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详解

合集下载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一、古代诗歌鉴赏备考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如利用标题、注释、作者生平经历等(因为标题一般能揭示诗的内容和情感(如《伤田家》,提示了诗的类别);注释、生平经历能揭示诗的背景,鉴赏诗歌若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就一定会有更深入的了解。

如能有效地利用命题中的这些信息,对解读诗人的心境情感、作品的内涵意蕴是很有帮助的.)2、注意合理的鉴赏流程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

“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①诵读(考试时则是默读,)全诗——②(通过领悟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形象——③(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形象和意境——④进而理解形象并与形象产生共鸣——⑤感悟、评价形象的审美价值(也即作品的主题、社会意义等)——⑥创造自己心中的新的形象,才是诗歌鉴赏的正确步骤。

总。

3、注意分析诗的表现手法古诗常用一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来表达情感、体现思想.4、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与惯用意象典故的复习要力避艰深难懂,但学生接触过的并且是非常熟悉的应掌握,掌握典故含义,把握惯用意象特定的用法,可以找准理解诗词的切入点。

5、从诗中描写的对象来体味意境诗歌的意境是通过描写的对象来表现的。

因此,要体味一首诗的意境,可从诗中描写的对象着手。

6、强化书面表达,注意逻辑条理从阅卷效果来看,阅卷教师也往往喜欢那些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的答卷。

分点答题,点后例证。

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就诗论诗,不枝不蔓。

适当运用鉴赏术语。

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等鉴赏术语,使答案显得更技高一筹。

7.组织答案,因题而异。

①对“问答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

②对“综述题”,一般采取“总——分——总”的模式,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

③对“对比题”,应该做到:通过研读,比照它们的异同;根据题目的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

2008--2012年高考诗词鉴赏

2008--2012年高考诗词鉴赏
2012.02.28 13
七.(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 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 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 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 明。 答: 【答案】(3分)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来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 “渐向暝”时; 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答出 以时间为线索的 给1分,能简要说明的給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暝”,日暮,黄昏。“更”古人入夜会敲更鼓,“更深”即是 “夜深”。根据这 两个词可知时间在推移。“人去”“寂静”“酒醒”,事件的发生凸显 了时间的先后顺序, 可见是以时间来组织情景的。答题时一要答出具体的线索,二要答出线 索在组织情节时 2012.02.28 14 具体体现在何处。

六.(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
空作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 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阕写作者 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 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消愁,酒醒 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 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答出心情的给2分,能简 析表现的给3分,意思对即 可) 【解析】回答本题时一要答出词中体现的心情,二要结合关 键语句进行分析。答出作者 的心情,首先要抓住有情感信息的词句,如 “寂”“孤”“ 如何消夜永”;二要抓主人 公的行为、情态等,如“伫听寒声”“照壁孤灯相映。酒已 都醒”;三要抓住意象意境, 因为“一切景语即情语”,如“云深无雁影”;四要看注解, 如“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2012.02.28 15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七)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雨 陈与义①
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注:①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人。这首诗作于政和八年(1118),当时作者正闲居京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四)广东卷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 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 ;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3分)
【参考答案】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九)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2、答案一: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答案二: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下片写抒情主人公灯前写信的细节,是实写;写抒情主人公“写了书”又“没人传”,“寻得雁”又“秋将暮”的内心活动,是虚写。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把一个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哀婉复杂的心理刻画得细腻感人。 答案三:整首诗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相思之情。词的上片写抒情主人公伫立“西头”,隔着“江水”“烟树”远眺“江东路”的情形,是实写;“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是虚写,现实生活中无法与亲人团聚,便希望通过梦境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的愿望似乎可以冲破时空、跨越大江。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望眼欲穿、至情至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010高考真题诗歌赏析汇编(教师版)

2010高考真题诗歌赏析汇编(教师版)

2010高考真题诗歌赏析汇编(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考点】鉴赏诗歌意象及其作用。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分析】从注释看,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结合诗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可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

【考点】鉴赏诗歌的手法和思想感情。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今天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诗人仅仅用了四十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现出来,让人如于风和日丽之时,见蝴蝶随着蜂儿转于绿蕙丛中,时而避雀隐,时而浴日舞,令人叹为观止。

2010高考真题诗歌鉴赏附答案

2010高考真题诗歌鉴赏附答案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008年高考诗词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及解析(下)

2008年高考诗词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及解析(下)

