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恩“两种生产理论”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应对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文两种生产理论对现实人口问题的几点

马克思主文两种生产理论对现实人口问题的几点

马克思主文两种生产理论对现实人口问题的几点摘要: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实现人口的均衡协调发展必须保持劳动人口的数量和构成与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规模相适应;有计划地调节人的生产必须要保证人口的增长和每年的平均消费量成比例的变化;劳动人口的素质要和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

特定历史时代和特定地区内的人们,形成特定的社会关系,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和主体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两种生产理论;人口问题;人口均衡协调发展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把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联系起来考察,揭示了人口问题和人口规律的社会历史性质,对现阶段我国人口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立与和谐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是我国制定人口政策的理论基础。

一两种生产理论是马恩借助摩尔根等人提供的早期人类社会的材料,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做的新的阐释。

在《第一版序言》中,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

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

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

”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作为一个自然的存在物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它的作用首先表现在解决人的基本需要上,然后才能成为工具供人使用,也就是说生产物质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各种需要,包括基本需要,也包括解决生存问题以后的生活。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

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物质资料的生产决定整个社会生活的面貌和发展,也决定着人自身的生产发展速度和数量,以及人口的质量。

“假如不扩大生活资料的基础,人类就不可能繁殖到那些不生产原有事物的外地去,更不可能能够最后繁殖遍于全球;归根到底,假如人类对事物的品种和数量不能绝对掌握,就不可能繁衍为许多人口稠密的民族。

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视域下的少子化问题探析

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视域下的少子化问题探析

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视域下的少子化问题探析作者:周生奇程敬华庄龙玉来源:《西部学刊》2022年第11期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口生育率的持续走低,我国正面临少子化问题不断加剧的人口变化趋势,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如何破解少子化这一困境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对于我们分析解决少子化及其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失衡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借鉴价值。

少子化问题的根源是人的再生产问题,研究人的再生产离不开对人本质的考察。

立足这个前提,结合“两种生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既要从物质基础出发,发挥物质生产对人自身生产的基础作用,触及少子化问题产生的根源,又要在上层建筑层面发挥好政策引领、舆论导向作用,提高适龄人口的生育意愿。

这就是“两种生产”理论给我们破解少子化困境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少子化;人的本质中图分类号:C924.24;A8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2)11-0049-04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1]作为生产力中最能动的要素,人口尤其是人口年龄结构的状况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其中一个重要的带动因素是人口红利转化而来的巨大生产力。

2010年以来,伴随着潜在产出的下降,我国经济增速呈现平缓下降趋势,这与同时期以来劳动人口增长率的转升为降直接相关。

人口年龄结构优势的逐渐丧失,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先后出台多项鼓励生育政策,但实践效果并未完全彰显,妇女总和生育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对于这一难题的破解,我们应当站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从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①中寻找有益的启示。

一、我国在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中面临的少子化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口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年龄结构正逐步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金字塔形转变为目前的长方形。

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与人口均衡发展

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与人口均衡发展

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与人口均衡发展作者:崔玉宾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04期摘要:马克思两种生产理论为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实现人口的均衡协调发展必须保持劳动人口的数量和构成与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规模相适应。

基于中国国情,只有有力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才能实现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两种生产理论;人口均衡;发展;马克思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4-0013-02一、两种生产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及理论意义1884年,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明确而系统地提出了两种生产理论。

在此之前,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项研究,善于将婚姻和家庭的微观研究与社会制度的宏观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婚姻和家庭这些微观问题受资本制所有制支配,是阶级对立和斗争的产物。

同时,在大量的史料研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

恩格斯在《起源》(第一版)的序言中第一次精辟地阐明了两种生产理论,他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同时,生产又不是单一和绝对的,分为两种,即“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到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这两方面又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愈少,从而社会的财富愈受限制,社会制度就愈是在较大程度上受血族关系的支配,然而,在以血族关系为基础的这种社会结构中,劳动生产率日益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私有制和交换财产差别使用别人劳动力的可能,从而阶级对立的基础等等新的社会成分,也日益发展起来;这些新的社会成分在几世代中竭力使旧的社会制度适应新的条件,直到两者的不相容性最后导致一个彻底的变革为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老龄化与养老保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老龄化与养老保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老龄化与养老保障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老龄化与养老保障问题是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作为一个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上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社会主义制度下老龄化问题的原因,并分析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障措施及其存在的问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阶级分析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老龄化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的提高导致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

