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蛋白酶D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

合集下载

组织蛋白酶D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

组织蛋白酶D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
( )2 3 6 :5
[ 1 翁维 良. 2] 中西 医结合 血 淤证 与活血 化淤研 究进 展一 第二届全 国活血 化淤研 究 学术会 议纪要 [ ] 山西 医 J. 药杂志,9 6 3 ( ) 37 18 ,0 6 :4 [ 2 张俊文 , 2] 张玉五. 中药 中毒 2 0例 报道 [ ] 西安 医科 J. 大学学报 ,96 4 ( )4 3 18 ,9 7 :0 [ 3 WuWL, hn C e F C t i atie o n 2] C agWL,hn C . yo c cvts f a— x i i t sioeaanth ma ac o e ie [ ] A hnn gis u n cri macl l s J . m J n l n
( 宁 医学院 附属第 一 医院 内科 , 宁 锦州 110 ) 辽 辽 20 1
中 图分 类 号 : 75 1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0 80 3 (0 8 0 -5 6 4 10 - 5 2 0 )6 4 - 6 0 0
自 Wed y R ceo 9 9年 首 次 报 道 组 织 蛋 白酶 se 和 ohfr17 t
18 ,2 2 :6 9 87 ( )57பைடு நூலகம்
[3 黄韧敏 , 3] 袁淑兰, 宋毅 , 丹参 酮诱 导 H -0细胞 分 等. L6 化及凋 亡 的流 式 细胞 术 分 析 [ ] J .中 国肿 瘤 临床 ,
19 ,4 7 :0 9 72 ( )5 0
[4 周晓丽 , 3] 宋政军 , 王旭艳. 丹参 酮ⅡA对人 胃腺癌 细胞
12 合成 、 . 转运与定位
D ctes C 以来 , ( a pi D,D) h n 许多学 者对此产 生 了很大 兴趣 , 并进行 了大量的基础和 临床研究 , 特别 是在 乳腺癌 方面。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63~1978)是以Abelev和Gold分别发现AFP和CEA开始的癌胚性抗原阶段;第二阶段(1979~1989)是美国Koprowski发现CA19-9以后,使糖链抗原成为肿瘤标志物研究内容,建立一系列特异性较强的肿瘤标志物CA系列;第三阶段(1990以后)是以肿瘤基因标志物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具备的特征:1.这类标志物必须由恶性肿瘤细胞产生,并能够进入血液、组织液、分泌液或肿瘤组织中被检出;2.具有特异性,有助于肿瘤的鉴别诊断或能指示肿瘤的部位和类型;3. 肿瘤标志物的量能与肿瘤的大小呈正相关,治疗时数量即下降,复发时又上升,有助于评估疗效、提示预后及治疗方案,监视癌症的复发与转移;4.它不应在正常组织或在良性疾病中测出;5.方法简易,适用于常规实验室。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该是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可信度高、稳定性强。

然而迄今为止尚没有一种肿瘤标志物都能同时满足以上要求。

目前,人类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已有百余种,但临床常用的仅20多种,能用于大规模人群普查的肿瘤标志物更少。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1.有助于一些肿瘤的诊断,为某种癌的诊断提供依据。

例如甲胎蛋白(AFP)对肝癌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诊断恶性滋养叶肿瘤有决定性意义等。

2. 具有预测或监视肿瘤复发或转移的作用。

例如结、直肠癌术前高水平血清癌胚抗原(CEA),术后恢复正常水平,疗后动态观察,定期复查CEA,当血清CEA又复升高,尽管临床无何症状,则提示癌有复发或转移。

3.有助于评估治疗的效果。

例如中晚期恶性淋巴瘤一般都伴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其水平与肿瘤负荷呈正相关,经有效的治疗,则LDH血清含量亦随之下降。

4.预测预后。

例如乳腺癌检测c-erbB-2、Cath-D(组织蛋白酶D)、P53、PCNA表达阳性,ER、PR阴性表达,表明存在播散高风险因素,对预后有不良影响。

组织蛋白酶D生物合成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组织蛋白酶D生物合成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Cath - D 前体进入溶酶体后 ,会经历几次蛋白 水解加工过程进而变成成熟的组织蛋白酶 D。首 先 ,在晚期内涵体低 pH环境下 ,蛋白酶 D 前体从 M
- 6 - P受体分离出来 ,脱去磷酸基 。最初的蛋白质 水解过程是蛋白酶 D 前体上脱掉寡肽 ( 44 个氨基 酸 )产生一个单链的活性中间体 ( 48kDa, 348aa) (图 3) 。48 kDa的单链中间体被进一步加工成成熟的 双链形 式 , 该 处 理 过 程 由 组 织 蛋 白 酶 B 或 L 完 成 [ 9 ] 。双 链 形 式 的 Cath - D 由 一 个 氨 基 端 轻 链 (14kDa)和一个羧基末端重链 (34kDa)构成 (图 3) , 两条链通过疏水作用相互联系 。其次 ,重链和轻链 之间的 7个氨基酸残基被除掉 [ 10 ] , 34kDa重链的羧 基端也有很多的氨基酸残基被除掉 [ 11 ] 。
使蛋白酶 D 的启动子能够进行两种类型的转录 ,即 TA TA 依赖型和 TATA 非依赖型 [ 4 ] 。 Cath - D 的转 录在跨越 52个碱基对 ( TSSI - V )的五个主要的转 录启始点 ( TSSⅠ - Ⅴ)开始 [ 4 ] (如图 1 箭头所示 ) 。 这 5个转录起始位点分别位于其密码子上游的 20, - 44, - 51, - 60和 - 72碱基处 。正常生理条件 下 ,人体的 Cath - D 基因转录所使用的起始位点 ,是 TATA 盒上游四个起始位点中的一个 ( TSS II - V ) , 但由于多元 GC 盒和 Sp1 序列的直接作用 ,从而产 生了五种长度不同的 mRNA。五种 Cath - D 的 mR2 NA 在长度关系中不同的只是 5 ! 间非翻译区域的 mRNA (蛋白酶 D 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 ) 。正常生理 条件下 , TATA 非依赖型的转录占主导地位 ,四种较 长的非翻译区的 mRNA 占有很高的比例 。然而在 乳腺癌细胞中 ,短链非翻译区域的 mRNA 的比例明 显增加 。

