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要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开创我国农村教育新局面
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开创我国农村教育新局面发布时间:2006-5-9 17:44:03近几年来,国务院相继召开了一系列关注农村问题的重要会议,并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党的中心工作之一,采取了相应的倾斜政策和措施解决农村的问题,其中包括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
但目前农村教育问题解决得不令人满意,有些还在加剧,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从而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前我国的农村教育问题不仅仅是一个财政问题(即缺少经费投入的问题),它存在着更深层的教育本身的问题。
笔者2000年曾在《教育研究》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城乡二元结构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并分析了二元社会教育的成因、实质,最后提出了城乡教育整体发展的新教育发展战略。
近年来,社会学者孙立平深刻指出了我国存在的“社会断层”问题。
李楯在第八次“21世纪教育沙龙:农村义务教育的困境与出路”上特别提请各位与会者关注这一“社会断层”问题,更是击中了我国教育视角的软肋。
其实发展社会学早已指出,发展中国家二元结构的历史成因造成的结果就是社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其先进性部分难以辐射到周围地区,甚至可能恰恰相反会产生冲突或对立。
而我们国家的农村教育正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因此提出的各种方案都颇有些隔靴搔痒。
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严重局面,要求我们必须彻底转变教育观念,极大拓展我们的教育视野和思路,才能够开创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新局面,也才能够促进我国农村与城市共同发展和协调发展,建设出均衡的和谐的小康社会。
一、从狭义教育转变为广义的大教育观在我国长期以来,一说到教育人们想到的都是学校,迄今为止很多人包括许多研究者仍是如此。
但从国际社会看,从70年代初期已经转变了看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教育与社会关系之间出现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在教育成果与社会需要之间产生了矛盾。
这就是教育系统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各种形式的不平衡。
转变观念,提高农村教育水平(5篇)
转变观念,提高农村教育水平(5篇)第一篇:转变观念,提高农村教育水平转变观念,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平台镇康顺小学江国业【内容提要】分析农村教育的现状,转变农村教师、家长、学生的思想观念,消除“读书无用论”,了解读书的好处,学会学习,多管齐下,多方合力,彻底解决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
坚定信心,为培养社会所需大量的创新人才、技术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夯实基础。
关键词:转变,观念,提高,农村教育。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天下无贼》的台词,成为人人口中流传的经典。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单需要精英人才,更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
而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可以说农村的教育成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要素。
第一部分:背景经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农村教育有一定的改观,农村教育的投入有明显的增加,但很多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农村教育处于上升途中的困境,要扭转农村教育的劣势,不但在于加大资金投入,更在于农村教师、家长、学生的思想观念的转变。
一、农村教师的现状1、农村教师结构不合理。
我校教师平均年龄47岁,年龄结构老化,30岁以下教师断层;学历层次不高,专业教师紧缺,大部分教师的教育理念老化,上进动力不足。
2、专业发展不足。
在提倡终身学习的今天,老教师的进修欲望低,对继续教育提不起热情,继而导致教育理念落后,教学业务技能退化,知识更新程度慢,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3、农村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因为在农村的艰苦环境,年轻教师不愿意到农村任教,有些骨干教师向待遇好的地区或其他行业流动,给农村教育带来极大的打击。
1二、农村家长对教育的态度1、现在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高,一般初中水平;对教育停留在浅显的认识。
随着形势的发展,“读书无用论”在农村重新抬头,认为读完大学出来也要自己找工作,不如早点出来找工作做。
2、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为了忙农务,忙赚钱;为了生计,没有时间陪孩子读书,孩子学前教育一片空白,对孩子的智力影响很大。
浅谈农村教育中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农村教育中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就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具备什么样的综合国力。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我国的科技顶尖人才寥寥无几,至今还没有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历史的车轮在快速地向前飞转,世界高尖科技在突飞猛进,各国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各国间的竞争终归是人才的竞争。
我们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就意味着我们可能会具备什么样的综合国力。
多少年来,我国尚未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分数至上,升学至上,科技顶尖人才却寥寥无几,诺贝尔奖还是一片空白。
这是什么因素导致的呢?仔细回想,其实就是我们传统教育观念所带来的悲哀。
所以,我们的教育观念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教育理念的转变包括的内容很多。
在此,我仅谈谈教学中教育观念的转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我们的教育评价必须改变,社会评价必须改变,传统的社会观念也必须改变。
而在农村,要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为老师,我认为可以注重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一、教师应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言听计从、品学兼优、没有个性的好学生。
有这样一个例子:张某从小就很听话,父母也非常疼爱他,从不让他干家务,每天放学回来就是看书、写作业;在校也只顾啃书本,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就这样,张某便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好学生。
可是到进入大学后,他却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自理。
由此可以看出,这样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思想,埋没了他们的创造思维、埋没了他们的个性发展。
传统教育把我们的学生当成一个个盛放知识的容器,将我们的知识一个劲地往里塞。
结果,我们能培养出一批批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奥林匹克健儿,却培养不出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科学研究发现,注重人的情感教育是很重要的,在国外,许多有成就的科学家,他们除了有广博的知识外,还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独立的创造思维能力,而这些都是在不断地受教育中获得的。
所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观念,不能把我们的学生当作盛放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创造力的生灵。
