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党家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说明文阅读指导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说明文阅读指导》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沈丽娟设计思路:说明文是初中语文的三大文体之一,通过本课系统地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以及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抓住关键词,快速筛选概括文中主要信息。
(2)能准确分析并把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能指出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4)能理解并品味说明文中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识记逻辑顺序;品味说明文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1、辨识几种常用说明方法,体会其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
2、能指出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方法】阅读法、问题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温习一下说明文相关知识点,以两篇阅读为例来进行说明文阅读训练指导。
二、知识点回顾学生回顾所学说明文相关知识点,教师适时提问或补充。
学生重点看《直击中考》中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文语言部分内容。
(一)辨析说明文的说明顺序:(P171)事物的特征或本质是通过合理的顺序逐层表现出来的,所以,弄清文章说明的顺序,有助于对被说明事物(事理)的理解。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l )按时间顺序作说明。
即按事物变化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作说明。
( 2 )按空间顺序作说明。
即按照具体事物的空间位置或由前到后,或自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从远到近等进行说明。
( 3 )按逻辑顺序作说明。
即对事物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特点到用途,或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概括到具体等进行说明。
小结:说明文的三种说明顺序一般是由说明对象本身的特点出发来安排说明顺序的,所以不同的说明对象运用的说明顺序也不同。
(二)说明方法:(P182)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
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课件:说明文阅读指导 (共26张PPT)
……
一、说明文知识复习、整合
5.说明对象: 事物说明文文中事物的名称或事物的特点是说明 对象,事理说明文文中具体的事理是说明对象。 《大自然的语言》说明对象(物候现象)。
二、说明文阅读技巧(探究) (一)说明方法的作用
• • • • •
例: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 生的生物。它比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运用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生物比作 “活的仪器”,同时将之和真实的仪器相比, 生动而突出地说明物候观测的复杂和准确性。 归纳答题思路: ①说明方法+②说明对象的特征+③效果(真实, 生动或有说服力等等) 提醒:答题时,要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讲清 在文中的具体作用,灵活答题,不要张冠李戴。
二、说明文阅读技巧(探究) (二)品语言 例:“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 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中红色的 词能否换成“很”,为什么? 不能;因为“略”是稍微的意思,表明中部 只不过是比两端狭窄些,换成“很”,就 表明这两者在宽度上相差很大,与实际不 符合,“略”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一、说明文知识复习、整合
• • • 3.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补充:逻辑顺序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 体(由一般到特殊)、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 次、由简单到复杂等。 《大自然的语言》、《恐龙无处不有》是按 (逻辑) 顺序说明事理的。 4.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 下定义、引用、作诠释、摹状貌、列图表
二、说明文阅读技巧(探究) (三)逻辑性 练习 《大自然的语言》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顺序 能否调换? • 不能调换。因为这4个因素应是按照由主 要到次要的顺序排列的,这符合逻辑顺序。 前三个因素是空间因素,第四个是时间因 素,这样排列更有条理,更符合逻辑。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教案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能够识别和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
2. 通过阅读说明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说明文的概念及特点教学重点:了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及常见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2. 第二课时: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教学重点: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运用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说明文内容。
3. 第三课时:举例分析说明文教学重点: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说明文中的逻辑关系和说明方法。
4. 第四课时:练习阅读说明文教学重点:学生独立阅读说明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馈教学重点:总结说明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及常见说明方法。
3.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对说明文的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实例分析:以具体说明文为例,分析其结构和特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阅读说明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6. 反馈与总结: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 课后阅读一篇说明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分析。
2. 写一篇关于说明文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情况。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说明文的奥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说明文的结构和特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济南市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济南市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说明文阅读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初中生,说明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说明文是一种以解释、阐述为主要目的的文体,它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理解原理。
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因此,学会阅读说明文并提高答题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1.抓住说明对象和特征阅读说明文时,首先要明确说明对象,即文章阐述的主题。
