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 必读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张骞 精品
老胡《史记选读(张骞)》课件(2)
公元前二世纪,张骞出使西域以前,匈奴贵族 势力伸展到西域,在焉耆等国设有幢仆都尉,向 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赋税诸国,取畜给焉”, 对这些小国进行奴役和剥削。 当时,正在伊犁河流域游牧的大月氏,是一个著 名的“行国”,40万人口。他们曾居住在敦煌和 祁连山之间,被匈奴一再打败后,刚迁到这里不 久。匈奴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因此, 大月氏与匈奴是“世敌”。 汉朝日趋强盛后,计划积极地消除匈奴贵族对北 方的威胁。汉武帝听到有关大月氏的传言之后, 就想与大月氏建立联合关系。于是,准备派人出 使西域。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结果
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 化交流频繁。
葡萄
核桃
苜蓿
石榴
汗血马、 乐器、 天马 歌舞等
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 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
张骞的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 各国与西汉的联系,为汉朝经营西域打 下了良好的基础,打通了一条当时世界 上最长的交通路线,即著名的丝绸之路, 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增设了 西域护都,也为之后的东汉班超经营西 域打下了夯实
5. 常见虚词 以其头为饮器 他们的(代词) 汉方欲事灭胡 正在(副词) 闻此言,因欲通使 于是(副词) 乃募能使者 就(副词) 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 一起(副词) 居匈奴中,益宽 逐渐(副词) 若欲何之 你(代词) 诚得至,反汉 如果(假设连词) 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尽(副词) 殊无报胡之心 很(副词) 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终究(副词)
②建元:汉武帝第一个年号(前140--前135)。③是 时:这时。④与:结交。⑤更:经过。⑥使:出使。 ⑦堂邑氏:姓。胡奴:指一位匈奴奴隶。甘父:胡奴 的名字。⑧传诣:转送到,移送到。诣,到……去。 ⑨节:符节,使者的凭信物。
中外名人传记的百部
全套138部,每部都包含PDF和TXT两种文档格式。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爱迪生传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爱因斯坦传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安徒生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巴顿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巴尔扎克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巴浦洛夫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白居易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贝多芬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毕加索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波伏瓦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波朗特三姐妹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曹操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曹雪芹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柴可夫斯基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成吉思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慈禧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达芬奇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戴高乐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德彪西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邓肯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迪斯尼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东条英机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杜甫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杜鲁门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恩格斯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法拉第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范仲淹传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梵高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弗洛伊德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伏尔泰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伽利略传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甘地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高尔基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哥白尼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歌德传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顾宪成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哈默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海明威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海瑞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韩信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韩愈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汉高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黑格尔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亨利福特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洪秀全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华盛顿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