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心理学的两种理解:一是犯罪+心理学,二是犯罪心理+学科
1.什么是犯罪和犯罪心理
犯罪:根据我国刑法(1997)的规定,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律、依照法律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三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犯罪心理:狭义,指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和有关心理因素,即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时,其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的规律,以及其性格、气质、能力、需要动机、价值观等有关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规律;广义,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有关的各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的总称。不仅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还包括实施犯罪行为前预谋和准备犯罪贯彻功能的心理活动,以及犯罪以后逃避侦察、打击、处罚的下列活动,同时也包括犯罪人通过改造,悔过自新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规律。
2、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广义;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活动、心理因素、和有关行为表现,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哪些人:
1.犯罪人;
2.一般违法人;
3.虞犯;
4.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
5.相关人员,如警察、司法人员、被害人、证人等。
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关系:
区别:1.犯罪心理具有内隐性,犯罪行为具有外显性。2.犯罪心理具有独立性,犯罪心理具有依赖性。3.犯罪心理发生在先,犯罪行为发生在后。
联系:1.没有犯罪心理就没有犯罪行为。2.要剖析犯罪心理必先了解犯罪行为。3.犯罪行为的性质往往由犯罪心理的状况而定。
一、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有关犯罪人的资料,研究犯罪心理特点和规律的方法。(1)问卷法;(2)访谈法
2. 心理测验法:是指使用标准化测验量表来测量犯罪心理特点的方法。
3. 个案追踪研究法:就是选择典型的各类案例进行分析,从中发现犯罪人犯罪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方法。
4. 比较研究法:即找出两个或两个一上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以便更加深入地探讨劈刺的当天和规律。
5.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以了解心理现象因果关系的方法。
6、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一起,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犯罪人地各种行为表现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优点: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资料真实可靠。缺点:研究者处于被动地位;影响因素多,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受观察者本人条件的影响。
二、应用技术
(一)测谎技术
1、基本原理:
(1)恐惧假设说
(2)冲突假设说
(3)条件反射理论
(4)应激反应理论
(5)动机理论
(6)认知唤醒理论
2、具体方法
(1)相关\无关问题测试法。
(2)紧张峰测试法
(3)准绳问题测试法
(4)犯罪情境测试法
(二)犯罪人行为特征剖析的作用
(1)依据心里痕迹的反常性,识别犯罪人的伪装行为。
(2)依据不同案件心理痕迹共同性,组织并案侦查。
(3)体现犯罪人的独特个性,确定犯罪嫌疑人。
(4)施加心理影响
(5)提供询问策略
犯罪心理结构的构成要素
一、动力结构的构成要素
1.反社会意识;
2.强烈、畸变的需要;
3.犯罪动机;
4.不良兴趣。
二、调节结构要素
1.不成熟或歪曲的自我意识;
2.扭曲的道德意识;
3.错误的法律意识
三、特征结构的构成要素
1.特定的气质;
2.消极的性格特征;
3.与犯罪活动相适应的能力;
4.不良的行为习惯
§3.1 犯罪的生物学派理论
意大利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犯罪心理学家龙勃罗梭—创始人。主要理论观点:
一、隔世遗传说
生物学理论最早的观点,龙勃罗梭提出,他通过对犯罪人的人体测量与观察,发现许多人在生理特征和心理反映上都显著地与常人有别。如异常大或小的头骨,狭窄的额头、大小不对称的口、眼睛和颧骨等。这是外部特征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前期野蛮人所具有的特点,通过隔世遗传表现在现代犯罪人身上。他认为犯罪是一种原始野蛮阶段的反祖现象,犯罪心理活动是由犯罪人的生理特征决定的。
二、体型说
克瑞奇默尔、谢尔顿,认为人的体格类型可以影响心理状态,甚至会影响到犯罪心理的形成。
肥胖型—活泼、开朗、善于交际、易激动,少,缺乏规律性,初犯,易改过
瘦长型—孤僻、拘谨、沉思、不善于社交,主要盗窃和诈骗
强壮型(斗士型)——认知、理解缓慢,冲动行为,多,物欲强、理性弱,自控力差,易产生暴力性的财产犯罪和性犯罪。
三、内分泌说:甲状腺素、性激素影响
§3.2 犯罪的社会学派理论
主要观点: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印度,犯罪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因素制约
菲利:社会因素有政治、经济、传统、宗教、风俗习惯、家庭结构、教育制度。
个人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一、模仿论
塔尔德提出,人类社会生活的过程就是模仿的过程。模仿规律:下—上,农村-城市,小城
镇-大城镇。
二、社会环境论
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导致
三、不同接触论
美国著名犯罪学家,萨色兰提出
§3.2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对犯罪的解释
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本我的盲目冲动和性本能是一个人犯罪的原动力,犯罪人自我不完善、不成熟、使自身对行为的控制出现弱点甚至裂痕、同时超我不完善、有缺陷,不能控制冲动性的本我。
三、主要理论
1.侵犯本能说
2、利欲本能说
3、性本能说
4、权欲说(阿德勒)
5、挫折攻击理论
挫折—精神紧张—宣泄—攻击,三种攻击行为,
四、其他学者对犯罪行为的精神分析
1.运用潜意识理论分析犯罪人的无意识犯罪动机
2.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分析犯罪人的人格缺陷
(1)犯罪者的自我及其特征
(2)犯罪者超我的缺陷
3.运用人格发展理论分析犯罪行为
4.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来解释犯罪人的心理
第四章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
犯罪心理的主观差异是指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方面的差别
§4.1 故意犯罪心理
故意犯罪一般要经历犯罪决意、犯罪实施等阶段,在犯罪的不同阶段,犯罪人的心理活动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
一、犯罪决意阶段的心理表现和特点
(一)犯罪决意的表现形式
预谋犯罪:决意坚定而自觉、目的明确、行为效率高、犯罪容易得逞。
机会犯罪:形成时间短,缺乏策划与权衡,具有突发性特点。
临时性冲动犯罪:强烈而突然,具有爆发性特点。
(二)犯罪决意过程的心理表现
1、犯意的出现
2、动机的选择
§4.2 过失犯罪心理
2.过失犯罪的类型
(1)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