组织蛋白酶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组织蛋白酶D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
[ 中图 分 类号 ]R 3 .5 R 3 .7 [ 7 5 3 , 75 3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编 号 ]10 —9 1 2 1 ) 10 2—4 论 0 40 5 (0 0 0 —0 20
Ex r sin o t p i i lr ca n e p e so fCa he sn D n Coo e tlCa c r
2 河北 医科大 学 第四 医院胸外科 , 北 石 家庄 . 河
0 0 1) 5 0 1
[ 摘要 ]目的 : 察组织蛋 白酶 D 在结 直肠 癌患者的 癌组织及正 常肠 壁 中的表达及 其在 两种 组织 中的定 观
位。 讨结 直肠 癌 中组 织蛋 白酶 D的表达 与 临床 病理 的关 系。方法 : 3 探 取 0例 结 直肠 癌患 者的癌 组织 和正 常 肠壁 组织, 用免疫 荧光流 式细胞术检 测 组 织蛋 白酶 D 在两种 组 织 内的 表达 量 , 免疫 组化 染 色观察 这 种酶 用
2 2
内蒙古 医学杂志 InrMog l dj2 1 n e n oiMe 0 0年第 4 a 2卷第 1期
组 织蛋 白酶 D 在 结直肠 癌 中的表 达
云 昆仑 戴 志坚 贺慧杰 李 , , , 勇。
00 1 ; 10 7
(. 1 内蒙古 自治 区医院 肿 瘤外科 、 病理科, 蒙古 呼 和浩特 内
YUN n ln , h—in , ii L n Ku -u DAIZ i a HE Hu— e , IYo g j j ( . p r me to u g c l clg De a t n P tooy. 1 De a t n fS r ia oo y、 p rme to a h lg On f
T eI n rMo g l s i l Hu h t0 0 1 h n 2 De a t n f T oa i u g r h n e n oi Hop t , h o 1 0 7 C ia; . p rme t h r ccS r ey. a a o

组织蛋白酶D酶原和转铁蛋白受体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组织蛋白酶D酶原和转铁蛋白受体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组织蛋白酶D酶原和转铁蛋白受体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周金桥;孙剑瑞;宋来君;刘宇【摘要】目的确定人脑胶质瘤中组织蛋白酶D酶原(procathepsin D,pCD)和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的表达特征并探讨其与胶质瘤恶性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的52例脑胶质瘤(Ⅰ-Ⅱ级23例,Ⅲ-Ⅳ级29例)和12例非瘤脑组织标本中pCD和TfR的表达.RT-PCR检测15例胶质瘤和12例非瘤组织组织中pCD和TfR mRNA表达.结果Ⅲ-Ⅳ胶质瘤pCD和Tf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胶质瘤和非瘤脑组织(2=13.965,2=6.589,P<0.05);Ⅰ-Ⅱ胶质瘤pCD表达水平亦高于非瘤脑组织(2=2.873,P<0.05),胶质瘤组织中pCD和TfRmRNA的表达高于非瘤组织(t=8.871,t=4.568,P<0.05).结论 pCD和TfR可能是临床评价胶质瘤恶性程度和侵袭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提示pCD和TfR亦可能是胶质瘤生物治疗的潜在分子治疗靶点.【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1(037)005【总页数】3页(P311-313)【关键词】组织蛋白酶D酶原;转铁蛋白受体;脑胶质瘤【作者】周金桥;孙剑瑞;宋来君;刘宇【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郑州,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组织蛋白酶D酶原(procathepsin D,pCD)是组织蛋白酶D的前体形式,由392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量为52kD的无活性的蛋白酶原,与肿瘤细胞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1]。

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是分子量为90kD的II型跨膜糖蛋白,是细胞摄取铁及细胞生长调节所必需的蛋白之一。

组织蛋白酶B、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组织蛋白酶B、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组织蛋白酶B、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闵绍予【期刊名称】《四川医学》【年(卷),期】2014(000)010【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 CatB)及组织蛋白酶D( CatD)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63例行乳腺癌手术治疗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CatB及CatD的表达。

