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6

合集下载

认知心理学启示录

认知心理学启示录

认知心理学启示录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思维的研究,它致力于研究人类认知的机制和过程,从而了解人类行为的原因。

认知心理学涉及的领域多种多样,其中包括认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应用等。

这些领域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涵盖了人类认知的各个方面。

认知心理学的本质是理解人类从认知角度做出的选择,以及为何做出这些选择。

它集中研究人类认知过程,特别是认知加工。

它也探索更深层次的心理活动,比如认知记忆、想象力、思考和推理等。

认知心理学还关注个体如何处理信息,并以此来解释行为和思维。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积极的学科,它给我们一个有用的理论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

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人类的认知模式,并且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控制认知过程,从而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行为。

除了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实用性之外,认知心理学还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思维过程。

它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和思维,从而改善自己的思维和行为。

此外,认知心理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比如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系统中的思维方式,从而改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

总之,认知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思维。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

认知心理学启示了人类思维的真正本质,为我们提供了无穷的发现和思考的乐趣。

认知心理学问题汇总

认知心理学问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认知心理学诞生的历史原因?❖内部原因:行为主义的失败。

❖外部原因:“三论”、计算机科学、语言学、二战中的其她学科技术●减法反应时存在的问题:❖阶段划分的可行性(串行加工的前提)、增减加工阶段对其她阶段的影响●开窗实验存在的问题:❖后一加工阶段会包含对前一加工阶段的复述。

❖后面字母的存储阶段还会包含对前面字母转换结果的提取与整合。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符号加工: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曾就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认为认知就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加工、存储与使用的全过程。

❖联结主义:人脑神经元网络模拟,并行分布加工第二章知觉●模式识别的几种理论模型?❖6种:模板说、原型说、特征说、成分理论识别、视觉计算理论、拓扑理论❖模式: 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空间、时间)❖模式识别: 确认所知觉的模式就是什么,将其与其它模式区分开。

☻认识刺激,对刺激命名;☻对刺激产生熟悉感●模板说:❖基本思想:人在长时记忆中存有与外部刺激模式一一对应的模板。

模式识别即就是将刺激模式提供的信息与各模板进行比较,确定最佳的匹配。

☻疑问:‒刺激加工方式(局部优先?总体优先?)‒模板编码方式(表象?)‒模板匹配方式(系列?并行?)☻补充与修正:‒附加预加工过程‒引入自上而下加工☻局限:‒模板数量巨大,记忆负担过重、缺乏灵活性、概括性●原型说:❖原型:一类客体的内部概括表征,反应范畴的平均特征或集中趋势。

模式识别中,外部刺激只需与原型比较,近似匹配即可。

☻优点:减轻记忆负担,更具灵活性。

☻局限:只有自下而上加工●特征说:❖基本思想:☻特征:构成模式的元素成分及其间关系。

外部刺激在长时记忆中以特征来表征。

首先对刺激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将特征加以合并,与长时记忆中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最佳的匹配即识别。

❖特征说与模板说的联系与区别:☻更强适应性,仅依据刺激特征关系,不涉及其她细节;特征通用性,减轻记忆负担;学习可能性(抽取-综合);类似特征混淆❖支持证据☻Neisser 字母搜索实验;固定网像实验;神经生理上的特征觉察器❖“鬼域”模型☻鬼(Demon):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机制‒映象鬼: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特征鬼:对刺激映象进行特征分析‒认知鬼:负责特定的模式,监视特征鬼的反应‒决策鬼:决策、识别❖理论局限:自下而上,从部分到整体。

0278《认知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8《认知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0278《认知心理学》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一、考试说明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后得到迅速发展,当前已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思潮。

其研究范围主要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语言等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

考试题由三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型一:名词解释题型二:不定项选择题题型三:问答题二、章节重点内容第一章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一)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领域1、人们获得和应用知识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总称为认知。

认知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内部机制——认知结构和过程。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为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1967 。

2、认知过程信息加工的阶段或信息处理的过程,包括感觉输入、转换、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的全过程。

(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

自上而下的加工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已有的知识结构。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系列加工是对输入的信息依次一个一个地加以处理。