华兹华斯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居里夫人传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卡内基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康熙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孔子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拉宾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老子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白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大钊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鸿章黄波编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清照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时珍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秀成锦多编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煜黄清华编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约瑟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李自成赵鹏举编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利马窦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梁启超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梁漱溟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列宁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林肯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林则徐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刘秀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隆美尔传薛菲李隽编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卢梭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鲁迅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陆游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罗丹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罗斯福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洛克菲勒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马尔萨斯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马可波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马克思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马克吐温傅春生编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麦克阿瑟传薛莨姚黄编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莫里哀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莫奈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默罕默德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拿破仑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尼采万志勇编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牛顿传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诺贝尔传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普希金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戚继光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乾隆姚佩旭编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秦始皇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丘吉尔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秋瑾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屈原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萨特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塞万提斯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莎士比亚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沈从文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石评梅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释迦牟尼传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松下幸之助传敬言石肖编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苏轼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泰戈尔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唐太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陶渊明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铁托传敬言石肖编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屠格涅夫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托尔斯泰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陀思妥耶夫斯基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王安石中外名人传记百部-王阳明王旭编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文天祥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武则天吴小曼编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希特勒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夏完淳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项羽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辛弃疾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雪莱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亚里斯多德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耶稣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叶卡特琳娜二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雍正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雨果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袁崇焕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岳飞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张居正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张骞中外名人传记百部-郑成功孙野编著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朱可夫传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朱元璋中外名人传记百部-诸葛亮传敢峰主编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庄子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卓别林传敢峰主编本套书是《中外名人传记故事丛书》,讲述了中外名人的历史往事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
中国名人故事之(张骞、文成公主、郑和)写作素材
中国名人故事之(张骞、文成公主、郑和)写作素材张骞张骞(qiān)是西汉时期的外交家。
自从张骞开辟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逐渐形成了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城、中亚、西亚至欧洲的路上交通道路,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张骞的一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形成关系密切。
回望历史,让我们一起去重温他肩负国家责任、不辱使命的光辉事迹吧。
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那里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匈奴甚至屡次侵犯汉王朝疆域。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决心反击匈奴。
西域的大月氏曾屡遭匈奴的侵略,和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
汉武帝决定派出一位使者,前往大月氏传递友好的心意,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
在这之前,因为匈奴的阻挠,还没有使者去过西域,人们对于那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缺乏了解。
况且,大月氏人以游牧为生,经常迁徙,没有固定的居住地。
出使西域的艰难不言而喻,张骞勇敢地站出来,临危受命。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领一百多人的队伍,从长安出发,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
不幸的是,在途中他们被匈奴抓住了,匈奴的最高首领单(chán)于下令把张骞扣押起来。
在匈奴的威逼利诱面前,张骞威武不屈,“持汉节不失”,始终不忘使命。
十多年过去了,张骞终于找到机会,趁着匈奴人对他放松戒备,逃了出来。
张骞一-路西行,一路打听,最后得知大月氏人已经离开伊犁河谷,迁徙到了更远的地方。
张骞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到达了大月氏,却发现大月氏人已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不再想复仇匈奴了。
张骞劝说大月氏人无效,只好动身返回家乡。
归途中,张骞又被匈奴人抓住,被扣留了一年多才得以脱逃,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长安。
回到长安后,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在西域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在这次远行中,张骞对西域的风土人情、物产资源等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棕色插画风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拓者人物介绍PPT
首使西域
元光六年(前129年),匈奴监视渐有松弛,张骞趁匈奴人不备 带领其随从,逃出了匈奴人的控制区。
张骞到大宛后,向大宛国王说明了自己出使月氏的使命和沿途种 种遭遇,大宛王为了能够与汉朝通使往来,热情款待张骞后,派 了向导和译员,将张骞等人送到康居(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 斯坦境内),康居王又遣人将他们送至大月氏。
人物评价
张骞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及欧洲等国交往的大门。
同时,也通过他的外交实践,第一次张扬起 国与国之间平等、诚信交往的外交理念,构 建了汉与西方国家友好交往的桥梁,促进了 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为中国汉 代昌盛和后世的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整个世界的文明与进 步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使西域
元狩四年(前119年),在 失去河西走廊后,匈奴向西 北退却,依靠西域诸国的人 力、物力,与西汉对抗。汉 武帝再任张骞为中郎将,率 300多名随员,携带金币丝 帛等财物数千巨万,牛羊万 头,第二次出使西域。
此行的目的,一是招与 匈奴有矛盾的乌孙东归 故地,以断匈奴右臂; 二是宣扬国威,劝说西 域诸国与汉联合,使之 成为汉王朝之外臣。
由于张骞等人的沟通,此后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天马、汗 血马等良种马传入,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萝卜和地毯等传入内 地,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织品、 金属工具等,传到了西域,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连通西南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回汉后,向汉武 帝报告了自己出使过程中所了解到的 情况。在此以前,汉代的君臣还根本 不知道,在中国的西南方有一个身毒 国的存在。正是由于张骞的报告和记 述,汉庭才了解到华夏的外部世界。
名人传记文言助读——张骞传
【名人传记文言助读】张骞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
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注释]①郎:郎官,一种官职。
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乃募能使.者()②径匈奴,匈奴得.之()③传诣.单于()④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头为饮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月氏遁而.怨匈奴/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无与共击之./何陋之.有D.西北国始通于.汉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4)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