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汇编及解析(下)教学参考1117 10062008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汇编及解析(下)12.(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8分)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4.“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出自王安石的(篇名)。

(1分)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16.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4分)【参考答案】14.1分《游褒禅山记》15.3分 B16.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

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

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

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1分)【解析】王安石虽然是大有作为之人,但他同样有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进取。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

由于家中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

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这首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

皇佑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扫墓时写下此诗。

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

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

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2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2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2十、(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日暮倚杖水边(金)王寂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此诗颔联以和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分)答案屈原白居易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4分)答案内容漂泊的旅思;谪官的愁思;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年华易逝的伤感;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以“羁绪”领起全篇。

十一、(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十二、(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小孤山[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

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详解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详解

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提示:托物言志、象征。

怀才不遇的悲伤。

天津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峡口送友人(司空曙唐诗)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答案:暮春飞花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答案:思念故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案: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_百度文库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_百度文库

全部 DOC > 高考语文
下载收藏分享加入文辑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隐藏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如何获取积分?
| 退出
我的知道 我的提问
我的回答
为我推荐的提问
知识掌门人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 人物素材
375人评 22页
诗词鉴赏中的常见意象
410人评 12页
常识
256人评 5Biblioteka 传记类的文言阅读方法 [讲...
219人评 3页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投诉吧反馈。 &copy;2010 使用前必读协议大小: 96.1KB
所需积分: 20
当前文档信息
4.5已有4人评价
浏览:237次下载:0次
贡献时间:2010-11-04
贡献者: 浮蚁若苹 蜻蜓点水 一级文档关键词
TXT 更多相关推荐文档
高考诗歌鉴赏语言专题经典解...
4人评 12页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题
3人评 17页
高考专题总结诗歌鉴赏
2人评 20页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1人评 53页
诗歌鉴赏
1人评 72页
更多同分类热门文档
励志人生感言
365人评 4页

(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诗歌鉴赏题解析汇编)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 寺庙。
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 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 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 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9.(6分)
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 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 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2)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 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 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 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 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 出了“最羡鱼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 中归去!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1
答: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
答: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1文)•选此修诗\中托国小小说孤欣赏山•(以配人言教志版),◆ 表达了诗人尽管 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 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 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 面相应,联想自然。
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 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
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处质的•高,追给求2分,我每们答让对你更一放点心给!1分。
返回
湖北卷 ◆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配人教版)◆ 临 江 仙 [宋]侯 蒙

历年高考08年高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历年高考08年高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

. . 。

.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分析一.各省市试题情况一览表:二.各省市试题考点分布:特点:1.时代分布:唐宋领风骚。

这与选修模块开设《唐诗宋词选读》吻合。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共涉及21首诗歌,选用唐代诗歌5首,宋代11首,金代1首,元代2首,明代2首。

2007年诗歌鉴赏共涉及24首诗歌,唐宋共占15首。

2.体裁分布:律、绝是重点。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律诗7首,绝句8首,词4首,曲2首。

2007年选用绝句11首,律诗6首。

3.题材分布:写景咏怀为主。

2008年21首诗中,写景诗6首(另有3首咏怀诗由眼前景而生发感慨),咏怀诗8首,咏物诗3首,怀古诗2首,送别诗2首。

4.作者分布:选诗以非名家为主,名家的诗以非名篇为主。

名家的诗作中,只有李白的两首诗是可称名篇,其他的都是较冷门的诗歌。

5.考点分布:各地诗歌鉴赏题的考点分布比较全面。

从今年的试卷看,考查思想情感的有7套,考查艺术手法的有13套,考查内容的有8份套,考查语言的有6套,另外考查情景关系的有3套,考察形象分析的2套。

启示:1.要注意整体鉴赏题。

2007年高考,大多是针对某一“点”的题目,而今年,注重对“面”的考查,整体鉴赏的题目明显增加。

就诗歌而言,整体把握思想意蕴,情感基调是鉴赏的前提,是重中之重。

指导学生复习时要高度注意。

(今年考了7套:【福建卷】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江西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辽宁卷】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北京卷】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重庆卷】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评王观词是“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词“新丽”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作简要分析。

【四川卷】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全国卷Ⅱ】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有赏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_(有赏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

(2)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

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赏析】这首《咏素蝶诗》是南朝齐梁之际有“神童”兼“彭城才子”之誉的刘孝绰所作。