平行加工是同时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

(3)控制性加工与自动化加工控制性加工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

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的加工,且是不自觉的。

3、认知结构表征代表和传递某种事物的信息;是人的内部心理结构,是知识及知识的组织方式。

4、认知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系5、认知模型认知心理学通过建立各种认知模型来说明人的认知活动,包括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

一个好的认知模型(1)能够表现认知的结构与过程。

(2)能够说明各种中枢控制因素。

(3)能够容纳和解释已经观察到的现实或现象。

(4)能够预测新的事实或现象的出现。

(5)应该吸收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

(二)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反应时指的是从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所需要的时间。

认知心理学-第六章 长时记忆(LTM)

认知心理学-第六章 长时记忆(LTM)
第六章 长时记忆
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维持复述
行为反应
刺激
感觉 注意 登记
短时 记忆
精细复述
提取
长时 记忆
遗忘?
遗忘
遗忘
第一节 长时记忆(LTM)的类型
一、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长时记忆要涉及各种各样的事物。这些信息似具 有不同的性质,分属不同的类型。Tulving(1972) 依照所贮存的信息类型,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种: 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这两个系统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这个观点称 作两种编码说或双重编码说。
Tulving 和 Paivio 两 人 对 长 时 记 忆 类 型 的 划分是不同的。
前者着眼于信息类型,后者着眼于信息编 码形式。Paivio划分的表象系统和言语系 统同样也与信息类型有密切关系。表象系 统是贮存具体事件的,它与情景记忆有某 种相似;言语系统是贮存言语信息的,它 与语义记忆有某种相似。情景记忆和语义 记忆一样,也可以由命题来表征。此外, 目前提出的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的机能差 别未必适用于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
阶段一:判断主语与谓语是否交叉 阶段二:判断主语是否为谓语的子集或下位概念 例子:有些妇女是作家
所有妇女都是作家
二、特征比较模型
Feature Comparison Model(Smith等,1974)
1.特征分为两类: 定义性特征(Defining Feature) 特异性特征(Characteristic Feature)
ELINOR模型的基本单元是事件。
2.命题表征 在ELINOR中,概念、事件、情景都是用命题来表征的。
ELINOR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多种联系,可以表征多种信息,但是加工过程 尚不明了,无法预测,很难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

心理学的六个视角

心理学的六个视角

心理学的六个视角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行为和情感的科学。

为了全面理解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心理学家采用了多种不同的视角。

以下是心理学的六个视角:1. 生物学视角生物学视角研究人类身体和大脑如何影响行为和情感。

这个视角强调了生物学因素的重要性,例如基因、神经元和荷尔蒙。

生物学视角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对环境产生反应,并解释了一些心理障碍和疾病的根源。

2. 认知视角认知视角探讨了人类思考、学习、记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视角的理论基础是人们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以及我们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成行为。

认知视角也解释了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和符号,以及人们如何从经验中学习。

3. 行为主义视角行为主义视角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类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上。

这个视角认为人类行为是由外部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并通过奖惩来塑造。

行为主义视角也被用来研究动物行为和训练。

4. 人类发展视角人类发展视角研究人类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

这个视角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以及人类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变化。

人类发展视角解释了为什么儿童和青少年会有不同的行为和情感,以及为什么老年人的认知和身体能力会下降。

5. 社会文化视角社会文化视角探讨了社会和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和情感。

这个视角涵盖了文化、家庭、社会群体和社会规范等因素。

社会文化视角解释了为什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

6. 心理动力学视角心理动力学视角强调心理和情感方面的内部冲突,并探讨了这些冲突如何影响行为和情感。

心理动力学视角认为人类的行为和情感是由内部冲突所驱动的,这些冲突通常是无意识的。

心理动力学视角也被用来解释人们的梦想和潜意识思想。

《认知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认知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认知心理学》案例分析题认知心理学案例分析题1. 案例背景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中,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如何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

本次案例分析将针对一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以深入理解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应用。