通过抓住说明对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同时,要关注说明文的特征,如条理性、逻辑性、准确性等,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文本。
2.掌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在阅读过程中,要弄清楚文章的脉络,分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层次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逐步阐述说明对象的。
3.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中常常运用各种说明方法,如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
在阅读时,要关注这些说明方法的出现,并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例如,举例子可以使得说明更具体、有说服力;列数字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增强文章的可信度。
4.关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有准确性、简明性、生动性等。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词语的选用、句式的变换等,分析它们如何体现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例如,准确性的体现可能是用词严谨、表述清晰;生动性的体现可能是运用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阐述事物。
5.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文本阅读说明文时,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的经验和感受出发,深入理解文本。
这样既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说明对象,又能提高说明文阅读的理解程度。
三、实战演练与策略为了提高说明文阅读的答题能力,我们可以多做练习,积累经验。
在实战演练中,要注重以下几点:1.认真阅读题目,明确考查重点。
2.仔细阅读文章,捕捉关键信息。
3.分析题目与文章的关联,提炼答案。
4.组织答案时要条理清晰,言简意赅。
初二语文阅读说明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初二语文阅读说明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 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主要是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解释说明,并阐述其特点、功能、作用等。
因此,深刻理解说明文的特点是阅读和理解说明文的第一步。
说明文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论据与论点紧密关联。
说明文通过阐述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功能、作用等,对其论点进行支持和证明;•语言简洁明了。
说明文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形式多样、语言生动,而应使用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结构清晰。
说明文应该按照特点、功能、作用等进行分类分段,使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2. 选择合适的答题方式作为阅读理解题,说明文既考察阅读理解能力,也考察学生的判断能力。
因此,在阅读说明文时,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答题方式。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主旨题、段意选题、细节题•主旨题:阅读全文后,思考作者写这篇说明文的目的是什么,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切不可曲解原文的本意。
这种问题需要对全文有一个较为明晰的概念,分析文章的主题大意。
•段意选题:对于长文,选择段落题目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段落主题。
首先应理清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的指向,然后从段落重复,转折等几个方面判断题意,中心词往往是段落主题。
•细节题:阅读全文时,学生会感知到一些信息细节,例如某一人物的具体说法,某一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等等。
这种问题无需过多思考,只需要在原文中找到明确的信息即可。
(2)推断题、归纳题•推断题:这种题目需要在文章中进行推理,进行判断和辨析。
常见于说明文的中心问题,如“根据文中的叙述,你认为……”等问题,需要通过对原文的深入分析推断答案。
•归纳题:归纳题往往是文章的结论,学生需要从文中梳理信息,总结文章中所列举的信息与明确的表述,结合常识和知识结构,进行快速合理的归纳。
3. 注意句段的转折和衔接说明文通常是一篇由多个段落组成的文章,段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因此,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需要注意句段之间的衔接和转折,以便更容易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指导课教案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指导课教案《八年级说明文阅读指导课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八年级说明文阅读指导课【学习目标】1、掌握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2、学会运用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做题。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运用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做题。
【学习过程】:一、说明文知识回顾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说明文复习课,请同学谈谈学一篇说明文要了解哪些知识?说明的对象及特点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方法:举例字、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摹状貌、下定义等说明文的语言:准确、严密、简明二、说明方法的作用1、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2、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引用(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三、实战演练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1、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
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斤重。
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三千片竹简。
这里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作者举秦始皇批阅文书用简片之重和东方朔给汉武帝写的文章用简之多为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简书的笨重和不方便,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印象2、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他们是十分警觉的。
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八下 说明文重难点阅读 - 副本
定的形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核心中的氢会越来越少,氦越来越多,核心密度越来越大,于是核心就会收缩。
随后发生新的热核反应,这种反应会释放更大的能量,点燃太阳的氢壳层。
因此太阳本身会更热且不断膨张,变成一颗红巨星,它的直径将相当于现在的100倍。
到那时,太阳会将靠近它的水星和金星一口吞掉,地球也许不会被吞噬,但必然早就被烤焦,一切生物都将灰飞烟灭。
③现实中,科学家已经找到了恒星“吃掉”行星的案例。
2010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就观测到,一颗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正在吞噬与它相距约300多万千米的行星。