【答案】(1)①出使②俘获③到,往④离开(2)A(3)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4)骞持汉节不失。
(骞)俱亡归汉。
【翻译】张骞,是汉中人,建元年中当上了郎官。
当时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匈奴打败了月氏王,把他的头作为饮水的器皿,月氏王逃亡并因此怨恨匈奴,但是没有人能帮助他一同攻击匈奴。
汉朝正想准备消灭匈奴,听说此事后,想要派出使者到月氏,路途必然要经过匈奴境内,于是招募能够出使月氏的人。
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召,出使月氏,与堂邑甘父一起从陇西出关。
经过匈奴的时候,匈奴抓住了他们,押送到单于那里。
单于扣留了张骞十多年,给他择取了妻室,并且有了儿子,然而张骞始终保留着汉朝的符节,不肯投降。
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汉朝历史人物——张骞(汉代杰出的外交家)
汉朝历史人物——张骞(汉代杰出的外交家)历史人物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
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 。
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目录1人物生平2成就影响3历史评价4后世纪念5文献记载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张骞生年及早期经历不详,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
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 。
[1]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
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2] 楚汉战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乘机扩张势力,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和西部广大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奴隶主政权和强大的军事机器。
西汉初年,匈奴冒顿单于征服西域,设僮仆都尉,向各国征收繁重的赋税。
匈奴还以西域作为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经常侵占汉朝的领土,骚扰和掠夺中原居民。
西汉王朝的统治者在同匈奴斗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特别是汉武帝即位后,从匈奴降人的口中得知西迁的大月氏有报匈奴世仇之意,但苦于无人相助,便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欲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断匈右臂“。
首使西域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
最新-高考语文 必读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司马迁 精品
高考必读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司马迁中华名人传记司马迁传XXX编著司马迁传・1·目录前言…………………………………………………001第一章童年时代…………………………………005第二章南北漫游…………………………………013第三章漫漫仕途…………………………………047一、入仕……………………………………………047二、奉使蜀滇………………………………………056三、扈从封禅………………………………………064四、负薪塞河………………………………………075五、太史令…………………………………………081第四章祸起李陵案………………………………100第五章《史记》…………………………………117司马迁传・1·前言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
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现在,已有几千年了。
在这数千年之中,不知上演了多少幕悲喜剧,不知重复了多少回月缺月圆、聚散离合。
来来往往的人们,在历史之中穿梭,纷纷纭纭的历史,在人群中前行。
大江东去,淘去了多少泥沙,也留下了多少沉淀。
来来往往的人们,有的死了,有的还活着;有的永远死了,有的却永远活着,如他,司马迁!司马迁的名字是和《史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史记》从史学和文学两方面给人们做出了范例。
3000年的历史画卷,在《史记》中得以一一展现,3000年的灿烂文化,在《史记》中得以宏扬光大。
鲁迅评《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毫不过分的。
司马迁将《史记》奉献给了人类文明,将自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展示给了人类社会,然而他自己的生平事迹,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这难道是命运的捉弄吗?一个记载了历史的人,历史却没有将他记载下来。
我们现在能了解到的、能查证到的,有关司马迁生平事迹的记载太少了。
历史上有关司马司马迁传・2·迁的传记资料,主要的只有《史记》中的《太史公自序》和《汉书》中的《司马迁传》两篇,而且《司马迁传》中的内容,也多是《太史公自序》的重复。
高中语文《张骞》PPT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 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 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 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
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 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由于 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 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好在甘父射得一 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 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张骞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 人。公元前139年,他 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 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 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
奴。
汉武帝为何派张骞出使西域? (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巩固西北边防。
(2)开拓疆土。
表表示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路线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 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 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 域遇就到被了占什据么此困地难?的他匈出奴使骑西兵域发的现成。功张给赛了我和们 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 培 根 72、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 —— 塞万提斯 73、不要将过去看成是寂寞的,因为这是再也不会回头的。应想办法改善现在,因为那就是你,毫不畏惧地鼓起勇气向着未来前进。