2. 案例描述假设有一个年轻的女性研究人员,名叫小杨。

她每天早上都会准时上班,但在不久前的一天,她起床后发现自己忘带了实验所需的重要文件。

由于文件的重要性和时限,小杨感到非常紧张和焦虑。

她开始回想自己早上起床到离开家的整个过程,但无法确定是在哪个环节忘带的文件。

这一事件对小杨的情绪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她担心这会影响她在实验研究中的表现。

3. 认知心理学分析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小杨的情况进行分析。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解释和建议:3.1 注意力与记忆小杨可能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忘记带文件。

她在早上起床后,由于睡眠不足或其他因素,可能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力去记住文件的重要性。

解决此问题的建议包括:提前规划好每个环节,以确保在离开家之前检查所有必需的物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

3.2 焦虑和情绪小杨在意识到忘记文件后,感到了紧张和焦虑。

焦虑情绪可能会对注意力和工作记忆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错误和遗忘。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小杨通过认知调节技巧来缓解焦虑,如深呼吸、积极的自我对话,以及设置一些放松的活动。

3.3 解决问题的策略小杨可能需要采用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来应对类似的情况。

一些可能的策略包括:反省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在类似情况下做出更好的选择;在整个过程中记录下重要事项,以便有备无患;研究掌握更好的记忆技巧和方法。

4. 总结通过对小杨忘记带文件这一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认知心理学在解释和应用个体的认知过程方面的重要性。

从注意力和记忆、情绪和焦虑,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等,认知心理学提供了一系列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提高认知能力和应对不同的认知挑战。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个人、教育和社会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常见的学认知心理学家告诉老师:你可以掌握并传授的6种学习策略习策略有哪些呢?

最常见的学认知心理学家告诉老师:你可以掌握并传授的6种学习策略习策略有哪些呢?

最常见的学认知心理学家告诉老师:你可以掌握并传授的6种学习策略习策略有哪些呢?“学习”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呢?作为一名教师,你是否曾经教过你的学生如何为考试而学?除此之外,你是否真正教过他们如何学习呢?学习是一种生成活动,教师的教学不仅意味着需要将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向其传递学习的理念。

英国心理学家菲德瑞克•巴特莱特指出,学习是一种建构活动。

此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是一个外界信息与个体已有图式同化和适应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美国认知心理学家雅娜•温斯坦和梅根•史密斯指出,教学意味着教师不仅需要将知识教给学习者,同时还需要教授其学习策略。

随后,她们在自己的网站上推出了六种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为什么会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产生极大的影响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掌握学习策略之后,学生在学习时自信心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有助于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并尝试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来探索其所遇到的难题,从而大大提高其学业成就。

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其教学中,并且教会学生如何独立使用这些策略,学生将会更好地掌握其所学内容。

01六种学习策略分散练习很多学生都会等到考试的前一个晚上才去复习一样,当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时,似乎意味着他们已经学会了这些内容。

但是几周后,大部分的学习内容便会从学生的脑海中消失。

为了更持久的学习和记忆,需要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将学习内容分成小块进行记忆。

“每次你的大脑留出一点空间,意味着已经忘记了一些信息,这时,你就需要重新学习”,温斯坦解释道:“但另一方面,遗忘某些信息可以帮助你增强对新信息的记忆力。

”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应用这一策略呢?首先,需要帮助他们创建一个自己的学习日程表,帮助学生将其所学知识分成内容块,并且每天对这些划分的小块进行检查。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计划应该包括当前的概念和以前所学的知识。

检索练习很多人认为,学习只是重读笔记、课本或其他资料这么简单,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从记忆中检索信息而不借助任何辅助材料更有助于我们有效地记忆知识。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王甦汪安圣著)(红色的认为是重要的或有意义的,蓝色部分为连想的和专业联系的)一、绪论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兴起并得以迅速发展。

由于认知心理学受到了控制论和信息论的影响,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理论来研究认知活动,从而为心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认知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和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

认知心理学运用信息加工的理论来研究认知活动,将人与计算机进行类比,试图对人的认知过程做出解释。

其倡导的信息加工观点是高于生理机制水平研究心理活动,也就是说和行为主义心理学者不同,认知心理学家立足于心理机制来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并且强调策略的作用,从而突出人的主动性和智慧性。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减法反应时实验、加法因素法实验、“开窗”实验、出生思考、计算机模拟。