结果 CatB、CatD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84%(44/63)、58.73%(37/63),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分别为25.00%、20.00%,P<0.05)。

CatB、CatD的表达在患者临床、病理分级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淋巴结阳性样本中的CatB、CatD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者(P<0.05)。

CatB、CatD的表达呈正相关性(r=0.116,P<0.05)。

结论 CatB和CatD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强,其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但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较阴性增强。

CatB与CatD的表达呈正相关。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cathepsin B( CatB) and cathepsin D( CatD) in breast cancer and to assess their mutual correlation ship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ir expressions and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Meth-ods Detected the expressions of CatB and CatD in breast tissues including 63 specimens of breast cancer,20 specimens of benign breast disease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The expressions were assessed by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CatB,CatD in breastcancer was 69. 84%(44/63),58. 73%(37/63)respectively,being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benign breast disease(25. 00%,20. 00%,P<0. 05).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atB and CatD were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features including age or pathological features(P>0. 05). CatB and CatD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s(r=0. 116, P<0. 05). Conclusio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atB and CatD in breast cancer are higher than benign breast disease and not re-lated to the clinical or pathological features. There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atB and CatD.【总页数】3页(P1298-1300)【作者】闵绍予【作者单位】攀钢密地医院普外科,四川攀枝花617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相关文献】1.组织蛋白酶B、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薛兴阳;孟江;周明;赵光日;傅文凡;杨嵘皓;赵健2.组织蛋白酶B、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薛兴阳;孟江;周明;赵光日;傅文凡;杨嵘皓;赵健3.原发性乳腺癌组织蛋白酶B和Cystatin M的表达 [J], 万榕;葛爱敏;王海燕;高美钦4.组织蛋白酶B在鼻咽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谭媛;王晶;贾群英;刘蓉;唐发清5.棉铃虫组织蛋白酶B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及鉴定 [J], 邵红莲;赵小凡;董杜鹃;扈进冬;邵丁丁;杨晓梅;王金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组织蛋白酶-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组织蛋白酶-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组织蛋白酶-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王玉洁;栾召强;谢彦博;孙思鑫;陶雅军【期刊名称】《大连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025)004【摘要】[目的]了解组织蛋白酶-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大肠癌中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蛋白酶-D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为66.67%,它的高表达与大肠癌的淋巴转移和肠外转移成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体类型、分期和分化程度等无关. [结论]组织蛋白酶-D可作为预测大肠癌复发与转移的重要指标.【总页数】2页(P96-97)【作者】王玉洁;栾召强;谢彦博;孙思鑫;陶雅军【作者单位】大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0级1班学生,辽宁大连 116622;大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0级1班学生,辽宁大连 116622;大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0级1班学生,辽宁大连 116622;大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00级1班学生,辽宁大连 116622;大连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辽宁大连1166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61【相关文献】1.大肠癌组织蛋白酶D和E-Cadherin的表达及意义 [J], 金明娣2.原位杂交法检测组织蛋白酶L在大肠癌中的表达 [J], 曹新广;郭长青;李继昌;杨德生;王慧霞;王树俊3.大肠癌组织蛋白酶D表达及其与EGFR,PCNA表达?… [J], 王娅兰;苗德林4.大肠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L的表达 [J], 曹新广;郭长青;陈小兵;李建生;王树俊;罗素霞;许林平;张丽荣;高红伟5.组织蛋白酶D,C—erbB—2,EGF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常宁; 陈熙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组织蛋白酶D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组织蛋白酶D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组织蛋白酶D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吴建跃;王为民;姜启周;程军【期刊名称】《浙江医学》【年(卷),期】2010(032)002【摘要】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cathepsin)D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病理分级、患者年龄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cathepsin D蛋白在41例胶质瘤及10例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athepsin D 在正常脑组织中无表达.41例胶质瘤中25例表达阳性,占61.0%;临床病理分级为Ⅰ~Ⅱ级的脑胶质瘤与Ⅲ~Ⅳ级的脑胶质瘤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hepsin D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2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thepsin D表达的异常在胶质瘤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athepsin D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无关.【总页数】2页(P161-162)【作者】吴建跃;王为民;姜启周;程军【作者单位】310015,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10015,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10015,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310015,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肺腺癌中CD44v6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展翼翼;达春丽;刘春玲2.组织蛋白酶D在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黄吉;朱维培3.宫颈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白秀萍;李伟;朱利利;;;;;;;4.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蛋白偶联受体5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李文翠;高波;张吉才5.整合素β_3和组织蛋白酶D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刘刚;陈谦学;吴立权;张化明;邹志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组织蛋白酶D与下咽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组织蛋白酶D与下咽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组织蛋白酶D与下咽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田军;王跃建;王天铎;李学忠;苏振忠
【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19)3
【摘要】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D(CD)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下咽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5 9例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和9例正常的下咽黏膜中CD和Ki- 6 7的表达;分析CD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细胞中和间质细胞中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

结果:CD在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肿瘤细胞中的表达率较阴性组织高,CD在肿瘤间质细胞中的表达在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表达率较阴性组高。

结论:CD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生物特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下咽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预后指标。

