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对潜艇作战效能的影响介绍

合集下载

海水跃层也称“跃变层”或“飞跃层

海水跃层也称“跃变层”或“飞跃层

-----WORD格式--可编辑--专业资料-----南海舰队372艇是中国从俄罗斯引进的8艘基洛级636型常规柴电潜艇的其中一艘,2006年交付海军服役。

基洛级636型潜艇的水面排水量2325吨,水下排水量3076吨,水面速度11节,水下速度20节,通气管状态下续航力7000海里/7节,工作深度250米,最大下潜深度300米,装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装备“俱乐部-S”反舰导弹。

海水跃层也称“跃变层”或“飞跃层”。

跃层是海水参数随深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的水层。

指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声速等状态在垂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

跃层对水下通信和潜艇的隐蔽具有积极的作用。

水声设备在深声道中的使用效果最好,在深声道中航行的潜艇可以探测到距离很远的目标。

在声速跃层之上发射的声呐信号,不易探测到跃层之下的目标,潜入跃层以下的潜艇被发现可能性大为减少。

如果海水跃层强度较小、上界深度较深、厚度较大、较持久稳定,会形成不规则的声反射,大幅降低作反潜声呐的作战效能,给反潜行动造成困难。

在战斗中海水跃层比较适合潜艇隐蔽行动,潜艇在作战中会尽量寻找海水跃层,来隐蔽待击。

水面舰在有水下敌情状态下,如探测到水下有海水跃层,通常会迅速脱离,以防止自身反潜能力下降,敌方潜艇利用跃层隐蔽出击。

1996年台海危机,我军在台海地区组织海空联合演习,美国派遣双航母舰队在台湾海峡炫耀武力。

在我水下力量与美国航母捉迷藏和过招时,美国航母曾突然掉头脱离对峙区。

按照惯例,美国决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除非他的自身安全受到威胁。

事后我海军分析,很可能是美国航母遇到水下跃层,发现声呐隔离现象,致使其看不清周围的环境和目标才撤离的。

因为海流等原因的影响,海水有的地方热,有的地方冷,而在冷水和热水的中间往往会形成一个过渡带,这个过渡带声波在通过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声纳很难接收到过渡带另一侧的噪声。

如果有这样一个隔离带横在前头,航母就成了瞎子,此时航母就非常危险,很容易被隐蔽在跃层下的我方潜艇一击毙命。

惊魂一刻:372潜艇遭遇海水“断崖”发生了什么?

惊魂一刻:372潜艇遭遇海水“断崖”发生了什么?

2014年9月2日下午,中央军委给王红理、海军给372潜艇记一等功庆功大会在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礼堂举行。

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宣读了中央军委和海军的通令,分别给王红理和372潜艇颁发了奖章证书、奖状。

中央军委给王红理记一等功372潜艇在海军组织的一次不打招呼的战备拉动中,该潜艇支队支队长王红理作为指挥员,带领372潜艇紧急出航,潜入大洋,期间成功处置重大突发险情,并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战备远航任务,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潜艇史上的奇迹。

从海军关于372潜艇的事迹报道,结合此次记集体一等功有关报道,可以推断,372潜艇应当遭遇了海水密度突变造成的“断崖”。

中国海军基洛级潜艇海中“床垫”和“断崖”海水跃层也称“跃变层”或“飞跃层”。

它是指海水中某水文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出现突变或不连续剧变的水层。

表明上下层海水性质不同。

跃层的厚薄和距海面的深浅,随海区的地理和气象条件变化。

主要有四种跃层:温度跃层、盐度跃层、密度跃层和声速跃层。

其中,密度跃层对潜艇的水下航行有着不小的用途。

当跃层的密度变化较大,潜艇的负浮力不大时,潜艇可以像潜坐硬海底一样潜坐在密度层上,故称“液体海底”。

潜艇凭此相对静止地悬浮在跃层水中,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浮力,在“液体海底”中慢速“静音”巡航,而不易被发现,像雄狮慢慢接近羚羊一样,在对方全无知觉的情况下,搜索并接近目标,确定截击方位,对水面舰只实施快速的攻击,然后隐蔽潜航,迅速脱离攻击战位。

当声源位于跃变层上方,声线在经过跃变层时会形成不规则的声反射和强烈的折射,显著衰减其强度,大幅降低作反潜声呐的作战效能,给反潜行动造成困难。

正是因此,潜艇在作战中会尽量寻找海水跃层,来隐蔽待击。

相反,水面舰在有水下敌情状态下,如探测到水下有海水跃层,通常会迅速脱离,以防止自身反潜能力下降,避免敌方潜艇利用跃层隐蔽出击。

在我国周围海域,有许多适合潜艇作战的海水跃层。

例如在台湾岛和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常年存在着上述条件理想的海水跃层,利于水下通信和潜艇的隐蔽行动。

海洋环境对潜艇活动的影响

海洋环境对潜艇活动的影响
K e o ds: s b yw r u ma i e p ro ma c m a i e e v r n e t rn e r n e; rn n io m n f
1 潜 艇 作 战 的重 要 地 位

视 和侦察 平 台 , 实时提 供有关 敌人 的军力 、 署 、 部 基本 设 施及敌人 的意 图等方 面 的情 报 。装 备 高频 舰 载
s b a ie c ii e a e o r h n iey n lz d. F n ly,t e u m rn a tvt s r c mp e e sv l a ay e i i al h wa i ic s d n o t e e t h y s d s use o h w o x r t e a v n a e n v i h ia v n a e i r e o m a e t e m a ie e vr n n fe t e o e t e t id d a tg sa d a od t e d s d a t g s,n o d r t k h rn n io me tefc s b c m h hr f r e i h a a ate fed a d t e p ro m a c li i ro u a o n q i me t. o c n t e n v lb tl il n h e r n e mu t e fo rwe p nsa d e u p n s f pl
文 章编 号 : 1 7 6 2—7 4 (0 0 0 0 5 0 D :0 3 0 /.s . 6 2—74 . 0 0 0 . 1 6 9 2 1 ) 6— 0 2— 4 OI 1 .4 4 ji n 17 s 6 9 2 1 .6 0 1
The i l e e o a i nv r n e n s bm a i e a t ii s nfu nc fm rne e io m nto u r n c i te v

不成功便成仁——海下水文环境在潜艇作战中的双面性

不成功便成仁——海下水文环境在潜艇作战中的双面性

作战平台和武器系统设计、“富贵”◎海洋环境监测浮标是重要的海洋环境数据收集和监测装置,具有成本相对低廉、布设灵活等优点文图/豫帆知识园地不成功便成仁——海下水文环境在潜艇作战中的双面性◎“海中断崖”和“液体海底”示意图探测效果。