认知心理学的提出同样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但是这些质疑恰恰使得认知心理学得到了补充和发展。

关于人和计算机类比的问题。

人作为特殊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史,生活背景以及个性特征。

与人工机械不同,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愿望和动机的,有自己的自主性,这些触及了认知心理学的薄弱环节:情绪和需要、动机、能力、性格等。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改变了心理学的面貌:1.研究领域扩大 2.从心理的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3.注重综合研究4.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二、知觉知觉是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下产生的。

在认知心理学家看来,知觉是一种主动和富有选择性的构造过程。

知觉过程是对刺激的解释。

感觉是对刺激的觉察,知觉是将感觉信息组成有意义的对象,即在已贮存的知识经验的参与下,把握刺激的意义。

因此知觉是现实刺激和已贮存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感觉是具体的、特殊的;知觉是较抽象、一般得。

联想:人类的学习要在现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整合新的有意义刺激内容,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的完善。

认知心理学:6心理表象

认知心理学:6心理表象
5
表象与知觉相似 ——行为证据
6
11
Mental
rotations
(Shepard & Metzler, 1971)
17

Mental Scanning
Denis & Kosslyn, 1999; Kosslyn, 1973
18
The Finding
More time is required to scan greater distances across visualized objects
28
The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two main phases, the perceptual phase and the imagery phase, followed by the ratings of vividness for each image and a spatial memory test
recorded people’s experiences of mental imagery
Galton (1883)
3% of people claim to have no visual mental images whatsoever
Behaviorists, 1913-1960 Cognitive revolution
认知心理学
Cognitive Psychology
心理表象
Mental Imagery
1
心理表象 (Mental Imagery)
所谓心理表象是指物理上并未出现的刺 激的心理表征
物体、事件、环境等 内部表征
visual/auditory imagery The place of imagery in cognition

认知心理学第6章长时记忆

认知心理学第6章长时记忆
第六章 长时记忆
a
1
第一节 长时记忆概述
第二节 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第三节 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 第四节 长时记忆中信息状态
的组织
a
2
第一节 长时记忆概述
一、长时记忆的涵义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人脑中存储一分 钟以上,几天、几月、几年,乃至终身的 记忆。
a
3
二、长时记忆的体系
语义记忆

陈述性记忆
时 记
例如,先让被试看elephant、accordion和 thimble等单词,然后要求被试进行词干补笔, 其中有些词的词干与刚才学过的词干对应,即 ele_____、acc______、thi______,还有些词的 词干与刚才看过的词没有任何联系。
a
34
(2)知觉辨认
是指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一系 列单词,然后在速视条件下(30毫秒) 辨认学过的单词以及另外一些未学过的 单词。通常的结果是,学过的单词辨认 率显著高于未学过的。
a
37
二、长时记忆中信息存储的检索
(一)回忆:自由回忆和线索回忆 (二)再认 (三)双过程理论
回忆过程包括了对刺激信息的搜索与判断两个
主要的子过程。前者是指在长时记忆中搜索存储 了的刺激信息项目;后者是指对搜索了的刺激信 息项目做出决定,判断是否是自己所要求的刺激 项目。
a
38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比较
a
32
2.内隐记忆的研究领域
是指由于近期
(1)再学的节省
与某一刺激的接触 而使对这一刺激的
(2)无意识学习(内加隐工学得习到)易化。
(3)启动效应 (4)健忘症病人的内隐记忆
a
33
3.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种分支。

它主要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认知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等等。

现代的认知心理学的主流观点就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

按照这个观点,我们可以把认知氛围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已给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操作的过程单元,而反应则是由这个阶段的操作产生的。

认知心理的主要观点有“将人脑看作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以及“强调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人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有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这些观点,衍生出了一些适合认知心理学的主流研究方法——“反应时研究法”和“计算机模拟和类比”。

我认为核心的五个概念分别是:记忆,语言,问题,推理,决策。

记忆多模型系统分三种记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又因视觉和听觉的不同分为图像记忆和声象记忆。