这一矛盾加剧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而引发了老龄化问题。

其次,社会主义制度下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还与我国的人口政策有关。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实施了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

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但也导致了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从而加剧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老龄化问题。

为了应对老龄化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养老保障措施。

首先,建立了全国性的养老金制度,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其次,推行了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便捷和贴心的养老服务。

此外,还加大了老年人照料设施的投入,提高了养老院的服务质量。

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养老保障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养老金水平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尤其是农村地区,养老金发放标准较低,导致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的问题突出。

其次,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滞后,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最后,养老保障措施缺乏可持续性,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金支付压力和服务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当前的养老保障体系难以持续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劳动价值论,建立起相应的养老保障体系。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劳动报酬水平,增加劳动力的吸引力,从而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

运用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

运用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

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 会关系。社会关系在这里是指许多 个人的共同活动,至于这种活动在 什么条件下、用什么方式和为了什 么目的而进行,则是无关紧要的。”② 两 种 生 产 是 人 类 社 会 的 延 续 发 展, 一方面要通过个体生育实现人口再 生产 ;另一方面要通过物质资料生 产取得维持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在一定社会生 产方式下,两种生产相互对立但又 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的过程。因此, 人类自身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 相互适应③。“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 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 发展”④,人口老龄化作为人口转变 的必然结果,其终极原因和伟大动 力也是社会的经济发展。马尔萨斯 认为,人口增长受到物质生产资料 的 限 制, 即“ 人 口 在 无 妨 碍 时 以 几 何级数增加,人类生活资料以算术 级数增加”⑤。人口与土地之间存在 着不均衡、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
2
本刊特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基础,……直接劳动本身变成看 管和调节的活动……”“一旦人不 再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而只是 作为动力作用于工具,人的肌肉 就可以被风、水、蒸汽等等代替 了。”⑥“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 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 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 要多,还要大。”⑦社会生产方式变 革使过去以人口数量为基础的人工 劳动发生了改变,人口质量的增长 促进了劳动工具不断升级换代,人 口的数量和质量虽不是决定社会制 度性质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但 却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 用。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局限性随 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已经渐行渐 远,人口老龄化作为人口年龄结构 的老龄现象出现在人类社会面前, 促使我们思考跳出“马尔萨斯陷 阱”,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对待人 口老龄化问题。

两种生产理论对新时代中国人口政策实施的启示

两种生产理论对新时代中国人口政策实施的启示

两种生产理论对新时代中国人口政策实施的启示作者:高爽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7期摘要:马克思的“两种生产”理论科学地说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揭示了人类自身生产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规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唯物史观作出的重大贡献,自传入中国就获得重视,一直被作为中国制定、调整人口政策和解决人口问题的理论依据。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

本文通过对两种生产理论的内容进行解析,并结合现今中国社会所存在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具体论述两种生产理论对新时代中国人口政策调整与实施所发挥的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两种生产理论新时代人口政策在社会科学领域内,一种新理论的出现往往是一种新的社会思潮的反映,新时代需要新理论,新理论指引新实践。

在低生育率、劳动力短缺、人口结构的老化、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等人口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央果断决定调整人口政策。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这反映了中国政府在调整人口结构上的努力。

两种生产的理论揭示了经济发展与人口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但是与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两种生产理论的时代和背景相比较来看,今天的历史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两种生产”理论以及这一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两种生产理论的经典表述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论家马克思虽然离开我们一百多年了,但他和恩格斯创立的“两种生产”观仍在指导我们今天的实践。