这样看来,潜艇一方必须详细掌握活动海区温度跃层的相关数据,方可有效利用其为自己藏身于声呐探测的盲区提供便利,从而达到隐蔽接敌的目的。

否则,温度跃层无疑会向敌人更加清楚地暴露己方的行踪,随之而来将是无情的打击。

海洋内波:扬长避短or旋转颠覆众所周知,海浪的产生是因为海水受海风的作用和气压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促使它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发生的周期性运动。

实际上,在海洋内部也会有类似于海浪的水文现象,科学上称之为海洋内波。

内波主要由密度跃层引起,对于垂直密度分布不均的海区,只要存在轻微干扰即可产生内波,因此,在处于永动状态的海洋内部,内波是随机出现、无处不在的。

至于强度,它与内波形成的两大诱因——密度跃层和干扰源有关,密度差异越大、干扰源越强,那么内波的强度就越大。

高强度内波对潜艇作战的双面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不利于潜艇保持稳定姿态。

与海浪的运动状态相似,内波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就像钟摆一样。

从振幅上看,内波的波动范围从数米延伸至数百米,波长范围更是从数米至几十千米,空间尺度极大。

从周期上看,内波的振动频率从几分钟至1个月,时间尺度也很惊第二,影响潜艇的隐蔽性和探测能力。

这里面包含两类情况,一是潜艇航行引发的内波会暴露行踪。

潜艇航行会带来海水的异常波动,如果遇上密度跃层,空基和天基平台的合成孔径雷达均具有通过识别海面异常而检测到潜艇的能力,分辨率很高。

它们通过对海洋内波的观测,可发现在一定深度潜航的潜艇。

二是内波的◎夏季温度跃层(左)和冬季温度跃层示意图◎海洋内波示意图知识园地定了它对海洋声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这直接关系到声呐的探测效果。

一方面,内波的振动会造成海水等密度面的起伏,就如同声波的传输介质在发生不停的波动和扭曲,尤其是高频率的短周期内波,会使介质波动变得十分剧烈,从而严重影响声波的传输效率和方向。

海洋环境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海洋环境对作战行动的影响

海洋环境对作战行动的影响海洋是海上战争的舞台,相关军事力量的部署、决战决胜的较量在这个舞台上展开。

海上作战环境可以是军事活动的障碍和不利因素,也可以是神奇的助推力。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海战中,优秀的军事家正是巧妙地利用战场环境,才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现代海上战争,尖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神奇威力,同样也只有依赖大气层、海面、水下和海底等战场环境的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海洋战场的地质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海底地形地貌、海洋重力、海洋磁力等。

利用地形地物是一项古老的军事技术,它可以隐蔽自己、控制战场,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利用海底地形同样重要。

在现代战场上,“战斧”一类巡航导弹可以依靠“地形匹配”技术导航,在山凹中做超低空飞行,准确地打击敌纵深的重要军事目标。

“地形匹配”技术已经被移植到水下智能兵器上。

现代潜艇、智能鱼雷依靠这种先进的制导技术,就可以利用海底复杂的地形地貌,成功地隐蔽自身、出其不意地攻击敌人。

科学家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发现,海洋重力场对远程攻击武器的命中精度有很大影响。

远程运载火箭的大部分飞行轨道是在海洋上空,尽管运载火箭应用了卫星制导、星光制导等先进的制导技术,协助修正其运行轨道,但如果忽略了重力异常的影响,命中精度还是要大打折扣。

科学研究指出,1毫伽(重力场强度单位)的垂线偏差,就会给远程打击武器造成1海里的命中误差。

在现代海洋战场上,磁力要素的运用更是各海洋强国发展的热门。

从70年代初开始,美国海军就致力于国家领海的磁力测量,到9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了200海里以内的海洋磁力添图;并通过精确的科学计算,将准确的磁力分布数据延拓到空中。

美国海军大量使用速度快、搜索范围大的直升机,通过“磁力差分反潜技术”遂行快速反潜。

反潜直升机在巡逻时,其尾部吊装光泵磁力仪;发现磁力分布异常后,就近飞2条正交的航线,立刻就可以测量出潜艇的位置、深度和吨位;经过敌我识别、确定为敌方目标后,反潜直升机随即发射反潜导弹。

海洋环境对潜艇作战的影响效能

海洋环境对潜艇作战的影响效能
潜艇遂行一定 的作 战任务时 ,需要 作战系统 的各组成 部 分协调工作来共 同完成 ,这 需要 以大量 的信息 作为 支撑 ,才 能保障其正常 有效 地运行 。例 如 ,在对 目标进 行攻 击 时,首 先要获取 目标 的速 度 、方位 和距离 等 ,因此 信息感 知能 力是 潜艇作战 系统得 以有效 发挥 的前 提 。而海 洋是 这些信 息传 输 的媒介 ,海洋环境通 过影 响信 息传输 的强 度 、准确度 和 改 变信息传输 的路径 等形 式来影响潜艇的信息感知能力 。
于负梯度 传播 条件 下 的作 用距 离 。因而假 设 当声速 梯度 达 到正 向(负 向)最 大 时 ,潜 艇 声纳作 用距 离 相应 的达 到最大
(最小 )距离 ,并且声 纳作 用距 离 与声 速 梯度 之 间呈 线 性关 系。在此 基础 上 ,结合 实 际数 据并 运 用 相关 软件 进 行 仿 真 分 析 。



+ 0.3
r q T r d


从 中可 以看 出搜 索 时 间、搜 索 面 积等 受 海洋 环境 的影 响不
大 ,受 影 响 比较 大 的是 声 纳 发 现距 离 。在 其 他 因 素 相 对 固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条件下 ,海洋环境通过影 响声纳 的发现距 离从而影 响搜索
效 能 。
潜艇作为水下 作 战平 台,具 有隐 蔽性好 、续 航能 力强 和 机动灵活 等优 势 ,担负着多种 作战任务 I2 。潜艇 所实施 的 各种军事活动 和相关武 器装 备的研制与发 展 ,都 不能忽 略海 洋环境 的影响 和利用 。尤其是 潜艇 作 战效 能 的发挥 与海 洋 的基本特性 和海 洋要 素 的分布 规律密 切相 关。在某 些条 件 下 ,海 洋环境的影响甚 至 可以决 定作 战双 方最终 的胜 负 ,因 此 ,客观 、准确 和快 速地把 握海 洋环 境对 潜艇作 战的影 响是 十 分 必 要 的 。

水下作战的发展分析与启示

水下作战的发展分析与启示

水下作战的发展分析与启示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水下作战已经成为现代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古代的潜艇、水雷到现代的核潜艇、水下机器人,水下作战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创新的过程。