【总页数】3页(P153-155)
【关键词】下咽肿瘤;肿瘤,鳞状细胞;组织蛋白酶D;Ki-67抗原;肿瘤转移;免疫组织化学
【作者】田军;王跃建;王天铎;李学忠;苏振忠
【作者单位】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63
【相关文献】
1.瘤内微血管密度与喉癌下咽癌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J], 于振坤;王天铎
2.基质金属蛋白酶与下咽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J], 田军;王跃建;王天铎;李学忠;苏振忠
3.CD105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与喉和下咽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J], 鲁建光;肖玉丽;阚轩;金德均
4.组织蛋白酶D与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J], 刘贵秋;王玉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化道肿瘤与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

消化道肿瘤与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

消化道肿瘤与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
李致玲;李桂香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4(000)022
【摘要】消化道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凝血异常,主要表现为PT、APTT、PLT、FIB、D-二聚体及凝血因子Ⅶ、Ⅷ、组织因子(TF)水平的增高,且与肿瘤的分期相关,提示消化道肿瘤患者容易合并出血或血栓形成。

凝血异常产生的主要机制包括肿瘤细胞本身分泌黏蛋白、组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及与血细胞相互作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血小板等导致凝血功能异常。

因此,凝血因子活性、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水平、监测血浆凝血指标,对容易形成血栓的高危患者及早给予药物性干预,可以有效的延长患者生命、并降低死亡率。

【总页数】2页(P197-198)
【作者】李致玲;李桂香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甘肃兰州 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肿
瘤内科,甘肃兰州 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多民族呼吸道、消化道肿瘤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临床对照研究
2.围术期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特点及护理
3.黏附分子CD24在常见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4.术中输注大剂量贺斯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5.Pyk2在消化道肿瘤中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中组织蛋白酶D和C-met的表达及对血管生成的作用

胃癌中组织蛋白酶D和C-met的表达及对血管生成的作用

胃癌中组织蛋白酶D和C-met的表达及对血管生成的作用王春贵【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4(034)003【摘要】目的观察胃癌中组织蛋白酶(Cath)-D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的表达特征,关注二者对CD105阳性的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选择78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62例切端正常的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中Cath-D、C-met和CD105的表达.关注三者在不同临床特征中表达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中Cath-D 、C-met表达的阳性率、CD105标记的血管密度(MVD)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Cath-D、C-met阳性率和MVD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相关,而Cath-D、C-met表达的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相关.观察组中Cath-D、C-met和MVD均具有正相关性.结论胃癌组织中Cath-D和C-met具有协同作用,对促进CD105阳性的血管生成有重要价值.【总页数】2页(P633-634)【作者】王春贵【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医学院,内蒙古通辽0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HIF-1α和 c-MET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预后的相关性 [J], 苏会玲;苏红慧;张培新;蔺强;陈坤;刘风玲2.胃癌及胃癌前病变中APC、bcl-2和c-met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J], 陆以霞;祝喜萍;卢艳红;迟宝荣3.Galectin-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在胃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J], 李富新;何小玲;付强;王鹏志4.C-Met、MMP-9、TIMP-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J], 高峰;周文学;佟柏峰;李云龙5.胃癌组织中c-erb B-2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J], 李敏;陈健;蒋敏;骞爱荣;赵俊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组织蛋白酶B与肿瘤

组织蛋白酶B与肿瘤

组织蛋白酶B与肿瘤
李美宁;程牛亮
【期刊名称】《国际肿瘤学杂志》
【年(卷),期】2005(032)006
【摘要】组织蛋白酶B(CB)能够直接降解或激活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等而间接降解许多细胞外基质成分,从而参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此外它还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的增生,增强肿瘤细胞的运动能力,而且CB转录、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肿瘤的预后呈正相关.现综述CB的基因调控、蛋白结构特点、生物学特性及在肿瘤中的作用和意义.
【总页数】4页(P429-432)
【作者】李美宁;程牛亮
【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030001太原,山西医科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2
【相关文献】
1.组织蛋白酶B及抑制剂与肿瘤 [J], 肖庆;唐深;樊晓晖
2.组织蛋白酶B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诱导作用 [J], 李康慧;周伟强
3.组织蛋白酶B在非肿瘤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J], 唐硕;魏强
4.组织蛋白酶B及其组织抑制剂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 [J], 王素梅;李力;张玮;黎丹戎;唐步坚
5.祛湿化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组织蛋白酶B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J], 张慧;冯琴;李红山;陈少东;王晓柠;彭景华;张宁;胡义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组织蛋白酶D,MMP-9,CD44V6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关系研究进展

组织蛋白酶D,MMP-9,CD44V6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关系研究进展

组织蛋白酶D,MMP-9,CD44V6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关系研究进展张兵;宋卫东;董培德【期刊名称】《疾病监测与控制》【年(卷),期】2013()6【摘要】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地区差异较大,与世界上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属于低发病区域,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呈现发病率日渐升高趋势。

结肠癌早期起病隐匿,且病情发展较慢,出现明显症状而就诊的患者多数已处于中晚期。

结直肠癌的预后相对较好,统计显示,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50%以上,其中,早期诊断并采取手术根除的患者五年生存率可高达80%以上,而晚期患者术后五年生存率仅有30%左右。