高中历史之历史百科一代伟大的探险家张骞素材
一代伟大的探险家张骞一、公元前138年,一支100多人的使团走出长安城,径直往西而去。
他们的目标,是一个据说在遥远西方名叫月氏的国家。
走在队伍最前头的是一名手持汉节的年轻官员。
他,就是“以郎应募,使月氏”的张骞。
郎,是皇帝的侍从官,没有固定职务,又随时可能被授以重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等待提拔的后备干部。
首次代表汉帝国出使的张骞绝对不会想到,他的这趟外交之旅将是历经艰难险阻,九死一生,十三年之后才得以回到长安;更不会想到,他将成为改变汉帝国的地理版图,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在长安城巍峨的皇宫殿楼上,年仅18岁的汉武帝刘彻满眼期望地目送使团一步一步地消失在视线之外。
这是他即位的第三年,真正把持汉帝国命脉的是自己的奶奶,太皇太后窦氏。
就在这年初,一群来降的匈奴人带来了一条让他很兴趣的情报:祁连山下有一个部落被匈奴击败,国王的头颅被匈奴单于割下来做成酒杯,国破家亡的月氏被迫背井离乡,去了更远的西方。
月氏人一直想报仇雪恨,重返故里,只是势单力薄,无人援助。
这个消息,让刘彻异常兴奋。
一个大胆的战略构想开始在脑海出现:如果能够联手大月氏,岂不可以东西夹击匈奴,一雪前辱?从整个形势来看,联合大月氏,沟通西域,在葱岭东西打破匈奴的控制局面,建立起汉朝的威信和影响,确实是孤立和削弱匈奴,配合军事行动,最后彻底战胜匈奴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步骤。
西汉建国时,北方即面临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威胁。
这个民族,就是匈奴,其首领被称作“单于”。
游牧在北方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曾经是亚洲大陆上最强大、幅员最辽阔的游牧部落,成为横亘在东西方之间的可怕力量,他们控制的地域东起辽东,横跨蒙古草原,西与羌、氐相接,北达贝加尔湖,南抵河套及今山西、陕西北部。
雄踞在高原大漠上,俯瞰着东亚腹地的的匈奴,不仅是汉帝国的一个麻烦制造者,更是东亚大陆诸国的梦魇。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冬,冒顿单于率骑兵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
历经楚汉争霸的刘邦亲领三十二万大军迎战,企图一举击溃匈奴主力。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介绍[5篇]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介绍[5篇]第一篇:中外名人传记百部介绍中华名人传记部分(全59部)中华名人传记----帝王卷:(11部)《曹操传》,《成吉思汗传》,《汉高祖传》,《康熙传》,《刘秀传》,《乾隆传》,《秦始皇传》,《唐太宗传》,《武则天传》,《雍正传》,《朱元璋传》。
中华名人传记----名臣卷:(9部)《海瑞传》,《李鸿章传》,《林则徐传》,《王安石传》,《夏完淳传》,《曾国藩传》,《张居正传》,《张骞传》,《诸葛亮传》。
中华名人传记----名将卷:(10部)《韩信传》,《洪秀全传》,《李秀成传》,《李自成传》,《戚继光传》,《文天祥传》,《项羽传》,《袁崇焕传》,《岳飞传》,《郑成功传》。
中华名人传记----名女卷:(2部)《慈禧传》,《木兰奇女传》。
中华名人传记----思想家卷:(8部)《范仲禹传》,《顾宪成传》,《孔子传》,《老子传》,《梁漱溟传》,《鲁迅传》,《王阳明传》,《庄子传》。
中华名人传记----文学家卷:(16部)《白居易传》,《曹雪芹传》,《杜甫传》,《韩愈传》,《李清照传》,《李时珍传》,《李白传》,《李煜传》,《陆游传》,《屈原传》,《沈从文传》,《石评梅传》,《司马迁传》,《苏轼传》,《陶渊明传》,《辛弃疾传》。
中华名人传记----近代革命家卷:(3部)《秋瑾传》,《梁启超传》,《李大钊传》。
世界名人传记部分(全79部)世界名人传记----思想家卷:(10部)《恩格斯传》,《默罕默德传》,《尼采传》,《萨特传》,《释迦摩尼传》,《耶稣传》,《马克思传》,《黑格尔传》,《利玛窦传》,《卢梭传》。
世界名人传记----政治家卷:(18部)《铁托传》,《希特勒传》,《巴顿传》,《戴高乐传》,《东条英机传》,《杜鲁门传》,《华盛顿传》,《列宁传》,《林肯传》,《罗斯福传》,《麦克阿瑟传》,《拿破仑传》,《丘吉尔传》,《叶卡特琳娜二世传》,《甘地传》,《拉宾传》,《隆美尔传》,《朱可夫传》。
张謇小传
张謇小传张謇(1853——1926),字季直,以行为字,号蔷庵,祖籍江苏常熟,出生于江苏通州。
张氏生于咸丰三年,卒于民国十六年,这是一个被梁启超称为“四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
他是我国近代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一生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为己任,对我国近代历史走向产生深远影响,其影响力之大,足可与孙中山、袁世凯、梁启超诸人相比。
张氏享年七十四岁,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大体说来可分为四个阶段:从咸丰三年(1953)到同治十三年(1864)为第一阶段,这是他人生事业的起始期;同治十三年到光绪二十年(1894)为第二个阶段,历经波澜,终于达到人生第一个高峰期;光绪二十年到民国四年(1915)是第三个阶段,他在政商两方面成就均达至顶峰;民国四年到十五年(1926)是他生命中的最后的阶段,盛极转衰,开始走人生的下坡路。
第一阶段(1853——1874)这个阶段的张謇和当时中国绝大多数读书人一样,渴望读书应举,光耀门楣。
少年时代,张謇家庭尚算富裕,其父以富农兼营商业,因此张氏拥有较好的物质条件用以读书进学。
加之本人聪颖好学,五岁能诵千字文,因而十六岁即中秀才。
这在当时是相当了不起的一件事,父母、亲戚、邻里莫不兴高采烈。
然而乐极生悲,张謇“冒籍”被人揭发出来。
原来,张謇出身“寒籍”(清代指三代以内没有功名的人家为寒籍),按制是没有资格参加考试的,张家求进心切,于是和如皋张氏商量,让张謇托名如皋张氏之子应试。
对方本来答应了,大概认为张謇不可能考中。
孰料张謇一鸣惊人,于是如皋张氏不断派人来向张謇父母勒索钱物,最后更将其告上公堂,折腾来折腾去,搞得张謇本人固然狼狈不堪,好好一个家也给弄得破产了。
可能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张謇本人对科举有了一定的排斥心理。
第二阶段(1874——1894)家道中落之后,张謇仍旧不断应考。
不过,可能是因为遭逢突变心情糟糕,这时的他乡试连考五次落榜,不得已只好先找一份糊口差事,他先是投奔原通州知州孙云锦,做了一个小公务员;随后于光绪二年(1876)投到淮军吴长庆幕下任文书,后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军务,张謇随往山东。
张謇传读后感3000字
读《张謇》有感读这本书最早是在小学的时候,这学期老师上课的时候说要收读书报告,就想起这本书来。
张謇,清末状元,是江苏南通海门常乐人,而我则有幸来自状元故里。
张謇(1853年7月1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省海门厅长乐镇(今海门市常乐镇)。
清末状元。
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
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
他创办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以家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华民族纺织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謇4岁时启蒙,5岁入塾,清咸丰六年(1856年)张謇4岁时,由父开始教识《千字文》。
5岁时因背诵《千字文》无讹,父令随伯、仲、叔三兄入邻塾,从海门邱大璋先生读书。