农村语文教学必须转变观念转移重点
农村语文教学必须转变观念转移重点农村语文教学耗时多,效率低,仍是普遍的现实。
提高农村语文教学效率是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为了提高农村语文教学的质量,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文章结合实践经验,就“农村语文教学必须转变观念、转移重点”加以探讨。
本人认为农村语文教学必须转变观念、转移重点,在几个根本性的问题上进行突破性的改革。
一是语文教学必须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特别是语言训练目标。
明确目标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
任何一次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指向。
建立目标明确、序列清晰的语言能力训练体系。
有了这样的训练体系,语文教学就能循序渐进,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就课堂教学而论,教师要增强目标意识,每一堂课都应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目标,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处理教材,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教材“为我所有”。
要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教材编排的读写训练项目和课文的语言特点,选择课文的的重点,集中师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重点教学,正如数学课抓“例题”教学一样,以期达到概括类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某项语文能力训练形成技能的目的。
至于课文的其他词句段落,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不必面面俱到地讲解。
二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语言训练。
明确语文的教学基本任务,要正确认识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形式的关系。
大家知道,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形式是辩证统一的语言形式蕴含着作者的智慧,显示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审美情趣和观察思考等认识能力。
语言的高明,就是思想的深邃。
语文课的阅读教学,是在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表情达意规律性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发展认识能力的,为此,教材安排了一系列的读写训练项目。
学生之所以要读一篇篇课文,是因为语言表情达意的规律性只有在具体表达某一思想内容时才能显示出来。
可是目前多数阅读教学重课文思想内容而轻语言表达形式,把阅读教学任务仅仅看作是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主要精力和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花在课文内容情节的讲解和问答上。
浅谈如何转变农村教师教育观念
浅谈如何转变农村教师教育观念摘要: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点,从现状来看,相当一些地区教学模式还比较落后,教师教育观念和学校教育教学手段相当陈旧,农村教师必须切实转变陈旧的教育思想、培养目标观念、落后的教学方法,有机整合教学资源,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够使农村基础教育真正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经济繁荣,人民富强,靠的是科技,靠的是人才,科技人才的培养,最终靠的是教育。
历史在变革,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应有相适应的步伐,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
从教育的现状来看,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甚至有些地方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极大地阻碍了教育向前发展,应急时转变农村教师教育观念,全面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一、转变教育思想我们先看一看不同时代对教育的两种误解:(1)“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句话本意是鼓舞教育向前发展的,曾经在过去不久的年代,有人这样解读:农村的条件落后,生活很苦,要想过好日子,只有送子女读书,考上学校,分个工作,捞个本本。
(2)今天却有人这样认为:当今好多中专甚至大学毕业生都不分配工作,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不如提前找事做一样生活。
这是明显的“读书无用论”。
这两种解读都误解了教育的最终目的。
教育是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振兴整个民族事业。
作为农村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上述对教育的误解所造成的误导,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积极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面对广大学生和家长有的放矢做好教育正面宣传,要让广大受教育者都参与进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教育具有滞后性原则,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出成果不像砌砖墙建高楼大厦那样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往往需要很多人长期的付出。
农村小学开展生本教育如何进行观念转变
农村小学开展生本教育如何进行观念转变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和学生、家长都要进行观念的转变,不断地更新自己,完善自我。
那么,如何进行观念转变呢?一、学习为先,导航“生本课堂”我们要把“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当作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用知识来武装自己,在不断的学习中使自己与时俱进。
二、实践为基,践行“生本课堂”教育理念只有根植于课堂实践的这片土壤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唯有教学实践才能检验生本理念是否内化、生本课堂是否构建、生本发展性评价是否建立。
每位教师都应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生本教育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
三、反思为本,优化“生本课堂”名师=经验+反思,教师的经验源于时间的积累,一般10~15年可成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
经验型教师有好多,而名师却没有几个,其原因是缺乏反思。
四、切实加强家校沟通家长会是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动、交流、协作的平台,对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拓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学校要联系自身办学实际,借鉴城市学校业已成熟的家长会机制,组织教师每学期召开一次以上家长会。
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召开家长会,如不定期、小范围召开家长会,还可以再分为后进生家长会、中等生家长会和优等生家长会几种类型。
五、努力促进家长校访目前,家长校访制度在城市不少学校实施,收到良好的教育成效。
然而,由于条件所限,家长校访制度在农村学校或形同虚设,或有始无终。
其实,农村学校结合本校办学特色也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措施,促进家长校访。
六、家长平时应多学习生本理论知识只有自己理解了生本理论才有根可据,有方可寻,在教育帮助孩子方面才能得心应手。
家长多和老师交流,上网查找这方面的资料了解生本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这方面的意识。
七、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性强的孩子,家长可以“遥控”督促;自觉性较差的孩子,家长就要亲临“现场”,边扶边放;好动、不自觉的孩子,家长要跟紧;有“多动症”的孩子,家长要陪读、陪学,直到“多动症”有好转为止。