此诗今天作为诗歌鉴赏题的材料出现在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的语文试题中。

此诗在形式上采用了白描手法描写蝴蝶在风中、花中的飞舞的情况,同时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将蝴蝶飞舞的姿态描写得十分形象和逼真。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

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参考答案及解析1.(全国卷I)【参考答案】⑴“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⑵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

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

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解析】本题第(1)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考查考生对诗眼的把握,第(2)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除把握全诗内容外,还要结合作者及注释内容理解。

诗句中的动词往往是最富表现力的。

诗歌从怀古开始,如今随苏轼同游古代英雄争霸的赤壁,不禁浮想联翩。

再回到现实,眼前实景,着实可爱。

而今只羡慕垂钓者(隐者)。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

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放歌声。

如今他独自来到这古代英雄驰骋争雄的地方,不禁浮想联翩。

西山重岭叠嶂,连绵不绝,定有猛虎藏于其间。

赤壁下临不测深渊,那直插江中的嶙峋巨石,正是龙宫的天然屏障。

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是三国鼎立时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的英雄叱咤风云,建立了盖世功业,就象这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

诗人从思古的幽情中省悟过来,把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实景:俯视沙滩,觉得一片明亮,那是因为许多白鹭本栖息在那里。

仰望天空,天空是如此的开阔,以至高飞云端的鸿雁似乎不是在向前移动。

俱往矣,群雄争渡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我现在最羡慕的是江上的垂钓者,钓罢驾着一叶轻舟在烟雨中归去,悠闲地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

2008高考诗歌鉴赏题.doc

2008高考诗歌鉴赏题.doc

08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语言专项训练题1、(2007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

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2、(200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5分)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答:(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3、(2007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

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3分)(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分)答:(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全国卷Ⅰ】-(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全国卷Ⅰ】-(诗歌鉴赏题汇编)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 问题。(6分)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问题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2)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
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
(1)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再由 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 天。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参考答案(2)
(2)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 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 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 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 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语文试卷 【全国卷Ⅱ】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8分)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 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 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 冷落的地方。
答案1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 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答案2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 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 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诗歌鉴赏题汇编)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 考试语文试卷 【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4—16题。(8分)
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 ②“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专题解析(最新精校完整版)【编者按】经过几天的鏖战,高考试题基本收集完成,特别是我每年都要做的“高考诗歌鉴赏题解析”,尤其花费时间。

今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选材多样,涉及的诗人作家很多,且不仅限于唐诗宋词。

在选择诗作和诗人诗方面,大致是选著名诗人不常见的诗作,或不太著名的诗人的一流诗作。

这样做,或许是为了有效避免猜题、押题,真正实现高考的公平、公正吧。

因此,在编辑时,我注意赏析外,还设置了【延伸阅读】,意在开阔视野,举一反三,但愿对大家有利。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所选诗词曲,皆为不常见之作,因此,鉴赏很难从日常的资料中的查找到。

本人从网络搜寻了部分资料,有些诗作难以找到相关资料,由本人撰写鉴赏文字,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指正。

谢谢!特别说明:本资料未经准许,请勿转载!顺序:全国1、全国2、新课标、安徽、北京、重庆、福建、广东、(海南宁夏)、湖北、湖南、江苏、江西、辽宁、山东、上海、陕西、四川、天津、浙江。

(陕西、海南、宁夏均为课标卷,故不再重复)全国卷1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详解(课件)

2008年全国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详解(课件)

借指官 位爵禄 并非留恋 官场生活
壬辰寒食① 王安石 夸张,写出 客思似杨柳, 春风千万条。 哀痛之深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只想,可 巾发雪争出, 镜颜朱早凋。 见无遗憾 未知轩冕乐, 但欲老渔樵。
抒写的是时光流 尾联表达自己归 逝的感慨 隐山林的意愿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虽首联中有“寂寞”一词,但我们知道诗歌结构应为“起、承、转、 合”,颈联应为“转”——写嫩竹、红莲,美;尾联应为“合”— —写烟火、采菱,清新自然。故环境特点不应是荒凉冷清
结论2: “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 手法 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内容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 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 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 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 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2008年各地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分析

2008年各地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分析

2008年各地高考诗词鉴赏试题分析2008年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所选诗(词)一般为一首,题量基本为2题,分值大致在6-8分,这样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解读一首诗,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只有湖南和广东卷选用了二首内容相关的诗进行比较阅读,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卷虽然只选了一首词,但其在题目中将词与《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进行对比,实际上也是考察了学生的同中求异的比较能力。