因此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文章就组织蛋白酶D、MMP-9、CD44V6与肿瘤特别是大肠癌转移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总页数】4页(P351-354)【关键词】组织蛋白酶D;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9;结直肠癌【作者】张兵;宋卫东;董培德【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4【相关文献】1.CD44v6和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J], 谷化平;周翠玲2.CD44V6和MMP-9蛋白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J], 罗庆丰;黄传生;高玟3.CD44V6和P16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J], 谷化平;周翠玲4.CD44v6、E-cadherin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J], 谷化平;刘艳茹;尚培中5.CD44v6和Ki-67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J], 李宏伟;黄勇;谷化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肠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大肠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大肠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邓联球;王万川;廖国庆【期刊名称】《中国普通外科杂志》【年(卷),期】2006(15)10【摘要】为探讨组织蛋白酶-D(Cath-D)活性变化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笔者检测了大肠癌、慢性结肠炎患者、正常人血清中Cath-D的活性及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大肠癌组织中Cath-D的活性。

结果示:(1)大肠癌患者癌组织Cath-D活性显著高于慢性结肠炎及正常人肠黏膜组织中的活性(均P<0.0 1),慢性结肠炎患者与正常人Cath-D活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 5)。

(2)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组织中Cath-D活性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 5)。

(3)Duke C,D期大肠癌组织中的Cath-D的活性显著高于A,B期(P<0.0 1)。

(4)大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血清中Cath-D的活性明显低于术前(P<0.0 1)。

结论:Cath-D活性的检测是预测大肠癌分化程度、肿瘤侵袭、转移、临床分期、预后的有效指标。

【总页数】3页(P809-811)【关键词】结直肠肿瘤/病理学;组织蛋白酶D/血液【作者】邓联球;王万川;廖国庆【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相关文献】1.结肠癌患者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J], 陈瑜;蔡崇旺;李明仁;盛健2.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J], 陈瑜;李明仁;盛健;陈祥锦;杨俐丽;叶庆林3.胃癌组织的组织蛋白酶B活性测定及临床意义 [J], 沈洁;陈向荣4.组织蛋白酶B在鼻咽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谭媛;王晶;贾群英;刘蓉;唐发清5.大肠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胃泌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J], 李家琪;何双梧;李益仁;张连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组织中c-erb B-2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

胃癌组织中c-erb B-2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

胃癌组织中c-erb B-2和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李敏;陈健;蒋敏;骞爱荣;赵俊生【期刊名称】《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年(卷),期】2002(9)2【摘要】目的观察癌基因c erbB 2及组织蛋白酶D(Cath D)在胃癌中的表达 ,探讨二者的关系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了 10 2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的c erbB 2及Cath D的表达 ,同时观察了网状纤维分布与c erbB 2和Cath D之间的关系 ,并将检测结果与跟踪随访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 10 2例胃癌组织中c erbB 2表达阳性率为 3 8.2 4% (3 9/ 102 ) ,与胃癌浸润深度 (P<0 .0 5 )及淋巴结转移 (P<0 .0 5 )密切相关 ;Cath D表达阳性率为 81.3 7% (83 / 10 2 ) ,与胃癌浸润深度 (P<0 .0 5 )、生长方式 (P<0 .0 5 )、淋巴结转移 (P<0 .0 5 )及脉管内有无癌栓 (P<0 .0 5 )有关。

生存期分析显示 :Cath D和c erbB 2表达阳性患者预后差 ,5年生存率低于表达阴性患者。

结论c erbB 2及Cath D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 ,可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为临床诊断。

【总页数】4页(P108-111)【关键词】胃癌;c-erbB-2基因;组织蛋白酶D;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预后;生物学行为【作者】李敏;陈健;蒋敏;骞爱荣;赵俊生【作者单位】兰州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兰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幽门螺杆菌与胃癌C-erb B-2表达的关系 [J], 杨作森;房学东;高勇2.胃癌组织中VEGF、MMP-9和PCNA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J], 张涛;徐惠绵;赵宜良3.胃癌组织中CD105和CD31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J], 黄庆兴;鲍民生4.胃癌组织中Vav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 [J], 范立侨;谭明;李勇;檀碧波;王冬;刘庆伟5.谷胱甘肽-S-转移酶π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J], 张璐璐;谭欣;薛红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化法检测组织蛋白酶—D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的预后作用

生化法检测组织蛋白酶—D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的预后作用

生化法检测组织蛋白酶—D在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的预后作

邵志敏;江明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杂志》
【年(卷),期】1997(007)002
【摘要】研究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标本中组织蛋白酶-D的含量及其预后价值。

方法应用生化法检测198例乳腺癌标本中组织蛋白酶-D的含量,结合统计学生存率分析和单个相互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其在患者预后中的作用。