农村怎样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学
农村怎样有效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学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虽然在实施之前,我们每位教师几乎都经过了培训,然后才逐步走入新课程的。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但,在农村,由于教师的不足,教学设备的简陋,学生视野的狭窄等原因,使广大教师依然处于成绩论英雄之地,摆脱不了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管理者,是简单的教书匠的束缚。
我对自己身在农村教育中就新课程教学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反思和审视,认为农村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教学应遵循以下几点:一、转变思想转换角度九年义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因此,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更新观念主要应是在认识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
教师角色的变化主要是在师生关系上,教师作为权威应逐渐由外部的权威转变为内生的权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我国教育论专家胡克英指出“教育本质上是引导学生两个‘转化’的工作,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要在转化,妙在开窍。
引导转化的作用,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实质。
”一语中的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把人类已经知道的科学真理转化为学生的真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他们培养成为各种各样的人才,引导他们从今天的‘我’走向理想的‘我’。
但是,作为农村的大部分教师中,因种种原因在新课程实施中依然“穿新鞋,走老路”。
这是为何?这是总体思想没有转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干扰,忽视了思想教育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还被不适当的拔高,讲授时的“满堂灌”,作业训练中的“题海战术”,使本来一些有趣实用的东西变成了负担过重的过程。
可见,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首先要转换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同时转变观念,真正符合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确立“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格本位学生观。
农村中小学转变教学方式之我见
农村中小学转变教学方式之我见观念更新是实现课改的前提,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推进和实施效果。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尽管推进已五年有余,但农村中小学由于各方面条件相对比较落后,教师接触课改比较迟,而且所掌握的理论也不系统,教学现实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没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头脑中更多的是教材意识、教参意识,以及如何应对统一考试等内容,课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而农村社区因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师培训水准跟不上,有幸参加培训的主要是教学骨干或教研、备课组长,再说,新课改的理念也不是参加一两次培训就能真正认识、理解和把握的。
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素养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也很难成为学校新课程实施过程的骨干和带头人。
另外,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
有些学校不仅没有网络,也缺少图书。
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教师自学自研的环境氛围相当封闭和落后。
从课改实践看,农村普通中小学教师在短期内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较难。
长期以来,教师普遍采用以灌注知识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方式,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与此相对应,学生主要采用以被动接受、死记硬背为基本特征的学习方式。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在一定的教育观指导下,经长期积淀形成的教学程序、形式、方法、习惯和艺术等的有机集合体。
其形成和改变都是有一定过程的。
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老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其职能是指导学生急于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转变农村办学思路促进教育发展
转变农村办学思路促进教育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也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为了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我们需要转变农村办学思路,促进教育发展,让农村孩子们享受与城市孩子一样优质的教育资源。
一、转变观念,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
农村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就是办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不足,学生缺乏自信等,这些问题都直接限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因此,要推动农村教育向城市教育看齐,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实现办学思路转变、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重要方面的科学发展。
引进先进理念、先进制度和高素质教育专家到农村,通过引导、帮助、教育等多种形式,推动农村教育体系转变、优化学院组织结构、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职业教育群体,进而提高农村教育整体水平。
二、重视职业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农村地区人口多为农民,因此农村教育必须关注农民的职业教育。
而在推行农村职业教育时,应首先面向当地农民和农村学子,贯彻“课程到家”的原则,创设职业教育基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设农村职业教育体系,重点提升农村公立职业技术学院,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三、开展多元化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现在的农村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应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素养的的培养。
该增强农村学生的首席力、思维能力,开展各类组织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元化的教育活动,为农村学生掌握更为显然地人文科技和社会科学知识,培养更多的领袖人才。
四、重视“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教育。
农村地区常见的问题是“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
这些儿童因为家庭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因此,我们应该特别重视这一群体的教育需求,做好特殊的教育安排和服务,在实际质量地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发展空间。