聪慧过人,但是张家祖上三代没有人获得过功名,也就是所谓“冷籍”。
当时科举规定,“冷籍不得入试”。
12岁时,謇父自辟家塾,延请老家西亭宋效祁先生授读其三子。
14岁时,因效祁先生病故,父命謇负笈往西亭,从效祁先生的从子宋琳先生读书,膳宿其家。
为了取得应试资格,张謇15岁时由他的一位老师宋琛安排,结识了如皋县的张家。
张家同意张謇冒充自家的子嗣报名获得学籍。
同治七年(1868年)16岁时,由于祖上是三代没有功名的冷籍,为了走上科举正道,经宋琛安排,謇冒用如皋县人张铨儿子张育才的名义报名注籍,经县、州、院三试胜出,得隶名如皋县学为生员。
同治八年(1869年)张謇考上了中秀才。
从16岁中秀才到27岁之间,张謇每两年就去江宁参加一次乡试,先后5次都未得中。
1882年,朝鲜发生了“壬午兵变”,张謇随吴长庆到了汉城,他所撰写的政见和议论很快传回北京,主张对外持强硬政策,引起了高层官员的注意,并受到了光绪的帝师、时任户部尚书的翁同龢的赏识。
翁同龢在政治上与慈禧不和,拥护光绪掌权,正需有人充实阵营,从此不遗余力地提携张謇。
2019年张骞与丝绸之路-范文word版 (1页)
2019年张骞与丝绸之路-范文word版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张骞与丝绸之路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张骞与丝绸之路_课堂实录_案例_教学反思_课文_教后感,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张骞与丝绸之路在古城西安玉祥门外的大庆路上,有一座大型雕塑群:西域人与汉人带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正缓缓西行。
这是对张骞开辟丝绸之路,建立丰功伟绩的纪念和歌颂。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首脑人物凯撒穿着一件丝绸长袍到剧院看演出。
谁料,他比演员更引人注目,满剧场的人都把眼光盯在这件从来未见过的丝袍上。
当大家知道这是中国生产的丝织品后,又是高兴,又是羡慕。
此后,身着中国丝绸锦绣,成了罗马上层人物高贵和权力的象征。
中国的丝织品是怎样到了欧洲的?这要从张骞出使西域说起(汉代西域指今日河西走廊以西的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地区)。
张骞(公元前?--前114年),陕西汉中成固(今城固)人,西汉杰出的外交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公元前138年到119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两通西域,开辟了我国和西方的国际陆路交通道路,从此,一条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境内,到达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正式开通。
通过这条横贯亚洲大陆古代东西贸易通道,从公元前2世纪到9世纪以丝绸为主的中外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沿途各地的经济繁荣,特别是对中国蚕桑丝绸技术的西传起了巨大作用。
19世纪末,德国地理学家希特霍芬首先使用了“丝绸之路”这一名称。
后来在这条通道上陆续出土了中国汉唐各朝的大量丝织品和其它文物。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张骞与丝绸之路,草原,希望对你有帮助!。
典实和传说: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张骞
典实和传说: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张骞张骞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关于他的事迹,最早见于《史记》,该书的《卫将军驃骑列传》中附有张骞传,在《大宛列传》、《李将军列传》、《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处也记有张骞事迹。
如果说《史记》是用“互见”法,因而张骞附传反倒简略,那么《汉书》中的《张骞传》则比较集中地记载了张骞的生平和事迹。
丛《史记》和《汉书》的记载看,张骞的功绩有两个方面,一是他作为使臣的功绩,一是他作为将军的功绩。
张骞曾被封为博望侯,因何功劳而被封,《史记》记载有抵牾,同是在《卫将军骠骑列传》中,一处说“从大将军有功,封博望侯”,一处说“因前使绝国功,封骞博望侯”。
后人对“博望”的解释也不一样,有认为是地名,有认为是取“博广瞻望”义。
不论对“博望”如何解释,也不论其被封原因,“博望侯”后来成为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者的通称,则为事实。
《史记·大宛列传》载:“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即说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影响于后世的,更为后世称颂的正是他作为使臣的功绩,“张骞通西域”,早已成为世代流传的历史事件,在某种意义上,也成为一种历史佳话。
张骞故事也早已成为文学作品中的题材,成为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创作中的典实,或者叫做典故。
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的唐诗创作中,张骞和张骞故事经常被作为典实使用。
以下举些实例来说明、“张骞”成为使臣的代词。
如杜甫《哭李尚书》中云:“修文将管輅,奉使失张骞”.此处李尚书指李之芳,曾出使吐蕃,故以张骞比他。
又如,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诗中写道:“讨胡愁李广,奉使待张蓦。
”这里也是以张骞来喻使臣,可见“张骞”之名已成为使臣的代称。
又如韩栩《送监军李判官》中说:“旧从张博望,新事郑长秋”。
又如武元衡《酬太常从兄留别》中写道:“张骞随汉节,王浚守刀州。
”此处也是用,“张骞”来喻使节。
张骞寻河源事成为去往西部边陲的典事。
1000部名人传记大全,值得收藏!
1000部名人传记大全,值得收藏!项羽传刘邦传秦始皇汉武帝汉文帝刘秀传韩信传张良传曹操传李世民武则天狄仁杰李白传苏东坡李清照朱元璋王阳明郑成功曾国藩胡雪岩李自成毛主席袁隆平金庸传张爱玲老舍传杨绛传林徽因董明珠何鸿燊芬奇传乔布斯巴菲特拿破仑撒切尔曼德拉马克思贝多芬李时珍古代圣贤民国大师百年巨匠朱棣传张居正佛陀传周武王伐纣周武王传文王传老子传奇轩辕黄帝大禹治水春秋五霸赵武灵王诸子百家孔子传孟子传庄子传管仲传苏秦传张仪传商鞅传孙武传范蠡传晏婴传屈原传春秋刺客吕不韦传李斯传记秦始皇传刘项羽传汉武帝邦传汉文帝刘秀传王昭君韩信传张良传张骞传东方朔司马迁吕后传风云人物曹刘备传诸葛亮操传品三国司马懿汉献帝周瑜传关羽传张飞传马超传邓艾传赵云传张辽传许褚传朱然传谢安竹林七贤大隋风云隋炀帝李武则天传李煜传记世民传唐玄宗传太平公主狄仁杰传唐诗名家唐诗三百唐诗动画李白传记李白之谜李白诗集杜甫传记杜甫之谜走近杜甫韩愈传记柳宗元传郭子仪传白居易传上官婉儿宋太祖传宋太宗宗赵匡胤传苏东坡传解读苏轼苏轼诗词李清照传辛弃疾传岳飞传记包拯传记济公传记王安石传宋词名家宋词合集欧阳修传曾巩传记苏洵传记苏辙传记陆游传记成忽必烈传吉思汗朱朱棣传刘伯温元璋王阳明郑成功海瑞传张居正于谦传袁崇焕崇祯传严嵩传宋江传林冲传武松传李逵传鲁智深雍正传慈禧传努尔哈赤曾国藩林则徐纪晓岚胡雪岩左宗棠霍元甲李自成溥仪传戚继光和珅传刘墉传纪晓岚多尔衮鳌拜传吴三桂百年巨匠宋氏姐妹民国大师毛主席袁隆平李小龙张爱玲老舍传杨绛传林徽因徐志摩徐悲鸿黄金荣李嘉诚李开复王石传董明珠褚时健何鸿燊黄渤传金庸传宋霭龄宋美龄宋庆龄宋子文屠呦呦路遥传邓稼先钱学森钟南山乔布斯传巴菲特传芬奇传记拿破仑传撒切尔传比尔盖茨蒂姆库克贝多芬传马克思传曼德拉传海伦凯勒劳伦斯传艾略特传图灵传记爱彼迎传王尔德传贝佐斯传博尔赫斯大卫休谟迪士尼传杜拉斯传杜尚传记丰田传记菲利普传弗洛伊德格林斯潘伍尔夫传汉密尔顿霍金传记加缪传记拉康传记里尔克传克尔凯郭费曼传记洛克传记蒙克传记牛顿新传乔伊斯传纳博科夫梭罗传记温尼科特香农传记哈贝马斯马斯克传马拉多纳丘吉尔传华佗传扁鹊传张仲景李时珍孙思邈张锡纯钱乙传缪希雍王孟英吴鞠通朱丹溪许叔微徐灵胎皇甫谧喻嘉言李东垣佛陀传记虚云禅师观音传奇布袋和尚达摩传奇六祖惠能文殊菩萨地藏王传活佛济公鉴真东渡玄奘之路元晓大师»»点击:更多名人传记(持续更新)听书合集纪录片集电影合集儿童故事诗词合集音乐合集小品合集名人传记电视剧集易经全集道德经集佛学经典黄帝内经了凡四训国学经典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相声合集戏曲合集评书合集学生合集百家讲坛传统曲艺小学阅读中学阅读英语学习中国小说外国小说茅盾文学家庭育儿哲学心理中外历史官场小说诗词大会话剧合集钢琴名曲萨克斯曲音乐会集人文合集鲁迅合集热门文章。