如果我们注意这些记忆,我们对这些记忆的印象就会加深,感觉记忆会变为短时记忆。

这种注意不一定是刻意的,可以使你控制加工,也可以是由于多次见到而自动加工。

短时记忆需要某种程度上的激活长时储存的相关信息,短时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变为长时记忆。

相关观点和理论:英国心理学家Alan Baddeley的工作记忆理论:我们的即时记忆是包括很多组成部分的一个系统,在我们完成其他认知任务的时候,这个系统可以短暂地保持和操纵相关的信息,Craik和Lockhart对深度加工提高回忆成绩的原因的分析和他们的加工水平理论:记忆痕迹的持久性是加工水平的直接函数。

一个刺激如果较长时间的呈现在个体面前,就可能得到较高水平的加工。

相关实验有:乔治米勒的神奇数字“7”,Atkinson和Shiffrin的模型,。

记忆多模型系统的概念可以让我们记忆知识的时候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如何科学合理的使用记忆方法,而不是笨拙的“傻背”。

这种理论在外语教学的时候作用极大,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以有趣的方式理解外语单词的含义,加深他们对外语学习的印象。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 社会认知

社会心理学第六章 社会认知

核心品质) (三)中心特性 (核心品质) 阿希的实验: 阿希的实验: S. Asch, 1946对晕轮效应进行了验证。给被研究者7个词 对晕轮效应进行了验证。给被研究者 个词 对晕轮效应进行了验证 汇:
聪明、灵巧、勤奋、热情、坚定、能干、 聪明、灵巧、勤奋、热情、坚定、能干、谨慎 聪明、灵巧、勤奋、冷酷、坚定、能干、谨慎 聪明、灵巧、勤奋、冷酷、坚定、能干、 处于中心位置的个性特点
6.首பைடு நூலகம்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 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第一 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 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 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指的是最后的印象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 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知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基础和相关概念 知觉(perception): 知觉(perception):
按照一定的方式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 按照一定的方式对感觉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综合和解释过 包括:察觉、分辨、识别、确认四个子过程。 程。包括:察觉、分辨、识别、确认四个子过程。
认知(cognition): 认知(cognition):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关系: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的关系:
首因效应主要对陌生人起作用, 首因效应主要对陌生人起作用,近因效应主要对 熟人起作用。 熟人起作用。 除非后来得到的信息被彻底整合, 除非后来得到的信息被彻底整合,否则近因效应 是暂时的。 是暂时的。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认知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认知心理学是研究认知或认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它的产生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包括行为主义的失败和对心理过程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重视,而外部原因则包括“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影响、计算机科学的影响、社会的需要和对智力开发的需求等。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所贡献。

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体现在它否定了行为主义,重新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它还将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为研究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或内部心理机制确立了一个新的具体研究方向。

这个新的研究方向渗透到普通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中,使心理学研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它扩大了心理过程的研究领域,从心理物理函数走向内部心理机制,从分析性研究转向综合性研究,并开始重视个别差异和个案研究。

在具体研究中,认知心理学采用实验、观察(包括自我观察)和计算机化模拟等方法。

其中,以反应时和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特别受重视,利用被试的出声思考也得到了发展。

常用的实验方法包括减法反应时实验、相加因素法实验、开窗实验等,而计算机模拟则是一种新兴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知觉现代认知心理学对知觉的基本看法是,知觉是寻求对信息的最佳解释过程,具有积极主动性和选择性。

同时,知觉依赖于过去的知识经验,是现实刺激和过去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觉的刺激物说和假设考验说是两种对知觉的不同看法。

刺激物说认为,知觉是对刺激物的直接反应,而假设考验说则认为,知觉是对假设的考验,是基于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刺激物进行推测的结果。

这两种看法的不同在于,刺激物说强调刺激物的作用,而假设考验说则强调知觉者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认为人类在识别物体时会将其与存储在记忆中的模板进行比较,找到最匹配的模板来识别物体。

二)特征分析说认为人类在识别物体时会将其分解为不同的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组合起来来识别物体。

支持特征分析说的证据有:1、特征自主性:当我们被要求识别一个物体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识别它,这表明我们识别物体时关注的是其特征而非其整体形状。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