在纪念这位伟大人物200周年诞辰之际,我们认真讨论“两种生产”理论,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视域下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视域下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我国
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马克思 主义人口理论在我国也在不断发展。例如,针对我国 人口老龄化问题,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强调要建立和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促进老龄事业发展。同时,还提 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老龄事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等思路。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我国
的应用
我国在制定人口政策和解决人口问题中,一直以马克 思主义人口理论为指导思想。例如,在控制人口增长 方面,我国实行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 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数量的增长。在发展经济和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加强照护服务供给,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增加照护服务供给,包括长期照护、康复护理、临终关 怀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应加强照护服务供给,提升 老年人生活质阶段的需 求。同时,应加强照护服务专业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和效率。此外,还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照护服务供给, 推动照护服务多元化发展。
社会结构变化
经济增长放缓
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化,家庭 结构、社会关系等方面也将发生变化,这将 对社会治理产生影响。
由于劳动力供给减少和消费结构的变化,经 济增长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将对经济可持续 发展产生影响。
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
战略意义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社 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在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中的指导意义

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对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

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对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

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对我国人口政策的影响作者:冀培来源:《学理论·中》2014年第03期摘要: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重要基础。

一直以来,两种生产理论为我国制定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供了思想指导。

关键词:两种生产理论;人口政策;影响中图分类号:A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8-0034-02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第一版序言(以下简称《序言》)中,恩格斯对两种生产理论进行科学阐述,丰富、补充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一理论为我国制定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供了思想指导,同时也为我国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一、两种生产理论之间的关系在《序言》中,根据恩格斯的解释,两种生产理论提出的目的是完成马克思遗志,依据摩尔根等人对早期人类社会的研究资料,从而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做出新的、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阐释。

《序言》中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

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内的人们生活于其下的社会制度,受着两种生产的制约: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家庭的发展阶段的制约。

劳动愈不发展,劳动产品的数量、社会的财富愈受限制,社会制度就愈在较大程度上受血缘关系的支配。

”根据恩格斯的阐释,可以得出:物质资料的生产和种的繁衍同为人类历史发展中的要素,缺一不可,在不同程度上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两种生产理论之间相互依赖、制约,统一存在于社会生产过程之中作为人类生存基础的物质资料生产对人口生产制约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人类的存在离不开对物质资料的依赖,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劳动,便不会产生丰富的物质基础,缺乏丰富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就会出现生存危机,人类社会的延续会出现问题,所以,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

马、恩的两种生产理论对我国人口生产的启示

马、恩的两种生产理论对我国人口生产的启示
( 二) 两种 生产 理 论 在 我 国的 应 用
计划生 育向与经 济社会 发展紧密结合 ,采取综合措施解决人 口 问题转变 ,由以社会 制约为主向逐步建立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 相结合 , 宣传教育 、 综合 服务 、 科学管理相统一 的机制转 变 . 使计 划生育工作逐 步进入 良性循 环的新 阶段。计 划生育“ 三结合 ” 工 作经验赋予 两种 生产 一起 抓以新的含义 ,也证明了两种生产理


两 种 生产 理 论 概 述
( 一) 两 种 生 产理 论 的基 本 内容
两种生产理论 在《 家庭 、 私有制 和国家 的起 源》 中有完整 的 表述 , “ 根据唯物主义观点 , 历史 中的决定 因素 , 归根结底 是直接 生活的生产 和再 生产 。但是 , 生产本身又有两种 。一方面是生产 资料即食物 、 衣服 、 住房 以及 为此所必 需的工具 的生产 : 另一 方 面是人类 自身生产 , 即种的繁衍 。” 很明显 , 两种生产理论的本来 意义在 于阐明历史发展 的决定 因素 只能是 物质 资料 生产。换 言 之, 在经典作家那里 , 两种生产理论所 阐明的是 两种 生产 同历史 的关系 , 而我们通 常所理解 的是 两种生产之间 的关系 。因此 , 从 人 口学的角度论述的两种生产相适应理论不能取代 本来 意义的 两种生产原 理。但是一方面人类 自身生产就是人 口问题 的直接 反映, 另 一方面 , 物质资料 的生产也是 取决于人类 . 所 以研究 两 种生产理论对我 国人 口生产 的启示很有意义。
论 具 有 强 大 的生 命 力 。 三、 两 种 生 产 理 论 对 我 国 人 口生产 的启 示 马克思 主义人 口理论认 为 ,物质资 料生产与人类 自身生产
具有相互适 应的规律性。在社会 、 环境 、 经济 、 资源 、 人 口这个社