丝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
丝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在历经数百年的漫漫“丝绸之路”中,有着太多的英雄人物,他们为开拓丝路上下求索,为发展丝路不断探险,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1、开辟丝绸之路的英雄——张骞谈到“丝绸之路”,我们就不得不说开辟丝路的西汉时期杰出外交家和探险家——张骞,张骞凿空打开中原与西域的交通,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
张骞(约公元前164年-公元前114年),字子文,西汉成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
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张骞已在朝廷担任名为“郎”的侍从官。
据史书记载,他“为人强力,宽大信人”,即具有坚韧不拔、心胸开阔,并能以信义待人的优良品质,这正是张骞之所以能战胜各种难以想像的危难,获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如同历史上一切伟大人物一样,要演导出威武雄壮的戏剧,还得具有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舞台,这就是平常所谓的“时势造英雄”。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部落十分强大,而汉初物力、财力不足,对其也都只好采取“和亲”、馈赠及消极防御的政策,但匈奴贵族,仍寇边不已。
汉武帝时期,当下达选拔出使西域各国联合抗击匈奴的征召时,满怀抱负而年轻的张骞,挺身应募,毅然挑起国家和民族的重任,勇敢地走上了征途。
他两次启程前往边远的西域,第一次在公元前138年,第二次在公元前119年。
出使西域是冒险行动,在此期间,他在匈奴度过了十余年的囚犯生活;他观察了印度北部的生活状况;他注意到在大夏(在今阿富汗)有中国货;他派代表远至粟特(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甚至安息(今伊朗)。
“闻道寻源使,从天此路回。
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今甘肃天水)时,写下的《秦州杂诗·闻道寻源使》中的诗句,诗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
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并带上了某些神话色彩。
汉初时,汉武帝首创察举制,张骞就是当时被推举出来的孝廉。
民间传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开通西域,曾到了“西天”的黄河源头,会见牛郎和织女,带回了天马。
新版张謇全集
;05'8: <'6'=%'+
0*1"2 L)1" 1"& #*+ V$1":71#)%" 1"& W)::+5)"1#)%" %/ #*+ T):#%$< ;"%-7+&2+ %/ G%":#)#'#)%"17 X%Y+$"5+"# )" #*+ R1#+ Z)"2 W<"1:#< …… 0%' 0*+"*'1" [" 0*1"2 L)1"P #*+ F)"):#+$ %/ G%55+$=+ 1"& \"&':#$<P 1"& T): ]%Y+$"1"=+ \&+1: \" #*+ ^1)7< S+1$: %/ #*+ B+6'H7)= %/ D*)"1 …………… W)"2 L)1" _"#$+6$+"+'$`: F%$17 O+7)+/ 1"& F+"#17 I#1#+
……………………………………………………………… (A6/ ZG/&' KA6 W6;+//+/; G/5 W"6G[+/; \)BB )B ]"+6/52A+8 Q6%S66/ IAG/; V+G/ G/5 ^1) IA6/?1_ …………………………………………………… L1+ `)/;A1G&(
张骞文言文
张骞文言文1. 张骞事迹文言文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
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
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
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
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
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道送我。
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道译,抵康居。
康居传致大月氏。
大月氏王已为胡所 ... ,立其夫人为王。
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乐。
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
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
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堂邑父胡人,善射,穷急射禽兽给食。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具为天子言其地形所有,语皆在《西域传》。
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
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
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
其民乘象以战。
其国临大水焉。
’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
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
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
天子欣欣以骞言为然。
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出駹,出莋,出徙、邛,出僰,皆各行一二千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必读中外名人传记百部-张骞----------------------- 页面 1---------------------------------------------- 页面 2-----------------------中华名人传记张謇传XXX编著----------------------- 页面 3-----------------------张謇传·1·目录第一章乡村童年?????????????018第二章“冷籍”秀才???????????018第三章游幕江宁?????????????010第四章投入庆军?????????????014第五章初识袁世凯????????????018第六章《朝鲜善后六策》?????????183第七章科举蹉跎?????????????187第八章大魁天下?????????????182第九章弃官从商?????????????189第十章在维新变法的浪潮中????????184第十一章策划东南互保??????????188第十二章新政先锋????????????181第十三章投身宪政????????????189第十四章服膺共和????????????184第十五章反对“二次革命”????????184第十六章与袁世凯决裂??????????188第十七章内外交困的大生集团???????181第十八章苦闷晚年????????????186附录张謇大事年表?????????????118----------------------- 页面 4-----------------------张謇传·2·第一章乡村童年1853年7月1日,一个婴孩在偏僻的长江口北岸江苏海门常乐镇呱呱坠地,他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张謇。