总之,要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需要转变农村办学思路,促进教育发展,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大家的帮助,共同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壮大贡献力量。
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从改变认知开始
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从改变认知开始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一直是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要想提升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可以从改变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认知开始。
以下是具体的建议:一、改变认知,注重教师教育在农村学校,教师们往往受到的教育和训练有限,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不够先进。
因此,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是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可以参加各种教师教育课程、研讨会,以及与其他教师分享教学经验的活动。
这样可以使教师的知识水平更加充实,并形成具有现代化、个性化、乡土化特色的教学理念。
二、改变认知,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农村学校,学生家庭的生活环境往往较为单调,学生们缺乏兴趣爱好。
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性兴趣出发,设计一些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收获。
可以多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比如合作学习、课外阅读、科学实验、文艺表演等,激发学生的 curiosity,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三、改变认知,加强师生互动在农村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传统,很少与学生进行实时的互动。
因此,教师与学生应该适当增加面对面的互动,如讲解、提问、讨论、解答问题等,这些互动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好的思考空间,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在农村学校,家长常常缺乏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和认识。
教师应该积极与家长沟通,加强家庭教育和家校合作。
可以不断向家长宣传重要性、通报孩子的学习进展,以及组织家长参加一些与教育有关的讲座和互动活动等,使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与学校合作、共同助推教育发展。
总之,要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改变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让他们真正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达到教育的最大效益。
我认为,农村教育教学改革要想真正地搞好首先教育者思想意识要
我认为,农村教育教学改革要想真正地搞好首先教育者思想意识要改换,第一教育者要清楚明白地知道,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在农村有大多数,确切地说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上不完三年初中就辍学了,是什么原因,就是我们老的教学模式造成的。
因为我们过去的教学模式是择优教育,只注重优等生的提高而忽略了差生的发展,只注重自己教的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情况的结果。
老师只顾埋头拉车,而不了解被教育者接受了多少,愿不愿意接受,这种择优的教育模式与其说是择优教育还不如说是造差教育。
大家知道在农村卖白菜要扒老菜帮子,可扒了一层皮又一皮老了,再扒如此反复,只剩下菜心了。
这同我们的教育人为的制造差生是一样的,一批学生成绩下降了,跟不上,老师不管,同学不问,久而久之,学校对其失去了本来就不强大的吸引力,这时的学生不辍学才怪呢。
可一批差的走了,又一批新的差生出来,如此循环到初三毕业,剩下的“菜心”也就很少了。
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过去的教育只注重知识传授,而不注重技能的培养,老师只是知识的搬运工。
为什么这样说呢,你看我们的老师把教材上东西搬到教案上,又从教案上搬到课堂上,通过课堂灌输给学生。
而学生呢则是知识的垃圾桶,老师不管你消化没消化,反正我的任务就是往你“肚里”塞东西。
对学生来说吃不消的成了差生,吃得消的只是一个机械记忆的机器,最后即使成绩好一些也不过是造就了一群高分低能的“书呆子”,这些人即使考入更高的学府,也不会有开阔的视野和伟大的成就,而对于那些入大学回归社会的书呆子来说,他们则成了“稍有文墨‘不理世事,一无所能,难以维生计”的现代型孔乙己。
这就是我们过去的教育模式的失败,回头想一想,看一看,算一算你教过的学生有多少没上完初中就辍学了,有多少上了高中,读大学成了真正的有用之材,也许你会数出那么寥寥几个,可别高兴,一是学生造化好或得了别人的真传不见得是你的功劳。
二是你应该不无遗憾的感到教过的学生多如牛毛,成器的比牛角还稀。
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从改变认知开始
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从改变认知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但是在农村学校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资源匮乏、教学理念陈旧等。
为了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需要从改变认知开始。
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灌输,考试成绩的高低与学生的能力无关。
现代教育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成为引路人和指导者,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需要来制定教学计划。
其次,提高教育设施水平。
农村学校由于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教育设施不如城市学校完备,如图书馆、实验室、运动场馆等。
这些设施的不足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教育进程,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为农村学校提供必要的教学设施与仪器设备,并在平衡城乡师生比例的同时,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宣传和推广,吸引优秀的教育资源流向农村地区。
再次,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教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学能力。
但是,农村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的偏居和薪资福利低等原因,导致了流动性较大,人才问题日益凸显。
政府应该采取优惠的政策和措施,鼓励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给予更好的待遇、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关爱,提高他们的归属感和工作动力,以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为农村学校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加强家长与社会的参与。
农村学校的家长和社会缺乏对教育的了解和关注,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也较为麻木。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支持力度,为农村学校挖掘社会资源,加强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和沟通,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各个阶段,让社会更多地关心和支持农村学校教育。
总之,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需要从改变认知开始,教育观念、教育设施、师资力量和社会参与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只有不断地创新和进步,才能为农村学校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从改变认知开始