在20世纪初期,水下作战主要依靠潜艇、水雷等装备发挥作用。

二战时期,水下作战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潜艇成为了最重要的水下作战装备之一,并参与了很多关键战役。

此外,水下机器人也开始逐渐应用,用于海上救援、摧毁水雷等任务。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水下作战装备在自主感知、控制能力、信息化等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使水下作战不仅能在水下空间中进行,而且还能在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的水下区域中作战。

例如,自主水下机器人和水下无人机已经成为现代水下作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它们可以在水下空间中自主感知、控制,实现多种任务瞬间转换。

同时,由于水下通信的难度较大,高效的水下通信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水下作战的能力不仅在实战中实现极大的提升,也在海洋开发、资源勘探等方面得到了极大地应用。

现代水下作战的发展基于武器科技的革新、自主控制、信息化等方面的突破,由此提高了水下作战的实用性和实战效能。

同时,现代水下作战装备也为人类在海洋开发、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在未来的发展中,水下作战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持续拓展和进步,技术的更新换代将会加速水下作战的价值实现。

对于我们而言,水下作战的发展也展示了人类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

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技术,人类可以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保护海洋生态、实现深层资源开发等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继续注重研究和发展水下作战技术,加强国家海洋保护,为人类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数据是进行分析的基础,接下来,本文将列出一些与水下作战相关的数据并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水下作战发展状况与趋势。

1. 2018年,全球潜艇总数量约为392艘,其中中国拥有74艘潜艇,居世界第二。

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水下作战装备,潜艇的数量与技术水平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海洋环境影响航母编队反潜效能的三级评估模型_张韧

海洋环境影响航母编队反潜效能的三级评估模型_张韧
1 影响航母编队活动的气象水文要素
影响航母编队活动的气象要素包括:大气压强、 温度、密度、相对湿度、风场、降水、云量、雾、能 见度和大气波导等;海洋水文要素包括:海温、盐度、 密度、水声、水色、透明度、海发光、潮汐、海流、
收稿日期:2007-12-04
修回日期:2008-06-08
*基金项目:中国军事科学院基金项目(05QJ116-011)
CR = CI RI
其中,CI = λmax − n , RI 为矩阵维数修正值,对 n −1
应为表 4。
68
张韧,等30 卷
表 4 随机一致性指标表
阶数 (n) 1
2
3
4
5
6
7
8
9
RI 0.00 0.0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9
当 CR ≤ 0.1成立时,则判定满足一致性要求。 3.4 三级评估
三级评估是整个评估体系的底层,评估的对象是 各种具体的武器装备,评估的指标是具体的海洋环境 要素。三级评估的任务就是综合环境要素来评定装备 的工作效能,因而,环境要素指标值的确定是整个评 估过程的重点和难点。
3.4.1 评估指标值的确定
关键词:航母编队;海洋环境;效能评估;层次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E925.4
文献标识码:A
Three-Grade Evaluation Model for Marine Environment Impacting on
Anti-Submarine Efficiency of Aircraft Carrier Formation
2 航母编队的结构体系
以美军的航母编队为例,美军航母战斗群的作战 编成一般根据使命任务和威胁环境确定。一个具有较 高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的航母战斗群均具有防空、反 潜、反舰和对岸攻击等作战能力。美国海军航母战斗 群有 3 种典型的编成[5]:在低威胁区巡逻或显示武力 时,一般使用以 1 艘航母为核心组成的战斗群(称为 单航母战斗群),通常配有 2 艘防空型导弹巡洋舰、2 艘反潜型导弹驱护舰和 1~2 艘攻击型核潜艇;在中等 威胁区实施威慑、制止危机或参与低强度战争时,通

潜水艇是什么他们的作用和应用范围有哪些

潜水艇是什么他们的作用和应用范围有哪些

潜水艇是什么他们的作用和应用范围有哪些潜水艇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进行作业的水下器械。

潜水艇经常用于深海水下科学考察、水下探险、海洋资源开发、搜救等领域。

本文将对潜水艇的分类、结构、作用及应用范围进行介绍。

一、潜水艇的分类根据潜水艇的结构和功能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有人潜水艇:用户操作员在潜水艇内控制前进、上升、下降等指令,进行水下作业。

2.无人潜水艇:无需用户操作员,通过计算机程序和通讯控制来进行水下作业。

3.半自主潜水艇:需要用户操作员指挥和控制,但是能够自行判断和进行某些半自主的操作。

二、潜水艇的结构潜水艇的结构主要由浮力体、推进器、操纵系统、动力装置、船体构造等组成。

1.浮力体:是潜水艇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提供浮力和负重等支撑力。

2.推进器:用于推进和前进,根据不同的类型,推进器有多种形式和结构,如螺旋桨、推进器转轮等。

3.操纵系统:主要用于潜水艇的控制和操纵,包括方向舵、升降舵等。

4.动力装置:包括发动机、电机及其补给系统等。

5.船体构造:用于提供空间,控制水流和减小水阻,及提高潜水艇在水下的稳定性,同时也是保护潜水员必须的重要部分。

三、潜水艇的作用潜水艇由于其能够在水下进行作业的特性,因此具有以下作用:1.海洋探险:潜水艇是探查深海海底、海洋地质情况和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工具。

2.海洋资源开发:潜水艇能够用于深海油气开发、海底矿藏勘探和研究、深海渔业资源调查等。

3.海防任务:潜水艇具有潜行、突击、播放反潜索、布放水雷等重要作用,是海军重要的反潜武器。

4.船员的潜水救援:在海面意外沉没发生时,潜水艇能够有效的帮助乘员脱离危险,进行搜寻。

5.海洋环境监测:潜水艇能够在海底进行环境监测,比如废水排放情况、海洋生态环境等。

四、潜水艇的应用范围潜水艇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1.科学研究:潜水艇用于水下考察、海洋永久观测等水下科学研究。

2.海底维修和救援:潜水艇可以用于海上钻井平台、海底管线或其他工程设施等海上维护和救援工作。

海洋环境对潜艇的影响

海洋环境对潜艇的影响

海洋环境对潜艇的影响随着陆地资源开发的逐渐饱和,有远见的大国们纷纷把国家的战略方向转移到海洋上来,而中国在90年代才逐渐意识到海洋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战略意义。

随着海洋的开发,各国海洋上的摩擦不断增大,并且不断恶化,如仅2012年这一年,我们中国同菲律宾在黄岩岛,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关系一路走向低谷,国内游行不断,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所以说我们掌握制海权,打赢现在海洋战争,捍卫祖国主权,促进未来国家经济继续快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长远作用。

潜水艇是海军作战的重要舰艇之一,它可以在水下机动灵活地运动,用于攻击对方水面上的战舰和水中的潜水艇,也可以袭击陆地上的重要军事目标。

必要时它还可以担负布雷,侦察及运输兵员和重要军事物资。

潜水艇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和突然袭击能力,在水中可以长时间、长距离的持续航行。