在恒星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这颗行星被拉伸成橄榄状,其表面的平均温度超过1500摄氏度。
预计在之后的1000万年内,这颗行星就会被完全吞啦。
④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其实是依靠太阳这颗恒星给予的能量来维持的。
离开了太阳,地球的生态循环系统必然崩溃。
此时,地球不得不流浪。
因此,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带领观众进行了各种基于已有科学发现的假设和推定。
⑤流浪的地球,离开了生命之光——太阳,唱着恒星的挽歌,满含对旧爱的眷恋,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当电影中的人类用各种语言说着“太阳系,再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永不熄灭的文明之火。
(选自《中学科技》,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4.文章开头从电影《流浪地球》说起,有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第②段侧重于科学推理太阳膨胀、烤焦地球的过程。
请梳理这一过程,完成填空。
(4分)太阳氢核聚变失衡,核心因密度增大而收缩-- ①--②--太阳烤焦地球15.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5年山东临沂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八年级说明文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能够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示例文章,分析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2)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如何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说明文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示例文章,分析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2. 小组讨论,学习如何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3. 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 阅读示例文章:让学生阅读一篇说明文,分析其写作特点。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4.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一篇说明文的写作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完整性、结构清晰度和语言表达准确性。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邀请科普作家或专业说明文作者进行讲座,分享说明文的写作经验和技巧。
2. 组织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激发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的兴趣和灵感。
八、教学资源:1. 示例文章:收集一些优秀的说明文文章,用于分析和讨论。
2. 写作指导资料:提供一些关于说明文写作的指导资料,帮助学生学习写作技巧。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基本特点。
2. 第二课时:阅读示例文章,分析说明文的写作特点。
3.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学习如何运用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初二语文八年级第七讲:说明文阅读指导学案
初二语文八年级第七讲:说明文阅读二一、学习目标1.学会分析说明文开头语段的作用的基本方法;2.学会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的基本方法。
3.学会解答说明文阅读拓展题的基本方法。
二、学习过程及要求(一)前置学习1.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文章开篇介绍了松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 《国宝——大熊猫》一文从德国欢迎中国大熊猫写起,有什么作用?3. “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
”句中“好像”一词有何表达效果?4.《凡尔赛宫》一文中写宫内陈放的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时,特别提到了中国古代的瓷器,再联系英语中把“chian(瓷器)作为中国的名称,说说你对此有何感想。
5. 读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我们发现沙漠对人类来说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不尽的危机,联系实际谈谈沙漠与我们经济、生活方面有什么关系。
(二)当堂学习1.观看灯片,根据全文内容,想一下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3.根据视频,体会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三)课后巩固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①漫步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惬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漫步简直是一场灾难。
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
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原因呢?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飞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观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研究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情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
他们发现,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测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秘密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初中八年级(初二)语文专项指导——说明文阅读1
【说明文阅读】第1题漫谈信息近年来,一些国家把今天的社会称为“信息化社会”,把高度信息化作为向未来进军的目标。
那么,什么是“信息”呢? ①所谓“信息”,就是对收信人(人 、生物或机器)来说,是一种希望得到的、具有某种意义的表示形式。
这里所说的“某种意义”,指的是能为收信者所感觉到、理解到的东西(信号或符号),反之,收信者所无法感觉和理解的,就不叫信息。
鸟语,是鸟类所能感知和理解的,因此,可以说是鸟类的信息;蝶舞,也是蝶类的一捉信息。
但对人类来说,由于它们都不能被理解,因而也就不认为它们是信息了。
又如,来自宇宙其它星体的电波,目前还没有收信机能接收它,即使有办法接收,收信者也无法理解,因此严格地说,它仍然不能作为人类的“信息”。
对于人类来说,由于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一些昔日不认为是信息的东西,今天也可能成了信息。
.......例如,公元前在巴比伦和阿西利亚等地广泛使用的楔形文字,过去由于没有人能理解它,所以它对...........................................我们来说不是信息。
现在由于许多语言学家的努力,已经可经阅读和..............................理解这种楔形文字了,于是它.............也就开始具备作为信息的条件。
..............如果将信息与人类接受信息的五官相对应,可以把信息分为听觉信息、视觉信息、味觉信息、.........................................嗅觉信息和触觉信息等。
...........②.讲话和音乐之类属于听觉信息;图片、文字、照片、景物等属于视觉信...............................息。
..在这五类信息中,视觉信息所占的比重最大。
这也就是图像通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方式而异军.........................................突起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明文阅读
一、题目类题型
1、拟标题说明文标题的作用主要是概括内容或点明说明对象(或中心)拟题时注意体现这两点。
方法:找出文中的中心段,抓中心句或概括性、总结性的语句,抓住关键词删繁就简拟定标题。
示例(一)《年轮》、《奇特的年轮》抓住文章末段的中心段,进行归纳。
2、以.....为标题有何作用?