马列主义对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

马列主义对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

马列主义对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同时劳动人口比例降低的现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也相应延长,这导致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理论体系,在解决经济、社会问题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探讨马列主义对于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马克思列宁主义强调无产阶级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

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方面。

1. 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是一种以工龄和职工个人缴费为基础,为退休职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财富应当得到合理的分配,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一种权利保障。

通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国家可以积累资金用于支付退休金,从而减轻老年人的经济压力。

2. 医疗保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医疗保险也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举措。

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张人人享有健康权利,通过建立医疗保险制度,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医疗费用的报销或补贴,保障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3. 失业保险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劳动力市场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险制度也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一环。

当老年人失去工作时,失业保险可以提供一定的经济援助,帮助他们重新就业或维持基本生活。

二、教育和培训的重视除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马克思列宁主义还强调对教育和培训的重视,以提高老年人的素质和能力。

1. 终身教育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一种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力量。

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终身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为老年人提供终身教育的机会,可以帮助他们不断学习更新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 技能培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许多老年人可能因为技术的落后而面临就业困难。

马克思主义对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对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对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思考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的现象。

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马克思主义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层面对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

经济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强调了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力资源的减少以及养老金支出的增加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负担。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社会劳动的价值和生产力的发展。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如何调整社会劳动力的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

这需要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社会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传统家庭结构的破裂、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等。

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了社会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我们需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老年人的权益得到保障,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政治层面上,马克思主义关注政权和国家的作用。

人口老龄化使得人口结构的变化进一步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如调整养老金政策、加大医疗资源的配置等,以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

同时,政府也需要加强与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的合作,形成共治的局面。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考为我们解决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我们应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创造力。

通过改革创新,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也应当注重家庭的功能,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和支持。

总之,人口老龄化问题是当前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指导。

我们需要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多个层面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情怀与老龄化社会应对

马克思主义情怀与老龄化社会应对

马克思主义情怀与老龄化社会应对马克思主义情怀是指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念的信仰与热爱,它鼓励人们关心社会公益、追求社会公正,并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秉持人道主义的立场。

老龄化社会是指人口老龄化程度显著提高,老年人口比例较大的社会现象。

当这两者相遇,意味着社会需求的改变和应对老龄化问题的需求。

在马克思主义情怀的指引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呢?1. 倡导关爱老人,构建关爱体系在马克思主义情怀的指引下,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老年人的权益和福祉。

社会应该倡导关爱老人,构建全面的关爱体系。

这一体系包括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加强医疗保障,改善社区环境等方面。

同时,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共同努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2. 努力创造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机会马克思主义情怀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老年人也应该享有参与社会的权利与机会。

社会应努力创造老年人参与社会的机会,打破年龄歧视和偏见,让老年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社会做出贡献。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来支持老年人就业,同时鼓励老年人参与志愿者工作和社区活动。

3. 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老龄化社会需要有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马克思主义情怀鼓励社会保障的建设,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障和长期护理等方面的支持。

政府应该加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在养老院、社区和家庭提供全面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应加强对养老服务行业的监管,确保服务质量和老年人的权益。

4. 倡导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马克思主义情怀强调社会的公正与和谐,尊老敬老是其中重要的价值观。

我们应该倡导尊敬老年人,传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建立起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

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学校、媒体、家庭等各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尊老敬老的价值观得到落实。

5. 着力提高老年人的福祉水平马克思主义情怀关注社会福祉的提升,老龄化社会应该着力提高老年人的福祉水平。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马克思主 义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马克思主 义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马克思主义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挑战,给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弥补劳动力数量减少带来的影响。

通过发展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使有限的劳动力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例如,加大对智能制造、自动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让机器设备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减轻对人力的依赖。

马克思主义注重社会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时,我们要调整和优化生产关系,以适应新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变化。

这包括完善劳动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的就业权利和劳动权益,鼓励企业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和培训机会,促进老年人的再就业。