而在未来海洋战争中,潜艇具有广阔的前景。

低噪声、大型化、高航速、深潜度和长续航的核潜艇更是海洋战争中的一把利器,所以我们要熟悉海洋环境对潜艇的影响,抓住海洋环境的不同时机用好这把利剑!1.海洋中潜艇危机重重海水的密度跃层、环流对潜艇活动有重大影响,当潜艇遇到海水密度跃层形成的“海底断崖”是会突然下沉,危机潜艇安全。

当潜艇遇到海洋环流时,会产生严重的振动和颠簸,变得难以控制和操控。

海水密度对潜艇升降起决定性影响,潜艇遇上由海水密度引起的内波,航行深度就会发生急剧变化,也可能被死死地压到潜艇的极限深度以下。

1963年4月10日,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进行潜航深度实验时,因为当地海水密度急剧变化,导致潜艇快速下降到其极限深度以下,毫无悬念的是核潜艇受到海底巨大水压成粉碎,129名官兵无一生还。

所以我们必须掌握海底航道的海水密度,充分保障潜艇的航行安全。

海洋环境的测绘也同样重要,2005年1月8日,载有137名艇员的“洛杉矶”级核潜艇“旧金山”号在位于关岛以南560千米的海域触礁,其事故的原因就是美国当局对关系海洋地理环境的海图的不够重视,在2005竟还用1989年绘制的海图,在这份海图上,事故地点没有标示出任何水下礁石山体等主要障碍物,所以说我国需要定期绘制出海洋自然环境的海图,把握海洋环境的变化动向,这样才能保证潜艇顺利出航。

基于多级层次结构的潜艇作战效能水下环境影响评估

基于多级层次结构的潜艇作战效能水下环境影响评估

Ev u i n o n er t r en r men mp tn u al ato fu d wa e vion ti ac i g s bmarn a tc l i e t c i a
e fc en y b ed on m u t— r e h e ar h fi i c as lig ad i r c y
ofn v ga i n s f t a i to a e y,t c ia o c a me n o pe o a t c r c uie a tc lc n e l nta d t r d ta k we e a q r d.Ba e n t e fr t g a e e t— s d o h is — r d s i ma i n r s t i uz y v c o t d,t e s c nd gr d va u ton o nd r t r e io m e nfu— to e uls usng f z — e t r me ho h e o — a e e l a i f u e wa e nv r n nti l e cn u n i g s bma i e ge e a fii n y wa a re t,a h n e r tv ubma i e t c ia fi in y i de rn n r le fce c sc r id ou nd t e i t g a i e s rn a tc le fce c n x
解放 军理 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第l 0卷 增 刊 20 0 9年 1 2月 V 1 0 o. No S 1 . De. 0 c 09 2
J un l f L iesyo ce c n e h oo y( trl ce c dt n o r a o A Unv ri f in ea dT c n lg Naua S in eE io ) P 艇 作 战 效 能 水 下环 境 影 响 评 估

海洋环境对潜艇的影响

海洋环境对潜艇的影响

海洋环境对潜艇的影响海洋环境对潜艇的影响随着陆地资源开发的逐渐饱和,有远见的大国们纷纷把国家的战略方向转移到海洋上来,而中国在90年代才逐渐意识到海洋对我们国家的重要战略意义。

随着海洋的开发,各国海洋上的摩擦不断增大,并且不断恶化,如仅2012年这一年,我们中国同菲律宾在黄岩岛,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关系一路走向低谷,国内游行不断,战争似乎一触即发。

所以说我们掌握制海权,打赢现在海洋战争,捍卫祖国主权,促进未来国家经济继续快速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长远作用。

潜水艇是海军作战的重要舰艇之一,它可以在水下机动灵活地运动,用于攻击对方水面上的战舰和水中的潜水艇,也可以袭击陆地上的重要军事目标。

必要时它还可以担负布雷,侦察及运输兵员和重要军事物资。

潜水艇具有很好的隐蔽性和突然袭击能力,在水中可以长时间、长距离的持续航行。

而在未来海洋战争中,潜艇具有广阔的前景。

低噪声、大型化、高航速、深潜度和长续航的核潜艇更是海洋战争中的一把利器,所以我们要熟悉海洋环境对潜艇的影响,抓住海洋环境的不同时机用好这把利剑!1.海洋中潜艇危机重重海水的密度跃层、环流对潜艇活动有重大影响,当潜艇遇到海水密度跃层形成的“海底断崖”是会突然下沉,危机潜艇安全。

当潜艇遇到海洋环流时,会产生严重的振动和颠簸,变得难以控制和操控。

海水密度对潜艇升降起决定性影响,潜艇遇上由海水密度引起的内波,航行深度就会发生急剧变化,也可能被死死地压到潜艇的极限深度以下。

1963年4月10日,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在进行潜航深度实验时,因为当地海水密度急剧变化,导致潜艇快速下降到其极限深度以下,毫无悬念的是核潜艇受到海底巨大水压成粉碎,129名官兵无一生还。

所以我们必须掌握海底航道的海水密度,充分保障潜艇的航行安全。

海洋环境的测绘也同样重要,2005年1月8日,载有137名艇员的“洛杉矶”级核潜艇“旧金山”号在位于关岛以南560千米的海域触礁,其事故的原因就是美国当局对关系海洋地理环境的海图的不够重视,在2005竟还用1989年绘制的海图,在这份海图上,事故地点没有标示出任何水下礁石山体等主要障碍物,所以说我国需要定期绘制出海洋自然环境的海图,把握海洋环境的变化动向,这样才能保证潜艇顺利出航。

海洋环境对UUV作战使用影响研究

海洋环境对UUV作战使用影响研究

海洋环境对UUV作战使用影响研究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潜水器(UUV)在海上作战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海洋环境中,UUV的使用受到许多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海浪、水下温度、潮流、海洋生物、海底地形等。

因此,研究海洋环境对UUV作战使用的影响,对提高UUV的使用效率和作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海浪是影响UUV作战的最大因素之一。

海浪对UUV的行动和机动能力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恶劣海况下,如大浪、风暴、水流等,UUV的灵活性和控制性会受到很大的挑战,这不仅会影响UUV的导航和稳定性,也会影响其工作任务的完成度。

其次,UUV作战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水下温度。

水下温度可影响UUV的电子设备的工作性能和生命安全。

例如,水温过低或者过高可能导致电池电量减少,传感器灵敏度降低,声纳传递延迟,从而影响控制性能,降低作战效率,这也影响UUV的响应速度和精度。

其中,潮流对UUV作战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潮流的强度和方向变化都会影响UUV的行动速度和稳定性。