张謇,字季直,他出生的时候,正是太平天国起义军攻占南京后不久,虽说这时正是乱世,但是因为他的故乡所处的苏北南通地区,是一个偏僻的半岛,地非冲要,不具有战略价值,所以此时苏、浙、皖虽是战火连天,他的家乡却是熊熊战火中的静土。
张謇的家庭,世代务农,他的祖上比较富有,但到他的祖父张朝彦的时候,因为他不大喜欢农业生产,又嗜好赌博,竟然将一个富裕殷实的家弄得渐渐地败尽,穷困潦倒的张朝彦只好做了通州金沙瓷器商吴圣揆的女婿。
到了张謇的父亲张彭年,靠着父亲是上门的女婿,他继承了吴家的几十亩土地,自耕自收,农忙的时候,张家也要雇一二名雇工,才能忙得过来,张彭年先后娶妻两房,共生了五个儿子。
张謇排行老四,小名长泰,因为祖父入赘吴家,所以他上私塾的时候,取名吴起元,到他的弟弟警出生后,才恢复了本姓。
张謇小的时候非常聪明,他的父亲对他钟爱有加,----------------------- 页面 5-----------------------张謇传·3·3岁的时候就教他读《千字文》,4岁就送他到海门邱大璋学塾学习,在这里,张謇学习了《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以及《孝经》、《论语》、《孟子》等传统幼儿读物,10岁的时候学习对对子,有一天,老师对了一个上联“月沉江底”,张謇很快就对了一个“日悬天上”的下联,老师听了非常惊奇、高兴,连说孺子可教。
父亲张彭年看到儿子学问长进很快,对他未来走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充满了信心,他看到了学塾的老师只让学生死记硬背,有时候连平仄韵脚都搞混了,就决定为儿子重新找更好的老师。
虽然他家境并不丰裕,但是他还是以重礼请了通州西亭镇的宋郊祁到家里来教儿子。
宋郊祁是一个50多岁的老童生,一生以科举考试取中为目的,虽然屡试不中,但是在学问上毕竟自有长处,他到了张家后,检查张謇作业,发现音训句读错误百出,就另起炉灶,重新让他学习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书,在平常的教学中,他认真教张謇音韵、训诂,张謇进步非常快。
12岁那年,他写出了一首表达自己远大志向的诗《盆松》:山泽孤生种,谁将到此盆?青苍一撮土,蟠郁百年恨。
宿黛含霜气,创鳞见斧痕。
等闲怜托处,梁栋----------------------- 页面 6-----------------------张謇传·4·与谁论!他把自己比做崇山深涧的苍松,而不是那供人观赏的盆景,因为只有山野的苍松才能成为支撑大厦的栋梁。
1866年,张謇已经13岁。
一天,宋老师出对:人骑白马门前去。
张謇回答道:我踏金鳌海上来。
那时候,读书人参加科学考试,考中了状元,人称“独占鳌头”。
宋老师看到张謇对出这样大吉大利的对子,高兴地告诉张謇的父亲,他的儿子已经有了金榜题名的佳兆,张謇的父亲看到儿子学习精进如此,对先生感激不尽,于是特加重礼拜谢。
这年的6月,海门余东的老百姓拒缴税款,地方政府出兵镇压,老百姓惊惶四逃,宋效祁惦记着家里,就向张家提出回家不再当老师,张家却没有立即答应下来,谁知宋效祁却病故了。
为了儿子的学业,张彭年把儿子带到了西亭,让他跟着宋效祁的儿子宋琳学习,宋琳比他父亲强了许多,早已科考中举。
但是他仗着自己是举人,经常瞧不起人,对学生经常爱理不理,有时严厉、苛刻得让人无法接受,甚至于有时借一个小小的由头嘲笑学生。
张謇在宋琳这里求学,遇到不懂的地方,经常得不到指教,但是他凭着勤奋和努力,学业还是长进不少。
----------------------- 页面 7-----------------------张謇传·5·1868年,已经15岁的张謇准备开始他一生的首次科举考试。
----------------------- 页面 8-----------------------张謇传·6·第二章“冷籍”秀才张謇的高、曾祖以下,没有读书应试的人,这样的家庭,在当时称为“冷籍”,子弟如果要参加科举考试,经常会受到地方学官和保人的多方刁难、勒索,稍稍应付不当,就可能误了考期。
15岁的张謇首次参加科举考试就面临着这样的境况。
张謇的父亲张彭年对儿子考试得中满怀信心,他想避开入考前的这种困难,想出了一个冒籍赴考的办法。
他多方活动,找到了如皋人张驹,经过与张驹的蹉商,双方商定,张謇冒充张驹的孙子张育才,在如皋参加县试,如果县试考中,张彭年必须付给张驹酬金。
张謇参加这年的如皋县试,一考得中,随后参加通州州试,但是考试成绩却不理想,名列百名之外。
同乡一个姓范的学生与张謇同年,考中了第二名。
乡里人都嘲笑张謇西亭求学,也不过如此而已,更让张謇受不了的是他的老师宋琳,他看到张謇州试成绩如此之差,当众嘲笑张謇,说:“如果有一千人应试,取九百九十九名,不取的那一名一定是你,你还有什么希望?”张謇顿时差愧万分,泪流满面。
他知道这----------------------- 页面 9-----------------------张謇传·7·一切归根到底都是自己学业不好的结果。
从这一天起,他在自己的卧室、窗户、蚊帐顶上、床头、案头到处写上“九百九十九”五个字,他看到这些字,眼泪就不由自主涌出来,同时警示自己要用功。
为了让自己不再贪睡,他睡觉时用两根竹片夹住自己的发辫,只要一翻身,发辫被牵动惊醒,立即起床,挑灯夜读,每夜读书一定要烧尽两盏灯油,炎炎夏夜,蚊虫叮咬,他就在书案下摆两个盛满水的陶罐把脚放进去,真正做到了冬不避寒冷,夏不避暑热,废寝忘食。
考场上的不幸还是其次,张謇父子怎么也料不到冒籍应考已经为他们引祸上身。
如皋人张驹是当地的无赖,张彭年在儿子中了如皋县秀才后,信守前诺,如约偿付张驹酬金,张謇也以如皋生员的身份入如皋县学读书,谁知张驹却和两个弟弟要张謇父子再交学官所派的其他费银150两,还以其他借口让张彭年再拿80两,不久又要他们拿120两银子的约券作为酬谢。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知道张謇冒考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以向地方官举报为由进行敲诈。
张彭年看到这样下去将不堪应付,想请张謇的老师宋琳出面疏通,让张謇改填履历,归还原籍,那知宋琳是这场诈骗的牵线人,而且已经接受了如皋张氏的重酬,哪里肯拆去骗局,他斥责张彭年说:“要归还原籍,等金榜题名之后申请不迟,现在请改填三代,张謇的----------------------- 页面 10-----------------------张謇传·8·功名立即就要遭革除,你们种田人出一个秀才,那么容易吗?”从1868年开始,张謇一家走上了无穷无尽受欺、挨诈的道路,许多人不断向张家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如皋的张驹看到张氏父子好欺,更是变本加利,得寸进尺,张氏父子如果稍有差池,他们就向学官说张謇对自己不孝,张謇受学官的责骂不说,还得当着别人的面称张驹为爷爷,真是“认贼作父”,委屈含辱让张謇痛苦不堪。
张彭年为了摆脱纠缠,四处托人送礼,但是终是无济于事,张謇也是惶惶不可终日,有一次如皋张氏诬告张謇,如皋县衙派人要捉拿张謇,张謇知道被抓住后免不了又要受一顿羞辱,就连夜逃往朋友家躲避,谁知老天好像也和他过不去,出门不久,狂风暴雨就劈头而来,一不小心,他又掉进了烂泥深达二三尺的护城河,他挣扎着爬出来,这时外雨内汗,衣服已经湿透,到朋友家的路只有3里多,他竟走了三四个时辰才到,进了朋友的家门,他发现自己的一双脚已经是血泡连连。
还有一次,张謇为了逃避敲诈和诬告陷害,一天竟跑了130多里路。
不断地受辱,常常使张謇怒火中烧,有几次他都想找一把利刃把仇人杀了,但是想到这样做会连累家庭,只好含恨隐忍。
1870年,张謇参加通州州试,取为一等第十----------------------- 页面 11-----------------------张謇传·9·六名,也算是对他逆境求学的稍稍慰籍。
但是仇家的纠缠仍是不断,张謇为了彻底摆脱,向学校申诉,要求革除自己的秀才,让他到南通重考,海门书院的院长王崧畦和海门训导赵菊泉看到张謇的才学,也十分同情他,他们四处为张謇说情,后来知州孙云锦知道这件事后,亲自调停这件事,但是也是阻隔较多,孙云锦爱惜张謇的才华,求助于江苏省的权要人士,江苏学政彭九余出于同情,行文礼部。
1873年,礼部终于有了回音,让张謇重填履历,恢复原籍,与如皋县脱离关系,成为一名通州秀才。
到这个时候,张謇一家才摆脱了厄运。
张謇一家因为张謇冒考的事情,到这时已经负债银达1000多两,原来比较丰裕的家当,也是濒临破产。
张謇的兄弟们这时提出了分家,几番吵闹,张謇分得了一身的债务。
养家糊口成为摆在张謇面前的现实问题。
----------------------- 页面 12-----------------------张謇传·10·第三章游幕江宁1874年,张謇刚满21岁的时候,知州孙云锦调往江宁(南京)发审局任职,他同情张謇的处境,也欣赏张謇的才华,就邀请张謇为他作幕(私人秘书)同往江宁,月薪白银十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