结果1.198例乳腺癌标本中,162例淋巴结阴性,36例淋巴结性,淋巴结阳性标本中组织蛋白酶-D的含量要高于淋巴结阴性者;2.162例淋巴结阴性患者中组织蛋白酶-D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要高于中,高表
【总页数】4页(P97-100)
【作者】邵志敏;江明
【作者单位】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三阴性乳腺癌不同辅助治疗策略的预后分析 [J], 徐闻博;沈建国;滕荣跃
2.组织蛋白酶D和雌激素受体联合检测对腋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病人预后的意义 [J],
牛昀;范宇;吕阿娟;刘铁菊;傅西林
3.AgNORs对淋巴结转移阴性乳腺癌的判断预后作用 [J], 陈国经;陈佩珍;赵阳冰;姚先莹
4.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中组织蛋白酶D表达意义的比较研究 [J], 牛昀;傅西林;吕阿娟
5.腋窝淋巴结清扫总数在预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J], 李永峰;吕民豪;金锋;吴云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黄晓曦;陈明铭;陈依期;王力群;高凌云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2004(31)16
【摘要】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uth-D)是四种蛋白水解酶之一,能直接溶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破坏宿主间质屏障,在肿瘤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8例乳腺癌手术标本中Cath-D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及预后。

【总页数】2页(P951-952)
【作者】黄晓曦;陈明铭;陈依期;王力群;高凌云
【作者单位】福州市第一医院肿瘤外科,福州市,350009;福州市第一医院肿瘤外科,福州市,350009;福州市第一医院肿瘤外科,福州市,350009;福州市第一医院肿瘤外科,福州市,350009;福建医科大学病理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乳腺癌中细胞黏附因子、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J], 杨怀智
2.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导管内癌及伴早期浸润中的表达及其与复发转移的关系 [J], 乌拉木;余科达;沈镇宙;邵志敏
3.组织蛋白酶D和nm23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J],
戴晓汶;方丽;俞郦斌
4.组织蛋白酶D和nm23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J], 戴晓汶[1];方丽[2];俞郦斌[3];徐如君[4];张建军[5];黄晓峰[6]
5.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浸润转移中作用的研究 [J], 吴凤云;刘运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肠癌患者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结肠癌患者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结肠癌患者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
陈瑜;蔡崇旺;李明仁;盛健
【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1(23)5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Cathepsm-D)活性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6例结肠癌样本(其中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24例)及30例结肠息肉样本中Cath-D的活性,研究其预后价值.结果 (1)结肠癌样本中的Cath-D的活性明显高于结肠息肉样本及对照组织样本(P<0.01).(2)56例结肠癌样本中,淋巴结阳性样本中的Cath-D活性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者(P<0.05).结论 Cath-D的活性增高与结肠癌的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上判断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总页数】3页(P142-144)
【作者】陈瑜;蔡崇旺;李明仁;盛健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生化教研组,;福州市第二医院骨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福建医科大学生化教研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人-鼠嵌合抗人组织蛋白酶B抗体体外抑制组织蛋白酶B活性的试验 [J], 樊晓晖;Kopitar-Jerala Natasa;Premzl Ales;Kos Janko
2.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J], 陈瑜;李明仁;盛健;陈祥锦;杨俐丽;叶庆林
3.短蛸自溶中组织蛋白酶L样蛋白酶的活性及分布变化 [J], 梁晓旺;宗媛;林竹一;李冬梅;周大勇
4.大肠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J], 邓联球;王万川;廖国庆
5.胃癌组织组织蛋白酶活性测定的临床意义 [J], 沈洁;陈向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预后标志物——组织蛋白酶D

乳腺癌预后标志物——组织蛋白酶D

乳腺癌预后标志物——组织蛋白酶D
李霞;苏庆光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年(卷),期】2000(021)004
【摘要】肿瘤标志物在研究判定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化、逆转及预后等方面的作用。

一直是临床检验师和医生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

本文报告乳腺癌标志物--组织蛋白酶D表达与预后存在明显相关性,是所有乳腺癌病人预后差的单一标志物。

【总页数】2页(P176-177)
【作者】李霞;苏庆光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水中心医院;山东省沂水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及其判断预后的价值 [J], 李伟汉
2.组织蛋白酶D定量测定对乳腺癌的预后价值 [J], 陈瑜;李明仁;盛健;陈祥锦;杨俐丽;叶庆林
3.乳腺癌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组织蛋白酶D与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J], 陶小钰;顾学文;崔飞
4.组织蛋白酶D和雌激素受体联合检测对腋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病人预后的意义 [J], 牛昀;范宇;吕阿娟;刘铁菊;傅西林
5.组织蛋白酶D、c-erbB-2基因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 [J], 王若峥;徐智勇;吾甫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蛋白酶D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D消化道肿瘤自Westley和Rochefort 1979 年首次报道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 CD以来,许多学者对此产生了很大兴趣,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特别是在乳腺癌方面。

与此同时,在子宫内膜癌、骨髓瘤、肺癌、胃癌、大肠癌等方面也有不少的研究与报道。

本文就CD 在消化道肿瘤中表达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

1 CD的生物学特点1.1结构与理化性质CD是一种糖蛋白,正常组织即可合成,在所有细胞中都以低浓度存在,主要分布在胞浆中,亦可见于胞膜上。

CD在胞浆中储存于溶酶体内,是一种天门冬氨酸肽链内切酶,像其他的天冬氨酸酶如肾素、凝乳酶和胃蛋白酶(原)一样具有两叶结构,但与它们不同的是:CD 是通过细胞内的路径到达溶酶体内的[1]。