在潮流强度较大的情况下,UUV的机动性和灵活性都会受到影响,这极大地影响了UUV的行动效率。

与此同时,海洋生物也是影响UUV作战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洋生物的活动和行动可能会影响UUV的声学和电磁通信性能,从而影响数据传输和信息收集。

此外,UUV和海洋生物的接触也可能导致UUV受损或被挂住,降低UUV作战能力。

最后,海底地形也是影响UUV作战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底地形复杂,如礁石、悬崖等等,非常容易让UUV受到卡住或者爆炸的危险,也会增加UUV的碰撞风险,对UUV的安全性和作战效率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海洋环境对UUV作战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必须采取科学的UUV作战设计和有效的技术手段,以确保UUV的作战利用和任务完成能力。

只有理解和克服海洋环境对UUV的影响,才能最大化UUV作战的效能。

在上文中,我们已经了解到海洋环境对UUV作战使用产生的影响。

海洋环境对船舶运载性能的影响研究

海洋环境对船舶运载性能的影响研究

海洋环境对船舶运载性能的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船舶运输量逐年上升。

但是,在船舶运输中,海洋环境的影响一直是船舶稳定性和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除了天气因素,海洋环境也有着显著的影响,比如海浪、水流、潮汐和海底地形等。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船舶的运载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对海洋环境对船舶运载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海浪海浪可以直接影响船舶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海浪较大和风浪较强时,可能会导致船体发生剧烈的摇晃和滚动,船舶的速度也会减慢。

这可能会对船舶的安全性和运输效率产生影响。

因此在设计船体的时候,需要考虑到海浪对船舶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

二、水流水流是一种比较不稳定的力量,对船舶的影响也比较复杂。

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进行操控,因为水流的流向和速度都可能不断地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会对船舶的运载性能产生影响。

船舶的设计和操作需要考虑到水流的因素,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水域。

三、潮汐潮汐是由于引力作用引起的海洋潮流,会对船舶的航行造成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航行速度会因潮汐的影响而波动,而且在潮汐变化较大的地区,需要额外考虑潮汐的因素,以确保船舶安全。

四、海底地形海底的地形对船舶的运载性能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浅水区航行时,船舶的底部可能会被卡住或受损。

而在深海航行时,则需要考虑到海底地形对导航的影响。

结论:在现代化的船舶运输中,海洋环境对船舶运载性能的影响必须得到充分的考虑。

从设计船舶到实际航行操作,都需要考虑到海洋环境因素。

事实上,海洋环境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船舶运输领域需要重视这一方面的研究,以便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海洋环境,提高安全性和运输效率。

核潜艇物理知识

核潜艇物理知识

核潜艇物理知识核潜艇是一种特殊的舰船,具有非常强大的潜行能力,因此被称为“潜行者”。

它被广泛用于水上作战,可以在海洋深处进行监视,侦察,战斗任务和其他舰船编队支持工作。

为了提高其作战效能,核潜艇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许多物理原理和现实因素。

首先,核潜艇必须考虑海水密度的变化,以及潜行者如何在海水中划动。

海洋中的海水密度不同,它会影响核潜艇的潜行行为,因此感应器会被用来测量海水的密度,以便核潜艇能够在不同的海水深度中更有效地潜行。

此外,在海底潜行时,核潜艇的推进系统也需要考虑到海水的阻力,在海洋深处推进时,核潜艇会受到海底的流体力学影响。

其次,核潜艇的浮力必须合理的调节,以适应浮力和重力的变化。

一般来说,当核潜艇潜入深水时,会受到较大的水压力,从而造成浮力减少,使核潜艇下沉。

因此,核潜艇会安装浮力调节器来控制其上下浮动,保持水面和水中平衡。

再次,核潜艇需要考虑静止抗力和水动力阻力的组合,即如何利用海水的动能来推动潜行者及其编队舰船的行动。

为此,通常会安装特殊的流体动力学设备,如指挥台翼、流体动力学控制叶片和涡轮机等。

这些设备的不同,会对核潜艇的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这部分也是核潜艇设计的关键。

最后,核潜艇的声学特征也必须考虑。

这是由于核潜艇运行时会发出许多噪声,很容易被发现。

因此,许多声学技术,如消音材料、隐形消费、声学反射器等,都会被用来降低核潜艇的噪声表现。

以上是关于核潜艇物理知识的总结。

从海洋密度到浮力调节再到流体动力学技术,以及声学特征,都是核潜艇设计和性能提高的关键因素。

这些技术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和开发,才能获得有效的技术和产品,从而满足军事任务的需要。

潜艇作战环境及应对措施分析

潜艇作战环境及应对措施分析

潜艇作战环境及应对措施分析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1 选题背景介绍1.2 研究意义和价值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二、潜艇作战环境分析2.1 战场环境的特点2.2 作战威胁的来源2.3 潜艇作战环境评估三、应对措施的分析3.1 潜艇武器系统的优化3.2 潜艇信号系统的改进3.3 潜艇装备系统的升级3.4 潜艇作战战术的优化3.5 人员技能水平与培训四、国内外潜艇作战案例分析4.1 欧美潜艇作战典型案例评述4.2 中国潜艇作战典型案例评述4.3 概述两种潜艇作战案例的主要特点五、发展方向及未来研究展望5.1 发展方向概述5.2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研究难点5.3 未来研究展望与建议注:以上仅为提纲建议,实际撰写时仍需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1.1 选题背景介绍潜艇作为一种特殊的武器装备,具有突击、隐蔽、灵活等作战优势,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潜艇作战环境的极端复杂性以及传统潜艇在这种环境下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威胁,使得潜艇作战变得极其困难和危险。

如何面对威胁和挑战,提高潜艇的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内容。

1.2 研究意义和价值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潜艇作战环境及其应对措施,为提高潜艇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具体来说,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包括:(1)增强我国潜艇作战能力。

通过深入分析、评估潜艇作战环境,总结应对措施和经验,为我国潜艇提供有效的作战指导和技术支持,提高潜艇的作战效能和生存能力。

(2)推动潜艇技术创新。

研究潜艇作战环境及其应对措施,有助于探索潜艇作战的新思路、新模式和先进技术,推动潜艇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我国潜艇的综合作战能力。

(3)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研究不仅对我国潜艇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国际潜艇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可以了解国际先进潜艇技术的发展动态,借鉴国际经验,提高我国潜艇技术的水平和竞争力。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目前,潜艇作战环境及其应对措施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领域。

