡风光的文字,然后根据这段文字的句式特点在划线处天上相应的文句。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2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
着迷人的光彩。
长江三峡,无限风光。
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
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这里的群峰,重岩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这里的江水,,,;这里的奇石,,,;这里的溶洞,,,……三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21. 正在读高三的小黄对门将要搬来的是父亲的一个年轻同事李明。
接连十来天,李明装修房子弄出的噪音都响到晚上12点后,装修材料,如油漆、涂料等也堆放在本就不
宽的楼道里,不仅气味难闻,连走路都难。
小黄想要婉转告诉李明施工别太晚,装修材料也别堆在楼道里,见到李明,他会怎么
说呢?请写出来。
(70字左右)
七、作文(本大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胡佛入圈套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编赫伯特·胡佛,很少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政见,也很讨厌记者无休止的纠缠。
在胡佛就任总统之前,他坐火车外出考察时和随行的记者同坐在一节车箱里。
有位记者想探寻胡佛的政见,他想了很多办法,但这位未来的总统却
一言不发。
失望、沮丧的情绪笼罩着这位专门探听政界要人言论的记者。
这时,奔驰的火车窗外出现了一片新开垦的土地。
这位记者灵机一动,故意自言自语地说:“想不到这里
还是用锄头开垦土地呢!” “胡说!”坐在一旁沉默得可怕的胡佛终于开腔了,“这里早就用现代化的办法来代替那乱垦乱伐了!”跟着便大谈起垦殖问题来。
就这样,这位记者终于如愿以偿,满载而归了。
不久,《胡佛谈美国农业垦殖问题》的消息就见报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
③不少于800 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4重庆高考压轴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题3分。
)
1. D (A.piāo/biāo yùn mí/mǐ B.bèi lì/lí shè/shě C.liè píng/pín qiāng/qiǎng D.gù/gào gēng/jīng qū/qǔ)
2.B (A、不寒而栗,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该句写的不是心理状态。
C、不知所云,
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使人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是用于批评说话人的。
这段文
字说明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不是说他说话内容混乱。
D、“年富力强”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不能用于退休的老人)
3.D.(A.不合逻辑,“基本”与“爆满”自相矛盾;B.意思不明,“不是”应改为“是”。
C.句子杂糅。
“在青少年中引导和树立如此意识和习惯”不通。
正确的说法是
“引导青少年
树立如此意识和养成如此习惯”。
)
4.B(A.“浮云”后的“引号”应该在“句号”后面。
C.“……”与“等”不能连用。
D. “回归”后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5、B(A,不是作者的观点。
C、学问的“通”、“专”与智力的“普通”、“特殊”之间没有因果联系。
D、引苏格拉底之话证明的是“学问是道德修养的途径”。
)(答对1
项给2分,答对2项给5分。
)
6、B(应为“青年学生治学问”。
)(3分)
7、肉体生活的需要;心灵生活的需要。
(两点3分,结合生活实际分析2分。
)
8.C(应为“靠近”义)
9.D(①与李之芳无关⑤是康亲王的问话)
10.B(应为“耿精忠派遣他的将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等数路觊觎浙江,浙江上下
震动。
”)
参考译文:
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
清顺治四年中进士,任浙江金华府推官,被评为卓异的官员,提拔为刑部主事。
康熙十二年,李之芳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
不久,吴三桂在云南谋反。
十三年,李之
芳上奏请求恢复标兵原先的人数,督促练习枪炮。
奏疏刚刚呈上,耿精忠就在福建发生了
叛乱。
耿精忠派遣他的将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等数路觊觎浙江,浙江上下震动。
李
之芳急调手下各将防御仙霞关,派总兵李荣率副将分道率兵抗击。
当时朝廷命平南将军、
都统赖塔率师入浙。
五月,李之芳同赖塔率统领满兵一千人、绿旗兵两千人、兵勇五百人,进驻衢州。
众人都认为会城是战略要地,不应该轻易放弃。
李之芳说:“不这样。
衢州位
居上游,如果没有了衢州,这就没有了浙江。
今天扼守衢州的事,义无反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