能够在溶酶体内pH呈酸性的环境下分解蛋白质,在pH为2.8〜5.0的范围内能够降解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肽、肽前体和激素,在pH为4时可发挥最大的水解效应,但pH 大于5.5时就检测不到其活性。

1.2合成、转运与定位已知CD也可以由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所分泌,并且有多种分子量的形式,最初合成的是52ku的蛋白质,然后该前体被转运到溶酶体内加工成分子量为48ku的中介蛋白质,最后转变成分子量为34000 和14000的成熟形式[2]。

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中的CD的加工过程要慢得多,结果在癌细胞中所能积累的52ku和48ku的蛋白比非恶性细胞中要高得多。

CD基因存在于人类靠近H ras原癌基因的11p15染色体上,并且包含有9个外显子[1]。

有研究认为[3〜4], CD基因调控区染色体结构在雌激素依懒型和非依懒型乳腺癌细胞中排列不同,相关的DNA酶也不一样,在ER( +)的乳腺癌细胞中,CD在mRN水平可能直接受到雌激素和生长因子的调节,由雌激素诱导产生;ER(-)的乳腺癌细胞CD调节机制尚不明,有待进一步研究。

1.3 CD具有丝裂原活性在乳腺癌研究中[5], CD被证明是一种丝裂原在起作用,其通过酶的非活性前肽促进细胞生长。

在体外培养的乳腺癌细胞系中CD就表现出促有丝分裂活性。

Giondu及其同事[6]报道通过反义基因的转入而下调CD S因的表达时可以抑制在人的MDA MB 231乳腺癌细胞的实验性肺转移。

CD的前体人工合成肽并没有促有丝分裂的作用,这就表明前体片段的受体并没有涉及到,进一步说,CD的丝裂原活性并没有因为抑制CD的前体与6以磷酸甘露醇(M6P受体[5]的相互作用而受到阻断。

过量的M6F部分的抑制了CD前体的结合和细胞内摄取作用,这表明对于有助于吞噬作用的M6P的相关受体可能与CD 的丝裂原活性相关,这些结果表明CD作为一种蛋白质配体而存在,并与一种丝裂原受体相互作用,但是这种丝裂原活性作用机制仍然不清楚。

1.4 CD参与肿瘤免疫反应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 • 1a、MIP 1B和次级淋巴组织趋化因子(SLC)可以被CD降解,并与在肿瘤组织中表达CCR(也是MIP 1 a的受体)和CCR(也是MIP 1 a / B的受体)的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S的转移有着复杂的关系[7],未成熟DCs在与肿瘤细胞或基质接触后会成熟并使得SLC的受体CCR7的表达上调,而且在原位会发起破坏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8],载有抗原的成熟的DCs能迁移到下一个淋巴器官引起抗肿瘤细胞的反应。

在肿瘤原发部位由CD对MIP 1a、MIP. 1 B和SLC的降解使得它们对成熟DCs不再起趋化作用而不能迁移到下一个淋巴器官,此是一种抗肿瘤细胞免疫反应的逃避机制。

上述表明CD降低抗肿瘤免疫反应是通过对DCs有激活和转移的趋化因子的降解来实现的。

1.5侵袭与转移的作用机制CD在恶性肿瘤中的侵袭转移过程中作用较大,其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并激活其他组织蛋白酶B(CE)、组织蛋白酶L (CL)以及胶原酶等,从而触发链式反应,并诱导产生活化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 PA)、CB CL胶原酶及u PA有降解细胞外基质(ECM 的能力,使正常组织结构破坏从而导致肿瘤的侵润与转移。

CD表达水平高的病人发生浸润癌的机会远高于表达水平低的病人,然而究竟是肿瘤细胞中的CD还是间质细胞中的CD对侵袭和转移起作用,目前还处于研究中,但认为前者反映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后者与远处转移有关。

CD的表达水平与恶性肿瘤的预后也密切相关,表达水平高者预后较差,故可作为肿瘤侵润转移的标志物[2]。

2 CD的测定方法目前对CD的测定以对肿瘤组织测定为主,有定量法和定性法2种。

前者主要包括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和酶免疫测定法(ELISA),它们的共同点是对肿瘤组织的匀浆进行测定,但不能区分CD是来源于肿瘤细胞还是间质细胞,并要求新鲜标本,实验条件要求高;后者以免疫组织化学法(IH)为主,自1990年以来得到广泛应用,优点是不需要新鲜标本,能在病理玻片上观察,方法易掌握,能定性测定肿瘤细胞和间质细胞内CD的表达,特异性强,有利于对CD在不同的细胞内表达的意义进行评价。

3 CD 与消化道肿瘤3.1 CD与食道癌到目前关于CD与食道癌的报道很少,国内谷化平等用IH对65例食管磷癌组织进行CD15 C以erbB拟2、PCNA和CD检测,检测到CD的阳性率为64.6 %,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和转移及预后有关,并提示CD具有破坏宿主间天然屏障的作用,有利于肿瘤的浸润与转移。

在他与其他学者分别作CD与CD15 C以erb珈2和CD44v6[9]在食管癌方面相关的后续研究发现:CD15 C erbB 2和CD44v6表达分别与食管癌患者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生存状况有明显相关;对判断恶性程度、预测侵袭转移和评估预后是一种可靠的指标。