同时,也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防止年龄歧视,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从分配制度的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主张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面对人口老龄化,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老年人能够享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和基本的医疗保障。

加大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提高保障水平,扩大覆盖范围。

同时,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让老年人在经济上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在社会消费方面,人口老龄化会改变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我们应当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大力发展老年产业,如老年医疗保健、老年护理服务、老年文化娱乐等。

这不仅能够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也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中,我们要更加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和文化活动机会,让老年人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对社会发展的理论研究和贡献不可忽视。

其中,他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对于理解社会发展和当代世界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恩格斯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指出,人类历史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发展阶段,即根据生产力水平的不同而划分为两种生产方式: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

原始社会是指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形态,其特点是以采集、狩猎、渔猎等方式谋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单,财富分配基本以共享为主。

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恩格斯认为,阶级社会的到来标志着私有制的产生,同时也产生了剥削和阶级斗争。

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逐渐发展,经济的基础是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受到上层建筑(法律、政治、哲学等)的影响。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劳动力分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者之间存在着对立和矛盾。

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在当代仍然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能源技术、信息技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这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其次,在现代社会中,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仍然存在。

虽然社会主义制度的确减少了阶级矛盾的激化,但是社会的发展并没有消除阶级对立。

相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分化现象愈演愈烈。

这对于我们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非常重要。

此外,恩格斯也提到了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现代社会中,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文化制度等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我们不能仅仅从经济层面来解决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制度和规则,才能使社会更加公平、和谐。

最后,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也提醒我们要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 义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与社 会保障

马克思主 义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与社 会保障

马克思主义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与社会保障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

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和现实紧迫性的课题。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口老龄化这一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生育率的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逐渐上升。

这一变化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也给社会保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从经济方面来看,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劳动力供给的减少。

在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中,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劳动力数量的相对减少可能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同时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会加大社会养老负担。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弥补劳动力数量的不足。

这就要求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在社会保障方面,马克思主义主张社会公平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面对人口老龄化,我们要确保老年人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医疗服务。

这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同时,要注重社会保障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出现贫富差距过大导致的保障不公平现象。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社会保障问题,还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家庭结构等。

因此,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综合施策,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

在医疗卫生领域,要加大对老年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投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同时,要倡导健康老龄化的理念,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文化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在文化教育方面,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和教育,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通过开展老年大学、社区文化活动等形式,让老年人能够继续学习和交流,跟上时代的步伐。

此外,也要加强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培养他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老龄工作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老龄工作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老龄工作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老龄工作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老龄工作的理论体系。

老龄工作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保障老年人民群众权益而开展的一系列政策和工作。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目标与原则、政策与措施等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老龄工作的指导。

一、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老龄工作理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基础:1.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社会的进步和老龄工作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老龄工作的提出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社会关系演变阶段的必然结果。

2.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民利益至上原则:马克思主义倡导社会主义公有制,强调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利益至上。

老龄工作是为了保护和促进老年人民群众的权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人的全面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应享有相应的权益和保障。

老龄工作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关注老年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其提供全面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二、目标与原则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老龄工作理论的目标是为老年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实现老年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

在实施老龄工作时,应坚持以下原则:1.人民群众为中心:马克思主义倡导人民至上,老龄工作的实施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为中心,充分尊重老年人的自主权利和意愿。

2.综合性与全方位:老龄工作应综合考虑老年人的物质需求、精神需求和社会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3.法治与公平正义:马克思主义强调法治,老龄工作应依法进行,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4.可持续与创新发展:老龄工作应积极探索和应用科技创新成果,推动老龄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优质和多样化的服务。

三、政策与措施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老龄工作理论的目标,并落实相关原则,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龄化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龄化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龄化问题研究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化问题已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为我们深入剖析老龄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视角和思路。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起源出发,探讨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龄化问题,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指导。

1. 马克思主义对老龄化问题的历史起源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产生的一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它植根于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马克思主义最早的提出者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关注着无产阶级的解放和社会革命,而没有直接涉及老龄化问题。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包含了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为我们理解和解决老龄化问题奠定了基础。