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从改变认知开始在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方面,从改善教师的认知开始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他们对教育的认知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教师的认知。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
由于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教师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普遍较低。
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课程,包括教学技巧和教育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还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教学经验。
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农村教师普遍存在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灌输式的教学,缺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支持。
农村学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如图书馆、实验室、电教设备等基础设施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支持,改善校园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
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
在提高教师认知的过程中,教学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我们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体系,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农村学校教学质量需要从改善教师的认知开始。
通过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支持和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体系,可以帮助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教育大提升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
农村教育大提升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农村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
为了推动农村教育的大提升,我们应该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优化和师资培训的重要性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是农村教育改进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参与的机会。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1. 合作学习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引导他们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2. 问题导向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的过程来学习知识。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索的习惯。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电脑、投影仪等,将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融入教学中。
这样可以形象生动地展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二、教学手段的优化除了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也是农村教育提升的关键之一。
教学手段的优化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施。
1. 资源共享:农村教育资源有限,教学手段的优化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来解决。
各个农村学校可以组成联盟,共享教学资源,例如教学设备、教材和教师培训等。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学校资源匮乏的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2. 利用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学手段的优化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来实现。
学校可以建立在线教学平台,提供远程教育服务,让学生在家就能接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互联网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3. 多样化评估方式:传统的评估方式主要以考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手段的优化需要多样化的评估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估、项目展示评估等。
农村中小学要继续推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农村中小学要继续推进教育观念的转变观念是行为的先导,结果是行为过程的体现。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课堂教学及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变,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将引发教与学行为的深刻变革,老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教学方法都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但农村中小学受一定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与学要想步入较为科学的轨道,还需进一步从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上抓起。
1 树立新的教育观念1.1 教师观: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更不是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书匠’’和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应是辛勤酿蜜的蜜蜂,教学的过程就是将花粉酿为蜂蜜的过程。
是一个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劳作自我,铸就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与学生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不是自我牺牲的过程。
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的过程,形成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广阔空间。
教师在教学中要由前台走向后台,当好“导演”让学生尽可能去发展去创造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要当好“节目主人”,成为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探秘者。
美国教育家、思想家多尔曾说:“教师在师生关系中是地位平等的首席,其作用没全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是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是内在于情景的领导者,而不是外在的专制者”。
教师应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知识的学习者,还是行为的研究者,因此,教师要确立终身学习目标,不断更新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养,走在教学科研前沿,形成不断更新,不断充实的有源之水。