同2007年高考一样,北京、上海卷出了三道题,但这三道题中题型多样,有选择,有填空,因而降低了解题的难度,学生思考动笔的内容并不太多。

湖南、福建、江西卷虽只出一道题目,但都要求学生就表现手法对全诗进行赏析,其实动笔量也不小。

诗歌鉴赏的基本功主要表现在对诗歌内容、感情、手法、语言、意象的分析上。

这从今年高考的考点分布上也可以体现出来。

从今年的试卷看,考查情感的有12份,考查手法的有10份,考查内容的有10份,另外考查语言的有5份,考查常识的有2份,考查意象的有1份。

由此可见,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是对诗歌内容的整体把握,即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手法,这是诗歌鉴赏的核心要素,平时复习中一定要注意落实。

下面就今年高考诗歌鉴赏题对这几类考察重点进行简要分析,供广大师生在复习中参考。

一、鉴赏诗歌的感情任何一首诗歌的鉴赏都是以理解诗歌中的感情为前提的,我们读诗、赏诗,首先要领悟作者在诗中的情感,这是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基础,也是读诗的根本。

今年高考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整体把握诗中的感情所谓整体把握情感,往往要结合全诗(词)进行分析评价,从而理出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其难度比理解某个句子中作者的情感来得大,要求考生必须全面地分析材料,尽可能多地解读出其中的内涵。

例如:2008年高考(湖北卷):读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2008—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详解分析

2008—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详解分析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4分)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历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历年)

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2012-03-272011届语文一轮复习最新6年高考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诗(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答;(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答:(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7分)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

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2、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

(4分)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应”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

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

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

又还是、秋将暮。

[注] ①阑:阻隔;阻拦。

②直饶:纵使。

分付:交付。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3分)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4分)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怎。

1、(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4分)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7分)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1、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3分)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2分)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送人归京师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2分)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1-2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雨陈与义①潇潇十日雨,稳送祝融②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③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城等候授职。

②祝融:火神,这里指夏季。

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穷困。

④衮衮:众多,这里指众多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吏。

繁华地:指京城。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6分)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分)(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5分)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5分)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减字木兰花向子湮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

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

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

【注】向子諲yīn(1085-1 152),字伯恭,号芗林居士,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

哲宗元符三年(1100)以荫补官。

徽宗宣和间,累官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

高宗建炎处任迁江淮发运使。

素与李纲善,李纲罢相,子湮也落职。

起知潭州,次年金兵围潭州,子諲率军民坚守八日。

绍兴中,累官户部侍郎,知平江府,因反对秦桧议和,落职居临江,其诗以南渡为界,前期风格绮丽,南渡后多伤时忧国之作。

有《酒边词》二卷。

1、“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4分)2、本词隐含了怎样的伤感之情?(4分)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分)峡口送友人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6分)定林① [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1、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2、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3分)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分)菩萨蛮 ?北固题壁【清】郭麟青天欲放江流去,青山欲截江流住。

侬也替江愁,山山不断头。

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毕竟笑山孤,能留侬住无?1、简析“片帆如鸟落,江住侬船泊。

”中“住”字的含义。

(2分)2、词的上阕说“侬也替江愁”,下阕说“毕竟笑山孤”,“愁”与“笑”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一3题。

(8分)[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王恽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

霹雳①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

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注]①霹雳:琴名。

1、简要描述尧庙社日中的村民活动。

(2分)2、对这首散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曲描写尧庙社日活动情景,展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B.“社坛烟淡散林鸦”暗示了村民举行祭祀活动的季节。

C.“山如画”描写远山明丽的风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动。

D.本曲用词清新高雅,但是整体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3、“不羡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课本哪首诗中的诗句? 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分)[来源:学科网]2009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及详解全国卷112.阅读下面这诗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鉴赏】这二十八字。

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传过出画笔难于表现的情韵。

可以想像姜夔当年是坐船造访石湖的。

“桥西一曲水通村”,自然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色,同时也自远渐近,显现出范氏别墅的方位。

湖上烟波浩渺,湖岸林荫繁茂,凭什么来认得“水通村”呢?“岸阁浮萍绿有痕”,湖水和溪流相接的岸边滞留着绿色的痕迹,便是村中平静的池塘时飘流出的浮萍。

这正象武陵渔人发现水上漂流的桃花而寻到桃花源一样。

“别有天地非人间”这是个多么深邃的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