2.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老龄化问题的实质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看,老龄化问题是社会生产力和人口关系矛盾的表现。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寿命也得到了显著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

然而,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分配制度和利益格局,使得老年人在享受社会发展成果上面临着很多困难和不公平。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老龄化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和人口分配制度。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角下的老龄化问题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和发展,它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紧密结合中国实际,为解决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在中国,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伴随着人口变化的加快和经济转型的加速,给社会稳定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任务是解决人民的群众利益问题,因此,解决老龄化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4.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老龄化问题的对策针对老龄化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对策和措施。

首先,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养老金制度,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唯榭史观形成过程中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重要论述。

本文正本清源,在板理这一理论形成脉络、澄清相关误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存在的主客观前提,强调人在两种生产中的主体价值,并结合社会现实阐述了这一理论对我国生态建设、人口政策以及社会和谐的指导性意义。

两种生产理论;主客观前提;当代启示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重要论述,是物质资料生产与人自身生产的统一,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与完善的过程。

将两种生结合起来进行历史性考察,探析存在的前提及内在联系,有利于进一步把握其科学内涵,坚持彻底的唯物论,对于我国现阶段中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以及人口政策的调整具有深远意义。

一、两种生产理论的形成轨迹一直以来对于两种生产理论的提出存在着这样一个误解——“两种生产理论是恩格斯在其晚年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提出的"。

在仔细研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著作之后发现,这种提法是不准确的。

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就对两种生产的内涵做了较为明晰的论述,甚至在历史唯物主义形成之前的《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暗含着这一思想的萌芽。

对思想发展脉络的考察,不仅应考察这一理论的完整阐释,更应囊括这一思想形成的萌芽、发展、形成与深化的完整过程,只有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其逻辑起点、形成过程以及核心思想。

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经典著作出发,对其思想形成过程进行完整的梳理,意义深远。

(一)两种生产理论的萌芽1 .恩格斯与两种生产理论的萌芽。

恩格斯先于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他的《国民经济学大纲》(后简称《大纲》)对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他在《大纲》中使用了唯物史观意义上的"生产"被念,通过对生产费用问题的探究,恩格斯探讨了生产要素的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迟 退休 年 龄 四 个 方 面入 手 , 处 理 好 物 质 生 产 和人 的 生 产 之 间 的 关 系 , 最 大 限 度 地 降 低 老 龄 化 问题 给 社 会 带 来 的 负
面影 响 。
[ 关 键 词 ]两 种 生 产 理 论 ; 人 口结 构 ; 老龄化 ; 劳6 3 9 6 / j . c n k i . s x g x s k x b . 2 0 1 5 . 0 3 . 0 0 7
题 的 重要 理 论 指 导 。我 国从 1 9 9 9年 步入 老龄 化 国 家行 列 , 成 为世 界 上 老 龄 人 口最 多 的 国 家 , 并 且 人 口老 龄 化 程 度 呈 不 断加 重 趋 势 。 近 年 人 口 学界 的预 测 显 示 , 在 不 久 的将 来 , 我 国 适龄 劳 动 人 口数 量 将 出现 短 缺 , 不足 以满 足 经 济 发 展 的 需要 。 面 对 这 样 的形 势 , 我 国应 从 调 整 完善 计 划 生 育 政 策 、 不断提 高劳动 者素质 、 提 高劳动 生产 力、 适 当 延
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 是构成社会 生产不可分割 的 统一体。 对 于现 实 的单 个人 来 讲 , 它是 劳 动 力 的 生物 载 体 。充足而低廉的劳动力供 给, 在就业 充分 的情况
[ 收稿 日期 ]2 0 1 4—1 0—1 6
二、 我 国人 口老 龄化趋势影响深远
当今 世 界 , 我 国是 人 口最 多 的 国 家 。庞 大 的 人
在《 家庭、 私 有 制 和 国 家 的 起 源 》( 简称 《 起
源》 ) 之前 ,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
口的生 产 问题 , 有过 不少 的论 述 。此 后 , 恩格 斯运 用 考古 学 、 民族学 、 人 类 学 新 发 展 所 积 累 的新 观点 , 重
求我们做好两个方面 的工作 : 一方面是提高生产者 的自 身素质 , 包含着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两个
第2 7卷 第 3期 ( 2 0 1 5年 3月)
山 西 高等 学校 社会 科 学 学报
S O CI AL S C I ENC E S J OURNA L OF UNI VE RS I T I E S I N S HAN XI
VO l _ 2 7 No. 3
[中图 分 类 号 ]C 9 1 3 . 6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1 0 0 8—6 2 8 5( 2 0 1 5) 0 3—0 0 2 7—0 4
下, 可 以创 造 出相对 较 多 的社 会财 富 , 而高 素质 的人