海洋环境对潜艇活动的影响

海洋环境对潜艇活动的影响

海洋环境对潜艇活动的影响
王彦磊;袁博;朱尚卿;元慧慧;路泽廷
【期刊名称】《舰船科学技术》
【年(卷),期】2010(032)006
【摘要】总结了潜艇所担负的多样化任务和在未来高科技海战中的重要地位;从海浪、海流、温度跃层、密度跃层、声场特征、海洋内波和海底地形等海洋环境的7个方面论述其对潜艇活动及艇载武器效能的利弊影响,初步探讨如何趋利避害,使"海洋环境效应"这一海战场上的第3种重要力量,成为发挥我方潜艇及艇载武器装备效能的倍增器.
【总页数】4页(P52-55)
【作者】王彦磊;袁博;朱尚卿;元慧慧;路泽廷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100081;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100081;中国人民解放军61855部队,北京,100094;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100081;中国人民解放军61741部队,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31
【相关文献】
1.分层海洋环境对潜艇腐蚀相关静态电磁信号的影响研究 [J], 陈聪;蒋治国;姚陆锋;龚沈光
2.基于Vague集的潜艇航行安全海洋环境影响评估 [J], 徐彬;杨晓东
3.海洋环境对潜艇作战的影响效能 [J], 莫军;李博
4.海洋环境对索马里-印度洋地区海盗活动的影响 [J], 张岩;韩志刚;孙强;陈振涛;刘海磊
5.海洋环境对潜艇活动的影响 [J], 韩晓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环境对潜艇作战效能的影响

海洋环境对潜艇作战效能的影响

【潜艇作战的地位】一个多世纪以来,潜艇以特有的隐蔽性、灵活性和续航力成为海军作战的核心力量,是用于探测、跟踪和与敌水面舰艇、潜艇进行交战的重要武器,是支援海上阻击和海上控制作战的主要力量。

潜艇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较强的突击能力。

攻击核潜艇以鱼雷、水雷、反舰导弹、反潜导弹、陆攻导弹为武器,执行反潜、反舰、海上封锁和对地等作战任务,并在/兵力投送、发射巡航导弹打击海岸或远程内陆设施任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潜艇在靠近海岸线的海域可作为情报传输、监视和侦察平台,实时提供有关敌人的军力、部署、基本设施及敌人的意图等方面的情报。

装备高频舰载或舷侧扫描声呐以及遥控水雷探测设备(无人潜行器UUV)的潜艇,最适合进行隐蔽的反水雷作战。

潜艇还一直用于秘密投放和撤回特种部队。

在未来海战中,我国潜艇可在广阔洋域内灵活部署、广泛机动,遂行多种作战任务。

潜艇战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水下环境的重要性】在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海战逐渐成为涉及太空、空中、海面、水下和海底/五层0三维空间的立体战争。

作为战场空间的海洋环境,与敌我双方的军事训练、作战对抗、装备的适应性以至作战保障、后勤保障等均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海上军事装备体系所形成的各种海上作战能力均会受到复杂海洋环境的影响。

从海上作战角度看,掌握战场海洋环境与掌握敌情态势同等重要,是在作战准备和对抗行动中取得主动权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战争状态水下战场态势实时评估或战场仿真都是为了发挥武器平台及武器装备在特定海洋环境中的作战效能。

当潜艇处于近水面航行状态时,海面气象水文条件将会对潜艇正常巡航和作业产生影响;当潜艇遇到海洋内波时,会产生严重的振动和颠簸变得难以操纵和控制。

海水密度跃变层形成的液体海底和液体断崖效应,对潜艇的上浮下潜操作产生很大影响;潜艇可以借助温跃层和复杂海底地形隐蔽自己;声呐探测设备是潜艇的耳目,它是潜艇在水媒质环境中利用声波作为信息载体对水中目标进行探测、定位、识别、跟踪以及实现水下导航和通信、水声对抗等的主要设备。

海洋环境对水下航行安全影响的综合评估

海洋环境对水下航行安全影响的综合评估

海洋环境对水下航行安全影响的综合评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海洋环境对水下航行安全的影响愈发受到重视。

海洋状况复杂多变,如何在保证航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利用海洋资源成为了科技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海洋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对其对水下航行安全的综合评估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物理环境对水下航行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

海洋具有重力、浮力、阻力等与陆地大不相同的物理特征,因此在海洋中行驶的船只需要根据海洋的物理特征来进行调整。

海流、潮汐、风暴等是物理环境对航行安全的主要威胁。

航行时要充分考虑这些自然因素,避免船只被海流和潮汐带走或被风暴捕获。

其次,化学环境也会对水下航行安全产生影响。

海水中化学物质的浓度变化可能会影响船只的运行情况。

海水中含有大量盐分,如果这些盐分积聚在船舶的水冷却系统中,就会引起系统故障,从而影响船只的运行稳定性。

此外,海洋生物对水下航行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海洋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其中一些生物如水母、贝类等都会对船只产生影响。

在航行过程中,船只不慎碰到一些动物,很可能导致水下设备受损,可能引起大面积故障以及影响船只的移动速度等问题。

此外,海洋中的水草、珊瑚等也会影响船只行驶路线,因此在航行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生物探测,避开区域内的海洋生物。

总结来看,在评估海洋环境对水下航行安全的影响时,我们应该从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要想保证水下航行的安全性,就必须深入地研究海洋环境特征,从而为水下航行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以保证航行的稳定和安全。

海洋环境对水下航行安全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相关数据来深入了解这个问题。

在以下内容中,我们将会涨到一些反映海洋环境对水下航行安全影响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首先,物理环境是影响水下航行安全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际海事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因风暴、海浪等物理环境原因造成的船只损失和人员伤亡案件都有发生。

据统计,自2010年至2019年,全球因风暴和海浪导致的120艘船货值达到了约44亿美元,其中数量最多和货值最高的是大型油轮和货轮。

潜水艇的作用

潜水艇的作用

潜水艇的作用潜水艇是一种能够在水下航行的水面舰艇。

它的主要用途是在水下进行侦察、打击敌军海上舰艇和潜艇、布雷和搜救等任务。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讨论潜水艇的作用。

首先,潜水艇在军事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悄悄地深入敌方海域,进行侦察和情报收集工作。

通过潜水艇的机密侦察,军方能够得知敌方舰队的数量、型号和行动方向等信息,为作战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此外,潜水艇还可以使用导弹、鱼雷和近身武器等装备,对敌方水面舰艇和潜艇进行攻击。

潜水艇在水下航行,避免了敌方雷达和卫星的侦测,增加了打击敌方的突然性和效果性。

其次,潜水艇在海洋科学研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们利用潜水艇进行深海考察,探索海洋中未知的领域。