认知心理学家往往把信息加工过程分解为一些阶段,即对从刺激输入到反应这样的全过程进行分解。

他们常用使用反应时法。

即通过测量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来以此确定这个过程的性质和与其他过程的关系。

假定一个人看屏幕上投射的字母E,如果投射时间很短,比如一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不会看到什么,这说明知觉不是瞬时的;投射时间长一点,比如五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会看到某种东西,但不知是什么,这说明知觉产生了,但辨别尚未产生;如果投射时间长度足以使人看出这个字母不是O或Q,但看不出是E还是F或K,那么这个人就产生了部分的辨别。

由此人们就可以确定完全辨别、部分辨别或刚刚看出有东西所需的的时间。

这一切表明,知觉是累积的,它包括几个特定的阶段。

反应时研究法也是一种会聚性证明法。

认知心理学家使用较多的是选择反应时,而不是简单反应时。

因为选择反应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有关内部状态的信息。

计算机模拟和类比是认知心理学家采用的一种特殊方法。

要使计算机像人那样进行思维,计算机的程序就应当符合人类认知活动的机制,即符合某种认知理论或模型。

把某种认知理论表现为计算机程序就叫计算机模拟。

因此,计算机模拟首先可以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发现其缺陷,从而加以改进。

计算机模拟所提供的输出可以与人类行为相比较。

如果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输出就应当类似于人类解决同样课题时所给出的输出;如果程序的输出与人的不一样,那么找出差别也就找到了改正理论的依据。

计算机模拟还可以预测复杂的行为。

虽然我们理解一些概念,并能把它们按步骤变成程序,但是当步骤的系列很长,很复杂,需要大量联系时,我们往往不能预测其结果。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模拟有时可得出惊人的结果。

有些认知心理学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图来描述计算机程序的主要特点。

但这种流程图并不具备计算机实际运算的细节,只为编制计算机程序提供了轮廓,它可以进一步化为计算机程序,而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计算机软件专家实现的。

口语记录(出声思考)也是认知心理学家、特别是研究思维的认知心理学家常用的一种方法。

自考03665认知心理学

自考03665认知心理学

自考03665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知觉、注意力、记忆、语言等认知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人类思维的本质和机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人类的认知能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知识。

比如,当我们看到一张照片时,我们会立即识别出照片中的人物和物体,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对于人脸和物体有着特定的认知模式。

当我们听到一段音乐时,我们能够立即辨别出这是哪首歌曲,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对于音乐有着特定的认知模式。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学习和记忆。

我们的大脑通过记忆来存储和提取信息。

通过研究认知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的记忆,比如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以及记忆的形成和遗忘的机制。

这对于我们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能力非常重要。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语言和思维。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之一,通过研究语言的认知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是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研究思维的认知过程来了解人类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认知心理学还研究了人类的感知和注意力。

感知是我们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注意力是我们选择性地关注某一部分信息的能力。

通过研究感知和注意力,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是如何感知
世界和处理信息的。

总的来说,认知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意义的学科,它帮助我们了解和解释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本质。