马 恩 的 两种 生 产理 论
才 更 能通过 科技 的应 用 推 动 劳 动生 产 率 的提 高 , 从 而 以更 低 的人力 投入 获 得更 多 的社会 财富 。这 就要
给 。众 所周 知 , 科 学 技术 是第 一生 产力 , 科 技对 生产 发 展有 巨大 促 进作 用 。但 是 , 就 一定 时期 特 定 行 业
来讲 , 科学技术在生产 中的应用和 自身的更新换代 是 需要 一定 时 间 的。我们 不 能 因为人是 劳 动力 的生 物载体这一现实 , 就忽略 了科学技术 对生产力 的巨
大 推动 作用 , 不 能 只强 调 对 人 生命 的 生产 而 忽 略 了 人 的精 神生 产 ; 也不 能 因为 科 学 技术 是第 一 生 产 力 就 忽视 了现 实 的人 是 劳 动 力 的生 物 载 体 这 一 现 实 , 而 夸大科 学 技术 对 生 产 力 发展 的推 动 作 用 , 忽 视 人
( Ma r .2 0 1 5 )
马恩“ 两 种 生产 理 论 " 与 人 口老 龄 化 趋 势 的 应 对
曾维伦 , 赵 鸿 伟
( 重庆邮 电大 学, 重庆
[ 摘
4 0 0 0 6 5 )
要 ]马 克 思 、 恩格 斯 的 两 种 生 产 理 论 阐 明 了物 质 资料 生 产 和 人 的 生 产 的 关 系 , 是 我 们 处 理 人 口老 龄 化 问
自身 的繁衍 。
着两种生产的制约 : 一方面受劳动的发展阶段的制 约, 另一 方 面受 家 庭 发 展 阶段 的制 约 。劳 动 愈不 发 展, 劳动 产 品 的数 量 、 从 而 社会 的财 富愈 受 限制 , 社 会 制 度就 愈 在 较 大 程 度 上 受 血 缘 关 系 的支 配 。 ” _ l j
方面 ; 另一方 面就是 要 保 证 稳 定 而 充 足 的 劳动 力 供
点结 合摩 尔 根 《 古 代 社 会 》中提 供 的大 量 史 实 材 料 和研 究 成果 , 在《 起 源》 一 书 中对 两种 生产 理 论 进 行 了新 的系统 阐述 : “ 根 据 唯 物 主义 观 点 , 历 史 中的 决 定性 因素 , 归 根 结 蒂 是 直 接 生 活 的生 产 和 再 生 产 。 但是 , 生 活本 身 又 有 两 种 。一 方 面 是 生 活 资 料 即 食 物、 衣服 、 住 房 以及 为 此 所 必 须 的 工 具 的 生产 ; 另 一 方 面是人 类 自身 的生 产 , 即 种 的 繁衍 。一 定 历史 时 代 和一定 地 区 内 的人 们 生 活 于其 下 的社 会 制 度 , 受
这一 理论 强 调 了物质 资料 的生 产 和人 的生 产这 两种 不 同生产 形式 , 是 人 类 社 会 得 以延 续 和 发 展 的必 要
因此 我们 在 发 展 物质 生 产 的同 时 , 也要 保 证 整 个 社会人 口生产 的J J  ̄ , N进 行 。只有 把物 质 资料生 产
和人 的生产 紧密 结合 起来 , 处理 好 二者之 间的关 系 , 才 能推 动人类 社会 不 断发 展前 进 。
口数量 ,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 的经济发展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