1.2 学生观:传统“应试教育”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承载与接受者,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毫无自主性可言,而新课程要求“以人为本”,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是运动员、学生是观众”的格局。
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述、质疑问题,倡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
1.3 师生观:新课程要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建立一个平等,民主及和谐的互动式关系。
彻底改变观念仍需再提——浅谈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彻底改变观念仍需再提——浅谈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教师,作为人才的培养者,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保证,肩负着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任,真正是任重而道远。
然而,回顾过去的小学教育,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发表见解的机会,没有个性发展的空间。
教育要改革,观念必须更新。
可是,教育改革已经多年,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育法规也已颁布多年,以上的这种教育现状又改变了多少?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旧的教育思想、旧的教育观念、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
那么怎样才能快速有效地实现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反复学习,彻底明确新思想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这就要求教师反复学习新课标,明确新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德、智、体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深入探究,透彻掌握新理念新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关注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注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必须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理念,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发展教学、优化教学。
因此,应给出时间,给出内容,经常不断地、深入有序地引领教师探究,透彻明了地掌握新理念。
三、不断实践,坚决改变旧观念1、应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知识的输出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师“单向输出”和学生“被动接受”的关系,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
农村教育要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农村教育要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辛勤耕耘在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稳步提高,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逐步向人力资源的转变,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涌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顺利实施,无不渗透着广大农村教师的智慧和汗水。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科教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当今的世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发展的空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终将取决于人才。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办好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历史的发展已经将教师队伍的素质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搞好素质教育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要改进教学方法,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二者是相辅相承的。
单纯的讲究教学方法而不重视教学思想,是盲目的教学。
盲目的教学是难以收到教学效果的。
因此,看到人家在介绍什么法,就必须想一想,这些法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在指导。
只有这样。
才不致一味盲目跟从,捡到筐是里就是菜。
那么怎样才能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呢?1农村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世纪之交,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的时候,农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就更应该搞好素质教育。
搞好素质教育要靠谁?当然要靠我们一线的老师。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农村教师必须要适应新课程改革。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
科教兴国的重担也就落在了农村教师的身上,作为基础教育,农村教师更要适应新课程改革。
2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农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改变乡村教师的教育观念
改变乡村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的水平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行为的改变,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传统的课堂教学几千年来,教师的作用都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所以他们的“传”、“授”、“解”都是是靠教师一个人高高站在三尺讲台上眉飞色舞、口沫四飞讲出来的,是不用质疑的,教师与学生只是一种简单的输送知识与接受知识的关系,而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觉得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关注的不应该是知识本身而应该是关注学生本人。
我们的教学理念应该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他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知识的主宰者、学生的主宰者,教师应该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他只能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课堂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其他老师与学生的合作者。
教师不能经常有意无意侵犯学生的个人学习知识的权利,更不能以爱的名言为学生筹划一切、包办代替,忽视学生的独立性,不让学生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样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才能得到真正提升。
试想,如果我们的教师真正做到了这些,我们的课堂能不得到学生的认可吗?我们的教学能不高效吗?(2)学生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自我评价的改变才是我们高效课堂的基础高效课堂是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的能力,所以他对学生的要求不是这堂课你对知识点完全掌握没有,而是你参与没有,你锻炼自己的能力没有,你为这节课准备了没有。
如果我们的学生学习的理念和方式真正改变了,他们才会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导者,是课堂真正的精英,那么这样的课堂还会有睡倒一片的现象吗?还会有厌学、逃学、辍学的现象吗?我相信没有。