潜水艇能够下潜到几千米深的海底,观察和记录海洋生物、地质结构和海洋环境等信息,为人类对海洋的认知做出贡献。

此外,潜水艇还能配备大型潜水器材,进行海洋资源的勘探和采集,如采集海底矿产和石油等。

此外,潜水艇在搜救和救援行动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船只在海上遭遇事故或遇险时,潜水艇可以迅速到达事故地点,进行搜救行动。

潜水艇可以通过声纳和声呐等设备,检测到船只的位置和坐标,然后使用潜水器材救援被困人员。

同时,潜水艇还可以提供必要的医疗援助和物资支持,确保被救援者的安全。

总的来说,潜水艇在军事、科学研究和救援行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悄无声息地在水下航行,对敌人进行侦察和攻击,提供关键情报供作战决策使用。

同时,潜水艇还能启动科学考察,探索海洋中未知的领域,为人类对海洋的认知做出贡献。

最后,潜水艇还能在海上救援行动中提供及时的支持,确保被困人员的生命安全。

因此,潜水艇是现代海军力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艇作战的地位】一个多世纪以来,潜艇以特有的隐蔽性、灵活性和续航力成为海军作战的核心力量,是用于探测、跟踪和与敌水面舰艇、潜艇进行交战的重要武器,是支援海上阻击和海上控制作战的主要力量。

潜艇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大的自给力、续航力和较强的突击能力。

攻击核潜艇以鱼雷、水雷、反舰导弹、反潜导弹、陆攻导弹为武器,执行反潜、反舰、海上封锁和对地等作战任务,并在/兵力投送、发射巡航导弹打击海岸或远程内陆设施任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潜艇在靠近海岸线的海域可作为情报传输、监视和侦察平台,实时提供有关敌人的军力、部署、基本设施及敌人的意图等方面的情报。

装备高频舰载或舷侧扫描声呐以及遥控水雷探测设备(无人潜行器UUV)的潜艇,最适合进行隐蔽的反水雷作战。

潜艇还一直用于秘密投放和撤回特种部队。

在未来海战中,我国潜艇可在广阔洋域内灵活部署、广泛机动,遂行多种作战任务。

潜艇战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水下环境的重要性】在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海战逐渐成为涉及太空、空中、海面、水下和海底/五层0三维空间的立体战争。

作为战场空间的海洋环境,与敌我双方的军事训练、作战对抗、装备的适应性以至作战保障、后勤保障等均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海上军事装备体系所形成的各种海上作战能力均会受到复杂海洋环境的影响。

从海上作战角度看,掌握战场海洋环境与掌握敌情态势同等重要,是在作战准备和对抗行动中取得主动权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战争状态水下战场态势实时评估或战场仿真都是为了发挥武器平台及武器装备在特定海洋环境中的作战效能。

当潜艇处于近水面航行状态时,海面气象水文条件将会对潜艇正常巡航和作业产生影响;当潜艇遇到海洋内波时,会产生严重的振动和颠簸变得难以操纵和控制。

海水密度跃变层形成的液体海底和液体断崖效应,对潜艇的上浮下潜操作产生很大影响;潜艇可以借助温跃层和复杂海底地形隐蔽自己;声呐探测设备是潜艇的耳目,它是潜艇在水媒质环境中利用声波作为信息载体对水中目标进行探测、定位、识别、跟踪以及实现水下导航和通信、水声对抗等的主要设备。

声呐信号的传播会受到季节、水域、内波、潮汐、海流、海面波浪、海底沉积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海洋气象、海洋水文、海洋地质等方面的海洋环境对声呐装备的作战效能、隐蔽性、适应性、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

因此,只有充分了解掌握海洋环境信息,建立完善的军事海洋环境保障体系,有效利用水下战场环境模拟仿真和效能评估,趋利避害,才能使潜艇以及艇载声呐、武器装备在水下战场环境中发挥最佳效能,才能使指挥员对作战海区环境一目了然,占据有利地形,使用最佳武器平台攻击对手,才能使海洋环境效应成为我方作战武器装备效能的倍增器。

【海洋环境对潜艇效能的影响】海洋环境就是指影响潜艇及艇载武器、探测设备的整体技术、战术性能的海洋气象、海洋水文和海洋地质等方面的自然条件,其直接影响潜艇战术行动的作战效能。

如潜艇稳定性和操纵性会受到海浪、海流和内波的影响;艇载武器作战效能会受到强剪切流、海面状况和声场环境的影响;声呐探测效能发挥会受到温跃层、声跃层、内波和中尺度涡漩的严重制约,对潜艇的探测和隐蔽有着致命的威胁。

影响潜艇战和反潜战的海洋环境参数有海面风、潮汐、海流、海洋锋、温度跃层、密度跃层、声场结构、海洋内波和海底地形等海洋环境要素。

一、海浪潜艇的主要战术技术任务是在近水面航行情况下完成的,近水面航行状态主要包括通气管航行状态(一般常规潜艇采用)、潜望镜深度航行状态和使用武器(发射弹道导弹、飞航弹和鱼雷)时所需的深度航行状态,这也是潜艇正常巡航和作业使用的水下航行状态。

海浪直接影响潜艇近水面航行的稳定性、导弹发射窗口、导弹出水姿态及声呐探测的上边界条件。

1)海浪和海流影响潜艇近水面航行稳定性。

如潜艇水面垂荡时,水线面面积变化剧烈,艇首和艇尾容易被淹没;纵摇时螺旋桨容易出水;潜艇结构决定横摇阻尼小,横摇十分剧烈,指挥台围壳、舵梢在剧烈摇晃时可能触水等。

2)海浪影响潜射导弹发射窗口及导弹出水姿态。

舰载潜射导弹对潜艇潜深、艇体摇摆等参数有限界要求,只有在艇体运动环境满足要求时才能开锁进行发射,有1个允许发射时间窗口。

对于大浪的恶劣海况,艇体摇摆剧烈,潜深变浅,发射窗口变短,且出现概率小,甚至因潜深无法保持而不能完成武器发射任务。

潜射弹道导弹的出水姿态是影响其作战效能的关键因素,导弹潜艇实施超视距攻击时,不仅与作战海域的水文环境有关,还将受到气象环境的影响。

3)海面作为声呐信号的上边界,直接影响声呐探测效能,海浪决定海面粗糙程度。

当海浪大时,海面粗糙度就大,易形成海面混响,影响水中潜艇声呐装备效能以及反潜直升机搜索效能发挥。

二、海流(海流貌似还会影响潜艇的定位)潜艇水下航行主要受潮流、定海流和风生流的影响。

由于海流的流幅多数比较宽,流速也比较大,对航海产生明显的影响。

潜艇在有海流存在的海域航行,必须及时修正航向、航速,否则会改变计划航线,加长航程,有可能出现航海事故或影响作战、训练任务的完成。

潜艇通过敌方控制的海峡和反潜封锁区计划航线时,为避开敌声呐搜索,可利用深层流进行漂航,以增强潜艇的隐蔽性;潜艇可以借助涨潮流进入敌人港口布雷,利用退潮流退出;潜艇在布设水雷时,海流会使锚雷的锚链倾斜,增加其深度,使飘雷偏离原来位置,无法完成预定作战任务。