CD分别与上三者在食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提示CD 与以上三者在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3.2 CD与胃癌(GC通过IH分析胃组织中CD的分布情况,发现这种蛋白水解酶普遍存在于正常胃黏膜中各种类型的细胞中,也存在于良性和恶性的胃疾病中,但是它在GC的恶性侵润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并不清楚[10]。

早期并没有弄清楚这种蛋白水解酶在正常胃黏膜与炎性胃疾病中的重要区别,而且这些研究在肠化生或者高分化的胃腺癌中没有发现对CD 有任何的免疫反应,但是在低分化胃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中可以观察到CD 强而弥漫的染色。

表明CD的表达水平与GC的分化程度相关,只是没有阐明其是否在GC的进展中起到了特定的作用,但是临床的观察支持CD 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的假设,很可能使肿瘤细胞变的更具有侵袭性。

通过IH对肿瘤细胞中的CD进行染色发现染色最强的部位在肿瘤进展的边缘,这一特殊的部位与胃癌进展的某些临床参数非常相关,比如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

Allgayer等[11]对203例患者通过IH进行的持续性研究表明CD的水平与总存活期和很短的无病间期密切相关,多变量分析认为CD可作为反应无病间期的一种独立参数。

Goishi等[12]对浸润到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的136 例患者的研究表明:CD表达高时淋巴转移的几率就增加。

这些观察结果与Ikeguchi等[13]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其对160例早期GC患者的研究表明CD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之间密切相关,并对这些患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C邙日性的癌细胞百分数在弥散型GC要高于肠型GC 而且Ikeguchi等[14]进一步报道CD在弥散型和肠型GC中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侵润深度和很低的五年存活率有关。

这些结果说明间质细胞的CD在这种类型肿瘤浸润中起到了活性作用,并能够很大程度的影响这种酶的预后意义。

尽管通过对CD可能诱导GC生长和蔓延的研究并不能完全阐明机制,但是它们可以为在临床上把CD作为涉及淋巴结转移的标志提供了依据,并且提示这种蛋白水解酶可以作为GC 患者临床预后的指标。

3.3 CD与肝癌一些研究提出CD也可能与肝癌的发病与进展有关,比如在体外和体内都可以观察到在生长很快的Morris777肝癌细胞内CD的前体的加工过程与生成量的改变,而在小鼠腹水和血浆中植入Y oshida AH 130肝癌细胞时发现CD的活性上升[15]。

把人肝癌组织与正常组织进行对照时发现CD的活性增高,这些研究结果得到了临床观察的肯定:在与健康受试者的对照研究中发现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的CD的活性或含量显著增加,比如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HCC[10]。

这些结果表明在肝癌的恶性进展中CD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CD可能触发病理学改变的机制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这种蛋白水解酶可能使肝癌细胞增生和播散得更快。

在活体小鼠的腹腔里注入经过纯化的CD制剂时,在这些小鼠完好的肝脏中能激发DNA勺合成和有丝分裂。

根据CD在体外能促使肿瘤细胞增生可以提出这种蛋白水解酶是通过其丝裂原活性激发肿瘤增生的假设,然而能支持这个假设的实验性证据到目前并没有找到。

现在的研究也发现脂肪肝患者血清CD水平要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但又明显低于肝硬化或者HCC患者[16]。

这些结果表明与其他蛋白水解酶一样在肝硬化的进展中CD参与了组织改建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可能与肝组织的恶性转变有关,进而可以推测在硬变组织中CD有助于恶性损伤的始动。

这些看法表明CD 可以作为在肝硬化向HCC发展的危险的生化标志。

3.4 CD与大肠癌(CRC研究表明在大肠癌中CD的水平是改变的,并且这种现象往往与CRC 的进展有关[17],这就说明CD在CRC的生长与蔓延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CD是如何使这个过程变得容易的机制并不完全清楚。

由于CD可能涉及到细胞程序性凋亡的生物调节,可以设想它生成的变化可以扰乱正常凋亡的过程,从而使得肿瘤细胞变得更易于生长。

然而另一些研究表明CD可能是通过其他的机制来诱导肿瘤的生长与蔓延:比如通过在转移过程中的其他蛋白水解酶前体的活性。

早期对68个CRC与正常组织样本匀浆进行的配对研究发现肿瘤组织中的CD 活性水平要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提出在CRC早期CD水平也要显著高于其后期[17],但是后一结论没有被后来的学者证实。

Arao等[17]报道CD的表达水平也是与淋巴转移显著相关,而不是与CD阳性肿瘤的发生率有关,而且Oh e等[18]对254个具有侵袭性的CRC细胞内的CD表达情况进行评估时指出在基质细胞中CD的阳性表达与淋巴转移发生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

因而对肿瘤或基质细胞中CD 表达的分析可视为是否发生淋巴转移的预警器,进而在临床上对患者进行预后分析。

4CD在消化道肿瘤治疗方面的展望临床与实验都表明CD在肿瘤的进展过程中起到了作用,这就意味着通过其抑制剂或抗体可以调整其在生物方面的活性进而在临床上对肿瘤起到治疗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