分数将成为学生的隐私,课堂是学生自我个性体现的场所,是学生思想交流的空间,更是他们能力展示的平台。
这样的课堂,老师还用得着担心没有学生参与吗?这样的课堂我们还担心留不住好展示自己的学生吗?试问,这样的课堂我们还用得着担心效果吗?(3)学校管理制度的重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教育要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辛勤耕耘在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
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稳步提高,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逐步向人力资源的转变,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涌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顺利实施,无不渗透着广大农村教师的智慧和汗水。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科教进步突飞猛进,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当今的世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发展的空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终将取决于人才。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办好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历史的发展已经将教师队伍的素质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因此,搞好素质教育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要改进教学方法,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二者是相辅相承的。
单纯的讲究教学方法而不重视教学思想,是盲目的教学。
盲目的教学是难以收到教学效果的。
因此,看到人家在介绍什么法,就必须想一想,这些法的背后是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在指导。
只有这样。
才不致一味盲目跟从,捡到筐是里就是菜。
那么怎样才能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方法呢?
1农村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
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世纪之交,当中国基础教育高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旗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切实履行“奠基工程”的时候,农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就更应该搞好素质教育。
搞好素质教育要靠谁?当然要靠我们一线的老师。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农村教师必须要适应新课程改革。
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教育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
科教兴国的重担也就落在了农村教师的身上,作为基础教育,农村教师更要适应新课程改革。
2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农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要想适应新课程改革,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证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在向我们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向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即所谓挑战与机遇并存。
如我们能够很好地抓住这一机遇,我们就可以尽快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超越它们。
然而这一切靠得是什么?靠得是教育,靠得是教师,更靠得是农村基础教师。
为了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农村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新课程理念,切实落实《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换》。
3农村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水准
教育是民族的灵魂,质量是教育的生命。
作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准。
那么教师的专业的标准有哪些呢?一是专业道德;二是专业知识;三是硬专业能力;四是应有的责任。
3.1专业道德:一是爱:即教育工作者要满腔热忱地关心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从每一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全心全意地教育好学生,二是善:指的是对受教育者合理的共同利益的谋求,对教育的责任。
三是公正:教育者对待学生要公正平等、正直无私、不偏袒、一视同仁。
四是要有责任感:每一个具有责任感的教师,会用自己对教师和教育的理解,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在特定的情境中尽心、尽力、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
3.2专业知识:即教师要有基础知识层面、学科知识层面、教育科学知识层面,要有一定的教育哲理。
3.3专业能力:一是理解与交往能力,即善于理解学生,要能够与学生进行以话沟通,建立起“你我关系”善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具有与同事开展合作的能力。
能够与家长合作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二是教学设计能力,即教育者能按教育、教学目的规划教育、教学活动的策略与设计能力;三是管理与评价能力,即教育能控制课堂秩序,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等方面的管理与评价能力;四是教育研究能力,即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的反思能力;五是智慧性能力,即善于发现和巧妙地处理问题的能力。
3.4教师应具有的责任:一是使学生感到在学校安然自若,不受拘束,而且觉得学校中充满创造的气氛;二是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的一般动机,使每种学习活动切合学生,唤起学生的兴趣;三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努力开展每个学生的潜能;四是与家庭交流,保持详细记录;五是为学校和社区做贡献;六是对教学的反思准确,用于将来的教学活动。
4要转变教师角色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程对教师也有了一个新的要求。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
不能光停留于过去的那种教学模式当中,还要适应于新的教育要求,构建充满生命的教学课堂。
那就要求农村教师要转变角色,即: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②教师不能死教书,教死书;③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④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主体性;⑤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学习中,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家务事的学习需要;⑦要创设能引导学生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5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学校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而且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的基本条件资源。
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注学生智力类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处境与感受,以便为今后的教学构建和谐的充满生气的教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