通过研究认知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学习效果和记忆能力,并改善人类的思维和沟通能力。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帮助,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 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启动效应 一般又可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二种。重 复(或直接)启动(repetition priming)是指前后 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 相同于前呈现的启动刺激。在启动研究中,最常应用 的测验方法有字汇确定(lexical decision)、词的 确认(word identification)、以及词根或词段完词 (word stem or fragment completion)。 间接启 动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刺激有所差别。
内隐记忆研究缘起
1649年笛卡尔的《灵魂的激荡》一书中最早提到 了内隐记忆现象。 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报告中经常出现内隐记忆现象 。 1854年邓恩 1865年克拉帕雷德 最早的针对遗忘症患者的内隐记忆现象的调查。 1889年科萨科夫——最早进行系统调查 1911年克拉帕雷德——条件反射形成研究
表象编码的存在证据
Paivio的两种编码说强调了表象的重要作用,它把 表象看成是与言语相平行和联系的两个认知系统: 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这两个系统可分别由有关刺 激所激活,两类信息可以相互转换。 Paivio(1975)设计一个实验考察表象在信息加工 中的作用。实验所用的材料分为言语和图象两种, 分为一致型和冲突型两种。实验结果表明,表象加 工是独立存在的,在某些条件下(如对客体大小进 行加工)甚至语言信息还需转化为表象再进行判定 。
Bartlett(1932)的实验
给第一个被试呈现一张图画 ,要求他根据自己的记忆画 出来; 然后将这张图片交给第二个 被试看,并让第二个被试根 据自己的记忆画下来; 再交给第三个被试……直到 第18个被试。 结果:被试凭借自己的记忆 所画出的图片与原图片相比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3/5/5
例2:再认正确率
问题:
• Did another car pass the red Datsun while it was stopped at the stop sign? • Did another car pass the red Datsun while it was stopped at the yield sign?
2013/5/5
25
2013/5/5
二、长时记忆的类型
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 回溯记忆与前瞻记忆
(一)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个体接收和存储关于个人 特定时间内所经历的情景或事件,以及 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和相关空间相互联 系的信息。
• 闪光灯记忆:面临非常出乎意料且引起情绪波动 的事件所产生的记忆,是情景记忆的一个极端特 殊情况。
1、它不再将长时记忆看作单一的,而是采取分析的观 点,认为长时记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或系统,如情景 记忆和语义记忆,表象系统和言语系统等。 2、它着眼于长时记忆的内部加工过程,重视信息的内 部表征和组织,而不局限于研究各种外部因素的作用 。 1.长时记忆信息的类型 2.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 3.集理论模型和特征比较模型
16
1、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
洛夫特斯等开展了一系列经典研究,揭示 了被试在编码和提取他们所亲眼目睹的事 件时经常出现的情况。 例1:Loftus&Palmer让被试看一段汽车 相撞的电影,然后要求被试完成一份问卷 :
当这两辆车 时,它们的速度是多少? smash contact
3
5/5/2013
技能学习:是指由于练习而使人对某项任 务的操作得到改善。 启动研究
启动效应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接触而使对 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可分为:直接启动 和间接启动两类。 直接启动:学习项目与测试项目完全相同
• 知觉辨认、补笔法、偏好程度判断
间接启动:学习项目与未学习项目不完全相同
• 类属词测验、自由联想测验
外显记忆常用的研究方法:直接测验 在测验指示语中明确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想 他们经历过的某些事件并把它们从记忆中提 取出来,如自由回忆、再认测验等,被试直 接从意识中提取信息。
6
5/5/2013
内隐记忆的研究方法:间接测量法 内隐记忆常用的研究方法:间接测验 在测验指导语中并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提取 过去学习的信息,而是通过他们在一些特定 任务上的表现来间接推断被试是否对某些信 息拥有记忆。如:知觉(模糊字)辨认、词干 补笔、偏好程度判断等。
4
5/5/2013
26
卡密克尔(Carmickael, 1932)实验
给被试看12个刺激图形, 被试分组