【答题思路】 1.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2.指明说明内容
3.分析语言特色
4.注意句式特点
示例:本文以“津津有味嚼…薄膜‟”为题目,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食用薄膜,指明了食用薄膜可食、无毒的特点;题目新颖别致,用语生动,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说明文开头一段的作用答题思路:(内容+说明对象+阅读兴趣)
•1(先概括内容) 2介绍-----引出说明对象(或引起下文对-------的介绍)
• 3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 (如果是举例,分析举例子的作用)
•(如太阳能光伏发电举赵教授家例子)
示例一运用反问,语气强烈,介绍了人们对核辐射认识的错误的观点,(1分)点明本文的说明对象“生活中的核辐射”,(1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身边的核辐射的详细介绍。
(1分)《生活中的核辐射》
示例二文章开篇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紫竹图”,写出竹子亭亭玉立,不畏霜雪的生命力,(1分)引出说明对象----“竹”,(1分),运用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起下文对“竹”的说明,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
《隆冬话竹》示例三人们对树的年轮较为熟悉,先介绍它,再介绍人们较陌生的,便于人们理解接受(1分),符合人的认识规律(1分)。
《奇妙的年轮》
示例四①是从人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写起,有亲切感,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②是巧妙引出说明的对象——火腿和香肠的危害。
③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中,引发对日常生活行为的科学思考。
《火腿和香肠的危害》
二、整体感知类题型:
1、概括说明的内容或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思路:抓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再总结、合并归纳(尽量分条作答)
2、理清文章的顺序或思路文章的思路:说明顺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及特点)
三、说明方法及作用
1、说明方法的作用---结合原句子分析,关键词答案中要有!
比如:举例子-----举了什么例子“更加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本句中心----本段中心),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列了什么数字,科学、具体、准确地说明了………………….
作比较-----通过….和…..比较,更加突出了………………
下定义----概括明确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分类别-----更条理、更清楚、准确具体说明了………………….
打比方___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易于理解接受. 示例一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1分)通过举“装饰用的羊头骨艺术品放射性物质超标”
的例子,(1分)具体形象地说明“这些被视为宝贝的东西大多可以产生核辐射,有
些产生的核辐射还很强”,说服力强。
(2分)
示例二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了河南濮阳6000多年前的墓葬,发现有用蚌壳在尸体旁边排列龙的图案的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龙应该是源于人们所见过的存在的动物并且后来被神化,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2、其他看说明文专题材料15
下定义的两种格式:A:....是.... B:......叫做.... 定义的概括一定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给“甲型H1N1流感”下定义。
(3分)
解析:采用“------是-----------”的格式。
将“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概括清楚。
甲型H1N1流感是指感染“甲型H1N1”病毒,突发高烧、传染性强,人感染后进展快且有一定的潜伏期并主要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一种流感,年轻力壮的人是高危人群,此病毒对热敏感,高温可灭。
四、说明文语言
1、考查形式1---------请你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思路:释意+结合句子具体分析+本段中心+全文中心+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示例1:(平实说明)
“很可能”表推测,这里说明了《说文解字》中的见解是基于偶然发现的古脊椎动物的化石而得的联想是一种猜测,也许这种见解还另有原因,“很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很可能”的限定作用1分,结合语境1分,“体现准确性”1分。
示例2:(生动说明)
“吃”在句中是消解、分解的意思,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食用薄膜易分解,环保的优点。
【评分意见】本题共3分。
解释“吃”的意义占1分,指出修辞占1分,结合句子分析作用占1分。
2、能否替换成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a不可以。
b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c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d换了以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a表态:不能删。
b定性。
如:“比较”、“几乎”、“相
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C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D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
示例、不能。
“举不胜举”指数量很多,不计其数(1分)。
强调了竹竿的用途很大,列举不完,突出了竹子浑身都是宝。
(段首中心句)(1分)如果改为“很多”一词,语气平淡,不能很好地表现竹子的用途之大。
(1分)
五、拓展性试题
如某某的自述,第一人称,拟人手法
1、注意具体要求(人称、字数、内容、格式)
2、注意书写
可考虑总–分-总的结构(观点要明确)示例我是节能灯,比白炽灯节约能源,寿命长,更加环保,为人类营造绿色环保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