潜艇在大洋环流区域航行时,应尽量选择顺流航行,节省燃料,提高航速,延长水下航行时间。

三、温度跃层温跃层直接影响潜艇在水下最重要的优势——隐蔽性。

海水由于受太阳辐射加热和海面混合等物理过程的影响,其温度的垂直分布一般呈分层结构。

温跃层是海洋水声学中至关重要的环境参数,对于计算潜艇的隐蔽深度、控制水下精确制导武器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说来,夏季,海面太阳辐射加热后,上层海水的温度比下层热,换能器基阵发射的声波束就会发生折射,从海面弯向海底。

前方潜艇近在咫尺,但声呐却测不到,这时,要把换能器基阵向上仰起来,才能探测到潜艇。

冬季,北方海区上层海水的温度比下层低,声呐发射的波束就会弯向海面,因而探测的距离比较远,同一部声呐,冬季侦察效果总比夏季好得多。

不过,若潜艇躲到几百米下的深水中,在冬季,声呐就不易探测到,此时,需要将换能器基阵俯下一个角度才行。

要想利用季节和海区温跃层情况,躲到声波难以到达的盲区,达到隐蔽性,就必须熟悉海区情况,掌握水文条件对声呐的影响,机动灵活地搜索,才能有效地发挥声呐的作用,迅速准确地发现目标。

四、密度跃层海水的密度跃层对潜艇上浮下潜操作有重大影响。

海水密度跃层在水中能阻止其上下海水的对流。

在其上密度小、下密度大的正密度梯度跃变层中,海水的浮力明显增大,潜艇能相对稳定地保持悬浮状态,如同座底,故称为液体海底。

液体海底能使潜艇停车静卧于其上隐声待机,达到攻击的突然性的目的。

而当密度跃变层为负梯度时,其上为密度大,其下为低密度,在该水层潜艇很容易丧失正浮力,故称为液体断崖。

当潜艇遇到海底断崖时,会突然下沉,危及潜艇安全。

五、声场特征声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海洋环境要素,它决定着声波的传播路线,影响着所有其他的声学现象。

声速在传播时不断改变,向速度更慢的方向折(折射)。

因海水物理性质垂直分布特点,声传播速度发生极大变化的水层称为声跃变层。

声速剖面结构对声传播路线的影响有直线、向海底偏转、向海面偏转、分裂衍射和声道传播等几种模式声波以向海面偏转和声道传播模式传播时,通过反复的折射和反射,声波被束缚在声道和近海面区域,形成声道效应和海面波导效应,在这些声线汇聚区可进行长距离声呐探测,而声线汇聚区以外为阴影区,处于该区域的潜艇可避免被主动声呐探测。

海洋分层中尤其是海水温度随深度降低所形成的负声速梯度,容易形成声盲区,有助于潜艇避开声呐侦查进行潜航和声隐蔽的。

利用深海水下声道产生的汇聚区效应,可将声呐作用距离扩大至几个汇聚区距离上,潜艇声呐可以利用声传播过程中形成的汇聚区,增大声呐的探测距离,做到远距离先敌发现。

通常把声波在海洋环境下所呈现的普遍和异常变化特征称之为水声环境效应。

海洋水声环境是比大气更具地域性、更多变并且参数变化值更大的复杂环境。

海洋中的跃层、锋面、内波、中尺度涡旋、海底地形、海底地质等对声传播都会造成强烈影响。

从有关发表的传播损失异常观测资料可以估计,内波导致的传播损失异常可达25dB锋面可达30dB,中尺度涡漩可达25dB。

水声装备效能在复杂海洋环境中都将会产生或强或弱的不稳定变化,甚至导致声呐系统出现盲区或弱视区,严重影响声呐的远程探测。

六、海洋内波海洋内波的存在使海洋内部产生大振幅垂向波动,在跃层界面上下的水体中引起速度剪切,当运动物体(如潜艇、鱼雷等)穿越内波影响区域时,其运动稳定性或运动姿态会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运动轨迹,深入研究这种现象和规律,对海军战场环境建设非常重要。

海洋内波对潜艇的影响包括潜艇的适航性、耐波性、安全性、航道航线的选取、探测和反探测等。

1)噪音。

在内波频发海域活动的潜艇,其发动机等设备产生的噪声可能由于海洋内波的存在而很快衰减,这有利潜艇的隐蔽。

2)操作。

水下航行中的潜艇在遇到突然而至的内波时,潜艇的操作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会受到影响。

停坐在跃层上的潜艇,在随跃层处海洋内波做大幅度的上下波动时,当潜艇的艇长尺度远小于内波的波长时,潜艇随着内潮波波浪起伏,一般比较平稳;当潜艇的艇长尺度远大于内波的波长时,内波只能使潜艇产生幅度较小的上下颠簸;而当潜艇的艇长尺度与内波的波长大小相当时,潜艇随内孤立波的颠簸就比较大,如果此时潜艇潜深较浅(接近水面),就会露出水面或与海面上的船只发生碰撞,而如果潜深较深从而接近海底,潜艇可能会在波谷经过时因下俯而触底发生事故。

3)航线。

如果潜艇对海洋内波的适应性较差,在选取其航线时,必须利用内波分布特征背景知识,避开海洋内波多发的区域。

4)武器发射。

在水下发射鱼雷,当鱼雷在穿越内波区时受内波引起的剪切流的影响,鱼雷在水中和出水时的姿态将异于没有内波的情况,严重影响鱼雷打击目标的准确性。

在筹划潜艇展开航路或在某海域待机时,最主要的是在敌反潜兵力和兵器搜索的背景下尽最大可能地利用海洋分层保持隐蔽性,也就是要尽最大可能充分利用包括内波在内的中尺度现象。

在任何情况下沿展开方向应使潜艇航路靠近存在内波中尺度现象的海域,待机区也尽量处在此海域。

尤其是常规动力潜艇往往需要在战斗区充电,充电时自噪声强度高,暴露空间大,可利用内波造成的强烈声场起伏迅速潜入中尺度现象海域进行充电。

七、海底地形地质随着声呐探测技术不断发展对潜艇的威胁也不断增加,需要潜艇进行近海底机动,以有效降低敌方声呐探测到的概率。

海底作为潜艇活动空间的下边界,对潜艇的声呐探测、隐蔽战术和近海底机动操作有很大影响。

1)海底作为水声信号传播的下边界,对其传播特性有很大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