一组听到左边一列物体的名称; 另一组听到右边一列物体的名称。
要求:被试回忆并画出图形。 结果:被试所画的图形与原来呈现的图形之间有 很大的变化:
大约有3/4的图形被歪曲了; 而且歪曲的图形都相似于他们听过名称的事物的形状 。
对内隐记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从现象上看,内隐记忆是被试在操作某任 务时,不经有意识地回忆而存贮在大脑中 的信息却会在操作中自动起作用的现象。 这就反映出了先前所学内容的存在和作用 。其特征是,被试对信息的提取是无意识 的。 2.从研究模式看,内隐记忆是启动效应的一 种。 3.从测量上看,内隐记忆是另一类记忆任务 ,这类任务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去回忆所 学习的内容,而是要求被试去完成某项操 作,在被试的操作中反映出其所学内容的 作用。这也是一类测量方法,即间接测验 (indirecttest),或可称为内隐记忆测验( imPlicit memory test),也有人称之为不自 觉记忆测验(unaware memory test )。在记 忆的实验性分离研究中,内隐记忆和外显 记忆就是相分离的两种测量结果。
启动效应例子
例如:(1)当给人们呈现一个还没完成的草图,随着这个草 图越来越完整,人们就越来越辨认出这张图画的是什么。之 后,再给他们呈现其他还没完成的草图时,他们会更早辨认 出这张图画的是什么;(2)如果当给人们呈现一组汉字,假 如里面含有”河“这个字,随后让他们写出部首是”氵“的 字时,这些人回答”河“的几率会更大。 研究发现,如果前后呈现的刺激都是同一种形式,例如都是 视觉的图案或都是听觉的声音,启动效应更容易出现。不过 ,也有情况是发生在不同形式的刺激之间。前后呈现的刺激 ,不一定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关的。例如是语义上的相关 ,书和书包(属于同一个类别),猫和熊猫(有共的属性) 。
学习句1:三只海龟在一根漂浮着的木头上 ,一条鱼在它们下面游动。 测验句1:三只海龟在一根漂浮着的木头上 ,一条鱼在它的下面游动。 学习句2:三只海龟在一根漂浮着的木头边 ,一条鱼在它们下面游动。 测验句2:三只海龟在一根漂浮着的木头边 ,一条鱼在它的下面游动。
结果学习第一句的被试对测验句1作了肯定 判断,学习第二句的被试很少发生再认错 误。
5/5/2013
认知心理学
COGNITIVE PSYCHOLOGY 第六章 长时记忆
主讲教师:梁珊珊 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系
本章内容
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其特点是 :信息容量巨大,长期保持。短时记忆的 信息通过复述或者精细加工进入长时记忆 。20世纪50-60年代,短时记忆成为记忆研 究的热点,70年代以后,长时记忆成为研 究重点。其研究具有的特点是:
2
5/5/2013
双重编码说实验
实验基本逻辑:
1.如果只有语义代码 那么对图片材料做判 断比对字词材料慢。 2.如果存在表象代码 ,那么不一致图将引 起冲突从而延缓反应 。
思考
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东西是原来记忆东 西的完全真实的再现吗?
四、长时记忆信息的存储
量的变化:存储信息的数量 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下降。 质的变化:受知识和经验差 异的影响,人们存储的经验 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 :会发生记忆的扭曲、记忆 的错觉。
4.在心理学研究理论上看,研究者在对记 忆的实验性分离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后,提 出一种理论假设——多重记忆说,推测记 忆系统可划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这两 个在机能上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Tulving & Sqthreet al, 1985)。这就可以认为内隐 记忆是通过间接测量和推理得出的,是一 种假设的记忆系统的名称。
实验一:遗忘症病人的实验性分离现象 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 的情形称为实验性分离。 沃林顿和韦斯克兰茨的实验(1970)
பைடு நூலகம்
20分钟后进行再认测验(呈现两张幻灯片) 幻灯-问题一致:75% 幻灯-问题相反:40%
2、提取的重新建构实验
这项研究暗示着:由目击者指正犯人的审 查程序很可能存在缺陷。 让目击者辨认哪一个是犯人时:额外增加 心理负担,会作出把另一个人当成罪犯的 错误判断。 Bransford、Barclay和Franks,1972年的一个 有趣的实验证明了提取的重构。他们让被 试学习一些句子,然后进行再认测验。实 验句如下:
语义编码存在的证据
长时记忆提取信息的错误常不是因形或音的混淆, 而是语义的混淆。 巴德利的长时记忆实验(1966):向一组被试呈现发 音相近(mad, map, man )或发音不同(pen, day, rig) 的词;向另一组被试呈现语义相近(huge, big, great) 或语义差别较大(foul, old, deep)的词。呈现完毕后 ,让被试进行其他工作,持续时间为20分钟(以阻止 复述,保证回忆提取的是长时记忆)。最后让被试 回忆呈现单词。实验结果发现:发音相近组出现的 错误并不多,而语义接近组产生较多错误。
二、长时记忆的容量
你记得你四年级时任课老师 的名字吗?
根据突触数量:1013比特 根据一生神经冲动的数目:1020比特
2013/5/5
7
思考
请回忆你初中时最好朋友的特点 请回忆你初中时最好朋友的性格特点 请回忆你初中时最好朋友的外貌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